⑴ 為什麼德國人吃肉喝酒壽命卻很長
因為這與他們的飲食,生活方式和醫療保健密切相關。長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一個問題,盡管醫學水平和醫學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人們的預期壽命卻比以前更長了,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他們的長壽經歷比其他國家人均壽命長。他們的健康經驗值得學習,例如德國人一般喜歡吃肉,像中國一樣,豬肉在消費者中很受歡迎。德國人在豬肉消費方面居世界第一,香腸是德國最著名的食品之一。
這是因為在德國工作場所,人們習慣於站立或站在會議中。這不僅可以緩解腰部不適的症狀,還可以幫助肥胖的人減輕體重。對於德國人來說,退休只是另一種新生活的起點。您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您可以在年輕時恢復未完成的夢想,用畫筆,照相機和打字機展現生活,並在退休後享受「青春時光」。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一絲不苟的,但他們也非常重視休閑生活。在德國,他們通常不願意加班。您可以說休息日是德國人的聖地,周末應該留給您和您的家人。很少有人在周末工作,而利用周末與客戶打交道的可能性更低。
⑵ 德國人喝不喝白酒只喝啤酒
最喜歡的喝的最多的是啤酒,可以當主食
白酒一般在聚會時候喝吧,平時幾個人聊聊天或在家就只是啤酒
但是我認識的德國人沒有喜歡喝中國的白酒的
⑶ 世界上哪些國家喝白酒
1.英國
有一個笑話說,英國人愛酒有3個時間:昨天、今天和明天。酒幫助英國人逾越了很多傳統的束縛,一段關系在酒館開始,也在那裡結束。有人說英國的酒館就是一個生活的大戲台,經常能看到戲劇性的結局。最具代表性的是苦啤。
2.中國
中國制酒源遠流長,品種繁多,名酒薈萃,享譽中外。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
3.俄羅斯
喝酒,在俄羅斯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俄羅斯有著西伯利亞的冬天,而且繁盛的文學。這些都需要酒這種東西,當然最有名的酒要數伏特加了
4.法國
法國人或許會嘲笑其他歐洲國家不優雅的飲酒習慣,他們永遠都以自己手中的紅酒為傲。在法國,紅酒是除了早餐之外的每餐必備品。而且非常的便宜,有時候比礦泉水還要便宜。法國人愛紅酒,他們永遠都懷有驕傲,不會願意碰比利時的啤酒。
5.厄瓜多
厄瓜多當地的用甘蔗釀制的酒據說能讓一個人在喝了幾口之後迅速倒下。而且,在厄瓜多一定要等到別人發表了祝酒詞後才能開始喝,那之後要喝多少隨便你。如果發生了宿醉後,當地的牛至茶可以幫助醒酒
6.韓國
韓國是一個非常重視酒的國家,酒除了能幫人消解郁悶之外,喝酒還成為了韓國商人做生意時需要的潤滑劑。當一個公司的人在一起喝酒的時候,酒能讓上下級之間的「等級」盪然無存。這在平時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7.烏干達
烏干達算是非洲國家裡非常能消費酒的。不過烏干達喝得酒大多是釀制比較粗糙的酒,主要用香蕉製成。這種酒的度數非常的高,許多到當地旅遊的人一不小心喝了一大口都會醉。
8.德國
德國不是歐洲最大的啤酒消費國(捷克才是),不過德國似乎與啤酒緊密聯系在了一起。這要歸功於聞名世界的慕尼黑啤酒節。德國的啤酒有很多種,有著名的是波羅的海啤酒、大麥啤酒以及用麥芽釀造的啤酒。在德國到處都能買到啤酒,無論是在加油站還是報刊亭
9.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曾經是非常能喝酒的國家。1983至1991年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鮑勃·霍克,曾經以自己2.5秒喝下2.5品脫(1品脫=0.473升)啤酒榮登吉尼斯世界紀錄。如果你要是和澳大利亞人一起喝酒,你就必須了解他們的習慣「加酒」(shout:大喊服務員來加酒)。這意味著一旦你在酒吧里接受了一同去喝酒的某人的酒之後,你就應該給每個人都叫一杯酒作為回敬——這可是要花不少錢的。最傳統的澳大利亞酒是:霞多麗葡萄酒或名為「Sav」的葡萄酒。
10.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是歐洲內陸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而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這個國家是世界上餐桌酒消費最多的國家。摩爾多瓦人喝酒有非常多的選擇,因為他們有很多自己國家特有的葡萄酒,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各種東歐的白蘭地。
⑷ 為什麼一提到德國酒鬼想到酒和汽車
一提到德國酒鬼想到的是酒和汽車,因為現在道上跑的德系車。太多了,而且德系車的性價比也比較高。
⑸ 外國人喝白酒嗎
酒水小常識之西洋白酒
外國酒習慣稱之為洋酒,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各自產酒的歷史和文化。目前,洋酒的品種很多,酒牌更是五花八門,舉不勝舉。比較著名的產酒國家有:法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美國、俄國、瑞士、西班牙等。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首推法國。法國生產的白蘭地、香檳酒、紅、白葡萄酒及各種烈性甜酒,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次是英國,英國生產的金酒和威士忌,都非常受人們的歡迎。蘇格蘭威士忌特有的煙熏味道使其在威士忌家族中獨占鰲頭。德國的啤酒以其悠久的歷史而聞名於世。還有原蘇聯和北歐的伏特加、牙買加的羅姆酒,更是遠近皆知。美國的釀酒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也有比較著名的波本威士忌等。
各種酒類的生產工藝不同,但一般可以分為蒸餾酒和釀造酒兩大類。蒸餾酒是在釀造過程中,採用蒸餾的方法濃縮酒精,提高酒度的酒種,酒精含量常在40%(常記為40? )以上,所以又稱之為烈酒。在介紹外國烈酒之前,有必要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酒度的表示方法。目前,國際上酒度表示法有三種:第一種:標准酒度(Alcohol% by volume)。標准酒度是法國著名化學家蓋·呂薩克(Gay·Lusaka)發明的。它是指在20℃條件下,每100毫升酒液中含有多少毫升的酒精。這種表示法比較容易理解,因而使用較為廣泛。標准酒度又稱為蓋·呂薩克酒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此法,或用縮寫GL表示;第二種;英制酒度(Degrees of proof VK)。英制酒度是18世紀由英國人克拉克(Clark)創造的一種酒度計算方法;第三種:美製酒度(Degrees of proof US)。美製酒度用酒精純度(Proof)表示,一個酒精純度相當於0.5%的酒精含量。
英制酒度和美製酒度的發明都早於標准酒度的出現,它們都用酒精純度「proof」來表示。但三種酒度之間可以進行換算。因此,如果知道英制酒度,想算出它的美製酒度或標准酒度,只要有下列公式就可以算出來:
標准酒度x1.75=英制酒度
標准酒度x2=美製酒度
英制酒度x8/7=美製酒度
在餐廳酒吧和銷售部門,通常習慣把烈酒分為六大類:即金酒(Gin)、 威士忌(Whisky)、 白蘭地(Brandy)、 伏特加(Vodka)、 羅姆酒(Rum)和 特吉拉酒(Tequila)。
附:烈酒的原料和產地酒名原材料主要生產國地區年份金酒谷類、杜松子、香草英國、荷蘭無年份威士忌谷類、大麥、玉米、稞麥蘇格蘭、愛爾蘭、美國有年份標准白蘭地葡萄、水果法國干邑有年份標准朗姆酒甘蔗糖牙買加、古巴至少二年伏特加小麥、馬鈴薯俄羅斯、波蘭、美國無年份特基拉龍舌蘭、仙人掌類墨西哥有/無年份。
——酒水與禮儀
善於飲酒的人,不僅能飲,而且會飲。要真正做到善用酒水,合乎禮儀,一般需要特別注意搭配菜餚、敬酒乾杯和酒量適度等三大問題。
1、搭配菜餚。酒水的主要功能,是在用餐時開胃助興。然而欲使酒水正確的發揮這一作用,就必須懂得酒菜搭配之道。唯有如此,二者才會相得益彰。不然,就很有可能會是事倍功半,甚至壞人食慾。下面,分別就中餐與西餐聚餐、宴餐時,酒水與菜餚的正確搭配方法,略作一些介紹。
(1)中餐中酒菜的搭配
若無特殊規定,正式的中餐宴會通常要上白酒與葡萄酒這兩種酒。因為飲食習慣方面的原因,中餐宴請中上桌的葡萄酒多半是紅葡萄酒,而且一般都是甜紅葡萄酒。先用紅葡萄酒,是因為紅色充滿喜氣,而選用甜紅葡萄酒,則是因為不少人對口感不甜、微酸的干紅葡萄酒不太認同。通常在這位用餐者面前餐桌桌面的正前方,排列著大小不等的三隻杯子,自左而右,它們依次分別是白酒杯、葡萄酒杯、水杯。 具體來講,在搭配菜餚方面,中餐所選的酒水講究不多。愛喝什麼酒就可以喝什麼酒,想什麼時候喝酒亦可完全自便。 正規的中餐宴會一般不上啤酒。在便餐、大排檔中,它的身影方才更為多見。客觀地講,以之搭配冷盤,效果要更好一些。
(2)西餐中酒菜的搭配
在正式的西餐宴會里,酒水是主角,不僅它最貴,而且它與菜餚的搭配也十分嚴格。一般來講,吃西餐時,每道不同的菜餚要配不同的酒水,吃一道菜便要換上一種新的酒水。 西餐宴會中所上的酒水,一共可以分為餐前酒、佐餐酒、餐後酒等三種。它們各自又擁有許多具體種類。
餐前酒,別名開胃酒。顯而易見,它是在開始正式用餐前飲用,或在吃開胃菜時與之配伍的。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喜歡在餐前飲用的酒水有雞尾酒、味美思和香檳酒。
佐餐酒,又叫餐酒。毫無疑問,它是在正式用餐期間飲用的酒水。西餐里的佐餐酒均為葡萄酒,而且大多數是干葡萄酒或半干葡萄酒。 在正餐或宴會上選擇佐餐酒,有一條重要的講究不可不知,即「白酒配白肉,紅酒配紅肉」。這里所說的白肉,即魚肉、海鮮、雞肉。吃它們時,須以白葡萄酒搭配。這里所說的紅肉,即牛肉、羊肉、豬肉。吃這類肉時,則應配以紅葡萄酒。鑒於西餐菜餚里的白肉多為魚肉,故這一說法有時又被改頭換面地表述為:「吃魚喝白酒,吃肉喝紅酒」。其實二者的本意完全相同,不過,此處所說的白酒、紅酒,都是葡萄酒。
餐後酒,指的是在用餐之後,用來以助消化的酒水。最常見的餐後酒是利口酒,它又叫香甜酒。最有名的餐後酒,則是有「洋酒之王」美稱的白蘭地酒。<br><br> 在一般情況下,飲不同的酒水,要用不同的專用酒杯。在每一位用餐乾面前桌面上右邊餐刀的上方,大都會橫排放置著三、四隻酒水杯。取用它時,可依次由外側向內側進行,亦可「緊跟」女主人的選擇。在它們之中,香檳杯、紅葡萄酒杯、白葡萄酒杯以及水杯,往往必不可少。
2、敬酒乾杯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飲用酒水頗為講究具體的程式。在常見的飲酒程度式之中,斟酒、祝酒、乾杯應用最多。下面,分別對其合作一些說明。
(1)斟酒。通常,酒水應當在飲用前再斟入酒杯。有時,男主人為了表示對來賓的敬重、友好,還會親自為其斟酒。 在侍者斟酒時,勿忘道謝,但不必拿起酒杯。可是在男主人親自來斟酒時,則必須端起酒杯致謝,必要時,還須起身站立,或欠身點頭為禮。有時,亦可向其回敬以「叩指禮」。即以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在一起,指尖向下,輕叩幾下桌面。這種方法適用於中餐宴會上,它表示的是在向對方致敬。 主人為來賓所斟的酒,應是本次宴會上最好的酒,並應當場啟封。斟酒時要注意三點,其一,是要面面俱到,一視同仁,而切勿有挑有揀,只為個別人斟酒。其二,是要注意順序。可以依順時針方向,從自己所坐之處開始,也可以先為尊長、佳賓斟酒。其三,是斟酒需要適量。白酒與啤酒均可以斟滿,而其他洋酒則無此講究,要是斟得過滿亂流,顯然未必合適,而且也是浪費。 除主人與侍者外,其他賓客一般不宜自行為他人斟酒。
(2)敬酒。敬酒,亦稱祝酒。它具體所指的是,在正式宴會上,由男主人向來賓提議,為了某種事由而飲酒。在敬酒時,通常要講一些祝願、祝福之言。在正式的宴會上,主人與主賓還會鄭重其事地發表一篇專門的祝酒詞。因此,敬酒往往是酒宴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程序。> 敬酒,可以隨時在飲酒的過程中進行。頻頻舉杯祝酒,會使現場氛圍熱烈而歡快。不過,要是致正式的祝酒詞的話,則應在特定的進間進行,並以不影響來賓用餐為首要考慮。 通常,致祝酒詞最適合在賓主入席後、用餐前開始。有時,也可以在吃過主菜之後、甜品上桌之前進行。不管是致正式的祝酒詞,還是在普通情況下祝酒,均應內容愈短愈好,千萬不要連篇累牘,長篇大論,喋喋不休,讓他人等候良久。在他人敬酒或致詞時,其他在場者應一律停止用餐或飲酒。應坐在自己座位上,面向對方認真地洗耳恭聽。對對方的所作所為,不要小聲譏諷,或公開表示反感於對方的啰嗦。
(3)乾杯。乾杯,指的通常是在飲酒時,特別是在祝酒、敬酒時,以某種方式,勸說他人飲酒,或是建議對方與自己同時飲酒。在乾杯時,往往要喝乾杯中之酒,故稱乾杯。有的時候,乾杯者相互之間還要碰上一下酒杯,所以它又被叫作碰杯。乾杯,需要有人率先提議。提議乾杯者,可以是致祝酒詞的主人、主賓,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在場飲酒之人。提議乾杯時,應起身站立,右手端起酒杯,或者用右手拿起酒杯後,再以左手托扶其杯底,面含笑意,目視他人,尤其是自己的祝福的對象,口頌祝頌之詞。如祝對方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節日快樂、工作順利、事業成功以及雙方合作成功,等等。在主人或他人提議乾杯後,應當手持酒杯起身站立。即便滴酒不沾,也要拿起水杯裝裝樣子。在乾杯時,應手舉酒杯,至雙眼高度,口道「乾杯」之後,將酒一飲而盡,或飲去一半,或適當的量。然後,還須手持酒杯與提議乾杯者對視一下,這一過程方告結束。 過去,在中餐中喝白酒,乾杯必須一飲而盡,杯內不剩殘酒,現在則不必非得如此。在西餐里,祝福乾杯講究只用香檳酒,而絕不可以啤酒或其他葡萄酒濫竽充數。飲香檳乾杯時,應飲去一半杯中之酒為宜,但也要量力而行。 在中餐里,還有一個講究。即主人親自向自己敬酒乾杯後,應當回敬主人,與他再干一杯。回敬時,應右手持杯,左手托底,與對方一同將酒飲下。 有時,在乾杯時,可稍為象徵性與對方碰一下酒杯。碰杯時,不要用力過猛,非聽到響聲不可。出於敬重之意,可使自己的酒杯較為對方為低。與對方相距較遠時,可以「過橋」之法作為變通,即以手中酒杯之底輕碰桌面。這樣做,也等於與對方碰杯了。不過,這一方式只是中式的。在西餐宴會上,人們是只祝酒不勸酒,只敬酒而不真正碰杯的。使用玻璃酒杯時,尤其不能彼此碰杯。在西式宴會上,越過身邊之人,而與相距較遠者祝酒乾杯,尤其是交叉乾杯,也不允許。
3、酒量適度。 不管是在哪一種場合飲酒,都要有自知之明,並要好自為之,努力保持風度,做到「飲酒不醉為君子」。 (1)飲酒限量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爭強好勝。故作瀟灑,飲酒非要「一醉方休」不可。飲酒過多,不僅易傷身體,而且容易出醜丟人。惹事生非。我國的古語里,早就有「酒是傷人物」,「酒乃色媒人」之說,飲酒時勿忘以之自警。 不僅高興之時需要如此,心情不佳之時也需要如此,萬萬不可借酒燒愁。至於存心酗酒,是更不應該的自殘行為。 在飲酒之前,應根據既往經驗,對自己的酒量心知肚明。不管碰上何種情況,都要超水平發揮。在正式的酒宴上,特別要主動將飲酒限制在自己平日酒量的一半以下,免得醉酒誤事。 (2)依禮拒酒 假如因為生活習慣或健康等原因而不能飲酒,可以下列合乎禮儀的方法之一,拒絕他人的勸酒。方法之一,是申明不能飲酒的客觀原因。方法之二,是主動以其他軟飲料代酒。方法之三,是委託親友、部下或晚輩代為飲酒。方法之四,是執意不飲杯中之酒。 不要在他人為自己斟酒時又躲又藏,亂推酒瓶,敲擊杯口,倒扣酒杯,偷偷倒掉。把自己的酒倒入別人杯中,尤其是把自己喝了一點的酒倒入別人杯中,也是不對的。 (3)移風易俗在飲用酒水時,不要忘記律己敬人之規。特別是要拋棄下列既有害於人,又有損於己的陋習惡俗。 第一,不耍酒瘋。極個別的人,在飲酒時經常「酒不醉人人自醉」,借機生事,裝瘋賣傻,胡言亂語。這一做法,實在令人厭煩。第二,不要酗酒。有的人嗜酒如命,飲酒成癮。這不僅有礙身體,而且也有損個人形象。 第三,不要灌酒。祝酒乾杯,需要兩廂情願,千萬不要強行勸酒,說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一點點」。非要灌倒他人,看對方笑話不可。 第四,不要劃拳。有人飲酒時喜歡猜拳行令,大吵大鬧,嘩眾取寵。其做法,也是非常失禮的。
——調酒師的從業要求
調酒師,作為服務行業中的一個特殊職業,其工作非常直觀地展示在客人面前,對酒里酒外都要精通,在職業能力和個人素質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
一、對酒了如指掌
調酒師的工作離不開酒,對酒品的掌握程度直接決定工作的開展。作為一名調酒師要掌握各種酒的產地、物理特點、口感特性、製作工藝、品名以及飲用方法,並能夠鑒定出酒的質量、年份等。
此外,客人吃不同的甜品,需要搭配什麼樣的酒,也需要調酒師給出合理的推薦。最後,因為雞尾酒都是由一種基酒搭配不同的輔料構成,酒和不同的輔料會產生什麼樣的物理化學效應,從而產生什麼樣的味覺差異,對於調酒師而言,是創制新酒品的基礎。
二、掌握調酒技巧
正確使用設備和用具,熟練掌握操作程序,不僅可以延長設備的使用時間、用具壽命,也是提高服務效率的保證。此外,在調酒時調酒動作、姿勢等也會影響到酒水的質量和口味。調酒以後酒具的沖洗、清洗、消毒方法也是調酒師必須掌握的。
三、了解酒背後的習俗
一種酒代表了酒產地居民的生活習俗。不同地方的客人有不同的飲食風俗、宗教信仰和習慣等。飲什麼酒,在調酒時用什麼輔料都要考慮清楚,如果推薦給客人的酒不合適便會影響到客人的興致,甚至還有可能冒犯顧客的信仰。
四、英語知識很重要
首先是要認識酒標。目前酒吧賣的酒很多都是國外生產的酒,商標用英文標示。調酒師必須能夠看懂酒標,選酒時才不會出差錯,因為所有物理性質都一樣的酒如果產地不同,口感會大相徑庭。而且調酒師經常會遇到客人爆滿的情況,此時如果對英文標示的酒標不熟悉,還要慢慢地找,會讓客人等得著急。其次,酒吧里的客人經常會有許多外國人,也要懂一些外語。
五、具備較好的氣質
調酒師對身高和容貌有一定的要求,當然也並非要求靚麗如偶像明星,關鍵是要有由得體的服飾、健康的儀表、高雅的風度和親善的表情展示出來的個人氣質。此外,天生心態平和,喜歡和人打交道對於順利從業也有很大的幫助。
——酒之最
→人類最先學會釀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我國最早的機械化葡萄酒廠: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我國最早的啤酒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最早的酒精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第一個全機械化黃酒廠: 無錫黃酒廠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葯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麥芽製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 古墓出土的酒,現 存故宮博物院。
→目前產量最大的飲料酒:啤酒。
→傳說中的釀酒鼻祖:杜康、儀狄。
→最早提出釀酒始於農耕的人:漢代劉安<<淮南子>>,「清盎之美, 始於耒耜」。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發酵產物的人:晉代的江統<<酒誥>>。
→現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釀酒器具: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
→現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釀酒全過程的圖像:山東諸城涼台出土的<<庖廚圖>> 畫像石。
→已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最早的釀酒規章:周代,見<<禮記·月令>>。
→古代學術水平最高的黃酒釀造專著: 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經>>。
→最早記載加熱殺菌技術:北宋<<北山酒經>>。
→古代記載酒名最多的書:宋代張能臣的<<酒名記>>
→古代最著名的酒網路全書:宋代竇蘋的<<酒譜>>。
→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誥>>。
→最早實行酒的專賣: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酒價的最早記載:漢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宋人酤酒>>:「宋人酤酒, 懸幟甚高」,幟:酒旗。
——歷史上「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這是我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
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
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 !"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布,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從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酒品的風格
任何一種酒品都有其獨特的風格,不同的酒品風格各異,甚至同一品種的酒風格也會不同。酒品的風格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形成的,這些因素包括酒品的色香味以及酒體等,因此,要了解和掌握酒品的風格特點就必須從它的色香味體等諸方面進行綜合評估。
一、酒的顏色
色彩能有力地表達感情,傳遞信息,使人獲得美的享受,酒品給人的第一感覺和印象就是酒品的顏色。酒品的顏色不但品種繁多,而且變化大,酒品世界五彩續紛,色彩紛呈,紅橙黃綠青藍紫,應有盡有,今人目不暇接。帶有顏色的酒在我國很早就已出現,而且品種較多,從眾多的詩詞中便可略見其風姿,如李賀的"小槽酒滴真珠紅",杜甫的"鵝兒黃似酒",白居易的"傾如竹葉盈尊綠"等,描寫的是珍珠般閃亮的紅酒,鵝雛般嫩黃的黃酒,竹葉般青綠的綠酒,豐富多彩,美不勝收。此外,還有金黃色的酒、唬珀色的酒、碧綠色的酒、咖啡色的酒等等。當然,在國內我們習慣上把用穀物發酵後蒸餾出來的無色透明的酒叫"白酒",而將所有帶有顏色的酒稱之為色酒,但很多進口的蒸餾酒如白蘭地、威士忌等都帶有一定的顏色,這些酒又不能稱之為色酒。鑒於這一原因,我們將所有酒精度較低,且帶有色彩的酒稱之為色酒,如葡萄酒、黃酒、各種利口酒等,那麼,酒品的顏色是怎樣形成的呢?從生產的角度來看,酒品顏色的形成有以下幾條途徑:
第一,來自釀酒原料。
很多果酒由於其釀造原料中含有色素,釀出的酒也就帶有不同的顏色。如紅葡萄酒,在葡萄經過壓榨發酵過程中,果皮和果肉里的色素不斷析出,並進入釀成的酒液里,因而使得釀成的紅葡萄酒大多成棕紅色,可以說,紅葡萄酒的這種顏色也是葡萄本身的顏色。酒原料的自然本色能給人以純朴清新之感,顯得朴實無華,因此,一般情況下釀酒者都能盡量使酒液保持釀造原料的本色。
第二,酒品在生產過程中自然生色。
這是酒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溫度的變化,形態的改變從而改變釀酒原料的本色,這種自然生色現象是在酒品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如蒸餾白酒在經過加溫、汽化、冷卻、凝結之後,改變了原來的顏色而呈無色透明狀。一般情況下,這種自然生色現象只要不影響產品質量,生產者不會去改變它的。
第三,人工或非人工增色。
人工增色是生產者為了取悅顧客而在酒液中添加一定的色素或調色劑,以此來改善酒品的風格。這種調色劑的增加有時會導致酒液變味變壞,產生不良後果,如果濫用色素或調色劑還會使酒色風格出現不協調,以至破壞酒品的風格,非人工增色大多發生在生產過程中,酒液改變了原來的色澤,如陳釀中的酒染上容器上的顏色,它的目的是使酒液色澤更加美麗,如白蘭地酒,裝入橡木桶進行陳釀時,一方面慢慢地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使酒更趨成熟,另一方面在陳釀過程中不斷吸收橡木桶木質的顏色,使酒液呈令人悅目的琥珀色。隨著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營養知識的不斷普及,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色酒比白酒更適合於現代消費,因為色酒具有酒度較低,刺激性小,並且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等特點,適量飲用,有益於身體健康。此外,色酒有時還能起到增添飲酒氣氛的作用,使人充分品味到飲酒的快樂與滿足感。酒的色澤千差萬別,各具特色,但只要能充分表現酒品的獨特風格,達到使人賞心悅目的效果,一般都會受到歡迎。從感官要求出發,白酒應該無色透明,無懸浮物,無渾濁和沉澱等;啤酒酒色透明,富有光澤,無失光現象,無黃色或咖啡色小顆粒,泡沫潔白細膩持久,黃酒呈淺黃或金黃色,清澈透明,光澤明亮,無懸浮物,無渾濁;果酒酒液透明,無懸浮微粒,無沉澱,酒瓶內壁無附著物等。當然,在審視酒品的色澤風格時,還應注意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室內的光線明暗,包裝材料的透明度等。
⑹ 最愛喝酒的國家是哪裡
2013年外媒評出世界10大最愛喝酒國家,排在第一位的是英國,中國則是世界第二大愛喝酒的國家。而最愛喝酒的國家其實已經有無數的排行了,這裡面的任何一個國家都曾經號稱世界上最能喝酒的國家,比如英國、俄羅斯、法國和摩爾多瓦等等。
英國
英國人愛喝酒,每到傍晚,無論男女,人手一杯,簇擁在街頭小酒吧的周圍。有事沒事地胡侃海侃,直到午夜時分才依依惜別。喝酒,已經成為了英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站著喝酒也是他們最獨特的一張標簽。
中國
中國人愛喝白酒,醉了就喝醒酒湯。高興的時候來一杯,痛苦的時候來兩杯。喝酒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交際手段。漸漸的
形成中國特有的酒文化。酒與人的命運更為密切,酒廣泛地融入了人們的生活,貼近「生活」的酒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豐富和發展。如生日宴、婚慶宴、喪宴等等以及
相關的酒俗、酒禮,成為生活內容。中國人均年酒精攝入量為10.61升,其中男性更是每年喝下酒精13.68升。
俄羅斯
俄羅斯民族是世界上最愛喝酒的民族之一,糟糕的是,俄羅斯人不僅愛喝酒,還喜歡醉酒。俄羅斯人平時喝酒比較隨便,只
要想喝,可以坐在酒吧或舞廳的吧台上喝;也可以獨自一人倚在城市的某一面牆壁站著喝;也可以提著酒瓶在大街上邊走邊喝。至於下酒菜,也不講究,可以是一塊
麵包一截香腸或是一根醬黃瓜等等。
法國
法國人釀酒是世界聞名的,法國人喝酒也是驚人的,每個成年人每年的純酒精消費量是三十公升,比起居世界第二位的意大
利人的十四公升要多出一倍以上,而占第三位的瑞士人,不過每人平均十二公升。法國人喝酒和英國人喝茶差不多,不分日夜,想起來就喝,在這里酒被當作一種普
通的飲料。法國人講,美酒既能給人帶來快樂,又能傷害人,它和女人與金錢一樣。
厄瓜多
厄瓜多,原為印加帝國一部分。平日里,厄瓜多人會在凌晨時分去酒吧小酌一番,或者大半夜的跑到街邊小店買瓶葡萄酒,要不就周末下午在球場邊看球賽邊暢飲啤酒或雞尾酒。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摩爾多瓦
世界上人均酒精消耗量最大的國家是摩爾多瓦,人均18.22升。其次是捷克,人均年消費酒精16.45升。緊隨其後的是匈牙利16.27升、俄羅斯15.76升、烏克蘭15.6升。
韓國
韓國人愛喝酒不假,韓國男人愛喝酒更是聞名遐邇。「一起喝一杯」也就成了人們常掛在嘴上的口頭禪。韓國人的酒量實在
不小,世界衛生組織不久前發表的報告顯示,韓國15歲以上人均年純酒精消費量為14.4升,繼斯洛維尼亞之後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15歲以上的韓國人
人均喝掉1.5瓶威士忌、80瓶燒酒和一百多瓶啤酒,韓國媒介為此報道說,韓國「掉進了酒缸里」,韓國人都成了「酒鬼」。
烏干達
烏干達共和國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國家。全世界最高的酒精消費水平都是有著餐酒文化傳統的國家,烏干達15歲以上人口年人均消費酒精大約10.93升。
德國
喝酒正在成為德國的一個嚴重社會問題。據德國《世界報》27日報道,德國因飲酒而導致死亡的人數每年竟有7.4萬人,已經佔了總死亡人數的9%。德國人人均飲酒量是世界平均值的兩倍。在德國18至64歲的人群中,有950萬人存在酒精問題,其中130萬人長期依賴酒精。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人喜歡喝酒由來已久。據統計,澳大利亞每8人中就有1人過量飲酒;每天平均有10人死於飲酒過量引發的疾病
或事故。更令人擔憂的是,澳大利亞的酗酒人群有年輕化的趨勢。飲酒似乎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國社會福利好,工作之餘,人們常會三五成群
聚在酒吧里談天說地;逢重大體育賽事,酒吧更成了熱愛體育的澳大利亞人觀賽的好去處。久而久之,飲酒對澳大利亞人而言已遠不只是一種習慣,而幾乎成為一種
生活方式。就像當地人常說的那樣,生活中怎能沒有酒?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
⑺ 為什麼外國人喜歡把酒當飲料喝,酒會也這樣
各國酒文化特色城後,俄羅斯以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飲食令喉嚨燃燒。俄羅斯人喝酒習慣用大杯,而且要乾杯,所以一瓶酒打開後就沒有機會再蓋起來了,俄羅斯人喝伏特加時。必先從喉嚨里發出咕嚕聲,想轉,這是彼得大帝留下的傳統。法國人飲酒喜歡細品,他們一定要把酒從舌頭慢慢劃的喉嚨,因為酒一落落實到再好的味道就嘗不出來了,所以越是好酒越要慢飲。法國的香檳和葡萄酒是世界文明的香檳,為喜慶慶祝,只要遇到喜慶之日,法國人就打開香檳,共同舉杯慶祝,但香檳布藝與烤肉通用,因為煙味會奪走酒味。
⑻ 外國人為什麼愛喝酒
各國酒文化特色醇厚
俄羅斯以「伏特加」著名。伏特加是烈酒,飲時令喉嚨「燃燒」。俄羅斯人喝酒習慣用大杯,而且要乾杯,所以一瓶酒打開後就沒有機會再蓋起來了。俄羅斯人喝「伏特加」時,必先從喉嚨里發出「咕嚕」聲,相傳這是彼得大帝留下來的「傳統」。
法國人飲酒喜歡細品,他們一定要把酒從舌尖慢慢滑到喉頭,因為酒一落食道,再好的味道就嘗不出了,所以愈是好酒愈要慢飲。法國的香檳和葡萄酒是世界聞名的。香檳為喜慶准備,只要遇到喜慶之日,法國人就打開香檳,共同舉杯慶祝。但香檳不宜與烤肉同用,因為煙味會奪走酒味。
飲用法國的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時,有「白酒配魚,紅酒配肉」的不成文法則。而且白葡萄酒不宜太冰,紅葡萄酒不宜過溫。另外,酒杯也有學問,高腳杯可使手掌與酒保持距離,也就是不升高酒溫。想做「酒博士」很不容易,法國有幾個學校專門培養這種學生。
英國「威士忌」於1839年正式投產。今天的「威士忌」釀造時加入了黑麥、燕麥、玉米等各種原料,正如英國人所說,「混合是一種藝術」。最有仿效力的日本人一直想知道英國人的「混合」是什麼藝術,但直到現在,也只仿出了半吊子的「藝術」。英國人在調酒方面的能力令人望塵莫及。
日本人彷彿把喝酒也當成了工作,每天下班,必到酒吧報到。他們做出重大決定往往不是在辦公室,而是在酒吧里。誰得到了升遷,一概是要喝酒的,酒吧成了日本男人的天堂。下班後泡酒吧,然後拖著醉態的步子回家,以這種方式飲酒的日本人多半是為了從工作壓力中解脫出來。
韓國酒比日本酒更加清淡,度數很低。難怪在韓劇當中,無論男女主角都能一杯杯「豪飲」下去。韓國的能飲之士還研究出一種增加酒味的方法:把檸檬汁和海鹽加入酒杯中,感覺跟在酒吧里喝龍舌蘭酒一樣爽快。
德國以啤酒著名,啤酒節、啤酒園、啤酒香腸、啤酒地下屋……。德國人是變著法子享受啤酒。德國啤酒杯算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酒杯,一杯可裝一升!此外還有「啤酒冷」與「啤酒屍」的說法,令人摸不著頭腦。「啤酒冷」形容人落落大方,「啤酒屍」指那些喝得太多而躺在路邊的人。
墨西哥人也很愛喝啤酒,啤酒不但是他們的飲料也是美食。墨西哥啤酒別具一格,他們的啤酒是龍舌蘭做的,呈乳膠狀,而且釀好後當天就要喝掉。如果有一天你能坐上飛機到墨西哥,飲上一大杯龍舌蘭做的啤酒,絕對是一件開心的事。
不僅是外國,其實中國的酒文化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了
⑼ 外國人為什麼愛喝酒
文化根源不一樣, 就和我們中國人的白酒一樣, 中國人也有很多嗜酒(白酒)如命的,而且, 您不能泛泛的說外國人啊, 外國人多了, 非洲的, 東南亞的, 世界的不同板塊都有不同的酒文化, 比如日本的清酒, 西歐的葡萄酒,東歐的烈酒,德國的啤酒 以及美國那個沒有什麼太深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國家,充滿的自由和自由飲各種酒酒的人, 我覺得還是最好問問那個愛喝酒的人為什麼那麼愛喝酒,最直截了當了。
⑽ 為什麼吃飯總要喝白酒,外國也這樣嗎
「無酒不成席」,是中國人的民俗習慣,所以中國人請客吃飯一般總要喝白酒。
酒精飲料,在世界上有8類,中國白酒是其中獨一無二的。其特性是糧食釀造,經發酵、蒸餾等特殊工藝製造。中國白酒的酒精度數一般在35度以上,最高的接近80度。除了伏特加,國外酒精飲料的酒精含量一般沒這么高。因此,中國人飲白酒的習慣,帶來很多不利的東西,比如,對人健康不利、酗酒帶來的社會問題、糧食資源未充分利用等等。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國家開始控制高度白酒的生產,提倡低度酒精飲料。很多白酒企業也開始研發、生產低度白酒。
其實,在國外,請客吃飯的場合也有用飲料的習慣,包括用酒精飲料,但提供的飲料會給人很多選擇,一般包括低度的酒精飲料(如白蘭地、杜松子酒等)、啤酒、不含酒精的果汁等等,而且國外很多地方的人飲酒時會勾兌高度酒精飲料,比如在白蘭地中加冰塊、果汁、汽水等。
盛產於東歐(特別是俄羅斯)的伏特加,也是一種高度酒精飲料,可能因為地處比較寒冷的地區。俄羅斯也遇到與中國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