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哎中國姑娘找德國男人的好多中國男人找德國姑娘的咋沒
呵呵
我只知道一代女
德國女孩子喜歡的和中國女孩子喜歡的不同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是這么說的
一個男的留學德國 在德國找了個女朋友 一次一起過馬路 他等得煩 就要闖紅燈 結果女朋友 很乾脆的和他分手 他問了別人才知道 在德國 不遵守幾率的人 是可恥的
後來他回國了 找了一個中國女孩子 又是一次過馬路 他在等 女孩子要過 他不行 女孩子就說 你這么膽子小 我們還是分手吧
懂了么 中國現在已經沒有當初的那種素質和文明了 德國女孩 是傳統和嚴謹的 想要跟她們好 你要有自己的行為習慣 和良好的素質 不能找事
Ⅱ 跨國戀 為何多是中國女配外國男
有人說,嫁老外也要嫁好的,免得嫁了個素質比國男更差的,讓你吃不了兜著走。確實,找個外國男人也許需要你處理的細枝末節事情就更多了。 當你們為了把家安在國內還是國外爭吵時,為了讓孩子接受中式教育還是西式教育較勁時,為了信仰差別而傷透腦筋時,你才發現自己選擇了一道不好解的婚姻難題。同時,你也會發現相處中也會有些麻煩,比如總不免面臨在兩地分居,飛來飛去中消磨了感情;外國人開放些,你可能婚後也需要更要同眾多競爭者PK魅力;還有的老外喜歡挑剔你的細枝末節,比如著裝、品位、氣味與偏好等……當然也有人處理得很好,特別是那些老外「中國通」們。 今天,讓我們從名人明星的跨國戀成敗中來吸取智慧,讓跨國戀真正成為你人生的美好點綴,而不是尷尬雞肋。 離異失敗型: 名人範例:李玲玉&傑瑞 李玲玉和傑瑞結婚後定居加拿大。兩人都是二婚,對這次姻緣格外珍惜。兩年後李玲玉生下兒子傑西。三年海外生活,李玲玉完全從歌壇消失,家庭主婦的生活讓她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惘,東西方家庭的差異所引發的矛盾卻日益明顯。比如,面對孩子的錯誤時,李玲玉會採取「打是親,罵是愛」的方式,而傑瑞卻很反對打孩子,希望讓他面壁思過,直到他承認錯誤為止。最初李玲玉與丈夫還能平和的商量,後來卻發展到為了某件很小的事也會互相指責。這段曾經幸福的跨國婚姻終於宣告破裂。2005年,李玲玉和傑瑞正式辦理離婚手續,獨自領著五歲的兒子回國定居。 專家點評:為愛情喪失自我,家教文化沖突難以解決 有調查表明,再婚家庭的離婚率普遍比初婚高。可能因為雙方對婚姻的信心降低,而且更不願意放下自我來包容對方,更容易在小事上較勁。具體到李玲玉和傑瑞,他們之間又存在著文化差異,後來集中爆發在孩子教育方式上。在西方家庭中,孩子和父母是平等的,如果父母體罰或辱罵孩子,孩子或鄰居都可以報警,國家也有責任更換孩子的監護權。而在東方家庭中,有著相對穩定的長幼尊卑的次序,長輩對晚輩實施處罰很常見。盡管法律上也有相應的兒童保護條款,但是一般也是「民不告,官不究」。 文化傳統觀念畢竟難以改變,李玲玉也接受不了自己犯錯還得給孩子說「對不起」的平等教育法,她希望維護家長的「權威」;最後,李玲玉無法適應家庭主婦生活,令她喪失了自我,她還需要在事業上有所建樹。 技術支招: 1、拒絕全職主婦,堅持獨立自我人格。同老外結婚,最忌諱就是為了對方而放棄了獨立自我發展,從此定居外國,成為家庭主婦。只有自始至終保持獨立個性自我,擁有事業和經濟來源,才能贏得老外對你最大的尊重。 2、了解對方的文化特點,建立兼容化文化環境。跨國婚姻面臨的文化分歧非常常見。分成生活觀念、情愛觀念、宗教信仰、育兒觀念等多方面。建議你們每周設立一個家庭日,針對發生的文化沖突進行探討,還可以請教文化心理專家出面指導,讓家庭建立起雙文化兼容的環境。 3、培養兼具東西方優勢性格的孩子。在育兒方面,東西方文化各有優勢。西方文化下的孩子更加獨立自主,但可能跟父母關系不親;東方文化下的孩子則依賴聽話一些,但卻比較孝順。跨國戀家庭中的孩子可以吸取雙方的優勢,變得既很獨立,又很孝順。 坎坷喪偶型: 名人範例:張愛玲&賴雅 在美國,張愛玲邂逅了美國白人作家甫德南·賴雅。在優雅的環境和浪漫的心境中,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產生了忘年之戀。婚後兩個人確實有一種相依為命的感情,但新婚剛兩個月,曾有過中風史,身體羸弱的賴雅又一次中風,並接近死亡。為了愛玲,他保證不死。此後兩人飽一頓飢一頓,住處也沒有保障,為了糊口,張愛玲不得不寫一些「爛」劇本。年老多病的賴雅卻越來越依賴她,甚至根本無法離開她。後來,賴雅癱瘓了兩年,全由張愛玲照料。她為此做出了最大的犧牲,才華全都浪費在繁忙照顧中。1967年,賴雅在張愛玲的身邊走完人生。 專家點評:戀父情結導致拯救心態,精神至上帶來生活缺憾 賴雅身上所閃耀的才學、仁慈與人性光輝感動了張愛玲。張愛玲有著濃重的戀父情結,父母離異後,父親另娶,同她之間出現很多矛盾。張愛玲其實一直在尋找一種父愛的感覺。而大她接近二十歲的賴雅則正好具備這種特質。但同時賴雅也具備張父的羸弱多病等特點。張愛玲抱著拯救父親的心態,想要幫助賴雅。 然而,東西生死觀大不同。西方人將生死看得比較超脫,如果身體確實惡化到難以挽回的地步,很多人願意坦然面對死亡,希望有尊嚴的離開人世。東方人盡管有著「死者為尊」的習俗,卻比老外更加「惜命」,如果是自己的親人患上不治之症,無論代價有多大,有沒有希望,都會將生命盡可能延長。張愛玲拚命為了賴雅的病而拚命掙錢,讓她付出了較大的代價。 技術支招: 1、不做對方的拯救者,也不讓對方來拯救自己。張愛玲與賴雅間的婚戀透露著拯救色彩。戀愛時,張愛玲總是把自己的錢拿出來資助賴雅。在賴雅生病後,張愛玲更是擔任了拯救者角色。但再是親密的夫妻,都難以掌握生老病死的盾牌,我們要先服務於自己的生命,發展出最好的自己,然後力所能及地幫助對方。 2、了解並平息潛在的戀父情結,不要輕易地做出自我犧牲。張愛玲對大她三十歲的賴雅依然有一些戀父心理情結,這無形中讓賴雅多了心理負擔。而為了救治賴雅,她不斷奉獻,最後導致自己文學天分的耗盡,這種自我犧牲有點過多了。也許以不犧牲自我的心態去對待對方,對方反而會更快樂輕松。 3、接受並順應跨國戀情問題,學習平靜接受死亡。由於中西方文化對生死的看法不大一樣,西方人更為超脫,他們也並不像東方人這么惜命,更看重生命的質量。因此,他們養生方面不如中國人,壽命也不如國人。嫁個老外,常會碰上對方「先走」的情況。此時,你要學習抱著同樣超脫的態度,感恩彼此曾有過的精神收獲。 成功圓滿型: 名人範例:沈丹萍&烏韋 號稱「跨國戀」第一人的沈丹萍,嫁給外文出版社編輯德國人烏韋,兩個人安家北京,已經攜手走過25年,並有了兩個女兒。這么多年,雖然有磕磕絆絆,但是烏韋總是高姿態地主動和解。烏韋也說:「我不怕別人說怕老婆。」烏韋平時錢包里全是妻子和孩子們的照片,走到哪兒都不忘給人介紹並贊美家人。而沈丹萍則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也贏得了他外國朋友的喜歡。他們也會有一些小摩擦,比如,烏韋比較浪漫,經常安排旅行,回來可能就會喝上一杯當地的小酒,放點音樂回味;而潔癖的沈丹萍可能就打掃起屋子來,破壞了氣氛。但是,烏韋也能從中國女性性格的角度加以諒解。 專家點評:認同接納對方文化,抓大放小高姿態 雙方融合得不錯。西方人往往會有些理想主義,熱衷於追求藝術、宗教、愛情的浪漫等;東方人則比較「入世」,會活得更加實際一些,希望為自己謀求更多財富,更高地位等。但烏韋在中國工作已經二十多年,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中國通,雙方這方面的差異兼顧得不錯,在現實的基礎上兼顧了浪漫。 德國男人總的來說,做是非常嚴謹守規則,他們認為愛就是百分之百的理解,相互妥協。烏韋又是一個高知識分子,比較冷靜有素養,遇到事情不急不躁,能夠用「打太極拳」的迂迴戰術哄老婆,自己先吃點虧,換來老婆開心,家庭和睦。而在大方向上,兩人也實現了自我價值,沈丹萍對老公的工作也有幫助推動作用。同時,雙方做到了讓對方文化氛圍中的人基本滿意,這成了婚姻幸福的基本保證。 成功法寶: 1、功利現實與浪漫精神兩不誤。中國人講的是一種實利主義的浪漫,很難純粹。而西方人則在講究精神化時可以很超脫。這樣文化的兩個人相處,得學習化解差異:對方禱告的時候你最好保持安靜,別拿柴米油鹽說事;而當你拜關公財神的時候,對方也能幫著燒柱香,如此相互理解。 2、尊重雙方生活習慣,日子順風順水。他喜歡安安靜靜度周末,你可能喜歡呼朋喚友卡拉OK和麻將;他喜歡跟你探討「愛情」,你也許拉他一起看《金婚》……學習欣賞這種差異,同時為了對方生活也適當服務奉獻,生活就會順風順水一些。 3、建立協商機制,約束雙方行為。在跨國戀家庭中,一定要建立協商機制。比如,雙方分開最長不超過多久,紅顏(藍顏)知己達到什麼樣的度能容忍,對雙方父母什麼樣的方式更適當,對孩子怎樣教育可做,怎樣不可做。對於老外那種邏輯性很嚴密的頭腦來說,他們很需要這樣的協商去約束行為。 前途未卜型: 名人範例:章子怡&艾維·尼沃 國際巨星章子怡經朋友鄧文迪介紹,結識了現年43歲,美籍以色列人,富豪艾維。兩人熱戀至今,艾維對女友十分體貼關心,章子怡在北京趕拍《梅蘭芳》,艾維在北京陪了章子怡1個月。這段異國戀情帶給章子怡的是前所未有的新鮮和浪漫,但由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和性格的差異,她與艾維也會為生活瑣事發生摩擦。艾維有西方人特有的張揚、開放的性格,每要參加各種聚會,他都要她陪他一起去,並自豪地這樣向別人介紹:「這是我漂亮的女朋友,國際影星章子怡。」章子怡是含蓄內斂的中國人,非常不喜歡艾維這樣介紹自己,聚會結束後,兩人總少不了要發生爭吵。然而經過母親的開導,章子怡學會了寬容。如今,兩人已有結婚計劃。章子怡闡述自己的擇偶態度:「我從來不想依附於任何人。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給予。我覺得只有獨立的時候,才會更有力。」 專家點評:獨立是最好的試金石,包容是最好的愛情葯 章子怡擇偶態度還是很正確的,她並不想依附於任何人,更需要精神上的給予。她要找的是一個各方面都讓她敬仰的人。艾維應該屬於這一類人選。兩個人雖然是跨國戀,但志同道合,事業上能夠互相支持映襯。難能可貴兩個人同時還保留了各自的獨立性,沒有為對方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個性。同艾維相戀後,章子怡並沒有全盤西化,還是回到國內演戲。這也是他們將來婚姻幸福的基石。同時,在東西方文化處理問題上,面對開放的艾維,小章放下了完美主義的態度,大氣地包容了他。隨著雙方各自對東西方世界的認識加深,他們將來的婚姻主流還是積極的。而可能出問題的,兩人婚後也許會產生各自發展,聚少離多的情況,可能讓愛情冷淡下來。對於孩子教育方面也許也會產生分歧。 技術支招: 1、不依附於對方,不為了迎合對方而改變自己。電視《絕望主婦》中,獨立開公司,成為名女人的布瑞越來越風光,原因在於,她沒有依附於丈夫,而是始終有自己獨立的事業和聲音。章子怡在這方面做得也是可圈可點。要同老外相處好,不妨拿出點女權主義思想來,做好自己,這有利於他不斷重估你的價值。 2、成為一個國際人,自由地遊走於中西方文化之間。嫁給老外的你更有機會成為一個國際人,飛來飛去,不斷體察各種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學習一下三毛,只認他鄉是故鄉,練就在西方文化下,內在一樣殷實自在的能力,讓你全身善發出多元文化的國際人光輝。這也是一種吸引力。 3、讓自己優秀,同時能夠支持對方的事業和發展。既然你並不是因為崇拜對方而嫁給他,你就更要表現出中國女人的優秀。兩種文化碰撞,表現優秀的那方會有不少特權,至少你會更少聽到「貶低」或歧視的言辭。同時,全力支持對方的事業發展,並發揚中國女人顧家忠誠的優良傳統,自然能夠讓你的洋老公心服口服。 HER深度分析:跨國戀,為何多是中國女配外國男? 09年伊始,上海社會科學院教授張結海出了一本《中國男人調查》。對中國男性的形象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中國男人幾乎在所有正面形容詞上得分都低於西方男人。中國男人唯一打敗了西方男人的一項是「顧家」。可能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很多A等女人願意找一個外國男人來共同生活的原始心理原因。從心理根源來講,中國獨特的以家為中心的集體主義文化,很容易讓中國男人顯得依賴性有餘,獨立性不足,很難富有高創造性,高野心,高勇氣。個體主義文化的西方家庭則更容易培養出獨立性高,有擔當能力,心理成熟的男性。同時,西方擁有傳統的紳士情結,對待女性更懂得情趣,富有吸引力;而中國幾千年來的男權主義傳統,讓一些男人不太懂得照顧女性的內心世界,顯得粗糙有餘,細膩感不足。當然,國男在顧家方面確實略勝一籌,但在其他素質方面還是要向西方男人多學習的。
Ⅲ 中國女人為什麼喜歡嫁給外國男人
現在女生嫁到國外的相對於以前更多,同時也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所以說女人喜歡嫁給外國人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她們會覺得自己想要的在那裡就行,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女性來說,還是會嫁給本國的男人,因為這樣會更習慣和舒適。隨著中國經濟能力的增強,不久的將來,或許會有更多外國女性嫁入中國來的吧。
Ⅳ 為什麼有好多中國女人都嫁到國外。
說話要站在公立的態度上想問題,中國男女比例其實並不是所說的那麼失衡的,如果真的如報紙新聞報道的那樣,中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我個人發表下我個人的觀點吧,中國男女失衡,是刻意炒作出來的,目的很簡單,希望能結婚,為什麼要促進結婚?結婚首要的是需要買房子吧?現在的房價如何?我不細說了,你自己分析吧
我們國家發展到如今,經濟發展的很快,但是,由於把精力過多的集中到經濟建設上面,造就了今天我們社會的風氣,惟利是圖,見錢眼開的人大有人在,國外比較發達,這眾所周之,女孩子為了自己以後有個美好的未來,這點也是可以理解的,敢問樓主,你是女孩,你會有什麼心態?
我認為,中國的新一代男人,不必怨天尤人,妄自菲薄,我們不輸給外國人什麼,他們比我們發達,只能證明他們是享受著前人創立的財富,那有什麼的?有本事,我們這輩子較量一下,見高低!我們為什麼不能用我們自己的雙手讓自己有財富呢?外國女人對中國男人的評價也很高的,她們對中國人的評價普遍就是有責任感,顧家,肯吃苦,現在的俄羅斯,越南,東南亞的很多女孩子都願意嫁到中國,我們何必發愁找不到老婆呢?中國的女孩也不能一棍子全敲死,好女孩還是多的是的,總之,我們不能對我們的未來放棄希望。
Ⅳ 什麼樣的女孩在德國受歡迎
國籍、膚色、年紀、外貌、是否結過婚、是否有孩子,這些在我們中國社會舉足輕重的東西,西方人不是那麼看重。 我在德國生活了20年,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孩,獨自來到德國留學,然後和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夫君一起創業,結婚生女,如今已過不惑之年,對人生、愛情、家庭與事業都有了更多的感悟。 其中對德國人的婚戀觀有一些認識。 德國社會,其實不僅僅是德國,而是整個西方世界,是一個相對開放和成熟的社會。每個人的私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尊重與保護。總體來講,無論男女,一個成年人的擇偶觀與之所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有關。在西方,一個成年人,喜歡什麼樣的人,想與誰結為連理,其自由度是相當大的,很少受到外人(父母朋友熟人)與外界的干擾,比較能夠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與偏好。 國籍、膚色、年紀、外貌、是否結過婚、是否有孩子,這些在我們中國社會舉足輕重的東西,西方人不是那麼看重。比如說,荷蘭的王儲娶的是熱情奔放的阿根廷女子,其父還是遭到西方社會排斥的前獨裁政府官員;丹麥的王儲娶的是澳大利亞的平民女子,兩人在悉尼奧運會一見鍾情;丹麥二王子梅開二度,前妻是香港人,現任太太是法國人;西班牙的王儲娶的是位二婚女;還有的國家的王儲走得更遠,他心儀的女人是在高級夜總會認識的,該女子是個未婚媽媽不說,以前還吸毒……就是這樣一位來自社會底層,在常人眼裡有前科有污點的女子,憑借自身性格上的魅力,讓王子鬼迷心竅,非她不娶。 我的身邊,有很多外嫁女,她們的老公和她們本身一樣,也是各個層次都有,不能一概而論,但整體水平還是不錯的,這是因為德國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高。與外籍女子通婚,在德國司空見慣。青菜蘿卜,各有所愛。喜歡金發碧眼的德國人應該是大多數,畢竟在德國的外國女子比例不高;但娶亞洲女子為妻的德國人也大有人在。與其問「中國女人在德國受歡迎嗎」,不如問什麼樣的女人在德國受歡迎? 我倒想說說中德男人在擇偶方面的差異。男人都喜歡美女,沒個例外的。但美女畢竟只是少數,欣賞美女和非美女不娶是兩個概念。德國男人更看重的是和對方能否談得來,是否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能否一起旅遊一起瘋,或者一起窩在家裡看書看電視,一句話,就是要合拍、要志趣相投。外貌不是不重要,但不是最重要。我的兩個女友,是我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的同學,她倆一直生活在重慶,至今單身。一個以中國男人的標准來看胖了點,一個不是那麼美和媚而已。但她們兩位都很開朗活潑,一個還很會縫紉和烹調,另一個也特別居家。她們都是有教養而又風趣的女人,回重慶和她們一起吃火鍋、聊天,我覺得很開心。回德國我對夫君感嘆:這樣的女人在德國會很受歡迎。 德國男人擇偶不在乎對方是否比自己大,姐弟戀在國外比比皆是,從明星到普通人,早就不足為奇了。他們也不在乎對方是否結過婚,有過幾任男友。西方人的思維是,21世紀了,女人結婚時不是處女正常。 德國男人可貴之處在於,不在乎女方是否有孩子,有幾個孩子,這幾個孩子可能還是不同的爸爸生的。這種例子,俯仰皆是,我剛到德國打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家臨產的孕婦家幫佣,這家人收入一般,男主人一個人工作,他們正貸款自己建房子,女主人,也就是這位孕婦,是個全職家庭婦女,有一兒一女。我去應征後才知道,我的工錢是由醫療保險公司支付,因為根據醫生的鑒定,這位女士有早產的可能,故有資格每周僱傭幾個小時的臨時工到家裡幫忙做家務。我在那裡工作了比較久的時間後,才知道他們的大兒子竟然不是男主人親生的,而他們之間情同父子的親密,讓我一真蒙在鼓裡。有一天,女主人的弟弟帶著女友來看望她,這位女友不僅比她的男朋友年紀要大,要胖,要丑,而且有四個孩子,還是不同的爹生的。我當時剛到德國,聽到這樣的故事真是大跌眼鏡。 現在,遇到這種情況,我已經見慣不驚了。我最得力的一個員工,長得像功夫熊貓,膀大腰圓的,他的太太不僅比他年紀大、結過婚,還和他一樣五大三粗,全然沒有常人眼中的女人味,但人非常能幹,有主意,善持家,特別會在德國的「淘寶網」上淘貨。這個二婚女人當初帶著兩個孩子嫁給還是毛頭小夥子的他,如今在家相夫教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要是以中國婆婆的眼光看,這樣復雜的女人怎麼能娶進家門呢,怎麼能配得上自己年輕而未婚的兒子呢,何況還帶著別人的種。但在德國,年輕人的婚事自己做主,父母極少干涉。西方人普遍沒有狹隘的血緣觀念,非親生的子女就不願意撫養或者接受,反而是愛屋及烏,把愛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或者至少當成應該愛護的幼小和朋友。我所遇到的嫁給德國男人的中國女人,並非個個如花似玉,不少已經人到中年,或者離異,有的還有未成年子女。那些德國老公們,覺得把孩子接到媽媽身邊生活,母子母女團聚是很正常和很合理的事情。既然愛一個女人,就會愛她的孩子,與他們做朋友,我覺得在這一點上,德國的功夫熊貓們特別可愛和善解人意。 我認識的那隻功夫熊貓,是普通德國人中的一員,他們夫唱婦隨,婚後育有一個共同的兒子。每次我們公司聖誕聚餐時,他們一家五口一定齊齊出席,他老婆有次得意地對我說:別人都以為這三個孩子全是他的呢,你看他們三個都戴眼鏡,反而是我一個人跟他們仨不像呢。 一個年輕女孩的際遇,不僅僅與她的家庭出身有關,更重要的是她所接受的教育,所處的環境,和所結交的人。有的時候,真的會一步錯,步步錯。 一個女孩子,即便外貌差強人意,只要心懷夢想,加上後天的努力與歷練,一步步提升自身的素養,就能丑小鴨變白天鵝,過上自己嚮往的生活。畢竟,長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Ⅵ 為什麼中國最優秀的女孩兒都嫁給外國人
誰都想找個拳頭硬的當靠山,至少面子上好看,才女也是不吃飯就餓的人,沒有誰的思想能超越得了自己。
等中國強大了,美國才女也會哭著喊著嫁給你。
所以,我們就盼著中國快點強大吧,千萬別盼著亂,不然,連醜女都得跑國外去,呵呵。
Ⅶ 為什麼那麼多中國女人喜歡嫁老外呢
我想,絕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還是國內的男同胞,畢竟跨國婚姻要克服很多障礙,比如語言,比如文化,比如怎樣融入另外一個不同的社會,很多人還要放棄自己穩定的工作在異鄉一切從頭開始。
但年紀輕的在國內的戀愛市場上是很容易找到比較理想的伴侶的,但是三十多歲,四十多歲,離了婚,又不漂亮,還帶著孩子的女性會發現自己幾乎被擠出了婚姻的市場。40歲的成功男士(或者只是工作好點的)如果再婚,大多數會希望找30歲以下的,如果女方條件好(長的漂亮)就是不在意對方是否結過婚的,大都也會要求對方沒有小孩。
而西方的男士更欣賞成熟的年紀偏大的性,對方有無小孩皆可,很多人還喜歡對方帶著孩子,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輕易就能當了父親,那是多好的事。前些時候MSN報道了一個跨國官司,那個小孩的生母突然去世,於是那個繼父和生父就不惜一切打跨國官司爭奪孩子的監護權,最後生父奪回了孩子,那個孩子的繼父一家都陷於悲痛之中,因為他們已經養育了那個孩子一年多,付出了太多的感情。我看了這個故事唏噓不已,而且這樣的事在美國很常見。因此,和國內帶著孩子的女性非常難找到結婚對象相比,在美國,一個人帶著孩子,堅強、積極地生活的女性反而非常更受他們的尊重和愛慕。
Ⅷ 為什麼現在的女孩選擇嫁給老外的越來越多
現在的女孩選擇嫁給老外的越來越多,是因為現在的很多人他結婚可能找不到老婆的話,他就會去紐西蘭轉兩圈,所以說還是蠻正常的。因為你要知道是相對於現在來說,她我們的女孩子選擇嫁給老外的情況是因為被不一樣的一個生活吸引,而且跟老外在一起,可以有很多不一樣的視野,這個和國內的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現在國外的男人很多都是比較能顧家的,而中國的女孩子擇偶的標准就是想要找對自己好的就可以,和外國人在一起也不一定沒有愛情,現在跨國戀真的比較普遍了。
Ⅸ 我在想:中國光棍已經不少了,為什麼中國女人還要嫁到外國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一句話,什麼樣的女人產生什麼樣的男人,女人一旦沒有民族意識和國家精神,這個社會就面臨瓦解。
其實韓國女人和日本女人都很有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她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的危亡,所以她們的思想都是傾向於本國男人,為自己民族國家做貢獻!所以人家國內不論男女都很團結!這也是人家的教育成功!中國對女人的教育失敗,現在真的完了,男女互相猜疑辱罵,甚至很多女性看不起男性,就別說團結了,很多女人都傾向外國看重物質,即使未來哪國入侵中國,這些女的也不會幫助自己的國家,可能還有很多會成為女漢奸幫助外國出賣中國!
在中國56個民族中,其中最沒有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的就是漢族,所以漢族女人根本不會考慮民族國家危亡的事情,更別說傾向於本國為本國做什麼貢獻了!她們覺得只要自己過的好就行了!
Ⅹ 為什麼好多中國女孩嫁給老外
為什麼好多的中國女孩兒嫁給老外?一是中國的女孩兒感覺比潮流,另外國外的經濟條件比中國經濟條件好。所以他們也挺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