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對西歐為什麼相對友好

二戰德國對西歐為什麼相對友好

發布時間:2022-07-05 17:30:50

❶ 二戰前的德國在歐洲沒有朋友,這個是為什麼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和歐洲的國家簽訂了很多的協議,進行了很多的戰爭賠償,所以德國在歐洲沒有朋友,德國在第一次世界中被同盟國打的實力削弱了很多。但是德國並沒有想要在戰敗的泥潭裡停滯不前。


在所有的國家在戰爭以後非常的看衰德國的時候,德國以驚人的速度在戰爭後迅速的重建,恢復國內的工業生產和經濟建設。德國在但是並沒有和其他的國家有著很多的交流和合作,這也就印證了德國早當時並沒有朋友。

❷ 二戰初期納粹為何能橫掃西歐

1、納粹德國軍隊的機動性,從史料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坦克作為一種新型的武器在德國有了一系列較為先進的作戰理念,比如閃電戰。2、德國人的勇猛,德國直到卑斯麥任宰相統治時才獲得了初步的統一。持續的戰爭培養了德國人的血性。3、綜合國力的強大,當時德國國民經濟已經發展成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4、人才的大量涌現及科技的發達,愛因斯坦等一系列德國科學家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德國的軍事科技水平。5、戰爭的突然性,當時希特勒用一系列外交政策迷惑西歐國家。

❸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可以橫掃歐洲大半個國家和地區

二戰時期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一,德軍採用新式的閃擊戰加重裝甲部隊的先進進攻方式,也就是著名的「閃電戰」。重裝甲部隊甩開機動性能差的步兵,打亂敵軍部署,配合空軍則集中力量對敵作戰,並突襲指揮中心、交通樞紐、機場、港口等力求速度消滅敵國戰爭潛力。法國這樣的軍事強國都難以招架,何況波蘭這樣的小國。
第二,德軍都進行過良好的軍事訓練且裝備精良,德軍輕武器在世界輕武器發展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戰場上德軍輕武器火力分配合理,配合密契,經常壓制住數量超過自己的敵軍部隊。
第三,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滿足於經濟發展的利益需求,對德國的軍國主義、納粹主義並沒有引起過多的重視,而是任由發展。希特勒主動與各國簽定一系列白紙條約來麻痹英、法、蘇等國,英、法、蘇對德國的強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使得捷克、奧地利、丹麥、挪威、波蘭、比利時相繼淪陷後才如夢初醒,這些地區擁有1億多人口,是歐洲的心臟,也是歐洲工業集中的地區。
第四、德國有強大的經濟作為後盾,有歐洲頂尖的軍工技術,並且有300萬的海陸空軍,歐洲各國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打的落花流水,一點也不意外。

❹ 在二戰時期,為什麼德國橫掃西歐國家後,要立馬閃擊蘇聯呢

二戰時期。希特勒的德國。非常強大。野心勃勃。他是要佔領全世界。
西歐那些小國。不在他的話下。他是要掃除障礙。
所以立馬就對准蘇聯。開始了進攻。真沒想到。他還真是沒有攻下來。從這里就栽下去了。粉身碎骨!

❺ 二戰後,德國和歐洲各國的外交關系怎麼樣具體點

由於二戰後,德國主動承認戰爭罪行,尤其德國問題訪問波蘭時,下了飛機就下跪求贖,與其他歐洲國家關系良好.

❻ 為什麼二戰時期的德國能迅速地解決掉西歐國家,而迅速地掉轉槍頭打俄國,而一戰時期,德國幾乎有著

因為:(1)二戰時英法對德採取了「綏靖政策」。德國打敗捷克斯洛伐克後,同英法兩國召開了臭名昭著的「默尼黑會議」,英法決定對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希望禍水東引,讓他打蘇聯。英法兩國首腦非常得意,都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沒想到希特勒這小子玩陰的,突然進攻法國!法國毫無准備,措手不及,兩周就被滅了!英國也如夢方醒,歐洲戰場才正式拉開帷幕。而一戰中,英法都是協約國,一致對同盟國,因此「邪不勝正」。
(2)希特勒的確很牛B!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❼ 二戰後德國對歐發展的貢獻

(一).穩定的國際國內形勢
1.從國際形勢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除美國外,二戰各參戰國經濟都受到嚴重破壞,西歐各國普遍衰落。各個國家都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進行國內經濟建設,均無暇再次發動大規模的世界大戰。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對戰爭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世界暫時處於相對和平穩定時期,安定的國際環境給正處於急需進行國內經濟建設的各個國家得以喘息的機會。
2.從國內形勢上看,滿目瘡痍的國土、瀕臨崩潰的經濟、困苦的生活環境使得德國人民要求進行經濟建設。同時聯邦德國人民也充分認識到法西斯主義的危害,政府不斷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國家,推行比較廣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極端貧困,同時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義,社會形勢比較穩定。

(二).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
戰後聯邦德國受美英法蘇的牽制,不能在國際社會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盡全力進行經濟建設。而且戰前德國作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聯邦德國又集中了戰前德國70%的設備能力和62.4%的工業產值,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經濟建設,以恢復和發展生產力。
(三).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實施了國務卿馬歇爾提出的對歐洲的經濟援助計劃,即所謂的「馬歇爾計劃」。以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馬歇爾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此期間,聯邦德國等西歐國家通過參加經合組織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美國還針對西德的軍事基地、軍工廠在沒有被摧毀的前提下 保留了之前的廠房和足夠雄厚的工業基礎,為西德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四).政府實行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
政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政策,對市場經濟進行宏觀調控,適時地進行了經濟改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建立了一個比較符合國情並行之有效的社會市場經濟。
(五).強盛的科學技術與教育
德國作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國家,科技發達,技術先進。戰後,聯邦德國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鼓勵企業與技術部門合作,有效的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同時,聯邦德國有較強的教育基礎,政府非常重視對職工的技能培訓和業余教育,人民教育素質普遍較高。據統計,1950年,聯邦德國在校大學生為10萬,平均每一萬人中就有20個大學生,而到1970年,在校大學生為41萬,平均一萬人中就有68個大學生。強大的科技和高等的教育促進了西德經濟發展。
(六).積極的外交政策
作為法西斯主義罪魁禍首,戰後西德積極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系,以誠懇的態度懇求受害國人民的原諒,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總理威利·勃蘭特在華沙猶太隔離區起義紀念碑前下跪,「華沙之跪」是戰後聯邦德國與東歐諸國改善關系的重要里程碑。此後,西德積極的融入世界,最終於1973年9月加入聯合國。外交的大發展為聯邦德國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七)國民的辛勤勞動
聯邦德國經濟的發展與國民的辛勤勞動勢不可分開的。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也極大的促進了經濟的崛起。據統計,1955年,聯邦德國男子平均每周工作長達50小時,比英國工人多3小時,而平均工資實際上直到1956年才到戰前1938年的水平,正是聯邦德國人民的辛勤勞動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才創造經濟發展的奇跡。

❽ 問大家一個歷史問題,二戰中德國為什麼可以打歐洲或全世界,有這么強嗎

有,當時德軍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裝甲集團軍、飛機大炮等,而且德國的軍工等技術十分先進,二戰後的蘇聯和美國就是靠掠奪德國的科學家在世界舞台上稱霸的,否則的話,蘇聯和美國跟現在的中國差不了多少,都是山寨出身

❾ 二戰中,德國橫掃西歐,蘇聯為什麼功不可沒

二戰初期法國投降後,整個西歐只剩下英吉利海峽對面的英國,德國達到了其歷史上最鼎盛的一刻。殊不知,原本以為會求和的英國,卻堅稱將戰斗進行到底,自我感覺良好的德國元首惱羞成怒,決定實施“海獅計劃”,逼迫英國就範。

生氣歸生氣,德國元首對入侵蘇聯始終沒有放下,在空襲倫敦的同時,巴巴羅薩計劃也在悄悄地擬定。仍蒙在鼓裡的蘇聯卻依然在“撿漏”,絲毫沒有感到危險的來臨,而“幹啥啥不行”的義大利也在趁機擴大地盤,德國該何去何從呢?



再加上南斯拉夫發生兵變,德國決定同時出兵希臘和南斯拉夫,僅24天就佔領希臘全境,再一次狠狠地扇了“墨老大” 一巴掌。從此,心甘情願地跟在德國後面不敢造次,但意軍糟糕的戰鬥力,不僅幫不上忙,反而成了德軍的累贅。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❿ 二戰時德國單獨都敢同時打蘇聯和西歐,為什麼戰後抱成團的西歐還那麼怕華約

歐洲大陸戰後經濟疲軟,加上地形多平原,害怕蘇軍的鋼鐵洪流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對西歐為什麼相對友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