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失敗呢
首先,這是大數據的時代。而對於戰爭這樣的高度嚴肅的事情,更需要確切的數據才能令人信服。比如很多人只知道二戰期間猶太人被屠殺了600萬,而不知道我國的全民的傷亡數字是3500萬。我們死亡的人那麼多,為何反而沒猶太
為了應對糧食問題,德國最開始做了以下幾點:
實施了嚴格的食品管制制度;
最大限度提高糧食生產;
優先供應軍部;
想方設法從海外進口糧食。
早在1939年,德軍在對波蘭進攻之前,德國國內就實施了嚴格的食品配給制。1939年年底,德國就快撐不住了。
② 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什麼失敗
拋去政治因素,也就是人和因素,有以下原因:
工業生產能力遠不如戰爭初期,很多工業生產基地被盟軍轟炸機破壞,新式武器研發、戰損武器的修理,基本上都停滯了,這是機械化戰爭的致命弱點。
兵員損失嚴重,超出德國對戰爭的承受能力,少年和老年人都被徵召入伍,心理承受力或者單兵素質遠遠不如戰前。
高級將領指揮失誤,希特勒在刺殺事件後對高級將領產生猜疑和防備,彼此失去信任。
如果德國在敦克爾克、海獅計劃、以及幾年後的諾曼底登陸戰正確指揮,不放過最佳戰機,那麼戰爭的結局就要改寫。
③ 上天欲讓其亡,必讓其瘋狂,二戰的德國很瘋狂,為什麼沒亡
④ 有人說二戰中德國戰敗是因為缺油,但為什麼德國戰敗的
1.納粹高層好高騖遠,對英\\蘇兩國的軍事實力估計不足,大戰之初就開始四面樹敵,導致首尾不能相顧;2.與其他軸心國成員的戰略合作不夠密切,日\\意兩國各懷鬼胎.日本偷襲珍珠港直接把美國拖入戰爭;義大利侵略希臘\\艾塞俄比亞受挫,其海軍也沒能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使納粹德國爭奪北非的戰斗得不到後勤保障;3.納粹在佔領區的大肆掠奪和屠殺政策激起了淪陷區人民和其他各國人民的極大仇恨,因此戰爭的性質不斷發生變化,納粹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成了魔鬼,人民自然自覺地聯合起來,抵抗納粹這一毀滅人類文明的惡魔
⑤ 二戰中德國為何會失敗,請分析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及經濟,軍事方面的原因。根本原因最重要。
一、政治和地緣角度
德國作為一個統一國家以來,就是一個屢戰屢敗的國家,一直被英國壓著,德國之所以在爭霸戰中屢屢失利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也就是由於其地緣政治,導致的長期缺乏海權造成的一種全球大國底蘊缺失。主要表現在拙劣的外交和結盟能力。
二、國力太弱,而不切實際的挑戰西方大國的國際秩序(也就是通過武力解決與周邊小國的領土糾紛,進行東擴)。
1、德國一戰挑戰英國失敗,被西方大國所壓制,重新崛起後,錯誤了選擇武力崛起的道路,也就是通過武力來獲得失去的東西和得到地位。但是德國國力和資源都是太弱了,根本就無力進行這種挑戰,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國防軍最初是希特勒東擴的最大絆腳石,也就是德國東擴有可能導致西方大國干預爆發戰爭,把德國化為廢墟。
2、另外一個國家的資源和能源本來就不會應有盡有,沒有強大的海權,海外能源線和資源線全部被西方大國控制(英、美),歐洲能源又在大國蘇聯手中。
3、看看這場德國挑戰西方大國的蛇吞象的比例,就知道德國是多麼的無助和註定了悲慘的結局。一個美國的國力頂上三個德國(遠遠超過了德、日、義大利的總和)、在上一個英國(實力略為遜色德國)在加上一個蘇聯。歐洲傳統強國有4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蘇聯),其中3個結盟,對方德國。外加一個超級力量美國,德國這不是找死嗎。
超強美國(國力頂三個德國),後勤充足,物資能源極大豐富、一個美國裝甲師的火力頂近3個德國師,火力密集、海空優勢,排山倒海之勢、全部實現摩托化或是機械化。完全是超豪華排場,富豪級別,法拉利賽車水平
德軍一支還保留大量馬匹的軍隊,後勤落後,物資能源缺乏,與美軍一比,顯得太窮酸。完全是靠著的豐富的經驗才能與美軍一搏,但是由於硬實力差距太大,人員作戰經驗在豐富也是白瞎。
總之德國國力和政治影響力和地域位置都決定了德國不足以做大,卻非要通過武力來崛起,這就是德國的悲劇。目前德國也是高度發達,但是確是選擇了和平崛起之路,加入歐洲集體安全和歐盟,來獲得世界影響力。
⑥ 為什麼德國在二戰中失敗了
最初的問題是:為什麼德國人是戰爭的失敗者?他們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嗯,問得好。讓我們把它與爭吵做個比較。
德國是個討厭的傢伙。真的很艱難。都有一段歷史。他強壯有力,令人生畏。他喜歡戰斗。之前他因為又一次打架被禁止去酒吧,但現在他回來了。
他走進來,和一個常客打了一架,波蘭。波蘭是一個好拳手,但還不及德國;波蘭下降。
德國蹣跚。然後蘇聯在他臉上打了最後一拳,德國倒下了。
美國轉身。最後的致命一擊,日本就這么倒下了。
爭吵結束了。
那麼為什麼德國輸了呢?他同時在和蘇聯、美國和英國作戰。就是這么簡單。
⑦ 二戰期間蘇軍吃黑麵包,德軍餓肚子,為何美軍頓頓都有肉
二戰時候,歐洲戰場比較關鍵的一戰是德國跟蘇聯,當時德軍出動500餘萬軍隊欲踏足蘇聯莫斯科,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成敗得失的重要原因就是糧食,所以二戰時各個國家士兵的伙食備受人們關注,據說當時蘇聯軍隊有黑麵包填飢,德國士兵甚至要餓著肚子打仗,唯獨美國大兵每一餐都有肉吃,這是為什麼呢?
美軍之所以能吃的那麼好,其羅斯福做法堪神,和美國的戰事經濟管理組織到位有關,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建立了戰爭經濟穩定局,該局主要就是負責軍方後勤的保障,而且美國有錢有能力去改良他們的士兵伙食。
⑧ 一戰後的德國、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為何能迅速崛起我們能學到什麼
德國和和日本都擁有大量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戰後憑借這些人就能夠快速完成工業化從而使國家迅速富強。同時相對先進的社會制度也保障了崛起過程的順利進行。另外他們的社會風氣也起了很關鍵的作用,德國人嚴謹,造出的產品可靠性高工藝精湛。質量好銷路就好。再加上科技水平原本就很發達。戰後恢復得更是迅猛。產品先進加上質量過硬這樣的國家怎能不崛起?日本科技也很發達,戰爭時期工業水平能夠和美國相媲美,飛機軍艦不次於美國。戰爭失敗了但技術人員還在,同時日本人的執著認真加上勤奮使他們迅速崛起。重視科技還能夠靈活改進使得他們的產品行銷各地,據說日本人都是小跑著辦事。另外當時中國的瓷器到了歐洲因為當地人是大鼻子用不習慣所以產生很多問題。日本人對此專門改進。將瓷器略加改動難題就解決了。很快就將中國擠出一大塊市場。中國人什麼都懂,就是不辦事。願意巴結領導得實惠很少願意去琢磨改進。有這個心的一般也不吃香。因為你不得領導歡心。這一點也和德日相差甚遠啊
⑨ 二戰後的德國工業為何沒有被閹割呢
在二戰前,歐洲的工業生產總值和潛力可以說都與美國相當,如果歐洲是一個國家的話,其工業能力會是相當恐怖。然而二戰中,德國即便占據了歐洲,也沒能發揮出這些產能,甚至佔領區產能反不如錢,這是為什麼呢?
由於德國當時的鋼鐵生產深受鐵礦石產量不足所困擾,因此出現了希望自外部大量進口鐵礦石的聲音。為此戈林在1937年6月16日宣布將開采國內鐵礦石,並將以此為基礎,建設成套的鋼鐵生產體系,並在薩爾茨吉特建造了赫爾曼·戈林礦產-制鋼工廠。
在戈林得到了擔任經濟部長後,赫爾曼·戈林礦業-制鋼工廠迅速擴張,成了一家集礦業,冶煉,武器製造等行業於一身的壟斷企業。在佔領捷克斯洛伐克後,戈林提議拆走斯柯達兵工廠在內的許多捷克斯洛伐克工廠到德國,這些工廠在被拆解到德國後。
此舉不免造成了德國工業產能的下降,一間工廠如果拆遷,就意味著大批工人失業,工廠閑置,即便搬回德國重新建廠,也至少要一年的時間。這期間工業設備會因為拆遷時過於粗暴或是保存不當造成損失,許多設備就此損毀而無法使用。
而貪婪地官員們不僅造成了工業破壞,還加劇了佔領區民眾的反抗情緒,比如波蘭總督漢斯·弗蘭克。此人絕對是一個超級大貪官,能力不怎麼樣,但是剝削民眾卻頗有能力,甚至於是樂於此道。
⑩ 二戰時候希特勒進軍布拉格,德國拚命往東歐擴張的主因是什麼
德國為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力不斷強盛之時進行向東擴張,占據東歐,而不是採取往南或者往東等方向擴張?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只是主觀層面,但並不是主要的答案。
希特勒的政策路線可以在1937年11月的《霍斯巴赫備忘錄》找到答案,那就是德國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間,來容納日益增長的人口以及生活需求。德國當時在世界貿易中並不具備較高的話語權,尤其是在1929年大蕭條之後,美國和英國等國家提高關稅壁壘。
1936年當希特勒主張佔領萊茵河非軍事區的時候,德國將領對於此舉將引起法國過度刺激而十分恐懼。在希特勒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援助佛朗哥的時候,德國將領對於擴大化的後果向希特勒進行抗議,從而使得希特勒只同意給西班牙法西斯有限度的援助。
在進軍捷克斯洛伐克的時候,德國的陸軍參謀總長貝克將軍就草擬了備忘錄,指出希特勒的侵略擴張計劃必然引起一場世界浩劫,使得德國也變為一片廢墟。這份備忘錄在德國高級將領中宣讀並獲得認可,送請希特勒進行考慮。
希特勒並未採用,使得貝克將軍辭去參謀總長的職位,同時希特勒還保證占據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並不會進行參戰。但是德國將領們並未信服,而是著手發動一場軍事突襲,拘捕希特勒和納粹黨領袖來避免戰爭。這也是後來隆美爾將軍等人參與刺殺希特勒的伏筆。
希特勒進軍布拉格,占據東歐最大的神助攻不是自己的隊友,而是敵人。歷史往往也是那麼的匪夷所思,而這背後則是英法大國犧牲小國的陰謀,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波蘭剛開始跟德國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後來又被德國和蘇聯瓜分,最後又被蘇聯佔領,波蘭人可謂是二戰最大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