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人為什麼願做技師

德國人為什麼願做技師

發布時間:2022-07-06 09:43:45

A. 德國文化特徵

德國企業文化特點
在國際市場上,德國製造和德國標准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對於這種現象,日本經濟學家進行了潛心的研究。根據相關的研究成果,日本經濟學家認為,德國企業的高質量產品主要取決於德國企業的高質量的文化。與其他國家的企業文化相比,德國企業文化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1.縮短工時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30年中,德國工人的工時已經減少了500小時。在工資和工時關繫上,德國是工資不斷上升、工時逐漸減少;日本盡管工資高,但工時卻相當長;英國、美國雖然工時也在減少,但遠不如德國明顯。

2.高附加值經營

比較日本和德國兩國的貿易品種單價就可以發現,在機器設備和汽車方面,兩國價格相差2至4倍。日本出口的往往是大路貨,而其他國家從德國買入的卻是清一色的高級產品。德國的實踐證明,高附加值經營的關鍵是高度專業性,促其形成的因素有文化、國民性、思維方法等。具體體現在管理上,就形成了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採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3.雙重教育培訓制度

在教育培訓制度方面,德國通常實行雙重教育培訓系統,形成學校教育和工廠企業教育培訓雙重機構。德國教育系統的特色十分鮮明,有七至八成的學生在十五六歲時就已區分各自的主攻方向,確定了自己一生的努力目標。由此產生的高度專業性也就成為德國工匠卓越技術的源泉。從世界范圍來看,技師制度的確是德國特有的一項制度。以小汽車為例,組裝完成的汽車從生產線上出來時,技師就上場工作了。整個裝配工作的三分之一是由德才兼備的技師親自處理的收尾工序,其產品的質量自然有了絕對的保證。盡管日本的汽車品質非常高超,但卻始終難以超越德國汽車的水準,關鍵原因正在於此。因此,雙重教育培訓制度下形成的技師制度確實是德國企業文化的一大亮點。

4.注重創新研究開發

長期以來,德國企業高度重視開展創新活動,並為此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目前,德國研究經費占國民生產總值2.9%,位居世界前列。德國人始終相信一句話:真正決定企業未來的前途命運的應當是研究與開發,而不是別的不能人為把握的什麼客觀因素。不管經濟如何不景氣,德國企業始終不削減開發費用。事實證明,德國企業的這種戰略眼光確實是非常高遠的。在研究中重視高度的獨創性和高度的專業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的創造潛力,這正是德國研究與開發體制的一大長處。

B. 德國人的教育制度如何培養工人

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國古代將職業劃分為四類——「士農工商」,工人階級被排在了末流之中。但相較於商業,因為商人始終在物質財富上高於其他職業,所以工業稱得上是實質上的墊底。這種情況放到現在,似乎也並沒有真正好轉起來,工人依然還是一個看起來不那麼「吸引人」的職業,或者說不受人「待見」的職業。

但是事實上,工業並不比其他任何行業低一等,工人也不比任何職業低一級。工業是基礎行業,是立國之本,高樓大廈、堅船利炮,哪一個不需要工人去完成。所以工業和工人理應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而如何讓人們對工業改觀,個人認為教育是極為關鍵的一環。我國目前的教育制度的不完善,是導致大家不重視工業,不重視工人的極大因素。試想現在學校的老師對差學生都說:「不好好學習就去當工人。」連小孩子都不能給予他教育上正確的觀念,何談其他人呢?

要知道,一個好的教育制度可以讓人們對工業改觀,甚至是極大地促進工業的發展。我們來看看德國的教育制度,德國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看看他們是怎麼培養工人的,看看是如何發展工業的。

德國近代的教育制度始於1806年(普魯士戰敗於拿破崙),開創了服務全體公民的義務教育。

封建的等級傳統加上德國人的務實精神導致封建教育制度結束,分軌制誕生。分規制下一種是與大學銜接的文科中學,另一種是訓練平民子弟的國民學校和職業學校。

1920年頒布的法律規定:所有兒童接受四年基礎教育,四年以後開始分軌。覆蓋全民與分軌制兩大特徵使德國教育效果顯著。其義務教育使得德國成為文盲率最低的國家,職業教育則培訓出的優秀工人托舉起它的製造業。

德國小學四年只有四年。四年後學生們分到三種不同類型的中學:主體中學,實科中學,文科中學。

主體中學,(也就是職業學校),其學制5年,即5—9年級。大部分學生畢業後接受職業培訓,沒拿到主體中學的畢業證書很難找到職業培訓崗位,而在德國沒有經過職業培訓不能上崗。

實科中學,其功能也正是中間性的橋梁作用。一方面學生畢業後可以接受職業教育,進入專業學校和專業學院,另一方面成績很好可以轉入文科中學。實科中學學制6年,即5—10年級,比主體中學多一年,可使主體中學中有能力的學生轉入實科中學,獲取這里的畢業文憑。

文科中學,按照巴伐利亞州的規定:「文科中學學生讀完10年級後進行考試,合格者才有資格進入文科中學高年級就讀,不合格者轉入其他類型學校學習。」

這樣的分流制度,學生更早進入了職業學校,使得職業教育在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吸引力,而不僅僅是依附於高考、中考等考試的陪襯。職業學校擁有跟其他文理科學校公平發展的機會。

並且,因為職業學校被重視,使得職業學校擁有更多的資源,培訓方向眾多,培訓專業細致。這意味學生擁有更多的種類職業學校可以選擇,有更多的專業可以選擇。學生擁有更強的職業能力,更好職業專業選擇,更多的可以轉向高級技術人員、高級技師。而在德國社會中,給予優秀的技工和藍領更高的薪水和聲望。

可以說,德國工業今天如此發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育體製造成的,因為對於工業來說,不僅需要優秀的技術人才,而且需要優秀的操作人才。一個好的工人是多麼難得,一個好的技師是多麼可貴,我相信不需要我贅述。而擁有這么多優秀工業人才的德國,很難在工業上不成功。

最後,雖然我國目前教育上對工業算不上友好,但我始終對他抱有信心。因為我們的國家在不斷發展,也在不斷重視工業,重視工人。我相信終有一天,工人也會像其他行業一樣受大家的熱愛和追捧。

C. 同樣都是技術員,空降技術員的工資為什麼會高那麼多

德國前總統赫爾佐格曾說,「為保持經濟競爭力,德國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師。」這里所說的技師,指的是支撐「德國製造」的「工業技師」。

問題是,為何那麼多德國人甘願做技工而不是普遍追求高校文憑?

1、在德國,做技工不丟人,他們在社會上同樣享受其他「高等職業」所擁有的聲譽和尊敬。

在德國人看來,每個人所做的事情不過是分工不同而已,無論是政治家、教育家、企業家、工程師還是技工,他們僅僅是職業之別,不存在尊卑貴賤。德語「職業」一詞,意即天職或上帝的召喚,每個人從事的職業,從「天職」的意義上看都是神聖的。正因為如此,德國人做事認真負責,能靜下心來做好分內工作。

2、第二個原因是技工同樣也有很高的收入。普通技工2000-3000歐元(約14500-22000人民幣)的收入,一點也不比大學畢業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

高級技工則是企業之寶,他們的收入更高,養家糊口已經不在話下,而且還可以買房買車,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就算是一人養家,同樣可以到國外度假或專注於自己的業余愛好,比如名酒收藏、古董字畫收藏等,這些並不是只有受過高等教育人士才享有的「專利」。從職業學校畢業出來的同樣是人才,他們也有機會被派往海外工作,享受高工資和海外補貼。我的一個朋友從技校畢業後就職於辛克全球貨運,工作幾年後被分別派到北京和上海擔任技術主管,不僅能存下很多錢,而且每年還邀請父母到中國旅遊。

3、第三個原因是德國的教育通道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非常暢通。從事技工的人,如果想「轉換跑道」,也可以申請進入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拿到國家承認的碩士文憑。

當然也可以通過補習,取得「Abitur」(完全中學畢業文憑)後,同樣也可以申請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德國上學沒有年齡限制,屬典型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範例。因此,如果大學課堂上見到白發蒼蒼的老頭老太太,那根本就不足為怪。

由於德國人具有普遍平等的觀念、技工也享有較高的收入、隨時可以進入高等學府繼續深造,所以不少德國人寧願選擇做技工,而不是非要去比拼大學文憑。正因為如此,德國不僅有眾多「仰望星空」的思想家,而且也有大量「腳踏實地」的實干者。

D. 為什麼很多人要去做技師

不是所有技師,都是帶有色情行業。

有的人,是真心喜歡這個行當,而且成本很低,學成後,在家租個店面,可以做一輩子這個行當,作為服務性行業,這是最完美的工作,完全就是手藝活。自由職業,沒有老闆,一邊上班還能一邊聊天,閑暇還能聽聽音樂什麼的。而且客人還不會有太多牢騷和抱怨

E. 德國文化特點

德國不但是歐洲文化的「濃縮版」,也在世界文化之林佔有一席之地。德國目前有140家公立劇院、130多家公立歌劇舞劇院以及管弦樂隊。


不僅如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德國就有38個歷史文化古跡入圍。每年,來自全球成千上萬的遊客都慕名到德國觀光旅遊。


德國對從事文化產業的「文化個體化」提供的社保在世界各國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據德國財政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德國聯邦政府共為18萬包括記者、編輯、出版人在內的「文化個體化」提供了養老、醫療在內的各種保險。


對於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自由職業者來說,國家的這一對他們「生老病死」的「兜底」做法讓其感到既溫暖又貼心。



(5)德國人為什麼願做技師擴展閱讀:


在德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從業者的社會保險的構成是這樣的:從業者自籌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中,聯邦政府掏20%,從業者所在單位掏30%。這樣的話,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就可以像領取工資的雇員那樣擁有一份體面的社保。


德國聯邦政府還非常重視對文化創意產業的財政扶持,而BKM在其中則發揮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


據BKM提供的一份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德國文化創意產業產生的利潤總額為1430億歐元,為大約100多萬人提供了相應的就業崗位,而文化創意產業所涉及的業務則高達24.7萬個。

F. 所謂的德國品質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德國企業管理模式是:核心技術+嚴謹質量

先從德國人的性格說起,筆者的同事出差去德國,回來是這樣和我說的:德國人講求踏實,萬事都從誠實可靠著眼,拿他們的房屋建築為例,雖然在式樣上並不美觀,但朴實無華,整齊大方。每一種材料,如玻璃、鎖、鉸鏈、搭鈕、開關、燈罩、窗簾、衣架等等,縱然是極微末的,也都堅牢穩固,毫不馬虎。他們寧可失之笨重,極不願敷衍潦草。德國的公園、車站以及其他公共場所用以裝飾的銅像,多半是獅子、馬和肌肉結實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傳的。這都是德國民族性格的寫照。

嚴謹的質量:

其實可以看出德國人把民族的文化轉嫁到企業管理上面來,德國企業管理,員工的工作態度是非常嚴謹的,在國際市場上,德國製造和德國標准通常代表著高品質,是消費者可以完全信賴的。在這方面,就連一向以高品質取勝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德國企業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強烈的質量意識已成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深深植根於廣大員工心目之中。大眾公司在職工中樹立了嚴格的質量意識,強調對職工進行職業道德熏陶,在企業中樹立精益求精的質量理念。西門子公司以「以新取勝,以質取勝」為理念,使西門子立於不敗之地。就注重產品質量而言,他們認為高質量意識與員工的高素質是分不開的,十分注意培養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職工隊伍,千方百計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就拿西門子來說,他們有自己培訓學校,據筆者所知蘇州西門子是每年會選擇5個人去德國培訓,培訓期是2年,培訓回來發相當於中國大專文憑證書,費用是全是公司出,回來以後工資升50%,在公司服務8年才可以離開。培訓回來也就是德國技師。

德國的技術:

德國特有的技師制度。其實德國的技術對我國嚴重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的國家,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與其花這么大的錢去培訓出來什麼也不會的大學生,不如大力推廣技師知道。德國的技術具體體現在研究開發上,就是集中優勢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領域,從而產生非凡的獨創性和獨特性。技師制度和研究開發中的獨創性是德國企業通常採用的兩種方法,這也是德國經濟持久強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G. 世上所謂的地獄就是----- 廚師是個英國人 警官是個德國人 技師是是個法國人

英國的警察是很NB的職業(包括皇家警衛),同時英國人的廚藝是全世界不敢恭維的
德國的技術行業很先進 包括軍工等東西 所以其技師是全世界出名的 ;但是他們的警察從一戰後就被削減和壓縮 導致後面的的鬆散 德國的警察是世界出名的懶惰和貪婪(和俄羅斯的有一拼)
法國人是出了名的生活精緻而事業上很大條 他們的烹飪是無可挑剔的 但是他們的技術啊``專業領域啊什麼的都是浮雲
瑞士人都是工作機器 他們都是天生的銀行家 他們古板 苛刻 嚴格 沒有絲毫的浪漫可言 但是經過他們手裡的有關票子工作是基本不會出錯的
義大利人其實和法國人差不多 與生具來的有藝術天賦 但是缺乏一個嚴謹的行為 他們浪漫 華麗但是做是粗心 凡是只講究個差不多就OK``所以說讓他們做你的戀人是OK的 但是讓他們管你們的票子你會很蛋痛~

其實這個東西是用一種詼諧的語氣將歐洲幾個大國的優缺點講給你聽
但是也不能說這個是缺點 只能說這個是這個國家的傳統文化特色
表達的是歐洲是一個多元化的地方 ~~

厚這臉皮要分~~

閱讀全文

與德國人為什麼願做技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