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人為什麼這么賤
德國媒體變態很多,德國信他們的也都是那種一輩子不出遠門的,沒受過太多教育的人。原因很復雜,一方面是二戰後冷戰思想在一代人心理有很深的影響,一方面是前東德和蘇聯的社會主義給他們太多不好的印象,所以很多人無法理解和接受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能如此強大起來。再一點,媒體永遠是政府的狗腿,德國經濟一再下滑,老百姓對各個政黨都不滿意,這時候再宣傳中國經濟如何發展,生活水平如何提高,那不成自己扇自己臉了嘛。對於德國媒體那幫人,新任中國駐德大使說得好」不要再去傷害德國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美好印象」。
㈡ 德國納粹為什麼不入侵我們中國
原因1:相隔太遠,打不到。
德國位於歐中中西部,北臨波羅的海與斯堪的納維亞隔海相望,西接法國,西北低地國家。東部與波蘭接壤,南部是奧地利、東南是巴爾干。
可以說與中國分列歐亞大陸東西兩側。相隔萬里。
德國要打中國,需要跨過地中海,或拿下烏克蘭、蘇聯南部高加索地區,然後橫跨阿拉伯半島,佔領中亞,越過帕米爾高原,突入新疆;或者海軍橫渡地中海,經蘇伊士運河,轉印度洋,越過馬六甲,進入南海,在東南中國登陸。
陸路通道,德國必須佔領或徹底打敗蘇聯,海路通道,德國必須取得地中海制海權,或打敗埃及的英軍。但是,德國沒能打敗蘇聯,因此無法越過高加索經中東進入中亞,海軍連大西洋的制海權都沒拿下,阿拉曼戰役被蒙哥馬利打敗,無法佔領埃及取得蘇伊士運河。
因此,德國無法從海路陸路進攻中國。
原因2:沒有直接沖突的必要
當然,德國潛艇可以過來萬里奔襲,但是二戰早期,中國沿海制海權在日軍手裡,日本是德國的盟國,德國沒必要幫忙,因為中國海運已經被日本掐斷。
除了打不到,德國在中日之間一直處於「調停」位置,德國在遠東選擇盟友,前期看中了中國,後來覺得中國太弱,除了可以提供一些錳等戰略物資,無法利用中國牽制蘇聯遠東軍事實力,所以轉向與日本結盟,但對中國一直比較曖昧。誰知道,日本沒有按照德國期望大舉進攻蘇聯,關東軍在諾門坎失利後,日本竟與蘇聯簽訂友好條約,互不侵犯,顯然被打怕了。所以,蘇德戰爭期間,日本一槍未發,閃了德國一下。轉而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摸了美國的老虎屁股,使得同盟國陣營多了美國這個第一強國。
無奈,德國必須與美國宣戰。
請注意,直到這一刻,中國與德國日本才正式宣戰,而此時距離全面抗戰爆發已經四年了,距離歐戰也兩年多了。此時,德國限於蘇德戰場,根本無法打中國。因此,整個二戰期間中德只是名義是處於戰爭狀態,實質上沒有任何沖突。
㈢ 為什麼德國這么仇視中國
只要素質提升了,沒有人會仇視的,和思維清晰的人,和有能耐的人在一起,是沐浴在智慧中,幸福的事情哦
㈣ 德國人為什麼討厭中國人
其實,德國人討厭中國人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德國歷史上兩次亡國滅種,第一次被
匈奴人,第二次被蒙古人(都是北亞人種理論上來說跟我們基因相同)兩次滅國直
接導致德國在西歐國家中立國最晚也正因為此使德國十分被動.所以當然是見到
黃種人會感覺不自在。
現在德國人的Y基因含量最多的不是日耳曼人的而是北亞人的就充分證明了這段
歷史,就連查爾斯的Y基因都是成吉思汗的(查爾斯他爹是日耳曼人)
而且,這還與中國人在國外表現出來的素質有關!!
㈤ 德國為什麼仇視中國
德國是利用人權問題來表現自己, 擺脫二流政治國家的局面。特別是德國經過HITLER及蘇聯統治,在西方大國里屬於二等公民,特別想在這個問題表現積極來「立功贖罪」。
㈥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敵視猶太人
一是因為猶太人太聰明。
猶太人在經濟、科學和藝術等方面涌現出一大批傑出的人才。幾十年來,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佔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猶太人在智力活動中的優勢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1)豐富的文化底蘊:猶太人雖在長期的民族災難中背井離鄉,分散於世界各地。他們卻頑強地保持著自己的文化,同時也吸收了所在國的文化精華。這樣就有更加開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知識養料。
(2)執著的教育追求:國外一位作家寫道:「猶太人家庭在學問方面應受到高度評價,在這方面非猶太人的家庭相形見絀。這個因素構成了其他一切差異的基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14歲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全國450萬人,有100萬人辦有圖書證。
(3)理性的思維方式: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猶太人赫伯特·布朗說:「我的祖父常問我,為什麼今天與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是讓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找理由,然後讓我自己知道為什麼。我的整個童年時代,父母都鼓勵我提出疑問,從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以理。」
(4)永恆的探索心境:猶太人家庭不但重視知識,而且更重視才能。他們崇尚創新,認為沒有創新的學習只是一種模仿,學習應該以思考為基礎,要敢於懷疑敢於發問。看得出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教育對大家的影響還是很大的。當然不能說它不對,但這種思維方式容易造成歷史的簡單化,因為任何事情的影響都來自方方面面,很難分析清楚。比如猶太人問題,納粹的反猶(anti-semitism)可能正如各位以前所受教育(及其推論)所言有經濟上的原因,但歸根結底是宗教上的,沒有這方面的背景知識,分析絕對是片面的。有時候分析不清的時候,就採取「利益判別法」,因為有利與不利相對於正義與非正義來說要容易判斷得多。
二是歷史背景的原因:
基督教一直以來都是反猶的,按照微軟網路全書(我看得頭都大啦)的描述,猶太人因為堅持其猶太教的教義,拒絕承認耶穌作為救世主,從而從4世紀君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以來就受到歧視和迫害。
聖奧古斯丁認為猶太人應該為此受到懲罰:接受貧窮和羞辱。這一方面是對猶太人的迫害,另一方面卻又使猶太人在羅馬帝國及其後繼很長一段時間免於滅絕。8世紀之後,歐洲的日耳曼君主們(法蘭克的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紛紛鼓勵猶太人在其疆土的一定位置定居,其原因是猶太人善於經商,而實際上,猶太人不能擁有土地,也無法成為封建主的佃農,因此不會對領主們的權力構成威脅。但這些特權卻進一步加深了根源於宗教的怨恨,然而,由於領主們的保護,歐洲的猶太人至少過了兩百年生命無礙的日子。
十一世紀的十字軍運動重新點燃了基督徒們對猶太人的仇恨,Rhineland的猶太人定居點遭到清剿(1096年),在此之後直到文藝復興(16世紀),西歐、中歐的猶太人一直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並不斷遭到各地統治者的驅逐。納粹給猶太人上牌照的做法 古已有之,12世紀的羅馬天主教廷就有此規定,並禁止猶太人在復活節等節日中公開露面,也禁止基督徒以猶太人為鄰。因為教廷也禁止基督徒之間放貸,因此猶太人碰巧成為這一未來銀行業原型的鼻祖。和中國一樣,當時不務農的人就是不務正業的人,放貸更不是什麼好事。至於猶太人因此有了金融業的「天賦」,實在是因禍得福。這一時期,西歐、中歐很多被驅逐的猶太人都逃到了波蘭,並在那裡定居下來。至於原因,我沒查到,我只知道當時的波蘭(包括今天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不是什麼好地方。
有意思的是,猶太人在當時的伊斯蘭世界中所享受的生活遠比基督教世界要滋潤。在文藝復興時期,與科技文化同時進步的是「宗教寬容」,波蘭以及其他各地的猶太人開始陸續返回西歐。但寬容不等於接受,此時的猶太人並沒有獲得公民權,人身和經濟生活受到很多限制,比如只能生活在擁擠的猶太區中。當時猶太人的地位大概和南北戰爭前的南方黑奴的地位差不多,需要他們貢獻力量,但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民族主義戰勝了宗教區別,自法國開始(1791)到德國(1871),西歐各國都承認了猶太人的公民權,猶太教也隨之發生了變革,其中一點就是祈禱中不再包含在巴勒斯坦建國的要求。當然,這些變革受到了傳統猶太教徒的敵視。
十九末開始的反猶在宗教的基礎上更融入了「種族主義」的因素。種族主義也有相當長時間的歷史了(至少比馬克思主義長),盡管我不同意,但我相信它的出現和相對繁榮肯定有其原因。不管其起因是否合理,它的結果就是猶太人的再次流亡,從反猶最劇烈的俄羅斯到西歐,從西歐又到美洲及其他地方。在巴勒斯坦建國正是此時作為猶太人的對策之一提出來的。
二十世紀猶太世界發生了什麼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因為它和「政治」很相關。說到「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我不贊同。歷史是什麼?歷史是昨天的現實,而政治則是今天的現實。歷史是原作,「政治對歷史的姦汙」是再創作。其實我們的歷史教育過程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基本上忽略了宗教對政治的影響力,而實際上至少歐洲歷史與基督教的聯系是千絲萬縷、無法分割的。
比如歐洲宗教改革,十五、十六世紀歐洲的各次戰爭基本上都與此有很大關系,這在我們這些長時間在「無神 論」教育(包括儒家的和共產主義的)中熏陶的人中可能很難理解甚至想像。從猶太人的歷史我學到了:1.猶太人受迫害和流亡是主流;2.強大的民族通常會自信、而自信的民族通常會寬容(當然,現在這都有反例,不知道該如何解釋);3.有信仰和堅持信仰的人應該得到尊敬(不一定要尊重),而不管其信仰是否合理。至於說反猶來源於猶大,猶大怎麼說也是耶穌的門徒,怎麼會是信猶太教呢?
三是宗教和經濟上的原因。
猶太人不信基督的,而是信猶太教,當年就是猶太教的人出賣了耶穌,所以基督徒對於猶太人有著難以化解的歷史冤讎。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猶太人是邪惡的化身。
在經濟上,猶太人在寄居的各個國家總是屬於比較富有的階層,其實一些人確實為富不仁,其實現在很多猶太人也是一樣,比如搞得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金融大鱷索羅斯,雖然極度富有,但是對於同樣是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國卻一毛都不拔。猶太人的富有和不會做人,造成了民眾的普遍厭惡。希特勒當年碰到了經濟危機,在無法解決社會矛盾的情況下,把矛頭對准猶太人,給所有的社會問題提供了一個發泄的渠道。
其實在他之前,其他國家也很討厭猶太人的,包括代表了正義的英國,事實上在二次大戰打起來之前,英國還和德國協調,和猶太復國主義份子一起把很多的德國猶太人強行移民到了巴勒斯坦猶太人區。後來就是在這個地方建立的以色列國,只所以直到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還是沒能和平,禍根從30年代就存在了,那地方本來就是阿拉伯人的地方,硬被英國人打著國聯的名義劃了一塊給猶太人的。後來德國還曾經考慮把所有的歐洲猶太人流放到馬達加斯加島去,讓他們自生自滅,後來是發現根本沒這么多資源,特別是運輸的能力完成,乾脆來了個最終解決,才開始真正大規模的殺猶太人的。
說穿了,歐洲那些國家幾乎都討厭猶太人,但是希特勒是笨人動了手,其它國家歧視但是沒這么殺人,所以就顯得高尚一點。這種宗教上的敵視,就象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仇視,是我們中國人覺得很難理解的,因為我們中國人的宗教從來都不是排他的,無論道教佛教,都不是一個神,雖然有過佛道之爭,但起碼在百姓看來都是正教,不存在你死我活的問題。但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不是這樣的,他們都是單神的,上帝就一個,信我的就對,不信我的就是異教徒,非常的不能兼容。歷史上十字軍東征有記載的大概就有11次的樣子,死了N多人,直到18世紀土耳其帝國還圍攻過維也納。現在也有很多阿拉伯人說美國和伊拉克的戰爭實際就是宗教戰爭。我想肯定不全是,起碼有一些原因是為了石油的,但是宗教因素很難說在現代社會就不起作用了。
四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1、希特勒在沒有崛起之前,曾經吃了很多猶太人的虧或是受過其奇恥大辱。 2、殺雞儆猴,試想最聰明的民族我都可以殺絕,其他的民族就投降吧。 3、個人興趣,好玩。
㈦ 我很想不通了 德國人是怎麼了
「辱華」能夠成為「辱華」是要有人覺得被辱了這才行,你的憤怒恰恰把你自己放在了被辱的位置上。德國媒體的所謂這些「辱華」行為,頂多隻能算是「偏見」或者「無知」罷了。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去德國發表「辱德」文章啊。
其實沒有什麼人或者哪個國家生來就一定要被人喜歡的,有人喜愛中國,也有人討厭中國,更有人存心找茬。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要做的,不是在這里謾罵,把自己表現得跟寫出這種偏執文章的德國記者同樣的無知,而是冷靜多想想為什麼會這樣?或者可以做點什麼讓世界更多的了解真正的中國?
終究謊言總是長久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