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戰中盟軍在義大利為什麼對德國打擊不大
義大利里德國本土遠些沒必要繞遠路,直接從法國諾曼底登錄迅速,義大利找個機會慢慢收腹就好
② 二戰時期,義大利投降後,他的盟軍為何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
因為當時他們的實力有限,所以無法進攻德國。
③ 為什麼二戰時盟軍諾曼底登陸後不直接進攻德國
德國當時的軍隊編制,黨衛軍部隊番號是獨立的,與國防軍區分,你說的第三山地師是來自奧地利,成立於1938年,下屬若干山地步兵團,山地炮兵團,山地工兵營,山地反坦克營,山地通信營,自行車(或摩托車)營以 及師直屬後勤部隊。不屬於黨衛軍編制。
④ 為什麼1943年義大利宣布投降並趕走墨索里尼後義大利軍隊沒有馬上對德作戰,也沒有讓盟軍進駐義大利
這就說明了義大利人精明,只要和德國劃清界線即可。
打二戰,與我無關。反正前期幹得事也少不了清算,後期就見機行事,適時跳反。
推翻老墨就是表現之一,及時轉變,避免戰敗國命運。
再一個其實意所謂的投降,是有所保留的。1943年盟軍損失也很大,也難以從意突破,最後才想到開辟別的戰場。
而這個時候按兵不動,當個牆頭草,也是為了意人民的利益。
總之了,那個時代的義大利很亂的。兵心不固,將心不穩。投降幾乎家常便飯吧!是個很好的「對手,但也是個沒有什麼用的盟友。
最後老墨的根基還是在的,能順利接受北部就能說明。只是局勢的變化,意人民選擇了它的死亡。比起一戰的表現,意還是對得起德國的。
⑤ 在二戰期間,盟軍為什麼不從義大利直接進攻德國呢
當時地中海還在德國的控制之下,即使是1944年的時候,德國也在地中海保持著一定的制空權和制海權。而且那個時候德國已經擁有了原始的空艦導彈,還在實戰中擊沉了義大利的戰列艦,這對盟軍來說可是個不小的威脅。而且直布羅陀海峽太小,從那裡過的話實在是太危險了。
當時盟軍的大量後續戰爭補給物質都集中在英國,如果在義大利南部登陸,後方補給是非常困難得到的,還得千里迢迢由海上運往地中海,如果中途被德國海上截擊,不知道又要損失多少,所以在義大利南部開辟第二戰場進行大反攻在當時不要說盟軍,就是連希特勒也沒有想過。
⑥ 二戰期間,為何義大利投降後,盟軍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
二戰期間,義大利投降後,盟軍不從義大利進攻德國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義大利雖然投降了,但是希特勒扶持的墨索里尼依然是法西斯的獨裁者,而且從義大利進攻德國需要經過非常險峻的阿爾卑斯山,想要翻過這座山對於盟軍來說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物資消耗。
以上就是為何義大利投降後,盟軍卻沒有從義大利進攻德國的原因了,如果從義大利進攻德國,可能就是另一幅樣子了,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諾曼底登陸了,有時候一個選擇足以改變一個歷史。
⑦ 二戰盟軍攻入義大利後,為何不趁勝進軍德國,而是開辟第二戰場
1943年7月9日晚,盟軍登陸西西里島,這堪稱是盟軍的一大歷史性壯舉,畢竟之前盟軍長期在北非被軸心國打的抱頭鼠竄的歷史終於結束了。盟軍攻入的義大利的領土,瞬間擊碎了墨索里尼的所有幻想,他再也不可能恢復所謂的“羅馬帝國”了。
但是問題也就此而來,盟軍既然已經打到了義大利,為何不一鼓作氣“北伐德國”?偏要費勁的從法國登陸再向德國進攻呢?看地圖就知道,從法國登陸似乎比從義大利登陸也差不了多少,直線距離義大利可能還更近一些。而且從義大利進攻德國可以有“圍魏救趙”的效果,法國就自然地被解放了。
不過看起來這么完美的策略,實際上可不是那麼好用,對於盟軍而言,登陸了義大利也是絕對不能從義大利進攻德國的,這背後有三個決定性的因素。
上圖_ 法國諾曼底登陸
同時英美還大幅度的調動法國的德軍分散到各地。比如“衛士計劃”就是將德國人調集到匈牙利去清理他的“叛徒盟友”。“北方堅忍”計劃逼迫德國在挪威部署了十三個師來避免盟軍登陸。結果這十三個師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派上用場。
這些手段讓盟軍堅信對法國的登陸是十拿九穩,於是法國諾曼底登陸的實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文:一笠煙雨
⑧ 在二戰中義大利投降後,為何盟軍不選擇從義大利去進攻德國
在二戰中,他們之所以不走義大利去進攻德國,有著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地勢還有天氣阻礙,因為走義大利的話,他們的後勤補給跟不上來,再加上盟軍不同意走義大利去德國。
再有就是蘇聯方面也是不同意從義大利進攻德國的,雖然他們是同盟,都是為了反法西斯而站在了一起,但那隻是表面現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最後也是因為蘇聯,他們放棄了從義大利發現進攻德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