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鋼琴家怎麼評價德國軍官

鋼琴家怎麼評價德國軍官

發布時間:2022-07-08 16:22:51

⑴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⑵ 如何評價電影《鋼琴家》

網上很多人都帶著意識形態和有色眼鏡去看待這部影片,總把本片的主題,局限在鋼琴家為納粹軍官彈奏的那短短幾分鍾,還對這個情節進行一大堆裝B的評論,什麼「控訴納粹」了,什麼「虛偽的人道主義」了,什麼「人性光輝」了……自以為是、故作深奧的說法比比皆是。

實際上,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電影所講述的,不過是猶太鋼琴家斯普爾曼遭受納粹迫害的事跡。

這是一部客觀、冷靜、不帶意識形態的電影。

然而這個故事卻很諷刺,與雪中送炭形成1:1比例的是自私自利。

而這,就是「亂世」,每到這種時刻,什麼樣的人種都會有。

斯普爾曼在友人的幫助下多次死裡逃生,最終重獲了自由,可是在向他伸出援助的人當中,並非全是好心人和難友……

第一次救援他的,是一個勾結納粹迫害同胞的猶太敗類。你以為光靠幾個納粹、而沒有「某些」人的「鼎力協助」,屠殺行為那麼容易就建立得起來嗎?

第二次救援他的,是幾個波蘭人。在那些波蘭人中,有像那對夫婦一樣的熱心人士,但也有捲款逃跑的卑鄙小人。波蘭作為二戰中第一個被刮分的歐洲國家,此前它的好戰程度不亞於納粹德國,以致自食其果。波蘭曾在捷克斯洛伐克受到納粹侵略時趁火打劫,而被蘇德聯合入侵淪陷後,波蘭又積極參與了對猶太人的迫害。現在一談到屠殺猶太人的問題,人們總是極力地把所有罪責統統推到納粹身上,可實際上,二戰時期,波蘭、法國、匈牙利等國家,可是很討好地配合著納粹的屠殺行為。其中波蘭人也搞了個葉德瓦布奈慘案。

第三次救援他的,是一個納粹軍官,他的名字叫韋恩。很多人看了本片後總會驚訝:這件事可能發生嗎?這沒什麼可能不可能的,因為這是一件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歷史上斯普爾曼並不是韋恩唯一救助過的猶太人,二戰期間韋恩利用自己的職務保護了一些人,但在戰後他的命運卻很悲慘,因為德國軍人的身份入了獄,斯普爾曼等人曾和蘇聯方交涉想要營救他,但蘇聯出於政治考慮予以了拒絕,韋恩最終於1953年死於獄中。韋恩並非一個狂熱的納粹份子,他救助斯普爾曼,只是他想這么做,與彼此之間是什麼「德國人」、「波蘭人」、「猶太人」沒有關系,而他之所以叫斯普爾曼彈鋼琴,也只是因為他喜歡音樂而已,實際上根據斯普爾曼本人的回憶,韋恩對他的幫助並不止是影片中表現出來的這些,但導演波蘭斯基顯然沒有打算煽情,對韋恩的這次救助,既沒有塑造成「醒悟」,沒有描述成「壯舉」,而只是述而不評而已。可惜,很多人總是很裝B地去看待這個情節。

人性與一個人是哪國人、哪個黨派的人沒有太多關系。

二戰期間,除了辛德勒和韋恩,還有一個德國人也曾冒著生命危險救助了數十萬中國人的生命,他的名字叫:約翰·拉貝。

他是一個真正的納粹黨員,每當日本鬼子來到難民營前耀武揚威時,拉貝就拿出那面納粹德國的國旗和對方交涉,日本鬼子們見了後就會避退三舍,從而避免更多的中國難民遭受殘害。近30萬個中國難民就因為這面納粹旗幟艱難地生存下來。

拉貝從來沒有干過壞事,盡管,他是納粹。

然而,拉貝最終同樣很不幸,他並沒有因為他的善良而獲得相應的回報,最後幾年,他窮困潦倒,沒有一個自由民主的西方人願意搭理他。他所擁有的財產,只是南京人民寄給他的幾千美元——南京人民從來沒有忘記他。

拉貝、韋恩、辛德勒等人的事例說明了,一個人的好壞,與他加入什麼黨派無關,與他處在什麼環境、受到什麼教育有關。

即使在「民主自由」的今天,培養一群納粹,也只需要五天(詳見《浪潮》及其真實的歷史原型)。

PS:二戰結束後,斯普爾曼曾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書本出售,但很快就被禁掉了,原因是書中揭露了不少猶太人和波蘭人參與了大屠殺,波蘭和蘇聯政府認為這不「和諧」,不利於社會主義團結,於是就把書給「和諧」了。

⑶ 《鋼琴師》里那個德國軍官太可憐了

這個電影看到最後德國軍官被捕那裡,真想通知西皮爾曼去救他,他很善良。
西皮爾曼也一直惦記著這個人
我看到真善美。感人

⑷ 電影《鋼琴師》里那個德國軍官最後的結果如何

慘死在蘇軍戰俘營。

戰後,霍森菲爾德被蘇軍俘虜,關押進戰俘營。蘇聯人認為他是德軍情報組織成員,對他進行了殘酷審訊。1950年,以戰爭罪行判處他死刑,後減判為25年苦役。

審訊中,霍森菲爾德說自己救助過猶太人,反而激怒了蘇聯人,認為他在撒謊,招來更加殘酷的對待,判刑一年後,霍桑菲爾德中風癱瘓在床。1952年8月13日,霍森菲爾德死於斯大林格勒的戰俘營,死因是胸主動脈斷裂,死前可能遭受了長時間的痛苦。

主要人物介紹:

1、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

2、多蘿塔

多蘿塔是一名大提琴音樂演奏家。質朴陽光的一個清純女孩。她被鋼琴師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奏的肖邦進行曲所吸引,並成為了他的追隨者,陪伴他度過了在華沙的猶太區轟炸的一段歲月。

⑸ 是音樂喚醒了人性還是德國軍官對鋼琴家惺惺相惜

這應該是藝術對人性的一種曲解,
當時的情形是很多德國人並不認為他們的做法是邪惡的,殘忍的,他們都認為自己是高尚的,正義的,有的影片反應的卻是血與火中,有一架鋼琴,正在殺戮的德國軍人卻坐了下來彈奏起來,外面依然是喊殺聲,槍炮聲,這才是現實的藝術。
我們不能認為他們就是沒有人性,或者就是大惡魔,那樣的環境之下,沒有什麼人可以真正的高尚。

⑹ 怎樣評價《鋼琴家》中最後救主角的那個德國軍官

德國軍官死在戰俘營
應該不是導演安排
整個電影應該是真實事件改編
德國軍官的死是歷史事實。
這個好心的德國軍官,既表達了導演對戰爭的痛恨,也表達了戰爭中,不論是被侵略者還是侵略者中的一部分,都是反對不正義的戰爭的。同時也挽回了點德國軍人的顏面

閱讀全文

與鋼琴家怎麼評價德國軍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