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的原子彈為什麼沒有比美國早

德國的原子彈為什麼沒有比美國早

發布時間:2022-07-09 01:57:11

⑴ 二戰時德國先於美國製造出原子彈嗎

美國最先製造出原子彈
德國作為一個在本世紀初在物理學領域曾遙遙領先,特別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擁有象海森堡、蓋革、博特和在放射化學上有象哈恩這樣優秀人才的國家;作為一個最先在實驗室里分離出鈾235,首先發現核裂變和具有強大的化學工業,並佔有很好的鈾資源的國家;作為一個具有良好的組織傳統,而且即使是蓋世太保這樣的特務組織也對科學研究有一定興趣的國家,德國卻未能在世界上首先製造出原子彈,其中的原因是很復雜的。

一:納粹對現代科學、尤其是抽象科學的反對,使得核物理研究失去了基礎當現代物理學的一些概念與經典物理學發生沖突時,德國物理學界的保守勢力和親納粹分子,無形中接受和應用了納粹的理論宣傳,而將這種學術上的沖突歸並為政治和民族觀念上的沖突。190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勒納和19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斯塔克,從20年代起就致力於所謂「日耳曼物理學」的研究和分類,企圖為經典物理學找到「日耳曼血統「的原因。勒納攻擊相對論為「猶太人的詭計」,斯塔克宣稱量子力學是「徒勞的形式主義」。他們不斷地晉見包括希特勒在內的納粹高級領導人,並在納粹主管宣傳的羅森堡的支持下,不斷地在報紙和雜志上發表文章,攻擊愛因斯坦、普朗克、索末菲、海森堡和他們的學說,企圖將自己的「日耳曼物理學」強加於德國社會。
二:納粹對猶太科學家的迫害,使大量優秀科學家逃離德國,導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匱乏,同時也成全了美國的核計劃。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哥廷根的4個物理和數學研究所的所長中有3個離職,愛因斯坦等科學家也離開了柏林。這一年共有20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辭職而去,其中包括11位物理學家。在戰爭前夕,有40%的大學教授失去了職務,這些職務大多落到了不學無術的納粹分子手裡。在索末菲的領導下,慕尼黑大學曾經是一個很出色的原子研究中心。1935年,索末菲准備退休時,他與其他學者想請海森堡作為接班人,但納粹分子拒絕了這一要求。經過3年的較量,最後還是由一名納粹分子占據了這個職務,從而斷送了這個中心。納粹在青年學生中進行煽動並徵兵,還使德國的核研究失去了一批年輕的研究人員和學生。對於研製原子彈這樣大規模和復雜的科學研究,一支有志獻身於研究,精力旺盛,反應靈敏的年輕研究隊伍是必不可少的,但德國恰恰缺少這樣一支隊伍。
三:納粹對核研究的組織工作不得力。希特勒將科學研究和人的品德對立起來,他強調:「德國教育需要的是個人為團體的犧牲精神,而不是由科學助長起來的物質利己主義。」盡管德國郵電部長奧尼索格在1940年就對希特勒講過原子彈,斯皮爾在1942年又向他匯報過,但至今沒有發現任何記載希特勒在這個問題上曾採取行動的文件。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賭注押在閃擊戰上,認定戰爭會很快結束,認為不需花費大力氣去研製尚無把握的新式武器,沒有原子彈照樣可以取勝。納粹頭目們還從發動戰爭的實用需要出發,一開始就把研製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僅從1937年到1940年,德國陸軍在發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費了5.5億馬克,而德國軍備部長施佩爾批准給予「鈾計劃」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這與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相比,還不到千分之一。
四:德國人對原子彈的研究發生了偏差。製造原子彈離不開反應堆,有了反應堆才能摸清形成大量核裂變的規律,而製造反應堆必須有能夠使中子裂變速度變慢的物質,即減速劑。德國科學家最初找到了兩種控制中子裂變的物質,一是重水,二是石墨。德國科學家開始採用的反應堆是石墨沸水堆,石墨有減慢中子的作用。布雷格根據自己的理論推斷和計算的結果,很有預見地認為最理想的減速劑是石墨。於是他提出需要100塊長3米、寬0.6米的石墨片進行深入的研究。生產任務交給了位於拉齊步日的一家工廠,由於石墨片的規格特殊,數量大,加上緊迫的交貨期限,引起了總工藝師埃爾溫·施密特的猜測,他斷定這是用於軍事目的,於是,他設法使生產出來的石墨片中含有二氧化鐵、鈣和硫等雜質。布雷格不知其中緣由,他用這些含雜質的石墨片進行試驗,結果屢試屢敗,最後不得不懷疑是自己的理論或計算出了問題,布雷格只得另從其他途徑尋找新的減速劑,原以接近製造原子彈的日期便大大推遲了。而著名物理學家費米在美國芝加哥設計的用石墨作減速劑的原子反應堆,卻於1942年12月2日試驗成功,打開了可控核裂變的大門,為美國製造原子彈鋪平了道路。正如美國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1954年為《紐約時報》著文所說的那樣:「本來布雷格教授是會比美國早兩年造出原子彈的,只是由於他的一個差錯,才使得人類免遭一場全面的浩劫。」布雷格面對失敗,不得已另找途徑,經過多次試驗分析,德國科學家們最後確認重水可以充當減速劑。
五:英國特工對挪威重水工廠的破壞使得德國的原子彈研製計劃幾乎陷入停滯。重水由氘和氧化合而成,天然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有六千分之一左右。德國重水的主要來源是被佔領的挪威的「努爾斯克」重水工廠,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產工廠。英國突擊隊和當地挪威的地下抵抗組織聯合起來,欲圖摧毀這個重水工廠。第一次突擊以失敗告終,但是德軍在抓獲了這些突擊隊員後,未經審判就把他們處決了,但並沒有提高警惕,有效地加強對工廠的保護,以至工廠最後被完全摧毀。後來,重水的供應一直卡著德國核研究的脖子。1942年,德國全部的科研計劃歸戈林管理,一批科研人員也從前線返回實驗室,但在這一年雖然有2500萬馬克的科研經費沒有用完,卻沒有對急需資金的核研究提供更多的幫助,以後,重水工廠和鈾工廠相繼遭到破壞,加上前線告急,德國的工業再也負擔不起核反應堆的建造和原子彈的研製任務了。
六:德國科學家內部的思想混亂和失誤部分參加德國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極的,並沒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數科學家都是帶著像海森堡那樣的復雜心情參加核研究的。其時,德國「鈾計劃」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已認識到許多原子彈的關鍵技術問題,如,他認識到了製造原子彈的核心部分——反射器和臨界質量問題。他在德國戰敗之時,曾對哈恩說過:一個直徑54厘米、重約1噸的球狀鈾235,能夠利用「極快的中子「維持鏈式反應,並產生大量的中子,但是,如果鈾235材料外麵包有一種「反射器」的話,那麼有250公斤的鈾235就能起爆了……通過臨界質量以下的兩小塊鈾235壓到一起的方法,就能控制起爆時間。海森堡等德國科學家在戰爭期間故意避開了對原子彈的研究,轉而研究反應堆和迴旋加速器,這是使德國原子彈研製工作沒有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海森堡對他的行為曾這樣解釋道:「在專制政權統治下,只有那些表面上與政府合作的人才能進行有效的積極抵抗。」另一位科學家羅伯特·容克對此作了補充:「海森堡和他的朋友們之所以原因從事德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這首先是為了使另外一些缺乏覺悟的物理學家無法把他們決心使之失敗的事業推向成功。」而一直與納粹作頑強斗爭的勞厄,在評論德國失敗時說:「如果一個人沒有作出新發現的願望,他就作不出新發現。」

⑵ 德國最先研究原子彈,但為什麼最後是美國的研究首先

1猶太人可以說是當時歐洲的精英,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但是因為希特勒肆意抓捕猶太人,他只能逃到了美國。其他的還有當時義大利的著名猶太科學家費米等人,也都為了自保紛紛移民美國,因為美國與其相反,並不採取歧視猶太人的政策,這些科學家也對得起這份庇佑,為美國出了不少力。後來的美國原子彈主要負責人,奧本海默也是猶太人。德國的人才損失不少2德國當時對整個歐洲宣戰,需要大量資源支持前線。美國在進行原子彈實驗時,就用掉全國四分之一的電力,其他耗費可想而知。一直穩著發展不問紛爭的美國都如此,德國就更沒有這種能力消耗了3當時德國的研究還被盟軍想方設法破壞。挪威有一個秘密工廠,是德國建造用來生產原子彈所必須的原料重水的。可是這個工廠被英國的一支空降兵小隊炸毀,整個廠區被嚴重破壞,重水橫流,之後整整一年,德國連一滴重水都生產不出來,大大影響了原子彈的研究進度。後來德國總算恢復生產了,這時盟軍卻早已掌握了制空權,加上德國已經節節敗退,生產出的重水又被盟軍炸毀。當時的研究負責人是著名科學家海森堡,但他卻在研究過程中犯了嚴重錯誤,搞錯了一個重要數據,導致研究方向出現了偏差,也大大拖慢了研究的進度

⑶ 二戰中為什麼物理學家雲集的德國沒有率先研製出原子彈

1937年,希特勒就批准了德國研製原子彈的計劃。然而,二戰爆發前,德國的確擁有大量傑出的物理學家和龐大的核物理研究機構。然而,那個時候的德國境內其實有大部分的人民渴望和平,對於造核武器這個對人類生命具有嚴重威脅的武器,許多科學家是不願意的。著名的德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是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者,而因為二戰受納粹黨迫害,他逃離德國,前往美國,並入了美國國籍。愛因斯坦所創造的原子理論為核武器的製造是具有巨大貢獻的,德國就這樣錯失了創造出核武器的機會。在這之後,德國由於籌備二戰,資源也就不夠用,於是德國的核彈研發工作進程也就差不多不了了之了。

⑷ 二戰期間為什麼德國先研發,美國卻先造出原子彈

德國在二戰時造不出原子彈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大量猶太科學家人才流失。
猶太人很聰明,希特勒迫害猶太人導致大量猶太科學家和工程師離開德國移居美國,使得德國科研研究人才匱乏(至少在原子彈這種高精尖的領域,人才是不夠的)。所謂此消彼長,猶太科學家流入美國,使美國的科研能力大大加強,對原子彈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也是猶太人啊(他是從小移民到美國的)。
2、希特勒的戰爭需要
希特勒一心要統治世界,所以當時德國的很多科研都是從戰爭角度出發的。德國人將研製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為此花費了5.5億馬克!而原子彈研究項目「鈾計劃」的經費只有100多萬馬克。兩者一比較,後者的重視程度立刻相形見絀。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希特勒對原子彈研究並不十分重視,或者說在當時情況下,希特勒沒有把原子彈研究擺在首要位置。
3、美國特工的破壞
有人說德國在二戰時原子彈研究其實已經完成有90%了。我不知道這個90%的數據是怎樣來的,但我知道這一定是誇大其詞了。德國的原子彈研究應該是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這毋庸置疑,可是總是差那麼最後的一哆嗦,而這「一哆嗦」卻是最重要的。美國人曾破壞了德國建在挪威的重水生產工廠,而重水是生產原子彈的重要原料。
那麼,為什麼美國那麼短時間就研究出了原子彈呢?
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羅斯福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以奧本海默為首的大批頂尖科學家夜以繼日的研究和愛因斯坦本人的親自關心;三是美國特工搞到了德國原子彈研究的資料,這一點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所接受。可以這樣說,美國造出的原子彈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這個巨人是德國!

⑸ 為什麼德國沒有先於美國研製出原子彈

其實二戰中後期,主要參戰國基本都啟動了原子彈的研究工作。其中屬德國和美國的進度最快。但是德國迫害猶太人,一些專家被清洗了,對其研究有比例影響。同時盟軍組建了占們的間諜部隊來破壞德國的原子彈研究工作,他們曾炸毀過位於挪威的重水工廠。而且當時美國的工業力量比德國的要強得多,因為德國遭受的轟炸對其工業生產損害嚴重。而美國處於相對和平且物質資源比較充足的狀態,在工業環境方面,戰時的德國無法與美國相比。綜上,最終使美國人先造出了原子彈,而德國人不但沒有先於美國,而且到戰爭結束也沒造出原子彈。

⑹ 德國為什麼沒有在美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

德國先開始的研製,由於納粹迫害猶太科學家的原因,很多科學家逃到美國,比如費米等人,於是美國先製造出來的。

⑺ 德國是最早研製出核武器的國家,它為什麼會輸給美國

其實德國並不是世界上最早研製出核武器的國家,最早研製出核武器的國家應該是美國。不過最早開始對核武器進行研究的國家,的確是德國。但是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對美國羅斯福總統進行勸解之後,美國也開始了核武器的研究。其實之所以德國沒有能夠率先研製出核武器,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當時的德國科學家在研究核武器的時候,出現了計算上的失誤,導致德國科學家認為核武器在短時間內無法研究成功。其次就是當時的德國由於戰爭的原因,國內的人力物力財力都在優先供應戰場,主要都是去供應主戰坦克的生產去了,還有飛機的生產。所以基本上沒有將其應用在實戰上。最後就是當時的美國在原子彈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的風格是德國無法做到的。

最後就是當時的美國在原子彈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的風格是德國無法做到的。比如當時美國為了製造出合格的離心機,直接將金庫中的數百噸銀幣融化成了銀,然後做成線圈,讓離心機可以提純出更高規格的原材料。最終正是美國這種不惜一切代價的研製風格,才讓原子彈最終被製造了出來。

⑻ 二戰時期,德國這么強大,為什麼沒有造成原子彈

在二戰期間,德國的軍事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但是沒有造成原子彈主要是當時製造原子彈的科學家在寫報告的時候說明的一些資料是不準確的。當時這名科學家在計算的過程中認為建造原子彈的材料要耗費非常多,而德國人認為不值當建造,所以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建造其他軍事武器上。

曾經負責研究原子彈的精英是海森堡,他被譽為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在他的組織下,德國的這些物理人才開始研發原子彈。但是當時他呈現的那份報告說,如果想要製造一枚原子彈的話,必須要用幾噸的鈾才可以。按照當時的工業提煉水平,根本就無法提煉出那麼多的這種材料,所以當時德國軍方在看了這份報告之後就開始轉移精力。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原子彈為什麼沒有比美國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