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國的meko護衛艦和法國的fremm護衛艦哪個更先進
meko略早於Fremm,兩者並沒有非常本質的技術水準差別,但是Fremm因為研發製造時間都更晚一些,總體技術上領先一點點。
另外因為兩者定位不同,Fremm在作戰能力上要遠強於排水量只有自己一半的Meko.
『貳』 年年下餃子中國軍艦現在到底多少艘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海軍部隊規模也越來龐大了。說多少多少艘您可能沒直觀影響,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咱這就和歐羅巴地區最強七國海軍比比孰高孰低。現代海軍中驅逐艦和護衛艦數量仍是普遍衡量一國海軍發展的主要指標。這次就從這方面進行對比。
歐洲已經老去,盯著衰弱的歐洲沒啥意思了。同藍星扛把子美國海軍比,不說航母,單就是水面常規艦艇我們依然差得遠啊。不算其他的就是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加起來都有80多艘,這還只是總數人均下來我們更少得可憐。所以我們還要努力,不說是超過美軍,基本持平總數應該吧。
『叄』 世界海軍實力前20的國家
海軍世界排名
第一:美國
第二:俄羅斯
第三:英國
第四:中國
並列第五:法國,日本
並列第六:中國,印度,義大利
並列第九:德國,澳大利亞,西班牙
並列第十二:加拿大,荷蘭,巴西,中國台灣省,韓國
世界各國海軍排名,按照比較傳統的10級分類法:
1)第一級是以大型航空母艦為主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控制海軍;美國
2)第二級是以巡洋艦為主、輔以大型航空母艦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挑戰海軍;蘇聯/俄羅斯。
3)第三級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這里典型國家是法國和英國,義大利和西班牙,其中法國和英國擁有2~3艘航空母艦,擁有核潛艇構成這個等級里的前一個台階。
4)第四級是以巡洋艦或者大型驅逐艦為核心,通用驅逐艦護航,有相當數量潛艇,稱為全球出動海軍;典型國家是日本,還有德國和荷蘭。
5)第五級是以驅逐艦為核心,護衛艦數量大,有少量潛艇;典型國家地區海軍是中國台灣海軍。
所以可以排入第三級還有印度,實力在英法之後,意西之前,但是它的裝備程度低;巴西、阿根廷、泰國,雖然有航空母艦,但是沒有實際作戰能力,排在第三級但是實力不如排在第四級的日本。
中國的情況是以護衛艦為主,那麼主要是排在第五級;擁有核潛艇,可以排在第三級;在綜合考慮潛艇數量和航空兵力,所以排在第四級比較合適
排級不完全等於排名,日本的實力要高於巴西、阿根廷、泰國,甚至超過印度。
所以前6名排名應該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印度。
然後後面6個就不太好排了(以下不分前後):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中國台灣,然後是泰國、巴西、阿根廷。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的實力應排在第7名比較合適,這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基本吻合的。但戰爭並不完全靠海軍,強大的空軍和陸軍也是非常必要的,上面的10及分類法,只是從武器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海軍的排名,而未涉及保障、研發、人員素質、戰略方針……等重要參考條件,因此上述排名是比較片面的。那麼中國海軍的現狀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中國海軍是否只能排在世界第7位?
軍種排名世界前三名
陸軍:美國中國俄羅斯
海軍:美國英國俄羅斯
空軍:美國以色列韓國
戰略導彈部隊:美國俄羅斯中國
特種部隊:美國朝鮮(按實力來說朝鮮進不了前三,但論規模朝鮮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特種部隊,有10多萬的特種部隊所以排第二)以色列和英國並列第3。
『肆』 FREMM(阿基坦)和地平線(福爾班)兩個項目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應該是法意兩國聯合研製的,大體相同,但是在局部有區別,包括雷達,艦炮和其布局,艦載反潛直升機等等
『伍』 德國F125型護衛艦
依然很德國——F125型所用途護衛艦
進入21世紀,德國海軍的驅逐艦逐漸月盛退役,德國海軍成了名副其實的「護衛艦海軍」。德國在護衛艦發展道路上獨辟捷徑,迅速搶佔了世界中小型水面艦艇技術發展的制高點。德國於20世紀70年代推出了模塊化、抗損化、隱身化和通用化的MEKO型護衛艦,目前已有11個國家訂購,其中共有36艘在8個國家服役。德國海軍F123型「勃蘭登堡」級護衛艦大量運用模塊化建造理念,實現了所有模塊介面的全面標准化。滿載排水量高達5600噸的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成為目前世界上排水量較大的護衛艦,也是MEKO系列艦中第一批超過5000噸級的大型防空護衛艦。在世界各國紛紛發展下一代武器之時,我們不禁要問,在F122、F123、F124輪番登場後,德國下一代護衛艦F125又將推出什麼新花樣?
全新設計
由於「不萊梅」級側重於反潛作戰,「勃蘭登堡」級側重於防空作戰,而「薩克森」級又主要執行防空和反導作戰,所以德國現在急需的是可以獨擋一面的多用途戰艦。早在1999年,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首艦開工不久,其項目經理就向外界透露,參與「薩克森」級開發的多家廠商已經著手准備聯合研製全新概念的護衛艦,並率先提出了「未來護衛艦2020」(FDZ-2020)計劃。這被視為開始研製F125型的基礎。該計劃的研究報告——戰術概念文件於2000年末提交給德國國防部。其後,德國海軍和國防技術采購聯邦辦公室進行了F125型護衛艦項目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完成了戰術和技術需要文件,規定了新艦的主要任務,2004年發布了建造合同計劃徵求書。2006年10月25日,德國國防部在《白皮書2006——德國的安全政策與德國國防軍的未來》一書中再次強調,「重點發展F125型護衛艦,滿足長時間『穩定和平』作戰的需要」。
作為德國海軍未來的護衛艦,F125型將取代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服役的8艘F122型,執行防空、反艦、反潛、火力支援、戰區彈道導彈防禦以及維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支持多國聯合行動等多種任務。因此,F125型不是之前的F122、F123和F124型的改進發展型號或後續型號,而是一種全新設計的、滿足當前及未來若干年海上威脅環境需求的多用途導彈護衛艦。
目前,盡管F125型的設計方案尚未最終確定,但無疑將採用德國造船領域的許多創新性概念和技術,如模塊化、箱型梁、密閉性技術等。根據最初設想和初步設計,該級艦將採用傳統的單體艦型,艦長約139米,寬18米,吃水5米左右,滿載排水量為5500噸,最大航速在26~27節間,續航力達到4000海里。
與F124型(總長143米,寬17.4衣.吃水4.4米,滿載排水量5600噸,最大航速在26~27節,續航力4000海里)相比F125型雖然在尺寸、排水量與其相差不大,而且也採用了F124型上的部分技術和系統,但在更多方面體現出了不同。
首先是隱身設計方面。F125型在外形上類似美國DD21驅逐艦設計方案(美國下一代驅逐艦最初稱為DD21,後取消,重新研製DD(X),並於2006年4月7日定名為DDG-1000),即小雷達截面、內傾式上層建築以及內置有集成式孔徑天線的全封閉式桅桿,而且在高度上比DD21更低。為盡量減少艦體的雷達截面積,達成全面隱身的目的,F125盡可能地將各種武器、系統置於甲板面以下的艦體內。很明顯,設計人員追求的是將聲、熱、電磁等信號特徵降低到可能達到的最低限度。作為全隱身戰艦,F125型採用了集成式全封閉式桅桿,也稱為「集成多探測器桅桿」(IMSEM),進一步實現了將全艦探測、通信系統有機整合的「孔徑集成」,這樣做的好處是將散落於艦體各處的探測器、天線集中起來,即降低了雷達反射截面積,又較好地解決了電磁兼容問題。雖然F124型也採取了多項隱身措施,但其效果遠不如F125型。
其次是動力系統。F124型裝備的是柴燃聯合動力裝置(CODAG),由1台LM 2500燃氣輪機、2台MTU20柴油機和並車減速裝置組成,總功率5.2萬馬力。CODAG配置可以讓操作員適時選用不同的推進系統組合,在巡航時使用2台柴油機,需要加速時再啟動燃氣輪機。F125型護衛艦則將成為德國海軍首個裝備「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CODLAG)水面戰艦。從目前的方案看,該系統包括2部電動機、1台燃氣輪機和4台柴油機。2部電動機分別可以使艦艇達到20節的速度;只需啟動燃氣輪機,就可以使艦艇加速到最高航速;l台中速運轉的柴油發動機即可提供巡航期間的動力。值得注意的是,F125型採用的是變距螺旋槳,可實現在艦艇主軸旋轉方向不變的情況下緊急減速,甚至轉換到倒車工作狀態,保證艦艇本身良好的機動性。「柴電燃氣聯合動力裝置」與「柴或燃聯合動力裝置」、「柴燃聯合動力裝置」相比,提高了動力性能和經濟性,減少了維修費用。另外,還將安裝艏推進器,以增強艦艇在狹窄海域內的機動控制能力,進港靠泊碼頭和啟航離港等也可自行完成。
武器裝備方面,同F124型一樣,F125型也裝備了防空導彈、反艦導彈、魚雷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底德國防禦技術與采辦聯邦辦公室接收了巧5毫米榴彈炮和多管制導火箭發射系統(MARS/GMLRS)兩個系統的技術可行性報告,對以它們為基礎的聯合火力支援能力方案進行了評審,初步結論是兩個系統在海洋環境的適應方面都不錯,效能要比預想結果好得多。 其中,155毫米榴彈炮是根據模塊化艦炮概念,利用著名的PzH-2000自行火炮改裝而成。此前,德國曾在「薩克森」級護衛艦「漢堡」號上安裝過PzH-2000的炮塔,進行了發射試驗,驗證彈性炮艦介面設計以及火炮後坐對船體的影響;還對火控系統進行了改進,以使陸軍火炮適應海軍艦炮在運動中射擊的要求。155毫米榴彈炮的裝備是與F125型對陸攻擊和海上火力支援使命分不開的。現在同期研製的同類水面艦艇中均有類似的裝備,如美國DD21驅逐艦將裝備155毫米先進艦炮系統(AGS),射程可達150千米;義大利版通用型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EM)上將裝備127毫米艦炮,可發射120千米射程的「火山」制導炮彈。
在作戰使命方面,德國海軍還賦予了F125型執行特種作戰任務的使命。為此,F125型編制中將增加50人規模的特種部隊,艦上專門設置了獨立的指揮室和彈葯艙,並預留了可以放置2個20英尺長集裝箱的空間供特種部隊使用,且艦載直升機也可用於支持特種部隊的行動。F125型還可搭載4艘長度33英尺(10米)、速度超過40節的快艇,使特種部隊能迅速前往作戰地點。此外,與德國海軍其它護衛艦相比,F125型增裝了部分武器,包括2座27毫米輕型艦炮、5挺12.7毫米機槍等,而且配備了高壓水槍和強光燈等非致命打擊手段
2006年5月,德國國防技術采購聯邦辦公室選擇EADS的國防和安全系統公司為F125護衛艦加裝新型指揮控制和武器部署系統。新系統加裝後,F125可進行多國環境下的網路中心戰,從而為德國海軍網路中心戰帶來新的能力。
此外,F125型多用途護衛艦還考慮裝備一種新型的全景光電監視系統―艦載紅外監視、觀測和導航裝備(SI-MONE)。該系統可對由多架艦載非冷卻紅外照相機提供的信息進行融合,以達到360°的近程無縫監視,從而使F125型艦能自動探測和警示水面和低空潛在威脅。
再領潮流
德國護衛艦的發展一向是勇立潮流。為應付冷戰結束後日益嚴峻的海上導彈威脅,部分國家的海軍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掀起一股防空型戰艦的研製熱潮,如法意聯合研製的「地平線」級驅逐艦、英國的「果敢」級(45型)驅逐艦、荷蘭的LCF「德·澤芬省」級護衛艦西班牙的F100型護衛艦以及德國的F124型「薩克森」級護衛艦,都是這一熱潮的典型代表。然而,伴隨著海上多種威脅的出現,在各國防空戰艦的設計和建造日趨完成或接近尾聲的同時,又有-些國家開始研製全新一代多用途戰艦並日漸成為當今水面艦艇發展的主流,如美國海軍的DD(X)驅逐艦計劃,法國和義大利推出的「歐洲多用途護衛艦(FREMM)聯合項目,俄羅斯海軍白1135.6型護衛艦項目。無疑,F125型多用途導彈護衛艦項目應當也是這一潮流的「先行者」。
對於F125型多用途護衛艦項目,德國海軍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德國海軍希望在2007年之前投資3.37億歐元用於開發,在2010年之前投資20億歐元用於采購,並已於2004年將F125型護衛艦和U212A級潛艇一道列為未來幾年優先採購的武器項目。據悉,F125型全用途護衛艦的正式建造合同有望在近期敲定,分別授予不同的造船廠,4艘護衛艦的建造工作也將同時鋪開,這將比原計劃提前近2年。
『陸』 目前,已經裝備或正在研製的隱身兵器有哪些
隱形飛機 它不易被敵方雷達或紅外、可見光、聲探測等感測器發現,主要包括隱形轟作機、隱形戰斗機和隱形直升機。21世紀初葉將游弋在戰場上的主要有:F-117A、B-2、F-22等。
隱形軍艦 隱形軍艦已經問世。目前,軍艦隱形技術的研究重點在反雷達、聲納和紅外三個方面。美國已研製了多種隱形軍艦,其中正式披露「海影」遠洋隱形艦,即綜合採用了隱形外形設計和隱形材料。
隱形潛艇 潛艇隱身技術出現於二戰期間。半個世紀以來,潛艇隱身技術在降低雜訊、加吸聲塗層和反雷達波塗層、採用新型推進裝置、優化潛艇結構和增大潛深、隱蔽通訊和降低電磁及紅外輻射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美國的「海狼」級和「百人隊長」級核潛艇、俄羅斯的「北德文斯克」級核潛艇等均採用了大量新的隱身技術。
隱形水雷 隱形水雷的材料是超級復合無磁性材料或高性能塑料。軍事專家們打算將水雷做成各種形狀,布放在海底;或在水雷的外殼上塗抹一層特殊的物質,以減少探測聲納的探測波束,達到隱形的目的。
目前發展「
隱形研究」
隱形坦克:目前,各國正對現有坦克進行大幅度的改進,謀求在動力、隱形、裝甲防護、信息戰能力和武器殺傷力方面有所提高。法國陸軍武器裝備集團研製的AMX-30DFC隱形坦克就是21世紀新型隱形坦克的代表。這種隱形坦克神奇之處是依靠減少坦克車身和炮塔產生的紅外和雷達反射信號,減少隱形坦克被熱成像裝置、雷達和毫米波裝置探測到的可能。英國隱形坦克將被覆蓋上一層納米材料製成的「隱身衣」,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可以「遁形」。據悉,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也為「隱形研究」投入了大量資金。日本此前也宣稱研究出了「隱身衣」。
對此展開的對策
未來隱形偵察/騎兵車 美國目前正在研製其未來的隱形步兵戰車和裝甲人員輸送車。其中未來隱形偵察/騎兵戰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該車將是美國陸軍2020年左右的主力偵察/騎兵戰車。這種車的最大特點,除了具有隱形能力,幾乎是一個感測器和電子設備的綜合體。各種各樣的感測器和電子設備佔去了大部分車輛平台。另外,車上還將裝有35-40毫米口徑機關炮一門和對付地面威脅的導彈等武器。
『柒』 義大利的第五艘FREMM護衛艦什麼時候服役
法國FREMM護衛艦在設計和建造工程中採用多種先進技術,能對空中、水上和陸地目標進行打擊。該級艦艇將裝備基於「武仙座」(Herakles)多功能雷達的聲納裝置、艦載巡航導彈以及MU90魚雷。FREMM多功能護衛艦項目是歐洲最大的海軍項目,據稱,法國海軍建造11艘,義大利海軍建造大約10艘該級艦艇,新護衛艦預計以每十個月一艘的進度交付,整個項目在2022年完工。
據說埃及2020年2月這次購買的兩艘護衛艦中有一艘原本是為義大利海軍建造的第九艘FREMM護衛艦「斯巴達克Skelter」。作為一艘主要從事反潛戰的護衛艦,它繼續保持強大的空對海作戰武器系統,包括EMPAR有源相控陣雷達(歐洲多功能相控陣雷達)、32單元Silva垂直發射系統(發射aster -15/30防空導彈)、飛魚MM40Block3反艦導彈和奧托76毫米速射炮。此外,還增加了CAPTASUMS-4249主動和被動拖曳聲納,以及兩架NH-90反潛直升機,這兩架直升機可以由它的雙機庫和附屬的「Milas」反潛導彈提供,使這艘船的反潛能力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捌』 貝多芬的簡介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網路名片
貝多芬畫像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5首鋼琴奏鳴曲(其中後32首帶有編號)、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2部彌撒、1部清唱劇與3部康塔塔,另外還有大量室內樂、藝術歌曲與舞曲。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失聰
一七九六年,痛苦已在叩門,它一朝附在他身上之後便不再退隱。一七九六年至一八零零年,耳聾已開始他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自尊心使然,他竭力將自己的病情掩飾,終於一八零一年寫信給兩個朋友——韋格勒醫生和阿門達牧師:…「你的貝多芬可憐至極,我最高貴的一部分,我聽覺大大地衰退了…」失聰對他的摧殘,不僅在肉體,也在靈魂。在他的作品裡經常可以尋覓到生命的愁苦,如作品第十三號的《悲愴奏鳴曲》(一七九九年)。失聰對於任何一個人都是災難性的,更何況在貝多芬憑頑強的意志花成月成月的時間拿音樂作品來換取麵包的動盪革命年代。「要以工作換取麵包是一件苦差事」。耳朵完全聾了。從一八一五年起,他和人們只有筆上的交往。最早的談話手冊是一八一六年的。在這悲苦的深淵里,貝多芬謳歌著歡樂。「可惜我在戰爭里,沒有在音樂里那麼在行,否則我將戰敗他(拿破崙)」再悲慘的命運,也要被他的意志征服了。
編輯本段大師風范的天賦
熱情奏鳴曲創作
興德勒有一次向貝多芬問起《D小調奏鳴曲》(作品31之2)和《F小調奏鳴曲》(作品57號)的內容時,貝多芬的回答是:「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此前者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而後者則由漢堡樂譜出版商克蘭茨(1789—1870)加上了《熱情奏鳴曲》的標題。(另一說,「熱情」的標題是由德國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賴內刻(1824—1910)所加, 英雄交響曲總譜封面
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熱情」的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切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一次在莫斯科聽到俄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一聽。這是絕妙的、前所未有的音樂。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人們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里,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義大利大使的格台爾,在凡爾賽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一個樂章後說:「這是整個一代人斗爭的嚎哭。」他是從一個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貝多芬的朋友
美爾策爾(1772—1838),以發明和製造機械樂器著稱於世。1813年秋,貝多芬為美爾策爾發明的萬能琴(即機械樂隊)寫作了一部戰爭交響曲,題為《威靈頓的勝利》或《維多利亞之戰》,描寫同年6月21日英將威靈頓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大敗拿破崙的場景。美爾策爾曾經在溫克爾(1776—1826)發明的基礎上,創制了今天通用的節拍器。貝多芬首先採用,並按照它每分鍾所打的拍數來標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貝多芬的助聽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爾策爾為他製作的。有一次,貝多芬在送美爾策爾出行時,寫了首富於風趣的卡農,來歌頌拍節機的創制者。這首象徵貝多芬和美爾策爾之間友誼的卡農,後來被貝多芬選進了他的第八交響曲(作品93號),成為第二樂章的主題。 申德勒是貝多芬晚年的密友。
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響曲
瓦格納稱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作品92號)為「舞蹈的極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體運動的最妙的體現」。據說他曾設想在李斯特的鋼琴伴奏下,用舞蹈來表現《第七交響曲》。瓦格納的理想,後來由俄國舞劇編導馬辛實現了。1938年,他把這部交響曲編成了芭蕾舞,用來表現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情節——世界的創造和毀滅:第一樂章:創造——在創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變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現了男人和女人,還有危險的蛇。第二樂章:大地——地球上出現了憎恨和強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著被謀殺的少年。第三樂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對大地上的騷亂無動於衷,依然盡情歡樂。第四樂章:酒色和毀滅——人們沉湎於酒色。神看見他們惡劣地模仿上界的歡樂,因為憤怒而用火毀滅了世界。1938年5月,這出舞劇由巴西爾的俄國芭蕾舞團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欣然忘食的夜餐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賬。侍者如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日有進境
晚年的貝多芬有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彈奏他的《c小調三十二變奏曲》。聽了一會兒,他問道:「這是誰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說。「我的?這么笨拙的曲子會是我寫的?」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啊,當年的貝多芬簡直是個傻瓜!」歌德評論席勒的話,完全適用於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變化,在成長。我每次看到他時,總覺得他的知識、學問和見解比上一次進步了。」有一時期,貝多芬甚至想毀掉他青年時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七重奏》(作品20號)。這絕不是偶然的,像貝多芬這樣,真可以說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令敵手剽竊無門
貝多芬在18歲時(1788年)和波恩的勃勞寧一家交上了朋友,這一家的女兒埃雷奧諾勒(1772-1841)和兒子羅倫茨(1777-1798)跟貝多芬學習鋼琴。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波恩去維也納。由於離別前發生了一場爭吵,貝多芬到了維也納以後有一年沒有和埃雷奧諾勒通過信。1793年,他把在維也納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寫的)題獻給了埃雷奧諾勒。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第一幕中費加羅的詠嘆調為主題的小提琴和鋼琴變奏曲。1793年11月2日,貝多芬寫給埃雷奧諾勒的信里,在談到尾聲中鋼琴部分技術艱難的顫音時說:「維也納有些人在晚上聽了我的即興演奏後,第二天就會把我的風格上有某些特色的東西記錄下來,算作他們自己的東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沒有看穿他們的這種行徑,我是不會寫這類曲子的。我知道他們的曲譜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決定先發制人。但我還有另一個理由:我想難倒那些維也納鋼琴家,其中有幾個是我的死敵。我要用這個來回敬他們,因為我料到,我的變奏曲將會到處和那些所謂的先生們狹路相逢,使他們顯出一副狼狽相。」不久以後,貝多芬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奏了這個曲子,顯示了他那高超的鋼琴技巧。
嚴謹的作曲態度
門德爾松曾經將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於眾。在這張稿紙上,有一處改了又改,竟貼上了十二層小紙片。門德爾松將這些小紙片一一揭開,發現最裡面的那個音符(即最初的構想)竟然與最外面的那個音符(第十二次改寫的)完全一樣。想當初,我國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為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煞費苦心,也曾設想過幾十種方案才最終定稿。正是由於古今中外的傑出藝術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才使後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精品。作曲對於貝多芬而言,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他寫作歌劇《費德里奧》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後擬定過十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想。貝多芬常常揣著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
編輯本段激進的性格
貝多芬與前輩
「交響樂之父」海頓曾是貝多芬的恩師,但這對師生之間由於見解不同,常常發生不和。海頓十分欣賞貝多芬的才華,但無法容忍貝多芬那種大膽的創新精神和桀驁不馴的性格。因此,兩人的分手是遲早的事情。德國大文豪歌德與貝多芬於1812年在波西米亞相會,共同度過了一個月的時光。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並未建立起友誼。貝多芬熱烈佩服著歌德的天才,可對歌德的某些做法卻不能容忍。一天,他們一同出去散步。在路上遠遠看到了奧地利皇後率領著一群皇室成員與他們相向而行,歌德不顧貝多芬的一再勸阻,立刻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邊。貝多芬對歌德說:「您大可不必這樣做。貴族們的派頭是愚蠢的,只能顯示出他們的庸碌無能。……他們可以把勛章別在任何一個人的胸前,但這人決不會因此變得更優秀些。他們也許能使一個人成為七品或三品文官,但在任何時候也造就不出歌德或貝多芬來……」然而歌德不僅仍拘謹地立在路邊,而且面部開始顯現出謙卑的微笑。貝多芬意識到,無論他再說什麼都是徒勞的。於是,他抬頭挺胸繼續向前走去。結果奧地利的皇後和皇太子認出貝多芬後,反倒率先向貝多芬打招呼、脫帽致敬。當他們經過歌德身邊時,歌德卻早已脫帽鞠躬,連頭都不敢抬一下。事後,貝多芬痛心地對歌德說:「……您對於他們過分尊敬了。」即便如此,貝多芬對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人們在他晚年全聾時用的談話冊中發現,他不許別人用輕蔑的口吻談論歌德;並曾對人表示:為了歌德,他情願「犧牲十次性命」。然而歌德對貝多芬卻終生不能原諒,態度冷淡,有時甚至是無情的,令人十分不解。
「黑名單」上的人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歐洲的資本主義革命進入低潮,民主共和派遭到無情的鎮壓。維也納也是如此。但貝多芬無視特務、密探們的監視,經常去小酒店與從事地下活動的共和主義者們聚會。這使他成為維也納警察局嚴密注意的對象,他的名字出現在秘密警察的「記錄名冊」之中。面對這種狀況,貝多芬仍然敢於公開咒罵復辟回朝的奧地利皇帝:「他(指奧地利皇帝)首先應該被弔死在第一棵樹上!」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爾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傷》、《月光》和《克羅采》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後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為他停課,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他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
編輯本段貝多芬雕塑
《貝多芬》,銅像,作者埃米爾·安托萬·布德爾,創作於1888年。 貝多芬面部雕像
貝多芬是德國偉大的音樂家,一生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音樂篇章。他在1820年時雙耳失聰,然而命運征服不了這個堅強的人,這個在藝術上反封建反專制、為自由和解放而頑強奮斗的戰士,還繼續創作了大量充滿激情的樂曲,為全人類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布德爾十分熱愛貝多芬的音樂,在這件貝多芬的青銅頭像中傾注了極大的熱情。由於創作這件作品時,他仍在羅丹工作室工作,所以風格上與羅丹有些相似之處。整個雕塑充滿激情,線條粗獷,富於浪漫主義情調。雕像中的貝多芬似低頭冥想,又象是在專心演奏。作者善於抓住最能體現音樂家個性的外形特點加以詳細刻畫,比如貝多芬那亂蓬蓬如雄師般的頭發、緊閉的嘴唇、微簇的眉頭和下垂的眼瞼,甚至還有他不太美的大鼻子,這些都充分顯示了作曲家內心巨大的熱情,和即將爆發的力量。在雕像的底座,作者還刻了一句話:「為人類釀造美酒的酒神」,以表達他對貝多芬的景仰之情。布德爾在不同時期共為貝多芬創作了12件不同的雕塑作品,其中這一件是最為出色的。
編輯本段一生桂冠
貝多芬相關資料: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輕人前往維也納拜見當時的大音樂家莫扎特。此人其貌不揚,短小精明,在莫扎特面前大展鋼琴身手,連被譽稱神童的莫扎特亦為之驚嘆。立即向在場的朋友說:「此年青人必為樂壇掀起狂瀾。」莫扎特的預言不到十年立即應驗,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貝多芬。 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國科隆附近萊茵河畔的波恩。他的父親約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時代貝多芬毫無幸福可言。
慘遭鞭笞的童年聲聲疼
他的父親希望兒子成為第二個神童,以便讓他享受榮華富貴,所以強迫他學習洋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這樣凄慘痛苦的命運下,貝多芬度過了童年。貝多芬天賦過人,再加上後天刻苦的磨練,水平愈來愈高,連他的老師都自嘆不如。 十二歲時貝多芬受聘為宮廷古鋼琴與風琴樂師,也負起了養家責任。在宮廷中貝多芬逐漸受到重視,但他心懷遠大,在一七八七年遠赴維也納投拜莫扎特。但很不幸,他的母親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親就逝世了。這對貝多芬打擊很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為了實現理想,貝多芬於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維也納。此次華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為了報答,貝多芬日後寫出了鋼琴奏鳴曲作品五十三獻給了華德斯坦。 到了維也納,貝多芬受教於海頓門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茲貝格與薩里耶里等名師求教,尤其是後者,他學了有十年之久。
掙脫束縛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貝多芬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音樂會,當時他親自彈奏自己寫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維也納市民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聞遐邇。 他的《第一號交響曲》是後來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鋼琴三重奏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與作曲家的雙重聲譽。 此後五年,他又寫作了第一號到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以及第一號到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一七九九年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他憑著神奇的想像力,接連寫作了震驚樂壇的名作。在這些作品中,彌漫著生命的歡愉與熱情,而且表現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連莫扎特都束縛的嚴格形式。 貝多芬在一帆風順之際,聲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運降臨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聾的疾病。
聽不見聲音的巨人
這是很殘酷的打擊,為了怕人發覺他耳聾,貝多芬逐漸離群索居,自己變得愈來愈孤僻。 而在此時,他與一名十七歲少女朱麗葉塔·古奇阿帝相戀。著名的十四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就是他們相戀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貝多芬遷到離維也納車程一小時的海利金寧靜村莊作曲,他在那裡完成了第二號交響曲。但耳疾惡化使他痛苦萬分,因而他寫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遺書,陳述悲慘遭遇與不幸。後來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學觀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頭苦幹」。此時他回到維也納,樂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寫出了雷霆萬鈞的第三號《英雄交響曲》。此曲原想獻給拿破崙,但因拿破崙加冕稱帝,貝多芬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稱為《英雄交響曲》。 同年,貝多芬又寫作了極出色的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號鋼琴奏鳴曲《華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與獨一無二的歌劇《費黛里歐》。在這一連串作品中他表現出真正的功力,如《華德斯坦》與《熱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號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一八零八年貝多芬同時發表了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與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傑作。
藏著熱情的火山
貝多芬的內心蘊藏著無窮的感情,細膩、超凡、和諧、十全十美。貝多芬有意將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號《命運》,一開始的動機就是命運之神用力敲門,第六號《田園》更可察覺出貝多芬有意對大自然的描繪第一樂章他即標明了「令人心曠神怡的鄉間」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崙攻佔維也納,王子公孫紛紛逃難,貝多芬經濟陷入困境。在戰火彌漫的日子裡,他依然留在維也納,苦心創作,他的《皇帝》協奏曲就是在隆隆炮聲中寫出的。 由於《命運》與《田園》首次演奏並未獲得維也納人民的青睞,貝多芬有心離去前往德國,但因魯道夫公爵、羅伯高維茲王子與金斯基公爵三人極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後,貝多芬寫作《大公鋼琴三重奏》題獻給這些恩人。
《第九交響曲》之後的1825/26兩年,貝多芬集中精力創作弦樂四重奏,完成了12到16號5首作品,還有一部大賦格,而其中的最後一首弦樂四重奏Op.135,是貝多芬的遺作。但可惜天不予壽,1826年貝多芬在跟兄弟爭吵後回家,在路上他著涼了。26年12月他帶著侄子去格內森道夫旅行,希望身體好轉。可惜旅行下來,他得到的卻是肺炎。後來加上慢性肝腸的疾病,又驚聞侄子試圖自殺的消息,使得他的健康迅速惡化。雖然如此,他想自己還是能再寫一些音樂的,他說:「我只希望自己能給這個世界一些美好的音樂,然後就像一個老頑童一樣,在各位體面的先生面前了結塵世上的事。」 貝多芬在1827年1月3日立下遺囑,3月份健康明顯惡化。這一年他為肝硬化動了4次手術。在他卧床之時,醫生安德雷阿斯·瓦烏希(Dr. Andreas Wawruch)給了他75瓶葯。雖然後世並不知道葯方是什麼,但辛德勒說到,正是瓦烏希「用葯物摧殘貝多芬」,而貝多芬也對醫生失去信心。當時一位德國指揮家費迪南·希勒,年方15歲,去看訪彌留之際的貝多芬。他說道,3月20日時貝多芬曾說:「我想我得准備上去了。」 1827年3月26日17:45貝多芬逝世。費迪南·希勒在貝多芬頭上取下一縷頭發。葬禮於29日舉行。對貝多芬早逝的原因,眾說紛紜。當時的醫生下結論,死因是肝硬化。有人認為他是死於梅毒。而貝多芬的頭發則成了了解其死因的重要線索。這縷頭發一直由希勒家族保存到20世紀。到了1943年,丹麥醫生凱·亞歷山大·弗萊明(Kay Alexander Fremming)醫治躲避納粹的猶太人,他的病人以頭發為診金,因而頭發易手。 洛杉磯的精神化學公司為貝多芬的頭發作過放射—免疫測試,以確定貝多芬在最後幾個月內是否服用過止痛劑,如阿片制劑。但是測試結果為陰性,即是這些樣本不含嗎啡之類的鴉片。 伊利諾伊州的HRI & Pfeiffer研究中心威廉·瓦施博士為貝多芬遺留下來的頭發進行金屬化驗,結果顯示,發中鉛含量很高。雖然這一發現對梅毒致死的推測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現在普遍認為,這是由於當時工業污染了多瑙河的魚,而貝多芬又很喜歡吃該地段的魚,因此魚體內的鉛在其身上沉積。並非是貝多芬為了治療梅毒而將含鉛的葯物服用到體內所致。貝多芬性格方面狂躁,生理方面受慢性腹瀉和腹痛的折磨,甚至是其死亡,都可能是由鉛引起的。
編輯本段以貝多芬為原型的小說
《約翰·克里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1866—1944年),是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和評論家,出生於一個小職員家庭。他受家庭氛圍熏陶,酷愛音樂,並以一篇關於義大利歌劇起源的論文獲得博士學位。這部小說創作於1904年至1912年間,他因這部小說一舉成名,並獲得1915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這部小說共有十卷,講述了主人公約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滿庸俗、傾軋的社會里的奮斗歷程。 貝多芬的故事(月光曲) 200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著名的樂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突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談話。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貝多芬聽到這里,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面,彈起盲姑娘剛才彈的那首曲子。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
『玖』 義大利海軍的實力
義大利海軍的兵力總人數約為36000名,其中應征義務兵員3500人,另有文職雇員為14000名。根據義大利海軍參謀長馬爾切羅·德唐諾上將2004年1月份的一份陳述,海軍的兵力總人數將在2007年下降至34000名,從而實現全職業化,與此同時,文職雇員總數將上升至16000名。 義大利海軍由艦隊、海航兵和海軍陸戰隊3個兵種構成。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對海軍實施戰略指揮,海軍總參謀長對其實施作戰指揮,實際上履行海軍司令的職責。海軍參謀長為海軍最高領導,中將軍銜,直接受國防部長和國防參謀長領導。海軍參謀部(MARISTAT)駐地羅馬,為本軍種總部機關,下設各業務局和監察署(局長和總監的編制軍銜分別為准將和少將),局以下設處(處長軍銜為上校)。 意海軍部隊在作戰部署上以1個作戰艦隊、4個海軍軍區和2個獨立軍區、1個水下突襲司令部為主體,以各海軍基地、港口為依託,構成可進行近海防禦和遠海機動作戰相結合、攻防相得益彰的合理布局,使海軍在整體上形成了一個較為完善的作戰體系。
編輯本段主要兵力
概要
義大利海軍後備兵力總人數約為21000名,現役海軍航空兵2500人, 海軍陸戰隊2100人。現役各種艦船237 艘, 其海軍艦隊實力119艘,其中主要作戰艦艇包括潛艇6艘、輕型航母1艘、導彈巡洋艦1艘、導彈驅逐艦4艘、導彈護衛艦12艘、輕型護衛艦8艘等;裝備各型飛機109架,其中AV-8B型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16架、訓練型TAV-8B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2架、SH-3D/H海王反潛直升機26架、AB-212反潛直升機50架、EH-101默林多用途直升機4架。另有大西洋II型反潛巡邏機17架(含備用機)列編在空軍,歸海軍使用。
潛艇
共6艘,其中薩烏羅級2艘,佩羅希級(又稱薩烏羅改進型)4艘。薩烏羅級潛艇是義大利海軍從1978年開始服役的常規動力潛艇。其主要任務包括反潛、反艦、巡邏和破壞海上交通線,運送突擊隊員等。薩烏羅級潛艇在設計上十分重視提高隱蔽性和降低雜訊,大大降低了艇的暴露機會。首制艇於1978年服役。該級共建造了4艘,除第一艘於1978年服役,第二、三、四艘分別於1980年初以及1981年加入現役。佩羅希級是義大利海軍為了在新型90型常規潛艇服役之前,保證水下攻擊力,於1984年在薩烏羅級潛艇的基礎上發展的改進型潛艇。改型增加了先進的導航電子設備,換設了性能更先進威力更大的魚雷,除此之外,外觀上基本上沒作什麼改變。
航母
目前意海軍僅有1艘自行建造的輕型航母「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該艦於1981年3月在義大利聯合造船公司的蒙法爾科內船廠開工建造,1987年8月服役,一共用了6年時間。該艦的滿載排水量為13370噸,標准排水量為10100噸。和其它航母不同的 是它排水量非常小,曾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艦總長180米,寬33.4米,吃水 6.7米。飛行甲板前端設有傾斜度為6.5的躍飛甲板,用於起飛鷂式垂直短 距起降飛機。飛行甲板上可停放6架海王直升機或相應數量垂直短距起降飛 機。 機庫設在飛行甲板以下,高約6米,相當於兩層甲板的高度;長110米, 約占艦體總長度的2/3,寬15米,總面積達1650米,可用於存放12架直升機或垂 直短距起降飛機。 動力裝置:常規動力,4台美國造LM-2500燃氣輪機,2軸推進,功率8.1萬 馬力,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7000海里/20節。 雖為輕型航空母艦,但其搭載飛機能力和反潛、反艦、防空作戰能力都較 強。主要武器裝備:4座傾斜發射奧托馬特MK2遠程反艦導彈系統(射程180公里),2座8聯裝阿斯派德防空導彈系統(備彈48枚),3門雙管40毫米炮,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搭載飛機: 垂直/短距起降飛機9架,直升機12架。人員:艦員550人+航空人員366人。
巡洋艦
「維托里奧·維內托」號導彈巡洋艦是意自行建造的首艘新型巡洋艦,有些西方國家將其歸類為直升機母艦。該艦於1969年 7月服役,服役後一直作為艦隊的旗艦,率領中型水面艦艇編隊在中近海執行反潛、反艦和防空作戰任務。艦上裝備有小獵犬導彈發射架和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架,採用紫苑武器綜合控制系統。1981至1984年初該級艦進行了改裝,安裝了4部彈射器和3座40毫米雙聯裝艦炮。標准排水量:7500噸 滿載排水量:9500噸。主尺度:總長179.6米,艦寬19.4米,吃水6米。飛行甲板:長40米,寬18.6米。動力:2台蒸汽輪機,73000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5000海里/17節。艦員:557名,其中軍官53名。載機:6架AB 212反潛直升機。
驅逐艦
共有2個級別、4艘艦。其中德·拉·彭尼級2艘、大膽級2艘。彭尼級導彈驅逐艦於80年代末期始建,是意海軍二戰後建造的第三代導彈驅逐艦。該級艦抗沉性好、穩定性強、上層建築和動力艙的布置獨特;大膽級是意海軍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建造的第二代防空型導彈驅逐艦。該級艦適航性高、操機環境好、作戰指揮反應快。計劃2004-2006年退役,此外,意目前正在建造2艘地平線型防空艦。首艦預計2007年交付使用。
護衛艦
共有3個級別20艘(狼級4艘已於2004年前全部退役),其中西北風級8艘、阿蒂格利爾級4艘、智慧女神級8艘。西北風級首艦「西北風」號於1982年1月服役,其後7艘則以一年1-2艘或3艘的建造速度在1985年全部建成服役。智慧女神級護衛艦是義大利海軍在80年代中期建造的一種相對低廉但性能不錯的小型護衛艦。首艦「智慧女神」號於1987年2月建成,隨後各批次艦也在1992年初全部建成服役。
航空部隊
海軍陸戰隊通過直升機支援大隊為其提供支援,該大隊配備有6架SH-3D海王 部隊運輸直升機和6架用於空降突擊任務的AB-212火力支援直升機;海上突擊任務主要由18輛LVTP-7兩棲裝甲人員輸送車和VCC-1 30輛、VCC-2 40輛來完成。海軍陸戰隊配備有由海軍直接管理的兩棲艦船: 3艘聖·喬治奧級船塢登陸艦,其中「聖·朱斯托」號在和平時期被改裝成供里窩那海軍學院使用的訓練艦;14艘LCM型登陸艇和17艘小型人員輸送艇,所有這些艦艇都具備搭載海軍陸戰隊的履帶式裝甲車輛的能力。 海軍航空兵部隊編制人員為2500名,編有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5個反潛直升機中隊,裝備16架AV-8B、2架雙座TAV-8B鷂式艦載戰斗機以及79架直升機(29架SH-3D海王直升機;50架AB-212直升機,其中有23架被作為岸基飛機用於反水面戰和部署在「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上)。在50架AB-212輕型反水面戰直升機中,有44架可作為艦載機搭載在驅逐艦和護衛艦上,剩餘6架AB-212可用於為陸戰隊提供支援。2個SH-3D海王直升機中隊駐地為盧尼(第一直升機中隊)和卡塔尼亞(第三直升機中隊);第二、第四和第五AB-212直升機中隊駐地為盧尼、塔蘭托和卡塔尼亞。所有18架海鷂戰斗機基地位於塔蘭託附近的格羅塔列。根據前面提及的有關馬爾切羅·德唐諾上將的陳述,海軍航空兵大隊的未來建設將主要集中在3個最為重要的戰略陣位:塔蘭托、拉斯佩齊亞和奧古斯塔。14架用於執行反水面戰任務的「大西洋」MK2固定翼海上巡邏飛機均來自卡塔尼亞的空軍第86中隊和卡利亞里的空軍第88中隊 。在經過兩次現代化改裝後,這些飛機都將接近有效作戰壽命的最後年限,並且急需尋找替代品。海軍航空兵的附加「資產」還有:能攜帶鸕鶿1型反艦導彈的義大利空軍狂風攻擊戰斗機。15架由阿古斯塔·韋斯特蘭飛機製造公司生產的用於執行搜救任務的西科爾斯基HH-3F型直升機。義大利海岸警衛隊和海關部門都擁有自己的航空大隊。
『拾』 世界武器出口前十大國是那幾個
2003~2007年世界軍火出口大國排行榜
靳濤 編譯
據俄羅斯俄通社一塔斯社下屬的ИTAP-TACC通訊社出版的2007年第12期《武器市場》雜志報道,2003-2007年,全球軍火交易合同總額為2750.55億美元,其中2007年950.15億美元,占最近五年總額的34.6%。五年來,全球軍火實際出口總額為1716.319億美元,其中2003年255.54億美元,2004年262.633億美元,2005年290.491億美元,2006年358.98億美元,2007年則創近五年來的新高,達548.775億美元,是2003年的兩倍以上,增幅之大為冷戰結束以後所僅見。按軍火出口合同額計算,2003-2007年世界前十大軍火出口國依次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以色列、義大利、瑞典、荷蘭。
第一名:美國
近五年同時也是2007年世界第一大軍火出口國是美國。其近五年的合同總額和實際出口總額分別為1000.039億美元和634.265億美元,而2007年分別為428.666億美元和211.151億美元。也就是說,2007年美國簽訂的軍火出口合同額佔全球的45.12%,占該國近五年總額的42.86%,而實際出口額占其近五年總額的近1/3。2003-2006年美國的軍火出口額如下:2003年86.64億美元、2004年91.231億美元、2005年110.492億美元、2006年134.747億美元。2007年美國的軍火出口創造了數項紀錄。首先,美國過去從未在一年內簽訂如此眾多的合同;其次,其領先於對手的優勢也從未有過這么大。美國去年出口的211.151億美元軍火中有約150億美元是巨額合同,其中約60億美元來自近東地區,42億美元來自歐洲,32.5億美元來自亞太地區,14億美元來自加拿大。
2007年,美國是近東和北非軍火市場的最大贏家。僅該地區的下述9個國家與美國簽訂的軍火訂購合同就達234億美元(佔美國2007年軍火出口合同額的54.6%)。再加上美國與近東、中東和北非地區其它國家簽訂的零星合同,美國2007年與該地區簽訂的軍火出口合同額占其全年的60%左右。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是2007年最大的美國軍火買主,在美國全年簽訂的428.666億美元的軍火出口合同中,有102.3億屬於阿聯酋,幾乎佔到美國全年合同額的24%。其中最大的一筆是90億美元的「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系統采購合同,另外還有437億美元的2架二手E-2C「鷹眼」 預警機(包括改進,計劃2008-2009年交貨)和4.28億美元的1200枚AGM-114M3/L3「海爾法」反坦克導彈采購合同(2008-20if年交貨)。沙烏地阿拉伯去年從美國訂購了價值約7億美元的軍事裝備,其中最大的一筆是價值4億美元的5架E-3A「望樓」預警機改進合同。科威特與美國簽訂了價值近14億美元的軍火交易合同,其中最大的一筆是將24套「愛國者」PAC一2防空導彈發射系統升級至PAC-3,價值1.363億美元。巴林則訂購了2.1億美元的美國軍火。士耳其與美國簽訂了價值約25億美元的軍火合同,最大的一項是價值17.8億美元的30架F-16C/DBlock-50戰斗機訂購合同(2011-2012年交貨)。以色列訂購了17.04億美元的美國軍事裝備,其中最大的一筆是采購價值5億美元的「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系統。伊拉克向美國訂購了價值28.9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其中最大的一筆是980輛M-1114高機動多用途輪式裝甲車,包括其它技術裝備和設備在內該合同價值15億美元。2007年,美國與摩洛哥簽訂了總額為26.44億美元的4個合同,其中最大的一筆是價值26億美元的24架F-16C/DBlock50/52戰斗機(2009-2011年交貨)和24架T-6B「德克薩斯人」式教練機(2008-2010年交付)訂購合同。埃及則訂購了11.2億美元的美國軍火,其中最大的一項是價值8.47億美元的125輛M-IAI主戰坦克的許可證生產協議。
第二名:俄羅斯
近五年同時也是2007年世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是俄羅斯,但其與美國差距較大,其最近五年來的合同總額和實際出口總額分別為436.768億美元和257.88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總額的15.88%和15.03%。而2007年俄羅斯的軍火出口合同額和實際出口額分別為85.225億美元和70.459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當年總額的8.97%和12.84%。應該指出,2007年俄羅斯的軍火出口合同額與2005和2006年相比有大幅減少(2005年為91.462億美元,2006年為178.424億美元),落後於英國(109.461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去年,俄羅斯共向30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軍事裝備,包括:阿爾及利亞、保加利亞、委內瑞拉、越南、埃及、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亞、約旦、伊朗、西班牙、哈薩克、中國、塞普勒斯、馬來西亞、摩洛哥、墨西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秘魯、波蘭、葡萄牙、塞爾維亞、敘利亞、蘇丹、塔吉克、法國、克羅埃西亞、韓國和日本。
第三名:法國
法國以合同總額283.554億美元和實際出口總額170.466億美元位居近五年世界軍火出口大國第三位。而2007年,法國軍火出口合同額和實際出口額分別為72.214億美元和62.324億美元,分別位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三位。近五年來,法國的軍火出口規模一直保持相對穩定。盡管2007年有大幅增加,但在一系列競爭中的失利暴露出法國軍火出口組織體制中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這引起了該國政府高層的關注,總統薩科齊最終決定徹底改組國防供應協調體系。
2007年,法國對外軍售的幾次嚴重失利首先是印度政府宣布取消原先向法國歐洲直升機公司訂購的197架「非洲小狐」 偵察直升機;其次是其「陣風」戰斗機在摩洛哥的戰斗機和教練機采購招標中敗給了美國的F-16C/Dblock50/52,這次失敗暴露出法國政府各部門之間及其與主承包商達索公司之間缺乏協調。
盡管法國失去了摩洛哥的戰斗機采購合同,但仍成功地與摩洛哥簽訂了1艘FREMM護衛艦的出口合同,價值約7.2億美元,這也是法國2007年簽訂的最大合同之一。在法國去年簽訂的其它大型軍火出口合同中,值得一提的有:阿聯酋訂購了價值6億美元的3架A-330空中加油機和價值5.85億美元的「飛魚」反艦導彈;沙烏地阿拉伯訂購了價值4億美元的2架A330空中加油機;秘魯訂購了12架「幻影」-2000戰斗機;智利軍隊訂購了A-310-200空中加油機和A—310-200軍用運輸機各1架,價值約1.04億美元;法國泰勒斯公司則爭取到向美國提供10萬台AN/PRC-148無線電台的訂單,價值達35億美元。
目前,法國主要寄希望於2008年上半年與利比亞簽訂幾個大型合同。2007年12月,法國和利比亞簽訂了軍事技術合作問題備忘錄。該文件規定,到2008年7月之前,巴黎將獲得與的黎波里就提供總額為66億美元的軍火進行談判的排他性權利。
第四名:英國
近五年來的世界第四大軍火出口國是英國,其合同總額和實際出口總額分別為202.487億美元和78.484億美元,分別佔全球總額的7.36%和4.57%,分別居第四位和第五位。2007年,英國的實際軍火出口額為34.679億美元,達到其近五年來的頂峰,占其五年來軍火出口總額的44.19%。2007年,憑借與沙烏地阿拉伯簽訂的72架EF-200「台風」戰斗機的出口合同,英國以109.461億美元的合同額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軍火出口國。這一合同最初價值為88.6億美元,未來依靠供應機載武器和進一步改進及物質技術保障,將陸續追加到400億美元。英國去年簽訂的另外幾個大型合同包括:向阿曼出口3艘「卡里夫」海岸巡邏艦的合同,價值7.55億美元;向馬來西亞轉讓2艘「萊丘」級護衛艦的生產許可證,價值6億美元;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簽訂了為後者建造3艘「織女星」級海岸巡邏艇的合同,價值2.785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沙特訂購的「台風」戰斗機外,2007年英國簽訂的另外三個大型合同都是海軍裝備合同。另外,英國還與阿爾及利亞簽訂了4架「超級大山貓」直升機出口合同,價值約2.8億美元。
第五名:德國
2003-2007年世界第五大軍火出口國是德國。該國於此期間的軍火出口合同總額和實際出口總額分別為175.944億美元和152.541億美元。2007年,德國的軍火出口額有大幅增長,為57.254億美元,占該國近五年來軍火出口總額的37.53%。但德國2007年簽訂的軍火出口合同額僅居第七位,為34.248億美元,落後於上述四國和西班牙、義大利。
2007年德國簽訂的軍火合同仍以其傳統出口產品——潛艇和裝甲技術兵器為主,其中與巴基斯坦簽訂了價值10億美元的3艘214型常規動力潛艇的出口合同,與智利簽訂了價值2億美元的140輛二手「豹」2A3主戰坦克出口合同;與加拿大簽訂並交付了價值1.4億美元的20輛「豹」2A6M主戰坦克的租借合同;與荷蘭和瑞士分別簽訂了價值1.76億美元和5000萬美元的「柯迪亞克」裝甲車出口合同。而在比利時訂購4架NH-90NFH和4架NH-90TTH直升機的合同中,德國作為主承包商分得3.9億美元的訂單。其它大型合同中值得一提的是與韓國簽訂的價值12億美元的48套二手「愛國者」PAC-3防空導彈發射系統的轉讓合同。
第六名:西班牙
2003-2007年西班牙軍火出口合同總額位居世界第六位,為109.182億美元,而2007年為63.457億美元,居第五位。2007年其軍火實際出口額為11.145億美元。應該指出,西班牙能躋身近五年世界第六大軍火出口國主要是憑借其2007年的不俗表現。去年西班牙與澳大利亞簽訂的3艘F-100驅逐艦許可生產協議(45.14億美元)和2艘「西北風」 級坦克登陸艦出口合同(14.5億美元)佔了其2007年軍火出口合同額的絕大部分。
第七名:以色列
2003-2007年世界第七大軍火出口國是以色列,其合同總額為107.661億美元,實際出口64.583億美元。以色列2007年的軍火出口合同額為25.961億美元,居第八位,而實際出口額為17.274億美元,居世界第七位,這一數字也是該國近五年來的峰值。2007年,以色列簽訂的軍火出口合同主要是小額合同,最大一筆是與新加坡簽訂的4架G—550預警機的供應合同,價值15億美元。以色列的軍火出口以高技術武器裝備為主,首先是無人機,例如,去年與英國和新加坡分別簽訂了價值1.76億和5000萬美元的「赫爾墨斯」450無人機出口合同;與丹麥簽訂了價值240萬美元的RQ-IIB「大鴉」無人機出口合同;與西班牙簽訂了價值1950萬美元的「搜索者」MKII-J無人機出口合同。另外,還與一些國家簽訂了光電系統、熱成像儀、作戰模塊、夜視儀、雷達、Litening機載目標指示吊艙和復合裝甲供應合同。
第八名:義大利
位居軍火出口大國第八位的是義大利,該國2003-2007年軍火出口合同總額為79.288億美元,實際出口總額為35.721億美元。2007年的合同額和出口額分別為40.666億美元和12.839億美元,分別居世界第六位和第九位。2007年,義大利簽訂的軍火出口合同創歷史紀錄,其最大一筆訂單是與美國簽訂的78架C-27J「斯巴達人」 軍用運輸機許可生產協議(可按約定價格還將再購67架),價值20.4億美元。2007年12月,義大利與羅馬尼亞簽訂了向後者提供7架C27J軍用運輸機的協議,價值3.15億美元。而澳大利亞則訂購了12架該型機,價值3.5億美元。義大利還與印度簽訂了「陸地集群無線電系統」電台供應合同,價值2.63億美元。與阿爾及利亞簽訂了出口 6架EH-101「默林」直升機的合同,價值3億美元。此外,與紐西蘭簽訂了提供5架A-109LUH多用途直升機的合同,價值8500萬美元。
第九名:瑞典
世界第九大軍火出口國是瑞典,2003-2007年瑞典軍火出口合同總額和實際出口總額分別為69.47億美元和60.985億美元,而其2007年的這兩項指標分別為16.558億美元和 18.292億美元。瑞典去年的軍火出口額創歷史紀錄,占該國近五年來軍火出口總額的29.99%,居世界第六位。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瑞典成功地打入了泰國市場,瑞典與泰國簽訂的兩個關鍵合同使其成為該國近期最大的軍火供應國。第一個合同是價值7.8億美元的12架JAS-39「鷹獅」戰斗機出口合同,第二個合同是價值3.2億美元的2架S-100B「百眼巨人」預警機出口合同。另外,瑞典還與韓國簽訂了6套「亞瑟」 炮兵偵察系統的供應合同,價值1.2億美元。
第十名:荷蘭
全球第十大軍火出口國是荷蘭,2003-2007年該國簽訂的軍火出口合同總額為48.398億美元,實際出口 28.316億美元。其2007年軍火出口合同額為8.2億美元,實際出口額為14.373億美元,占其五年來的50.76%。2007年,荷蘭簽訂的兩筆最大合同分別是與加拿大簽訂的價值約5億美元的100輛二手「豹」2A4/A6主戰坦克的供應合同和與葡萄牙簽訂的價值1.5億美元的37輛二手「豹」2A6主戰坦克供應合同。
其它國家
在其它軍火出口國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加拿大和韓國。中國2003-2007年的軍火出口合同總額居世界第十一位,為29.484億美元。加拿大近五年的軍火出口合同總額雖然沒有進入前十名,但卻以63.729億美元的實際成交額居世界第七位,其中2005年達到創紀錄的21.738億美元,然而2007年,該國的軍火出口出現大滑坡,僅成交7870萬美元。2007年是韓國在全球軍火市場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其全年合同額為16.285億美元,而其近五年的軍火出口合同總額也不過是20.15億美元。顯然,該國向著軍火出口大國的行列又邁進了一步。2007年,包括瑞土、波蘭、南非、芬蘭、土耳其、奧地利、巴西、澳大利亞等在內的「第二梯隊」國家,其軍火出口都有顯著增長。另外,2007年埃及的軍火出口增長明顯,從2006年的640萬美元猛增到l.341億美元。
2003~2007年全球十大軍火出口國一覽表(單位:億美元)
排名 國家 合同額 佔全球比重 排名 國家 出口額 佔全球比重
1 美國 1000.039 36.36% 1 美國 634.265 36.95%
2 俄羅斯 436.768 15.88% 2 俄羅斯 257.88 15.03%
3 法國 283.554 10.31% 3 法國 170.466 9.93%
4 英國 202.487 7.36% 4 德國 152.541 8.89%
5 德國 175.944 6.40% 5 英國 74.484 4.57%
6 西班牙 109.182 3.97% 6 以色列 64.583 3.76%
7 以色列 107.061 3.89% 7 加拿大 63.729 3.71%
8 義大利 79.288 2.88% 8 瑞典 60.985 3.55%
9 瑞典 69.47 2.53% 9 義大利 35.721 2.08%
10 荷蘭 48.398 1.76% 10 荷蘭 28.316 1.65%
2007年全球十大軍火出口國一覽表(單位:億美元)
排名 國家 合同額 佔全球比重 占該國 排名 國家 出口額 佔全球比重 占該國
五年比重 五年比重
1 美國 428.666 45.12% 42.86% 1 美國 211.151 38.48% 33.29%
2 英國 109.461 11.52% 54.06% 2 俄羅斯 70.459 12.84% 27.32%
3 俄羅斯 85.225 8.65% 19.51% 3 法國 62.324 11.35% 36.56%
4 法國 72.215 7.60% 25.47% 4 德國 57.254 10.43% 37.53%
5 西班牙 63.457 6.68% 58.12% 5 英國 34.679 6.32% 44.19%
6 義大利 40.666 4.28% 51.29% 6 瑞典 18.292 3.33% 29.99%
7 德國 34.248 3.60% 19.47% 7 以色列 17.274 3.15% 26.75%
8 以色列 25.961 2.73% 24.25% 8 荷蘭 14.373 2.62% 50.76%
9 瑞典 16.558 1.74% 23.83% 9 義大利 12.839 2.34% 35.94%
10 韓國 16.285 1.71% - 10 西班牙 11.145 2.03% -
(《環球視野》摘自2008年第4期《軍事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