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的重工廠是什麼工作

德國的重工廠是什麼工作

發布時間:2022-07-09 02:23:48

① 船廠的工作

船廠工作內容

一、船廠、船東、船檢
船廠:造船的,不用再解釋了吧!!!
船東:買船的,也不用再羅嗦了吧。 一般在建船舶的船東都會在船廠派駐5-10人的檢驗隊伍,也就是船東代表。一些財大氣粗的船東甚至會派出十數人的團隊
船檢:也就是常說的船級社了。各國船級社名稱如下,前6個應該是最常見的。 1. ABS 美國船級社(American Bureau of Shipping) 2. BV 法國船級社(Bureau Veritas)
3. CCS 中國船級社(China Classification Society) 4. DNV 挪威船級社(Det Norske Veritas) 5. GL 德國船級社(Germanischer Lloyd)
6. LR 英國勞氏船級社(Lloyd\'s Register of Shipping) 7. HR 希臘船級社(Hellenic Register of Shipping) 8. KR 韓國船級社(Korean Register of Shipping) 9. NK 日本海事協會(Nippon Kaiji Kyokai)
10. PRS 波蘭船級社(Polish Register of Shipping) 11. RI 義大利船級社(Register Italiano Navale)
12. RS 俄羅斯船舶登記局(Russian Maritime Register of Shipping) 13. HR 希臘船級社(Hellnic Register of Shipping) 14. IRS 印度船級社(India Register of Shipping)
船檢的職責是根據船舶的入級要求對船舶進行相應的檢驗、技術咨詢,並為符合要求的船舶頒發相應的入級證書。 二、船廠各部門的職能劃分
用腳指頭想也知道,一個大廠毫無疑問分了N個部門。
一般船廠大項劃分為經營部門、物質部門、設計部門、生產部門(PS:有的廠這4個部門不是平行的,不過區別不大,管理體制不一樣而已,職能應該都是相近的)
經營部門:主管經營一般船廠的船舶接單,價格,售後服務都由這個部門負責。(只說與船相關的,其他的工資,制度之類的靠邊站) 物資部門:負責與船舶相應的物質,材料,設備的采購
設計部門:負責船舶的建造圖紙設計,為物質部門采購提供相應的訂貨清單或設備技術要求。以及生產部門領料清單。有的小廠不設專門的設計部門,所有設計由設計公司或關系船廠擔綱。 生產部門:負責生產嘍! 第一節:船舶的設計流程
一般船舶設計經歷3個階段:初步設計、詳細設計、生產設計
在設計中有個建造規格書的談判,一般由船廠派出精英設計團隊,(一般由設計部門的各專業課長或專業單船主辦參加,能力稍次的會有設計院的同志們協助,再次的就管技術的副總和設計院,再再次的就直接COPY別人或全權委託設計院好了)與船東代表進行拉鋸式談判。確定該船的各項技術參數指標。一般一本建造規格書是要比學校的任何一部教材厚。我見過經手過的技術規格一般分下面幾章: PART 0 總體參數(包括船型、主尺度、航速、空船、輕/重載排水量)、航行性能,船舶入級要求,需要滿足的規范要求; PART 1 船體結構要求(偶不是船體專業的,有看也是為了查東西);PART 2 機械設備(包括主機、輔機參數、泵組、甲板機械等等動力機械設備)
PART 3 電氣設備(包括各種航行電氣設備要求,電力負荷等等,)
PART 4 貨物設備(主要關於貨艙的要求,包括貨物的綁扎設備,艙口蓋,貨艙通道等等)
PART 5 居住區(包括上建各個起居室,工作間,廚房洗衣設備,駕駛室,餐廳等等供船員居住的要求) PART 6 船舶管路系統(包括燃油,滑油,壓載,艙底,測深透氣之類的各種管系、泵組之類的要求) PART 7 附錄/油漆(包括油漆規格,顏色,和其他七七八八的東西)
初步設計:一般是根據船舶載重、航行要求確立船舶的主參數,進行船體主體結構設計計算,生成一些主體的結構圖之類的。國內中小型船廠一般是跟別的公司買成熟船型的該種圖紙,少有能自己設計的。
詳細設計:根據初步設計、建造規格書進行船舶的詳細布置,設計,包括圖紙的送審(意思就是這些圖紙要給船東,船檢批改一遍,當然很多船廠是委託設計院或設計公司進行詳細設計,那麼這些設計圖要交到船廠手裡先批改一遍)。最終形成工作圖。中間穿插主要設備的訂貨,如主/輔機,甲板機械等等。
生產設計:各船廠依據詳細設計的圖紙,根據本廠的實際生產能力進行細化和分解。比如船體結構,要進行建模,然後在分解、套料形成下料圖和材料表,材料表給物質部訂鋼板(現在鋼板訂貨周期一般要3個月以上,很多趕項目的廠都是把設計部門催的屁滾尿流的,然後訂多了倒無所謂下條船可以進行加減帳,訂少了還好,趕的上生產進度,不會拿你動大刀子,最可怕的是漏訂了某種規格的,完了你等著戴高帽遊街吧)下料圖交給車間進行數控切割下鋼板。再比如管系,詳細設計的管系圖是很粗糙的,只有沒生產設計能力的小小廠直接用來生產,一般要進行管系放樣,生成每根管子的製作圖,生成連接件、閥件、附件清單,生成托盤表、內場、外場配套表,生成管支架製作圖,其實管子放樣對現場經驗要求很高,沒至少1年以上現場管路安裝經驗去放管子,放出來的一般都是些麻花棒。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各類圖紙的用處,別拿到圖紙不知道幹嘛用的就丟了。 船體:
船體生產設計主要生成以下圖紙:
結構圖(包括焊接工藝)供組裝生產船體結構用
套料圖(包括型材下料草圖)供結構下料,板材切割使用。買回來的鋼板可是方方正正的。 材料表 供車間領料和物質部發料用
舾裝(包括內、外、機、電) 下面會說到專業劃分 安裝圖 各種設備的安裝尺寸,安裝方式,安裝節點 製作圖 各種零件的製作小樣圖
托盤表 供車間向物質部領取設備、零件的清單 材料定額 供車間向物質部領取材料的清單
好點的生產設計舾裝專業也會出套料/下料草圖以達到節省材料的目的 管裝
管子小樣圖 供管子加工用 管系安裝圖 管子安裝用
內場托盤表 製作管子需要用到的管材,連接件等
外場托盤表 安裝管子需要用到的螺栓,螺母,墊片,連接件,閥件等 結構開孔表 就管子穿結構開洞洞的坐標,大小,形狀表
管支架製作圖 製作管子支架用的(不知道什麼是管支架的,到樓道里找跟消防管,看到上面固定管子的那傢伙就是管支架) 管支架、復板等的材料表不用說了吧,領材料用的。(復板就是管子穿孔用的補孔的板子或是加強這個孔用的板子,還一種是護圈顧名思義圍個圈子焊在孔里的傢伙,拿來加強結構用的)
當然還有些別的圖紙,懶的全部介紹了到了工作單位就能看見,除非不在設計、生產、物質等部門。
職能劃分: A、設計部門
一般船廠的設計部門劃分與生產息息相關,不過也有特別的,少不開以下模式 就是船、機、電 船自然是船體結構
機一般分為輪機、外舾裝、內舾裝、管裝 也有把管裝分解到輪機、外、內中的。 輪機設計的一般是機艙內的設備安裝,管路布置。
內裝 即上建,英文 accommodation 即居住區包括駕駛室 外裝 除輪機艙,上建,煙囪外的所有區域英文outfitting。
電當然是全船的電氣,電纜了。貌似中國做到機電一體化的船廠還沒有呢

B、生產部門
生產部門按船廠的生產能力劃分有所不同,下面的劃分供參考,不過都是大同小異。 內場:包括管子加工分廠、機加工分廠、鋼板下料預處理分廠、分段建造分廠 外場:包括甲裝分廠、塗裝分廠、外業(總組分廠)、電器分廠 下面是一種典型的部門設立
內業:負責鋼板下料預處理分段建造 外業:負責分段總組起吊,上船台 管加:管子加工
甲裝:負責機艙外區域的設備舾裝和布管
機裝:負責機艙區域的設備舾裝和布管,所有機加工作業 電裝:負責全船的電氣設備安裝電纜布線和設備調試 二、進入船廠,你能做什麼?
相信這是所有應屆畢業生的畢業前第一大的疑問。
首先,先來看看剛從學校里出來的我們學了些什麼:我是03年從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的,方向是動力裝置。專業課船舶動力裝置、柴油機、船舶輔機、流體力學、熱力學、傳熱學、電子/電工技術等。
其他如船體學些什麼不是很清楚大概不外乎材料力學,流體力學,船舶設計,船體結構,焊接等。電器專業畢業的就不說了,不了解。 再來看看船廠需要怎麼樣的人才:(這里說做生產設計和生產部門) 首先設計部門:
船體:結構建模、放樣。船體結構的強度計算和主要節點都由詳細設計部門設計和計算好了,所以你在學校里學結構設計、計算除平時有空提升自己拿來自己算著練練幾乎沒用。只要你看的懂結構圖,能了解詳細設計的設計思路,會用建模和放樣軟體,你就能找到一席之地。現在最流行的建模軟體就是TRIBON了,不知道學校有沒教這玩意。如果你會並精通,即使沒設計經驗也能找到個不錯的薪資崗位。所以有機會學TRIBON的船體應屆同學千萬要抓住機會。
輪機/舾裝:這里主講甲板機械、軸/舵系設計、管系布置放樣、系統設計
甲板機械(船上大部分的甲板機械都採用液壓驅動,當然小船有採用電動的)對應學校里學的液壓裝置就派上大用長了,船舶輔機里介紹的太泛太少了,建議同學們去圖書館多看這方面的書,特別是動力裝置方向的同學。還有多去了解世界著名的甲板機械生產廠家的設備,課本上介紹的簡直就是幼兒入門讀物。
軸/舵系設計這兩個設計船級社都有規范進行計算,但不同的船級社的計算公式不盡相同,原理是一樣的,所以學習該門專業課理解其計算原理就OK了,別去記那些沒用的公式,不過建議記些估算公式用來面試的時候唬面試官用。一般設計也是根據規范進行計算取值然後根據建造規格書看船東是否有要求在規范的基礎上再加些腐蝕餘量。軸系振動、校中計算一般交由主機廠計算,大型船廠也有自己計算的。
管系布置放樣要求有足夠的現場經驗,所以剛畢業的同志們最好不要選擇立刻去這個專業。沒經驗的你很容易把一根管子擰成麻花或是將一片管子布成一張大蜘蛛網。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專業在全國非常吃香的原因。還有在生產設計里是不需要你拿流體力學去算管路的沿程損失的(想當年偶剛上設計所,派去放管子就干過這種事,一個老師傅連他的假牙都笑飛出來了,然後問我「小夥子,這沿程損失是啥子東西嘛?」)
系統設計船廠生產設計的系統設計有以下內容給管路編個號,並估算管材預估清單,閥件附件訂貨清單。當然強一點的系統設計人員需要出一份「超級大圖」(我認為的,我用CAD出過一份,佔用空間高達60MB,用公司配的那台傳說中的P4打開一次要1分鍾以上)「全船管路綜合布線圖」也就是把所有管路系統中的管子走向、主要位置標識出來,生成各區域的典型走向和開孔圖,並確定穿過船體的主要管路開孔的大小和位置。
電裝:看的懂電氣原理圖,接線圖,並能設繪電纜走向圖等,有的船廠電纜的走向和管子放樣放一起,以減少協議量提高准確率。 然後生產部門
生產部門一般下設如下管理和工程部門。 計劃室:負責船舶建造計劃的安排
建造室:負責船舶建造過程中的日常管理和部門協調,保證船舶按建造計劃進行 設備室:負責全廠動能設施、施工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質量室:負責船舶建造的質量檢驗以及船舶系統、設備報驗項目的管理。 再來就是各個車間了。
幾乎大部分新進畢業生都會派往車間做為期3-6個月的現場實習。(個人推崇6個月以上的現場實習)這個階段就是各位同學為自己定位的階段。你有兩種選擇:
A實習期結束後成為生產部門的一為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B實習期結束後成為設計部門的一員。那麼在這段時間里,你們需要學習什麼?需要了解什麼? 無論任何專業,
1、必須了解整艘船的建造流程;
2、必須了解本廠的圖紙下發流程,各圖紙的用途
3、必須學會讀懂本廠各類施工圖紙,逐漸學會理解圖紙的用途和設計理念,你到船廠1個月內可以接觸到的圖紙量將是在學校里4年的總和還有多。
4、必須了解本廠起重設備的起吊能力 5、必須了解本廠的焊接設備工作能力
6、必須學會辨別船舶分段編號內容的含義。如下一種典型的編號方式:
D1、D2、D3、D4 ;D31、D32、D33;SL1、SL2;SU1、SU2;SU31、SU32;1A1、2A1
分別表示外裝區底部1、2、3、4號分段,機艙區底部1、2、3號分段,外裝區下傍板1、2分段,外裝區上傍板1、2分段,機艙區傍板1、2分段,上建第一層,上建第2層。 船體專業:
1、必須了解本廠鋼板預處理設備、鋼板下料設備的加工能力
2、必須完全學會基本的船體劃線、放樣工藝,能完成基本、簡單的畫線、放樣工作 3、必須了解本廠各種焊接工藝的用途
4、必須學會辨別船上不同區域分段的基本特徵,看到一個分段在不知道它的分段號時能憑它的基本形狀,結構形式判斷出它應該屬於哪個區域。 輪機專業:
1、必須了解本廠機加工設備的加工能力 2、必須完全掌握軸、舵系拉線照光工藝 3、必須了解軸舵系的安裝工藝
4、必須了解本廠管子加工部門的加工能力 5、必須了解船上各種設備的用途 6、必須了解船舶的舾裝流程
7、必須學習船舶各設備的安裝階段,以及為什麼
8、必須了解船舶各種管系、設備的用途,努力學習管路的布置原則
9、必須了解主要設備的安裝工藝,如主機、輔機、舵機、錨絞、甲板克令吊 10、了解主要系統、設備的調試方法和報驗方式 電氣專業:
1、必須了解船舶各電氣設備的基本要求 2、必須了解船舶各電氣設備的布置原則
3、掌握幾項電氣設備調試方法,涉獵一些設備接線。
4、了解各種規格的電纜之間的區別,以及布置要求。不同廠家出品的各種電纜的防護形式是不一樣的,多了解這些知識對你將來的工作有巨大的幫助
5、了解本廠電氣部門的生產模式。
主要就說那麼多了,下面給大家增補一些知識:
在開始有提到各國的船級社,在船級社之外,對應船舶還有以下幾個組織的規范要求需要遵守(具體根據建造規格書里的要求以及船舶的航區有所不同,但都是需要了解的)

1、IACS 國際船級社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lassification Society) 2、USCG 美國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
3、ISF 國際航運聯合會(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Federation) 4、AMSA 澳大利亞海上安全局(Australian Maritime Safty Authority)
(俺老人家被它玩的很慘呢,其中有項規定貨艙直梯上方鋼的尺寸必須大於等於口22,NND居然有個老外船東拿游標卡尺來量。中國配套廠做出來的東西又是以偷工減料聞名的,汗死了最後強制要求配套廠方鋼通通換成口23以上的) 5、IMO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time Organization)
6、SOLAS 海上人命安全公約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Safety of Life at Sea)泰坦尼克號大家都有看過吧,這部公約就是應泰船的沉沒而生的。而且它是最低要求哦,在它之上,各國的港口還有些自身的要求。
7、MARPOL 國際防止船舶污染公約(Maritime Agreement Regardign Oil Pollution Of Liability) 8、各國港口的特殊要求,如同波羅地海、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② 為什麼德國的工業如此強大

現在,提起德國的工業實力,在地球上絕對是響當當的,「德國製造」更是頂級的技術和質量的代名詞。德國工業並非天生牛逼,「德國製造」也並非天生高貴。德國開展工業革命的時間比英、法兩國晚了30多年。由於長期分裂,德工業化進程充滿坎坷。1871年統一後,德國內百廢待興,世界市場也基本被瓜分完畢。

在這樣的環境下,德國工業是如何成長到今天這個樣子的?今天,小編就邀請了幾位網友各抒己見,分析分析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大家若有其他觀點,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討論。

1

網友幸福地帶2:

德國的工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因為德國的管理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世界新工業的起源在英國,法國緊隨之。當德國發展自己落後於英法時,心理十分著急,於是發展本國新工業。由於新工業需要技術與技術研發,而德國一無所有。他們為了走捷徑,派出了許多人出去偷取英法技術,這也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間諜。

在同時也開始學習科技研究開發,重視人才陪養,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很快就有了快速發展,並在許多管理等方面領先於世界。所以在一二次世界大戰前都已經有很先進的工業了,這樣的工業大國發展了上百年的,其許多方面都是世界性的,強國就再自然不過了!

2

網友YF永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作為戰敗國,首先被趕出了資本主義市場。根據「四化」方針,即非軍事化,非納粹化,非中央集權化和非工業化方針,德國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被削弱甚至被消滅的計劃。根據1946年3月制定的「限制工業計劃」,即所謂摩根索計劃,德國工業生產能力要降低到1938年的50—55%,鋼產量為1938年的1/4,即從2200萬噸降到580萬噸,化學工業和重型機器降到1938年的1/3,水泥降到1/2,車床降到1/10,汽車降到1/5,紡織工業降到l/2,只有傢具、玻璃、自行車等民用工業不受限制。但是從1948年下半年開始,聯邦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到1949年11日已接近1936年的水平,1950年就超過了1936年的水平。所有的工業生產都受到了限制。但是,西德能夠在短短十幾年間一躍而起,卻是有著別的國家不可比擬的優勢。原因何在?

一、西德雖經過戰爭的破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保留下來,這是戰後西德工業得以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基礎。

首先,在二戰時期,盟軍對於西德的轟炸目標主要集中在了軍事工業上,對於盟軍來說這是對他們的一次更新技術的機遇。削弱軍事力量遠比削弱工業力量對他們來得有利。而英美空軍,尤其是美軍為了能夠擁有對抗蘇軍的力量,因此有意識的保護了一些企業。因此,魯爾薩爾兩大工業區雖然遭到了破壞,但是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還是可以恢復生產。亨利·摩根索在《德國是我們的問題》一書中指出,科倫的福特工廠和科倫大教堂一樣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魯塞海姆汽車廠、霍斯特聯合化工廠、下薩克森州薩爾茨吉克冶金聯合工廠都沒有遭到破壞。魯爾和薩爾兩地的化學工業雖遭到破壞,但經過幾個月的修復都可以恢復生產。據美軍轟炸司令部的估計,轟炸的結果全德國鋼鐵生產能力遭到破壞的只有6%,西德達12%。煤礦減產2%,焦炭4%,機器製造15%。金屬加工機床被破壞達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個小組上報告說:「德國工業75%安然無惹,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容易恢復的。」

第二點在於英美法將西德分成了三個佔領區,在各自的管制區內推行了不同的政策。法國需要薩爾地區生產的成品充當賠款運回法國。英國需要通過德國來擴張海外的市場,尤其是魯爾區和大西洋的海港。而美國,更是需要得到西德的支持來對抗蘇聯在歐洲的勢力擴張。東德西德就像是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斗爭的各自領地。根據「非工業化」方針,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067號政策指令,規定要拆除德國所有軍工廠以及用於賠償的重工業工廠,規定拆除的清單涉及1600家企業及其設備。但是這項政策指令並沒有認真執行。1946年6月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在斯圖加特演說中公開表示:「美國不再奉行一個強大的歐洲、一個虛弱的德國的政策。」他聲明,「德國是歐洲的一部分,如果有著巨大的工業的德國變成貧民窟,歐洲的重建,特別是德國鄰國的重建將會是十分緩慢的。」1947年7月參謀長聯席會議制定1779號政策指令,代替1067號政策指令,提出「一個有秩序的、繁榮的歐洲需要一個穩定的生產效率高的德國在經濟上作出貢獻。」1947年8月英美雙占區修改了對西德工業的限制政策。1948年6月1日,英、美、法三國同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簽訂六國協定,宣市國際管制魯爾區。德國參加歐洲重建計劃。

西方國家推行扶植恢復西德工業方針的結果,使西德保留了可以很快恢復工業生產的基礎。據哈姆森教授的估計,高妒、平爐、軋鋼設備被拆除的占整個設條的及10—25%,精密機器和光學儀器生產能力減少20%,合成燃料生產能力減少20%,化學工業因拆遷而喪失的生產能力為6%,運輸機器被拆走8%,其他工業部門損失不大。戰前德國三大工業區,魯爾和薩爾都在西德,只有西里西亞在民主德國。據1946年估計,西德佔1944年全德工業產量的63%,基本材料的67%,生產資料的62%,消費資料的60%。因此,戰後西德保留了強大的工業基礎。

二、馬歇爾計劃對西德的影響

戰後初期,西德經濟復興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資金缺乏。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啟動資金,所有的一切都是空談。而當時,人民的生計也是一大問題。吃不飽飯,幹活就不會有勁。這種情況下,想要復興更是難上加難。而馬歇爾計劃對於西德來說,就是雪中送炭。當時馬歇爾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的回復歐洲的經濟。因此在他的努力下,130億美元的資金以貸款和直接援助的形式流入了西德用於重建。這些資金幫助恢復了工農業的生產,穩定了金融,擴大了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化工、工程、鋼鐵工業設備的更新。該計劃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的造血重生。到了1956年,西德利用這筆基金投資大100億馬克,大大緩解了資金缺乏的狀況。據估計,聯邦德國由於從1949年參加馬歇爾計劃,人均獲得了140馬克的補助。據1952年華盛頓出版的《美國政府的對外援助》一書的估計,到1948年美國共花掉214億美元,英國支出9億美元。這筆錢主要用於購買食品,很少用於生產。這些食品出售後所得款項大部分用於軍事當局的支出;一部分貸給德國工業家用於恢復生產的資金。

據統計,到1954年10月,西方盟國給西德的援助為44億美元,其中美國17億,英國8億,馬歇爾計劃提出的援助9億。另據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字,1945年7月到1955年9月30日,美國給西德的敗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38.68億美元。1945—1947年英國給予的政府補助金和信用貸款為9億美元。這些錢主要用於恢復工業生產。我們看到的另個統計數字是,1948—1954的年西德從軍事佔領當局和馬歇爾計劃得到的資金共72.98億美元,其中38.52億用於投資。這些錢以物資形式運到西德,所得錢款存入聯邦銀行,稱為「等值基金」,再作為資金投入工礦企業。

在西德經濟恢復的最初年代外援的作用還是很大的。當然這種作用隨著西德本身經濟的恢復而逐漸減少。1948和1949年外援佔西德國民收入的5%。1948一1950年西德進口貨物的57%是靠美國的援助。外國貨款在西德長期投資中所佔比例1949年為2.8%,1950華為10.3%;1951年為5%,以後逐年減少。

三、「軟實力」:人力資源的使用

在二戰後,西德保留下了一大批熟練的工人隊伍,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沒有因為戰爭而耗盡,這對於西德來說是一個強大的智力支持。這是戰後西德保留的最珍貴的財富。

而有研究表明,1950年,西德擁有在校大學生10萬人,也就是說每1萬居民中就有21個大學生。到1970年大學生達到了41萬人,也就是每1萬居民中有68名大學生。這同樣是西德復興的「非物質資本」。為迅速恢復經濟,西德政府極為重視科技投資和發展教育。而且教育為本一直都是德國的傳統,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一個繁榮的德國。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從東德大量湧入的難民,數量達到了100萬左右。在最初可能給西德造成了一定的不安定因素。但是,很快他們就成為西德恢復經濟的勞動力。其一,這些難民都是廉價的勞動力。他們工資低。因而企業的生產成本低,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其二,依靠他們的知識和技術恢復生產。不久他們之中有些人重建工廠,主要生產出口產品,有利於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其三,他們的年齡結構比較合理,有利於經濟的恢復。

四、地理環境上的先天優勢

西德在地理上佔了相當大的優勢,全德78%的礦山、84%的冶金製造產品都出產自西德。二戰前德國的重工業、原材料工業大多數集中在西部。1936年西德在全國整個工業產值中佔61%,原料和基礎材料生產佔66%,基礎設施生產佔61%。而東部相對寥寥無幾。同時,西德擁有魯爾和薩爾兩大工業區。而他們對於西德工業來說就是左臂右膀。相對的,西德擁有的原有工業基礎雄厚,是經濟的重建至於高水平起點上。

五、「自由市場經濟」及幣制改革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當時擔任西佔區經濟管理局長的路德維希-艾哈德。他是國民經濟學的新自由派代表,極力推崇自由的市場經濟。他認為,真正的貨幣只有在真正的市場上才能發揮作用,而真正的市場不應該有價格控制和配給制。取消物價規定,取消產品配給制,實行真正的市場經濟。相對於整個德國的經濟史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戰役。盡管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初始階段,面臨了物價上漲、失業率增加、通貨膨脹等等的問題,但是很快市場經濟的優勢就顯現出來。物價日趨穩定,甚至其增長的幅度遠小於其它資本主義國家,而生產力也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有力的發展。

在推行自由市場經濟的同時,在美國的支持下,西德還實行了幣制改革。在二戰前,舊帝國馬克約為170億,二戰之後卻變為了700億。因此在二戰的後期,舊帝國馬克一文不值,在德國市場上充當貨幣作用的是美國的幸福牌香煙。1948年6月20日,美國佔領軍當局對西德進行了貨幣改革。用10個舊帝國馬克換一個1個新德國馬克。在短短的幾周之內,舊帝國馬克的所有有價證券,儲蓄金,銀行存款,抵押金等等全部兌換完畢。這是一次非常苛刻的剝削行為,但是卻挽救了德國。德國馬克相對美元的兌換率逐漸上升。原本空空如也的商店中再一次充滿了各種商品,人們的生活也開始走上了正軌。

由於推行自由市場經濟,西德面臨許多的問題。貧富差距逐漸增大,底層勞動人民怨聲載道。但是,艾哈德引進了競爭的機制,誰工作的時間長,誰工作的效率高,誰就有工作,否則就是能面臨下崗。這樣的競爭機制就是依靠剝削廣大勞動人民來積累最原始的資本。由於競爭機制,資本家們一味的壓低工資,從中得到了更高的利潤。然而盡管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西德的整體社會環境還是處於穩定的狀態。由於戰爭的破壞,人民擁有最迫切的願望去修復自己的家園,去重建一個有生機的新的德國,因此,西德人民勤勤懇懇的工作著,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力量。

當然,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就是西德為了適應世界市場的需要,發展外向型的經濟。西德利用自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出價格遠低於其他國家的產品。這使得西德的外貿市場發展很快,進出口貿易增長迅速。1950年時還是貿易逆差7.21億美元,到了1960年時已經變成了順差。

六、朝鮮戰爭

此外,還需提到的就是朝鮮戰爭。這是對西德非常重要的一次機遇。盡管艾哈德竭力否認,但朝鮮戰爭確實挽救了西德經濟。(艾哈德:《來自競爭的繁榮》商務1983年,第41頁)。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及其盟國需要西德供應武器和彈葯,也需要西德參加所謂的「歐洲防務」。因而美國不得不修改對西德工業和技術的「裁減政策」。1950年5月紐約外長會議決定,把禁止生產射擊、砍殺和刺殺武器改為限制生產,取消對造船業的限制。鋼產量不再受限制。1950年鋼產量為1210萬噸,1953年達1350萬噸。1954年制定「有關監督工業的決議」,進一步放寬了限制西德工業生產的條件。以前禁止生產合成橡膠和合成燃料,限制生產軸承,現在只管制其生產能力。取消了限制重型機床、鋁、合成氨、氯生產的規定,不再對化學科研進行限制。

朝鮮戰爭爆發後,大批船舶定貨單飛往西德,要求建造的新油輪和新貨輪達200萬噸。漢堡港是德國最大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漢堡港遭到嚴重破壞,到1953年已有70%修復使用。到本世紀60年代,德國商胎隊已有貨輪2700艘,總噸數達65萬噸。朝鮮戰爭改變了西德的貿易逆差。1950年外貿逆差為30億美元,1951年為1億美元,1952年則為順差7億美元。觀察家西奧多·H.懷特說:「朝鮮戰爭僅僅給德國人迅速地無條件地帶來了好處。」《經濟學家》雜志指出;「1950年6月,朝鮮戰爭結整個貿易界帶來了繁榮。」

綜上所述,是戰後西德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主要原因。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等。

最後還應指出,50年代西德經濟發展速度高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是由於西德起點低,這是戰爭破壞和戰後盟國推行「非工業化」政策的結果。大體到本世紀60年代中期,西德「經濟奇跡」已經結束,同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定向同步發展,發展速度降到5%的歐洲平均發展水平。

3

網友袁飛2:

工業化的國家很多,而德國特別強大,原因有二,一是國家層面的科技水平發達;二是國民特性自覺到刻版的程度。德國不準隨意砍伐樹木,二戰末,德國戰敗,無人管理,人們仍然只會撿拾掉地的枯枝;而薩達姆死後的伊拉克,博物館都被搶劫,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4

網友佛緣之Y佛緣:

國家如果發展的強大是和國民的道德素養有很大的關系的,並不是說你有錢了國家就強大了,德國就非常注重這些在道德修養教育的同時發展經濟,讓德國的整體發展進入到一個良性的循環,在這個國家你乾的任何工作都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尤其是工業發展,並不是說你能設計幾個數據工業就強大了,這裡麵包括的技術人員的工作成績甚至是比設計者的成績都要大,這是一個國家整體性的東西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明白,大家把德國和我們的國家在各個方面對比一下尤其是在尊重人這一個問題上看看兩個國家的態度就能的到一個比較。

5

網友真誠地看著你:

趕上了三次工業革命,擁有雄厚的技術積累,當年的列強工業都很強,不僅僅是德國。要說強,殖民地比德國多很多的英法依靠對殖民地的血腥掠奪,資本比德國雄厚,工業也比德國強一些,而沒有受到兩次世界大戰破壞的美國才是最強。

6

網友縹緲孤鴻影45:

問題太多,簡略回答,德國是個專注力很強的民族,有很強的紀律性,這兩樣結合起來正適合興辦工廠,法國散,英國懶,俄羅斯比較落後,在辦工業方面皆不及德國,無論技術之精,管理,鑽研創新皆冠於歐洲,又是歐洲最認真做事的民族,故工業強大,缺點是過於專注於點,而失於研究面,因而缺少戰略觀,故才連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導致失敗。

7

網友漢陽老王:

這是相對而言的。二戰前德國被制裁,?怨?宋?松?嬡?Ψ⒄埂6?戰期間德國人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二戰後德國人迅速取得了歐美的諒解,接助戰後經濟發展期發展狀大了自己。當前世界范圍內我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十分強大。門類齊全,體系完整,這是十分難得的。德國再強,他只是一個中等國家。

8

網友趙曉路1:

一、德國的科技發達,從第二次科技革命開始德國的工業迅速崛起,超過英法,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二工業強國(19世紀末~一戰前)。

二、資本雄厚,負債少。

三、德國的教育發達,重視人才培養,國民素質高(這一點是關鍵)。

四、基礎設施完善,交通運輸高度發達(重工業發展的基礎)。

五、歐盟整體的促進。

六、出口導向的經濟政策。

9

小編:

聽完以上各位網友的觀點,您心目中德國工業強大的原因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尊重原創,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小編,立即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與分享!

(資料來源:今日頭條,知乎,機床商務網小編整理)

③ 德國留學海歸回來都做什麼工作,發展如何

可以做的工作非常非常的多。說說自己見到的
1. 各大德資企業在中國的工廠。 幾乎工廠里的任何部門都能做。人事,采購,物流,生產,財務銷售,項目經理,各種經理助理等等。
2.在華各大德企企業的中國總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也同樣是任何部門都有德國海歸。在這種總公司類,還有做內檢的,做監察的,法務顧問,市場等等那些在工廠里沒有的崗位。
3.德語老師
4,還見過考公務員的。

看你學的什麼專業,德國回來學歷是什麼,德語水平怎麼樣等等。

④ 崑山三一重工普工都干什麼活

崑山三一重工普工都干取料,送料,打磨,噴漆,清掃,包裝,發運等。技術崗位有機加工,數控車工等!另外還有焊工,維修工,水電工等。各個不同崗位工作內容都不一樣,但三一重工是好公司,能夠去公司上班就運氣很好。

成立於1958年,總部設在德國斯圖加特。公司為全球混凝土設備的技術和市場領袖,業務范圍覆蓋混凝土生產和輸送設備、砂漿設備、礦山及隧道設備和工業固體泵等領域。

崑山三一重工公司主營業務

國內廠商自主研製的履帶起重機已形成以400T以內噸位的系列,投入研發的還有600T、900T、1280T、1600T等,國外產品最大達1600T,是德馬克生產的,德馬克履帶起重機最小的噸位是300T。

利勃海爾最小的是90T,美國最大的噸位是是800T,最小的是50T,日本35T-350T居多,國外各家基本都形成系列,只是重點有所不同。

目前崑山三一機械有限公司的產品已經初具體系,有50T、80T、100T、150T、200T、250T、320T、400T等多個噸位,630T、900T、1280T、1600T等超大噸位產品正在研製中。

⑤ 三一重工的創始人是誰

三一重工的創始人是梁穩根。

1989年,梁穩根等創業團隊籌資創立湖南省漣源市焊接材料廠,在1991年更名為湖南省三一集團有限公司。1994年,三一重工的前身湖南三一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梁穩根在上個世紀90年代敏銳地察覺到中國基礎建設帶來的無限商機,帶領企業通過20多年的自主創新,使三一發展成為年銷售額超過800億元的全球上市公司500強企業,徹底打破了外資品牌壟斷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競爭格局,極大提升了中國工程機械的全球競爭力。

三一重工業務和產業基地遍布全球,在國內北京、長沙、上海、崑山、烏魯木齊等地建有產業園,在印度、美國、德國、巴西建有海外研發和製造基地。

公司產品包括混凝土機械、挖掘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築路機械,其中泵車、拖泵、挖掘機、履帶起重機、旋挖鑽機等主導產品已成為中國第一品牌,混凝土輸送泵車、混凝土輸送泵和全液壓壓路機市場佔有率居國內首位,泵車產量居世界首位。

(5)德國的重工廠是什麼工作擴展閱讀:

三一重工發展歷程:

1989年,梁穩根等創業團隊籌資創立湖南省漣源市焊接材料廠。

1991年,湖南省漣源市焊接材料廠更名為湖南省三一集團有限公司。

1992年,三一提出「雙進戰略」——進入大城市長沙,進入大行業工程機械。

1994年,三一重工的前身湖南三一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1995年,湖南三一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更名為三一重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2000年,三一重工有限責任公司重組成立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公司混凝土輸送泵、泵車實現中國市場份額第一。

2003年,三一重工在中國A股成功上市。

2005年,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成功,為中國股改成功打響第一槍,並被載入資本市場發展史冊。

2006年,三一重工落子印度,投建第一個海外研發和製造基地。

2007年,三一重工進軍美國,投建第二個海外研發和製造基地。

2009年,三一重工簽約德國,投建第三個海外研發和製造基地。同年,公司混凝土機械年銷售收入超越德國普茨邁斯特,成為全球第一。

2010年,三一重工踏足巴西,投建第四個海外研發和製造基地。同年,三一正式提出將「國際化」視為「第三次創業」。同一年,三一重工履帶起重機參與舉世矚目的智利礦難救援,贏得全球贊譽。

2011年,三一挖掘機銷量超越所有外資品牌躋身中國市場第一。同年,三一重工以215.84億美元市值榮登英國《金融時報》全球市值500強。同年,三一重工62米泵車千里馳援福島核危機,被贊為「中國製造」的一張名片。

2012年,三一重工收購「全球混凝土機械第一品牌」德國普茨邁斯特,全球新領導者正式誕生。同年,三一重工與隨車起重機巨頭奧地利帕爾菲格簽約成立合資公司。

2013年,三一重工海外銷售收入實現108億元,國際化進入全面盈利時代。同年,三一經營管理入選哈佛案例,全球影響力不斷擴大。

2014年,三一重工旗下三一起重機公司與奧地利帕爾菲格公司實現交叉持股,國際化進程再進一步。同年,三一重工在上海中心大廈實現620米的混凝土輸送,打破普茨邁斯特在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塔創造的606米世界紀錄,「世界泵王」實至名歸。

⑥ 再問二戰德國軍事工業

德國在二戰期間的原材料供應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本國籌措;二是佔領國掠奪;三是盟國支援。

二戰中德國士兵只不過800多萬,也沒有幾千萬的呀,而戰前德國人口7000多萬的,和8個人裡面就有1個士兵,平當時德國的國力養活這些士兵是寬寬有餘的,並且被佔領國的資源也全部維持著德國的龐大機器的,士兵的生活是不成問題的。

戰前德國也比較重視農業的,有一套完整的農業政策,在二戰中他們的糧食也能保持全國人口80%的生活保障,戰前糧食是需要進口一部分的,在戰爭中則省去了這樣的麻煩的,在被佔領國對當地農民進行掠奪就行了。所以糧食也是不成問題的。

二戰中德國的軍工生產是非常活躍的,他們的工人除本國公民外,還有被佔領國的人民和戰俘猶太人等,這些人都是光幹活不給錢的工人,所以說他們的勞動力也是不成問題的,支撐德國軍工更不成問題了。
二戰德國在戰前的經濟實力是不容忽視的 緊接著美國後 德國完成工業革命 成為世界上工業第一 經濟第二的國家 但是由於1933年經濟危機 被巴黎和約折磨的德國在希特勒納粹黨的鼓動下 走上了納粹軍國主義道路 大力發展重工業 軍事工業 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而且希特勒利用了英法的綏靖政策吞並了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 德國因此新增人口300萬 並將兩國5萬部隊收歸 在成功吞並後 德國揮師動進 閃擊波蘭 由於波蘭奉行投靠英法 抵制蘇聯的政策 所以戰時蘇聯雖前期並為插手 但由於過度信任英法 並為做出足夠的抵抗和反應 德軍迅速插入內部圍殲波軍 波蘭覆滅 德軍隨後北進橫掃北歐 建立起了東可抵蘇 西可據英的基地 隨後德軍投入130多個師西掃法國 吞並法國後

一戰後,戰勝的英法等國為了討論對德問題曾經在巴黎和會上激烈爭吵,法國的主張是要盡可能削弱德國,而英國的想法是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均衡,建立一個低檔蘇聯的屏障,不要太削弱德國,於是,有了凡爾賽和約,《凡爾賽條約》共分15部分,440條。

主要內容有:

重新劃分德國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區由國際聯盟代管十五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軍隊佔領15年,東岸50千米以內德國不得設防;德國承認奧地利獨立,不得同它合並;承認波蘭獨立,把原屬波蘭的領土基本上還給波蘭;承認盧森堡的獨立。
德國的海外殖民地被戰勝國分配。
限制德國軍備。廢除普遍義務兵役制,陸軍不得超過10萬人,海軍只能保留輕型水面艦艇,不得擁有主力艦和潛水艇,不準擁有空軍。
德國支付大量戰爭賠款。
德國廢除皇帝制度,建立共和國
這個合約並沒有消除德國的軍國主義和封建傳統,反而給了日後的法西斯分子煽動民族仇恨的口實,
1918年爆發的德國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制,資產階級利用社會民主黨篡奪了政權。1919年2月6日,國民會議在小城魏瑪召開,討論制定憲法,宣布成立德意志共和國即魏瑪共和國,艾伯特當選為總統。

8月,魏瑪憲法生效。憲法規定了國家的議會制共和國政體和德國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以及私有財產不可侵犯原則。在鎮壓下工人階級革命斗爭和平定了極右反動勢力的暴動後,共和國暫時得到鞏固。大力扶植壟斷資本,藉助外國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的流入,工業生產迅速達到和超過戰前水平,1929年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在資產階級民主范圍內竭力加強壟斷資本的政治統治,削弱工人民主權利。1925年軍國主義分子、前帝國元帥興登堡當選為總統。外交上通過合法途徑,簽訂《洛加諾公約》,加入國際聯盟並任常任理事國,重新取得歐洲大國的地位。1929年,受到世界經濟危機嚴重打擊。政府反危機措施不力,極力把經濟危機轉嫁到勞動人民身上,激起人民群眾強烈反對。加上對1923年超速通貨膨脹的記憶和凡爾賽條約嚴酷的條款引發的民族主義反對聲音,從內外兩方面斷送了魏瑪政府。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NSDAP,簡稱納粹)利用了這一現實和不斷增長的失業率。納粹不斷強調民族和種族的問題,並承諾讓失業的人重新獲得工作,他們把德國的許多問題都歸罪於所謂的猶太人的陰謀,甚至宣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是由於內部的通敵造成的。

希特勒很快就除掉了自己的盟友。他利用各資產階級政黨都贊同的一項「授權法」為自己確保了幾乎是無限的權力並取締了除納粹黨外的一切政黨。各個工會均被搗毀,基本權利名存實亡,新聞自由被取消。執政當局對己所不悅之士進行肆無忌憚的恐怖鎮壓。成千上萬的人不經法庭程序就被關進了匆忙建立的集中營。議會的各級機構被取締或被剝奪了權力。1934年興登堡去世,希特勒大權獨攬,身兼總理和總統,並作為最高統帥掌握了在此之前還有些獨立性的國防軍。

在魏瑪共和國的短暫年月里,對自由民主制度的認識還沒有在多數德國人心中紮根。首先是長期內政混亂、政敵之間的武鬥直至流血巷戰以及由於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大批失業等現象都極大地動搖了人們對國家權力的信任。而希特勒卻通過各種就業和擴軍計劃恢復了經濟並迅速減少了失業。此外,世界經濟危機的結束也為他提供了有利條件。

希特勒開始時幾乎能勢如破竹地達到他在外交政策上的目的,也更加加強了他的地位:1935年,一直由國聯管理的薩爾地區回歸德國,同年,帝國恢復了國防主權;1936年德國軍隊進入從1919年以來就已非軍事化的萊茵河地區;1938年奧地利並入帝國,西方國家縱容希特勒吞並蘇台德地區。所有這一切使希特勒得以容易地實現其另外的目標,盡管社會各階層中都有勇敢地抵抗獨裁者的人士。

甫得政權,納粹當局立即開始實行它的反猶太人計劃。猶太人的各項人身權利和公民權利被逐漸剝奪。誰有辦法,就設法逃亡國外以擺脫迫害。

對政治上的反對者進行迫害和壓制言論自由同樣使成千上萬的人離開祖國。許多最優秀的德國知識分子、藝術家和科學家逃亡國外。

由於英法困於1929年的經濟危機不能自拔,害怕引起戰爭,同時為了使德國成為反蘇聯的陣地,對德國的擴張
實行綏靖政策,使希特勒的野心和膽量更大。他一開始就在准備一場他藉以統治整個歐洲的戰爭。1939年3月他讓軍隊開進捷克斯洛伐克就已證明了這一點。1939年9月1日,他進攻波蘭,從而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戰爭歷時5年半,使歐洲的大片土地成為廢墟,奪走了5500萬人的生命。

http://www.wpcjs.com/bbs/dispbbs.asp?boardid=165&id=51614

⑦ 二戰期間重工業的德國工廠都在干什麼

二戰德國企業支持納粹 尤其是西門子集中營建工廠

⑧ 德國留學生打工一年可以賺多錢可以干什麼樣的工作

根據親身經歷和身邊朋友的經歷給你說說吧。
1,是否能夠解決自己生活,學習費用的問題
a,能否打工,各個洲不一樣,一般學生簽證在德國可以打工,但是規定時間。有些地方例如柏林,許可時間算是很多,半年全職打工時間。另一些例如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洲,全職工作允許3個月。可以分攤到每天或者星期。反正就是兼職啦。
在學校打工是不算這些的。例如在學校找到SHK,每個教授和教授的雇員包括在讀博士都可以配一到幾個SHK,每星期可以9.5小時到19小時。

b,打什麼工,這個看各個人的能力,運氣不同,找到不同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規律有一些:
一般語言好點,找到工作機會大點。
有些技能,例如會編程,機會又大點。
種類:中,西餐館跑堂,幫廚,刷盤子5歐/小時起
學校的SHK300-6xx歐/月,工作有秘書,編程,參與到項目等等。輕松的比較多。
搬運,卸貨,絕對體力勞動,薪金不高
有些公司請所謂時工,就是按小時,哪需要往那發,例如麵包廠,建築工地等等

c,能賺多少錢,看你怎麼搞。例如找到合適的長期工作,每星期上班15-20小時,基本上可以解決學習生活費用。(包括餐廳跑堂,做SHK等等)。如果每年堆在一起打工3個月,那這種情況比較辛苦且不一定夠生活。

2,重要的問題是,要出國就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備不是享受。除非你是富二代。
3,工作也不見得好找。
4,很多人都能夠在第一年之後解決自己一部分的生活,有些人可以解決自己所有學習生活費用。也有些人完全找不到工作,全靠家裡的。當然有些不需要去打工。
5,不要指望假期才打工,假期是考試的時候。
6,打工對學習是有很大影響的,會把畢業時間推後,畢業遲正式工作就遲,能夠家裡負擔的最好還是不用打工,而你確保准時畢業,這是最劃算的。畢業後工作賺的錢會比學生打工多很多。有不少人就是打黑工,顧不上學習,幾年之後書沒讀成回國的。

⑨ 德國工人是怎樣做到工作時間最少,任務卻很成功的呢

什麼德國工人能能夠用最短的工作時間去成功的完成任務呢?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點,辦事效率高。顧名思義就是說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處理他的速度,效率越高,就證明你的處理速度越快,你完成的就越快。眾所周知,人和人之間是有差距的,不管是在什麼方面,但是有的時候在工作和學習當中也是存在差距的。就拿我目前的工作來說,我的工作有點繁瑣,就是每天的在不斷准備話術去發送,而且每天跟每天的話術不一樣,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這些話術,你就需要提前去准備他,並且弄清楚清每一部需要去做什麼,需要去收集什麼資料,然後最終把這些話術匯總到一塊,最後在使用的時候去進行發送,那麼這件事情已經完結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去完成它,就證明你的效率越高,我覺得德國工人的效率就很高。

其實我覺得,做到以上的三點,每個人都可能會變得很成功,每個人都可能是”德國工人”。

閱讀全文

與德國的重工廠是什麼工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