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世界上無產階級運動最早是從啥時在啥地方開始的
世界上無產階級運動最早應是歐洲的產業革命後爆發的,具體大概不可考證了。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由於產業革命而產生的,這一革命在十八世紀下半葉發生於英國,後來,相繼發生於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
介紹下無產階級的早期斗爭
盧德運動
英國工人以破壞機器為手段反對工廠主壓迫和剝削的自發工人運動。首領稱為盧德王,故名。相傳,萊斯特郡一個名叫盧德的工人,為抗議工廠主的壓迫,第一個搗毀織襪機。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逐漸排斥手工勞動使大批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失業,工資下跌。當時工人把機器視為貧困的根源,用搗毀機器作為反對企業主,爭取改善勞動條件的手段,但禁止對人身施用暴力。盧德運動有極嚴厲的組織紀律,透露內部機密的人會受到嚴重的處罰,常常以死威脅。1769年,英國國會頒布法令,予以鎮壓。1811年初盧德運動開始形成高潮。其中心是諾丁漢郡,1811年,諾丁漢郡的襪商不顧行業規矩,生產一種劣質長筒襪,壓低襪子價格,嚴重沖擊了織襪工人的正常收入。一些織工秘密組織起來,以「路德將軍」的名義搗毀商人的織襪機。1812年,英國國會通過《保障治安法案》,動用軍警對付工人。1813年政府頒布《搗毀機器懲治法》,規定可用死刑懲治破壞機器的工人。1813年在約克郡絞死和流放破壞機器者多人。1814年企業主又成立了偵緝機器破壞者協會,殘酷迫害工人。但運動仍繼續蔓延。1816年這類運動仍時有發生。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1年和1834年,法國里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里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場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里昂工人掀起一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願、遊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不能勞動而生,毋寧戰斗而死」的口號。經過 3天戰斗,工人一度佔領里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里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斗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斗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里昂郊區和市內進行 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了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里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的重要標志之一。
英國憲章運動
1836——1858年在英國發生的爭取實現人民憲章的工人運動,是世界三大工人運動之一。 憲章運動的目的是,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普選權問題是飯碗問題」,工人階級希望通過政治變革來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英國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法國里昂絲織工人起義稱為世界三大工人運動,表明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但其最後失敗,失敗的原因是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資本主義呈上升趨勢。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1844 年6月普魯士王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當時西里西亞有發達的紡織業。這個地區從事棉麻紡織的工人和家庭手工業者受到工場主、包買商以及地主的殘酷剝削。在40 年代,由於資本家把英國機器紡織品沖擊帶來的損失轉嫁給工人,加劇了他們的貧困。。英國憲章運動和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法國里昂絲織工人起義稱為世界三大工人運動,表明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為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奠定了階級基礎。
註:
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是是憲章運動
世界上第一次由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二月革命
B. 無產階級正常的創始人是誰
無產階級政黨的創始人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他們於1847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他們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寫的綱領——《共產黨宣言》.成為各國無產階級建立政黨所遵循的基本綱領。此後,他們領導共產主義者同盟積極參加了歐洲1848年的革命。1871年在巴黎公社革命前後.他們提出每一個國家的無產階級都應建立自己獨立的政黨,並幫助各國黨制定正確的黨綱,以指導各國黨的行動。1879年,他們又在一封通告信中,批駁了德國社會民主黨內蘇黎士三人團放棄黨的最高綱領、放棄了暴力革命以及修改黨的無產階級性質的錯誤。1880年馬克思為法國工人黨口授了黨綱的理論性導言。1891年,恩格斯幫助德國社會民主黨制定了《愛爾福特綱領》,從綱領的理論部分中清除了拉薩爾主義的影響。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奮鬥了一生。他們不愧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偉大導師。
C. 無產階級誕生於什麼時候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指資本主義由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它在生產領域和社會關繫上引起了根本性變化,18世紀60年代首先發生在英國,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到19世紀上半期,機器本身也用機器來生產,標志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之後,法、美等歐美各國也相繼進行了工業革命。
自從工業革命後,無產階級就誕生了。
D. 德國十一月革命是指哪一次革命
德國十一月革命指的是1918~1919年的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水兵拒絕執行反動當局的命令,舉行起義,革命爆發。11月9日,柏林起義,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德意志帝國被推翻。社會民主黨右派首領宣布成立「民主共和國」,在資產階級支持下,建立臨時政府,他們鎮壓柏林工人運動,殺害德國共產黨領導人李卜克內西、盧森堡等,於2月成立了魏瑪共和國政府。5月,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被政府軍鎮壓,革命失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陷入空前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全面危機,在俄國十月革命影響下,群眾反戰革命運動高漲。1918年11月3日,基爾港水兵拒絕出海作戰,舉行起義,得到當地工人積極響應,建立了工兵代表蘇維埃,控制了全城,揭開了十一月革命的序幕。這次起義迅速席捲全國,各地紛紛建立蘇維埃。
德國十一月革命基本上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共產黨在此期間誕生了,並在南部巴伐利亞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
E. 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歷史舞台是什麼時候
無產階級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歷史舞台是以19世紀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運動為標志.
主要包括法國1831年和1834年的里昂工人起義、1836-1848年的英國憲章運動、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亞織工起義。
這三大工人運動具有鮮明的政治斗爭性質。三大工人運動表明工人階級是為了實現白己的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去進行斗爭,並把矛頭指向資本主義剝削制度,也逐漸認識到要想從根本上改善自己的處境,就必須改變政治上的無權地位,進行反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三大工人運動雖然最後失敗了,但它們表明工人階級已經覺醒並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工人運動的實踐使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獨立的工人運動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同時也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條件。
F. 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
1847年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共產主義者同盟,1847年6月在倫敦成立,是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國際無產階級的政黨。
1847年6月2日~9日在倫敦秘密舉行第一次代表大會,建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擬定章程,並用「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國際主義口號代替「人人皆兄弟」的舊口號。
(6)德國無產階級什麼時候創立的擴展閱讀:
同盟的組織系統由支部、區部、總區部、中央委員會和代表大會構成。組織原則是民主制,它的各委員會由選舉產生並可隨時罷免。同年11月,同盟在倫敦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會委託,為同盟起草了綱領性文獻—— 《共產黨宣言》。
此後,同盟積極組織其成員參加了1848年歐洲革命。1848年革命失敗後,同盟遭到嚴重破壞。1850年9月,同盟分裂,10月,根據倫敦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同盟在科倫組成了新的中央委員會。1851年5月,普魯士政府策劃了 「科倫共產黨人案件」,殘酷鎮壓各地同盟組織,迫使同盟停止了活動。
G. 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是什麼人何時何地組織建立的,名稱是什麼
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者同盟。
馬克思、恩格斯於1847年創建的共產主義者同盟,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這是在改造正義者同盟基礎上建立的。
無產階級政黨是無產階級的政治代表,是以爭取、維護無產階級利益,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的政治組織。 它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斗爭的一定階段上出現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它由無產階級先進分子所組成,是工人階級中最忠誠、最有覺悟的部分,是工人階級的核心、先鋒隊和戰斗指揮部,是工人階級實現其偉大歷史使命的先進部隊。 它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組織原則,能夠制定和堅持正確的政治綱領,帶領群眾前進。
主要政黨:蘇聯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朝鮮勞動黨、越南共產黨、古巴共產黨、寮國人民革命黨。
歷史:
產生:近代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代表無產階級的政黨開始出現。1836年,英國憲章運動誕生了第一個工人政治團體倫敦工人協會。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領導建立了無產階級的國際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1850年,共產主義者同盟內部產生分裂,於1852年11月宣布解散。此後,馬克思在1864年又創立了第一國際,直到1872年海牙會議後停止活動,並在1876年解散 。
早期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7年於布魯塞爾創建了德意志工人協會,但是一年後就被迫停止活動。1866年,德國創立了薩克森人民黨,並在1869年與德意志工人協會等組織中的民主派合並建立了德國社會民主工黨,1875年又與德國工人聯合會合並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1890年改稱德國社會民主黨,意識形態轉為社會民主主義。法國在1879年成立了法國工人黨,1882年黨內分裂為馬克思主義派和可能派,後者另外組建了法國社會主義工人協會。1901年法國工人黨與革命社會黨聯合為法蘭西社會黨。1905年,這幾個組織合並為法國社會黨。自此之後,歐美各國都出現了工黨和共產黨,但是都沒有成為本國之中主導性的政黨。而在一些傳統的專制主義國家,出現了一批以民族振興為目的的改良型政黨,而社會矛盾的激化更催生了無產階級政黨,並走上了推翻舊政權的暴力革命之路。並在取得政權後實行一黨專政的制度 。
獲得政權: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1903年內部分化為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兩派。其後產生了布爾什維克黨。1917年布爾什維克武裝起義奪得政權,並建立起世界上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共產黨一黨執政的制度。1925年布爾什維克黨改名為全蘇聯共產黨(聯共布),1952年再次改名為蘇聯共產黨(蘇共)。在俄國革命影響下,中國、古巴、朝鮮、越南等國家也相繼建立起共產黨並成為執政黨。
演變:1991年蘇聯解體後,蘇聯及東歐國家的共產黨或工人黨有的解散,有的轉變為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有的重建後成為多黨政治下的一黨;中國、越南和古巴等的共產黨則走上了市場經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