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中德軍的王牌軍隊都有哪些
第一 黨衛軍第二裝甲師(帝國)
帝國師被公認是武裝黨衛隊的頂尖王牌,作為黨衛隊最早的組建的師級部隊,如果不是因為後來組建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擴編為師而擠佔了帝國師排名第一的位置,否則不論從資歷還是戰功來說他都應該是黨衛隊武裝師的no。1。像警衛旗隊一樣,帝國師的成員都是納粹黨眼中種族、意識形態和軍事方面的精英,希姆萊對他們給予了厚望。但是國防軍起初對此卻不以為然,覺得他們不過是一幫由政治打手組成的烏合之眾。但是在保羅·豪塞爾的精心調教之下,帝國師很快就成長為一支絕對忠誠於納粹黨並富於冒險進取精神的職業軍隊。
二戰爆發後,帝國師參加了除挪威和北非的所有重大戰役,特別是作為唯一的武裝黨衛隊師級戰斗部隊參與了奪取莫斯科的「台風行動」。不管是作為進攻時的急先鋒還是敗退時的救火隊,帝國師在戰爭中的出眾表現最終贏得國防軍同袍的尊敬。排名德國二戰陸軍戰鬥力之首我想不應該又任何爭議。
第二 黨衛軍第五裝甲師(維京)
「維京」師在德軍黨衛軍各師中名聲很響。該師組建於1940年12月,其基本構成是一個主要以被占國家志願兵組成的「德國」團。1941年1月被重新命名為「維京(wiking)」,又被編入兩個團:包含294名挪威志願者的「諾德蘭」團以及包含216名丹麥志願者的「維斯特蘭」團,另外還有一個由荷蘭、芬蘭志願兵組成的「諾德斯特」營。「維京」師首任的指揮官是菲利克斯.斯坦納上將。這是德軍中第一個有非德國人參加的黨衛軍作戰師。很快這個師便被作為德軍的一級戰備師。
1942年初開始,該師開始他們最鼎盛的三年的表演。此時「維京」師又得到補充的一個裝甲團。接著「維京」師協同第13裝甲師和第125步兵師向高加索地區發起進攻並進入羅斯托夫,庫班以及特拉克河。1942年8月,「維京」師攻克麥科普油田。1943年春季之前「維京」師一直在高加索地區作戰。在「維京」師里,作戰部隊調動很頻繁。其下屬的「諾德蘭」團被抽調出去組建新的黨衛軍師。而很多北歐籍的部隊也被經常被編入編出「維京」師,其中有挪威人,愛沙尼亞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維京」師處於三面蘇軍包圍的險境中,不得不開始向北方退。1943年3月,「維京」師中的「諾德蘭」部隊分離出去建立了新的ss-「諾德蘭」師,芬蘭部隊也被調離,不過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愛沙尼亞營「納瓦」以及更多的荷蘭、比利時以及德國新兵。1943年10月,「維京」師被正式編為滿員的裝甲師。1943年夏秋季,「維京」師參與了哈爾科夫以及第聶伯河的一系列防禦戰斗。當蘇聯紅軍在1944年6月對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時候,「維京」師和大量其他德軍師一樣無奈的向德國境內撤退。1944年初作戰中「維京」師(也有資料說僅有其下屬的法籍「沃魯」旅被圍)被蘇軍包圍在「切爾卡瑟口袋」,包圍圈內只有「維京」師是裝甲師,所以它被作為先頭突擊部隊以試圖沖破包圍。盡管「維京」師最終沖出了包圍圈,但是代價是損失了所有的裝甲兵器和大量其他裝備,包括人員的慘重傷亡。在切爾卡瑟包圍圈內被圍的56000德軍只有35000人得以突圍。
「維京」師突出切爾卡瑟口袋的殘部被轉到波蘭重組為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此時蘇軍已經全線壓向了維斯圖拉河並前出到波蘭華沙。「維京」師協同黨衛軍第3「骷髏」裝甲師以及國防軍的第19裝甲師不顧一切阻擋蘇軍的前進。「維京」師奮力作戰終於頂住了紅軍的進攻並將蘇軍逐過維斯瓦河(這條戰線德軍一直堅守到1945年1月才被蘇軍突破)。1944年12月,「維京」師從華沙撤離至匈牙利布達佩斯,按照上面的指示,他們要突破蘇軍在布達佩斯形成的包圍圈營救被困的45000德軍部隊。由於蘇軍在各方面都占優,「維京」師苦戰兩個星期還是無法突入布達佩斯,只好轉到布達佩斯以西參與防禦,該師還參與了德軍在1945年初失敗的「巴朗頓湖反擊戰」。最後該師於1945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內向蘇軍投降。「維京」師是德軍黨衛軍部隊中很有名的一支,除了因其參與了大量殘酷的戰役,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其大多數兵員都非德國人,而是其他西歐和北歐國家的志願人員。
第三 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北歐)
只看看該部隊在柏林防禦戰中的表現就知道他們是如何王牌的一支部隊,1945年4月7日,「諾德蘭「師(北歐師別稱)的裝甲力量得到補充,其中有ss第11裝甲團的26輛3號突擊炮(24輛可用)、10輛4號l70驅逐坦克,還有臨時編入的ss503重坦克營12輛虎王坦克(10輛可用)、8輛4號自行高射炮(7輛可用),屬第3裝甲集團軍指揮。4月17日蘇軍發起柏林總攻擊時,「諾德蘭「師成為第9集團軍的預備隊,與嚴重受損的第56軍一起死守柏林西部斯特拉斯堡陣地,,蘇軍裝甲部隊如決堤洪水般洶涌而來,「諾德蘭「陷入重重包圍,經過血戰奇跡般地突破西南包圍圈並於4月23日晚成功退卻到柏林市區。4月26日,「諾德蘭「殘部在新師長古斯塔夫-庫爾根貝爾格ss旅隊長率領下,以最後的虎王坦克和突擊炮在總理府東南的菩提樹大街繼續著毫無希望的防禦戰。第二天大部分的殘存兵力退入了政府區並於27日撤至國會大廈(reichstag)一帶。從27日至30日守軍們就在這最後的幾公里范圍內做垂死掙扎,有的士兵竟然將自己用鐵鏈鎖死在據點的機槍座上!!!
4月29日希特勒自殺後,大部分德國守軍開始投降,防禦市中心的居然只剩ss法國志願兵和「諾德蘭「師。5月1日,該部命令士兵一步也不準後撤死守哈林澤車站,當時裝甲兵力為5輛虎王坦克、4號坦克/突擊炮6輛和少量「追獵者「驅逐坦克。5月2日半夜,最後的防線崩潰,「諾德蘭「師的死硬分子終於不願賣命而以最後2輛虎王坦克為先導試圖突圍逃出柏林,結果所有的坦克皆被擊毀,少量士兵渡過易北河向盟軍投降,大多數人在柏林市區被蘇軍擊斃或俘虜。
第四 國防軍第7裝甲師
法國戰役開始,該師按照裝甲師的編制進行了徹底改編。第66裝甲營被加強,組建了第25裝甲團,下轄3個裝甲營。第6、7步兵團也被改編為第6、7機械化步兵團,並歸第7機械化步兵旅指揮。
1940年2月12日,埃爾溫·隆美爾少將從斯圖姆手中接過了第7裝甲師指揮權。這期間,pzkw38(t)坦克代替了大多數的老舊坦克,特別是Ⅰ型坦克。38(t)坦克性能遠優於原來的Ⅰ型和Ⅱ型坦克,火力與Ⅲ型相當,但是火炮射程更遠。入侵法國前夕,一個摩托化重炮連(裝備150mm自行火炮)被加強到第7裝甲師。這次改編使該師的坦克作戰能力顯著提高,編制的坦克數量達到180輛左右。
法國戰役,該師僅有2624人陣亡、受傷和失蹤,損失坦克42輛,獲得「魔鬼師」的稱號。
在俄羅斯平原上,第7裝甲師像「消防隊」一樣,經常幫助前線的步兵師對付蘇軍的反攻。
-
第一次防禦:1941/42冬、1942春
第3裝甲集團軍遭到蘇軍打擊,但第7裝甲師未受攻擊。由於疲憊和損失,第7師於12月6日後撤。最後沿利馬建立了第1道防線,可是,此時的第7裝甲師像大多數師一樣,不過是一個戰斗群規模:僅有千餘步兵和少量坦克。為擋住蘇軍,該師苦戰至1942年3月。援兵終於到達,包括40輛坦克。5月2日勝利。之後部隊脫離第9集團軍,調回法國休整補充。在俄國的第一年中該師損失9200人,其中2100戰死。
返回東線1942/43冬
經過漫長的路途,1月1日至5日第7裝甲師抵達俄國南部頓河流域地區,6日前往佛徹斯太特東北,與蘇軍第3近衛軍的一支部隊遭遇。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該師還是於1月20日後撤了,並堅守在伏羅希洛夫格勒和斯拉萬斯克附近,連日激戰。至2月15日,該師離開防線重組,並轉隸於第1裝甲集團軍第3裝甲軍。此時蘇軍開始了冬季攻勢的最後部分,目標是全殲南方集團軍群。
庫爾斯克19431943年夏,德軍夏季攻勢發起,准備於1943年7月5日發起「堡壘」行動。戰斗開始後,第7裝甲師是第3裝甲軍內唯一取得進展的部隊。當步兵首先發起進攻時,25裝甲團也在一次坦克大戰中突破了t-34的防守,現在第6裝甲師11裝甲團,隨第7裝甲師共同前進,這兩支部隊不斷獲得勝利。但是,到第3天。即使第7師取得了這些勝利,但第3裝甲軍仍不能突破蘇軍防線,隨後該軍轉向北面進攻,第7師擔任側翼支持。6天後,進攻繼續,在第6裝甲師與敵激戰後,第7師再次沖到了前面,占據多納茨。不過這已經太遲了,蘇軍已經獲得了突出部的全面勝利,此時,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堡壘行動終止。
前往北方1944
1944年6月21日,蘇聯紅軍發起了它的最大規模的夏季攻勢「巴格拉季昂」,中央集團軍群遭受重創,一周之內,3個軍幾乎被全殲,損失了24個德國師,並在防線上留下了一個幾百公里寬的缺口,蘇軍正由這個口子飛速湧入,於是從其他前線和部隊調來的德軍撲向白俄羅斯,試圖堵上這個豁口,第7裝甲師也被火車從倫堡(現烏克蘭利沃夫)運至戰線後方30公里的里達,當7月5日,該部的第一個單位到達後,就立即被派往霍爾斯扎尼歸屬第4集團軍第39裝甲軍,實際上此時的第4集團軍以被包圍並殲滅在明斯克以東,所以該裝甲軍兩翼都未於友鄰取得聯系,因此第7 和第5裝甲師歲竭力抵抗,但為了避免被包圍仍然隨裝甲軍步步後撤,到7月9日,總算與其他部隊取得了聯系,並渡過聶曼河抵達1941年6月戰斗過的奧利塔附近,7月12日到24日部隊在東岸建起橋頭堡,並隸屬於第3裝甲集團軍。該軍的北翼此時已與北方集團軍群16集團軍徹底失去了聯系,因此在這些部隊間有著一個巨大的口子,第7師派駐於此,就是為了以備不測,並被寄望能夠封閉缺口。
第7師受命攻擊龐哲維奇,但是部隊卻無法按規定集結,因為計劃中的進攻出發地域已被蘇軍佔領,要發起進攻就的重新奪取這些地方,而奪回這些地方後,估計部隊已無繼續進攻的能力,因此命令只得被撤銷。從7月28日到8月1日,第7師繼續步步後退,退過了渡比薩河,並在拉賽恩與蘇軍展開激戰直至8月15日
這些最後的戰斗中25裝甲團2營都沒有參加,因為它被留在奧利塔後面,直到8月18日才歸隊。幸運的是第1營已於7月18日歸隊,並換裝了「豹」式坦克,而此時第2營仍使用四號坦克。
最後一戰1945
在紅軍開始新的進攻前,第7裝甲師被作為第2集團軍預備隊,駐扎於琴查諾夫。在蘇軍進攻的第一天,第7師試圖發起一次反突擊,但是蘇軍太強大了,反突擊幾乎未產生任何影響,之後又與大德意志師和18裝甲擲彈兵師發起多次反攻,雖然擋不住蘇軍,但是還是掩護一部分部隊撤至埃爾並。盡管第7裝甲師曾發起救援行動,但是這最後的一座城市還是於2月9日失守,這部分戰線也隨之安靜了將近一個月,不過此時的第2集團軍業已被徹底切斷。整個第2集團軍包括第7 裝甲師,被慢慢的向但澤附近的海濱地區壓縮。
第7裝甲軍包括第7裝甲師被逼向戈滕哈芬,並最後撤往奧古斯霍夫特半島,並在這兒丟棄剩餘坦克後於1945年4月5-6日海運至海拉半島。10 天後,該師(實際上只剩下個名字了)。10天後又被撤至斯維穆德,並呆到4月18/19號左右,又被用火車運至瓦潤-潘茲林,隸屬於第3裝甲集團軍,實際上已無任何戰鬥力,1945年5月3日第7裝甲師向美英軍隊投降。
總評:第7裝甲師雖然是第二批裝甲師,但作為隆美爾調教出來的嫡系部隊,他們顯示出非凡的戰鬥力,法國戰役檢驗了他們的進攻實力;而在俄羅斯平原上,第7又展現了防禦中的堅韌不拔。但他們始終無法和黨衛軍部隊的地位相比,無論裝備更新或者補充上都有差距,在這樣的差距下仍然戰鬥力非凡,足以讓他們配享德軍前五大主力。第五 黨衛軍第三裝甲師(骷髏)
波蘭戰役後,新建了一些武裝黨衛隊師團。第3武裝黨衛隊師由一些參加過波蘭戰役的「骷髏」單位和國內「骷髏」組織的後備隊加上其他一些武裝黨衛隊輔助部隊而組成。其中一些來自武裝黨衛隊「heimwehr danzig」部隊,它原先是武裝黨衛隊骷髏營「gotze」,經過擴編後改名為武裝黨衛隊「heimwehr danzig」部隊,規模在營與團之間。這個部隊在陸軍指揮下參加了波蘭戰役,之後一些部隊被調出以作為新成立的「骷髏」師的骨幹。「骷髏」師在dachau附近的武裝黨衛隊訓練基地編成,隨後在wurttemberg和truppen ubungsplatz obermunsingen接受進一步培訓。當培訓結束後,正式任命了theodor eicke為該師師長,他原先是國內「骷髏」組織的總指揮。
1943年2月,該師回到東線加入南方集團軍群。隨後參加了對蘇軍冬季攻勢(已經在斯大林格勒殲滅了第六集團軍)的反擊。在第二次哈爾科夫會戰中,它加入了南線反擊部隊,為重奪哈爾科夫立下了戰功。在這期間,該師師長eicke戰死。那以後,它參加了庫爾斯克會戰,在南線與黨衛隊兄弟部隊一起參與了幾場最重要和最血腥的戰斗(包括了在prochorovka的坦克大戰)。會戰結束後,「骷髏」師擔當起了東線的預備隊(消防隊),轉戰東線南部和中部近一年之久。在這期間,1943年10月它被改編成了裝甲師,名字也改為:第3武裝黨衛隊「骷髏」裝甲師。
1944年,整個東線的情況變得非常糟,蘇軍在每個地段都取得了突破。特別是在中央戰線,蘇軍在一場可能是二戰中最大的攻勢里打垮了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兩周內向前推進了超過三百公里。當攻勢停止時,他們已經渡過維斯瓦河,站在華沙的大門口了。為配合蘇軍的挺進,華沙城內爆發了起義,「骷髏」師和其他部隊一起緊急趕往華沙地區,制止了蘇軍的前進並鎮壓了起義(除開道義因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軍事成就,後方不穩,面對強敵,很不容易)。近兩個蘇聯集團軍被「骷髏」裝甲師和「維京師」以及陸軍第19裝甲師一起擊退,被迫回撤至維斯瓦河對岸。
隨後,該師被派往南方參加布達佩斯解圍戰。為了解救被圍的45,000德軍,「骷髏」師一直打到了布達佩斯機場,但迫於蘇軍的強大兵力和資源優勢,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戰史上也有爭論,因為該師被從機場附近撤回,在布達佩斯北面發起攻勢,希望能包圍和摧毀一些蘇聯部隊,但未達目的。如果從機場繼續攻擊,有可能為被圍部隊打開一條通路,但這是後話了。)
從那以後,隨後該師在布達佩斯以西進行防禦作戰,一直退到維也納附近。該師於1945年5月9日向美軍投降,但作為戰俘被移交給了蘇軍。
評價:他們參加了幾乎所有德軍在東線的軍事行動,除了因為41年重大損失後後撤至法國進行休整躲過了斯大林格勒。其他包括著名的哈爾科夫,庫爾斯克等等無一例外。在東線最危險的地段永遠可以看到他們和「維京師」的身影,作戰的頑強程度在所有11個黨衛軍裝甲師中名列前茅。
『貳』 二戰時期德國最精銳的是哪支部隊
非洲軍團的鐵拳——第21裝甲師
1941年8月1日,第21裝甲師在原來的第5步兵師的基礎上重新組建來。 在這個具體的時間上有許多種相互沖突的說法(例如:有許多種說法是21師是在41年的十月組建的) 大概是因為直到41年的晚些時候 該師的許多部隊都還沒有實現在新的番號下的統一指揮 , 但是不管怎樣,第21裝甲師是在8月1日完成建制的。 而且當新的21師開始組建時,原第5步兵師的第5裝甲團這時候已經在北非展開了軍事行動。
1941年2月德軍抵達非洲。大多數的戰史研究者認為21師的第一次戰斗是出現在英軍的十字軍計劃中,對, 那的確是21師的第一次整體參加的大規模戰斗,但是作為新成立的21師一部分的原第5 步兵師第5裝甲團早在這之前便已經有了一些規模比較小的戰斗。1941年的9月14日, 21師的部分單位參加了Sommernachtstraum計劃,這個計劃旨在於偵察敵人的防線並且 想辦法穿過邊境,進入埃及,但是該計劃最後並沒有取得有意義的戰果。
『叄』 德國二戰時期有多少軍隊
純德國士兵有多少無法查證.但是在納粹德國最強的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有1020萬.進攻蘇聯的納粹就佔一半以上.德國在蘇聯陣亡400萬.歐洲陣亡100萬.總計德國軍隊在二戰陣亡500萬.這些不包括平民.德軍的精銳當然是黨衛軍啦.黨衛軍全是純德國人.最強時有91萬人.一個頂蘇聯10個.惡仗全靠他們,有記錄表明一個黨衛軍的團2000多人掩護友軍撤退擋住蘇聯5萬人的進攻.這個團撤下來時只有30多個人了.確實是精英部隊. 蘇聯軍隊數量就多了.戰場上死了一批又拉上來一批.總計被德國乾死800萬.俘虜570萬.當中大約有100萬成的納粹的僱傭軍。到進攻德國時.蘇聯的主力有250萬人,側翼60萬人.盟軍在西線有400萬人.而德軍這時只有100萬人了還是沒有建制的散兵
『肆』 德國二戰期間的精英部隊有哪些
在二戰中可以稱為德軍精銳的部隊主要有以下幾個:陸軍第503重戰車營、第10裝甲擲彈兵師、第512重驅逐坦克營、第21裝甲師、赫爾曼�6�1戈林傘兵裝甲軍、黨衛隊第500/600傘兵營、黨衛軍第12裝甲師——希特勒青年師、黨衛軍第11「北歐」志願裝甲擲彈兵師、黨衛軍第9裝甲師——霍亨施道芬師……這些個NC德軍部隊都曾經憑借赫赫的戰功受到過德軍大本營的嘉獎或希特勒本人的親自接見,其中的陸軍第503重戰車營是最早接收德軍先進坦克——虎王的部隊;第10裝甲擲彈兵師在1944年6月至8月的基輔戰役中立下了戰功;第512重驅逐坦克營則是當時德軍的「專家」部隊,集中了當時國防軍眾多的裝甲尖子;第21裝甲師被譽為「非洲軍團的鐵拳」……
『伍』 二戰德軍總兵力是多少
雖然二戰爆發於1939年9月1日,但納粹德國在此之前做了周密的准備。
早在1934年,希特勒就突破了《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瘋狂擴軍備戰,把國防軍從10萬擴大到30萬。
1938年3月11日,在奧地利狂熱法西斯分子的配合下,德軍“解放”了奧地利,從此邁出了侵略擴張的第一步。
勢均力敵,希特勒把屠刀伸向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得了大片土地和軍隊,為發動全面戰爭奠定了基礎。
1939年9月1日,強大的納粹德國派兵南下,與蘇聯一起瓜分波蘭第二共和國,從而拉開了二戰的序幕。
不到一年(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的鐵蹄遍行歐洲大部分地區,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在內的廣大領土被這些法西斯軍隊佔領。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百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來到莫斯科。
蘇聯人民在偉大領袖斯大林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抵抗了德國的進攻,逐漸轉入反攻。盟軍於1944年6月成功登陸諾曼底,開辟了西線戰場。德軍兩面夾擊,路死了,步步為營,1945年5月8日投降。
納粹德國是二戰元兇,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它
然而,一個國家必須有從事製造業的工人,以及來自各條戰線的雇員,如醫生、官員、教師、法官和行政人員。所以說德軍動員了一千七百萬是不準確的。
『陸』 二戰德國有哪些軍種以及主力
梅塞施米特 Bf-109戰斗機是二戰中德國空軍主力戰斗機,它從二戰前的西班牙內戰到二戰結束,從西線歐洲戰場,到東線德蘇戰場,是二戰德國空軍的標志。在整個二次大戰中,德國空軍總戰果中有一半以上是Bf-109取得的,難怪有人稱這種飛機是"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搖籃"。
HE-111是二戰中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型,剛研製的時侯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全金屬機身下單翼,剛生產出來時,是以民航客機的名義生產的,因為速度很快,超過了當時絕大多數戰斗機的航速,所以沒有帶太多的自衛武器,在西班牙內戰時,德國空軍的禿鷹軍團就是以HE-111和JU87為主力,在戰場上取得了相當驕人的戰果,以至於給當時普通的歐州民眾帶了一個恐怖的印像,既大群的德國轟炸機是無敵的.後來因為英國噴火式戰斗機的入役,而開始備受打擊,但是因為德國空軍的指導思想始盡是把它定位在"會飛的大炮"的戰術轟炸機上,所以沒有能延續HE-111的神話,在西線無法取得戰果的情況,HE-111被大量的投入到了蘇德戰場上,一度取得很不錯的戰績,不過伴隨著蘇聯空軍的強大,這種曾經以外形優美,速度快捷而著稱的優秀轟炸機只能淪落到用來運輸物資和傷員的地步,不過後來德國人還是給它裝上了當時世界上第一種HS.239空射式反艦導彈,在義大利投降後曾經擊沉過義大利海軍的"羅馬"號戰列艦,HE-111最後的輝煌戰果竟然是打自已有昔日盟友取得的,真是諷刺之極
二戰德國海軍主力艦
一、航空母艦:
德國海軍「格拉夫·齊柏林」號航空母艦
二、戰列艦:
德國海軍俾斯麥級戰列艦:俾斯麥、提爾皮茨
德國海軍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德意志」號、「舍爾海軍上將」號、
「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
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
三、巡洋艦:
德國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布呂歇爾」號、
「歐根親王」號
德國海軍「埃姆登」號輕型巡洋艦
德國海軍柯尼斯堡級輕型巡洋艦:柯尼斯堡號、卡爾斯魯厄號、科隆號
德國海軍「萊比錫」號輕型巡洋艦
德國海軍「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
德國海軍「亞特蘭蒂斯」號輔助巡洋艦
德國海軍「奧利安」號輔助巡洋艦
德國海軍「科羅內爾」號輔助巡洋艦
德國海軍「漢薩」號輔助巡洋艦
四、驅逐艦:
德國海軍Z級驅逐艦
德國海軍1934年級驅逐艦
Z-1、萊伯勒希特·麻司、Z-2喬治·蒂勒、Z-3馬克斯·舒爾茨、Z-4里夏德·拜茨恩、
Z-5保羅·雅各比、
Z-6 西奧多·里德爾、Z-7 赫爾曼·舍曼、Z-8 布魯諾·海納曼、Z-9 沃爾夫岡·岑克爾、
Z-10 漢斯·洛迪、Z-11 伯恩德·馮·阿尼姆、Z-12 埃里希·吉澤、Z-13 埃里希·克勒納、Z-14 弗里德里希·伊恩、Z-15 埃里希·斯坦布林克、Z-16 弗里德里希·埃科爾特。
德國海軍1936年級驅逐艦
Z-17 迪特爾·馮·勒德爾、Z-18 漢斯·呂德曼、Z-19 赫爾曼·庫納、Z-20 卡爾·加爾斯特、
Z-21 威廉·海德坎姆、Z-22 安東·施米特。
德國海軍1936A型驅逐艦Z-23——Z-30
德國海軍1936A改型驅逐艦(增產型)Z-31——Z-39
納粹德國海軍1936B型驅逐艦Z-35——Z-43,Z-44、Z-45停止建造。
五、潛艇:
德國海軍ⅠA型潛艇U-25、U-26
德國海軍ⅡA型潛艇U-1——U-6
德國海軍ⅡB型潛艇U-7——U24、U-120、U-121
德國海軍ⅡC型潛艇U-56——U-63
德國海軍ⅠⅩ(ⅠⅩA)型潛艇U-37——U-44
德國海軍ⅤⅡD型潛艇U-213——U-218
德國海軍ⅤⅡF型潛艇U-1059——U-1062
德國海軍ⅩB型潛艇U-116——U-119、U-219、U-220、U-233、U-234
德國海軍ⅩⅠⅤ型潛艇U-459——U-464、U-487——U-490
德國海軍ⅩⅩⅢ型潛艇U-2321——U-2369、U-2371、U-4701——U-4707、
U-4709——U-4712
德國海軍ⅩⅤⅡA型潛艇U-792——U-79
,"帝國之花"帝國師 "天下第一師"大德意志師 "北歐軍魂"維京師 黑色閃電"XTL近衛師等十幾個王牌陸軍師團,還有46個裝甲師
『柒』 二戰時德國的軍隊怎麼分類的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①1941年由德國B集團軍群改編而成,下轄德國第六集團軍和第十八集團軍。其前身為1939年組建的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和1940年由此改編的德國B集團軍群。1941年6月起參加侵略蘇聯的戰爭,戰爭初期下轄德國第四集團軍、第九集團軍、第二裝甲集群和第三裝甲集群。在莫斯科戰役中被擊敗。1943年參加庫爾斯克戰役。1944年在維捷布斯克—明斯克地區遭受重創,後通過波蘭撤退。1945年1月,重新改編為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在東普魯士作戰。1945年4月2日,該部解散。歷任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為費多爾·馮·博克、貢特爾·馮·克盧格、恩斯特·布施、沃爾特·莫德爾和漢斯·賴因哈特。參見「德國B集團軍群」、「德國北方集團軍群」。
②1945年1月由德國A集團軍群(其前身先後為德國頓河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和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改編而成。1945年5月,該部被蘇軍圍殲。中央集團軍群總司令為費迪南德·舍內爾。參見「德國頓河集團軍群」、「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和「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
----------------
德國北方集團軍群
①1939年8月組建,下轄德國第三集團軍和第四集團軍,參加波蘭戰役。1939年10月,該部改編為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威廉·馮·勒布。
②1941年由德國C集團軍群改編而成(德國C集團軍群於1939年在齊格菲防線組建)。1941年6月起參加侵略蘇聯的戰爭,征服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戰爭初期下轄德國第十六集團軍、第十八集團軍和第四裝甲集群。1942年1月至1944年,圍困列寧格勒並在伊爾門湖地區作戰。1944年,撤退至納爾瓦河—派帕斯河一線。1944年9月,撤退至庫爾蘭袋形地區。1945年1月,該部改編為德國庫爾蘭集團軍群。1945年5月,該部向蘇軍投降。歷任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威廉·馮·勒布、格奧爾格·馮·屈希勒爾、沃爾特·莫德爾、格奧爾格·林德曼、約翰內斯·弗里斯納、費迪南德·舍內爾和洛塔爾·倫杜利克。參見「德國C集團軍群」、「德國庫爾蘭集團軍群」。
③1945年4月由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改編而成。1945年4月,該部被解散。歷任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洛塔爾·倫杜利克和沃爾特·魏斯。參見「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
德國頓河集團軍群
中央集軍群總司令:費迪南德·舍內爾
1942年11月由德國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部擴編而成,下轄德國第六集團軍、第四裝甲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三集團軍、第四集團軍,擔負斯大林格勒的解圍作戰行動。頓河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埃里希·馮·曼斯坦因。1943年2月,該部改編為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總司令為埃里希·馮·曼斯坦因。1944年l3月,該部改編為德國北烏克蘭集團軍群。歷任北烏克蘭集團軍群總司令為沃爾特·莫德爾和約瑟夫·哈爾佩。2944年9月,該部改編為德國A集團軍群。歷任A集團軍群總司令為約瑟夫·哈爾佩和費迪南德·舍內爾。1945年1月,該部改編為德國中央集團軍群。1945年5月,該部在波希米亞地區被殲。參見「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德國北l烏克蘭集團軍群」、「德國A集團軍群」和「德國中央集團軍群」。
------------------
『捌』 二戰中德軍的所有軍力大約有多少
納粹德國前後動員兵力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其他為附屬國士兵。納粹德國就是德國(1933-1945)。第三帝國的軍隊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軍士較多,外籍兵的軍裝是有袖章標志區分的。即使是在情況急劇惡化的1944年後期,第三帝國的軍隊仍然有900多萬(一說1100 萬),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閃擊前蘇聯之前,第三帝國總兵力大概是700-800萬,其中500萬是納粹德國士兵。
一、二戰德國損失
1945年底,德國被劃分為二區,東德人口為一千五百萬、西德人口為三千五百萬,合計5000萬人口。然而,在二戰前:「德國8000萬人口」是包括了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波蘭的波屬西里西亞、波屬但澤等區域的「德意志人口總數」。
單論「德國」的人口,是6600萬。按照戰後人口的統計,德國在二戰至少損失了1600多萬人(其中士兵死傷高達600多萬,平民約死傷1000多萬),從1944年開始,只是短短的2個月之內,蘇軍攻入德國後,就屠殺了300多萬平民,在盟軍的空襲下也造成了約200萬平民的傷亡。1945年5個月以來,蘇軍佔領德國後,屠殺辱殺平民高達500多萬。
二、納粹德國介紹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一詞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三、納粹德國軍事成敗原因
1、勝利滅亡法國
在英、法的壓迫與希特勒的威脅下於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這一軍事要區劃分給了德國,這便是《慕尼黑協定》,史稱「慕尼黑陰謀"但德國並不罷休1939年3月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頭指向了波蘭,1939年4月希特勒發布了「永遠消滅波蘭」的作戰計劃。
9月1日德國出動了五十多個師、二千多輛坦克和二千多架飛機,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的倉促應戰加之武器落後、裝備又差,且一味的依賴英、法兩國。而英、法指望德國擊潰波蘭後進攻蘇聯。由於波蘭是英、法的盟國,所以對德宣戰其實是宣而不戰。
那時候德軍在西線只有二十三個師,而英、法擁有一百一十個師的龐大兵力,卻不出擊,出現了所謂「奇怪的戰爭」、「靜坐戰」、「滑稽的戰爭」的狀態。而其實,德國與蘇聯已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德軍進攻波蘭同時,據內幕消息,蘇聯也正式從東線進攻波蘭.蘇聯希望德國能與英法作戰。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蘇這一心理,從中抓住機遇,不斷擴張獲取資源為日耳曼民族獲得生存權。但對波蘭的戰爭中我們也已看出,除了這個原因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軍自身的戰鬥力,德軍的戰鬥力、士兵素質、戰略、戰術都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一點從對法國戰爭中實力展露無疑。
2、錯失戰機
當英、法軍隊錯失良機的時候,德國卻做好了西線進攻的准備.丹麥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是瑞典鐵礦輸往德國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軍空襲丹麥和挪威,四小時佔領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軍佔領整個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國計劃繞過馬其諾防線,然後迫使法國投降,盧森堡國小力弱,不戰而亡。荷蘭抵抗了四天後,於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時同一戰時一樣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樣的是沒有能挽救法國.德軍裝甲兵團開始發揮其優勢,前進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然而正當眾人都開始認為德軍將橫掃六合之時,希特勒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5月24日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盟軍有四十餘萬人,被迫退到一塊狹小的三角形地帶敦刻爾克。
而正當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屬第二裝甲師挺進之時,希特勒卻突然下達了坦克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得以讓盟軍將33.8萬人運到英倫三島。這些人後來成為了反攻歐洲大陸的中堅力量。對這一命令有兩種說法可以解釋:一是不列顛民族是希特勒認為的僅次於日爾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國人一條生路為今後留有後路;二是因希特勒擔心自己心愛的裝甲部隊過於深入會陷入孤立。
即使這樣,6月5號德軍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極具諷刺的是,希特勒挑選的簽字地點正是當年「一戰」德國簽字投降的地點。這也進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綏靖政策使法國葬送在希特勒的鐵蹄之下。
3、丘吉爾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辭職,保守黨首領袖丘吉爾上台執行,決心挫敗希特勒。丘吉爾在政期間做了件罕為人知卻對「二戰」有著巨大影響的事件。他將政府在瑞士銀行里的資金用於買通西班牙政界人士,這才使西班牙在「二戰」時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中,由於德國的大力幫助使西班牙法西斯專政推翻共和國。所以憑此關系,西班牙一定會加入到德國這一邊來的,這樣以後的戰局就很難預測了。所以這算是一個「第三帝國」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時又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命令空軍司令戈林對不列顛進行空襲,但只持續了兩、三個星期,英國的主要軍用設施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相反使英國人的鬥志更加堅強。
德國空軍沒有實現沉重打擊英國的目標,而德國海軍又難以與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抗衡。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德軍無法對英國實施登陸。沒有完全解決英國,也就沒有完全解決德國腹背受敵的危險。希特勒便准備進攻蘇聯。
4、進攻蘇聯
希特勒進攻蘇聯恰恰又是他犯的一個毀滅性錯誤。在沒有完全消滅英國之前,他對蘇聯的戰爭無疑是將自己的戰線拉得更長。此乃軍事上的大忌,但他別無選擇。
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無法停止下來,因為納粹德國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是無止境的,這種無限度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已經摧毀了納粹德國的造血能力,迫使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戰爭獲取其他國家的收益和財富,並徹底從經濟上掠奪猶太人以及各個佔領區,用掠奪到的財富來支付他們天文數字一樣的財政開支和軍費支出。
假如這個過程一旦停止下來,那麼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必然的經濟崩潰和軍事失敗!換句話說,納粹德國從發動戰爭起就註定會失敗。
『玖』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少部隊,投降了竟然還有250萬
二戰開戰時,即德軍攻擊波蘭時兵力120萬,(有的說160萬)。
德軍攻擊法國時,兵力335萬。德軍巴巴羅薩行動時,兵力55萬。
德國最強的1941年.全歐洲的納粹軍隊有1020萬。德國宣布投降時,兵力還有250萬左右。
1945年五月,德國向美,英,法三國投降人數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馬利的英軍受降50萬德國俘虜,英國-加拿大聯軍受降200萬人,這些俘虜大多數在德國投降後放回了家,其中有30萬人被送往法國作為「重建法國」的勞動大軍。美國在歐洲和北非受降525萬人,約100萬死在了戰俘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以及戰爭剛結束的那段時間,蘇聯共接收了238.8萬德國戰俘以及109.7萬歐洲其他國家的戰俘。這不包括大量在戰場被俘馬上被處決和立即死亡的失去戰鬥力的德國軍人。
另外還有包括婦女、兒童和老人在內的50萬德國平民被抓進了斯大林的勞改所。
能回國的十分之一是一個概略數。很多人認為只有5%-8%左右。比如第六集團軍被俘九萬,戰後回國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