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德媒發文稱「鄭州洪水,沒有任何排水系統能應對」,反映了哪些問題
自從河南鄭州出現暴雨天氣導致洪災以來,全國人民都在萬眾一心,對受災嚴重的地區捐款捐物來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災區的人民早日回歸到正常的生活中。河南的這場暴雨不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德國之聲說發生在河南的洪水降雨量之大,讓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排水系統能夠應對這樣的大雨。這也充分的反映了河南幾千年一遇的極端降雨的降雨量之大是非常罕見的,這樣的降雨量放在世界上任何城市都無法應對。
德國之聲的發文。首先反映了鄭州降雨量之大。德國之聲引用錫根大學洪澇災害專家的話說“鄭州的洪水沒有任何排水系統能夠應對”,這充分的反映了鄭州降雨量之大;其次,鄭州排水系統沒有問題。在鄭州遭受暴雨洪災之後,很多人對鄭州的城市排水系統提出了質疑,而德國之聲的發文說明了不是鄭州水排系統的問題;最後,保護環境迫在眉睫。近年來發生的極端天氣都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這也突出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三、保護環境迫在眉睫。近年來,世界上發生的很多極端天如熱浪和暴雨天氣都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系,這也在提醒著我們要保好地球,改變全球氣候變暖的現狀已經迫在眉睫了。
B. 河南年降水量是多少
河南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時,全年無霜期201~285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
河南省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河南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60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3.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約383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
C. 德國和河南哪個大
德國與河南相比,德國面積更大。德國的領土面積為35.71萬平方公里,而河南省的總面積只有16.7萬平方公里。德國的領土面積,約等於陝西省(20.56萬平方千米)與河南省面積的總和。
河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省地勢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地勢西高東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構成;地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
D. 德國有多大
截至2018年12月27日,德國領土面積357167平方公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東鄰波蘭、捷克,南接奧地利、瑞士,西接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北接丹麥,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是歐洲鄰國最多的國家。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
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勃蘭登堡州、不來梅市、漢堡市、黑森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薩爾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
(4)河南與德國降雨量哪個大擴展閱讀
城市介紹
1、下薩克森州
下薩克森州位於德國西北部,西部與荷蘭接壤,是德國面積第二大州。該州分為4個區,下設9市39縣。南北和東西的公路和鐵路線在此交叉而過,埃姆斯河與易北河之間的內河運河在此與萊茵河、易北河和奧得河相連,形成了西歐和東歐的內河航道。
2、不來梅
德國北部城市不來梅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8世紀,不來梅即已建城。1260年不來梅加入漢薩同盟,中世紀後期與漢堡、呂貝克等幾個重要的漢薩城市控制著北海和波羅的海沿岸的商業通道。
1646年不來梅成為自由帝國城市,不屬於任何領主,由帝國直轄,因此不來梅全稱為「自由漢薩城市不來梅」。
3、勃蘭登堡州
勃蘭登堡州是在兩德統一之後重新組建起來的聯邦州(在東德時代被分裂為波茨坦、法蘭克福專區、科特布斯三個省)。首府為波茨坦。德國首都柏林雖然被勃蘭登堡州四麵包圍,但不統屬於勃蘭登堡。
E. 鄭州一小時降雨超100個西湖,鄭州目前還在降雨嗎
目前鄭州已經不下雨了。
我在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特別震驚,因為河南在一小時內現在已經下了210毫米的降水量。有人總是愛拿河南的排水系統和德國的排水系統做比較,我覺得這樣比較就沒意思了。因為鄭州這一次是一個小時內就降了210毫米的降水,而德國上一次的洪水是24小時還不到210毫米,兩者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也沒有必要拿排水系統說事。
一、這個事情是怎麼回事?
受海邊台風和北邊冷空氣氣候的綜合影響,河南鄭州在2021年7月20日短短一個小時內就降雨超過210毫米,如此海量大的降雨量瞬間把整個城市變成了汪洋,整個城市陷入到了短暫的癱瘓當中。在暴雨前期的時候,很多人僅僅以為這是一場暴雨而已,遠遠沒有想到這場暴雨已經可以稱之為自然災害了。
F. 為什麼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我們該如何應對
大家還記得去年7月份的河南暴雨嗎?其中河南省會鄭州一小時內的降雨量達到了201.9毫米,超過此前的單日降雨量最大值,如果你沒有經歷過,真的無法體會。那場暴雨引發了特大洪澇災害,造成河南省最少302人遇難,50人失蹤,1453.16萬人受災,想想都心痛,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真的太脆弱了。天氣無情人有情,全上下一條心為河南捐款捐物,給災區同胞送去了愛心和寬慰,真的很暖心。
那對於這些極端天氣,我們不能撒手不管啊,總要做些什麼吧。
從大的方面講,加強預警預報、防災減災的能力是必要的。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做的很多。比如現代衛星、雷達等手段的使用,還有超級計算機的應用。不過,天氣、氣象等這些是非常混沌的一個體系,微小的變化都可能造成無法預估的干擾,這也是我們應對的難點。
不僅如此,人類還要主動降低碳排放,這樣才能減少人類行為對氣候的影響。中國氣象局相關專家表示,已經排放的溫室氣體還有幾百年生存期,我們要盡早把溫室氣體控制住,這事刻不容緩。
而且大家應該也聽到過碳中和這些名詞,我國就是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全球減少碳排放角度看,截至2021年1月,已經有127個國家承諾會在21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
我們個人該怎麼做呢?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就行了。
比如我,一般情況都很少開車出門,現在是什麼年代了,交通已經如此發達了,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僅環保還節約,更重要還能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我駕照考了都五年了,現在還很少開車,上班基本都是是坐地鐵和公交車,我也喜歡騎行和跑步,鍛煉了身體,對全球氣候也做了貢獻。
夏天的時候我開空調也不多,雖然現在家裡都裝了空調,也偶爾會開,但很多時間我還是喜歡吹著電風扇。
還有到超市買菜的時候,我都會帶一個不帶,盡量減少使用塑料袋。
浪費糧食也是一個大問題,而我,對於吃飯基本都是光碟行動,這真的是一件很環保的事。
其實,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我們能做的很多,關鍵要每一個人自身做起。在這里呼籲大家,要愛惜珍惜我們可愛的地球!
G. 號稱「千年一遇」的暴雨,為什麼這次河南暴雨那麼嚴重
毀滅重大作為天災,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毀滅?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預料的。
過來的千百年來是這樣,今後的千百年也還是這樣!鄭州等城市建造了百年一遇的排水系統,這就夠可以了,但是這次暴雨是千年一遇的襲擊。這是沒辦法的又不可預測的事情。河南暴雨,鄭州危急。
從這場災難中也看出來了很多,比如第一時間人民子弟兵奔赴災區,千千萬萬個人民群眾的愛心,眾志誠誠,共戰洪魔。
看到了中國人團結一心共度危艱的精神。雖然災難無情,人間卻有情。一省有難八方支援的畫面。真的讓人感動,也對我們國家和人民充滿了信心。
H. 河南降水集中於夏季的好處和壞處
摘要 您好,降雨集中在夏季,容易引發洪水。但同時,這也是中國農業文明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農作物成長的夏季,同時雨水最多,水熱條件更適宜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