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造物車工坊丨RS6:地表最強瓦罐
我夢見過它無數次。
但醒來後,它依然留在了夢里。
有人問我,為什麼痴迷於RS6?
大概是因為愛吧。
瓦罐是什麼?
「瓦罐」是國人由旅行車的音譯「Wagon」諧音得來,奧迪喜歡叫Avant;在賓士的字典里它被稱做Estate;雪鐵龍稱其為Break;而Kombi或Variant是大眾對它的愛稱;寶馬則是以Touring作為後綴。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瓦罐」由三廂車為基礎衍生而來,在歐洲生根發芽,因其明顯A、B、C、D柱,有別於SUV的高大上,跳脫出轎車的千篇一律,自成一體。
大概從80年代開始,瓦罐開始進入國內,但旅行車與國人的審美標准與用車觀念似乎格格不入,國內銷量慘淡。
雖然「水土不服」,但這款車從一開始的行政車,變成後來的計程車、教練車,陪國人一路走來經歷了一個又一個特殊且難以忘懷的年代,瓦罐在一部分人的心裡埋下了愛的種子,情懷也隨之而來。
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一台車,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瓦罐既保留了轎車的操控,同時也擁有比轎車更大的裝載空間,我們能在瓦罐的身上為生活創造更多的可能,這種可能也許是姿態的外放,也許是思緒的擴張,也許是對熱愛的信仰。但最終,我們都暢游在屬於自己的海洋。
所以說,我們選擇瓦罐,喜歡的是那一份為生活增添光彩的情趣,喜歡的是那一份旅途駕駛的樂趣,或者,僅僅是喜歡罷了。
而我對RS6的喜歡可以用六個字概括——地表最強瓦罐。
當夢想照進現實
曾幾何時,我天真地認為喜歡不一定要擁有,默默守候足矣。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夢見過它無數次,但那隻停留在夢里。這次我決定奮不顧身愛它一次。
那天,我打開了奧迪的官網,在最近城市的4S店預約了試駕。當天,我就收到4S店給我打來的電話,在去4S店的路上我很安靜,並沒有想像中興奮。
當我走進4S店時,銷售顧問帶我過去看車,我壓根聽不進銷售顧問給我介紹,我已經迫不及待和「Dream car」來一次親密接觸了。
站在RS6身旁,我有那麼一些慶幸,慶幸我不再是「鍵盤車神」,能真正感知實車身上那股獨特的魅力。
它不像賓士E63那樣的優美,也沒有M5那樣的豐滿,RS6更多的是一種力量感。
或許因為斯圖加特都是富二代,慕尼黑都是德國大企業,而英戈爾施塔特只是鄉下的小城。可是RS6站在了瓦罐的頂端,無論你承認與否RS6都是地表最強瓦罐。
提到RS6,網上出現最多的就是「扮豬吃老虎」這五個字,低調是刻在RS6骨子裡的基因,也是這份低調讓我對它的愛更加堅定。我覺得這樣的形容也僅局限在一台旅行車卻擁有著超跑般性能這一點上。
我用手去撫摸這充滿侵略性的碳纖維空氣動力學套件,比劃著還沒有拳頭厚的倍耐力P Zero性能輪胎,仰望標志著性能的「銀耳」,RS6散發的是充滿戰斗的氣息。
對我來說,「地表最強瓦罐」不外如是。
成為地表最強瓦罐的底氣從何而來?
1977年,奧迪100為研發200馬力前驅原型車的驅動性能來到北極圈,而quattro的理念也誕生於這北極圈,最初的quattro四驅系統也在1980年日內瓦車展亮相。
輾轉40年,奧迪quattro四驅系統經歷了8次進化和傳承,從最初的手動介入到機械本能,再到全面智能,每一次都為四驅技術領域樹立新的標准,是quattro四驅系統鑄就了最強瓦罐的底氣。
在4S店短途的試駕過程中,RS6在奧迪quattro四驅系統的「馴服」下,我只需把方向盤指向我要行進的方向,quattro四驅系統會提前500ms計算好車輛下一個500ms是否需要四驅行駛還是兩驅行駛,把失控杜絕,讓這台「性能猛獸」的操控變得更加簡單輕松。
科技一直是奧迪的亮點,RS家族就是奧迪性能的終極體現。
成就RS6在瓦罐迷心中至高無上地位的,是一台4.0T V8的雙渦輪增壓發動機是的「大心臟」,4.0T V8的雙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奧迪性能家族S6、S7、S8以及RS7上都被使用,只不過根據車系定位的不同,加上匹配ZF 8速手自一體變速箱,RS系列迸發出了比S系列更為炸裂的性能輸出,最大功率為560Ps,最大扭矩為700N·m,零百加速僅需3.9s。
其特有的COD可變氣缸技術,在低負載或高速巡航的時候只開啟1、4、6、7缸,而在急加速的時候,8個氣缸快速響應,積極地參與進來,顯著提升了車輛燃油經濟性,讓這一台性能猛獸更平易近人。
說到這里肯定有人會說,AMG E63有著更大的功率571Ps,更大的峰值扭矩750N·m,M5也有著讓人更能接受的外觀。但我就是喜歡RS6,也許各項數據它不能做到第一,但它在我心中的第一毋庸置疑。
RS6就是奧迪帶給我們的驚喜。
一個西裝暴徒,一個扮豬吃老虎的怪獸,一個旅行車的標桿。
唯一的問題就是,RS6高達136萬的售價實在讓人望而卻步。即便是達到了國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標准,也要不吃不喝50年才能買得起一輛裸車。不過夢想不就是這樣嗎? 大多數人很難觸碰到,但經過極致地努力又可以實現。
奧迪RS6,此生吾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最低只要4萬多 這些瓦罐車你不要錯過
有位哲人說: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那麼一台旅行車,就承載著大家「在路上」的一種夢想。
國人對於旅行車的偏見,往往源於造型。老一輩認為旅行車相比三廂車是「無後」,並且從側面看前後並不對稱,因此不符合國人的審美。但其實相比轎車,旅行車能提供更舒適的操控和更大的載貨空間。
人不應只囿於柴米油鹽,更應去看看五湖四海,或許現實並不允許我們有太多出去遊山玩水的機會,但買輛旅行車,至少能給我們一絲將要旅行的慰籍。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SUV、MPV愈發搶手,瓦罐動輒六萬優惠仍舊無人問津
引言|小眾車型有情懷卻沒市場
放眼於車市,轎車一直以來都是主流,MPV在計劃生育政策放緩後也開始大熱,SUV更是深受國人的喜愛。
無論是兩廂車型,還是三廂車型,甚至是近幾年愈發火熱的跨界車型,都有著一大批忠實的車主粉絲。
但似乎有一款車型,長期都是不冷不熱的狀態。靠著屈指可數的死忠硬守著最後的尊嚴,否則可能早已被世人遺忘,被市場所淘汰。這款車型正是被車迷們稱之為「瓦罐」的旅行車。
車聚小結
關於旅行車,一直都是充滿著爭議。
車聚君認為,所有的爭議都存在片面性。試想,如果說旅行車有朝一日也能被國產,價格也能和三廂車型平起平坐,到那時候還會有如此多的吐槽與爭議嗎?在價格面前,市場永遠是相對客觀的。(當然V90CC屬於例外,尤其V60上市後,更加覺得V90是車身比例拖了後腿,設計師得背鍋)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瓦罐價格區間和同級別主流車型相差不大,你會怎麼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旅行車即將井噴2020或為瓦罐元年
而且如果你去歐洲自駕過,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歐洲的郊區非高速路況其實不好,鋪裝路面條件很差,如果懸掛太硬會非常顛簸;同時上草地的情況也非常常見(歐洲有很多「野景點」,你可以直接Offroad開過去);另外在城鎮里也有著非常多的需要上馬路牙子的情況,畢竟許多歐洲城鎮都是興建於文藝復興時期,歷史悠久,街道狹窄。而試問這些情況,國內一二線城市存在嗎?
不過德國是個例外,高速公路、鋪裝道路建設良好,類似於中國一二線城市,所以旅行車銷量更好。
所以我依然認為,對於國內一二線城市車主的主要用車場景:城市路況以及高速路況而言,旅行車更加有優勢;同時隨著逆城市化的發生,一個大尾箱的作用會顯得更加突出。2020年,各大廠商在推廣旅行車的力度上無疑會更強,我們在市面上即將看到種類更加豐富的旅行車產品。所以在此我大膽的預測2020年為中國的旅行車元年,我們拭目以待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08年上牌的馬自達6瓦罐買成6.5w值不值
馬自達6瓦罐當年指導價24.68萬,按正常二手車的保值來看,08年上牌的現在還要賣6.5萬肯定是不值。但是它是一輛瓦罐,據說它的保有量全國大概3000台左右,即相當於是另類的限量版車型。而且這算是情懷車,情懷車如果車況不是太爛的話都比較貴。拋開情懷,08年的20多萬的車就算保值率逆天的品牌與車型,4萬也就頂天了。既然你問了值不值的問題,說明你還是有情懷的,就看你願意不願意為情懷買單了。
Ⅵ 個性當先,實用至上,這款德系小瓦罐讓你一次愛個夠
近期,斯柯達推出了昕動的改款車型——全新昕動,新車迎來「由內而外」的全面升級,渾身散發著德系「小瓦罐」的魅力。「瓦罐」車型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擁有轎車的舒適性,二是擁有大空間。而作為斯柯達家族最小的「瓦罐」車型,全新昕動能否滿足以上兩個條件呢?帶著問題我們開啟了全新昕動的試駕之旅。
年輕一代消費者對車輛的顏值要求比較高,對智能配置幾乎是「剛需」,全新昕動在硬體、軟體方面均能跟得上年輕人的步伐。另外對於預算不多且養車費用不充裕的年輕消費者而言,全新昕動省油耐用,保養維護便宜,作為年輕人的第一款車再合適不過。
本文為汽車觀察家原創,如有抄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運營人員:newbee)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Ⅶ 改款德國「大瓦罐」,兩驅四驅任你選!
今年由於受疫情的影響,無論國內外,很多車企停產停工,導致上半年錯過了很多新車的上市,直接都擠到了下半年扎堆上市。10月,國內迎來了進口奧迪A6的改款車型。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就是A6?Avant和A6?Allroad。
說了這么多,三款車型在配置上面的區別並不是非常大,價格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動力系統以及驅動方式上,而三款車型動力以及驅動方式的分布,恰恰滿足了三種種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果你只是需要一輛中大型的旅行轎車,那麼入門版的Avant就可以滿足你;如果你需要更強的動力但是不需要應付復雜的路面,Avant先鋒派45TFSI臻選動感型就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你是一名自駕游愛好者,並且喜歡探索未知的領域,那麼Allroad將是你不二的選擇!
進口奧迪A6車型配置表
●?標配
○?選配
—?
如需轉載本文,請標明原作者及出處,否則將追求侵權相關的法律責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Ⅷ 11月4號剛提的Panamera 4 Sport Tourismo 午夜藍ST瓦罐報到
第二輛破鞋了吧,年紀也大了好多,往40跑了,提第一輛時是孩子剛出生,這第二輛孩子已經上了小學了。提車也不再那樣興奮,本來也沒想著發個貼什麼的,但是不經意又跑論壇來了(疫情期間無聊,開始重新染上刷論壇的癮),想著就再發一篇吧,估計下次再提車,到時候真的青春已經完全過去,再也沒有之前的躁動和興奮,再也不會來發帖了吧...—————割一刀—————(現在好像不流行這種說法了)上次提車時的小「不幸」還歷歷在目,13年到20年,卻一下子過好多年了,歲月催人老啊...有興趣的翻翻我的歷史貼吧,上次之後卡宴跑了20多萬公里,後面正常用車,換過:後雨刮器電機、換過鳴笛喇叭、換過一側後尾燈(車庫倒車撞的掛牆消防櫃),前後杠被電動車刮蹭噴過漆,每次保養都去4s,到現在除了每幾k公里燒一升機油外沒什麼毛病。老帖: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4377e62acffedf2a/19918736-1.html但老卡也跟我辛勤跑了20多萬了,換台車的日程在去年年頭就列上了19年的計劃。
本來是想著去換大G,但是問了熟悉銷售,問了買了的朋友,起步價就是加60w,找了一圈人也就最多最多也要理論上加45w,想想天天哼哧哼哧工作,沒日沒夜出差,沒節沒假的國外飛拜訪客戶,加了輛E級白送是萬萬不值得的。但老婆似乎有些執著的喜歡,但是年紀大了,哪有什麼情懷不情懷,留著多帶老婆孩子出去玩兩趟難道不香么?遺憾放棄19年的埃爾法和那時候即將發布的雷克薩斯也是一個道理,加價車不買,再者花這個錢開著出去像司機,每次回家停好車再靜靜一個人抽完一支煙再上樓的習慣,車是辦公室和家之外陪我最長的地方一個空間了,對一款沒有什麼駕駛樂趣感的車,果斷放棄
小眾車,保險是真貴,別的帕美在3w多,這個ST瓦罐,不是全險就4w靠5萬了,全險6w...車還在庫里停著,最近又忙起來了,等有時間上完牌正式用了再向各位看官老爺報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