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琴家德國軍官扮演者
沒有 這個故事的原型鋼琴家叫斯普爾曼 那個德國軍官叫韋恩 戰後入獄 斯普爾曼試圖通過蘇聯政府解救他出來 但是和電影中一樣 還是死在獄中了 未能重逢
❷ 辛德勒的名單德國軍官扮演者
Amon Goeth
演員 拉爾夫·費因斯
配音吳磊
納粹黨衛軍軍官,駐守波蘭,負責Plaszow集中營,戰爭結束後,他被逮捕並判處絞刑。
❸ 誰知道這個演員是誰經常演二戰的德國軍官!
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1962年出生於東德德紹,80年代曾是東德奧林匹克游泳隊隊員,19歲離開東德前往西德,自此邁入演藝生涯。曾七次出演二戰時的德國軍官,最為大家熟悉的是在《鋼琴師》中扮演的德國軍官「Wilm Hosenfeld」,以及經典戰爭片《U-571》與《決戰斯大林格勒》中的表演。
❹ 電視劇<海狼行動>里扮演那個德國軍官海因里希的演員是誰
宋林林,在《大宅門》里飾演容神父,在《紅粉世家》飾演海根斯大夫。
❺ 辛德勒的名單德國軍官扮演者
摘要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❻ 《半截蠟燭》滴預習資料,要快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最好學習一下有關二戰的歷史。
課 題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3、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學習時間
第(一)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23 半截蠟燭
2、 讀課題,學生質疑:課文為什麼用「半截蠟燭」作為題目?這半截蠟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3、 教師質疑:課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通過朗讀課文,大家解決了哪些疑問?
3、 學生交流。
4、 本文圍繞「半截蠟燭」寫了一件什麼事?要求講清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況。
三、 再次讀課文,重點學習字詞。
1、 明確要求:藉助漢語拼音讀准生字字音,讀順語句,讀通全文;邊讀邊用圈畫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並通過聯繫上下問或查字典解決。
2、 檢查自學情況。
(1) 讀准字音。
(2) 檢查詞義掌握情況。
3、 討論主要內容。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4、 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諾德夫人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國軍官點燃了藏有情報的蠟燭,伯諾德夫人取出一盞油燈,吹滅了蠟燭,暫時避免了一場危機。
第三段(4-5):大兒子傑克想結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但沒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兒傑奎林在萬分危急關頭借口上漏稅繳拿走裝有情報的蠟燭,避免了一場危機。
5、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四、 課堂練習
1、 寫字練習。
2、 用鋼筆描紅、臨寫。
3、 抄寫詞語。
教後感:
課 題
23、半截蠟燭
學習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泊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3、 通過朗讀課文的訓練,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敏、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解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是怎樣與德軍周旋的。
學習時間
第(二)課時
學 習 過 程
思考與調整
一、 學習第一段
1、 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 學生質疑:絕密、絕妙。
3、 教師質疑:伯諾德夫人是怎樣對待絕密情報的收藏工作的?為什麼這樣做?
4、 絕密的情報要用絕妙的辦法來收藏。伯諾德夫人想到了什麼「絕妙的主意」妙在哪裡?
5、 出示句子:在你認為重要的句子下面畫上著重號。
為了情報的安全,她想了很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有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中,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台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指名朗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二、 理清故事情節,引入編排課本劇程序。
1、 學生深入讀課文,弄清故事情節。
2、 指導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表現故事情節。
3、 指導編排課本劇。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等的閱讀感悟,感受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
2、通過合作的形式,續編故事,培養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一、感悟全文:
1、讀課題:《半截蠟燭》。預習了課文,知道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嗎?
[導:簡煉地概括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或含結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一家人沉著地和德國軍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護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的事。)
2、伯諾德夫人一家人為了保護這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他們都想了哪些辦法在跟敵人周旋?請同學們用心地讀讀課文,畫一畫,說一說,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教師相機板書:一吹二端、外靜內急
(2)「外靜內急」
「外靜內急」,這不僅是伯諾德夫人一家人跟三個德國軍官的斗爭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法國人民的一種特有的斗爭方式。
「外靜內急」,著急什麼?
(「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秘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
〔導:「秘密就會暴露」,這是一份絕密的情報,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的戰局;「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這是一個情報的中轉站,一旦破壞,來送情報的、來取情報的,會犧牲多少法國人啊!要知道,德國鬼子比當年的日本鬼子還要兇殘百倍,他們殺人如麻。總之「萬一」之下,後果不堪設想。同學們,情況——萬分危急。〕
3、在情況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伯諾德夫人一家人卻一次又一次地與三個德國軍官周旋,最後終於保住了那裝有絕密情報的半截蠟燭。這三個人你最佩服誰?為什麼?請再次用心地讀讀課文,同桌相互交流。
◆ 交流中:
1、你最佩服誰?還有哪些同學佩服(伯諾德夫人、傑奎琳、傑克)?你們覺得這家人怎麼樣?
2、板書:語言、動作、神情、心理活動。
3、師要追問、生疑。引導孩子再讀。
4、小結:聽了同學講的,老師也想講一講我的想法,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那種愛國的精神,那種在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機智、勇敢、鎮靜確實令人敬佩,同學都講得十分精彩。不過徐老師想提醒大家一句,伯諾德夫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斗爭中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是她,第一個意識到蠟燭燃燒後產生的災難性後果;是她,在兩個孩子嚇得臉色蒼白的情況下能急中生智,想出了換燈「吹」蠟燭的辦法;也正是她,穩定了兩個孩子的情緒,使傑克和傑奎琳能在要緊關頭想出兩個「端」的辦法。
二、續編故事:
1、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下面的故事會怎樣發展呢?
2、出現兩一種情況,被中尉發現;沒有。辯論。
3、如果被發現會出現什麼情景?如果沒有被發現又會出現什麼情景?
4、交流、補充、點撥。
5、總結:本文僅僅是法國人民抗擊德國強盜的一個縮影,其實當時的整個法國天天都在發生著像伯諾德夫人一家人所進行的斗爭,最終將德國強盜趕出了法國的土地。
三、作業:
1、將續編的故事寫下來。
2、質疑:學貴有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比一比誰問的問題最有價值。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附:
1、介紹二次大戰:
1939-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至今為止規模最大(全球60%的國家參戰)、傷亡最重(5000萬死亡)、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
2、介紹《馬賽曲》
「前進,前進,祖國的兒郎,那光榮的時刻已來臨。專制暴政在壓迫著我們,我們祖國鮮血遍地,你可知道那兇狠的敵兵到處在殘殺人民!他們從你的懷抱里殺死你的妻子和兒女。公民們,武裝起來!公民們,投入戰斗!前進,前進,萬眾一心,把敵人消滅凈!」
《半截蠟燭》教後反思
丹陽市實驗小學 徐留軍
我認為,任何語文教學的改革都必須遵循母語教學的規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把握母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培育孩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和實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想喚起廣大教育工作者對這兩點的強烈關注和准確把握。因此不管東南西北風,我們的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以上兩點不放鬆。
一、深入解讀:憑借文本,悟出自己獨特的體驗。
因為是語文,因為是母語,孩子對文本的理解並非零起點。像《半截蠟燭》,孩子讀過一兩遍後普 遍能了解文意,感受到伯諾德夫人一家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斗爭時的機智、勇敢和鎮靜,甚至他們的愛國精神。因此教師就應該基於這樣的起點來實施課堂教學。我在「了解大意「和」明確與敵人周旋的辦法「這兩塊的處理上,只是想引導孩子准確簡潔地表述內容,反饋孩子對文本的整體把握情況。教師引導孩子關注「外緊內急」,旨在為孩子個性化體驗人物渲染萬分危急的斗爭背景。基於此,學生對人物的體驗確實超出其對人物的原有認識,或更豐滿了,或更深入了;孩子對整個二戰期間的法國人民的斗爭也有了總體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當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體驗的方法,比如聯繫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將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二、讀寫結合:依託文本,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語文,我們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讓寫放進來,不一定當堂寫,可以課內說,課外寫。但是寫必須依據文本,加強指導。其實寫的過程,不僅僅是訓練了孩子的寫作能力,也是孩子對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讀的過程,也是孩子個性化體驗得到充分張揚的過程,當然從孩子的寫作中教師也能發現其對文本理解的程度,指導今後的課程教學。本堂課就作了這方面的嘗試,引導孩子以本
故事記敘的是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母親伯諾德夫人和兒子傑克、女兒傑奎琳為了保護藏在半截蠟燭里的情報在危急關頭與三個德國敵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讀者展示了一場沒有硝煙的緊張激烈的戰斗。
課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為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
❼ 馬龍白蘭度演的德國軍官是什麼電影
1958年在《幼獅》中扮演一位納粹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