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納粹德國侵佔蘇聯出動了多少軍隊,看看數據
1941年6月22日凌晨,
納粹德國出動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
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B. 二戰時期,德國為了對付蘇聯出動了多少兵力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半,希特勒採取了不宣而戰的強盜慣伎,突然對蘇聯發動進攻。法西斯侵略軍的來勢異常兇猛,總共出動了190個師的兵力,其中有153個德國師、19個裝甲師和14個摩托化師,3700多輛坦克,4900多架飛機,4.7萬多門大炮和193艘艦艇。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向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希特勒妄想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閃電戰」,在6個星期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打垮蘇聯,在冬季到來之前結束戰爭。希特勒誇大其詞地說:「我們只要在門上踢一腳,整個破房子就會倒下。」
C. 二戰時德國投入了多少兵力進攻蘇聯
1941年6月22日,德國集結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共計五百六十萬人,發動對蘇聯的突然襲擊,該軍事行動代號為「巴巴羅薩」,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不宣而戰,190個師又三個獨立旅、共約550多萬人,47000門火炮,4500架飛機,4500輛坦克,分北方,中央,南方三個集群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德軍就象在進行軍事演習一樣,十分順利地實施著「巴巴羅薩計劃」,
D. 誰知道當時二戰 德國打蘇聯第一次出兵多少
簡單地告訴你,德軍第一次進攻蘇聯的軍隊一共為300萬法國投降後,希特勒稱霸西歐大陸,威逼不列顛群島,不可一世。他認為實現他蓄謀已久的計劃、即建立法西斯德國在歐洲和全世界霸權的時候已經來到,而蘇聯則成了他稱霸歐洲和世界的主要障礙。因此,希特勒決定把其戰略重心由西方轉向東方,把侵略矛頭指向蘇聯。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發布第21號指令,正式下達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侵蘇計劃。 面對德寇咄咄逼人的氣勢,蘇聯並非毫無警覺。但是,考慮到自身應變措施還不夠充分,蘇聯希望盡可能避免或延緩蘇德關系的破裂,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進行戰爭准備。為此目的,蘇聯極力表白自己的和平誠意,繼續遵照兩國貿易協定交貨,在報刊廣播上駁斥那些預告蘇德之間即將開戰的預言。 希特勒見此情景,大為高興,急忙祭出他的看家法寶----閃電戰。1941年6月22日拂曉,,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動用190個師、3500輛坦克、5000多架飛機,在從波羅地海到黑海的1800公里長的戰線上,向蘇聯大舉進攻。 按照希特勒的部署,德軍分三路進攻。北路直指十月革命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中路的目標是蘇聯首都莫斯科;南路則撲向盛產糧食、煤炭和石油的基輔、哈爾科夫和頓巴斯。 戰爭初期,蘇聯嚴重失利。入侵後一個月,德軍佔領的蘇聯領土相當於法國領土的兩倍。 在經歷了短暫的心理震盪之後,蘇聯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首的國防委員會,掌握全國政治、經濟和軍事指揮權;8月8日成立了以斯大林為最高統帥的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在蘇聯共產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蘇聯軍民奮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逐步擺脫了戰爭初期的被動局面。 在北方,德軍依仗優勢兵力,於8月開始對列寧格勒展開猛烈的圍攻。但是,無論是封鎖、飢餓、炮擊還是轟炸,都無法使列寧格勒人屈服。列寧格勒保衛戰堅持了900天,以德軍損失30萬兵力、狼狽逃竄而宣告結束。 在中路,蘇軍在通往莫斯科的要沖斯摩梭斯克了會戰。雖然斯摩梭斯克於一個多月後失陷,但德軍卻喪失了25萬人,從而為蘇軍在莫斯科方面組織防禦和准備戰略預備隊贏得了時間。 在南方,7-9月的基輔保衛戰和8-10月的敖得薩保衛戰,消耗了德軍大量的有生力量。 希特勒在蘇軍的沉重打擊下只得把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他認為,攻佔莫斯科就能瓦解蘇聯軍民的鬥志,取得對蘇戰爭的完全勝利。 10月2日,德軍出動35個師的兵力,對莫斯科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進攻。蘇軍在斯大林的指揮下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不斷進行猛烈的反擊,消耗敵人有生力量。到10月底,德軍已疲憊不堪。 11月中旬,德軍又以51個師的兵力,向莫斯科大舉進攻。12月1日,德軍發動總攻,遭到了蘇軍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盡管德軍偵察營已能望見克里姆林宮的尖頂,但德軍的全線攻勢還是被迫停頓。 就在希特勒進退兩難、一籌莫展之際,蘇軍以100個師的強大兵力發起反攻擊。經過40天激烈的戰斗,德軍向西潰退了150-300公里,損失了50多萬人。莫斯科保衛戰大獲全勝。 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影響深遠。它給希特勒的囂張氣焰以沉重打擊,增強了蘇聯人民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信心.
E. 二戰時,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總兵力是多少
總兵力550萬人。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夥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人傷亡,其中蘇聯紅軍部隊累計死亡人數為865.6萬人左右,包含300萬上下死亡的俘虜,其餘1800多萬傷亡為平民,全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
納粹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最終德國的陸軍主力在蘇德戰場被決定性的擊敗,東部防線也徹底被蘇聯突破,首都柏林被紅軍攻克。
(5)德國侵略蘇聯出了多少坦克飛機擴展閱讀:
蘇德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反對納粹德國及其歐洲盟國的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到1945年5月蘇聯攻佔德國首都柏林為止。
德國集結了550萬人,對蘇聯發動了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軍事打擊。在蘇聯國境和受空襲地區,有人看見了漫天飛舞、瘋狂投彈掃射的德國飛機,有人則遇上了猛烈的炮火和隆隆逼近的德國坦克。在戰爭的初期,德軍佔有巨大優勢。
在斯大林的領導下,當時的蘇聯人民,並沒有懼怕德軍的炮火,他們同仇敵愾,不屈不撓,終於在1945年5月,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蘇聯在贏得了長達四年、艱苦卓絕的衛國戰爭同時,也承受了巨大的戰爭苦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德戰爭
F. 蘇德戰爭開始時德國及其盟國共出動了多少軍隊
真厲害!你幾乎復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錄》第9集「巴巴羅沙行動」的原文!只是開篇你所說的蘇德雙方的兵力對比為何不引用原文!?你在「借用」他人史料的同時卻又更改了原文的真實數據!這樣做不誠實啊。幫你更正一下(摘自原文):「……同在這個時刻,200多萬德軍正悄悄進入接近蘇聯邊境的各個進攻出發陣地……在戰爭的頭一周,中央集團軍群已推進到白俄羅斯首府明斯克。南方集團軍群的前鋒已進至通向基輔的接近地。北方集團軍群已渡過西德維納河。面對德國強大的進攻攻勢,蘇聯政府立即採取緊急措施,把前沿軍區改為方面軍,成立了蘇軍統帥部,但由於大量准備工作未能搶在戰爭爆發前就緒,因而戰爭初期嚴重失利。蘇聯西部軍區的兵力並不算少,共有170個師270萬人,但在強敵臨頭時,戰略總意圖不明,是戰是退,舉棋不定,加之裝備陳舊,指揮人員素質較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等原因。致使戰爭初期便有28個師被全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
G. 二戰時期德國動用了多少輛坦克
樓上不知道有多少軍盲,不知道不要亂說!I號輕型坦克:生產年份1934-1938年;製造數量2288輛;
II號輕型坦克:生產年份1937-1944年;製造數量1856輛;
III號中型坦克:生產年份1937-1943年;製造數量5774輛;
IV號中型坦克:生產年份1936-1945年;製造數量8553輛;
V號「黑豹」中型坦克: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5984輛;
VI號「虎」式重型坦克:生產年份1942-1944年;製造數量1347輛;
VI號B「虎王」重型坦克:
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492輛
「鼠」式超重型坦克:生產年份1945年;製造數量2輛;
Pz 35(t)輕型坦克:生產年份1936-1940年;製造數量434輛;
Pz 38(t)輕型坦克:生產年份1939-1942年;製造數量1414輛。
2、坦克殲擊車/自行反坦克炮
「斐迪南/象」式重型坦克殲擊車:生產年份1943年;製造數量91輛;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生產年份1944-1945年;製造數量70~88輛;
「獵豹」重型坦克殲擊車:生產年份1944-1945年;製造數量415輛;
IV號坦克殲擊車: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1977輛;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生產年份1944-1945年;製造數量2827輛;
I號自行反坦克炮:生產年份1940-1941年;製造數量202輛;
「黃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生產年份1942年;製造數量170輛;
「黃鼠狼II」型自行反坦克炮:生產年份1943-1944年;製造數量852輛;
「黃鼠狼III」型自行反坦克炮:生產年份1942-1944年;製造數量1736輛;
「犀牛」自行反坦克炮: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494輛。
3、突擊炮
III號突擊炮:生產年份1939-1945年;製造數量11385輛;
IV號突擊炮: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1139輛;
「灰熊」重型突擊炮: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306輛;
「突擊虎」重型突擊炮:生產年份1943-1944年;製造數量19輛;
33B型突擊步兵炮:生產年份1942年;製造數量24輛。
4、自行火炮/自行步兵炮
「黃蜂」自行火炮:生產年份1943-1944年;製造數量676輛;
「野蜂」自行火炮: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714輛;
「野牛I」自行步兵炮:生產年份1940年;製造數量38輛;
「野牛II」自行步兵炮:生產年份1941年;製造數量12輛;
「蟋蟀」自行火炮:生產年份1943-1944年;製造數量389輛;
42型自行火箭炮: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240輛;
「卡爾」超重型自行臼炮:生產年份1940-1942年;製造數量7輛。
5、自行高射炮
I號自行高射炮:生產年份1941年;製造數量24輛;
38(t)型自行高射炮:生產年份1943-1944年;製造數量141輛;
「傢具搬運車」自行高射炮:生產年份1944-1945年;製造數量240輛;
「東風」自行高射炮:生產年份1944年;製造數量43~45輛;
「旋風」自行高射炮:生產年份1944-1945年;製造數量84~122輛;
「球形閃電」自行高射炮:生產年份1944-1945年;製造數量6輛。
6、輪式裝甲車
SdKfz 13/14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32-1935年;製造數量187輛;
SdKfz 221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35-1940年;製造數量339輛;
SdKfz 222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37-1943年;製造數量990輛;
SdKfz 223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36-1944年;製造數量567輛;
SdKfz 231型裝甲車(6輪):生產年份1932-1937年;製造數量123輛;
SdKfz 231型裝甲車(8輪):生產年份1936-1943年;製造數量607輛;
SdKfz 232型裝甲車(6輪):生產年份1932-1937年;製造數量40輛;
SdKfz 232型裝甲車(8輪):生產年份1936-1943年;製造數量150輛;
SdKfz 234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43-1945年;製造數量478輛。
7、半履帶裝甲車
SdKfz 250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41-1945年;製造數量6628輛;
SdKfz 251型裝甲車:生產年份1939-1945年;製造數量15252輛。
H. 德國和它的附庸國出動了多少軍事武器對蘇聯進行全線進攻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宣而戰,向蘇聯發動了空前規模的襲擊。德國和它的附庸國匈、羅、意、芬等國出動了190個師,其中包括19個坦克師、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193艘艦艇,在北起摩爾曼斯克、波羅的海,南至黑海、克里米亞半島的2000多公里的戰線上,進行全線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