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和日本車身哪個結實

德國和日本車身哪個結實

發布時間:2022-07-11 03:06:20

⑴ 德國汽車的安全性能真的比得上日本汽車嗎

是的因為兩個國家的造車側重點不一樣,同等價位德國車比較安全。

高速公路上的動力表現最能體現一款車的性能優劣,以我國高速公里最高120Km/小時的限速,日系車和德系車進行對比,這種對比需要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同級別的車子進行比較,例如奧迪A4L對比豐田凱美瑞,兩款車在主動安全配置上,凱美瑞要比奧迪A4L要豐富許多,諸如碰撞預警、主動剎車、車道保持、並線輔助、ACC只適應巡航等,凱美瑞基本都配齊了,而奧迪A4L則要打折扣;凱美瑞擁有10個安全氣囊,對乘客的保護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而奧迪A4L則擁有安全帶預警功能,整體上看,豐田凱美瑞在安全配置上要優於奧迪A4L的,因此,評判一款車的安全性,並不能只看車外殼的堅固程度。

整體上看,德系車的底盤調教都要偏硬,目的還是為了加強行車的安全性,但是,同時也犧牲了車輛的乘坐舒適度(部分高端車型除外),相對來講,日系車普遍的調教都比較偏舒適。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具體的駕乘體驗上,視覺上德系車的車身線條也給人感覺比較「硬」,而日系車的線條則更加的柔和。

⑵ 日系車和德系車 哪個更結實 哪個最安全

日系安全性一直很不錯,只是在網路上被車托水軍黑慘了,現在的車企間惡意公關很猖獗,認真你就輸了。。。

除了沃爾沃安全性口碑好,德日美韓法系車的安全性都差不多的。

天下烏鴉一般黑,大眾也沒有防撞梁,波羅、新桑、新捷達、寶來……,還有別克系列,從凱越到君威。還有幾個雪佛蘭品牌,都沒有的。主要還是中國的安全政策法規不健全,讓車企鑽了空子。只是沒人宣傳罷了。。。

日本車跟德國車的鈑金厚度差不多。。。開門時候的手感主要是鉸鏈的松緊,跟鈑金厚薄無關。

看多了網上黑日系的事故圖片,其實德國車也有很多碰不過自行車電動車拖拉機的, 就看你想不想炒作了(我這就有圖片,想要可留郵箱,網路知道發圖片容易被屏蔽)

關於汽車的安全性評級,目前唯一的可信標準是碰撞測試。除了歐洲的沃爾沃安全口碑好,其他的都差不多,日系的安全性跟德系美系半斤八兩。

至於網路上所說的日系車的車輕皮薄,現在的汽車都往輕量化發展,賓士都以減重為目標。車皮厚薄對安全性的影響極小,關鍵是車身結構,學車輛工程的都懂。發生事故時A柱和駕駛艙的形變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的最權威的北美的IIHS碰撞測試優秀車型,日系佔7成,德系都墊底了。有人說中美標准不一樣,難道德國人把最爛的車賣給了美國,把最好的車賣給了中國?哈哈~

不懂繼續問,望採納。。。





點擊圖片可放大

⑶ 德國車 日本車哪個安全

德國車更安全。原因是: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
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
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
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有。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
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
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
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7、再仔細看看德國車的車門鉸鏈,都是一公分的高強度鋼板做的,開關車門給人以厚重的安全
感(波羅)。日本車的車門鉸鏈都是用3毫米的鋼板折成的,福美來的鉸鏈和吉利夏利的一模一
樣,在遭受側面撞擊後哪個更容易打開車門自救大家都有數了吧。
8、車門防撞桿,德國車的防撞桿又粗又重,速騰的防撞桿是國際最先進的Y型結構,花冠的防
撞桿又細又薄,用手都能掰彎了。大家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
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行駛更加明
顯。

⑷ 日本車,美國車,德國車各有什麼優缺點

糾結買日系車?還是美系車?還是德系車?現在我把他們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日系車代表品牌:豐田、本田、雷克薩斯、日產、三菱

優點:

傳統技術領域有領先優勢,質量保證體系使用康采恩標准一是世界上最嚴格的質量標准。工藝好,技術硬,車身較堅固,崇尚可維護性和可靠性,對於在高速上行駛的時候包括車子開幾萬公里底盤也都是特別的穩,給駕駛者和乘客的安全感特別強。

缺點:

後期維修保養費用要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高。使用時間久了後期的小毛病多,由於底盤上有很多橡膠部件.隨著時間增加會出現老化現象。

以上就是有關日系車,德系車,美系車的優缺點。

⑸ 德國汽車和日本汽車哪種好

德國車比日本車重,主要因為以下方面原因:

1)為確保高速行駛的操控性、穩定性、安全性(車體剛性),德國車的底盤用料十足,特別結實(同排量德國車的最高速度大多比日本車要高,比如1.8升花冠的最高速度比1.8寶來/GOILF要低20公里/時,只與1.6升的寶來/GOLF相當),因此,重量增加了。

看看XCAR俱樂部什麼車的用戶加裝平衡桿多就便知其中差異了。德國車幾乎沒有加裝平衡桿的,而日本車比比皆是!

2)德國車發動機底部大多裝有高強度防護板,而日本車除了中高檔車外基本沒有裝(光這一點重量就相差至少20-30斤);

3)德國車採用前後高強度加強型吸能保險杠(確保低速追尾碰撞變形盡可能小,盡可能不傷及發動機倉內部件,減小不必要的維修費用,這一方面GOLF便是典型代表)。而日本車所謂的碰撞吸能,是以犧牲保護汽車內部部件為代價來保護乘客,中低速碰撞就會導致碰撞部位嚴重變形,往往傷及內部部件,使得維修費用大增,這一點飛度便是典型代表);

4)同排量德國車的載重能力往往比日本車要高出30%!(同排量的寶來/高爾夫比花冠載重能力高出150斤!)。為此,德國車的避震彈簧更粗,避震裝置自然更重。

5)德國車(比如POLO、GOLF等)採用鋼板雙面鍍鋅防銹工藝,空腔注臘技術、多層噴漆工藝等確保車身12年不生銹,而日本車給省了。

6)同排量的車德國車的輪胎寬度往往比日本車大一號,由此也增加了重量。

稍有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移動重量越重的靜止物體要克服更大的慣性,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樣,汽車自重越重就越耗油,尤其在城市擁堵路況開開停停行駛更加明顯。

日本車之所以輕(相對省油),說難聽點是「偷工減料」的結果,其所謂的省油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降低安全性與操控性為代價換來的。

從國際上汽車售價就可看出,日本車普遍處於中低檔次(凌志等少數高檔車除外),日本車是側重滿足用戶基本安全和代步要求而設計的,至於操控樂趣、品味等就免談了吧,買日本車是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份的。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死活的!!!

⑹ 德國車和法國車日本車在機械性能方面哪個最好!

機械方面同價位的車德國車總體性能更好一些。
德國是汽車的發源地,他們在汽車方面的技術是最好的,質量比較高。德國人比較保守、嚴謹、務實,所以德國車都比較耐用、結實、低調、穩重、厚重,所以安全性是最好的。
日本人比較追求完美,所以日本車都比較精緻、舒服、毛病少,比較耐用,但不耐撞。日本能源有限,所以日本工程師都將省油作為第一設計理念,所以看得到的地方應有盡有,讓你各種滿意、各種有面子,但看不到的地方能省則省。還是因為日本資源匱乏,所以日本人很注重成本控制,材料節約,所以車身都比較輕,這也是省油的一個很重要原因,但車皮很薄,經不起撞,安全性就差了很多。
法國車的最大特點是在歐洲設計理念的平台上,設計前衛、浪漫、操控性好、底盤扎實,突出人性化。

⑺ 德國車和日本車可靠性比較 到底誰更「硬」

我記得之前有個車評人說過,日本車是新車有點散,但是開個10年還是這樣不會變,歐美車是新車挺整,越開越散,10年跑得多估計都得大修了。在國內而言論可靠性,德國車肯定難以和日本車比,我見過開15年沒大修過的雅閣、LS,卻沒見過15年還在跑的德系。
拿汽車的心臟--發動機舉個簡單例子,日本車-20機油隨便加,德國車不敢,用了就拉缸。毛病少,維護簡單,這就是為什麼在惡劣地區行車都是日系,開個德國車分分鍾給放在路上了。
至於說什麼安全理念。車身剛性的,安全是國際車廠造車擺在首要的考量,根本不用我們去考慮。

⑻ 德國車個日本車,哪個的懸掛系統更好

你好!
看選用什麼懸掛方式了……不是按照德日分的……更多的是調教的區別。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閱讀全文

與德國和日本車身哪個結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