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結婚有什麼講究

德國結婚有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2022-07-11 09:08:51

㈠ 跪求德國慕尼黑的婚禮習俗!!!!

滿族的婚俗是從群婚制、對偶婚制、最後發展到一夫一妻制的。媒人到女方去說親,一般要去三次,每次一瓶酒,故俗語有雲: 「成不成,三瓶酒。」 還說: 「媒人是桿秤,全靠兩頭硬。」 相看(也叫相親),是男方到女家相看媳婦。相看的內容,無非是門風、財富、才幹、美醜、健康這五個方面。 「換盅」,即男家到女家送訂親彩禮。到了女家,禮品要置放在西牆祖宗板下的香案上,然後兩親家翁並跪,酌酒互相醮祭,故稱之謂「換盅」。「換盅」之後,兩家就算正式訂親。 再說娶親。滿族人規矩大,結婚的說道比較多,從問娶、親迎到完婚,十分復雜: 「問娶」又叫「問日子」,由男方擇定吉日,置備酒淆至女家與其商量,如女方同意,再由媒人陪同男方送去布匹、首飾及肉、酒到女家,俗稱「下大茶」。到了迎娶的前一天,女方則要把陪送的嫁妝送到男家,俗稱:「過箱櫃」。 娶親一般要熱鬧三天:頭一天叫「響棚」,第二天是「亮轎」,第三天才成親。娶親時的穿戴:新郎是頭戴纓帽,身著箭衣,腰扎達荷帶,披紅帶花;新娘是身穿拉草衣,頭梳大卷式,上蒙紅蓋頭。迎親時去的人是單數,回來是雙數。喜車必須在清晨趕回男家門口,在門口要停一會兒,俗稱「練性」。待到新娘下轎時,新郎要朝轎門簾輕輕射三箭,這是古代滿族掠奪婚姻的遺風。新娘下轎,要紅氈鋪地,腳踏紅氈走到天地桌前。拜完天地,再用紅氈將一對新人引入洞房。新郎在前,到門坎時,新郎用箭桿(後來改為手或秤桿)挑下新娘頭上的紅蓋頭。新郎新娘進新房時,親友們要向他們身上拋撒五穀雜糧,取人壽年豐之意。進了洞房以後,新郎新郎就開始對坐,俗稱「坐福」。 滿族還有鬧洞房的習俗,參加婚禮的親友們一起高唱喜歌「拉空齊」,其大體意思是:美麗的姑娘結婚了,祝願你們白頭到老,生活美滿幸福。新人在洞房內要喝「交杯酒」,吃喜面,嘗子孫餑餑。圍觀的親友還要有人用一語雙關的話向新娘發問:「生不生?」,然後由迎親婆代答:「生」,其意是早生貴子。 翌日清晨,新娘要拜公婆、叔伯,敬煙問安,謂之「分大小」;婚後三天或七天,新娘得回娘家,俗稱「回門」。
回族的婚禮習俗:男家看中一家姑娘,先請親友中的一位長輩或德高望重、能言善辯者,攜帶茯茶、四色包包、衣料〈2 件〉去女家提親,俗稱「下茶」或「送問包」、「送說茶 」。經商議,女家若同意這門親事,即留下禮物,否則當即退還。有時女家無法當場給話,雙方就商定延期回答,男家定親心切而久等無音時,再次請人攜帶禮物上門催問,叫「送催包」。待女家同意後,雙方共同協商選定媒人各一人,並言定具體日期,准備訂婚儀式,俗稱「送禮」、「下占茶」 或「下定茶」。男方送女方茯茶、肉方、衣料等物和腦粉花兒、紅綠頭繩等化妝品,女方回敬以鞋、綉花襪子等。西寧地區還回贈乾果(核桃棗兒)一盤,濕果(將厥麻、杏仁、核桃仁等煮熟染色,拌以果脯、冰糖渣、蜂蜜)二盒,叫 「倒果子茶」, 表示這門親事己定。男方接到這些回禮後,即分送給所有親戚共享,客觀上將兒子已經定了終身大事的信息告訴他們。其它地區則將饋贈的茯茶分成小塊,分贈親戚。在定婚後至結婚前的一段時間里,若遇到齋月卡爾德節、古爾邦節,男家須按自己的財力,攜帶禮物去女家拜訪,不可缺少;女家則因送時新果子回禮。訂婚以後,雙方協商具體日期送彩禮,俗稱「送禮」。屆時 ,男方邀請媒人及家下成年男人若干名到家,稍事招待,即帶彩禮去女家送禮。彩禮的輕重,一般按女方的意願和男方的財力多寡磋商而定,有的女方家還開出禮單,彩禮主要有茯茶、衣料、首飾、現款、羊肉等,一般稱現款為「干禮」。當送禮的人們端著盤子、提著包袱來到女家時,女方家中的人在長輩帶領下出門熱情歡迎,並以乾果碟子、放有一對紅棗的奶茶、糖餃兒包子、熬肉米飯、火鍋子等豐盛的食物款待客人,男方送禮畢,女方派人回以獲茶、四色包包及專為女婿做的衣帽、鞋或腰帶、兜肚等物。男家接到回贈的茯茶後,同樣分成小塊,分送親戚共享。接下來就是按照商定的日子舉行婚禮。一般人家在婚禮前頭一天先要念個「亥亭」,以祈禱真主保佑、告慰列祖列宗;也在這一天 ,男方家在院落天井搭起篷布,請來各方親朋,謂之遵婚。這一天,男方家要請來幫忙料理喜事的人進行具體分工,稱為「邀跑竄」, 送親的、娶親的、壓馬的等一幹人也在這時一一選定。同時,新郎新娘還要行沐浴禮(做大凈)和修面、開面禮,男女儐相有責任向新郎新娘傳授簡單的性知識。舉行婚禮的一天,新郎連同自己的父親、伯父、叔叔、阿舅、兄弟等有關人,在媒人的帶領下,大盤子里端著核桃、棗兒、肉方、大米等禮物,一早去女家舉行婚禮儀式一一念「尼卡亥」。主客按規矩在大炕上就坐後,開始念「尼卡亥」。第一項,由跪在大炕上座的主婚人阿訇向跪〈或坐〉在地下的新郎一一考問有關伊斯蘭教信仰(「乙麻尼」)、信仰箴言(「克利買」)等常識,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項;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當場學會為止。第二項,阿訇詢問一對新人的經名(即小名),並向他們及雙方父親詢問是否同意這樁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後,即宣布這一婚姻合乎教法,並當眾說定「買亥日」錢〈一種宗教聘禮〉。第三項,全體肅然而脆,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頌婚姻證詞經文,念畢,眾人作「都哇 」祈禱。最後一項,阿訇撤核桃棗兒,孩子們向新郎討喜錢、討眼淚錢、破面錢 ,女方家設宴席招待客人。席散客走,男家即有兩名娶親的人帶一盤花捲饃、一頂蓋頭〈或一首帕〉、一套衣服等俗稱「要裹」的禮物,隨馬(或 車、轎)前往女家迎親。待娶親的吃過飯,新娘子梳妝打扮停當,便以紅氈裹嚴,由她的兄長抱著送到馬上,再同各位長輩、兄弟、妯娌、兩位送親的、一位壓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鑰匙的小孩,陪同兩位娶親的,組成送親隊伍,浩浩盪盪,護送著新娘及嫁妝向男家而去。新娘臨出門前,有的地方將一碗牛奶潑灑在接親馬的馬蹄及其周圍,謂之「白奶送」, 到了男家門口,又有一婦女迎來仍舊潑灑牛奶,謂之「白奶接」。 新娘下馬行至門道時,新郎上屋頂踩上幾腳,期望制伏妻子,婚姻扎實。卸嫁妝時,拉馬壓轎的小孩可以得到一份酬金,叫「壓轎錢」 。若男家不給或所付錢數太少,他們就不搬嫁妝、不入席,直至滿意為止。湟中、化隆等地,迎親的一幹人要在男家住上一夜,其間,新女婿的伯父、叔叔等家要宰羊備席,輪流宴請。新娘子在人們的呼喚簇擁下進入洞房。入洞房後的新娘子,前來鬧床的人們蜂湧而至,有些地方的農村,宴席曲唱家們口唱《恭喜歌》前來恭喜鬧床,並為東家演唱宴席曲。鬧床鬧到一定的時候,新娘的姐姐(或嫂子或送親的)攜帶夜餐和核桃棗兒前來洞房鋪床,將核桃棗兒壓在氈角下,又各置數枚於新娘懷里,祝福兒女滿堂。有的地方,還請二位新人睡前各喝一碗放有二枚熟紅棗的牛奶。也有的在新被子的角中塞上紅棗、花生、瓜子等,意為早生貴子,白頭借老。這時,新郎要給鋪床人送些錢,以示謝意。新婚第二天,新郎新娘一大早就要起床沐浴,並由陪客(伴郎)陪同,新郎去女家向岳父岳母及有關長輩親戚說「賽倆目」請安(也叫回門),娘家以餃子款待新女婿,表示婚事圓滿成功。新娘則由娶送親的陪伴 ,走出洞房,一邊聽取娶親的介紹,一邊向公婆及所有婆家長輩一一施禮致敬。拜完一個人,那人就將 用紅紙封好的叫「封筒兒」 的見面禮送給新娘,這份錢叫「拜作錢 」。中午時分前來討喜吃席的客人紛紛來臨。席間,新郎在陪客陪同下,不斷去各桌向客人說「 賽倆目」讓客;新娘也要出面向各桌客人行禮敬讓,客人們要贈錢給新娘。俗話說:「宴喜三天沒大小」,這一天,前來吃席的客人們要「鬧公婆」即抓住公公、伯父、叔叔中的任何一二位,抹一臉鍋墨,或給他戴上一副用蘿卜圈做成的眼鏡、一頂破草帽、翻穿破皮襖,再令其倒騎在毛驢(或牛)上,滿巷道游轉,為喜事助興。次日,丈母娘偕同娘家人中的女性親戚一道,來男家認親吃席,探望女兒。最後是回門、拆篷,款待各位為婚事出過力的「跑竄」(協理),慶賀喜事圓滿告成。
用清醒的頭腦,淡薄的心情,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㈡ 世界各地(中國各族)的婚禮習俗

1,義大利婚俗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於訂婚、結婚有不少傳說。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

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

2,越南婚俗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

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3,芬蘭婚俗

在芬蘭,如果一個人將要做新娘或新郎就會被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拖著在公共場所溜達,而且要帶著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時節正是芬蘭人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於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後,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漢族傳統婚俗

漢族先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漢族人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徵,所以傳統婚禮習俗總以大紅色烘托著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敬成為婚禮上的主旨,幾乎婚禮中的每一項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5,白族婚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㈢ 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

喜歡看韓劇的人對韓國的婚禮習俗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幾乎大部分韓劇里,都會涉及到一對新人結婚的橋段,從中我們也詳細了解到了韓國的婚禮習俗,包括新娘臉上兩團「腌蘿卜」,原來是用來抵抗邪靈的。其實,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都很有趣,不妨讓我們都來扒一扒,崇尚個性的80後們也許可以從中獲得不少啟發,策劃出最符合自己夢想的婚禮來呢!

俄羅斯婚禮:叫苦不迭
湖南衛視有一期的《天天向上》里,介紹的正是各國的婚禮習俗。最令小記記憶深刻的要數俄羅斯的婚禮習俗了。
據悉,婚宴上會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當有人帶頭喊時,在場的所有人便會齊聲附和,這時新人便會站起來,當眾深情地一吻。沒過幾分鍾,又會有人大聲叫「苦」,新郎新娘便又站起來,再次用甜蜜的吻來平息親友們的叫「苦」聲……這樣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復十幾次親友們才會罷休。原來,按照俄羅斯人的說法,酒是苦的,不好喝,應該用新人的吻把它變甜。

德國婚禮:瘋狂摔碗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要舉行Party,新人會遭到戲弄,很類似於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應邀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們,每人都帶著幾樣破碗、破碟、破盤、破瓶之類的物品。然後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迎來甜蜜的開端,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夫妻倆能夠始終保持火熱的愛情、終身形影相伴、白頭偕老。

法國婚禮:白色純潔
都說法國巴黎是「浪漫之都」,法式婚禮也為不少女孩子所嚮往,那法國的婚禮到底有些什麼講究呢?其實,法式婚禮很簡單,同時又不失莊重。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禮服,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瑕的。婚禮上,新娘子會准備手工精細、象徵健康以及繁榮圖案的櫃子作嫁妝,所以此櫃子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選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婚禮之杯」。
法國人的婚禮既傳統又隨意。一般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日,從早上9時至下午5時之間。一般的法國人都喜歡選擇在周末結婚。這樣便於更多的親友們前來觀禮。
希臘婚禮:傳統浪漫
希臘被譽為歐洲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是一個充滿神話故事的國度。希臘人的婚禮習俗也是非常有趣的。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只有在教堂舉行的婚禮才被希臘承認為合法婚姻。雖然這項規定在1982年被廢除,不過至今仍有不少新人堅持到教堂去結婚。
如今,婚禮上的服飾已經多種多樣。特別是根據婚禮的主題不同,希臘人也不是非要穿婚紗舉行婚禮。不過,如果選擇婚紗,他們還是會選擇最傳統的樣式——白色的長袍,搭配面紗和戴在頭頂的花環,這樣的裝束使新娘看起來像聖潔端莊的雅典娜一樣美麗。而新郎的服裝相對簡單許多,黑色或白色的西服即可。

美國婚禮:形式多樣
美國人來源於世界各地,婚禮形式也就迥然各異。有熱鬧非凡的教堂婚禮;有根本沒有宗教儀式的世俗婚禮;還有賓客在山頂上光著腳舉行的婚禮。但不管形式多麼怪異,仍然包含著一些傳統的習俗。
例如,新郎與新娘要交換戒指。戒指經常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婚禮儀式舉行後,常常由家中的親友往新郎新娘身上灑落一把把生米,以此祝願他們多子多孫。
在婚禮儀式後,經常會舉行盛大的婚宴,這個婚宴也叫做招待酒會。食物的種類是以新郎新娘的文化傳統以及新娘家的喜愛和經濟狀況來決定。一般都會在角落裡放一個有許多層色彩繽紛的大蛋糕,新娘與新郎一起握著刀來切蛋糕。吃過蛋糕以後,新娘站在房間中央的一把椅子上,把花束拋給那些未婚姑娘。

日本婚禮:儀式繁復
日本人的結婚儀式有神前結婚式、佛前結婚式、基督教結婚式及人前結婚式等。現在較為流行的是人前結婚式和家庭結婚式。
神前式結婚儀式起始於日本室町時代,是當時武官家庭最為盛行的一種結婚典禮。禮節較為繁多,婚禮上男女雙方需通過339次交杯酒來盟誓相愛一生,白頭偕老!
佛前式婚禮上,男女雙方在佛像面前宣讀婚約,向祖先報告兩人結為百年之好,相守一生。
人前結婚式是一種新的形式,既不在神佛前,也不在家中,而是在公共場合舉行,不用受男女雙方家庭宗教信仰的約束,而只是在親戚、朋友面前簽訂一個結婚合約書就行了!然後一起大聲朗讀婚約書,宣讀自己對對方的愛,整個過程僅需10到15分鍾。結婚儀式結束後便是婚宴,婚宴一般都和結婚儀式在同一地舉行,這樣也就免去了許多麻煩!

世界各國的婚禮習俗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婚禮習俗,說到中國的傳統婚俗,人們便會想到什麼「三書六禮」「三拜九叩」這些繁俗禮節。但只要一提到異國婚俗,人們除了想到婚紗,教堂、牧師之外,便不會有太多的印象,其實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現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這些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婚俗習慣構成了婚姻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法國——法國白色婚姻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瑕的。婚禮上,新娘子必會准備名為「Weddingarmosre」的櫃子作嫁妝,櫃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徵健康以及繁榮的圖案,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意思為「婚禮之杯」。
德國——德國人的瘋狂
與德國人一直崇尚的理智與冷靜不同,他們的婚禮更多呈現出瘋狂的一面。德國人在婚禮中會舉行Party(派對),派對中,新人會被戲弄,這有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鬧洞房」,其中重頭節目就是興高采烈地將碟子擲碎。到了婚禮舉行之日,新人會坐在由黑馬拉的馬車來到教堂。而在婚禮舉行的地方,會用紅色絲帶和花環封著出口,新郎須以金錢或答應舉行派對作交換條件,新人才可以通過出口,這在德國的傳統婚禮中叫做「Ropingthecouple」。另外,在婚宴中,以碎扁桃仁製成的糖果,混有香料的酒和啤酒是待客的主要食品。
希臘——手套中的糖
希臘的新娘子會在手套中放一些糖,代表把甜蜜帶進婚姻生活。希臘人喜歡在婚禮中跳傳統的圓舞招待賓客。婚禮舉行時,其中一項程序是由詩歌班的領唱者訓示新郎要好好照顧和保護妻子,新娘子則會輕拍新郎的腳掌以示尊重。新人會用薄紗包著裹以糖衣的扁桃仁,然後分派給賓客,以象徵豐足和美滿。
英國——貯放時間最長的蛋糕
傳統的英國式婚禮,新娘會手持象徵好運的馬蹄蓮,若新人住在郊外,則要與觀禮嘉賓步經教堂,並於途中撒滿橙花。英國人的婚禮多在正午舉行,隨後安排午餐聚會,稱作新婚早餐。而英式的結婚蛋糕由大量水果製成,並在蛋糕面上飾以碎扁桃仁,頂層叫作「ChristeningCake」,有「誕生之瓶」之意,會保留至第一個嬰兒出生。
捷克——給你買路錢
在捷克婚禮中,女儐相會把迷迭香的小樹枝扣在賓客的衣服上,以象徵生活美滿及堅貞不變。禮成後,神父會在教堂外將新娘交給新郎,並訓示新人要努力完成對方的心願。然後新人踏過一段鋪滿絲帶的路,新人的親友要付款讓親人通過。
蘇格蘭——格子裙、風笛及鞭炮
傳統的蘇格蘭格子裙是新郎必穿的禮服,富於蘇格蘭特色的風笛聲會響徹整個婚禮會場。和中國人相似,蘇格蘭人還會放鞭炮以趕走不祥及邪惡之物。
俄羅斯——歲歲平安
俄羅斯婚禮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說完賀詞,乾杯後把玻璃杯拋向天花板,玻璃杯跌成碎片,象徵——新人將有美滿的婚姻,這就有「歲歲(碎碎)平安」的意思。另外,從新人在花車車頭縛上的裝飾可知道他們期望第一個嬰兒是男還是女,若是小熊就代表想生兒子,若是洋囡囡就代表想生女兒。
瑞士和荷蘭——環保婚姻
瑞土和荷蘭的新人最有環保意識,他們會在新居種一棵松樹,寓意好運和百子千孫。
日本——「和服」新娘
日本人喜歡在婚禮中以含有「慶祝」意思的糖果「Kyogashi」款待賓客。新娘子會穿上絲制的結婚專用和服,上面織有新娘的家族飾章,還會戴上假發飾物。在婚禮中,長輩和嘉賓會在乾杯時致賀詞,並細訴新人的相愛故事。
菲律賓——永恆的愛
菲律賓人通常會在婚禮會場掛一個裝飾鮮花的巨型大鍾,裡面藏看一對白鴿,完成所有程序之後,新人會拉動系看大鍾的絲帶,讓白鴿自由飛翔以象徵永恆的愛。觀禮的嘉賓會輪流與新娘和新郎跳舞,並把金錢釘在他們的衣服上,有時候雙方的親戚朋友還會比賽哪方得到的金錢較多。
韓國——「兩點」新娘
韓國新郎會穿上大禮服,新娘的嫁衣則是七彩的絲織服,配以長袖子和黑絲頂冠。新娘的化妝會在臉頰上點兩紅點,有抵抗邪靈的意思。
土耳其——「慟哭」婚禮
新娘會穿著裝飾華麗的土耳其長袖袍子,手腳則會畫上紅褐色的格子花紋作為裝飾。阿拉伯人會將觀禮的嘉賓人分男女來接待,觀禮的女士會依習俗為新娘出嫁而「慟哭」。
阿根廷——花水浴
在阿根廷一些地區,青年男女在訂婚或結婚時,有洗「花水浴」的習俗,所謂「花水浴」,即在入浴前把整籃鮮花撒在水面,沐浴時用花瓣揉搓全身,他們認為水是聖潔的,花是喜慶的,而「花水浴」正可以代表美滿和吉祥。
墨西哥——鹽、酒和麵包
傳統的墨西哥吉卜賽婚禮,新人被喂以拌了鹽的酒和麵包。這意味著除非世界上再沒有鹽、酒和麵包,否則,這對夫婦的愛是不會消失的。
印第安——「昂貴」的婚姻
印第安人認為珠寶可以抵抗飢餓、疲倦、疾病及厄運,所以新郎及新娘會戴上銀貝殼和綠松石等珠寶首飾。在印第安文化里,水象徵著潔凈及純正,新娘及新郎會進行洗手儀式,代表把舊日的戀愛和悲傷回憶通通洗掉。還有印第安人認為東方是代表將來的方面,所以婚禮的所有儀式都要面向東方。
非洲——掃帚與婚姻
非洲人民風淳樸,新娘要梳起辮子,蓋上面紗,做羞怯與嫻淑狀;參與婚禮的主持人、嘉賓及觀禮者則必須穿上傳統的非洲長袍。依非洲習俗,一對新人要跨過飾滿鮮花的掃帚,象徵跨進人生的新階段。在婚禮中,非洲人會以鼓聲及庫加舞助興,並把酒倒於地上,獻給神明。
加勒比及百慕大——水果蛋糕
加勒比及百慕大的婚禮食品十分特別,他們傳統的結婚蛋糕是深色水果製成,其中包括酒釀的萊姆果、佛手橙;蛋糕的形狀奇多

㈣ 各國婚禮文化差異

一、中西方婚禮文化差異
1.色彩差異
首先我們最能一目瞭然的就是中西文化在婚禮上,使用的顏色的差異,在中國結婚是喜慶的代表色的大紅色,希望新人能夠紅紅火火、吉祥如意。

但是在國外結婚的代表色彩是白色,純潔的白色,代表了新人純真的愛情,因為白色代表的是天使,也是祝願新人婚後像天使一樣生活的美好幸福。

2.儀式差異
其次,就是婚禮上儀式的區別,比如在中式婚禮中父母環節是很重要的,需要新人雙方給父母行叩拜禮,敬茶等,這傳揚的是中國的孝道,結婚是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以及新人互相講過對方的父母,正式認門,是非常重要的儀式。

而西方國家是沒有叩拜禮敬茶這些環節的,我們在婚禮上能看到的關於父母的環節其實就一個,而且還只能看到父親,就是父親在進場的時候,女兒挽著父親的手,父親親自將女兒待到新郎面前,將女兒交給對方,希望新郎能像自己一樣去愛護呵護自己的女兒。

3.服飾差異
中國與西方結婚,服飾上的差異也是巨大的,例如在中國基本採用的是唐裝或者是漢服,女性穿著就是鳳冠霞帔、秀禾服、旗袍等等,男士一般都是唐裝或者漢服的馬褂新郎服。

在西方新娘服飾禮服、婚紗,一般情況下都是婚紗,近年來我國也很多穿婚紗結婚的,男士就是西裝,在重要場合男士的服裝都是西裝,是最得體最隆重的服飾。

4.總結
如果是一一列舉的話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但是近年來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發展,互相之間的借鑒採納,形成了很多結合式的婚禮新形勢,比如年輕人喜歡西式也喜歡中式的,在迎親時候採用中式婚禮格調,酒店儀式的時候採用西式婚禮,這也是很好的結合,也充分體現了現代多元化的文化時代。

二、中西方婚禮對比
1.主持人
在婚禮上中西方的主持人是有差別的,在中國通常採用新人的長輩或者是有恩與他的人作為婚禮主持人,亦或者是專業的婚禮機構主持人。

而西方所有的婚禮主持人都是牧師或者是神父,因為他們覺得婚禮是神聖的,神父和牧師是神的指使人,所以讓他們作為自己的見證,就是得到神的認可,能夠獲得幸福。

2.禮節
在禮節上對比中西方,在中國禮節相當繁瑣,首先我們就拿賓客送禮一說吧,都是包紅包,送的是真金白銀,最關鍵的是送的數字還有一定的講究。

但是在西方賓客不會給新人送紅包,都是送上自己挑選的禮物,基本新人收到的都是禮品,而且也不會攀比誰誰誰送的什麼,貴重與否,國外更注重的是心意。

3.繁瑣
首先我們懂得在中國禮節中國,繁文縟節這是傳統所繼承傳承下來的東西,而結婚是大事,所以在禮節方面非常的繁瑣,三書六禮,以及婚禮時候,還有婚後等等都有很多問題,而現代已經是非常簡潔,但是同樣能看出相比較西方的而言還是繁瑣很多。

三、中西方婚姻觀差異
1.西方
西方人的婚姻觀是簡單純粹的,認為結婚婚姻是屬於我個人的問題,任何人都沒有干涉的權利,而更不屬於道德的問題,我喜歡一個人就跟他生活在一起,不喜歡就和平分開各自尋找屬於自己的下一段幸福,所以西方的離婚率也是居高不下的。

而婚姻中的第三者也不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因為這是自己的自由,喜歡一個人沒有錯,既然喜歡就勇敢的去追求,不論對方是否有家庭,這跟我追求自己的愛沒有關系。反而是不想愛的兩個人非得在一起才是最為殘忍的事,家庭觀念也是淡泊的。

2.中國
中國人的婚姻觀念大部分人還是相當傳統的,認為婚姻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慎重,而且結婚也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因為會有男方女方的家庭,互相都會融入到對方的家庭中,得到對方家人的認可,這樣才能獲得幸福。

而且婚姻中出現第三者是丟臉的事情,也會受到道德譴責的行為,因為傳統的觀念讓我們知道家庭對於我們而言的重要性,介入別人的婚姻這種人是人人唾棄,像過街老鼠一樣的存在。而且婚姻對於我們而言是忠誠,是一輩子的長相廝守,而不是愛就在一起不愛就分開,因為牽扯的問題很多,所以婚姻本身就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

㈤ 德國人的習俗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

http://www.cyol.net 2007-01-12 09:57:12

在德國,忌諱「13」。要是13日碰巧又是個星期五,人們會特別小心謹慎。此外,德國人祝賀生日的習慣也是不同於中國人。在中國,友人生日臨近,你方便時,送他生日禮物並祝他生日快樂,他一定會為你的關心及熱情而感激不盡。但如果這事發生在德國,則只能收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這是因為按德國的習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結得起,離不起:德國法定結婚年齡為16歲,而且男女平等。但有一條:若
未滿18歲,必須有家長同意方可結婚。如果家長不同意,則不能結婚。年滿18
歲後擁有公民權,自己有權決定,無需征的父母同意,就可登記結婚。

登記時,必須出示有效個人身份證以證明年齡,及未(離)婚證明。一旦登記
就受法律保護。特別是對婦女。若是離婚,不論是男方還是女方主動提出,一律由男方
承擔費用。若是離婚後,女方無工作或是未再婚,男方將一直承擔女方的生活費用
。同時自然還得承擔子女的費用。若是婚後女方未再工作,不論離婚與否,男方的
退休金及養老金中,法律明文規定有一定比例歸女方,即使男方去世,只要女方活
著,就可得到這一部分。除非女方聲明放棄。因此德國男子一旦結婚後,對離婚特
別慎重,離不起。因此,現在許多德國人不去登記結婚,但是在一起生活,按中國
的法律叫事實婚姻,但德國無此法律。因而也不受法律保護。

許多德國人信奉基督,因此他們要進行三次結婚儀式。首先,到政府部門領取
結婚證成為受法律保護的夫妻。然後去教堂舉行婚禮,最後是家裡舉辦婚禮。

領取結婚證時,除個人身份證外,按法律規定還得有證人。證人不得是結婚雙
方中任一方的親屬,而且該證人也得在留檔文件上簽字。故在德國的電影電視劇中
,經常有這樣的鏡頭:父母陪子女去領結婚證
路行人來當證人。發證的政府辦事員要按規定詢問雙方是否自願結婚等。

第二步就是到教堂。許多人選在周末。開上車來到教堂附近,然後新娘新郎乘
坐雙輪馬車在教堂附近的街上繞一周才進教堂,由教堂神職人員為其主持。自然新
娘著白色婚紗,新郎穿黑色禮服。完後,乘車回家舉行家庭婚禮。車上均掛有白紗
,有時還不時的鳴喇叭,新郎新娘向行人招手。車隊招搖過市。

回家後,一進院子,婆婆公公就將早已准備好的碗和碟子等從樓上扔下來,弄
的滿地都是。數量很多,來賓們也幫著扔。有些客人來拿的就是碟子盤子等,一並
扔到地上。新娘子就趕緊去拾,扔到垃圾筒里。意思是從今天起,媳婦就進門了,
日後難免有不愉快,摔碗摔碟子。現在就把碗碟子等摔了,日後就不摔了,和睦相
處。當新娘撿的差不多時,新郎也上場了。在院子里早已准備好了一堆垃圾雜物等
,新郎拿鐵杴鏟,新娘用掃把掃。把庭院打掃的乾乾凈凈。以表明一對新人日後愛
勞動愛整潔。然後雙雙來到一事先早已准備好的地方,低下埋藏有許多硬幣。新郎
新娘要用雙手把土或沙子挖開,把所有的硬幣全都找出來。寓意要靠自己的雙手來
使自己富。

幾起同事的婚禮,沒聽說有鬧洞房。從第二天起度蜜月,大多外出旅行。回來後擇
一日子,在單位請同事們吃點心,喝葡萄酒,及看旅行中拍的照片等。自然了,有
人結婚大家都得湊份子,一般由秘書出面收錢,買禮物,具體操辦。

在原聯邦德國,年齡、職業、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面目甚至個人收入,除關系極親密的人以外,別人是絕不得提出這類問題的,尤其對女性,更得十分注意。在這里,相識或共事多年而不知對方底細的是司空見慣的事。另外,別人買到一樣東西,即使喜歡,也不要問價格。遇到別人生病,除傷風感冒或外傷等常見的病外,不要問及病因及病情,否則會招來好窺視別人秘密之嫌。訪友時,切不可搞「突然襲擊式」的登門拜訪,都要事先約定。在他人的辦公室或家中,非經邀請或同意,不要自行參觀,更不要隨意翻動桌上的書籍或室內的物品。

原民主德國居民樓的煙囪都比較大,因此,城市中有一種專門從事清掃煙囪的工人。人們相信,誰要是出門在半路遇見煙囪清掃工,誰一整天就會順利;如果有人在和煙囪清掃工擦肩而過時在他身上摸一下,他這一天就會交好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過去德國人的房子都比較簡陋,爐灶、煙道都比較簡單,很容易引來火災,有煙囪工人清掃就會避免這類災難。這種習慣延續至今,就逐漸演變成了這種吉兆觀念,而且煙囪清掃工在眾人的心目中也就變成給大家帶來幸福的人。(澳際出國留學國際市場部 伊老師)
德國人勤勉矜持,講究效率,崇尚理性思維,時間觀念強。他們不喜歡暮氣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紀律和不講衛生的壞習氣。多數德國商人都具有上述性格。在商務活動中,德國商人講究穿著打扮。一般男士穿深色的三件套西裝,打領帶,並穿深色的鞋襪。女士穿長過膝蓋的套裙或連衣裙,並配以高統襪,化淡妝。不允許女士在商務場合穿低胸、緊身、透明的性感上裝和超短裙,也不允許她們佩戴過多的首飾(最多不超過三件)。我們與德國人打交道時,如在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則有助於贏得好感和信任。反之,則會被視為待人無禮和不自重。

在公關談判中,德國商人不僅講效率,而易急鋼芟輳�撇黃稹傲僬竽デ埂比狽ψ急傅畝允鄭幌不對諫燙蓋凹醋既返刈齪錳概幸槌貪才牛輝諤概兄興�薔籜窈檬ぃ�硐值媒銜�討矗�岩醞仔��蚨�灰字瀉萇偃貌健5��侵睾賢��殘龐��院賢�蹺難芯康眉��邢贛臚賦梗�賢�壞┣┒��魏味院賢�母�囊�蠖疾換岬玫剿�塹睦砘幔��侵蔥瀉賢�彩�盅細瘛5鹿�嗽誚惶鋼瀉芙簿坷衩病K�潛冉峽粗厴矸藎�乇鶚強粗胤ü佟⒙墒Α⒁繳�⒉┦俊⒔淌諞煥嚶猩緇岬匚壞耐廢巍6雜諞話愕牡鹿�耍�Χ嘁浴跋壬�薄ⅰ靶〗恪薄ⅰ胺蛉恕鋇瘸坪糲喑啤5�鹿�嗣揮斜懷莆�案笙隆鋇南骯摺?

德國人愛吃油膩食品,且口味偏重,香腸、火腿、土豆是他們最愛吃的東西。他們還愛飲啤酒,但在吃飯、穿衣、待客方面都崇尚節儉。給德國人贈送禮品,務須審慎,應盡量選擇有民族特色、帶文化味的東西。不要給德國女士送玫瑰、香水和內衣。因為它們都有特殊的意思,玫瑰表示「愛」,香水與內衣表示「親近」,即使女性之間,也不宜互贈這類物品。用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送人,有「斷交」之嫌,也是德國人所忌諱的。在服飾和其他商品包裝上禁用於或類似符號,忌諱茶色、黑色、紅色和深藍色。

婚喪嫁娶是人生旅途中的大事,一個人一生可不嫁不娶,獨身終生,但萬物之中,有生就有死,這是無法避免的。人與塵世告別是痛苦的,人死了就要辦喪事,這是天下皆然的風俗,為了讓死者能安詳地離去,各國民問都有種種習俗。

(一)臨終慰藉

在德國萊茵河地區,至今仍遵循著一個自中世紀流傳下來的古老習俗:喝臨終酒。人在臨終之時,必須喝一口陳年老酒。據說這種酒是聖酒,可喚醒死者亡靈,驅散圍繞在病床前的招魂魔鬼,使臨終者得到安寧。 人在臨終前,家人會將洗禮燭、聖餐燭、聖光燭點燃,並同時點燃一支紅色大蠟燭,把它們放在死者身旁,一是用燭光為亡靈祝福;二是為亡靈照亮通向天堂之路。

在德國的民間傳說中,鏡子被視為魔鬼的工具,是死神隱蔽的場所,妖魔利用鏡子的反照能力,擾得人不得安寧。因此,人在臨終前要將鏡子用布蒙住,以使亡靈能安詳地解脫塵世罪孽,升入西方極樂世界。 在德國南部山區,人在3臨終時,家人要打開窗戶,揭開樓頂磚瓦。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給死者敞開一條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通道,因為他們相信人在脫離凡塵之後,將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人們通過這些臨終慰藉,使亡者能安詳地離去。

(二)葬禮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葬禮一般都在教堂舉行。家裡如有人去世,先要與教堂商定舉喪日期,並要用適當的方式通知親友。此外,屍體要用清水洗凈,他們認為水有著無限的神力。它能凈化人的軀體、凈化人的心靈和靈魂,並能祛邪鎮妖。人降臨塵世要洗禮,離開塵世也要洗屍,洗刷塵世間的一切罪孽。

在教堂舉行葬禮的這一天,親朋好友手持鮮花或花圈陸續來到教堂。首先由牧師或神甫主持追思禮拜,參加葬禮者按事先的安排唱聖詩贊詩、奏哀樂、禱告、宣讀由喪家提供的死者生平。 教堂葬禮只是整個葬禮的前半部分,後半部分是在墓地舉行,只有死者的家屬、近親和親密的朋友參加,-般好友在參加完教堂葬禮後即可離去,不必去墓地。 在德國,葬禮多以土葬為主,親朋目送靈柩安葬在事先指定好的墓穴中安葬。人們圍繞在墓穴周圍,為死者禱告,願他安息、靈魂升入天堂。 應邀參加親友家的葬禮,惟一可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可送成束的鮮花,也可送用鮮花做成的花圈(德國人不用紙花做花圈)。在鮮花的飾帶上要寫上死者、弔唁者的名字及"安息吧"、"永別了"之類的題詞。

在德國(以至整個西方國家)出席葬禮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盡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無花圖案的領帶,如果沒有黑衣服就穿顏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鮮麗的服裝。同時,在葬禮上要保持肅穆、安靜,切不可大聲談笑,否則就被視為對喪家的不尊重,也顯得自己缺乏教養。整個葬禮自始至終都沉浸在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中,沒有捶胸頓足、嚎陶痛哭的場面。除了小聲的抽泣聲,多數人都在沉思默禱,默默地為死者送行。 與人們肅穆的神情和暗淡的服裝相反,德目的墓地是萬紫千紅、鮮花盛開的。墓地四周是鬱郁蔥蔥的樹木,主要是四季常青的蒼松翠柏。在和暖的季節,百花齊放,鮮花既代表了人們對死者的追思,也是對生者的慰藉。每當想起死者,人們會到墓地去掃墓、獻花,靜靜地呆上一會兒,以寄託自己的哀思。

葬禮舉行後,喪家還有一個喪期。雖然近些年對這方面的要求已不那麼嚴格,但作為一名新寡的婦女在丈夫剛死之後就打扮得花枝招展,頻繁應酬,難免不招來非議。一般要求新寡的婦女所穿衣服要以素雅的顏色為主,除小型聚會外不要參加舞會、宴會及場面熱鬧的大型應酬,親友也要注意不要邀請她參加喜慶的聚會,以一段寧靜的生活度過喪期。對增值偶的男子要求不如寡婦嚴格,但也要求他在一定時期內穿著要規矩些,避免花天酒地的交際。

㈥ 德國風俗習慣

1、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服飾方面不喜歡太過花哨,所有的衣服都非常的注重整潔,如果是穿西裝的話一定要系領帶。參加宴會或者是去劇院等正式場合的時候,男士多穿深色禮服,女士則穿長裙。在德國的東部地區,如果是已婚人士,出門在外多佩戴金質戒指。

2、相見禮儀

德國人在社交場合和他人會面的時候基本上行握手禮。如果是遇到熟人、朋友或者是家人的話,通常是行擁抱禮。和客人交流的時候,更喜歡稱呼對方的頭銜,但是大多數德國人不喜歡別人的恭維。如果你和對方剛認識的話除非他說可以直接稱呼其名字,否則不宜直呼其名。

3、儀態禮儀

德國人對於任何事情、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公開場合注重禮儀,講究風度。德國女性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樸素,不僅僅體現在衣服打扮上,同時在她們的行為舉止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德國人交流的時候基本上不會看見他們皺眉頭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因為德國人對自己的一些小動作很克制,認為這些動作是對客人的不尊重,也是自身缺乏友善和教養的表現。

4、餐飲禮儀

德國人在用餐的時候多注意兩個禮節,分別是以右為上合女士優先。德國人在舉辦宴會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都需要在兩個星期之前就要把請帖發出去了,宴請賓客時,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的酒杯盤子,在刀叉的使用上有個很特別的地方,那就是吃魚的刀叉是不可以用來吃別的食物的。

5、商務禮儀

德國人對待工作非常的嚴謹,思考深刻敏銳,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所以只要是約定的時間的話就必須要及時到達,不管是遲到或者是太早到的話都被看作是不禮貌的行為。

㈦ 德國人的生活習俗有哪些

1:德國是十分尊重女性的國家,女士主動伸出手男士才能握手。

2:德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

3:生日不得提前祝賀。

4:德國人尤其討厭遲到。

5:德國人喜歡聚會,尤其是家庭聚會。德國人的習慣是提前幾分鍾就把車停在樓下,在車子里等到時間正好再出來敲門。

6:德國人認為,路上遇到煙囪工人的話一整天都會順利。若是有煙囪工人擦身而過,並且碰了自己一下,那一定會交好運氣。

7:探訪朋友時要事先打好招呼,定好時間,准時到達。若非主人許可,不要自行參觀,不要隨意翻動桌上的書本和物品。探病,除了顯而易見的外傷或者感冒發燒之類的症狀之外,不要詢問病情。

8:尊重他人隱私:年齡,職業,婚姻情況,宗教信仰,政治面貌,個人收入等不好隨便打聽。尤其是對女性。


㈧ 德國人為何在婚禮上要砸碎自帶的碗盆

這是一種傳統的習俗,他們認為,如果在婚禮上要砸碎自帶的碗盆,那麼就會給新郎和新娘帶來好運,驅除邪惡。

在德國的一些地方,至今依然沿襲著某種古老婚禮的習俗,例如波恩地區流行的婚前摔盆砸碗的「普特阿班」儀式便是一例。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喜慶的日子裡是忌諱打破東西,德國人的傳統觀念恰好與此相反。他們認為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白頭偕老。更為有趣的是,新婚夫婦要密切注視左鄰右舍總有人隔一會摔碎一件瓷器,新婚夫婦聽到後,必須立刻砸碎一件物品響應表示感謝。

因此說,在德國古老的習俗里,砸碎自帶的碗盆可以幫助新娘新郎祛除煩惱,而且可以住祝願新婚夫婦白頭到老。

㈨ 德國波恩地區流行婚前摔盆砸碗,有何寓意

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在德國的波恩地區就流行著這樣的一個傳統,在新娘新郎結婚前要摔鍋砸碗,這種習俗在我們國人眼中看起來是百思不得其解,不懂得這樣做的意義是什麼,這就是別國的文化與我們國家的文化的不同之處。其實,在婚前摔鍋砸碗是有著非常吉祥的寓意的。

對於別國不同的文化,我們要保持尊重。每個國家所處的大陸不同,而且文化發展的旅程也不同,這就註定了每個國家都有些自己專屬的文化。可能這些具有特色的文化會不被別的國家的人所理解。面對這種文化差異時,我們要有寫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要學會尊重別國的文化。

㈩ 請問德國人結婚的時候有些什麼風俗習慣

近德國風俗,了解並知道德國人的生活習慣對於去德國學習、工作或者訪問的人來說,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事先一無所知,到時免不了會鬧出笑話,或者給自己帶來不便。所謂 入鄉隨俗 ,就是這個道理。但怎麼才能 隨 得好呢?這就要事先有所了解。

*守紀律 講整潔*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閱讀全文

與德國結婚有什麼講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