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德國失業率這么低

為什麼德國失業率這么低

發布時間:2022-07-11 17:07:00

① 求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失業率

魏瑪德國的失業工人有將近1000萬,而納粹德國由於採取了一系列奇特的措施,使得在5年內失業率降為0,還要到處抓勞工來幹活。魏瑪德國失去了萊茵魯爾工業區,造成經濟大失血,同時又被迫承受高額戰爭賠款,所以經濟很爛,光看失業率就知道了。納粹德國撕毀了凡爾賽條約,收回了工業區,還佔領了好多原料產區,所以失業率很低。至於貨幣匯率,魏瑪德國統治下,1美元可以兌換42萬億德國金馬克,而在納粹德國下,數據很少。唯一的一個可能對你有幫助的數據就是:帝國銀行以1馬克兌30億馬克的比率兌換魏瑪德國的馬克。德國是通過要麼不要戰爭賠款,要麼接受我的馬克這一方法來建立納粹馬克的購買力的。所以即使有數據,似乎也沒有參考價值。

② 希特勒在上台後都做了哪些經濟措施,使失業率下降為0

一、面對經濟危機,希特勒上台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經濟的發展。

1.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增加稅收、擴大國債和實行通貨膨脹

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國家稅收收入由65.6億馬克驟增到177億馬克,六年中實收稅款共增加了600億馬克以上。1932-1939年9月,德國國債由115億馬克上升到371億馬克。帝國銀行和幾家最大的私人銀行是國債的主要持有者。勞動者的小額儲蓄存款也被強迫投入公債。帝國銀行以國債為擔保大量增發銀行券,1933-1939年9月,流通中的銀行券由26億馬克驟增為110億馬克。這些積極的財政政策使德國國家有能力進行有規模的投資和軍事訂貨。

2.大規模的軍事采購和訂貨

1932年,德國的軍費支出為6.7億馬克,約占當年國家總支出的十分之一或國民收入的1.5%。1933年-1939年秋的六年備戰期間,德國全部備戰支出在400億馬克以上,約占同一時期國家預算總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國民收入的10.6%。巨額的軍事訂貨使德國壟斷資本集團獲得了高額利潤。以軍火工業康采恩克虜伯公司為例,1932/1933年度至1938/1939年度,公司從國家接受的軍事訂貨總值由930萬馬克猛升到1.45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5倍。在同一時期,公司的純利潤額則由650萬馬克上升到1.22億馬克,即提高了近18倍。

3.剝奪猶太人資本

希特勒等人登台以後,大量開展「排猶運動」,幫助「雅利安」財團剝奪猶太人的財產。由於這一「運動」,共計約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通過強力沒收或被迫易主的方式,全都轉到了「雅利安」財閥和納粹黨魁手中。

4.強制卡特爾化

強制卡特爾化是希特勒政府擴大壟斷組織統治及加速生產與資本集中的重要措施,並且比歷屆德國政府實施得更徹底。1933年7月,希特勒政府頒布所謂的「卡特爾條例」,規定帝國經濟部有權建立新卡特爾,而一切卡特爾則有許可權令局外企業合並起來。任何反對這種規定的局外企業,有關的卡特爾可以拒絕承認它們,從而剝奪它們得到原料和商品供應等權利。這實際上是在經濟上宣布了它們的死刑。在這種威脅下,大量中小局外被迫合並如壟斷組織,受壟斷資本的直接統治。卡特爾的數目迅速增加,1930-1936年,德國已登記的卡特爾總數,由2100個增加到2500個。

5. 淘汰中小企業,擴大壟斷組織

1937年,希特勒頒布了「股份公司改革法」,規定凡是資本不組10萬馬克的小股份公司應予淘汰;而新設立的股份公司,資本不得少於50萬馬克。結果,據德國官方統計材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資本不足10萬馬克的公司絕大部分遭到淘汰,資本為10-50萬馬克的公司減少一半,而資本在500萬馬克以上的大公司,在股份公司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931年的74.5%上升到1939年的78.8%。中等資產階級被大大削弱了。此外,希特勒政府還強迫封閉大量手工企業和小型零售商號。從1937年起,由於局勢工業的勞動力供應問題日益尖銳,希特勒政府以「清理」手工企業和小商號為由,連續頒布了若干法令,勒令所謂「負擔過剩」及「經濟上不合算」的大批手工企業和小商號停業,把數十萬手工業者及小商人騙入軍事工廠服苦役。據統計,到戰爭爆發時止,被迫停業的手工企業近20萬家,小商店約10萬家。 通過這種方式,德國生產和資本的集中過程大大加速了,壟斷資本的勢力空前加強起來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各部門生產的壟斷化達到驚人的程度。壟斷組織控制生產的比重在鉀鹽、煉鐵、金屬加工、人造氮、水泥、製糖、化學及葯品、電力等部門為95-100%,在機器及運輸工具製造、人造絲、麻織業、制紙業等部門為80-95%,在優等鋼生產中為60-70%資本進一步集中於各康采恩手中,到30年代末,他們已經控制了了全國股份資本總額的85%,為數眾多的小業主淪於破產。

6.政府全面干預國民經濟,推行國民經濟軍事化

希特勒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軍事化經濟調節機關,1933-1936年秋,帝國經濟部是最高中央調節機關。它下面設有各種專業管理局,分管各工業部門、農業、時常、對外貿易、物價等等。同時,根據1934年的「德國經濟有機結構條例」,在原有企業主聯合會及各壟斷組織基礎上,新設立了按部門和按地區的兩類經濟調節機構,交由壟斷寡頭及其親信直接掌握。部門調節機構的組織形式是經濟集團,共有四級。最上級為工業、商業、銀行、保險業、動力和手工業等6個最高集團;下屬44個經濟集團;它們下面又分350個部門集團;最下一級則為640個專業集團。地區調節機構採取了省經濟廳(下屬市、區分支機構)的形式,全德共有18個。這兩類調節機關都具有政府機構的權力,它們統一歸帝國經濟部下設的全德經濟院管轄,同時,兩者的地方基層組織有是同一的東西。通過各級經濟集團和省經濟廳系統,在有關中央專業管理局的協同之下,壟斷資本和希特勒政府企圖自上而下地實現對國民經濟的雙重交叉控制。另外,1933年7月,在帝國經濟部下面還設立了「德國經濟總委員會」,它是由壟斷寡頭直接把持的備戰經濟總參謀部,擁有很大權力,負責指導國家經濟政策和法令的制訂工作。 至此,希特勒政府的經濟調節機構已形成為一個自中央到地方的龐大體系,按軍事化方針對國民經濟進行干預和調節。1936年秋,「四年計劃全權督辦」戈林又設立了一個調節機構「四年計劃全權機關」,引起了兩大機關職能的重復。 有計劃的經濟使德國的工業發展速度超過了英、法、美。1932-1938年,生鐵產量由390萬噸上升到1860萬噸,鋼產量由560萬噸上升到2320萬噸。1933年-1939年,德國軍火生產增長11.5倍。但同時,德國的部門經濟卻出現了不平衡。在軍火工廠加緊製造武器的同時,德國的紡織及製鞋工業的半數設備被閑置起來。在農業方面,帝國糧食局及其下屬的數萬個基層機構,是希特勒政府幹預農業活動的基本工具。不過全部的農業事務,包括播種面積及作物類別、農業就業人數、化肥的分配、飼料的購買、農產品義務上繳數量、農產品價格、經營農產品貿易的利用額、農戶的收入,甚至農民自己留用的脂肪量及運送給城市親友的蛋品數量等,都受到國家的控制。 希特勒政府時期的德國糧食產量基本停滯在30年代初期的水平上,1937-1938年,年均糧食進口量與20年代差不多,約在400萬噸上下。

7.一方面加強和擴大國家所有制,另一方面將國有財產轉到私人壟斷資本手中

希特勒政府時期,德國國家所掌握的股份資本絕對和相對額都增長。1932-1939年,「國有的」股份資本額,由29億馬克提高到36億馬克,它在全國股份資本總額中的比重,由13.2%上升到17%。1939年,德國國家壟斷資本共計248億馬克,佔全國總資本的五分之一。 在擴大國有化的同時,希特勒政府還執行了國有財產重新私有化的政策。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當時的德國政府為挽救一系列壟斷資本集團,以優惠價格收購了柏林各大銀行的大部分股票和一系列大工業公司的部分股票。隨著這些企業的扭虧為盈,希特勒政府把國家持有的巨額股票廉價賣給有關的私人壟斷資本集團。在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同時,壟斷企業同政府的結合也加強了。企業主職能與國家官僚職能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8.擴大對外貿易

1932-1938年,德國在保加利亞、希臘、匈牙利、羅馬尼亞及南斯拉夫等國的進出口貿易中的比重,分別提高了三分之一至三倍不等。1929-1938年,德國對外投資急劇上升,由12億美元增加到40億美元。1933年5月,德、法、比、盧等國鋼鐵壟斷組織又聯合成立國際粗鋼輸出協會,從而恢復了國際鋼鐵卡特爾。在國際鋼鐵卡特爾和國際鋁卡特爾中,德國壟斷組織也分別擁有近五分之一的出口份額或股份額。

9.興辦公共工程

希特勒政府頭兩年(1933-1934年)用於興辦公共工程的開支共約50億馬克。其中最大的是建築公路,主要是高速公路,16.1億馬克,其次是修建公共建築物與住宅(後來不少成為兵營)約7億馬克,開墾荒地與改良土壤等約7億馬克,整治河道、開鑿運河和架設橋梁等3.5 億馬克,修復和更新鐵路設備約5億馬克;對參加公共工程的私人發放補助金和減免稅金約6-7億馬克。

二、貨幣新經濟政策

1.拒絕接受國外借款,以生產為德國貨幣的基礎,而不以黃金為本位。
2.用直接易貨的方式來進行進出口貿易。
3.停止所謂「外匯自由」,即准許在貨幣方面實行賭博並按照政治情況,把私有的財產由國移到彼國。
4.當有了可以工作的人力和物資時,就製造貨幣,而不向外國借債。

三、社會福利政策

1.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
2.擴大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使工人享有過去只有資產階級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
3.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以上措施對於起動處於危機最低點的德國經濟,減少龐大的失業人數,起了很大作用。客觀評價希特勒,不能抹殺他對德國經濟的貢獻,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③ 世界上第一個零失業率的國家是二戰時德國嗎

世界上第一個零失業率的國家是:二戰時期的德國(這只是當時德國的「統計游戲」)。

零失業率經濟奇跡:
1933年之前,德國(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的經濟狀況一團糟,失業人口高達600萬,占勞動力人口的一半。但1933年之後,德國新政府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零失業率。到1939年,全德國的失業人口只有區區30萬,失業率接近於零。

實際情況是:當時的德國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來實現「經濟奇跡」。
(1).在失業率統計中,女人被排除在外。

(2).德國人被給予非常簡單的選擇:或者工作,或者被定義為「不想工作(work-shy)」而被送到集中營。

(3).猶太人從1935年起被剝奪公民身份,也因此在失業人口統計中被剔除在外。

(4).從1935年起,德國實行強制義務兵制,很多年輕人也在失業人口統計中被剔除。想像一下,截至1939年,德國的軍人總數高達140萬。

所以說當時的德國零失業率的經濟奇跡很大程度上是「統計游戲」。但也不可否認,當時的德國政府通過大量的公共工程確實創造了很多工作崗位,比如:挖戰壕、修公路、植樹造林等。

④ 德國失業人群不斷增加,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發展趨勢

對許多經濟學家來說,新的皇冠無薪休假計劃是德國獨有的。這項計劃奏效了,成功地避免了2008-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大規模失業。當時,德國政府為那些被停職的人支付了大部分工資,而不是讓他們被解僱。這並沒有阻止一場嚴重的衰退,但它成功地降低了失業率。其他國家能否成功復制德國的計劃?德國經濟學家的答案是仁,也就是說,不確定。首先,庫爾扎貝特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智庫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of economics)的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只有不到150萬德國工人被迫無薪休假,730萬人有短期工作。

德國的計劃一直有效。失業率上升到6.3%。但沒有大規模失業。法國、義大利、荷蘭和西班牙也通過了度假計劃,以避免大規模失業。截至4月底,法國的部分失業計劃已使860萬人受益。法國每月凈工資最高為46084%。領取最低工資的雇員仍然可以領取全額工資。與德國的計劃一樣,法國的失業救濟也很靈活,如果工人工作時間減少,公司只能支付工資的一小部分。法國和德國慷慨的失業計劃招來了一些騙子。法國勞工部已經確認了幾類欺詐行為。一些公司要求繼續工作的員工獲得補貼工資。還有一些公司提交的薪資申請超過了員工的實際收入。據估計,高達10%的無薪休假工資是由於欺詐而損失的。法國勞工部長穆里爾·彭尼考德宣布,將對今年夏末前5萬家公司的盈利情況進行詳細審查。

⑤ 德國留學問題~

1.在德國,出國留學生應該何時選定自己的專業?如果在課程教育中想要調換自己的專業方向,學校可以做出相應的調整嗎?

出國留學生在申請德國留學的時候就要考慮好自己日後攻讀的專業。在整個留學教育中,基本上不能調換自己的專業。

一般來說,你在國內讀什麼專業,到國外留學也需要讀相同或相關的專業;如果你想要攻讀其它專業,就必須重新開始學起。

比如,你本科讀的是建築專業,留學之後想要在德國讀經濟學碩士,那麼就必須從本科開始讀起;

本科經濟學相關專業結束,並拿到相應的學位證書才能繼續深造碩士學位。

2.德國的教育一向比較嚴謹,中國留學生在德國留學的畢業率達到80%,但是還是有20%的學生不能夠畢業。德國的學校對於沒有畢業的學生有什麼相關的措施嗎?

對於中國人來說,20%的留學生不能畢業聽起來很恐怖,但是德國人聽到這個消息卻很高興,因為德國本地人的畢業率為75%。

近幾年來,中國留學生的表現都很好,也比較努力,所以他們當中80%的人都能夠拿到畢業證書,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高的比例了。

大學里規定,一般的考試學生擁有3次機會,3次考試不通過就拿不到畢業證書。

不過,在德國讀書相對來說比較自由,你可以自己選擇科目和考試,然而這對於自製力不高、學習不夠努力的學生來說就比較危險了。

3.如今,其他國家的留學生安全問題日益突顯,值得人們考慮,在德國,學生的安全問題又是怎樣的呢?

德國算是一個非常安定的國家。不過學生自己出行的時候還是要多注意,不能太過張揚。

4.出國留學生想要申請德國留學獎學金要具備哪些條件?對於申請對象有些什麼樣的要求?

申請德國留學獎學金,需要提交你的外語成績證明(德文授課課程—DSH2、TestDAF16分以上或德語系學生可以提交德語專業八級證書;

英文授課課程則—托福80分以上或雅思5.5分以上),此外還需要申請材料的推薦信。

德國獎學金對於申請人沒有年齡上的限制,但是對取得上一個學位的年限有規定。

一般來說,申請赴德讀博的學生碩士畢業應不超過6年,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博士入學應不超過3年。

還有,申請時已在德國居住一年以上的申請人不在資助范圍之內。

DAAD獎學金的額度是根據學位來調整的,一般來說碩士生為750歐/月,博士生1000歐/月,博士後短期學習或研究資助為1000歐/月,擁有更高學歷和職稱的學者受到的資助金額會更多。

5.高考生能不能去德國讀本科?

德國大學入學的要求比較嚴格,是不允許高考生直接進入大學學習的。要想進入德國大學學習,211工程大學至少要讀滿一個學期,普通大學至少要讀滿三個學期。

一般去德國攻讀本科的較少,去德國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比較多。

6.中國學生到德國讀研究生需具備什麼條件?

在國內讀完本科可以直接申請德國同一專業的碩士學位課程。德國一般不允許轉專業,如果想換專業則必須從本科開始讀起。

德國大學是承認中國學歷的。如果是211工程學校畢業的學生,申請赴德留學會被優先考慮,申請相對會容易一些。

德國大學只承認中國教育部認可的學校。在德國職業教育不屬於高等教育體系,所以中國的專科學歷不能讀德國高校。

國內的三年專科畢業生必須在德國讀一年的預科,才能進入大學學習本科專業。

7.德國的就業狀況如何呢?什麼專業在就業中會有優勢?

德國畢業生的失業率是非常低的,接近3%,這是一個非常低的數值,一般畢業後幾個月甚至幾周就能夠找到工作了。

德國缺少工程科學方面的人才,所以讀工程科學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德國政府為了吸引外來人才,專門為在德讀書的留學生提供畢業後18個月的「找工作簽證」,希望有更多的海外留學生可以留在德國。

當然,海外學生在人才市場上也有一定的弊端,在這里我建議想去德國留學的學生,一定要學好德語,如果你希望日後留在德國工作,那麼德語一定要好。

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站,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⑥ 當年德國那麼窮,希特勒哪來的資金發展軍隊和發動戰爭呢

第一,洗劫猶太人。
當時德國有大約50萬猶太人,他們善於經商,掌握著大筆財富。希特勒為了拿猶太人開刀,便利用民眾的「仇富心態」並大肆鼓吹種族理論,將民眾對失業和破產的怨氣遷移到猶太人身上。
1938年11月9日夜晚至10日凌晨,許多納粹裝扮成平民有組織地對全國猶太人商鋪、教堂等機構進行了大規模的打砸搶,在他們的帶領下,其他民眾也加入其中。大約7000多家猶太商鋪和百貨商場受到洗劫。由於街頭小巷到處都是打碎的玻璃,當晚被稱為「水晶之夜」。
第二,國家干預經濟,大力興建民用軍用工程,解決失業問題
為了解決國內嚴重的失業問題,納粹政府大力干預國家經濟。通過修建高速公路、架設橋梁、興建機場、兵營以及開墾土地、整治水利等工程,基本解決了德國的失業問題。
而這些工程很多都是軍用的,為德國下一步擴軍備戰做好了准備。同時在工程的興建中,德國資本進一步完成壟斷化。
第三,獲取美國大量貸款
德國財政部長沙赫特上台後,前往美國尋求經濟援助。沙赫特的理由很簡單,美國給德國貸款,德國用一部分錢購買美國的軍火和技術,用一部分錢發展國內的軍工企業,然後向美國提供軍火訂單,這樣大家都有錢賺美國人一聽很有道理,於是許多美國銀行家向德國提供了大量貸款。
第四,發展對外貿易
德國除了煤礦之外,橡膠、錫礦、石油等其他戰略物資非常短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德國大力發展對外貿易。

⑦ 二戰前希特勒是怎麼解決德國的失業率的

二戰前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零失業率的國家。
零失業率經濟奇跡 : 1933年之前,德國(當時的魏瑪共和國)的經濟狀況一團糟,失業人口高達600萬,占勞動力人口的一半。但1933年之後,德國新政府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零失業率。到1939年,全德國的失業人口只有區區30萬,失業率接近於零。
要知道把那麼一個德國治理成能發動二戰的軍事強國得多少的經濟實力。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稱『』二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五大戰場,即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和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1933年1月30日,在西部財閥和東部軍官團的支持下,奧地利人、德國納粹黨領袖希特勒黃袍加身,在一群據說是愛國的德國人的個人宣誓效忠聲中,粉墨登場成為了德國,而不是奧地利的總理。此人上台不久,便創下選舉政治的一個舊亮點——部署大批流氓控制國會議事場內外,議員不選擇他的議案就不能吃飯;以及一個新亮點——選舉後逮捕任意數量的非N粹黨議員,以此保證剩下的議員中支持者占絕大多數。於是選舉從此就不再需要「浪費時間、金錢與精力」來統計票數,也能得到結果,因此變得簡單起來。希特勒靠著因此得來的「極高的支持率」,開始了他的獨裁生涯。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德國體面人對一個奧地利人的支持和效忠當然也不是無條件的。他們需要德國立刻實行自己的震災療法,解決德國當前面臨的問題。其中,西部財閥需要訂單來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東部軍官團不想再當士兵,需要足夠多的軍官職位來為自己提供足夠多的差事和報酬;跟隨者需要更體面的生活和更高的社會地位。各項需求的結合,匯成希特勒競選時的名言:「如果我現在掌握政權的話,就把陸軍部長叫來,問他:『全面武裝需要多少錢?』如果他需要200億、400億、600億甚至1000億,他一定能得到。那時我們就武裝、武裝、武裝,直到武裝就緒。」
這樣一來,德國解決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的方法,逐漸往擴充軍隊上靠攏。從經濟需求角度上看,士兵多了,總需要軍官來管理,於是軍官的需求就增加了,這樣可以給東部軍官團提供越來越多的差事和報酬;軍官和士兵不是街頭流氓,他們需要各種各樣的裝備,從坦克到袖標,無所不包,於是大量的需求也就產生了,西部財閥需要的訂單也會越來越多;跟隨者們則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成為新興貴族,並以此來攫取金錢與權力。
在這個經濟體制下,西部財閥、東部軍官團和希特勒跟隨者的需求都將能夠有效地滿足,可謂皆大歡喜。至於這樣做下去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那是以後的事,反正當時的主流經濟理論也不能預知。因此當1933年3月授權法通過後,新的經濟體制迅速建立起來。
從1933年3月——1939年8月,德國經濟發展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三階段是德國經濟的成型階段,尤為特殊。
經濟恢復階段(第一階段):1933年3月——1934年12月。
由於1929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使德國工業大量停產,工人則大量失業。同時,德國金融資本有大量的金融產品需要流動。根據實際情況,N粹採取了相應的對策。
1934年,德國頒布了「德意志經濟有機條例」,把整個國家的產業部門組建成四級經濟組織,由國家政權直接規定各企業的生產任務和定額,並集中規劃原料、人員與製成品。
與此同時,「全國勞動組織法」也展現在德國人眼前,工人社會保險權利被取締,原來積累的失業、殘廢、退職、退休的保險基金被國家政權接收。
這一時期德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是把這些閑置的資金、設備和勞力動員起來。
基於此,此輪擴軍不僅沒有對經濟造成不利影響,還使德國一舉擺脫了生產相對過剩型經濟危機,連帶擴充了生產資料自我消費。
在這一時期,德國軍事戰略波瀾不驚,沒有什麼特別舉動。但很快,德國就進入了新的階段。
勒緊褲帶階段(第二階段):1935年1月——1936年12月。
閑置的設備和勞力是有限的,當時間踏入1935年時,德國已無閑置的資金、設備和勞力可供動員。而擴軍速度不僅沒有放緩,反而進一步加速,那麼資金、設備和勞力從何而來?N粹主要通過壓縮個人消費來解決。這雖然導致了個人消費資料生產停滯之苦,導致輕工業部門大量倒閉和裁員而重新出現超過90萬工人失業的現象,卻依然使生產資料自我消費和國家/社會消費得到了滿足,因此工業在恢復期之後繼續發展。
1935年,德國開始實施強迫無償勞動,范圍包括25歲以下的男女青年。
同年,德國爆發了「麵包危機」和「黃油危機」。很快,在宣傳部長戈培爾的「提倡」下,德國平民一夜之間突然喜歡起黑麵包和人造黃油來。
於是白麵包迅速換成黑麵包,黃油則換成人造黃油,1936年,「四年計劃」由N粹二號人物、空軍司令戈林牽頭啟動,它的目的是使經濟全面轉入擴軍備戰的軌道。
在這一時期,德國軍事戰略開始聒噪起來。
在1935年的開頭,由於空軍司令戈林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數量超過英國,並不斷拉大差距的空軍,壯了XTL的膽。於是XTL迫不及待地於1935年3月9日宣布德國空軍正式成立,並告訴前來談判的西門外JD臣和艾登,德國空軍的實力已經和英國相等。而在失去了空中均勢之後,英國就比較容易被XTL訛詐了。
很快,N粹頒布《帝國防禦法》,宣稱「使全部力量為軍事服務」,公然無視和約的軍備限制條款。並於1936年3月出兵萊茵河西岸地區,接著干預西班牙內戰,形成「三個法XS包圍法蘭西」之勢。
面對德國的行為,英法上層無動於衷,只有以丘吉爾為代表的一小撮目光敏銳者發現了問題的實質。
在1936年底的一次演說中,丘吉爾對局勢的發展做出了預言:「德國正在以德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規模來擴充軍備。它由一小撮洋洋得意的亡命之徒領導著。在這種專制統治下,經濟日益困難,不滿情緒日益增長,他們很快就不得不在經濟財政崩潰和內亂,或者發動戰爭這二者之間作出抉擇。」
同時,在丘吉爾的努力下,德國的軍備擴充速度和程度浮出水面。
德國戰備的開支
1933年 五十億馬克;
1934年 八十億馬克;
1935年 一百一十億馬克
註:按1936年幣值,12馬克摺合1英鎊。
(數據來源《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
經濟侵蝕階段(第三階段):1937年1月——1939年8月。
當個人消費被壓縮到不合適繼續壓縮,還要繼續蠻干為國家/社會消費騰出消費空間的時候,涉及國M經濟基礎的生產資料自我消費就被送上了祭壇。從一個現代大國角度來說,這是禁忌的行為,但N粹作為腐朽的產物,自然是可以百無禁忌的。
所謂軍事膨脹型經濟危機,簡單來說就是當軍需產業這種國家/社會消費畸形擴大,不但吞掉了個人消費,還要發展到連生產資料自我消費也給吞掉,從而導致一系列嚴重後果的一種與生產相對過剩完全不同的經濟危機。由於生產資料自我消費涉及生產資料的維護、修理、更新和擴充,當折舊大於投資的時候,生產資料別說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擴充,就是連簡單再生產的維護、修理、更新都保不住。這樣一來,德國工業體系不可避免地呈現出迅速衰退的現象。
在N粹的領導下,德國軍事經濟發展至此,終於帶來了軍事膨脹型經濟危機這個惡魔。隨著經濟危機迅速加深,德國內部之前暫時壓下的各種經濟問題紛紛暴露,人民困苦不堪,軍事戰略也迅速活躍起來。

⑧ 1938年德國失業率降低的原因是什麼

1933年納粹上台後,一再突破凡爾賽條約限制,積極擴軍備戰。軍隊的極具擴充不僅吸納了大批適齡勞動力,而且納粹德國是二戰前歐洲各個大國中為一個提前轉入戰時經濟體制的國家,以軍工生產為中心的整個國民經濟的爆炸式增長,解決了產能過剩導致的開工不足和勞動力過剩問題,

⑨ 當年德國那麼窮,希特勒哪來的錢發動戰爭呢

希特勒是在1933年出任德國總理,之後逐步掌握了德國的軍政大權最終成為了德國國家元首。

希特勒上台時候德國的基本情況

希特勒上台的時候,實際上世界性經濟危機已經接近了尾聲,那場經濟危機爆發於1929年,當時席捲了全球,大量的公司、工廠倒閉,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失業潮,德國也在這場危機中深受其害,失業的人們不滿情緒日益高漲,從而催生了以希特勒為代表的法西斯主義的上台。

希特勒剛上台的時候,德國的情況似乎並不好,經濟凋敝,群眾大量失業,人們生活沒有保障,但是在希特勒上台後的幾年裡,德國經濟迅速增長,人們普遍就業,收入大幅提高,並且德國還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些又是如何發生的呢?且聽我分析。

希特勒首先撕毀了一戰時期的各種「不平等條約」

希特勒一向鼓吹種族主義,認為德國日耳曼人是最為優秀的民族,認為一戰時期以《凡爾賽合約》為代表的一系列條約是針對德國的「不平等條約」,應當廢除。廢除一戰時期的條約,作為希特勒上台之前向德國人民作出的保證,自然在上台之後就一一廢除了。所以希特勒執政時期,德國在一戰結束後簽訂的種種條約給德國造成的不利因素便煙消雲散了,不過這也得益於那個時期英法對德國的綏靖政策,後來連捷克都讓德國吞並了。

四是實際上當時的世界經濟危機已經接近了尾聲

實際上,經濟危機的爆發,是因為市場在繁榮的時候容易催生人們的貪婪,因為發現干什麼都好賺錢,於是人們大量地追加了投資,大量投資的追加就大量地增加了社會的產能。比如鋼鐵,由於產能太多,社會實際上不需要這么多產能,就必然有大量的鋼鐵產能不能被市場消化,說白了就是賣不出去。除了鋼鐵,其他各個行業當時都出現了大量的產能過剩,美國還出現了把牛奶倒到河裡的事情,(說明當時美國牛奶產生嚴重過剩,要是能賣出去可能為了保價而倒掉么)而經濟危機的爆發,實際上就去掉了過多的市場產能,大量的產能必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退出市場。從1929年到1933年希特勒上台,實際上已經過去5年了,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過多的產能已經被市場基本去化掉了,剩下的都是市場實實在在需要的產能。

⑩ 機器人取代了人工但德國人失業率為什麼低

因為德國本來人口就稀少,他們工人成本很高,這也是為何機器人在德國如此暢銷的原因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國失業率這么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