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結束後,德國支付了多少戰爭賠款,都賠給誰了
作為挑起二戰的首要國家,德國不僅給人類社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同時還犯下了種族屠殺、強迫勞工等諸多罪行。由此,二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以及戰爭中犯罪行為的發起者,德國理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德國在戰後都給誰賠錢了,賠了多少錢?
因為是德國主動挑起了戰爭,並且給交戰各國帶來了財產損失,因此盟國一致認為應該讓德國補償各國的戰爭損失。事實上,關於德國戰爭賠償的動議,英國早在1941年就已經提出來過。不過因為戰場形勢的變化,各國關於德國戰爭賠償的問題討論,一直到1945年的波茨坦會議才最終形成了方案。
在二戰中,德國企業為納粹提供了大量支持。有些企業甚至直接參與對犯人的迫害,還有部分企業涉嫌種族屠殺。例如著名的法本化學公司,就向納粹提供了用於毒殺猶太人的化學試劑,而這些公司在戰後也支付了追償。賓士以及大眾汽車公司大約賠償了3200萬馬克,法本化學公司賠償了約3000萬馬克,克虜伯兵工廠賠償了1000萬馬克,通用電氣公司賠償約450萬馬克,西門子公司賠償了約720萬馬克。
綜合戰勝國的賠償和受害者的賠償,再加上德國企業支出的賠償,德國在戰後支付的賠償款項可能在1000億馬克左右。這筆錢看似龐大,但與已經逝去的生命相比,其實是微不足道的。
㈡ 二戰德國失敗究竟賠了多少錢
二戰結束德國投降後,18個戰勝國於1945年秋冬在巴黎召開會議,討論德國的二戰賠償問題。
會議決定各個國家有權利沒收各自領土內的德國海外資產,此外,還制定了賠償在各國間的分配比例。
希臘也參與了巴黎賠償會議的談判,在分配方案中享有
4.35%的物質賠償和
2.7%的其他方式賠償。
雙邊協議
1953年同盟國簽訂了《倫敦債務協定》,減免了德國一半的債務。
1990年,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簽署了有關德國統一的《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
四個同盟國宣布從此放棄此前在德國持有的權利與義務。
在這之間,1960年,德國與多個戰勝國分別簽訂了雙邊協議,進行賠償。
希臘得到德國的賠償共
1.15億馬克,荷蘭、比利時、丹麥等國也得到了賠償。
從法律上來講,《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簽訂後,同盟國放棄了對德國的索賠請求,希臘政府也批准了這一條約。
德國認為,德國和希臘在二戰賠償問題上,已完全了結了。
民間賠償
聯邦德國成立後,賠償對象從政府轉向了民間的戰爭受害者,希望借積極賠償,重建德國的國際形象。
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向德國提出了賠償訴求。
雙方最終達成的協議規定,聯邦德國向以色列政府支付價值30億馬克賠償,向猶太人「要求賠償聯合會」支付價值
4.5億馬克的賠償用於救助世界各地遭受納粹迫害的猶太人,支付賠償的年限為12年到14年。
德國最終不折不扣地執行了條約,1966年賠償正式完成,促進了以色列經濟的起飛。
1960年,對戰爭受害者的個人賠償佔到西德財政支出的
7.48%,到1965年9月為止,已通過審核支付的個人賠償總額達到了18
2.5億馬克。
勞工賠償
隨著賠償的進行,德國對二戰受害者賠償的主體不僅僅是政府,企業也加入進來。
2000年成立的「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中有6500多家德國企業捐助了51億馬克給納粹勞工,盡管其中大多數中小企業成立於二戰後,從未使用過納粹勞工。
最終賠款
2007年6月12日,德國「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在總理府舉行儀式,宣布歷時七年對二戰納粹強制勞工的賠償工作正式結束,由此德國終於結束了所有二戰的賠償。
默克爾2007年曾表示,德國二戰後支付了約640億歐元。
來源:華夏關注 (2015年16期)
㈢ 二戰前德國有外債這些外債怎麼來的又是怎麼還的
歷史老師告訴你
不要忘了,一戰德國是戰敗國,戰敗後有巨額賠款。德國支付賠款除了本國財政外,更多是從美國借款貸款,同樣被削弱的歐洲國家英國法國也多多少少向美國借款貸款恢復經濟。在對待德國賠款問題上,戰勝國之間存在矛盾。法國特別希望把鄰居世仇德國被削弱到底,可是英國出於「大陸均勢」政策需要,既要削弱德國,但又不願法國做大,把德國削弱的太過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得德國賠款數額在一次次會議中減少再減少,最終不了了之,隨著希特勒上台並擴張,更是連這些已成為廢紙的賠款文件都趾高氣昂的宣布廢除了。
㈣ 從一戰戰敗到發動二戰,短短時間里德國哪來那麼多錢發展軍工
一戰以德國戰敗而告終,根據1919年簽訂的簽訂的《凡爾賽條約》條約,德國所需賠付的戰爭賠款高達2260億馬克,並且只能以黃金交付,這筆賠款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同時一戰後德國不僅丟掉了其海外的全部殖民地,國內的煤炭,鋼鐵行業也遭受重創。令人震驚的是,短短20年之後,德國就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麼德國是如何做到的呢?德國哪來這么多錢發展軍工呢?除了沙赫特製定的經濟發展策略外,納粹德國為了發展軍工,還通過掠奪猶太人,限制國內消費領域的投入(把原來要投入消費領域的錢全部投到軍工領域)等方法來籌措軍工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㈤ 德國究竟為二戰賠了多少錢
640億歐元
㈥ 一戰結束後,德國如何在20年內,籌集到發動二戰的資金
德國在一戰中喪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16%的煤產地和一半以上的鋼鐵產業,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除此之外,德國還需要賠償1320億馬克,相當於3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
但是在一戰期間,德國的軍費高達470億美元,國內早已是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整個國家的經濟完全處在崩潰的狀態,因此他是壓根沒有能力來支付這戰爭賠款的。
另外當時有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因為戰爭,英國欠美國50億美元,法國欠美國借了40億美元。而一戰後德國要向英國和法國的賠款,一共是125億美元。
不借,那戰爭賠款和後來借出去的錢就沒有了。借,那戰爭賠款和借出去的錢,還是有可能回來的。於是各國一咬牙,便同意了德國的要求。
就這么的,楊格計劃取代了道威斯計劃。兩個計劃先後加起來,國際社會共向德國提供了1380億馬克的貸款,而在此期間德國的戰爭賠款卻只支付了860億馬克。當然了,這些錢幫助德國恢復經濟還是可以的,但想要幫助德國籌集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軍費,那還是捉襟見肘的。更何況1929年爆發了席捲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機,經濟基礎原本就不牢固的德國更是損失慘重。
想要在數年之間擺脫經濟危機並做好世界大戰的准備,僅僅依靠德國那是不可能的,也只有外來資金的支持,才能進行解釋。
至於這外來資金的來源,還是美國。
在資本家眼中,哪有什麼國家,哪有什麼人民。在他們看來只有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為何遲遲不肯加入戰爭的原因。
㈦ 二戰德國賠償
德國在二戰後主要的賠償就是割地。德國政府在戰後歷來重視賠償問題,曾主動提供多次與多重賠償。早在1951年9月27日,戰後西德總理阿登納就在議會鄭重宣告:納粹的罪行是以德國人民的名義犯下的,因此德國人要把進行道德上和物質上的賠償視為自己的義務。到1953年,東西德向戰勝國繳納的戰爭賠款是824億馬克,約合330億美元,與西德1950年的國民總產值相差無幾,以後又不斷賠償。德國重新統一8年後,賠償問題又一次提上日程。戰後54年,德國從三方面給予了賠償:戰爭賠款約1000億馬克;給納粹受害者的個人賠償約1020億馬克;德國工業、企業的賠償額約為7550億馬克。德國政府和企業對賠償都是相當積極主動的。盡管德國政府一度也擔心索賠變成「無底洞」,認為該有個了結,但賠償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以下是具體賠償:
在1945年2月英美蘇首腦舉行雅爾塔會議時,便制定了要求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給予盟國戰爭賠償的原則。規定德國應賠償200億美元,其中100億歸蘇聯,80億歸英美,20億歸其他國家。戰後,英、美、法、蘇對德國實行分區佔領,成立盟國管制委員會,德國的賠償以盟國從各佔領區拆遷工業設施抵償。同時,對於追隨德國與盟軍作戰的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芬蘭五國同樣提出了賠償要求。1947年2月10日盟國與上述五國計立的和約中規定,意、羅、保、匈、芬五國分別向蘇聯、南斯拉夫、衣索比亞、希臘四國賠償2.55億、3億、0.7億、4億和3億美元。
㈧ 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為何突然有錢了,錢從哪裡來
通過閱讀史料,我認為希特勒上台後,德國突然有錢的原因是:希特勒假借日耳曼民族與猶太民族仇怨,在殘害猶太人過程中大肆斂財,獲取了投資社會建設的第一桶金。
猶太人是最富有的民族,這是有目共睹的。在二戰戰爭前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德國本土民族和猶太民族矛盾尖銳,特別是二戰中,法西斯對於猶太民族更是大肆屠殺,所有這些指向了同一個目的:希特勒曾對猶太民族大肆斂財,後殺人滅口,這樣那筆資金的來因就明了了。
㈨ 此國戰後要賠1萬億,10年前剛還完一戰賠款,為什麼要還二戰賠款
「言不信者行不果。」就是說一個人說話不講信用,做事也不會有所成果。對於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更是如此。二戰結束後,有兩個國家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德國承認自己的錯誤,建立了反省戰爭的系統機制,對納粹黨的追責和清算至今仍然在繼續,戰爭賠款就算國家沒錢也在繼續還,但是日本呢,卻推翻了自己在投降書上的言論,百般抵賴自己的侵略歷史,還修改了歷史書,甚至還有政界領導人參拜靖國神社,戰爭賠款到最後更是不了了之。
相比於日本的拒不認錯和抵賴賠款,德國雖然是跪著的,但是他的形象比日本更為高大,那是真心為自己的民族贖罪,真誠地向曾被奴役的國家請求重歸於好的良好形象,這也是同為侵略國,而德國更被世界國家接受的原因。
㈩ 德國究竟為二戰賠款是怎麼來的
歷時60多年賠款640億歐元
截至1986年11月,聯邦德國政府宣布已經支付各類賠償總計770.7億馬克。當然這還遠未結束。德國統一之後,先後在華沙、基輔、明斯克和莫斯科先後成立了對納粹勞工賠償的基金會,總金額15億馬克。1998年德國與捷克建立的「德捷未來基金會」也有部分款項專門保留給納粹勞工。
此前賠償大多支付給了猶太勞工,2000年,德國又成立了「紀念、責任與未來」基金會,主要賠償中東歐國家的納粹勞工。
2000年7月17日,來自德國、美國、以色列、俄羅斯、波蘭、捷克、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的代表在柏林簽署了納粹勞工賠償協議,根據協議,德國將向二戰期間被納粹奴役的勞工倖存者及其後代提供總額100億馬克(約合48億美元)的賠償,德國政府和企業各承擔50%,這是德國政府向納粹受害者提供的最後一次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