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德國總理的座駕是奧迪,而不是賓士或寶馬
德國總理的乘坐是奧迪,這個還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支持國有品牌。在德國大眾是國有企業,並且奧迪是大眾的高端豪華品牌,德國總理自然要支持國有企業。所以他會選擇奧迪作為自己的座駕,就像是我們國家的領導人乘坐紅旗一樣。同時,德國政府擁有大眾的股份,所以要為大眾集團做宣傳,自然會選擇奧迪了。
第四,根據不完全統計表明,在往屆14位德國重量級政要當中,僅有幾人選擇了寶馬,賓士以及其他品牌,大多數都選擇了以奧迪為座駕;其實它最為明顯的一個優點在於外形較為普通,屬於務實的類型,不張揚,這不正好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優秀品質嗎;
總體來說,默克爾總理選擇奧迪的原因既有內因也有外因,內因就是上面第一點提到的想要擴大本國國有品牌的影響力,外因便是奧迪A8L Security這款車自己本身了,合理且安全的高級配置,簡單而又不張揚的外形等。
B. 德國總理的座駕是奧迪,為什麼不是賓士、寶馬或者更高級別的汽車
德國,毫無疑問是工業強國。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其國內工業的發展就如同跑上了高速公路,就連同在歐洲的海上強國英國都難以匹敵,而汽車工業最發達的國家自然也是德國,從汽車這一物種誕生到現在,其世界地位都難以撼動。我們單單來看國際一線的汽車品牌就能窺其一二,無論是大眾、奧迪、賓士、寶馬還是超一線的超跑品牌保時捷,都是德國的本土車企。但是就在這么一個汽車工業強國中,其國家總理卻一直鍾情於奧迪汽車,出行座駕幾十年都不曾改變,明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可選項,那這又是為何呢?
正是因為這一公一私的雙重因素,導致了奧迪汽車成為了德國的「官車」,同樣,現在我國之所以也將奧迪尊為「官車」也是因為在發展之初深受德國汽車業態的影響。不過話說回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也已經有了三四十年的歷史,是否也該有自己的自主「官車」品牌了呢?一直用人家的總是不太好吧,對吧,紅旗汽車。
C. 默克爾的座駕為什麼是奧迪
默克爾2005年上任的時候又一次選擇了奧迪A8 6.0為座駕。
我個人對奧迪是很有好感的。因為德國是世界公認的機械大師,擁有世界頂尖的汽車製造技術。首相默克爾的汽車實力有很多自然選擇。然而,同樣是著名的德國品牌,默克爾的選擇不是寶馬,不是賓士,而是奧迪?
除了安全機構的最大亮點外,還有護航信號系統、旋轉警告燈、滅火系統和加強系統。高科技配置急救的通風系統和急救逃生系統也是奧迪的炫耀資本。當然,豪華配置當然不是問題。全真皮內飾,四區域空調,百色市音響,汽車電視,按摩椅,汽車冰箱…一切都好。這大概就是為什麼默克爾應該選擇奧迪的車。
D. 為什麼德國的好車就這么多奧迪賓士寶馬都是德國生產的
德國是世界現代汽車的發祥地,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就是1885年由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設計製造的。主要有賓士、邁巴赫、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斯柯達、歐寶等。
E. 奧迪為什麼把自己的研究基地設在中國而不是德國
奧迪(Audi)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子公司奧迪汽車公司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作為高技術水平、質量標准、創新能力、以及經典車型款式的代表,奧迪是汽車品牌之一。公司總部設在德國的英戈爾施塔特,並在中國等許多國家有分公司。
20世紀20年代,奧迪、霍希、dkw和漫遊者四家汽車公司各自應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相安無事。但流水線組裝和現代化機械設備的使用使生產能力迅速上升,進而要求企業不斷拓展市場,而提高銷量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另一方面,國外汽車廠家引發的價格戰又使各汽車公司蒙受很大損失。德國汽車工業發現很難依靠自身解決這些財務問題,需要銀行貸款的支持。於是,薩克森州銀行滿足了拉斯姆森的貸款需求,為拉斯姆森集團的擴大奠定了基礎。此後,薩克森州銀行為了保持其在汽車行業的利益,以四家公司為基礎,建立了汽車聯盟,其總資產為1,450萬德國馬克。
F. 奧迪為什麼叫奧迪
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是德國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奧迪公司的創始人。霍希畢業於薩克森州米特韋達(mittweida)鎮的一個技術學院。開始他在曼海姆的卡爾·賓士公司的發動機製造部門工作,後來成為汽車製造部的總經理。1899年,霍希決定成立自己的公司,在科隆成立了霍希公司(horch & cie)。在德國,霍希是將鑄鋁技術用於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殼製造,以及製作電力傳輸元件的萬向軸及高強度鋼齒輪的第一人。1902年,霍希將公司遷至薩克森州的萊辛巴赫(reichenbach), 1903年公司開始生產兩缸發動機汽車。隨後在1904年又遷至茨維考。遷至茨維考後,公司又開始生產四缸發動機汽車。該種汽車性能極佳, 1906年在當時世界上路況最艱難、距離最長的汽車拉力賽(herkomer run)中贏得冠軍。兩年後,霍希公司的年銷量第一次突破100輛。
奧古斯特·霍希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因與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存在分歧,奧古斯特·霍希於1909年離開了由他創立的霍希公司,隨即在茨維考成立了另一家汽車公司。由於「霍希」的名字已被原來的公司使用,且已被注冊為商標,因此霍希將他的名字翻譯成拉丁文「audi」(「audi」和「horch」的詞義同為「聽」),於是新公司有了audi(奧迪)這個名字。也就誕生了奧迪這個品牌。世界上也就首次出現了四環標志.
G. AUDI是德國品牌,但是為什麼其獨有的的四驅技術卻用"quattro"這個義大利語表示呢
AUDI這么國際化的牌子你還能提出這樣的問題- -聯想還叫Lenovo呢- -
給你看看它的名字的由來吧
1979年初夏,大眾終於批准生產四驅奧迪車型,但希望在命名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最後的產品戰略委員會會議上,大眾提出了「Carat」的建議,也就是「Coupé-All-Rad-Antrieb-Turbo」(汽車-全輪-驅動-渦輪)的縮寫。不過對此瓦爾特•特雷澤早有所准備,他隨即從口袋裡拿出一瓶標著同樣名稱的臉頰香水,反問道,「難道應該讓我們的高端產品聽上去就像家庭主婦身上的香味一樣嗎?」
最終,大家形成了統一意見,奧迪的四驅系統命名為「quattro®」。這個名稱來源於Quattratrac一詞(有關吉普車專用變速箱的術語)。而quattro在義大利語中意味著數字「四」,恰好反應出四輪驅動概念的特點。
H. 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什麼坐奧迪:德國是一個汽車強國
德國政府是大眾的股東。奧迪是大眾的子公司。
默克爾只有兩種選擇,賓士或者奧迪。賓士也是為很多元首做過防彈車,譬如羅馬教皇。
而其它的譬如寶馬,貌似沒有出過這類型的車,大眾的話本身自身定位就不大會出這種車,大眾更願意讓奧迪去做這種事情,錯開競爭。
所以,不是奧迪有多強,ABB三家其實差不太多,只不過可能德國政府和大眾有一定關系,所以採用了奧迪。
I. 為什麼我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幾乎看不到一輛奧迪
奧迪是專門給中國的官方設計的車,
在國外,很少有人買,
在中國,人們喜歡排場,喜歡攀比,喜歡面子,
於是,都買大個頭的車,動不動就說自己身高有多少,
想要一個寬敞大一點的車。
車,對於外國人來講,那就是一交通工具。
再加上人家愛環保觀念強,所以,對於他們來講,車,夠用就好,甚至,將就一下也沒有關系。於是,小排量,小型號的車,就很受歡迎。
但是,車,對於中國人來講,那是一個享受的東西,
是面子上的事情。於是,就會考慮,夠不夠排場,夠不夠豪華,夠不夠寬敞。因為大家還喜歡攀比。
其實,外國人的平均身材難道不比中國人的身材高大?
但是,歐洲的街上卻跑的都是小個頭的兩廂車,而我們中國卻滿大街上都是跑的B級車。買車的人也總是會說自己的身高有多少,好像,小車就放不下他一樣。
我去香港的時候,我也很驚訝,
因為,在中國,滿大街的奧迪A6,(現在還又有了A8),本田雅閣,(現在還又有了凱美瑞),而我在香港那個城市,卻幾乎沒有見到,奧迪A6我一個也沒見到,本田雅閣,我只見過一輛。而大眾車,幾乎就都沒有。這給我的印象真的是太深了。
香港人雖然有錢,賓士,寶馬,奧迪到處都是,但是,他們也不買那些大排量的車,都是小排量的車。並且,日本車非常的多。
中國人現在的消費還是不夠理性,大家對車的概念還是比較落後,還只是停留在財富象徵的階段,所以,大家買車不是為了用,而更多的則是為了攀比。
去上海看看,上海那個城市很漂亮,在中國也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發達城市。但是,那裡的人卻很實際,滿大街上跑的都是普桑,2000,東方之子,兩廂車也非常的多。
我是山西太原的,去了趟上海,我才知道為什麼人家說太原滿大街跑的都是好車。上海街上的車基本上都是15萬一下的,而太原街上的車基本上都是20萬以上的。雅閣,凱美瑞,天籟,賓士,寶馬,大越野,到處都是……,比一比就知道哪個城市的人務實,哪個城市的人務虛。呵呵。
我們中國人太奢侈了,該花錢的地方,捨不得花,不該奢侈的地方,卻非常的奢侈,胡亂的攀比,真是太不應該了。
試想,如果我們和別人攀比教育那該多好,國家和政府盡可能的把錢拿出來用在教育上。我想,那中國便會更塊的富起來了。
J. 德國總統座駕為什麼是這輛奧迪A8L
奧迪A8L是德國總理的專用車,這輛A8是經過特殊改造的,可以防導彈的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