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是如何對膠州實行殖民統治的
德國把膠州與德屬非洲殖民地同樣看待,設立總督府,頒布一系列的法令,到1912年,共有188種,內容無所不包,從軍事、經濟、文化一直到居民的婚喪嫁娶及日常生活細節,都加以管制,並徵收名目繁多的稅捐。膠州灣還是德國遠東艦隊的重要基地。
❷ 德國是什麼時候侵佔青島的 德國侵佔中國青島的歷史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侵佔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
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民國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民國八年(1919年),中國以收回青島主權為導火索,爆發了「五四運動」,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分水嶺。
民國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洋政府收回青島,辟為商埠。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佔青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9月,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❸ 你知道"巨野教案" 是怎麼回事嗎它為什麼成為德國強占膠州灣的借口
就是德國的傳教士在山東作威作福,然後就被殺了。
之後德國就借著這件事,出兵山東,強佔了山東。
自己的話回答的,如果上網路上找,確實能找到一堆,比我的回答詳細,但是那樣有意思嗎?
❹ 膠濟鐵路是德國人在侵略中國時建造並控制的對不對
對。
19世紀末葉,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瓜分中國亦進入領土兼並階段,1897年11月13日,德國借口「巨野教案」出兵膠州灣,以武力佔領膠澳商埠(即青島)。
德國人在實現佔領膠州灣的圖謀後,對修築膠濟鐵路的事情,簡直是「雷厲風行」地進行的。《條約》一簽訂,德國14家大銀行立即組成一個「辛迪加」成立德華銀行、山東鐵道公司和礦務公司等機構,聯合向膠濟鐵路及沿線礦業投資,解決了資金問題。
德國政府迅速發布《准許山東鐵路公司建築鐵路及營業條款》16條,要求五年內全部建成青島至濟南間的鐵路;規定:膠濟鐵路運價率與行車時刻表之制訂與變更,均需得到德國駐膠州總督認可;鐵路運輸及營業方面主管人員的任用,需經德國政府同意。
條約簽訂第三個月(1899年6月),勘測設計全面開始;又三個月(9月23日),膠濟鐵路建造工程便在青島開工。對於他們為什麼抓得這么緊,德國駐上海領事說出了其中的奧妙:「蓋我鐵路所至之處,即我佔地之所及之處。」
這是「築路圈地」戰略:我德國的鐵路築到哪裡,就是德國對中國領土佔領到哪裡。膠濟鐵路一通到濟南,整個山東都是德國的勢力范圍、德國的天下,此事絕對不能遲疑片刻,免得到嘴的肥肉被別的殖民對手搶走。
在近代中國鐵路建築史上,沿線民眾反對、阻遏洋人強築鐵路,是時有發生的事,但像膠濟沿線民眾這樣有組織有領導的武裝反抗,與侵略者展開真刀真槍的流血戰斗,是前所未有的。
歷史沿革
膠濟鐵路是山東大地上第一條鐵路,建成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這條鐵路的許多站段的「老鐵路」們對德、日侵略者修築和經營此路時殘酷鎮壓剝削中國人有血淚控訴。德國借「巨野教案」實現霸佔山東、築造膠濟鐵路的陰謀膠濟鐵路是德國人在中國土地上強行建造的一條殖民者插在被壓迫人民身上的吸血管。
每提到這條鐵路,人們就會想起「巨野教案」。故事確實要從這個「教案」說起,然而不管發不發生「巨野教案」,德國人都會佔領膠州灣,都要修築這條殖民鐵路。因為,在「教案」發生前許多年,德國人已經謀劃好了。
❺ 青島有很多德國建築,和德國有什麼淵源
青島由於歷史原因,它與德國密切相關,並且青島的下水道德國也在互聯網上謠傳,但與下水道無關,它是對還是錯,但是青島的呼吸德國在該國絕對是罕見的。 青島的館陶路如----- 德國鳳慶街,保留原始建築德,今年的中德文化周將於館陶路盛大開幕,於2018年9月7日日在13 日舉行,建議有時間的訪客可以到現場,體驗原汁原味的風味德國,感受建築的魅力德,享受文化文化節德國。
德國我國的殖民政府和經濟掠奪,在帝國殖民體系的建築青島相對完整的建築德中,這些建築在反映特色方面起著主導作用來自城市青島。 青島是啤酒的故鄉中,青島啤酒世界聞名,德國也是世界領先的啤酒生產商!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青島慕尼黑啤酒節,慕尼黑慕尼黑啤酒節!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啤酒節,這樣的兩個地方應該有很多合作。
青島在開始撰寫自己的章節之前,它已被宣稱並成為重要的港口碼頭。最早的財產青島不是另一個人,它是德國,並且所有歷史都知道1898 德國強制在膠州灣中注冊並強迫清政府簽署《膠 澳 租借條約》,德國具有青島 ] 99年規則,第二年,「 青島」一詞被一個小海礁中提升為明確的地理名稱。
❻ 一戰 青島如何被德國霸佔
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西南部被大刀會會員殺死,史稱「巨野教案」。六天之後,也就是消息傳到德意志帝國首都柏林的當天,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實施軍事報復。11月13日,德意志東亞艦隊三艘戰艦,在海軍上將封迪特里希率領下,駛抵膠州灣。青島歷史學家馬庚存在談到這段歷史時表示:
那是1897年的事情了。從中國國內的情況來講,清政府的腐敗導致中國極貧極弱。而德國則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歐洲大陸基本被當時的歐洲列強瓜分完畢的背景下,德國急於對外擴張。經過周密考察,德國最終選中了膠洲灣。當時的背景是,中國落後就要挨打,而德國發展起來之後,就要求擴張。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出現了中德在膠洲灣的接觸。當然,那種接觸同今天的接觸已經不是一種概念。實際上就是德國對中國的侵略,而這種對抗就發生在青島。
事實上,當時並沒有發生真正意義上的軍事對抗,由於清廷的外交權和軍權都把持在主和派手中,駐守膠洲灣的兩千清軍在德國軍艦抵達膠洲灣的第二天,就不戰而退,而七百名德國海軍士兵則不費一槍一彈堂而皇之地完成了對膠洲灣的佔領。弱國無外交,鑒於當時德意志帝國和大清帝國之間經濟軍事實力上巨大懸殊,清廷已無力通過外交途徑改變膠澳地區被德國佔領的既成事實。一本講述青島歷史的中國官方出版物中寫道:
「在德帝國主義的威逼下,1898年三月六日清廷大臣李鴻章、翁同和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規定:將膠州灣租借給德國,先以99年為限;德國可以建造由青島經濰縣、淄川至濟南和青島經沂州、萊蕪至濟南的兩條鐵路,並在鐵路兩旁30里內享有開礦權;山東興辦各項工程,德人有優先承辦權。從此,膠州灣正式淪為德國殖民地,山東成了德人的勢力范圍。」
❼ 德國佔領中國膠州是哪條不平等條約
1897年,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府巨野縣張家莊因欺壓平民被殺,這本是當時在教會和中國民眾矛盾不斷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事件,卻因為德國以此為借口出兵佔領膠州灣而被載入史冊,這就是「巨野教案」。1897年11月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當時稱膠澳)就這樣落入了日耳曼之鷹的爪牙之下,從此揭開了一段影響深遠的歷史。
覬覦膠州灣:提前一年制訂計劃
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經過跳躍式發展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個資本主義強國。經濟的強大促使德國向外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德國外交已經放棄了俾斯麥時代保守的「大陸政策」,轉向更為冒險的「世界政策」,德皇威廉二世公開宣稱要爭奪更多「陽光下的地盤」。
從19世紀60年代起,德國就對中國東部沿海的澎湖、大鵬灣、廈門、舟山 、膠州灣等港口進行過調查,其中德國的地質學家李希霍芬於1869年3月踏上齊魯大地,開始了3個月的實地勘測。他的到來,對於山東來說,是殖民者罪惡的開端,是德國殖民統治的前期准備。李希霍芬對山東的礦產、物產、交通、港口等方面做了詳細調查,尤其以煤炭資源描述甚詳。通過考察他得出以下結論:山東地區極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豐富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並且有位置優越的可供作軍港和商港的膠州灣。
甲午戰爭之後,攫取青島就成為德皇威廉二世孜孜以求的目標,並開始制訂佔領計劃。1896年德國東亞艦隊海軍上將梯爾匹茨乘「皇帝號」駛抵膠州灣考察,同年12月15日,德國海軍一份佔領膠州灣的計劃就送達到德皇手上,其完整、詳細、可行的程度都令人驚訝。
巨野教案:德國人期待已久的借口
進入1897年,德國把巡演艦隊駐扎在中國沿海,伺機發動侵華戰爭,又派水質工程師弗蘭西斯前來考察膠州灣的水質情況,看能否用做軍事基地。1897年10月1日,德國駐華公使海靖蠻橫地「通知」中國政府:「我們保留帝國軍艦在今冬必要時停泊膠州灣。」這實際上就是佔領前的戰書和宣言。而1897年11月1日夜爆發的巨野教案,則成為德軍出兵膠州灣的借口,威廉二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華人終於給我們提供了期待已久的理由和時間,我決定立刻動手。」
現在回看巨野教案,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但也是當時歷史背景下的一種必然 。19世紀,世界列強把垂涎中國變成侵略實際步驟,派出大量「馬前卒」傳教士來華。僅據山東一地統計,當時有大小教堂1300餘處,其中很多都成為侵略活動的據點。胡繩在1952年所著《帝國主義與中國政治》一書中,就揭露說:「他們正是假慈假悲,在中國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外國人 ,所以教會成為群眾憤怒的對象。」巨野教案中的兩名傳教士也是因欺壓平民引發不滿,才被殺害的。
清軍零抵抗:德軍不費一兵一卒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嚴飭山東巡撫派司道大員查辦,限期15天內拿獲真凶,向德國政府表示道歉,藉此表明中國對這一案件的重視,企圖杜絕德國侵奪中國的口實。
但1897年11月7日深夜,威廉密令停泊在上海的剛剛代替梯爾匹茨擔任遠東艦隊司令的棣特利希海軍少將:「全部艦隊立即開往膠州,使用最大可能的力量,堅決地去獲取最充分的滿足。此行目的必須保持秘密。」棣特利希接到密令後,命令在上海的德國艦隊立即進入戰爭狀態。13日下午,棣特利希率領艦隊駛入青島前海。「駐防清軍哨兵從三色旗上判斷出是德國軍艦。總兵章高元已從哨兵快報得到德艦進港的消息,正欲令清兵前去詢問,卻見德艦放出短艇向岸邊駛來,安孟大尉和兩名士官,隨帶漢語翻譯,奉艦隊司令棣特利希將軍前來拜訪章總兵」,周兆利說,見到三名德國軍官,得知德艦乃「借地操演」而進港駐泊,逗留幾日便可離港,章總兵懸起的心才一塊石頭落了地,「安孟大尉的恭敬禮讓,使章總兵頗為舒服,提出是晚特在總兵衙門設宴款待將軍,為其接風洗塵,以重邦交,德使一番虛於委蛇之後,拒絕了清軍好意,11月13日這一天就在波瀾不驚中滑落過去。」
11月14日,清晨7時許,艦隊司令棣特利希發布了佔領膠州灣的命令。由「羚羊號」及「威廉號」兩艦官兵組成500人的陸戰隊,分乘三艘快艇,從棧橋登陸,並分頭佔領了軍火庫、電報局、棧橋、青島炮台,包圍了總兵衙門和4個兵營。中午,棣特利希派員向章高元遞交了通牒:把膠州灣交給德軍,清軍必須在3個小時之內撤到女姑口和嶗山以外,以四十八小時退完為限,「過此即當敵軍辦理」。
在德軍威逼之下,章高元沒開一槍一炮於14日下午三時下令清軍拔隊後撤,由青島村退往山後的四方,當日德軍宣布佔領膠州灣及其附近一切海島及屬地。隨後的18天中,章高元在德軍威逼下一退再退,由四方退至滄口,最後調駐煙台,青島從此淪為德國殖民地。
屈辱的條約
「給的比要求的多」
巨野教案發生後,清政府試圖與德國展開談判,但沒有任何對策又怕得罪洋人的清政府和總理衙門一直謹小慎微,一步步落入德國人的圈套。德國派兵佔領膠州灣後,清政府內部一片愕然。山東巡撫李秉衡和部分御史主張對德開戰,而以李鴻章為首的實權派大臣則主張「以夷制夷」,11月15日深夜,李鴻章還輕裝簡從,前往俄國駐華使館,「以中國政府名義懇切地乞求俄國支援」。但德俄很快達成妥協,俄國不反對德佔膠州灣,作為交換,德國亦支持俄國佔有旅順和大連。
在德國的步步緊逼下,1898年3月6日,李鴻章、翁同龢與海靖在北京正式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德國強租青島海陸面積計551.5平方公里,租期99年,並獲得膠濟、青萊兩路的築路權及鐵路兩旁的采礦權,8萬多青島居民及整個山東淪入德國殖民統治之下。此外,還賠償了德國建築教堂費用22.5萬兩白銀,德國外交大臣說:「其准備給我們的,竟比我們要求的還要多。」
德國佔領膠州灣及《膠澳租界條約》的簽訂產生了重大影響,不但引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也直接推動了戊戌變法的發生。對青島來說則開始了被奴役、被掠奪的殖民歷史,將青島城市功能和結構都打上鮮明的殖民化烙印。記者 王法艷
膠州灣風雲備忘錄
至少自1869年起,德國人便開始有計劃地對膠州灣及周邊進行調查研究,當年3月,近代德國著名的地理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在齊魯大地上穿梭1165公里,對山東境內礦藏、貿易、交通等都進行了詳密考察,並於 1877年向德國政府提交《山東地理環境和礦產資源》報告,強調了膠州灣的優越地理位置,建議在此建築港口。
1897年1月29日,德使海靖再度受命要求租借膠州灣。
1897年11月6日,威廉二世諭德國外交部:如果中國政府不對巨野教案以巨額賠款,並立即追緝嚴辦兇手,艦隊必須佔領膠州灣並採取嚴重報復行動。德皇在信中說:中國人終於把我們渴望已久的理由和「意外事件」提供給我們了。
1897年11月14日早上7時許,德國士兵在晨霧迷濛中登上膠州灣陸地,中午過後,章高元即令清軍撤退至青島山後四方村一帶,慌忙中竟將14門鋼炮丟給了德軍,清政府營建了7年多的膠澳海防基地在沒有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失陷。就這樣,膠州灣落入日耳曼之鷹的利爪之下。
1898年3月6日,76歲的李鴻章已無力回天,他和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德國不僅強租膠澳99年,整個山東也成為其勢力范圍,膠州灣畔的小漁村由此成為當時遠東最繁忙的建築工地,並以自由港的身份被拉入到世界格局中,德皇威廉二世將租借地內的新市區命名為「青島」。
❽ 德國強占膠州灣的國際背景
19世紀末,列強把垂涎中國變成侵略實際步驟,派出大量「馬前卒」傳教士來華。僅據山東一地統計,當時有大小教堂1300餘處,其中很多都成為侵略活動的據點。
一、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戰敗。
二、1896年12月,德國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租賃膠州作為「儲煤站」,遭到清政府的拒絕。
三、1897年1月再次提出,同樣遭到拒絕。
因沙俄也想染指膠州灣,德皇於同年8月訪俄,以支持沙俄強佔中國大連灣為條件,與沙俄達成諒解。
四、德國1860年代起,就對澎湖、大鵬灣、廈門、舟山 、膠州灣等港口進行過調查。
得出以下結論:山東地區極為富庶,有可供使用的豐富資源和大量廉價勞動力,並且有位置優越的可供作軍港和商港的膠州灣。
五、德國尋找武力強占膠州灣的借口。
1897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傳教士在山東曹州(今菏澤)巨野遇害。德皇威廉二世下令德國遠東艦隊從吳淞口駛往膠州灣。14日,德國的軍艦在清軍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從棧橋登陸,隨後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1891年才開始建置的「年幼」的青島淪陷。
❾ 德國為何要強租青島膠州灣
中國歷史書和地理書上對於中國經常用一句地大物博歷史悠久來描述,形容中國物華天寶文化源遠流長。但是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列強環伺瓜分之禍愈演愈烈。德國在1897年以傳教士被殺的借口,逼迫清政府強租了膠州灣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德國此次租借的地區域包括整個環膠州灣區域,歷史上稱膠澳租界。後來在1914年趁著德國第一次大戰 戰敗,日本出兵擊敗德軍佔領了這塊租界。
雞賊的李希霍芬在歐美其他公布的報告中則對膠州灣和舟山群島的價值隻字不提。反而反復強調寧波和杭州在商業中心發展中的作用。這種聲東擊西瞞天過海的手法正是應了那句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的說法。
後來德皇威廉一世在批准了遠征膠州灣的軍事計劃,派兵武力強占這一寶地。當時的德國海軍司令梯爾皮茨多次引用了李希霍芬在中國考察的報告,關於膠州灣地理位置和利用價值。歐洲學者的經世致用,學術服務於國家利益表現的淋漓盡致,雖然李希霍芬對中國近代地理地質發展開了風氣,並提出了黃土風化理論,但是他卻是服務列強利益侵佔中國的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