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能原諒日本

二戰德國為什麼不能原諒日本

發布時間:2022-07-16 02:32:46

① 德、日同為二戰成員國,為什麼戰後德國得到國際普遍諒解,日本卻屢遭指責

古人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日本跟德國是二戰中的法西斯國家,他們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全球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全球人民包括日本和德國民眾。德國知錯能改,因而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諒解。日本怙惡不悛,拒不認罪,因此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指責。

多年來,參拜靖國神社已成為部分日本政客拉攏選民、展示右翼思想的"個人秀"。日本政客的數次參拜破壞了日本與中國、韓國等亞洲國家之間的關系。日本跟韓國還因為慰安婦問題、勞工問題結下仇恨。日本國內對二戰犯下的罪惡輕描談寫,將戰犯視為英雄崇拜,竭盡所能地迴避侵略問題,且不遺餘力的發展軍事力量。日本對二戰的態度讓國際社會紛紛指責它。

② 為何日本人至今為止都不能像德國人一樣在二戰侵略戰爭歷史上承認錯誤,道歉甚至做出深刻反省以及賠償

首先,因為二戰結束的時候對於日本的罪行就清算的不夠徹底。
二戰結束的時候,日本憑借自己海島地形環境,揚言對於登陸盟軍毀滅性的打擊,盟軍為了避免重大傷亡,給與了日本有條件投降。而德國基本上是被打到了最後一個人,最後逃出去一批納粹在南美還被蘇聯、美國嚴密監視,以色列像抓牲口一樣想清算誰就清算誰。
日本投降最大的條件就是保留了天皇和一大批日本政治勢力。這給以後日本犯二埋下了伏筆。
其次,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是有歷史的國家,都知道自己這個國家的榮譽和尊嚴。而亞洲很多國家屬於沒有歷史的國家。例如菲律賓,一直是美國、西班牙的殖民地,在他看來,誰殖民不是殖民?而且來個黃皮的還算是亞洲同胞。所以菲律賓還給二戰日本殖民者樹碑立傳,希望贏得日本歡心,多多投資。我們國家也有這樣的腦殘,但是被法辦了,碑也給砸爛了。現在反對日本隱瞞歷史最積極的就是中國和朝鮮/韓國,這三個國家好歹還是有幾千年文明史的國家。
最後,是日本現在的政治環境。每一個國家都想著能夠發展,發展到別的國家遙不可及。傳統的殖民模式是讓別的國家成為我的殖民地,現在美國的模式是讓大家成為我的市場和原料供應地。日本深受影響和感染。日本在戰後從來沒有放棄過程為世界大國的夢想,但是真的沒辦法,被美國看得死死的。其實德國戰後表現也被歐洲那些人深深吐槽——還不如日本呢,看天皇到哪兒都跪著(其實是他們不懂日本的跪相當於世界其他地方的坐)。而當年對於日本的限制太多,也可能是導致日本妄圖擺脫束縛,成為一個「正常國家」的理由。至少這一點能夠哄騙不明真相的群眾,提高「民族凝聚力」……

③ 為什麼歐洲原諒了德國,而亞洲原諒不了日本

對於納粹二戰期間犯下的屠殺猶太人和侵略全世界,德國前總理關鍵場合跪地求全世界人民原諒,態度問題是關鍵;
而日本首相從來就沒有懺悔二戰日本軍國主義的法西斯行為,尤其是不承認南京大屠殺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④ 在二戰以後,德國能夠為自己的錯誤道歉,為何日本卻一直死不承認

二戰後,德國之所以能夠為自己的錯誤道歉,與國民素質和國家的文明有關。當年,德國發動戰爭時,人民是不支持的。而日本,他的武士道精神造就了日本人好戰的性格。

對於日本的行為,國際社會上是一致譴責的。希望他們能夠在大局下認清局勢,反省自我,能夠像德國一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⑤ 二戰後德國道歉,為什麼日本不道歉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組成法西斯國家聯盟,領導者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日本及與他們合作的一些國家和佔領國。

它們被稱為軸心國。

名稱源於1936年11月1日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與納粹德國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後不久對此評價的一次演說:「柏林和羅馬的垂直線不是壁壘,而是軸心」,因柏林和羅馬在同一經度線上,因此,後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稱為「軸心」,參加國稱為「軸心國」。

1995年6月,當時的德國總理科爾在以色列的猶太人受難者紀念碑前再次下跪道歉,同時成立贖罪委員會,以向在二戰中受德國侵略的國家贖罪。

德國對二戰的反思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懺悔和道歉上,它在戰爭賠償問題上態度也很明確,先後向受害國家和受害民族 進行了巨額賠償。

二戰爆發80周年,德國總統請求波蘭原諒,向受害者鞠躬請求寬恕

就在前幾天,9月1日,法新社最新消息,在波蘭維隆當天舉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80周年紀念儀式上,德國總統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請求波蘭原諒。

⑥ 為什麼世界能夠原諒德國而不能諒解日本

你怎麼知道世界沒原諒日本?!二戰結束紀念日,除了韓國、中國在批日本之外,日本在二戰時侵略了那麼多亞洲其他國家,一個都不支聲,知道為啥不?

⑦ 為什麼可以原諒德國,不能原諒日本

二戰戰敗,德國人敢於向曾經受害國家的受害者下跪請求原諒。而日本不承認自己的侵略,反而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

⑧ 德國和日本同是二戰侵略戰敗國,德國認錯,日本為何不認錯

日本文化與德國文化從本質上來說是兩種異質文明,借用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專著《菊花與刀》一書中的看法,它們分屬於「恥辱感文化」和「罪惡感文化」兩個范疇。按照本尼迪克特的說法,這兩種文化的本質差別在於:「罪惡感文化」依靠啟發人的良知,可以通過懺悔和贖罪來減輕人的內心的犯罪感;而「恥辱感文化」則不然,它沒有向神坦白的習慣,也沒有贖罪的儀式,不能依靠人的良知來贖罪。因此,「罪惡感文化」僅僅依靠人內心的服罪就能行善;而「恥辱感文化」只有通過外部的約束力來行善,它至少要有一個想像的旁觀者。這種分析盡管不十分准確、全面,卻也提供了人們觀察這一問題的一個新視角。

日本的「恥辱感文化」首先表現為一種「等級制文化」。等級制度充斥著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這與德國是相似的。但在德國,國民服從的是權威和秩序;在日本,國民服從的是特權。日本人對人際關系以及人與國家的關系所抱的整個觀念都是建立在對等級制度的信賴之上的。可以說,沒有無所不在的等級現象也就沒有獨特的日本文化。日本人的等級觀念根源於家庭倫理中「孝」的觀念。「孝」要求家人必須尊從家長的特權,但與中國人所理解的不同,它還要求家人「各守本份」,在社會生活中,它強調人們要處於一種「適當的位置」。各人只能在適合你身份的「位置」內活動,不能超出這一許可權,否則就被認為是對「孝」和等級制度的破壞,是絕對不允許的。日本人正是用這樣一種等級制度的觀點來看待國際關系的。他們認為,當年的侵略戰爭不過是日本政府想建立一個由日本所領導的國際等級社會,日本的失敗說明了他國的「不守本份」,至多是說明了日本建立國際等級秩序的良好願望在現代的國際關系中是行不通的;從道義上來說,日本沒有理由受到譴責,日本也不必為發動了戰爭而道歉。

日本的「恥辱感文化」的第二個表現,就在於許多日本人的善惡觀是模糊不清的。他們認為官能享受並不是一種罪惡,也不把個人的慾望看成是一種邪惡,所有一切官能的享樂,如果都處於一種「適當的位置」的話,即使給別人造成了精神和肉體的傷害,也不應受到責備。在日本人看來,世界並不是善與惡相鬥爭的戰場。日本人的這種善惡觀與西方文化截然不同,與中國人的善惡觀念也迥然相異。美國歷史學家桑索姆在他的《日本:文化簡史》一書中寫到:「通觀日本歷史,日本人似乎在某種程度上缺乏辨認惡的能力,或者說他們不想解決這個惡的問題。」由於沒有明確的「罪惡感」,「日本政府還堅信對過去的侵略和不人道行為不表示道歉就可以解決問題」,而諸如「日本發動戰爭並非侵略」,「大東亞戰爭有助於亞洲的解放」等種種論調,就是這種善惡觀的反映。

日本民族對侵略戰爭反省不徹底,最重要的原因也許在於日本國民心中的神國觀念和對天皇超常的忠誠意識。「孝」與「忠」構成了日本「等級制文化」的兩大支柱。「忠」是專指天皇而言的。近代日本在推行國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教育中,這種對天皇的「忠」得到有意識的培養,它和日本民族固有的神國觀念即神道教相結合,便成為一般日本國民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天皇被看成是隔絕塵世、純潔無暇的善良的「父親」,他不必為國務大臣的任何行動負責。戰後,雖然天皇頭上的神聖光環被打碎了,天皇從神還原為人,但是,對天皇的「忠」這一觀念卻成了民族的集體無意識而並未有多大觸動。即使是那些反對戰爭的日本人,也未把他們對天皇的崇拜與軍國主義的戰爭政策嚴格地區別開來,而且根本就不認為天皇應負戰爭責任。日本政府和天皇利用了日本國民對天皇「忠」的濃烈意識,長期隱瞞天皇的戰爭罪行。欲仁天皇1945年8月的「終戰詔書」隻字未提侵略和戰敗事實,對自己的戰爭責任更是完全排除,並在此後的幾十年裡一直拒不公開承認自己的罪行。因此,日本國民不願承認天皇負有戰爭責任,認為戰爭是由軍部背著天皇發動的,天皇至多是沒有及時阻止戰爭而已。日本一些反對反省侵略歷史的勢力正是打著這一招牌的。

⑨ 德國和日本都是二戰時期戰敗國,為什麼德國和日本認罪態度的反差那麼大

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很復雜的。
1.從國民的意識上看,二戰德國的國民意識很強,二戰前是德國人民把希特勒min主地選為總理,所以德國民眾對於德國二戰的暴行普遍都有自責的心理;而日本一直是獨裁統治加天皇精神世界壟斷,所以日本人一直認為自己都沒有做錯什麼,都是領導的責任。
2.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失敗,雖然在兩次戰爭的初期都有明顯的優勢,但是歐戰中各個參戰國強大的實力和先進的軍備使得德國在兩次戰爭中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失,二戰後還被一分為二。可以說德國的反省行為一定程度上也是厭戰,因為兩次大戰德國都元氣大傷,人民也不願再為無謂的戰爭犧牲了。而日本第一次世界 大戰是戰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戰敗,但很快又被美國扶植起來了,正因為沒有持續受到戰爭帶來的巨大損失,所以日本相對來說並不排斥新的戰爭。
3.德國是歐洲的大陸國家,與法國、波蘭等很多國家直接接壤,如果不妥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邊境沖突將十分頻繁,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德國認罪的速度。而日本與中國等國家沒有直接的陸地領土銜接,即使不認真認錯也不用擔心他國政府或民間組織的邊境騷擾活動。
4.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傳統文化強調責任的擔當,他們認為做了錯事雖然可恥,但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是可敬的行為。而日本的傳統文化則更強調面子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認為自己有沒有做錯事不要緊,要緊的是別人知不知道自己做了錯事或別人是否認為自己做了錯事。所以雖然剛剛改革開放時日本政府對中國進行了很多經濟援助,很多人認為這是出於當年侵華的罪惡感,但日本從未公開承認自己在二戰做了錯事。
5.二戰後所面對的形式不同。德國二戰後面對兩類國家,一是如法國、荷蘭比利時這類國家,這些國家都被納粹德國傷害過,而二戰後又與西德同一陣營;二是波蘭蘇聯南斯拉夫,也被納粹德國傷害過,二戰後與東德一個陣營。正是因為德國被一分為二,各自屬於不同陣營,所以對於各個國家都有道歉的義務和需要。而日本二戰後一直依附於美國,所以對於偷襲珍珠港一直表現出很好的認錯態度,但因為日本是美國對抗中國的前沿,日本當然不會對中國道歉。而菲律賓等國家一直鬧民族獨立,在經濟上對美國不利,也不是美日的盟友,所以 日本也一直沒有對東南亞的國家道歉。

⑩ 二戰結束後,德國對其罪行的悔過得到了世界的諒解,而日本卻至今未得到原諒,請根據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的

二戰後德國上台的是當年反法西斯的進步人士,很多都是被希特勒政府下過大獄的。而日本上台的是主張侵略,但是反對與美國為敵的一群人,日本戰後的第一任首相,就是侵華戰爭的策劃者。
不是世界沒有原諒日本,只有中國和少數一些國家沒有原諒日本而已,你見過哪砸·日本車了,也就中國了。日本幾乎贏了所有戰役,但是輸掉了戰爭,歷史就是這樣,中國人的譴責如同弱者的哀嚎,除了自己沒人在乎,而日本人認為自己打了一場漂亮的仗,只是沒贏而已。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為什麼不能原諒日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