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失敗呢
首先,這是大數據的時代。而對於戰爭這樣的高度嚴肅的事情,更需要確切的數據才能令人信服。比如很多人只知道二戰期間猶太人被屠殺了600萬,而不知道我國的全民的傷亡數字是3500萬。我們死亡的人那麼多,為何反而沒猶太
為了應對糧食問題,德國最開始做了以下幾點:
實施了嚴格的食品管制制度;
最大限度提高糧食生產;
優先供應軍部;
想方設法從海外進口糧食。
早在1939年,德軍在對波蘭進攻之前,德國國內就實施了嚴格的食品配給制。1939年年底,德國就快撐不住了。
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為什麼會敗給蘇聯
德國失敗的原因:
1.首要原因是天氣。蘇聯天氣轉冷,在極寒的天氣下作戰,使德軍士兵無法接受,許多士兵更是被凍死。在零下三四十度,就連槍栓也被凍住,根本就拉不動。
2.德國資源和工業基礎不如蘇聯,雖然德國的坦克在性能和火力上都比蘇聯好,可德國的生產速度遠比蘇聯慢,最後拼的根本就是國家綜合實力,不論是人口,還是自然資源,工業基礎,德國都不能支持他長期作戰,特別是同時兩面作戰。
3.蘇聯自身的兵力動員能力。「看不見的師」這一體制於三十年代初在紅軍中實行。它在二戰中成功地挽救了蘇聯。直到今天這一體制仍然被採用。這一能使蘇聯迅速擴大其兵力的體制,其過程非常簡單可靠,並且不消耗任何物資資源。在晉中之窗和平時期,每一位師長都有兩名副職。其中一人是常規的副師長,另一人則只有部分職責。他另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師的師長。師參謀長(軍銜為上校)也有兩名副職,都是中校。其中一人也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師參謀長。每個團的情況也一樣。每個營有一個營長(中校)和一個副營長。副營長有一項秘密職務:第二力量的營長。 很快就組建一個新的部隊。
巴巴羅薩計劃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起侵蘇行動的代號。該計劃由時任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1940年8月底制定完畢。原名為「奧托」計劃,後於1940年12月改為「巴巴羅薩」。整場作戰於1941年6月22日展開。計劃為快速攻克蘇聯北至阿爾漢格爾斯克、南至阿斯特拉罕的蘇聯西部領土。「巴巴羅薩」來自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綽號「紅鬍子」(Barbarossa)。在晉中之窗作戰的最初數個月里,德軍沿用之前在西歐大獲全勝的閃擊戰術,橫掃了大半個東歐平原、殲滅數百萬計戰術不佳的蘇聯紅軍,展現出輝煌無比的戰爭藝術,但最後仍在莫斯科戰役中受阻,導致巴巴羅薩計劃的失敗。
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㈣ 兩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失敗的原因
1,資源缺乏,德國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殖民地少,資源少,戰爭時間一長就支持不下去了。一戰時英法能從殖民地集結幾百萬軍隊,從殖民地調集大量物資,這些都是德國不具備的。
2,德國地處中歐,兩次世界大戰都面臨兩線作戰,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
3,就是樓主說的孤立無援和不得人心。一戰和德國同盟的只有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三國,對方卻有20多個國家。二戰是德日意三國對英,美,蘇47國。
還有就是他們發動的都是非正義的戰爭註定要失敗
主要是德國低估了英國的軍事實力和攻打蘇聯,德國認為英國被逼出歐洲大陸後,再也沒有能力來阻撓自己統一歐洲大陸的計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英國皇家海軍從戰爭一開始就牢牢把住了北海出口,使得德國水面艦只無法通過日德蘭半島,皇家空軍也在海峽上空挫敗了納粹空軍,而德軍就是在這不分勝負的時候貿然去攻打蘇聯,設想一下,如果德國不入侵蘇聯,也就不會有蘇美英三國聯盟,德國也不會在東線損失如此多的人員與裝備,如果把東線戰場的1094個師調至西線,或是義大利和北非,那麼戰爭的格局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即使是美國,與這么一個強大的對手作戰也是很費力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鍾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㈤ 二戰揭秘(1):德國為什麼會輸掉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經橫掃整個歐洲的納粹德國最終成為了戰敗的一方。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其領導人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的決策失誤。
根據多方面的資料和書籍的參考和多個軍事愛好者的朋友的討論,總結出納粹德國十個方面的錯誤抉擇
一。德國因為巴爾干戰役耽誤了五周左右的寶貴的進攻俄國的時間。被絕大多數參與討論的和本人認為是德國在二戰中的一個最致命的錯誤。
二。希特勒頑固奉行不放棄一寸土地的作戰方法,也被認為是一個致命錯誤,雖然這一招曾在莫斯科會戰挽救了德國幾乎崩潰的東部戰線,但是它在整個戰爭期間給德國軍隊帶來的滅頂的災難遠更比它的積極意義要深重得多。
三。希特勒在敦克爾克讓裝甲部隊停止前進,事實上放走了30萬英國遠征軍,使英國有力量繼續戰斗從而改變了整個二戰的進程,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四。保密與間諜工作的嚴重失誤,德國人的密碼被盟國破譯,卻長期渾然不知,導致德國在戰場處處挨打,節節敗退。譬如蘇聯間諜佐爾格等給德國帶來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
五。西線一直到1944年6月才開辟,而希特勒卻長期為一條根本不存在的西線保留了過多的兵力,尤其是早在1941年就在西線保留著50萬人,如果能夠把這些軍隊調到蘇聯前線,在1941年12月,德國人應該已經佔領了莫斯科。
六。第三帝國有一點變態的猶太政策,使德國在歐洲大陸、甚至全世界失去了人心,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敵人。
七。如果德國不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也許它不會失去在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是一個永遠不要去進攻的國家!」
八。假如德國是和美國結盟,而不是與經濟、軍事、科技都不發達的日本、義大利結盟,二戰會是個什麼樣子呢?和日本、義大利結盟絕對是個錯誤。
九。1942年,德國發動南線攻勢後已經重新奪取了蘇德戰爭的主動權,但是在斯大林格勒,為一個事實上已經成為了一個廢墟的,軍事上,經濟上價值不大的城市反復爭奪,為了很虛無的政治利益,用他們並不熟悉的戰法流幹了身上的血。並且在失敗後,拒不接受事實,導致33萬人的覆滅。
斯大林格勒的錯誤其中還包括在戰役初期的同時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兩個方向進攻這樣的戰略上的錯誤。
十。在第三帝國完全處於下風,條件並不成熟的情況,錯誤地發動「堡壘」戰役加速自己的死亡與很麻木、很愚蠢地判斷盟國登陸地點選在加萊,而錯過了在諾曼底將盟軍趕下大海,避免兩線作戰的最後機會兩項並列被人們認為是二戰中德國的第十項錯誤。
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有許多,比如說,德國經濟形勢本來就嚴峻,還要以一己之力挑戰歐洲那麼多國家,四面作戰的成功率成來就不高,再加上希特勒後期頻頻指揮軍隊,昏招頻出,又屠殺猶太人,導致大量德國科學家遠赴美國等。
一、經濟低迷的德國,以一己之力去侵略多國一戰以後,德國以戰敗國的身份每年都要向英法等歐洲國家賠償戰爭款,導致德國的經濟越來越惡化,偏巧又遇到了全球經濟危機,德國的經濟更是受到了空前的摧殘,國內矛盾日益激化。
三、屠殺猶太人,導致大量科學家離開德國希特勒掌權後,對猶太人特別痛恨,於是他命令他的部隊大量屠殺猶太人,而猶太人又被譽為這個世界上最精明的人,他們不但會做生意,在許多科技領域也有許多貢獻,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那些掌握了高科技的猶太科學家離開德國,導致德國的軍事科技一直發展不前,缺乏先進武器的德國當然在二戰中很難取勝。
㈦ 德國為什麼會輸掉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德國本身面對的就是整個歐洲,單從人數,裝備數量就遠不如同盟國。雖然軍隊素質和指揮官水平可以彌補一定差距,但依然有很大差距,失敗是必然結果。第二,德國的閃電戰術雖然在橫掃歐洲時有很大幫助,但蘇聯地域廣闊,閃電戰術就不行了。第三,德國變態的民族主義招到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第四,德國極度缺乏石油,尤其是後期,導致大量裝甲部隊無法啟動。第五,德國的盟友太垃圾,尤其是義大利,北非戰場消耗了大量的德軍裝甲部隊。第六,德國海軍太弱,無法掌握制海權。第七,德國內部有無數的盟軍間諜,情報嘩嘩的流入盟軍的資料庫,自身在盟軍的間諜卻很少。第八,蓋世太保和黨衛軍時常內斗,及其不團結。第九,德國有北非,東線,兩個戰線,加上後期的西線,總共有三個戰線,讓資源本就匱乏的德國經濟崩潰。第
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輸,日本最失
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也沒有絕對的失敗。德國,日本,義大利,這些法西斯組織表面雖然失敗了,可是,在整個戰爭這個過程裡面,他們對武器裝備,科學技術的精益求精,對軸心國之間的義氣,盟約的遵守,以及士兵到軍官的情義,團結一致的精神是令不少人佩服的。盟軍雖然勝利了,但根本上只是害怕自己的下場結局而已。像美國,納粹德國兵臨莫斯科的時候全世界能抗衡美國的大概只有德國了,美國擔心受到威脅的前提下,也就只有跟英國,法國流亡政府合作。即使美,英,蘇,三國勝利了,可是結局是美國和蘇聯爆發長達半個世紀的冷戰,直到爆發古巴導彈危機到達高潮!可見盟軍的友誼也只是建立在名利之上。
㈨ 德國打遍歐洲,是什麼原因導致輸掉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9月1日,中歐沃土上空硝煙滾滾,德國不宣而戰,對波蘭發動閃擊戰,就此也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幕,一代狂人希特勒又將帶領德意志第三帝國走向何方?歐洲錯綜復雜的局勢又該如何發展?
回顧德國甚至是德意志名族的發家史,簡直就是一部戰爭史,從當初鬆散的德意志聯邦,發展到後來的普魯士帝國,從威廉家族的第二帝國到納粹德國,只是善戰者不應好戰,邪惡終將被正義擊敗,單純從戰略戰術和武器裝備上看,德國是強大的,所以它可以打遍歐洲,但是在德國人贏了戰役卻輸了道義,最後只能輸掉戰爭,這或許就是“正道的光”吧。
㈩ 德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差,為何兩次世界大戰它都輸了
德國會輸倒不是其軍事實力的差勁,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德國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定位,也就是同盟太少,敵人太多,這樣一來很容易形成強大的反德同盟。戰爭失敗也就在所難免了。其實這一點德國有少部分人早就已經意識到。
這一種作戰方式對於敵國來說有些措手不及,但德國在根本上是沒有改變的,就是國家的綜合實力,於是還是敗了。持久的戰爭,看的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也就是格局,並不取決於鬼斧神工的作戰方式。德國的國際格局太小。對待英美方面,德軍不佔優勢;而蘇聯,德軍又動搖不了根基;只有在打法國的時候佔了優勢,但二戰結束之後還是把吃的都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