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唐山德國人在哪裡

唐山德國人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16 05:09:36

㈠ 上海的猶太人交流中心(或交流團體)在哪有哪些關於猶太人的地方可供參觀游覽

二戰期間,虹口區先後接納了猶太難民2萬餘人,他們居住的提籃橋地區沿街商店林立,出現了商業繁榮的局面,也留下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建築。霍山路上就有美猶聯合救濟委員會、遠東反戰大會舊址,唐山路上有兩處猶太難民聚居點、中歐猶太協會舊址、德國猶太難民協會舊址等。
這些舊居、遺跡現都由居民或單位使用,個別建築如今後條件許可,可以考慮通過置換等方式,修繕開發並對外開放;絕大部分維持現狀,逐一修繕並掛牌,形成一個開放式的馬路博物館,讓遊人邊走老街巷,邊參觀,直觀地了解這段歷史。
維護歷史遺跡人人有責
由於這些舊址大多有居民居住,有關部門在實施修繕工作的同時,編撰了相關書籍資料,對居民進行宣傳普及教育。今年4月,提籃橋社區還成立了歷史文化風貌區志願者隊伍。但許多地方還不盡如人意,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位於海門路的大西洋咖啡館舊址上,剛修葺不久的牆面上又出現了刺眼的黑色「租房」字樣;在舟山路59號,美國前財政部長布魯門撒爾舊居,劃一的門牌被拆除了,代之以白漆塗抹的字樣。有關部門呼籲,歷史文化的保護工作不僅政府有責任,居民也有責任,人人關心,才會行之有效。
以上參考一下,希望能夠幫到你。祝你愉快。(*^__^*) 嘻嘻……

㈡ 請問歐洲有個叫庫爾蘭的地方在哪裡

准確的稱呼應為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國,是一個曾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的小國,在1562年至1791年存在的,隸屬於立陶宛大公國,後隸屬於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公國。

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國在1791年,它獲得了完全的獨立,但在1795年3月28日,在第三次瓜分波蘭時被俄羅斯帝國吞並。

(2)唐山德國人在哪裡擴展閱讀:

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波羅的海通往歐洲的橋頭堡。庫爾蘭公國在17世紀曾是一個殖民國家,在非洲、拉美都開辟了自己的殖民地。到18世紀,庫爾蘭公國的統治者弗里德里希·威廉公爵是普魯士國王的侄子。

庫爾蘭和瑟米加利亞公國在當時的立陶宛大公國的日耳曼人開始在這里修建要塞,1661年歸英國人所得。後者稱之為詹姆斯島和詹姆斯堡。要塞起初成為英國從事象牙和黃金貿易的據點,後來又成為奴隸貿易的據點。

㈢ 中國明星外國國籍一覽表

1、李連傑

李連傑(Jet Li),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市,華語影視男演員、導演、製作人 、武術運動員、商人。1971年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從而開始武術運動員的生涯,2009年6月,加入新加坡國籍。

1980年,李連傑在導演張鑫炎的邀請下出演動作電影《少林寺》,他在片中飾演武功高強、匡扶正義的武僧覺遠。1982年,該片在中國內地公映後引發社會關注,並以1毛錢的平均票價創下1.61億元的票房紀錄。

㈣ 我想到唐山遊玩 哪些景點值得一看並且想買些物美價廉的瓷器,請問去哪裡買合適,怎麼走請大家幫幫忙

菩提島游覽區 菩提島位於樂亭縣渤海之濱,全島面積2.1平方公里(3133畝),是華北「第一」大島,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大型生態海島。
菩提島幾近封閉的自然環境,從未遭到人為的干擾與破壞, 生態景觀與海島風情相應成趣,塑造出渤海灣品味獨特的旅遊勝地,菩提島上自然景觀奇美,人文景觀秀麗,是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素有「古、幽、奇、野、閑」之稱。

西勝溝自然風景區 位於保定市唐縣城北38公里處,是一條14華里的峽谷,峽谷內飛泉瀑布,一年四季溪水長流,九處秀麗的龍潭巧點其中。陡峭的懸崖上到處是千姿百態的鍾乳石,滿溝的杜鵑、海棠和葛藤、灌木,構成一派南國風光。 到西勝溝旅遊,首先看到的是矗立在左右山崖上的斬龍劍和自來碑。進入山門,龍潭首先映入眼簾,一泓碧水清徹見底。前行不遠,綠茵深處是幽靜的龍泉山莊。往裡是一條千米深谷,兩側峭壁似刀劈,長滿了石花、石筍和石乳。再往裡是二龍潭,這里峭壁交錯倒垂,活像數十米深的洞穴,兩股水形成二龍飛瀑從十幾米高的懸崖上直瀉而下,轟鳴著流入右側能容納三四十人的大半洞。鍾乳倒掛,淋水成線。撩幾掌水,吸幾口涼氣,頓覺心曠神怡。 在這里,您可以欣賞到我國北方最大的岩溶風林景觀。峰林下,密林深處後暖谷里,有一處風格獨特的明代建築無梁殿,其建築結構和地理位置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無梁殿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到西勝溝旅遊,是你尋覓世外桃源的理想之地,在這兒您可自由自在地菜瓜擇菜,推碾子做飯,在裊裊炊煙中,盡享那悠然的「山溝兒」農家樂趣。 電話:0312-6416918 6418211
門票價格:18

遵化鷲峰山旅遊區 遵化市鷲峰山位於燕山南麓,距市區17公里。這里有廣闊的森林,多樣的珍稀植物群落及野生動物,完好的生態環境及深遠的文化底蘊。 鷲峰山又稱「三台山」,分前台、中台、後台。前台平坦,早年山中僧人多在此習武。中台險峻,就是名聲在外的「捨身台」。後台奇險,很少有人登臨。捨身台系一高達數丈的奇峰巨石,頂部有一處10平方米左右的平台,上刻蓮花和棋盤。相傳一得道佛祖在此山修行,為弘揚佛法,捨身縱向懸崖,化作蓮花,故後人稱此台為捨身台。中台建有棲雲寺,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棲雲寺右上方有一古廟。山頂有連綿的長城和敵樓數座,現保存基本完好。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巡視長城防務到此,曾賦《捨身歌》並刻於石上,流傳至今。還有他置放馬鞍的馬鞍石,後人為紀念他稱為「戎馬遺鞍」。

唐山海格雷骨質瓷有限公司 唐山海格雷骨質瓷有限公司系唐山市海格雷瓷廠,香港中旅(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華豐國貿有限公司聯合經營的大型合資企業,公司擁有員工750餘人,資產總值1.2億元人民幣,年生產能力850萬件。 瓷苑奇葩——「海格雷」牌骨質瓷所用主要設備全部採用國外先進水平的生產線,其產品以富貴典雅、品質高而聲名蠻外,並完美地將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融為一體。公司以雄厚的經濟實力、先進的生產技術、嚴謹細實的管理,以及高質量的產品、良好的售貨服務,備受廣大客戶青眯。所生產適用微波爐的成套茶具、咖啡具和中、西餐具均銷往美國、加拿大、德國、瑞士、日本、韓國、新加坡、台灣、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大、中、小城市的高級賓館、飯店、酒樓,為使用者增光無限,給人以美的享受。

遵化皇家湯泉旅遊度假區 歷史上曾是皇家洗浴之地,因泉水四季沸騰如湯,放稱「湯泉」。早在l 300多年前就被開發利用的湯泉不僅擁有悠久的歷史,而且還很有特色。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東征時,普在此駐跗沐浴,並將其賜名為「福泉」。明萬曆五年,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誓師此地,曾修葺湯泉。清朝皇帝對湯泉也尤其酷愛,康熙皇帝不僅多次到此,題詩作賦,修整池舌,而且建造了別具一格的流杯亭。現在的湯泉周長約23米,四周由大理石砌成,池上有石欄,旁邊便是「流杯亭」。若在亭中設宴,將盛酒的酒杯放在亭下環形石槽內,杯隨水漂,在「漂杯」的過程中,水燙酒熱。這種流杯飲酒之法,古已有之,但利用溫泉「流杯」,卻是湯泉的一大特色。 交通:遵化市西北湯泉村東,距縣城18.5千米

唐山博物館 唐山博物館座落在文化宮院內,鳳凰山腳下,整體建築面積3768.7平方米,其主體 是《唐山古代文明陳列》,它通過「石器文化」、「陶器文化」、「青銅文化」、「瓷器文化」這 四大類文物的陳列,從不同側面比較全面系統地揭示了唐山歷史的沿革,展現「唐山人」在創造歷 史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此外另有四個高水準的多功能展覽廳,承接各種展覽。

孤樹鎮 孤樹鎮位於玉田縣城西部,北靠燕山、南鄰蘭泉河。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土壤為淋溶褐土和草甸褐土,南部為平原窪地,土壤多潮土。全鎮氣候為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盛行西到西北風,夏季盛行東到東南風。全年平均氣溫11.2℃,最高氣溫40.2℃,最低氣溫-21.9℃,無霜期193天,年均降水量548毫米,適合多種作物生長。孤樹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距北京100公里,南距天津110公里,東南距唐山60公里,東北距秦皇島180公里。 102國道、京秦電氣化鐵路橫貫東西,距京沈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距大秦鐵路玉田站11公里。

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園 禪林寺古銀杏風景園以古山、古剎、古樹「三古」著稱。 古山——五峰山。山有五峰,中峰撐出雲表,其它四峰側立;古樹——銀杏。 在禪林寺周圍現存十三棵古銀杏樹,一雄十二雌,距今二千年以上,枝繁葉茂。 其中雄樹最為高大,被稱為「龍種」,一株雌樹滋生三代細樹,稱為「四世同堂」; 古剎——禪林寺。建年無考,東晉重修遼利稅修規模宏大,為文殊菩薩道場。

天宮寺塔 於豐潤縣城西南1.5公里原天宮寺舊址。據載,天宮寺建於遼清寧元年(1055年),系鹽監張成購地而建。清寧八年張成之子又於寺西北角高台之上建塔。為密檐磚塔,通高24米,共13層,八角,實心,保存遼代建築特色。造型優美,雕刻精細。1976年遭地震破壞。1987年重修時,從塔殘部分7—13層發現有兩個塔心室及塔內保存的一批珍貴文物,其中有木板刻經數卷,鎏金銅佛5件,文殊普賢石像及陶器、瓷器等。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 潘家峪位於豐潤縣東北部,群山環抱,景色宜人。遮天蔽日的葡萄架覆蓋了整個村莊,人稱「燕山腳下吐魯番」。 1941年1月25日,滅絕人性的侵華日軍包圍了潘家峪,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1230名同胞遇難,製造了震驚中外的「潘家峪慘案」。為紀念慘案中死難同胞,於1999年建成潘家峪慘案紀念館,總投資412.8萬元。1995年,潘家峪慘案遺址補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國家命名為第二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金沙島 金沙島原名打網崗,位於樂亭縣西南渤海中,是一座由11個斷續相接的沙壩組成的弧形沙島。全長13.5公里,最寬處250米,面積3.25平方公里,好像一艘巨輪拋錨在波濤之中,又似一頭巨鯨俯在水面。傳說八仙過海時隔不韓汀子撒汛花籃,天壤化為打網崗,並引出鳳凰飛來觀潮的故事。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於是有人在落鳳坡窟寶不止踞的是至今,也沒人能把寶挖走。

月坨島 月坨島是樂亭縣西南渤海灣中的沙島,陸域面積0.43平方公里,因形似一彎曉月而得名。月坨島離陸岸4.8公里,封閉性良好。島上灌木叢生,鮮花野果散發出淡淡幽香,幾近封閉的自然環境鮮有人為的干擾和破壞,生態景觀保留了原始狀態。

長城狩獵場 長城狩獵場位於遵化東北40公里,古長城南麓的洪山口境內,面積5.9萬畝。

鳳凰山公園 鳳凰山公園位於市中心區,面積19.75萬平方米,是我市建園最早、功能設施完備的公園。園內山清水秀,亭台上台閣榭,樣樣精緻。鳳凰山原外雙鳳山,主峰海拔88米,山勢挺拔秀麗蒼松翠柏密布,因前山如鳳凰展翅故名。早在唐代以前,鳳凰山上就有朝陽寺等古建築,明朝時民眾又公證機關資興建菩薩殿,內供鐵菩薩一尊,自此方賀百里香客不絕,尤其到廟會的時候,熱門程度甚至可同「天橋」相比。歷經日寇侵佔,地震破壞,山上建築大部分被毀。震後公園復建,翼亭、游廊、小橋、石徑、清池、畫航,相映成趣。震後倖存下來古樸典雅的八角重檐鳳凰亭依然矗立在山巔,登二樓平台眺望,新唐山一覽無余。

聚仙谷 聚仙谷原名大險溝,位於豐潤縣東北燕山余脈腰帶山(御帶山)的西麓,總長3公里,由五條山谷組成。 傳說腰帶山由二郎神從東海擔來,山上終年祥雲籠罩,似有御帶環繞,故又名「御帶山」。一日王母娘娘下界遊玩,不慎在此滑落金簪,將腰帶山劃開一條大溝,山縫深長險峻,兩側崖壁陡峻如削。溝內怪獸、蛇、狐、狼出沒,當地民眾不敢獨自進溝。玉皇大帝為保一方平安,安排天將把守此溝,眾多仙人也在此修煉,從此溝內風景秀美,百姓出入平安。

㈤ 原籍是中國,實際上卻擁有外國國籍的明星有哪些

1、王力宏(美國)

王力宏(Leehom Wang),1976年5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羅切斯特,祖籍浙江義烏;華語流行樂男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導演;擁有威廉姆斯大學和伯克利音樂學院雙榮譽博士的學歷。

2、李連傑(新加坡)

李連傑(Jet Li),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市,華語影視男演員、導演、製作人 、武術運動員、商人。

3、劉亦菲(美國)

劉亦菲,1987年8月25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2級表演系本科班。

4、張鐵林(英國)

張鐵林,1957年6月15日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後畢業於英國皇家電影學院,電視電影演員、書法家,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1982年張鐵林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廣播電視藝術團工作。

1987年赴英國留學,90年代初加入香港電影工作室和衛星電視中文台,參加了《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拍攝。

1996年轉入鳳凰衛視主持電影專欄。

1997年導演故事片《椅子》。

1998年拍攝清裝宮廷劇《還珠格格》並飾演「皇阿瑪」,為廣大觀眾所熟知。

5、斯琴高娃(瑞士)

斯琴高娃,1950年1月20日出生於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瑞士籍華裔女演員。

1979年,主演戰爭片《歸心似箭》而正式出道。

1983年,憑借劇情片《駱駝祥子》獲得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第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1985年,憑借文藝片《似水流年》獲第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成為第一位獲得金像獎的大陸女演員。

1993年,主演劇情片《香魂女》獲得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本人亦憑借該片獲得第33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㈥ 每個國家都有唐人街的對嗎

唐人街也被稱為華埠或中國城(Chinatown),是華人在其他國家城市地區聚居的地區。唐人街的形成,是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證。 在唐人街多數會看到很多唐人餐館,而餐館和洗衣鋪皆為早期華僑主要的營商行業。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於移民城市的舊區,環境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問題亦是某一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 多年來,憑著隨著華人的富裕,華僑在外國的地位漸漸提高,新一代的華人移民會選擇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區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現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象。 現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經成了中華文化區的代名詞。無論商業,還是娛樂,以及各種文化設施,都是體現東方華夏色彩的。並沒有華人聚居地的本意了。

我在德國,這里就沒有唐人街,因為德國政府怕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黑社會。周圍的歐洲國家都有唐人街,在德國生活的華人盡管不少,但卻沒有唐人街。

㈦ 唐山有「開平礦造就一個美國總統」的說法,真相如何

在收回無望的情況下,1906年清政府命袁世凱到開平煤田另設一企業——灤州礦務公司。該公司前期收益很好,對開平也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但是在開平背後英國商人的打擊之下,終究只是曇花一現。1912年灤州煤礦與開平煤礦合並,成立了開灤礦務總局,控制權則掌握在英人手中。胡佛本人則因開平煤礦案而積攢了一大筆財富,為他從政打下了經濟基礎。1929年胡佛擊敗競爭對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31任總統。不過幾年之後,因其無法很好的解決經濟危機,在第32屆總統選舉中輸給了羅斯福。

文史君說:

近代中國的歷史,是與世界接軌的歷史。一批外國人的行動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中國也給這些外國人提供了機遇。直到今天,有的唐山人還在說“開平礦造就了一個美國總統” ,這足以看出開平煤礦給胡佛帶來的機遇之大。

㈧ 我國有哪些在國外留學後回國做出貢獻的人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 中國橋梁學家、土木工程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字唐臣,江蘇鎮江人。先世經商,祖父茅謙為舉人,思想進步,傾向革命,曾創辦《南洋官報》,是鎮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遷居南京。6歲讀私塾,7歲就讀於1903年在南京創辦的國內第一所新型小學——思益學堂,1905年入江南商業學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1912年孫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礦學堂講演時,指出開礦山、修鐵路的重要性,堅定了茅以升走「科學救國」、「工程建國」的道路,他從此更加奮發讀書,把建設祖國視為己任。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總平均92.5分,為該學堂歷史上所罕見。1916年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次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土木專業碩士學位。1921年獲美國加里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橋梁桁架的次應力》的科學創見,被稱為「茅氏定律」,並榮獲康奈爾大學優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質研究獎章。回國後,曾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唐山交通大學)教授、東南大學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北洋工學院院長、杭州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院長、國民黨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建國後,歷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鐵道部鐵道研究所所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二屆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三屆理事長,九三學社第五至七屆中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會高級會員,國際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協會會員。30年代,茅以升在錢塘江大橋工程技術上的成就曾令國外同行對中國的橋梁建築工程師刮目相看。50年代,在武漢長江大橋建設過程中,茅以升擔任由中外專家組成的技術顧問委員會的主任委員,解決了武漢長江大橋建設中的14個難題。1979年應邀訪問卡利基—梅隆大學母校時,校長授予他「卓越校友」獎章,以表彰他對世界工程技術方面作出的貢獻。 1982年被美國國家科學院授予外籍院士稱號。1933年領導設計、修建杭州錢塘江大橋,是我國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橋。他還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建造。1959年擔任人民大會堂結構審查組組長,為這個歷史性的重大建築貢獻了自己的技術、經驗和智慧。茅以升是中國現代橋梁工程學的重要奠基人。作為一名教育家,茅以升在教育界工作的二十餘年中當過五所學校的教授、兩個大學的校長、兩個學院的院長。他積極倡導科普教育,撰寫了《橋話》《中國石拱橋》等大量的科普文章。
茅以升從小好學上進,善於獨立思考。他10歲那年,過端午節,家鄉舉行龍舟比賽,看比賽的人都站在文德橋上,由於人太多把橋壓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壓在茅以升心裡。他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結實的橋。從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橋,不管它是石橋還是木橋,他總是從橋面到橋柱看個夠。茅以升上學讀書後,從書本上看到有關橋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關橋的圖畫就剪貼起來,時間長了,足足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子。
茅以升中學畢業後,先考入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系。1916年畢業後,由唐山路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清華學堂官費保送留美,成為研究生,9月起程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報到。誰知該校注冊處主任傲慢地說:「中國唐山這個學校從來沒有聽說過,必須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注冊」。經過考試後,茅以升的成績極佳,便給他注冊為橋梁專業研究生。從此以後,唐山路礦學堂畢業生保送到美國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的,特許不再經過考試這一關了。茅以升於1917年獲康奈爾大學研究院專業碩士學位,1919年獲美國加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橋梁力學第二應力》,這篇論文,在當時具有世界水平,因而榮獲加利基理工學院頒發的金質研究獎章。1919年12月,24歲的茅以升毅然回國,在交通大學唐山學校任教授。茅以升說:「回顧我的讀書生活,這14年的努力,好比造橋,為我一生事業建造了堅實的橋墩。」茅以升學成回國後,先後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南京東南大學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學校長,天津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江蘇省水利局局長,交通部中國橋梁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北方交通大學校長等職。
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錢塘江大橋工程處處長,主持修建我國第一座公路鐵路兼用的現代化大橋———「錢塘江大橋」。他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從此,茅以升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橋一起留在祖國各地。經過5年的努力,茅以升終於將現代化的錢塘江大橋建成。
9月26日,是錢塘江大橋建成通車65周年紀念日。65年前的今天,以茅以升先生為首的我國現代橋梁工程先驅在錢塘江上建成了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座現代鋼鐵大橋,在中國橋梁工程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錢塘江大橋開工於1934年。當時,浙贛鐵路正在興建,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錢塘江乃著名險惡之江,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其水勢不僅受上游山洪暴發之影響,還受下游海潮漲落的制約,若遇台風襲擊,江面常逞洶涌翻騰之勢。錢塘江底的流沙厚達41米,變遷莫測,素有「錢塘江無底」之說。因此,民間有「錢塘江上架橋——辦不到」的諺語,工程技術界也認為在錢塘江上架橋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茅以升先生少年立志於橋梁事業,後又負笈美國,於康奈爾大學和卡利基理工學院專攻橋梁專業並獲博士學位。他看到祖國江河上的鋼鐵大橋均為外國人所建,頗為痛心,決心為中國人爭氣,架設中國人自己的大橋。於是迎難而上,慨然受命,自任橋工處處長,請同學羅英任總工程師,寢饋於斯,志在必得。
建橋遇到的第一個困難是打樁。為了使橋基穩固,需要穿越41米厚的泥沙在9個橋墩位置打入1440根木樁,木樁立於石層之上。沙層又厚又硬,打輕了下不去,打重了斷樁。茅以升從澆花壺水把土沖出小洞中受到啟發,採用抽江水在厚硬泥沙上沖出深洞再打樁的「射水法」,使原來一晝夜只打1根樁,提高到可以打30根樁,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建橋遇到的第二個困難是水流湍急,難以施工。茅以升發明了「沉箱法」,將鋼筋混凝土做成的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壓氣擠走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作業,使沉箱與木樁逐步結為一體。沉箱上再築橋墩。放置沉箱很不容易,開始時,一隻沉箱,一會兒被江水沖向下游,一會兒被潮水頂到上游,上下亂竄。後來把3噸重的鐵錨改為10噸重,沉箱問題才得以解決。第三個困難是架設鋼梁。茅以升採用了巧妙利用自然力的「浮運法」,潮漲時用船將鋼梁運至兩墩之間,潮落時鋼梁便落在兩墩之上,省工省時,進度大大加快。
錢塘江大橋是一座經受了抗日戰火洗禮的橋。建橋末期,淞滬抗戰正緊,日軍飛機經常來轟炸。有一次,茅以升正在6號橋墩的沉箱里和幾個工程師及監工員商量問題,忽然沉箱里電燈全滅。原來因日軍飛機轟炸,工地關閉了所有的電燈。錢塘江橋冒著敵人的轟炸,終於於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車。
錢塘江大橋建成後,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傑出貢獻。建橋紀念碑的碑文記錄了這段悲壯的史實:「時值抗日戰爭爆發,在敵機轟炸下晝夜趕工,鐵路公路相繼通車。支援淞滬抗戰、搶運撤退物資車輛無算,候渡百姓,安全過江,數以數十萬計。當施工後期,知戰局不利,因在最難修復之橋墩上預留空孔,連同五孔鋼梁埋放炸葯,直至杭州不守,敵騎將臨,始斷然引爆,時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當時先生留下『不復原橋不丈夫』之誓言,自攜圖紙資料,輾轉後方。」為了阻斷敵人,茅以升受命炸斷了親手建造的大橋,這是何等悲壯的義舉。抗戰勝利後,茅以升實踐誓言,又主持修復了大橋。建橋、炸橋、復橋,茅以升先生始終其事,克盡厥責。
錢塘江大橋建成於抗日烽火之中,再生於和平建設之世。她不僅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而且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她使滬杭與浙贛兩條鐵路相連接,使錢塘江兩岸由天塹變通途。通車65年以來,她為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和當地經濟的繁榮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錢塘江大橋既是我國橋梁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又是我國橋梁工程師的搖籃。茅以升先生把工地辦成學校,吸收大批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參加工程實踐,為國家培養了一批橋梁工程人才。我國一些重要橋梁工程,如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一些負責人都曾經歷過錢塘江大橋建設的洗禮。
錢塘江大橋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展示了中華民族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先生為首的我國橋梁工程界的先驅在錢塘江大橋建設中所顯示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敢為人先的科技創新精神,排除一切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奮斗精神,永遠是鼓舞我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不懈奮斗的寶貴精神財富。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漢長江大橋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他又接受修建我國第一座跨越長江的大橋———武漢長江大橋的任務。1955年9月,大橋正式開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計劃提前一年零三個月。1957年10月15日,武漢長江大橋舉行落成典禮。武漢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桁梁橋。上層為公路橋,寬22.5米,其中車行道寬18米;下層為鐵路橋,寬18米。正橋長1155.5米,連同兩端公路引橋,總長1670.4米。大橋將京漢鐵路和粵漢鐵路銜接起來,成為我國貫穿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並把武漢三鎮聯成一體,確保了我國南北地區鐵路和公路網聯成一體。
1958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會堂時,周恩來總理在審查工程設計時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簽名來保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也對黨的工作極端負責,他對人民大會堂的結構設計作了全面審查核算,最後簽了名。
茅以升一生學橋、造橋、寫橋。他在中外報刊發表文章200餘篇。主持編寫了《中國古橋技術史》及《中國橋梁———古代至今代》(有日、英、法、德、西班牙五種文本)。著有《錢塘江橋》、《武漢長江大橋》、《茅以升科普創作選集》(一、二)、《茅以升文集》等。
他自1954年起當選為一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1987年10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為我國和世界橋梁建築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89年11月12日病逝。
[編輯本段]茅以升 職業生涯
1920年,茅以升應邀回母校任教授,時年24歲,是國內最年輕的工科教授。從此,開始了前後30餘年的工科教育事業。次年,任交通大學唐山學校副主任(副院長)。1922年7月,他受聘為東南大學教授。1923年,該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東南大學工科與河海工程專門學校合並,成立河海工科大學,茅以升任首屆校長。1926年,任北洋大學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學第二工學院(即北洋工學院)院長。1930年,任江蘇省水利局長,主持規劃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學任教。他在任校長期間,對校務管理、教學體制,課程設施、教學設備等,都作過重大改進,使學校出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局面,深受師生的擁護與愛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學校長,始終關心母校興衰,為母校贏得了榮譽和功績。1991年,西南交通大學(文化大革命以後唐山鐵道學院遷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學)樹茅以升銅像永志紀念。
茅以升開創了「學生考先生」的啟發式教學方法,終身致力於教育改革,發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餘篇論著,倡導「先習後學,邊習邊學」,理論結合實際的教育制度。
茅以升從選擇橋梁專業時起,就把培養橋梁建設人才和在祖國江河上修建橋梁視為自己的終身目標。1933年,他辭去舒適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請,擔任錢塘江橋工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塘江橋工程處處長職務。茅以升用不到兩年半的時間,於1937年11月,在極其復雜的水文地質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錢塘江大橋,打破了外國人壟斷中國近代化大橋設計和建造的局面,這是中國橋梁建設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也是中國橋梁史上一個里程碑。因建橋功績,1941年,中國工程師學會授予茅以升榮譽獎章。
1942年,他赴貴陽任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籌備中國橋梁公司。著眼未來,他將錢塘江橋工處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術人員,吸收到橋梁公司,培養他們成為橋梁建設的技術骨幹。
晚年,編寫過<<中國橋梁史>>.
[編輯本段]茅以升與《中國石拱橋》的創作
《中國石拱橋》一文,是1962年我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散文,後來被選入初中語文課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幾年來,有不少中學教師來信或來訪,向我反映課堂講授中的一些情況。教育家葉蒼岑教授也曾為本課備課的問題和我四次通信征詢意見。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轉載於有關語文教學的刊物中。現行語文課本,採集了各個方面的文章,知識面無比廣闊。從我接觸到的中青年教師中,深深感到他們對講授中的每一篇範文,是那樣字斟句酌地認真研究,一絲不苟。這種精神,使我深受感動。最近,鄭州《教學通訊》編輯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談中學語文課文》,要我談談創作經過。作家這個稱號,我不敢當,但由於上述情況,藉此機會,回憶一下撰寫此文時的構思活動,如果對廣大語文教師所要求的教學效果有所幫助,自是有益之舉。
首先,本文寫的是中國的石拱橋。石拱橋是我國傳統的橋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橋這一體系,又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所寫的這兩座橋,乃是千百萬座石拱橋中傑出的代表之作。幾千年來,石拱橋遍布祖國山河大地,隨著經濟文化的日益發達而長足發展,它們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為祖國贏得榮譽。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橋,可為歷代橋工巨匠精湛技術的歷史見證,顯示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橋,能經得起天災戰禍的考驗,歷千百年而不壞,不僅是作為古跡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變,可以稱作奇跡。當然,還應歸功於歷代的辛勤修繕,這類修繕活動又往往是出自民間的愛橋護橋,這一社會風尚,在我國橋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傳頌的。我國素有多橋古國之譽,這種史的觀念和數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實物可觀的直覺印象,都是為理解中國石拱橋所須涉及的知識面。如果抽掉這些生動史實,則不僅內涵空虛,一兩座孤立的軀殼,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
其次,石拱橋在我國橋梁發展史上,出現較晚,但它一經出現,便得到迅猛發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鐵路公路橋梁工程技術傳入中國以後,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結合現代的工程理論和新的建築材料,取得了更大的發展。本文所介紹的兩座橋,趙州橋已歷時一千四百年,盧溝橋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經歷了近七百年,它們都稱得上雄偉堅固,迄今仍保持著初創風貌,可以通行重車,在中外石橋中是罕見的。趙州橋敞肩式的創造,早於西方七個世紀,它們之所以能夠經久不壞,說明設計與施工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再如趙州橋的淺基礎、短橋台,不少現代工程師表示驚嘆,因為經過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無恙,這決不是偶然的。唐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所雲:「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這一評價,幾乎和20世紀工程界學者異口同聲,技術高超,於此可見。本文在大量史實中,用「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來概括古代石拱橋技術上的成就,這是古今中外橋梁以及任何建築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標,在6世紀初,我國的能工巧匠發揮智力,大膽創新所取得的光輝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橋,意境之美,雕琢裝飾,千姿百態,也是體現我國審美觀的一種民族傳統。建築不論大小,工藝必須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畫圖,不許有一處敗筆。自從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過硬本領,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趙州橋的欄板,盧溝橋的石獅,都以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這也是中國石拱橋在藝術方面一個可取的傳統,對於現代石拱橋裝飾也還存在著深刻的影響。
中國的石拱橋,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發展的前景,過去有用的東西,今天仍在起著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顯示著我國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卓越才能。我們在現代橋梁事業中,必然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選自《課文分析集》,廣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編輯本段]茅以升與錢塘江大橋
提起錢塘江大橋,人們都會想到茅以升。茅以升自己也曾在多年後回憶:「自1919年12月,我歸國為社會服務,在幾十年的征程中,我所做的工作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主持建造錢塘江大橋工程」。錢塘江大橋建成於抗日烽火之中,它不僅在中華民族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書寫了可歌可泣的一頁,也是我國橋梁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時它也是我國橋梁工程師的搖籃。而這座大橋經歷的一段傳奇,卻是最令人難忘的。
上世紀30年代,正在興建中的浙贛鐵路要與滬杭鐵路銜接,需在錢塘江上架設一座大橋。1934年,時任錢塘江大橋橋工處處長的茅以升,受命開始主持這第一座由中國人自己修建的鋼鐵大橋工程。之前,在中國的大川大河上,雖已有一些大橋,但都是外國人造的:濟南黃河大橋是德國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橋是美國人修的,哈爾濱松花江大橋是俄國人修的……可以想像,茅以升擔負著一項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來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建造現代化大橋。
錢塘江又稱錢江,地處入海口,潮水江流,洶涌澎湃,風波甚為險惡,其潮頭壁立的錢江潮與隨水流變遷無定的泥沙是建橋的兩大難題。茅以升在造橋過程中,克服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他曾採用「射水法」、「沉箱法」、「浮遠法」等,解決了建橋中的一個個技術難題,保證了大橋工程的進展。
至1937年,大橋快要竣工之際,上海「八一三」戰爭爆發了!錢塘江大橋還未交付使用就先經受了抗日戰火的洗禮。茅以升說,在「八一三」的第二天,即8月14日就有三架日軍飛機來工地轟炸,當時他正在6號橋墩水下30公尺的沉箱里和幾個工程師及監工員商量問題,忽然沉箱里電燈全滅,一片黑暗,原來因日軍飛機轟炸,工地關閉了所有的電燈。這次日機轟炸是江、浙一帶的第一次。
工程未完,戰火已燒到了錢塘江邊,此時江中的橋墩,還有一座未完工,墩上的兩孔鋼梁無法安裝,在此後的40多天里,建橋的工人們同仇敵愾,以極大的愛國熱情,冒著敵人炸彈爆炸的塵煙,夜以繼日地加速趕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車從大橋上通過。在通車的當日,運送大批軍火物資的列車就開始陸續從這座大橋上通過了。
此後,上海的抗戰形勢一天比一天吃緊。同年11月16日下午, 南京工兵學校的一位教官在橋工處找到茅以升,向他出示了一份南京政府絕密文件,並簡單地介紹了當前十分嚴峻的形勢後說:「如果杭州不保,錢塘江大橋就等於是給日本人造的了!」南京政府的文件上,要求炸毀錢江橋,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南京來人還透露,炸橋所需炸葯及爆炸器材已直接由南京運來,就在外邊的汽車上。
集兩年半心血建成的大橋,鐵路剛剛通車,就要自己親手去炸毀它,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經歷著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刻。同工程技術人員商量和慎重考慮後,最後訂下了炸橋方案。
當天晚上,所有的炸葯就都安放到了南岸第二個橋墩內和五孔鋼梁的桿件上,100多根引線,從一個個引爆點連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只等一聲命令,就把大橋的五孔一墩全部炸毀。
11月17日凌晨,茅以升接到浙江省政府的命令,因大量難民湧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夠用,錢塘江大橋公路部分必須於當天全面通車。浙江省政府此時也不知道大橋上剛剛裝置了炸葯,因此事是高度保密的。大橋公路的路面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竣工了,只因怕敵機轟炸,尚未開放,現在何以又叫通車呢?原來,杭州三廊廟到西興的過江義渡,平時每天就有一、二萬人來往,上海戰事爆發後,過江的人更多了,渡江的船本來就不夠用,不意在16日又因故沉沒了一隻,等待過江的人太多,加上戰事更緊,形勢嚴重,迫不得已省政府才決定開放大橋。當日,大橋全面通車,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們,從杭州、寧波遠道而來,成千上萬的群眾來到六和塔下的錢塘江邊,甚至連六和塔上也都站滿了人。第一輛汽車從大橋上駛過時,兩岸數十萬群眾掌聲雷動,場面十分感人。但有誰能知道,數百公斤炸葯此時就安置在橋身上,這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建造的大橋在落成之日,竟然就已面臨著被炸毀的命運!
12月22日,日軍進攻武康,窺伺富陽,杭州危在旦夕了。錢江大橋上南渡的行人更多,固不必說,而鐵路方面,上海和南京之間已不能通車,錢江大橋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據當時的鐵路局估計,22日這一天有300多台機車和超過2000節客貨車通過大橋。
第二天,1937年12月23日,日軍開始攻打杭州,當天下午1點多鍾,茅以升終於接到命令:炸橋。下午3點,炸橋的准備工作全部就緒。他站在橋頭看著橋上的黑壓壓涌過來的難民,心頭湧起對日寇無比的憤怒。傍晚5時,日軍騎兵揚起的塵煙已然隱隱可見,茅以升命令關閉大橋,禁止通行,實施爆破!
隨著一聲巨響,這條1453米的卧江長龍被從六處截斷。這座歷經了925天夜以繼日的緊張施工,耗資160萬美元的現代化大橋,僅僅存在了89天。
大橋炸毀的這一天晚上,茅以升在書桌前寫下了八個字:「抗戰必勝,此橋必復」;並賦詩一首,「斗地風雲突變色,炸橋揮淚斷通途,五行缺火真來火,不復原橋不丈夫」。
大橋炸毀後,橋工處全部撤退,茅以升帶著在錢塘江大橋建設過程中的所有圖表、文卷、相片等14箱重要資料一起撤退。整個抗日戰爭時期,茅以升一家在躲避戰亂的路途中舍棄了許多家什,卻將這些珍貴的資料盡數保存下來,解放後移交給上海鐵路局和浙江省檔案館,成為國家重點檔案中的珍品,並為探明杭州市水文情況及建設錢江二橋節省了大量資金。這是後話。
抗日戰爭勝利了,茅以升又受命組織修復大橋,1948年3月,全部修復工程結束,錢塘江大橋又重新飛跨在錢塘江的波濤之上。
至此,茅以升主持的錢江大橋工程,前後14年,經歷了建橋、炸橋、修橋三個時期,這是古今中外建橋史上從未有先例的事情。

㈨ 葛昌純的介紹

葛昌純,男,漢族,浙江平湖人,生於1934 年3月6日,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粉末冶金和先進陶瓷專家。194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1,1952 年畢業,1983年獲德國Dresden技術大學博士學位。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也是世界陶瓷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材料科學研究工作。在氣體擴散法生產濃縮鈾用的分離膜研製、先進陶瓷研究、氣-固系燃燒合成氮化物基陶瓷的研究和耐高溫等離子體沖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等方面貢獻突出。

閱讀全文

與唐山德國人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