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支持歐洲債券購買

德國為什麼支持歐洲債券購買

發布時間:2022-07-16 15:42:27

㈠ 歐洲各國應對歐債危機的措施是什麼

目前歐元區國家還沒有對應對危機達成一致意見,分歧的焦點集中於當前的首要經濟對策,究竟是促進經濟增長還是推動緊縮改革。尤其是作為歐元區核心支撐力量的法國和德國,目前也因為法國大選薩科奇的落敗而產生分歧。新當選的法國總統奧朗德放棄了前任薩科奇的緊縮政策,支持刺激經濟,擴大增長,而德國則希望通過緊縮政策實現財政改革。

對於歐債危機而言,該緊縮還是保增長?沒有人能提供肯定的答案。分析人士指出,緊縮與增長各有利弊。如果採取財政緊縮措施,以犧牲短期經濟增長為代價,可以提振市場信心,爭取國際援助。但可能導致經濟復甦緩慢。如果經濟復甦進程緩慢,減赤將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會進一步挫傷投資者信心。而如果採取保增長的措施,以犧牲財政整頓為代價換取短期經濟增長,刺激性的擴張貨幣政策可能導致流動性陷阱,經濟缺乏長期的內生增長動力,短期金融市場將承受較大壓力。

如今,整個歐洲似乎都謀求在經濟增長與重塑財政紀律之間找到恰當平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專門發布公報指出,許多發達經濟體需採取進一步行動以鞏固財政和降低政府債務,但與此同時,也要避免財政政策過度收縮。

㈡ 什麼是歐洲債券

歐洲債券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際組織在國外債券市場上以第三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債券。例如,法國一家機構在英國債券市場上發行的以美元為面值的債券即是歐洲債券。歐洲債券的發行人、發行地以及面值貨幣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

歐洲債券產生於60年代,是隨著歐洲貨幣時常的形成而興起的一種國際債券。60年代以後,由於美國資金不斷外流,美國政府被迫採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1963年7月,美國政府開始徵收「利息平衡稅」,規定美國居民購買外國在美發行的政權,所得利息一律要付稅。1965年,美國政府又頒布條例,要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限制對國外借款人的貸款數額。這兩項措施使外國借款者很難在美國發行美元債券或獲得美元貸款。另一方面,在60年代,許多國家有大量盈餘美元,需要投入借貸市場獲取利息,於是,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在美國境外發行美元債券,這就是歐洲債券的由來。

歐洲債券最初主要以美元為計值貨幣,發行地以歐洲為主。70年代後,隨著美元匯率波動幅度增大,以德國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為計值貨幣的歐洲債券的比重逐漸增加。同時,發行地開始突破歐洲地域限制,在亞太、北美以及拉丁美洲等地發行的歐洲債券日漸增多。歐洲債券自產生以來,發展十分迅速。1992年債券發行量為2761億美元,1996年的發行量增至5916億美元,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歐洲債券所佔比重遠遠超過了外國債券。歐洲債券之所以對投資者和發行者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歐洲債券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市場,債券發行較為自由靈活,既不需要向任何監督機關登記注冊,又無利率管制和發行數額限制,還可以選擇多種計值貨幣。

第二,發行歐洲債券籌集的資金數額大、期限長,而且對財務公開的要求不高,方便籌資者籌集資金。

第三,歐洲債券通常由幾家大的跨國金融機構辦理發行,發行面廣,手續簡便,發行費用較低。

第四,歐洲債券的利息收入通常免交所得稅。

第五,歐洲債券以不記名方式發行,並可以保存在國外,適合一些希望保密的投資者需要。

第六,歐洲債券安全性和收益率高。歐洲債券發行者多為大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他們一般都有很高的信譽,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可靠的。同時,歐洲債券的收益率也較高。

㈢ 如何評價德國在歐債危機中的作用

危機之所以還沒有解除,甚至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德國救援不給力造成的,這不是第一次了。IMF曾多次督促德國採取措施積極救援。

由於德國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出口歐洲第一,歷來和法國就是歐盟的帶頭大哥,但是德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是自己實打實干拼出來的,是德國人勒緊褲腰帶攢起來的,所以德國提出的救援方案就十分苛刻。按照德國人的規劃,各國應當緊縮財政,進行社會福利制度等一系列結構改革。只有議會通過的未來財政計劃達到上述標准者,方可獲得歐洲穩定基金的貸款援助,這個就是所謂的「德國方案」。

但是本來經濟不景氣,還讓人財政緊縮,是很難的,現在流行的解決方案都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但是德國似乎不願多掏錢。而且要縮減福利,歐洲那群老大爺們懶散慣了,哪裡有德國人那般拚命,剛說要縮減,別人就要上街遊行鬧事了。

而德國似乎並不想把自己拖下水,默克爾這位大娘更多的是想到自己的德國如何挺過來,讓經濟平穩發展,而對整個歐盟似乎並不太熱衷,這多少有點婦女的思想在裡面。當年索羅斯供給英鎊時,也是因為德國並不遠配合其他國家降息,只管自己控制通漲,才讓歐洲第一次建立統一貨幣的夢想破滅了。

所以整個危機中,德國更多的是關注自身,對拯救危機並不太給力,不過由於自身歐洲老大的地位,無論如何也是起牽頭作用的。

㈣ 國際債券市場的主要特點

(1)債券發行額較大,一般每筆發行額都在200億日元以上。
(2)歐洲債券大多與互換業務相結合,籌資者首先發行利率較低的日元債券,然後將其調換成美元浮動利率債券,從而以較低的利率獲得美元資金。
80年代以來,歐洲日元債券增長較快,在歐洲債券總額中的比例日益提高。歐洲日元債券不斷增長的原因除了日本經濟實力強、日元一直比較堅挺、日本國際貿易大量順差、投資歐洲日元債券可獲利外,還在於日本政府為了使日元國際化,使日元在國際結算和國際融資方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從1984年開始,對非居民發行歐洲日元債券放寬了限制:
第一,擴大發行機構。將發行機構由原來的國際機構、外國政府擴大到外國地方政府和民間機構。
第二,放寬了發行條件。將發行公募債券的信用資格由AAA級降到AA級。
第三,放寬了數量限制。在發行數量上,取消了對發行筆數和每筆金額的限制。
第四,擴大主辦銀行的范圍。除了日本的證券公司外,其他外國公司可以擔任發行債券的主辦機構。
3.歐洲馬克債券市場。歐洲馬克債券是指在德國境外發行的以馬克為面額的債券。歐洲馬克債券在歐洲債券總額中的比重也呈不斷提高趨勢,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德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和馬克的日益堅挺。
4.以多種貨幣為面值的歐洲債券。歐洲債券多數以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貨幣單獨表示面值,但也有以多種貨幣共同表示面值的。由於單一通貨的匯率經常變動,風險較大,用多種貨幣表示面值的歐洲債券呈增加趨勢。多種貨幣表示面值的歐洲債券有以下幾種:
(1)幾種貨幣共同表示歐洲債券的面值。每一種貨幣佔有一定的比例。對於歐洲債券的發行者和購買者來說,這種計價的好處是減少風險。
(2)用歐洲貨幣單位和特別提款權這兩種由多種貨幣加權平均所形成的記賬單位表示歐洲債券的面值。歐洲貨幣單位是歐共體創造的由歐共體12國貨幣加權平均組成的貨幣。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造的由美元、日元、馬克、英鎊、法國法郎這5種貨幣加權平均組成的記賬單位。由於這兩種國際貨幣是多種貨幣的加權平均,各種貨幣匯率變動可以互相抵消,其價值也是穩定的使發行者和投資者能減少或避免匯率變動風險。

㈤ 德國為什麼在歐債危機中屹立不倒並且財政沒有暴露出太大的問題。誰給分析下,謝謝

德國並非屹立不倒,多多少少也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只不過德國是最不嚴重的一個。歐元的存在是歐元區成員國為了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避免美元匯率震盪的影響而產生的。 如果歐元貨幣的總量對應著成員國的總商品量,即每生產價值一歐元的商品就印刷出一歐元貨幣與之對應,那麼歐元的價值是不變的。如果歐元貨幣印刷速度大於各成員國的生產總值的話,歐元就開始貶值。國際投機者對歐元的匯率變化非常敏感,於是恐慌性地大量拋售歐元,使歐元進一步貶值。那麼造成歐債危機的元兇就是希臘一直以來借的債,德國技術高,產品對外銷量好,於是不斷賺取歐元(歐盟內),希臘產品差,沒人買,於是沒有足夠的歐元買德國的產品,那麼怎麼辦,歐洲央行印刷歐元借給希臘消費以解燃眉之急,或者德國銀行借給希臘,如果不夠借,還是歐洲央行繼續印錢,長此下去,歐元貨幣越來越多大於總產值,歐元便開始貶值了。而且希臘是個只會花錢不會賺錢的國家,借得越來越多,近半個國家的資產,現在債務就要到期了,希臘很可能還不起,現在希臘想賴賬還是想怎麼樣呢?這就是歐債危機了。現在各評級機構對希臘評垃圾級就是評價希臘賴賬的可能性。財政問題是國家的內政問題,所謂開支看收入,如果入不敷支那就肯定赤字,國家的收入來源於稅收,而大部分稅是企業繳納的,企業有盈利才錢交稅,如果企業盈虧哪裡來的錢交稅,甚至倒閉,那麼國家的稅源又少了,在歐債危機的情況下,企業混不下去,逐個倒閉,那麼國家的錢包越來越小,但花錢沒有相對約束節制,就出現財赤了。歐盟各國都出現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是希臘最嚴重而德國最能扛。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支持歐洲債券購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1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