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指的是什麼最終被誰打敗了。
德國納粹主要是指德國的黨衛軍法西斯分子
最終被同盟國(蘇聯,美國等)打敗
2. 二戰期為什麼叫的德國為納粹,是什麼意思呀
納粹是德語Nazi的音譯,納粹主義就是"國家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希特勒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反動主張和他所推行的反動政策.納粹主義也就是法西斯主義
3. 為什麼二戰時期管德國兵叫"納碎"分子
納粹的意義(名詞解釋):
納粹黨(NSDAP),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簡稱。納粹主義,Nazismus,國家社會主義,就是民族社會主義。意思比較明確,如何理解呢?迪特爾·拉甫的《德意志史—從古老帝國到第二共和國》中的介紹比較好。
(希特勒):「民族社會主義既不把個人也不把人類作為其考慮問題、發表意見和作出決定的出發點。它有意識地把民族當作它整個思想的中心。這個民族對它來說是一種由血緣決定的現象,它認為這是上帝授予的人類社會的組成部分。個人是會消亡的,民族是永存的,自由主義世界崇拜個人,必然導致民族的毀滅。相反,民族社會主義則要求保護民族,必要時犧牲個人為代價。必須使每個人逐漸認識到,他的自我同整個民族的存在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利用國會縱火案,「在選舉之前就把政治上的左派排除掉。」「通過一個新的緊急法令,即『總統關於保護人民和國家法令』,實際上暫時取消了所有的基本權利。」在國會獲得微弱多數,得以上台。
修改憲法,向國會提出《授權法》,「把為期四年的立法權授予政府。」 《授權法》通過後,希特勒公布法令,「取消各州議會,使各州政府完全服從中央。這樣,德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禁止政黨和工會,「剩下的只有『唯一的政黨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及其附屬團體。並公布法律,這個黨被宣傳為『同國家不可分地連在一起』」。
集權,用希特勒的話說:「一個人身兼黨、國家、行政數職已成為迅速得以實現的民族社會主義統治原則。」
義大利法西斯主義者提出的口號是:「信仰、服從、戰斗」。
4. 二戰中德國兵為什麼叫納粹
納粹(nà cuì)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
5. 為什麼稱德國人為納粹
「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zi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納粹主義的基本理論包括:宣揚種族優秀論,認為「優等種族」有權奴役甚至消滅「劣等種族」;強調一切領域的「領袖」原則,宣稱「領袖」是國家整體意志的代表,國家權力應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會達爾文主義,力主以戰爭為手段奪取生存空間,建立世界霸權;反對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和社會主義制度,惡毒攻擊馬克思主義理論。
6. 什麼是德國「納粹」為什麼叫「納粹」
納粹」的稱呼來自德語的「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納粹主義,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Nasossmus」的音譯,意譯為「民族社會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張。
納粹主義萌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魏瑪共和國,是德國內外矛盾尖銳的產物,所以人們又叫它德國納粹。當時的德國面臨承擔戰爭責任和戰爭賠償,以及遷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問題,經濟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
希特勒等人正是利用了德國民眾對《凡爾賽和約》的仇恨和經濟危機爆發的絕佳時機,將民族主義演變為民族復仇主義,使納粹主義得以形成。德國納粹主義首先把矛頭指向國內的猶太人,宣稱北歐雅利安—日耳曼人是上蒼賦予了「主宰權力」的種族,而猶太人是劣等民族,應予淘汰和滅絕。反猶主義得逞後,納粹主義又主張世界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各民族必須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求勝,實行對外侵略擴張,將全世界引向戰爭和災難。
7. 為什麼德國叫納粹德國
納粹德國是人們對二戰時期德國的稱謂。
起因是當時希特勒實行獨裁統治,而其獨裁統治的核心力量是德國國家社會工人黨 ( 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 ,縮寫為NSDAP即「納粹」,當時西方媒體最先把德國稱之為納粹德國,隨之被人們普遍引用。
8. 二戰時期德國為什麼叫德國納粹
社工黨與共產黨是兩個不同的政黨,而且彼此對立。社工黨能夠上台,就是興登堡希望藉助社工黨對抗當時在德國日益強大的共產黨。納粹是社工黨德文簡寫的音譯。
希特勒領導的政黨叫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德語為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或縮寫為NSDAP).其中的國家社會主義德語為Nationalsozialismus,縮寫為Nazi.音譯過來就是納粹.所以國家社會主義或者民族社會主義也較納粹主義
(8)二戰的德國為什麼被稱為納粹擴展閱讀:
納粹主義最重要的來源被認為是19世紀的德國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
希特作為德國愛國思想家,一生不斷地宣傳要求民眾覺醒、抵抗法國侵略者。1806年,柏林被拿破崙佔領期間,費希特發表了數篇《對德意志民族的演講》,激發了德國國家主義。文中,他繼續他早期作品中對宗教和法國大革命的辯論,並提出德國民族比其他民族更為優越。
在他其它的早期作品中,他稱猶太人將侵蝕德國,公開表示希望將猶太人驅逐出德國。他還對波蘭表示厭惡,宣稱他們的文化是野蠻的,波蘭人都是尚未開化的蠻族。
納粹主義主要的來源不是法西斯主義,而法西斯主義經典著作《我的奮斗》只能算是它的舊約而已。納粹主義此一歷史現象前所未有。它不像法國大革命,前仆後繼地由一大堆「哲學家」來為它做准備;法西斯「思想家」可謂鳳毛麟角。
事實上,法西斯一詞本身明示此一現象的本質:它是種種不同勢力的統合,其一致性、甚而其理念,都是先有事實然後成立的。法西斯獨裁者全憑經驗;「領袖」高高在上,他的行動就是群眾的表率,他的言語就是真理。
法西斯主義者到處都在對抗、揭發真正的或虛構的敵人,由他們所定義的敵人來印證自己;他們的爭斗主要是為了某種排斥。與此同時,他們也會追求一些目標,明定規劃,研擬出多少有一致性的思想。
所以法西斯是有共同理論基礎的,它是一種由所排除的與所建議的融合而成的混合物,類似某種復雜總體的最低要求,而在這個要求之上盡可有所變卦。
如果說法西斯主義曾是一種國際性現象,曾經為控制全世界而奮斗;如果說以它為名的所有國體和政權都擁有某種「共同背景」,共同到令人尋思;
如果說各個都自命反共卻並沒有組成另一個新「國際」,無論如何,在各種不同的國家,社會,種族環境下,主義到底是進展出來了,也有其實行的作法。
所以說法西斯主義的性質是單一的,同時也是多樣的。全都因國家主義的昭示而成,也可因國家主義而彼此敵對--要不是在希特勒的鐵腕控制下,匈牙利的箭形十字團與羅馬尼亞的鐵衛隊一定會為特蘭西瓦尼亞而大打出手;
義大利法西斯和德國納粹黨也曾長年彼此敵視,在奧地利與多瑙河盆地有所爭執;而在法國法西斯里,各派從來無法團結;墨索里尼所攻打的希臘竟然也是法西斯政權,等等。
各個法西斯主義達到執政的方法都有所不同,雖然他們都受到同類的支持;共同的特徵在各國里都有不同的重要性,為求有所節制,僅舉一例:反猶太主義在義大利出現得很晚,如同是從德國進口的一般。而我們想要研究出來的也就是這些法西斯主義的種類。
9. 什麼才是德國納粹二戰期間所有的德國戰士都是納粹嗎
只有加入納粹黨的,像什麼武裝黨衛軍,這些都是納粹。
但平常我們口中所提到的,為德國而戰的國防軍和外籍志願軍,這些都不是納粹,他們只是為自己的祖國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