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什麼叫新表現主義

德國什麼叫新表現主義

發布時間:2022-07-17 05:39:28

『壹』 新表現主義的介紹

所謂新表現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從德國開始的一個新流派,顧名思義,它是以20世紀初的表現主義為楷模的。當然,它不是簡單的重復,更不是機械的摹仿。作為波普藝術(流行藝術)和極少主義的反動,新表現主義以表現自我為主旨,在畫面、筆法、情調等方面顯示了對本世紀初的表現主義的回歸傾向,但由於兩者發生的時代不同,故在藝術思想、題材選擇、表現手法上並不同。

『貳』 德國新表現主義的點評

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創作手法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它採用了色面繪畫的色面層次組織,也採用了最少派藝術的直接表現法和波普藝術的形象。他們的作品沒有限定的題材內容,追求自由表現﹑自由聯想,強調感情的率直﹑天真。他們的作品起到了恢復德國藝術影響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德國的文化精神。德國人認為,德國文化的獨特使命就是發掘原始的、精神性的圖像的意義,新表現主義的探索正是這一意義的體現。新表現主義繪畫體現了德國繪畫和文化的偉大歷史傳統,是真正具有德國性的藝術形式 。

『叄』 什麼是德國表現主義

德國表現主義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此字原為藝術史與批評的專用語,意指不再把自然視為藝術的首要目地,以線條、形體和色彩來表現情緒與感覺作為藝術的唯一目地。表現主義電影則發源於1920年的德國,此種電影中的演員、物體與布景設計都用來傳達情緒與心理狀態,不重視原來的物象意義。《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運用這種手法而聞名。之後德國表現主義的風格影響到默片時代的一些好萊塢電影與1940年代的黑色電影,其它如希區考克與奧森.威爾斯亦受表現主義的影響。 德國表現主義的代表電影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蓋努茵》,《三生記》,《泥人哥連》,伊門多夫1945年生於德國布勒克得,1964年就讀於杜塞爾多夫藝術學院,是大師瑟夫•博伊斯的門生。60年代,伊門多夫參加了博伊斯倡導的「行為藝術運動」,然而很快發現自己的才能和興趣在別的地方,於1977年開始架上繪畫的創作。七十年代末開始,與巴塞利茲、呂佩爾茲、里希特、基輔、波爾克、彭克等人,共同創造了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潮流。伊門多夫繼承了德國表現主義的一些形式技巧,不同的是,在內容上更加關注德國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政治氛圍。 畫家約爾格•伊門多夫是當代德國最著名的藝術家之一,也是政治性最強的藝術家。在七十和八十年代創作「德國咖啡館」繪畫系列,描述對兩個德國現實的印象,隨後創作的「德•弗勒咖啡館」繪畫系列反映伊門多夫與自己的榜樣和朋友的關系《演皮影戲的人》,《蠟人館》(1924),《聖女貞德的激情》(1928)。

『肆』 新表現主義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新表現主義是西方80年代以來形成的最新的美術流派之一。它以聯邦德國為主要基地,美國等地也有發展。新表現主義代表了當代美術向繪畫回歸的趨勢,容納不同的地域特徵。他們採用大膽而且近於原始的繪畫技巧及鮮的色彩,在畫布上表現尖銳的對比關系,使畫面充滿激情。他們認為,觀念的不斷變化正是這個時代的特徵。新表現主義的出發點不是風格和概念,而是每個個體對環境的意識和下意識的綜合和多種心理狀態的反映。他們的作品溝通了客觀存在和主觀幻想,視覺經驗與觀念的聯系,在返回繪畫的同時,又為藝術創造提供了更廣闊的領域。新表現主義和老表現主義不一樣,帶有不同的時代烙印,它反對極少主義,但繼承了觀念藝術,它全盤接受了現代主義中的存在主義思想。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們無法解脫的精神痛苦,並把這種被壓抑的感情瘋狂地發泄出來。新表現主義的代表藝術家有:巴塞利茲、凱佛、伊門多夫、彭克。

『伍』 德國的表現主義

德國表現主義是在一股反傳統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創作方法上它摒棄了在歐洲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模仿論或反映論,推崇極具個人色彩的表現論的美學。藝術家們在繪畫創作中不再只是客觀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據自己內心內在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觀情感、意象與幻想進行創作。與此同時,這一傾向與尼採的悲劇美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形成交匯,產生了一種奇詭新穎的審美形態與藝術特徵。

關鍵詞:德國;表現主義;主觀情感;個人色彩

中圖分類號:J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8-0166-02

一、德國表現主義的先驅人物

代表先驅:「蒙克」、「康定斯基」等。表現主義的先驅: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代表作《鬼魂奏鳴曲》。他把夢魘鬼魂搬上銀幕,將人、亡魂幻影同時登場,被稱為表現主義文學。在20世紀初的歐洲文藝運動與思潮中,表現主義以其鮮明的外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典型代表人物:凱爾希納(1880~1938),是德國表現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凱爾希納早期從事繪畫與木刻,在慕尼黑藝術學校進行深造學習。他先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飽受戰爭、疾病與窮苦的煎熬。他深受高更和梵高創作畫風的影響,強烈崇拜反自然主義色彩的表現方式。1901年他前往德累斯頓學習建築,受新藝術運動的影響於1905年與海克爾、洛特魯夫等成員成立橋派。他們期望如巴黎野獸派一樣能在當地產生巨大的影響[1]。凱爾希納1911年定居柏林,開辦現代繪畫研習所。在1933年受到法西斯迫害,作品被從美術館移出、沒收搗毀。納粹上台後遷居瑞士,然而這次的遷徙並沒有使凱爾希納看到希望,德軍進入奧地利,邊境距離凱爾希納的家25公里。這一次他徹底感到絕望,在長期的被迫害和病痛中開槍自殺身亡。他的主要作品有:《街道》《街頭五個女人》《橋社畫家肖像》《馬戲團的騎士》等。凱爾希納作為橋社的重要一員,他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在繪畫風格上,凱爾希納以叛逆、抽象躁動、狂放不羈驚世,他崇拜梵高與塞尚,但在作品的表達氣質上並不具備歡快的靈動感,取而代之的則是德意志民族的堅韌奮發的風格。凱爾希納的作品融於生活,給人以慵懶頹廢的諷刺意味。這位狂野不羈極富激情的畫家在藝術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特徵

德國表現主義從人性所共有的特徵出發,隨人物內心情緒變化而塑造事物的外部形態。表現主義將醜陋與怪咖搬上銀幕,在內容上反對客觀模仿,要求一切從主觀感受出發,並力求突破傳統的束縛[2]。雖然表現主義畫家對繪畫的創作主張與表現方式各有不同,但從主觀層次來看卻是相同的。與此同時,這一傾向與尼採的悲劇美學、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形成交匯,產生了一種奇詭新穎的審美形態與藝術特徵。總體來說,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暴力的激情。德國表現主義繪畫充滿著對客觀真實的暴力,整個畫面都具有粗放狂野的激情,表現主義畫家面對往往表現出偏激的感情色彩,比如憂郁痛苦愁苦等,這同時也在畫面中反映出一種比較「幽暗」的美感。最為代表的是梵高與蒙克的作品。如蒙克《吶喊》(如圖1所示),蒙克,挪威畫家,是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其艷麗鮮明快活的色彩給我們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通過誇張的手法把原本安靜祥和的雲彩和潺潺的小溪表現為纏繞、扭動、狂亂的色線,從而與橋的粗壯挺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蒙克又通過對主人公誇張的動勢傳達出波的流動和刺耳的聽覺感受,將畫面的表現形式推到了高潮。刺眼的橘黃背景色使整個畫面充斥著動盪與極度焦慮的情緒感。這種簡練而又細膩的人物變形表達出了對社會的政治諷刺和批判意味。由此圖我們可以看出表現主義者大多以主觀是唯一事實依據,著力表達出藝術家們自己內心情感而非順應外界市場的潮流。不再將和作品的真實視覺感作為衡量藝術品優劣的基礎,而是把個人情感由內向外表達出去。他們把對社會的不滿通過畫紙表現出來,所呈現出來的情感主題具有孤獨、恐懼瘋狂與死亡的感情色彩[3]。

『陸』 德國表現主義的成就及影響

任何有西方藝術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德國在現代藝術的貢獻:德國是西方現代藝術發展的重要國家,德國表現主義。達達主義,波伊斯,以及包豪斯和後表現主義等對於現代藝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中,隨著希特勒法西斯納粹在1933年獲得政權之後,德國現代藝術的發展出現了停滯不前的局面。希特勒把現代藝術稱為「頹廢藝術」,下令嚴禁現代藝術地的公開展覽;更有甚者,一些現代藝術家受到迫害和鎮壓。納粹之所以對現代主義恨之入骨的原因,是由於當時的以表現主義為代表的德國現代主義藝術家的明顯的政治色彩。這種政治色彩由於精力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而不斷被強化,而戰爭中出現的德國的達達主義和戰後出現的表現主義特別是新客觀現實派,更把矛頭直指德國資產階級的丑惡的陰暗面;這就使得德國納粹政府絕對不允許現代主義在德國境內存在。
1933年希特勒納粹法西斯政權強行通過並發布了新政府的對於藝術家的法規—據說參加制定該法規的有希特勒本人,格林大元帥,宣傳部長格培爾等。1933年11月,成立了《德國視覺藝術會》的組織。德國政府再次依據法規,規定所有在德國境內的藝術家以及和藝術有關的職業人士鐙等,都限期登記入會。所有會員都必須效忠德國政府,推動德國文化藝術「 健康發展」。截至到1938年,該藝術會擁有大約3200名雕塑家和15000多名畫家,成為當時歐洲最大的藝術團體。這且不說,由政府直接控制的鈣該藝術會德的中心領導機構,決定正式審核登記的會員的資格,並制定會規,審查合格的授予會員資格,不合格者不允許金星進行藝術活動;更有甚者,還有一些藝術家杯被認為是「異己分子和頹廢派」等,被放逐和逮捕入獄。在第一批被批評的,和被攻擊迫害的藝術家中有貝克曼,迪克斯。葛羅茲,克其那,馬克,諾爾德等人—他們大多為德國表現主義流派藝術家;此外不是德國人地的畢加索,馬蒂斯,梅金傑,;魯阿特等也被列入其中。
值得稱贊的是德國現代派藝術家從來沒有放棄過藝術創作。早在1920年,他們就舉辦了德國的達達主義畫展,約翰 赫爾弗爾德創作的拼貼劃畫《格林;第三帝國的行政管理 》直接把矛頭指向法西斯納粹的頭子格林。為了打擊德國的現代派藝術,同時鼓吹納粹的新藝術政策,1930年,由格林親自出馬舉辦了《 德國藝術之家》大型藝術展,在開幕式上希特勒發表了吆要絞殺德國現代派藝術地的瘋狂叫囂。但這絲毫沒有嚇掉正直的德國藝術家。1937年,他們在德國慕尼黑市舉辦了《當代德國藝術展 》,德國藝術家的勇敢也贏得德國人民的支持,竟然有200多萬人前來參觀;而同時舉辦的由德國官方支持的《偉大德國藝術展》,只有不到60萬人來參觀;而且佔大多數的是納粹黨組織的觀眾。
當時比較活躍的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家有麥克斯 貝克曼(Max Becjmann)884-1950),早在戰前,他已經出名了。在20世紀30年代中,他是德國的「新客觀主義」(New Objectivity )的積極份子。在希特勒法西斯納粹政權當政時,他不畏權勢,暴力,惡勢力等,以一位真正的藝術及家的良心,批評,抨擊德國的反動的社會現象。他時常以德國的古典神話史實,民間傳說等為題材,原始素材,在透過象徵隱喻的手法,將形象壓迫容納在一個畫面的空間之內,達到擠觸觀眾的情緒幾乎到屏息悶氣的窒息程度。但他的畫作世是具有相當的時代,民族和政治批評的價值,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地的德國藝術家之一。
歐托 迪克斯(Otto Dix)也是德國「新客觀主義」流派畫家。他沒有貝克曼等人的直截大膽的抨擊和火辣。他的風格近乎古典;但他以自己的洞察入微,鋸細不遺地態度,冷眼旁觀社會的百態;然後以意思一絲不苟的認真,把它們以描繪在畫面上,他終於西歐的具像傳統,技巧甚至援引德國,荷蘭古典大師們的法本。
著名的德國表現主義畫家還有喬治 葛羅茲(George Grosz),厄恩斯特 路德維格 克其那(Ernst-Ludwig Kirchner),佛朗茲 馬克(Franz Mark) 埃米爾 諾爾德(Emil Nolde )等。
約瑟夫 波伊斯:偉大的藝術家
在現代—當代藝術是史中,有不少傑出的,真正的藝術偉人;他們不但具有偉大的藝術創作天才;二而更重要的他們的偉大人文主義精神。畢加索,齊白石,張大千等就是如此;這也就是為什麼聯合國稱他們是文化偉人,巨匠。德國的藝術家約瑟夫 波伊斯是被公認可以同畢加索並駕齊驅的大師。
約瑟夫 波伊斯(Joseph Beuys 1921-1986)出生於1921年,早年學習生物,自然科學,昆蟲學,動物學等,熱愛自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徵集入伍,成為一名德國空軍駕駛員;1943年,他駕駛飛機執行任務時,在克里米亞半島上空被炮火擊中,墜機落地摔成重傷;幸虧當地土著—游牧波西米亞人解救,得以絕處逢生。戰後他在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學習雕塑。他參加了多種的流派,包括行為,裝置等藝術創作。
1961年,波伊斯成為了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地的教授,他認為教育是實現自己的藝術理念的最好地方;他以極其天真的嚴肅,把自己的民主思想和社會雕塑的理念投入到教育之中;他把教師教室變成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並使得學生能全麵塑造自己的殿堂。他說 教育應該是兌對人的全麵塑。1967年,也就是在中國正在進行文化大革命時,波伊斯宣布成立了德國大學生黨,後來轉變成德國民主黨,目前依然活動。在法國學生運動高漲時,波伊斯領到德國學生造反,佔領了學校辦公室,後來他被警察抓走,學校接觸解除他的教職,長達六年,而不久波伊斯意境已經成為紅遍西歐的藝術大師。從1962到1967年,波伊斯多次舉辦激浪派的藝術展。1964年,他在亞圳工業大學,他在舞台上,向一家架鋼琴中添加洗衣粉和垃圾,讓鋼琴發出刺耳的沉悶聲;一個學生不解何意,上台毆打波伊斯;他仍不還手,鼻子流出血;只見他叢懷中拿出一個基督像,用左手高舉頭頂上,右手示意大家安靜;全長場頓時肅然了。這個形象後來成為他的標准像—體現出他的藝術具有精神治療作用的藝術觀。波伊斯世是一位積極的,甚至於有些狂熱的理想主義者;他聲稱 我沒有興趣去掩蓋疾病和弊端;我把喚醒和教育更多的人看作是我的民主義務。他所關注的是藝術所具有的人類學意義,以及藝術對於社會的影像影響,教化作用。他堅決反對美國的商業文化和藝術,不止一次地公開批評。
他還是一位環境保護運動積極分子;1980年他參加歐洲議會選舉大會時,帶頭組織清掃大街和森林;1982年,在第7屆卡塞爾文獻展上,他拿出一個題為《700 棵橡樹 》的行為展,號召藝術家和觀眾共同植樹;就在這時他親自動手種下第一顆橡樹;雖然,由於他的死亡,他未能看到700克樹苗種植的局面;但他終於喚醒了人們保護自然的良知:在1987年終於完成了計劃;來參加指書植樹的不僅是藝術家們,還有歐洲各國的元首,聯合國的官員,孩子,老頭,軍人和醫生們。現在,當人們觀看這一片茂盛的橡樹林世時,沒有人不懷念,波伊斯這個最具有人性的,偉大的藝術家。
新表現主義;
安理說,德國新表現主義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出現了,到了70年代末期,逐漸發展壯大,形成一個新流派。大多數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們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戰爭之間。這一代人,已經拋棄了世紀初七期,那些前衛藝術家所具有的革命精神,而標變得要現實的剁多。他們不在乎什麼驚奇的藝術手法和孤高的理想;他們更加自由,放縱,從當代社會的五顏十色的現實中吸取創作的素材和源流:商業咨詢廣告,流行時裝,硬是影視圖像,廣告,插圖,攝影照片,雜志,什麼都行;飛利浦 葛斯頓(Philip Guaston )就是這樣的德國新表現主義畫家;他畫電燈泡,香煙,雪茄,寫字鞋子,成衣,襯衣襯褲,沒有鼻子和眼睛的肖像,鬼臉, 黨面罩,釘著釘子的木棒;這些暗含著個人寓意的具象繪畫。
此後出現的德國的新表現主義(Nouvelle Expressionism ),是以喬治 巴塞利茲(Georg Baselitz )和西格瑪 波克(Sigmar Polke )二人為兩大代表的新藝術運動。喬治 巴塞利茲(1938 - )出生在東德,在東德接受藝術教育,當時東德誒為蘇聯的社會主義聯盟的部分,前蘇聯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風格影響著整個東歐;把巴塞利茲不滿和反對當時東德的藝術潮流,被以政治部成熟為理由從東柏林藝術學校 開除。19歲時來到西德,馬上投入到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創作之中。他致力追求真理;但他個人是悲劇的,不幸的。他獨居在德國北部的一座修道院的古堡中。這里原是蒙斯特王子的府第;但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和戰後的駐軍的摧殘,已經破爛不堪。在這里,巴塞利茲發展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在他的作品中形象是倒置的。這種倒置不僅僅是針對觀眾的觀看,藝術家本人在創作時也是倒著畫的,用巴塞利茲自己的話,這種創作方式是為了「引發出迷惑和震撼,表現出一種挑戰的姿態。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他把觀眾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畫面本身,而部專注於主題,巴塞利茲地的畫面中的形象是用強烈的色彩和闊大而粗狂的筆觸繪制而成,看起來很粗魯而悲悵。
西格馬 波克(1942- )是另一類藝術家,他熟悉幾乎所有的視覺媒介,可以任意選擇創作;他自己也說,他可以用任何一種伙或幾種方式進行綜合性的創作,他甚至使用過一種有毒的顏料進行繪畫,是一種含有砒霜成分的顏料。他以極端辛辣的態度,毫不留情地諷刺美國的商業藝術和學術霸氣,他以玩笑的態度用自己的藝術形象來抒發自己的理念。
德國年輕的新表現主義藝術家主要包括有 潘克,約爾格 伊門多夫, 安塞爾姆 基弗 等人。對於這些年輕一代人,波伊斯世是他們的精神領袖;的確波伊斯給於他們以巨大的影響。伊門多夫曾經是波伊斯的學生,他參加了波伊斯的許多藝術活動,也試圖通過藝術造成社會和政治影響;但總感到勢孤力單無法行事,最終選擇繪畫來表達自己對於德國的現狀的擔憂和不滿。基弗是戰後廢墟中誕生的一代,他一心想振興的德國的傳統繪畫藝術,而在他的創作中來體現出自己對於德國歷史的看法和思索;他的一個重達7噸的大型裝置藝術《打碎的容器 》就是一例:基弗用鉛鈑製成書的形狀,並且在上面印上一些歷史照片;排列在書架上,暑假書架前面散落著玻璃碎片。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原始猶太教義:人把上帝擁有的10種神秘五物放置在容器內,包括有愛,知識,死亡,生存,性等;但人不安分,想知道上帝的秘密;在收集過程中打碎了6個器皿,因此,美德和邪惡就同時散落出來。而基弗的作品中有9種神秘的名稱被寫在架子上,漏掉的一種就是知識;這樣地上散落的玻璃象徵的就是散落在世界上的知識;藝術家正是通過這樣的醫書藝術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人類弱點的亦即以及人類當前處境的批評和反思。
著名的藝術批評家盧西-史密斯對於德國新表現主義有這樣的感想:「 德國新表現主義 的存在與發展似乎形成一個完整的軌道—由完全的抵制到世界性的全盤接受。前輩們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最新一代德國藝術家行進更為艱難。新表現主義對他們來說已不可避免地成為一種學院藝術。」

『柒』 德國新表現主義的介紹

歷史上,德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以其哲學和藝術具有對世界根本性的影響力。產生於20世紀早期的德國表現主義,擁有眾多世界級的繪畫大師,他們發展了來自法國的後印象主義的風格,加入德國精神,取得的藝術成就對世界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隨著二戰的結束,這種文化上的榮譽地位卻很快歸屬了紐約。德國新表現主義的創作手法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喬治-巴塞利茲,約爾格-伊門多夫,馬庫斯-呂佩爾茲,A-R-彭克是德國新表現主義畫家群體中的四位傑出代表。新表現主義繪畫體現了德國繪畫和文化的偉大歷史傳統,是真正具有德國性的藝術形式 。

『捌』 新表現主義的產生歷史

新表現主義是德國政治危機和恐怖主義混合構成歷史環境的產兒,它在理論上接受存在主義的哲學觀念,在實踐中學習抽象表現主義的藝術傳統,講究繪畫過程的情感突發和即興處理,追求一種粗狂的、原始主義的簡單踴躍的美學風格,竭力主張還繪畫以本來面目,注重繪畫性、探索內容、色彩、形式的自我語言。他們的作品主要表現緬懷民族傳統的抑鬱情境和反思戰敗歷史的悲愴心態,有的作品鞭撻社會的丑惡現象,有的作品則嘲笑自己的無能。

閱讀全文

與德國什麼叫新表現主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