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德國聯邦議會怎麼產生
摘要 德國聯邦議會由資格選民採取「混合選舉制」的投票方式產生。垍頭條萊
② 德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是怎麼選舉的 議員任期多少年 哪一院的權力更大
德國聯邦參議院(德語:Bundesrat)是德國的一個國家權力機關,總席位69個,作為各聯邦州在聯邦中的代表,是德國聯邦制國家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聯邦州政府依據《基本法》,通過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的立法和歐盟事務。聯邦參議院沒有選舉任期,是一個連續的國家權力機關,黨派比例隨著各聯邦州議會的選舉而變化;而聯邦議院則是一個不連續的國家權力機關,每4年重新選舉一次。
每個州依其人口多寡,可分得3至6席。其中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巴伐利亞州、巴登-符騰堡州和下薩克森州各有六席,黑森州有五席,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薩爾州、漢堡州和不萊梅州各有三席,其餘七個州有四席。席位對應票數,每個州內部在表決時的意見必須統一。各州政府可以指派的參議院代表人數不得超過其席位,這些代表通常會包括16個州的州總理(Ministerpräsident)。
對於所有的法案,聯邦政府都必需先向聯邦參議院提出。這些法案分成兩種:
要通過所有和聯邦州相關的法案,都必需得到聯邦參議院同意。[1]
對於所有其他法案,聯邦參議院有權以多數否決,但如果聯邦議院再以絕對多數通過,法案依舊通過。相對的,如果聯邦參議院以三分之二多數否決,則聯邦議院也必需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能讓法案通過。[2]
聯邦參議院議長由各聯邦州州總理輪流擔任,每年輪換一次,任期從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聯邦參議院議長在國內外禮儀上享有第三高地位,僅次於聯邦總統和聯邦議院議長。在聯邦總統因病或出國訪問期間,聯邦參議院議長代行聯邦總統職務。
德國聯邦議院(德語:Der Deutsche Bundestag),即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聯邦議會,總部設在柏林。聯邦議院與聯邦參議院(Bundesrat)共同組成德國國會,是德國最高權力機構。
德國聯邦議院與聯邦參議院共享修改德國基本法(等同憲法)的權力[1]。聯邦議院擁有設立歐盟事務委員會、外交事務委員會、國防委員會與情願委員會及任命軍事專員的權利。聯邦議院及其委員會有權要求聯邦政府任一成員出席其會議。
德國議會法定成員598人,其中一半由選民直接選出。另外一半是由選民投票給政黨,政黨再把議員席位分配給本黨議員。政黨獲得選票低於5%的政黨沒有資格獲得分配席位。德國聯邦議院的立法會議任期是四年,但在特殊情況下可延長或縮短。聯邦議院成員享有一些特殊權益,如免費使用所有的公共交通設施(基本法第48條第3款)。
聯邦議院選舉議長、副議長和書記員。議長在議會大廈內行使內務權及警察權,並在多數情況下代表議會。現在的第17屆議會有成員622人,現任議長為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的Norbert Lammert。
③ 德國聯邦議院的選舉與產生
德國聯邦議院由選民直接選出。聯邦議院的立法會議任期是四年,但在特殊情況下可延長或縮短。
根據《基本法》第38條第2款和《聯邦選舉法》第12條規定,每個年滿18周歲,且在德國居留滿3個月的德國公民都有選舉權。
候選人產生分兩種方式:一種是選民提名,另一種是政黨提名。選民提名是指個人自薦,填寫提名表,同時提交選民支持參選的簽名名單。支持者的多少根據地區人口確定,例如在10萬人口選區需要20位支持者的簽名。無黨派候選人需通過選民提名。政黨提名是指各政黨通過黨代會秘密投票選舉產生,且被提名的候選人須表示同意,並提交個人資料證明自己的參選資格。候選人提名名單必須在規定日期之前提交給選區選舉委員會審查批准,並根據審查批準的名單印製選票。如對審查批准結果有異議,可以在選舉日前3天提出上訴。超過時限提交的提名名單將不予考慮。政黨提名和選民提名的最大區別是政黨提名的候選人可以在多個選區適用,而選民提名只能在提名選區適用 。
議席分配方法是:凡在多數制選舉中贏得三個以上議席,或在比例代表制投票中贏得5%以上選票的政黨可參加議席的分配。分得議席的政黨以州為單位,首先將議席分配給本黨在單選區選舉中獲勝的候選人,再將剩餘議席分配給本黨在多選區中政黨名單上的候選人。如果分配給某黨的議席數少於該黨在單選區中贏得的議席數,則擴大聯邦議院議席總數,以確保在單選區獲勝的議員獲得議席。
這種簡單多數制與比例代表制相結合的選舉制度,旨在保障大黨在聯邦議院中的支配地位,同時又能使小黨得以進入議會。
聯邦議院每4年選舉一次,選舉遵守普遍、直選、自由、平等和秘密五項原則 。選舉日期由總統頒布的選舉公告規定。具體選舉事宜在地方政府和聯邦的選舉機構組織下進行。投票前,各政黨及無黨派候選人可自由向選民宣傳其政治綱領及自身情況。各政黨或無黨派候選人的競選費用由國庫報銷。
聯邦各級選舉委員會或選舉辦公室是負責具體選舉事務的機構。選舉委員會按行政區域劃分,分為聯邦選舉委員會、州選舉委員會、選區選舉委員會、投票區選舉辦公室、郵寄投票選舉辦公室。各級選舉委員會都是非常設機構。選舉結束後,各級選舉委員會隨之解散。選舉官員在任職期間要保持中立,不能參與政黨競選活動或作為候選人;一人不得兼任一個以上選舉機構的成員,所有選舉官員都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名譽官員 。
議員可連選連任。
④ 德意志帝國議會是普選的嗎
根據德國《1871年憲法》 德意志帝國議會 是由所有年滿25歲以上的男性公民普遍投票選出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⑤ 德國總統是怎麼選出來的
依據德國基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總統由眾議院全體議員與同述各邦議會所選出的代表,共同組織一個邦大會(Bundesversammlung)選舉之.
最初次投票,以得過半為當選, 次投票無人得到過半的票,則第三次投票,以得票較多者為當選. 邦國民大會於每屆總統任滿三十日以前集會,如逢總統未到期 職時,應於職後三十日內集會,由眾議院議長召集之.凡是德國人民 齡滿四十歲而有眾議院議員之選舉權者,均得被選為總統.總統任期五 ,只得任一次.總統因故未能視事或缺位時,其職權由議院議長代理.
⑥ 德國的不信任投票是怎麼回事德國選舉制度具體是怎樣的
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聯邦議院選舉通常每四年舉行一次,在選舉中獲勝的政黨或政黨聯盟將擁有組閣權。德國實行兩票制選舉制度。
拂曉時分、萊茵河畔的科隆
根據德國《選舉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具有德國國籍的公民都有選舉權,每位選民擁有兩張選票。第一票用於選出選民所在選區的議員候選人,並根據簡單多數原則,由獲得選票最多的人當選。選民的第二票用於選舉政黨。各黨獲得第二票的多少將決定其在聯邦議院中擁有席位的比例,對該黨能否上台執政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立法和對聯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響,維護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6名州政府成員組成參議院,共69席。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務。聯邦政府由聯邦總理和聯邦部長若幹人組成,聯邦總理為政府首腦。聯邦憲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機構,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負責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聯邦懲戒法院(負責公職人員違紀案件)、聯邦財政法院(負責財政案件)、聯邦勞工法院(審理勞工案件)、聯邦社會法院(審理社會福利糾紛)和聯邦專利法院(審理有關專利問題的案件)。各級法院設檢察機關,任務是對違法、犯罪提出起訴,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幹預法院的審判工作,也不獨立行使職權,而受各級司法部門的領導。聯邦行政法院設聯邦最高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數名聯邦檢察官進行工作。德國的政黨有:德國社會民主黨、聯盟90/綠黨、基督教民主聯盟、基督教社會聯盟、自由民主黨、民主社會主義黨、德國的共產黨、共和黨等
⑦ 德國的總統和總理怎樣產生,政體怎樣要詳細,有加分
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建立魏瑪共和國。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1949年5月23日西部頒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德國實現統一。
【政治】2009年是德大選年,9月27日,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再次贏得大選,10月28日與自民黨組成「黑黃」聯合政府,取代此前的大聯合政府。自民黨在野11年後重新入閣。
「黑黃」政府上台後,出台振興經濟「五點計劃」,通過《加強經濟增長法》,決定自2010年起逐步提高子女補貼、改革企業稅、遺產稅和增值稅等,為公民和企業減負額高達220億歐元。在刺激消費、擴大投資的同時,重視教育與科研投入,推進相關產業升級,努力創造新的增長點。
受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影響,德2009年全年外貿大幅萎縮,出口8032億歐元,較上年大幅下降18.4%,進口6671億歐元,下降17.2%,但外貿順差仍達1361億歐元。經濟回落至2005年的水平,全年增長-4.9%,為戰後最嚴重衰退。德國政府繼續落實2008年底出台的救市計劃和經濟計劃,同時再次推出總額為500億歐元的經濟提振措施,以進一步拉動內需,增加投資,並取得初步成效。二季度起,德經濟呈現企穩回升勢頭,勞動市場好於預期。
【憲法】《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於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確定了德國五項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聯邦制、法制國家和社會福利制度。1956、1968年曾作過較大修改。1990年8月兩德統一條約對《基本法》某些條款又作了適應性修訂,10月3日起適用於全德國。2006年,德國通過了聯邦制改革法案,採取「以權力換權力」的辦法,重新調整和明確了聯邦與各聯邦州的管轄許可權,將部分立法權下放到聯邦州,同時減少主要代表各州利益的聯邦參議院的立法參與權和審批權,從而提高了政府決策能力和立法效率。
【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聯邦議院行使立法權,監督法律的執行,選舉聯邦總理,參與選舉聯邦總統和監督聯邦政府的工作等。每屆任期4年。參加聯邦議院的各黨議員分別組成議會黨團。本屆(第17屆)聯邦議院於2009年9月27日組成,共有622席。各黨席位分配為: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239席,社民黨146席,自民黨93席,左翼黨76席,聯盟90/綠黨68席。議長諾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聯邦參議院參與聯邦立法並對聯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響,維護各州的利益。按各州人口比例由各州政府指派3至6名州政府成員組成,共69席。議長由各州州長輪流擔任,任期1年,總統因故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務。現任議長為延斯·伯爾森(Jens Börhnsen,不來梅市市長,社民黨),2009年11月1日就任,任期至2010年10月31日。
【政府】現政府由聯盟黨和社民黨於2005年11月22日組成。基民盟主席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任總理。內閣成員16名,聯盟黨和社民黨各8名。內閣主要成員有: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韋斯特維勒(Guido Westerwelle,自民黨),總理府部長波法拉(Ronald Pofalla,基民盟),內政部長德梅齊埃(Thomas de Maiziere,基民盟),司法部長洛伊特豪澤爾-施納倫貝格(Sabine Leutheusser-Schnarrenberger,女,自民黨),財政部長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基民盟),經濟和技術部長布呂德勒(Rainer Brüderle,自民黨),國防部長古滕貝格(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基社盟)等。
【行政區劃】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勃蘭登堡州、不來梅市、漢堡市、黑森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耳茨州、薩爾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
【司法機構】聯邦憲法法院是德國憲法機構之一,主要負責解釋《基本法》,監督《基本法》的執行,並對是否違憲作出裁定。共有16名法官,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各推選一半,由總統任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長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輪流推舉。現任院長安德烈亞斯·福斯庫勒(Andreas Voßkuhle),2010年3月就任。
此外設有聯邦法院(負責民事和刑事案件)、聯邦行政法院、聯邦財政法院、聯邦勞工法院、聯邦社會法院等。
聯邦和州法院相應設有檢察院,但不受法院的管轄,不幹預法院的審判工作,其任務主要是領導刑事案件的偵查並提起公訴。檢察院受聯邦或州政府司法部的領導,在行使職權時相對獨立。聯邦檢察院由聯邦檢察長和若干名聯邦檢察官組成,聯邦檢察長莫尼卡·哈姆斯(女,Monika Harms)於2006年6月1日就任,成為德首位女聯邦總檢察長。
【政黨】德國實行多黨制,主要有以下政黨:
(1)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簡稱基民盟。主要執政黨。1945年6月成立。曾於1949~1969年,1982~1998年執政。2005年至今為主要執政黨,現有黨員517098人(2010年5月),為德第一大黨,黨主席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
(2)基督教社會聯盟(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簡稱基社盟。參政黨。1945年成立。根據與基民盟達成的協議,該黨只在巴伐利亞州發展組織並開展活動,在聯邦議院與基民盟組成聯盟黨議會黨團。現有黨員162533人,2008年10月起,霍斯特·澤霍夫(Horst Seehofer)擔任黨主席。
(3)德國社會民主黨(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簡稱社民黨。主要在野黨。成立於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黨之一。1878年,被俾斯麥政府宣布為非法,1890年重新獲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黨被納粹政權取締,戰後重建。1990年9月,東、西德社民黨合並。現有黨員512520人(2010年5月),是德第二大政黨。2009年10月,西格瑪·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擔任黨主席。
(4)自由民主黨(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簡稱自民黨。參政黨。成立於1948年12月。現有黨員67000人(2009年3月),黨主席古多·韋斯特維勒(Guido Westerwelle)。
(5)左翼黨(Die Linke)。在野黨。2007年6月16日,由左翼黨—民社黨(Demokratische Linke-PDS)和勞動與社會公平選舉抉擇黨(Wahlalternative Arbeit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合並而成。現有黨員75968人(2008年11月),黨主席格辛娜·洛馳(Gesine Lotzsch)和克勞斯·恩斯特(Klaus Ernst)。
(6)聯盟90/綠黨(Bündnis 90/Die Grünen),簡稱綠黨。在野黨。德國西部的綠黨成立於1980年1月。1993年5月與東部的聯盟90/綠黨合並。現有黨員45151人,黨主席克勞迪婭·羅特(Claudia Roth,女)和策姆·約茨德米爾(Cem Oezdemir,2008年11月當選)。
(7)德國的共產黨(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為1956年被禁止的德國共產黨,現有黨員4200人(2008年8月),主席海因茨·施蒂爾(Heinz Stehr)。
【重要人物】安格拉·默克爾,聯邦總理,1954年7月17日生於漢堡。物理學博士。1978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國科學院物理化學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聯邦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聯邦婦女和青年部部長。1994年至1998年任聯邦環境、自然保護和反應堆安全部部長。1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盟總書記。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聯盟黨議會黨團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國第一位女總理,也是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2009年10月連任。已婚,無子女。
⑧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制度是怎麼樣的
德國24日舉行聯邦議院選舉,來自42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的候選人將角逐聯邦議院至少598個議席。選舉後將產生新政府。
聯邦議院是德國的立法和政府監督機構,通常每4年舉行一次選舉。目前,德國約6150萬公民擁有選舉權。選民通過選出青睞的「人」和「黨」來決定國家未來政治走向。
聯邦議院選舉選票由兩部分組成:第一票和第二票。前者選人,後者選黨。
第一票列出的是某一選區競爭「直選議席」的候選人名單,參選的是各黨派推選的個人代表和一些獨立候選人。誰在這一投票中得票最多,誰就直接獲得一個議席。全德共分299個選區,每個選區都會選出一名代表進入議院,議院法定598個議席中一半席位人選由此確定。
第二票,選民要選出最符合自己期待的黨派。這一票的結果直接決定各黨派能否進入聯邦議院以及議院法定598個議席的分配,對最終誰能夠上台執政至關重要。
德國現行選舉制度對參政資格設有門檻,只有第二票得票率跨過5%這條線的政黨才能進入聯邦議院。對於所有符合條件的政黨,將按照特定方法計算出它們分得的議席總數。第二票得票數越多,應得議席數量就相應越多。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選舉常出現的情況是,一些黨派在第一票獲得的「直選議席」多於其依據第二票結果應得的議席總數,而「直選議席」須全部保留,因此產生「超額議席」並導致實際議席總數超過法定規模。
為確保執政穩定性,執政黨或執政聯盟在聯邦議院擁有絕對多數議席是必要條件。不過,根據現階段德國選舉制度和黨派發展狀態,很難出現單一黨派在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議席的情況。選舉結果出爐後,得票率居前的政黨會嘗試接觸,商討組建執政聯盟的可能性。決定共同執政的政黨在相關談判中將確定新政府施政綱領和內閣各職位歸屬等問題,並最終出台一份聯合組閣協議。
總理人選是組閣談判中需要確定的重要問題之一。相關政黨就此達成一致後,新一屆聯邦議院會將總理選舉提上日程。在程序上,總理需由總統正式提名,議員進行投票表決。由於執政一方擁有絕對多數議席,其總理人選一般都能順利通過投票。
當組閣相關問題都得到落實後,新政府將開始著手落實競選承諾,帶領國家步入下一階段發展。
⑨ 德國大選選舉方式是什麼
與其他西方國家不同的是,德國的總統不是由選民直接投票選出,而是由五年召開一次的聯邦議會和聯邦參議院全體成員選舉產生。根據德國憲法規定,凡年過40歲的德國公民都有權競選國家總統一職。作為國家元首,聯邦總統的一項重要職能是成為德國內政及外交方面的形象代言人,要為政府首腦——德國總理,以及其他政府官員的選舉、任命及解職進諫獻策。在特定的情況下,德國總統也可以解散德國議會,決定聯邦法官的任免。聯邦法律也只有通過他的親筆簽字方能生效。聯邦大會由603名聯邦議會代表以及603名參議院代表即各州議會代表組成,每個州選出的代表人數同各州人口多少成正比,各黨派參加聯邦大會的人數取決於該黨在州議會占的比例。
德國選舉制度
http://www.ce.cn/ztpd/xwzt/guoji/wwwwn/dgyy/bjzl/200509/19/t20050919_4727491.shtml
⑩ 德國總理是間接選舉產生的,如何理解這個「間接」謝謝
所謂間接選舉,是相對於百姓的直接投票,然後直接計算這些票數而言的,本質上一樣是民主選舉。議會制的國家都是得議會者得天下,只有通過百姓選舉議院,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半數以上的席位,那麼該黨的頭就自動成了總理,來組閣管理國家。從這個意義上說,總理是間接選舉出來的,百姓直接選舉的是議院,總統在議會制國家是虛職的,直接任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