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德國戰車總與冠軍失之交臂
足球的偶然性很強,實力是取得勝利的基本條件,但是勝利不完全取決於球隊的實力。德國雖然歷來都是各項比賽的奪冠熱門,但是與德國實力相當的也不少,越是重要的比賽強隊就越多,兩支強隊相遇時就要看雙方比賽時誰的狀態更好,誰的技戰術運用得更合適,其實德國近幾年的成績都很不錯了,該贏的比賽沒有輸,與冠軍無緣只能說其它球隊確實技高一籌,沒有什麼惋惜的。
⑵ 德國戰車樂隊的歷史
樂隊名:Rammstein(戰車樂隊)
成立時間:1993年於(東)柏林
風格:Progressive Metal(前衛金屬), Instrial Metal(工業金屬), Alternative Metal(另類金屬), Heavy Metal(重金屬)。
成員: 主唱Till Lindemann(曾經是前東德奧運游泳隊成員),
吉他手Richard Kruspe
Paul Landers
貝斯手Oliver Riedel
鼓手Christoph Schenider
鍵盤手Flake Lorenz
Rammstein這個樂隊名早在1993年就開始形成。這是一個德國地名,那裡曾舉辦一次美國空軍的飛行表演,但結果卻釀成了一出悲劇:飛機墜毀,80人傷亡。在現代德語當中,「Rammstein」是一種石制攻城車的意思,簡潔的叫法就是「戰車」。首發創始人Richard Kruspe擔任樂隊的吉他手,後來Christoph Schneider,Oliver Riedel,Paul Landers,Flake Lorenz和Till Lindermann相繼加入。
他們的音樂充滿力度,是典型的重金屬+工業節奏+電子的搖滾風格,加上誇張變態的舞台表演,這種風格被樂評家稱為(Shock Rock)休克搖滾。他們無疑是這種音樂風格最具代表的樂隊。他們在歌曲的節奏方面,多數採用的是很流行的舞曲節奏——就是簡單的4/4拍,同拍加上采樣的失真吉他連復段,形成一種讓人無端興奮,想手舞足蹈的感覺。他們所用的背景采樣,大多是清亮的,飄逸的,沒有傳統工業音樂中晦澀,沉重,更不象工業噪音中的那種嘈雜和無序。唱腔方面更是一聽就有德國佬的感覺,低沉的男音,有如世間末日。
1995年,Rammstein與Motor Music /Polygram簽約,並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緝《Herzeleid》(心痛)。專輯隨即進駐德國音樂排行榜,像一個奇跡的示威一樣,這張專輯在排行榜一直駐留了整整兩年。
1996年1月,Rammstein發行單曲「seemann」。他們曾想讓以《Blue Velvet》、《Twin Peaks》、《我心狂野》風靡全球的美國名導演David Lynch為他們製作一首MTV ,但是由於抽不出時間而被迫放棄.由於David Lynch很喜歡Rammstein的音樂,他還是將「Heirate Mich」和「Rammstein」 兩曲加入了他即將完成的電影「Lost Highway」當中.藉助這個機會,大多數美國人第一次認識了Rammstein。
1996年11月,Rammstein進入錄音棚,開始錄制他們的第二張專輯《Sehnsucht》。及這部作品問世,Rammstein的影響力取得了巨大突破了,很快向德國/瑞士/奧地利等中歐國家以外的地發展,Rammstein也由此成為一個具有世界性聲譽的樂隊。該專輯的第一首單曲「Engel」在1997年4月發行,第一次登上美國排行榜第12名。在不到兩個月時間里,「Engel」達到了黃金唱片的銷量.第二首單曲「Du Hast」於同年7月發行,在接下來的8月,《Sehnsuch》面世,該專輯一舉奪得美國排行榜冠軍。
《Sehnsucht》發行以後,樂隊就在歐洲大陸上展開馬不停蹄的巡演,現場規模通常有10000至30000樂迷之眾.而專輯更是立刻登臨德國音樂排行榜寶座,隨即在瑞士和奧地利也以閃電般的速度奪取排行榜冠軍。不出幾個星期,《Sehnsucht》在各個國家排行榜上的成績使其進入Billboard歐洲累計排行榜,並將Prodigy,Radiohead和Rolling Stones等一干大牌拉下馬來.樂隊引發的狂熱由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系列的成功無不在有力地證明著,Rammstein已經穿越了眾多地域和語言的壁壘,達到了音樂全球共享.另一方面,對於Rammstein的音樂來說,德語是真正最合適的語種.銳利飆悍的吉他Riff之中,Rammstein歌德意味濃郁的的陰森聳然的風格與Till 沉重悲憫嗓音無限交合,正好與德語語言的發音特點不謀而合。而其具有的電音聲效、Jungle Beats等在擊打之餘,更增添了一種凄清的氛圍,彷彿反諷聖經的聲音,盡管冰冷卻肆無忌憚。
1998年,樂隊受Kiss之邀參加了南美巡迴演唱會。即而與Korn、Ice Cube、Orgy和Limp Bizkit在同年的「Family values Tour」(家庭價值巡迴演唱會)共飆,取得了異乎尋常的效果,這使Rammstein的演出成了樂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1999年,樂隊推出了Live Aus Berlin專輯,共有「US」與「German」兩個版本。在Wuhleide Venue進行了超過兩天的錄音,現場效果非常明顯。在血紅的燈光像流星墜落之時,樂隊成員個個全副武裝,神情肅然。誰看了也明白,他們是無數次暴力的幕後指揮者。無論從音樂本身還是從歌詞來看,Rammstein彷彿都具有暴力的最終釋放權。
1999年4月20日,美國Columbine兩名持槍少年飲彈自殺,在此之前這倆人一並開槍殺死了13個人。就此,Rammstein與Marilyn Manson, KMFDM一起被指責為與兩名槍殺犯喜歡聽的音樂有關,因為他們的歌詞中包含了很多的暴力。於是他們三個都被迫發表聲明譴責了該事件。
2000年,他們奔赴日本富士搖滾音樂節。首次演出便將他們的名聲成功拓展到亞洲地區,其後確立了穩固的受眾群。
2001年,他們的最新專輯《Mutter》成功發行。此張大碟發行首周即搶下德國專輯榜冠軍,同時也創下英國金榜Top 5、澳洲Top 10、加拿大Top 14及挪威Top 12的不俗成績。《Mutter》較之Rammstein以往的音樂風格並無多大改變,仍舊是氣勢恢弘的的重型金屬吉他Riff,工業進行曲的鏗鏘以及歌特式的陰迷,晦暗沉沒的的德語唱詞一起噴涌而出,讓人為之一震。
⑶ 德國戰車會什麼為出局呢
這不是冷門
首先第一個問題:巴德史圖貝爾 在左邊後衛一點作用都沒有,攻不上去(不停的回傳),速度慢(打中衛出身)。所以結果就是這場被克拉西奇打爆了。如果下場不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德國進不了8強。
應對辦法:讓拉姆回歸左路,讓博阿滕打右路。博阿滕在對俄羅斯的預選賽比賽時防守還是很不錯的,就是年輕人有點沖動,但是速度,身體,意識都不差。拉姆回歸左路可以充分發揮他的助攻,和波多爾斯基更好的配合。右路有穆勒,這樣2邊都具有沖擊力,可以同時進攻。這樣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但是拉姆打了1個賽季的右路,這時候變陣可能會有陣痛,但是如果現在不變,想到淘汰賽就難上加難了。
其次第二個問題:赫迪拉的作用。本來赫迪拉就是巴拉克的復制,但是他的防守確是太差,可觀看這場對塞爾維亞的比賽,這么多張黃牌包括那張紅牌都是因為中場丟球怕給別人打反擊,因為2個中衛的速度太慢了,不能釋放小豬。這真是一招昏棋,中場缺少屏障,一給別人打反擊,中路就穿了,所以必須要有個干累活的人。所以我推薦 塔什徹打後腰。此人是後腰和中後衛都可以打的人選,可以充分解放小豬的防守壓力,讓他更好的組織調度,對2個中後衛的速度有所補充。這樣赫迪拉打替補,可以豐富德國手上能打的牌。攻的時候赫迪拉是很合格的,但是防守絕對的不行。
第三個問題:前鋒的問題。 這屆杯賽由來已久的問題,德國缺少一個可以用的牌。除了克洛澤,勒夫就是不給基斯林機會,情願上卡考,卡考適合打反擊的時候上,攻城拔寨並不是他的所長,所以今天打塞爾維亞的時候換他上場一點用沒有,就空傳了12腳球。不如早點換戈麥斯上了,好歹他還能當個支點,但是戈麥斯和卡考都是不堪大用的,第三場打迦納也就只剩下基斯林可以試試了,基斯林在聯賽表現就很優秀了,為什麼不給他一次機會呢。
第四個問題:勒夫的個人指揮。希望這場是他自己昏了,這場換人很莫名其妙,換下厄齊爾為什麼?厄齊爾一下,德國馬上回歸邊路亂傳的境界了,前場少了球員穿針引線,下半場一上場就應該換下一名後衛去博一下的,結果到了75分鍾才反應過來,結果就給了戈麥斯15分鍾的時間,況且還把組織者換下了,很明顯德國在自廢武功。希望勒夫不要在重復這場的糟糕表現了,換人太程序化了,連我都知道他能換哪幾個上來。換了馬林也沒發揮作用,第一場打澳大利亞就看出來馬林沒有速度和身體支持是行不通的,穆勒不如讓卡考替下了。死板的用人,重用巴德史圖貝爾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完全照搬拜仁的打法,這是愚蠢的,拜仁為什麼會被國米擊敗,就是因為這條後防,別跟我說德米凱利斯還沒有默特薩克強,這整個跟拜仁的後防一樣垃圾,這樣的後防怎麼能進決賽,怎麼奪冠?你以為你有神奇的羅本,奧利奇嗎?
⑷ 德國戰車不存在了嘛
德國戰車是指的他們的精神,而不是戰績,不能以一場失利來評論。
德國隊即使輸了,也不會就此屈服,德國戰車永存。
⑸ 有人知道為什麼德國戰車和舞動精靈樂團不來中國開演唱會的原因嗎
因為這個樂團的名聲在中國不是很大。不過不用擔心隨著時間他們的名聲越來越大,自然有人會請他們來中國演出的。
⑹ 請問德國戰車樂隊解散了嗎
聽哪個WBD說的解散
你的最愛?也是我的最愛 是我的最最愛
新專輯今年8月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