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德國基地有哪些

二戰德國基地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8 22:37:50

Ⅰ 二戰德國集中營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在波蘭奧斯威辛、馬伊達內克、特雷布林卡和德國布痕瓦爾德等地設立了集中營,殺害了大批政治犯、戰俘、猶太人等。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德國最大的集中營,位於波蘭加利西亞奧斯威辛附近,1940年建立,主要關押波蘭和德國的猶太人。納粹在此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法西斯在波蘭奧斯威辛、馬伊達內克、特雷布林卡和德國布痕瓦爾德等地設立了集中營,殺害了大批政治犯、戰俘、猶太人等。奧斯威辛集中營是德國最大的集中營,位於波蘭加利西亞奧斯威辛附近,1940年建立,主要關押波蘭和德國的猶太人。

Ⅱ 二戰德國戰場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開始是德軍入侵波蘭以至西歐各國。戰爭分五個階段。

戰爭第一階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進犯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此全面爆發。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不列顛帝國的自治領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聯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於波蘭幾乎沒有戰爭准備,雙方實力又極為懸殊,波蘭很快就被德軍佔領,國家滅亡。9月17日,蘇聯軍隊開進了波蘭,佔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等地區。9月28日,德蘇簽訂了「定界」條約,確定了雙方各自在波蘭的佔領地區。

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戰前外交方針,企圖將德國侵略禍水引向蘇聯。而法西斯德國則利用戰略間歇,積極准備進攻西歐各國。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軍兵團未經宣戰即侵入丹麥並佔領該國領土。同時,開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為首的親法西斯分子(所謂「第五縱隊」)的協助下,法西斯德軍在挪威的戰斗行動經兩個月便以佔領全境而告結束。

法西斯德國軍政頭目早在結束挪威戰役之前,就已著手實施「黃色計劃」,這計劃規定經盧森堡、比利時、荷蘭對法國實施閃電突擊。進攻於1940年5月10日拂曉開始,首先對機場進行了密集的空中突擊,並實施了空降。法西斯德軍的主要突擊經阿登山從北面迂迴「馬奇諾防線」,橫貫法國北部,抱定防禦戰略的法軍統帥部將重兵配置在「馬奇諾防線」,而未在縱深建立戰略預備隊。法西斯德軍坦克兵團在突破色當地區的防禦之後,於5月20日進抵英吉利海峽。5月14日,荷蘭武裝力量投降。比軍、英國遠征軍和一部法軍,在弗蘭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軍投降。英軍和一部法軍被封鎖於敦刻爾克地區,在丟棄全部重型軍事技術裝備後,撤至英國。6月初,法西斯德軍突破了法軍在索姆河、埃納河倉促建立的防線。6月10日,法國政府放棄巴黎。1940年6月22日,軍事行動以簽署法國投降書即所謂《貢比涅停戰協定(1940年)》而告結束。

1940年6月10日,義大利加入反對英、法的戰爭。8月,意軍侵佔英屬索馬里和肯亞、蘇丹各一部,9月中,又從利比亞侵入埃及,企圖進逼蘇伊士。希臘軍隊打破了意軍由阿爾巴尼亞向希臘發展進攻的企圖。1941年1—5月,不列顛帝國軍隊將意軍逐出英屬索馬里、肯亞、蘇丹、衣索比亞、意屬索馬里、厄利垂亞,義大利艦隊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損失。1941年初,德軍組成一個「非洲軍」,由隆美爾將軍指揮開到北非。德、意聯軍於3月31日轉入進攻,4月下半月進抵利比亞、埃及邊界。

在歐戰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也進一步擴大了。日軍向中國內地進攻,開始佔領華南地區,侵佔了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發出了關於入侵英國的訓令(「海獅」戰役)。1940年8月,德國航空兵開始對英國城市進行密集突擊。

德在侵英的同時,注意力已轉向東方。與進犯蘇聯的計劃密切相關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強。法西斯德國在准備侵蘇戰爭過程中,先後入侵巴爾干半島、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希臘,奪佔了克里特島。

法西斯德國在戰爭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的對手未能聯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的軍事領導體系。到戰爭第一階段末,幾乎全部西歐和中歐國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佔領或淪為附庸,其經濟和資源被用於准備侵蘇戰爭。

戰爭第二階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地進犯蘇聯。22日、24日,丘吉爾、羅斯福分別代表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聲明和通過締結協定,支持蘇聯反對法西斯侵略的斗爭。

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主戰場的蘇德戰場,從軍事行動一開始就異常激烈。頭幾個月里德軍侵佔了大片俄國領土。蘇軍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間的冬季總攻的結果,使法西斯的「閃擊戰」計劃遭到了徹底破產。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對美戰爭。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國家對日宣戰;12月11日,法西斯德國和義大利對美宣戰。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經過廣泛的准備,於1942年7月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會戰之一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奪取了制海權,佔領了香港、緬甸、馬來西亞連同新加坡要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各重要島嶼及其他地區。重創英、美、荷聯合艦隊,日本在太平洋戰區的地位得到了加強,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軍事基地。從1942年上半年起,美國在太平洋的力量開始增加,日本艦隊在珊瑚海海戰(5月7—8日)和中途島海戰(6月)中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於1942年底在太平洋轉入防禦。日本帝國主義者被迫放棄了對蘇作戰的打算。

戰爭第三階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附近開始反攻,合圍和粉碎了敵軍33萬人的集團。蘇軍奪取主動權後,於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頓巴斯、列寧格勒附近和戰場其他地區對敵實施了毀滅性突擊,將敵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戰前居住過4000餘萬人口的大片國土。敵軍218個師被擊潰,約5000門火炮、7000輛坦克、1.4萬余架飛機被擊毀,法西斯德國已無力補充這些慘重損失。這些勝利,從根本上破壞了德國的軍事實力,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戰場的軍事政治形勢。從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對德宣戰的國家由15個增加到36個。

從1942年秋開始,英、美的戰斗行動積極了一些。盟國較大兵力的戰略航空兵被調整來轟炸德國的城市、工業目標和軍事目標。在大西洋交通線上與德國潛艇斗爭的效率也有提高。盟軍統帥部在艾森豪威爾將軍統一指揮下,在北非的軍事行動表現了相當大的積極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軍(13個師)在西西里島登陸,並攻佔該島,9月初又派登陸兵在亞平寧半島登陸,均未遭意軍重大抵抗。英美軍在義大利的進攻,適逢墨索里尼制度由於以意共為首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法西斯斗爭而陷於嚴重危機。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奧元帥成為新政府首腦,於9月3日與美、英簽訂了停戰協定。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戰爭第四階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裝力量在太平洋和亞洲的較大范圍內展開了進攻。1944年夏秋蘇軍進行了數個較大的進攻戰役。芬蘭政府於1944年9月19日與蘇聯簽訂停戰協定,退出法西斯集團,並於1945年3月4日對德宣戰。由於進行了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白俄羅斯全境、立陶宛大部獲得解放。蘇軍以及波蘭第一集團軍部隊7月下旬解放波蘭。1944年中,摩爾達維亞全境、羅馬尼亞大部獲得解放。蘇軍進入保加利亞加速了該國正在醞釀的人民起義,9月9日,起義爆發,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國陣線政府,也對德宣戰。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裝起義爆發。與此同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部隊在蘇軍參加下,解放了貝爾格萊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軍在巴拉頓湖地區的反攻被擊退後,布達佩斯獲得了解放。蘇軍援助了挪威人民,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東北地區。

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於1945年1月12—14日在維斯瓦河及東普魯士發起進攻,粉碎了維斯瓦河、奧得河之間的法西斯德軍集團,解放了波蘭大部領土。強攻奪取了柯尼斯堡,消滅了敵軍澤姆蘭德集團。4月上半月,德軍在東波美拉尼亞和西里西亞的重兵集團相繼被殲,但澤至奧得河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獲得解放。為了協調反法西斯德國的行動和解決戰後歐洲安排問題,2月4—11日在雅爾塔舉行了蘇、美、英三國首腦會議。4月初,盟軍在魯爾合圍法西斯德軍約20個師。西線德軍實際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軍進抵易北河,佔領了埃爾富特、紐倫堡,進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西部。英軍進抵什未林、呂貝克、漢堡。5月2日,駐義大利的德軍C集團軍群投降。4月16日,蘇軍3個方面軍發動了規模巨大而極其緊張的柏林戰役,德軍柏林集團在這一戰役中遭到圍殲。

柏林被攻克後,西線出現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殺(4月30日)後拼湊的鄧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對蘇作戰的情況下與美、英締結局部投降協定。5月8日午夜,凱特爾元帥為首的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在蘇軍佔領的柏林近郊卡爾斯霍斯特簽署了法西斯德國武裝力量無條件投降書。蘇聯元帥朱可夫受蘇聯政府委託,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無條件投降。

戰爭第五階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間,盟國武裝力量在太平洋戰區進行了粉碎日本艦隊和解放日佔島嶼的海上戰役和登陸戰役。1945年5月,在發動戰爭的侵略國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還在繼續作戰。8月9日,蘇聯武裝力量開始對集結於滿洲的日本關東軍採取軍事行動。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對日作戰。關東軍在短時間內即被完全擊潰。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南薩哈林島(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均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各戰場對日作戰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美國於8月6日和9日對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1945年9月2日,舉行了日本投降書的簽字儀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Ⅲ 二戰德國軍事基地有

一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
德國被剝奪了在海外駐軍的權利,比如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包括青島的軍事基地)全部轉交給日本。
因此二戰開始前德國在海外沒有軍事基地(除開始前就佔領的地點,比如奧地利的部分地區),二戰開始後也僅限於有德軍到達的地方,即歐洲和北非,至於多少無法統計。 南極是人類最後的一片凈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看上了這片土地,他親自布置了對南極的遠征行動,企圖在南極建立軍事基地。

20世紀30年代,鯨油是當時德國國內生產人造黃油和肥皂最重要的原料,為此德國不得不每年從挪威進口約20萬噸左右的鯨油。挪威在南極的捕鯨站使一些官員分外眼紅,他們向戈林等人建議要在南極建立德國捕鯨站,但並未得到高層的認可。直到1938年一支德國捕鯨艦隊從南極順利返回後,這一建議被提交給×××。當時,×××正在密謀發動世界大戰,在南極建立基地正好符合他的戰略目標,因此×××決定秘密向南極派遣一支遠征隊。

經過層層挑選,33名身強力壯並忠於德國的人被選中組成了南極遠征隊,德軍總參謀部任命阿爾弗雷德·利切爾為遠征隊總指揮。在高層的關照下,一艘名為「施瓦本蘭登」的貨船被用於運載遠征隊員前往南極,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貨船,它能搭載和起落飛機,頗有些「准航母」的氣勢。隨後,××××對入選的隊員進行了仔細審查,最終只有24名船員被允許登船。××××還警告他們,誰要是泄露這一最高機密,他們留在德國國內的家人將被送往集中營。1938年12月,「施瓦本蘭登」號在遠征隊總指揮利切爾的率領下從漢堡出發前往南極。

1939年1月,遠征隊抵達了挪威宣稱擁有主權的南極×德皇後地,並開始製作該地區海圖。接下來的幾周,從「施瓦本蘭登」號上起飛的2架飛機在近6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進行了15次飛行,拍下了超過1萬多張照片。隨後,德國宣布吞並東經20°至西經10°的南極×德皇後地,並將該地重新命名為「新斯瓦比亞」,3面旗幟被插在了海岸邊,另有13面旗幟由飛機空投到內陸。

遠征隊員在海岸登陸後,留下了表明主權的標記,他們建立了一個臨時性基地,以便進一步深入內陸點。據遠征隊的報告說,他們駕機在南極內陸發現了溫泉,溫泉周圍奇跡般地長有植物,遠征隊將該溫泉稱為「施摩爾綠洲」。由於氣候因素,在完成預定使命後,「施瓦本蘭登」號於1939年2月搭載遠征隊員返航。

遠征隊首輪行動的成功使×××十分興奮,他計劃在1939-1940年和1940-1941年再對南極進行兩次遠征,×××希望通過這兩次遠征,建立固定的南極基地,更重要的是,能將德國的版圖擴展到南極。然而,對南極的首次遠征結束僅7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爆發了,後兩次大規模遠征南極只好暫時作罷。

1940年6月,法國戰敗投降,×××再度對南極產生了興趣。他命令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元帥研究建立南極基地的可行性,因為×××希望德國海軍能通過南極基地控制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德雷克海峽。1940年聖誕節期間,德國海軍巡洋艦「亞特蘭蒂斯」號抵達南印度洋上的克爾格倫島,補充淡水和修整,不久德國海軍便以此為基地,往南攻擊南極附近的盟國艦只。1941年1月,德軍海上突擊部隊在南極×德皇後地以北海域俘獲了2艘挪威商船,第2天又俘獲了3艘商船。此時,×××覺得建立南極基地的時機已然成熟,他直接授權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負責此事,鄧尼茨覺得在南極擁有基地更可發揮其「狼群戰術」的威力,不過他也承認在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盟軍破譯了德國可能在南極建軍事基地的情報,由於擔心德國潛艇利用南極大陸作為補給基地,英國皇家海軍「百慕大女王」號在1941年摧毀了挪威在南極的捕鯨站,並加強了在南極附近的海軍巡航力量。鄧尼茨認為德國海軍此刻不宜冒險到南極建立基地,就向×××表示還需等待時機,隨著歐洲戰事越來越激烈,×××建立南極基地的計劃就這樣被擱置了。

Ⅳ 二戰時有哪些著名的集中營

一、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二、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三、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佔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里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四、布痕瓦爾德集中營,位於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五、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
六,其它的還有: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毛特豪森集中營、布倫東克集中營等。
七、集中營也稱「死亡營」,通常建有用於大規模屠殺和進行人體試驗的毒氣室、屍體解剖室和焚屍爐。二戰期間,納粹集中營奪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Ⅳ 二戰時有哪些著名的集中營如題 謝謝了

納粹德國修建的主要集中營有: 奧斯威辛集中營 、 達豪集中營、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布倫東克集中營、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毛特豪森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達豪集中營 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佔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里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斗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布倫東克集中營 有著西歐「奧斯威辛」之稱的比利時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建於1938至1939年間,位於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戰期間,這里共關押過13. 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在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這里之前,約有近5萬人被迫害致死。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毛特豪森集中營 納粹德國1938年3月吞並奧地利。始建於1938年8月的毛特豪森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反法西斯人士及無辜平民的主集中營。這座集中營及奧地利其他地區的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有10萬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至少5名中國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營舊址舉行了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深色的大理石紀念碑上鐫刻著:「紀念在此集中營遇難的中國同胞」。 布倫東克集中營 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間,這里關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槍殺、21人被絞死,約100人被折磨致死

Ⅵ 德國都有哪些二戰遺址

國在戰後重建時幾乎沒把境內戰場保留下來.但德累斯頓被美軍轟炸過,重建後是個不錯的地方,另外波茨坦也不錯,無論是在德皇時代還是在納粹德國波茨坦都是帝國軍事要地.聽說漢堡一帶的沿海城市曾經是德國科學家研製和布置V1和V2導彈的地方,應該有些保留吧。不過最大的戰場應該是在柏林吧

Ⅶ 二戰時有哪些著名的集中營

奧斯維辛
奧斯維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里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
達豪集中營
達豪集中營位於德國慕尼黑西北約80公里處,1933年建成,1938年擴建。它是德國納粹建造的第一座集中營,曾被作為培訓德國黨衛軍集中營軍官的教學基地。這里先後關押過21萬人,包括許多猶太平民和蘇聯戰俘,其中近3.2萬人被迫害致死或遭槍殺。1945年4月29日,集中營被解放,3萬多名在押人員重獲自由。
薩克森豪森
薩克森豪森集中營位於德國首都柏林附近,是二戰期間德國佔領區納粹集中營的指揮總部所在地。集中營佔地400公頃,整個布局呈三角形,是按照納粹黨衛軍頭目希姆萊的要求設計建造的,被認為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集中營。從1936年建立至1945年4月22日獲得解放,這里關押過20多萬來自歐洲各國的共產黨人、社民黨人、抵抗運動戰士、猶太人、吉卜賽人以及蘇聯戰俘,他們中的半數死於苦役、疾病或被槍殺和焚燒。

布痕瓦爾德
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建於1937年。 二戰期間,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台爾曼。
在集中營內,以德國共產黨人為首的一批反法西斯戰士一直堅持與納粹分子進行斗爭,他們秘密籌劃通過武裝起義贏得自由。1945年4月,他們發動武裝起義,並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控制了集中營,使近2.1萬人獲得自由。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
拉文斯布呂克婦女集中營建於1938至1939年間,位於柏林以北50英里。二戰期間,這里共關押過13. 3萬名婦女、兒童和青年。他們被強迫從事修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有部分婦女被用來進行醫學試驗。在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這里之前,約有近5萬人被迫害致死。

貝爾根―貝爾森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建立於1940年,1945年4月15日英國軍隊解放了該集中營。在集中營存在的5年間,德國納粹在此共殺害了約7萬名被關押者。

毛特豪森
納粹德國1938年3月吞並奧地利。始建於1938年8月的毛特豪森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奧地利迫害猶太人、反法西斯人士[5] 及無辜平民的主集中營。這座集中營及奧地利其他地區的49座附屬集中營共囚禁過20萬人,有10萬人被迫害至死,其中包括至少5名中國人。2003年5月11日,毛特豪森集中營舊址舉行了中國遇難同胞紀念碑揭幕儀式,深色的大理石紀念碑上鐫刻著:「紀念在此集中營遇難的中國同胞」。

布倫東克
布倫東克集中營位於比利時布魯塞爾以北20公里處,這里本是比利時在一戰時期的一個防禦工事,二戰中成為納粹德國的一個集中營,是關押、迫害和虐待猶太人及武裝抵抗人員的人間地獄。在1940年至1944年的4年間,這里關押的3500多人中有164人被槍殺、21人被絞死,約100人被折磨致死。

Ⅷ 二戰德國在南極建造的秘密軍事基地是干什麼用的

南極是人類最後的一片凈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希特勒看上了這片土地,他親自布置了對南極的遠征行動,企圖在南極建立納粹軍事基地。 20世紀30年代,鯨油是當時德國國內生產人造黃油和肥皂最重要的原料,為此德國不得不每年從挪威進口約20萬噸左右的鯨油。挪威在南極的捕鯨站使一些納粹官員分外眼紅,他們向戈林等人建議要在南極建立德國捕鯨站,但並未得到納粹高層的認可。 直到1938年一支德國捕鯨艦隊從南極順利返回後,這一建議被提交給希特勒。當時,希特勒正在密謀發動世界大戰,在南極建立基地正好符合他的戰略目標,因此希特勒決定秘密向南極派遣一支遠征隊。 經過層層挑選,33名身強力壯並忠於納粹的人被選中組成了南極遠征隊,德軍總參謀部任命阿爾弗雷德·利切爾為遠征隊總指揮。在納粹高層的關照下,一艘名為「施瓦本蘭登」的貨船被用於運載遠征隊員前往南極,這可不是一條普通的貨船,它能搭載和起落飛機,頗有些「准航母」的氣勢。隨後,蓋世太保對入選的隊員進行了仔細審查,最終只有24名船員被允許登船。蓋世太保還警告他們,誰要是泄露這一最高機密,他們留在德國國內的家人將被送往集中營。1938年12月,「施瓦本蘭登」號在遠征隊總指揮利切爾的率領下從漢堡出發前往南極。 1939年1月,納粹遠征隊抵達了挪威宣稱擁有主權的南極毛德皇後地,並開始製作該地區海圖。接下來的幾周,從「施瓦本蘭登」號上起飛的2架飛機在近60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進行了15次飛行,拍下了超過1萬多張照片。隨後,納粹德國宣布吞並東經20°至西經10°的南極毛德皇後地,並將該地重新命名為「新斯瓦比亞」,3面納粹旗幟被插在了海岸邊,另有13面納粹旗幟由飛機空投到內陸。 遠征隊員在海岸登陸後,留下了表明主權的標記,他們建立了一個臨時性基地,以便進一步深入內陸點。據遠征隊的報告說,他們駕機在南極內陸發現了溫泉,溫泉周圍奇跡般地長有植物,遠征隊將該溫泉稱為「施摩爾綠洲」。由於氣候因素,在完成預定使命後,「施瓦本蘭登」號於1939年2月搭載遠征隊員返航。 遠征隊首輪行動的成功使希特勒十分興奮,他計劃在1939-1940年和1940-1941年再對南極進行兩次遠征,希特勒希望通過這兩次遠征,建立固定的南極基地,更重要的是,能將納粹德國的版圖擴展到南極。然而,納粹對南極的首次遠征結束僅7個月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便爆發了,後兩次大規模遠征南極只好暫時作罷。 1940年6月,法國戰敗投降,希特勒再度對南極產生了興趣。他命令德國海軍總司令埃里希·雷德爾元帥研究建立南極基地的可行性,因為希特勒希望德國海軍能通過南極基地控制南大西洋、印度洋和德雷克海峽。1940年聖誕節期間,德國海軍巡洋艦「亞特蘭蒂斯」號抵達南印度洋上的克爾格倫島,補充淡水和修整,不久德國海軍便以此為基地,往南攻擊南極附近的盟國艦只。1941年1月,德軍海上突擊部隊在南極毛德皇後地以北海域俘獲了2艘挪威商船,第2天又俘獲了3艘商船。此時,希特勒覺得建立南極基地的時機已然成熟,他直接授權潛艇部隊司令卡爾·鄧尼茨負責此事,鄧尼茨覺得在南極擁有基地更可發揮其「狼群戰術」的威力,不過他也承認在自然條件如此惡劣的地區建立軍事基地存在相當大的風險。 盟軍破譯了納粹德國可能在南極建軍事基地的情報,由於擔心納粹潛艇利用南極大陸作為補給基地,英國皇家海軍「百慕大女王」號在1941年摧毀了挪威在南極的捕鯨站,並加強了在南極附近的海軍巡航力量。鄧尼茨認為德國海軍此刻不宜冒險到南極建立基地,就向希特勒表示還需等待時機,隨著歐洲戰事越來越激烈,希特勒建立南極基地的計劃就這樣被擱置了。

Ⅸ 二戰時期德國在海外有那些軍事基地。

一戰後根據《凡爾賽和約》
德國被剝奪了在海外駐軍的權利,比如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包括青島的軍事基地)全部轉交給日本。
因此二戰開始前德國在海外沒有軍事基地(除開始前就佔領的地點,比如奧地利的部分地區),二戰開始後也僅限於有德軍到達的地方,即歐洲和北非,至於多少無法統計。

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具體佔領哪些國家

德國在二戰中主要是佔領了歐洲大部和非洲小部。1939年,德國坦克部隊閃襲波蘭,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波蘭被德國全部佔領。然後,德國同時向歐洲的東西兩部發起攻擊,西部戰場大獲全勝,在東歐則與蘇聯對峙,起得的戰果不是很好。在非洲主要佔領了非洲北部,由元帥隆美爾任司令。
採納哦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德國基地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