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中為什麼德國裝甲部隊能通過大登山
阿登山區崎嶇難行,德軍用工兵開路,事先偵查好地形和線路,用微型炸葯把線路上的樹木炸至半斷,預先偵查好各個河流渡口,准備了浮橋器械,進攻開始後,工兵翻山渡水,走在裝甲部隊前方,鋪平道路,架起浮橋,裝甲部隊憑著出色的軍事素質和高度紀律性緊隨其後,經過2天時間的艱苦跋涉,終於穿越了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森林地區,攻入法國境內。
『貳』 曼施坦因計劃中德軍是怎麼過的阿登森林
阿登高地自古為中歐戰略要地,它在比利時東南、盧森堡北部和法國東北部,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由於這里多森林,又稱阿登森林。
阿登森林地區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曼施坦因在請教了坦克專家古德里安後,他確定憑著德軍的優秀軍事素質和高度機動性,大規模的坦克集群能夠順利通過阿登山口。而英法聯軍卻不會注意阿登地區,德軍在這里可以實現中央突破,然後以強大的裝甲部隊向西北方向直插法國北部海岸線,包抄比利時境內的英法重兵集團,切斷其與法國本土的聯系,然後南北夾擊,一戰平定西歐。新的作戰計劃命名為「揮鐮行動」,史稱「曼施坦因計劃」。
阿登山區崎嶇難行,德軍用工兵開路,翻山渡水,憑著出色的軍事素質和高度紀律性,經過2天時間的艱苦跋涉,終於穿越了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森林地區,攻入法國境內。法軍的阿登地區守衛部隊根本不是德軍對手,迅速就被擊潰。並攻下了法國的軍事重鎮色當。另一支德軍萊因哈特裝甲軍團也抵達色當之北的馬斯河畔。守衛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腹背受敵。馬奇諾防線從此失去了他的意義。
『叄』 二戰德國人是如何翻越阿登山區的
林間小道,隱蔽行進
阿登山區,地形不是很險峻,只是道路稀少、通行不便,不適合裝甲部隊大規模使用,組織得力還是能行的,而且還有出敵意料的效果
德國人就做到了
『肆』 德軍如何穿過阿登山區
那裡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憑著德軍的優秀軍事素質和高度機動性,是完全可以逾越的。阿登山區崎嶇難行,德軍用工兵開路,翻山渡水,憑著出色的軍事素質和高度紀律性,經過2天時間的艱苦跋涉,終於穿越了阿登山脈110公里長的森林地區,攻入法國境內。
『伍』 二戰歷史上德軍如何穿越阿登森林的
那裡雖然道路崎嶇,但是憑著德軍的優秀軍事素質和高度機動性,是完全可以逾越的。德軍的坦克部隊如果連幾棵樹都壓不倒,還怎麼打仗啊。「《軍事全記錄》——世紀戰爭:魔獸入侵」中有一些歷史畫面,A集團軍區分為三個集團,成密集隊形通過,阿登山區雖然崎嶇,但還是有一些小路的,德軍那是多為中、輕型坦克,只要壓倒一些樹,擴寬道路即可,而且他們頭頂上還有許多戰斗機保護著他們,因為路小,所以隊伍有150公里長。
『陸』 德軍是如何繞過馬奇諾防線突破的
馬其諾防線耗資巨大,但它在戰爭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自法國一戰戰敗以來。馬其諾防線是法國在法國東部邊境修建的一個防禦區,旨在防止一戰後德國的潛在軍事威脅。該防線建於1928年,以法國議員兼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
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僅限於該地區,雖然使得該地區足夠強大,但缺乏靈活性,而德國的坦克和飛機具有強大的機動性和靈活的攻擊能力。對於不可移動的溝渠和堡壘式區域防禦,德國可以完全突破敵人防禦的最薄弱環節。事實證明,情況確實如此。德國軍隊繞道而行,馬其諾防線變得毫無意義,法國的完全防禦思想註定要失敗。有一種說法,攻擊是最有效的防禦。只有攻防結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法國依靠完全馬其諾防線維持國家安全,在我看來是不現實的。
『柒』 德國選擇阿登山區進攻法國,如何保證突擊力量
1940年1月,就在德國為進攻法國,正在秘密准備的時候,一架飛機連同“黃色方案”一並成為英、法聯軍的戰利品,也就是說,英、法兩國已經掌握了德國進攻法國的計劃。但意外的是,這么重要的情報並未引起他們的重視,這是為何?
首先,“黃色方案”就是一戰時“施里芬計劃”的翻版,盡管該計劃曾一度讓德軍抵達馬恩河畔,其兵鋒直指巴黎,但依然被拖入到曠日持久的“塹壕戰”。更何況,經過一戰,法國、比利時等國早有所防備,在邊境上修築了堅實的要塞。
當然,德軍的優勢還不止這些。相比較而言,他們有一個統一的指揮系統,更利於部隊的調動與指揮,而且具有新式武器、新技術的使用經驗,尤其是轟炸機與坦克的聯合作戰,德軍可謂是爐火純青。可以說,戰役還未開始,法國已經輸了。
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並一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
//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捌』 請問德國閃擊法國時是如何穿越阿登森林的
博克的b集團軍群進攻北面,吸引法國大量兵力,然後隆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從阿登山區穿過。
『玖』 德軍是怎麼越過阿登山區的
因為法國人過度依賴馬奇諾防線,軍隊鬆散。
法國人諾防線的強大才對德國放鬆了警惕,因為他們相信,德國人永遠也不可能再踏入這片土地。安逸的馬奇諾讓法國人放鬆了陸軍的建設,也忽視了對德軍的監控,低估了德軍的作戰能力,不僅武器裝備被德國大幅超越,就連戰略戰術思想也陷入呆板。
法國陸軍一味的奉行依靠馬奇諾作為屏障的防守戰術,即使在德國入侵波蘭後,也不敢走出碉堡進攻德軍。
也真是因為法國的戰略性短視,讓德國尋找到了馬奇諾的弱點所在,最後直接北部繞開馬奇諾,出其不意的直接進攻法國本土,短時間內佔領巴黎並迫使法國投降!這真是成也馬奇諾,敗也馬奇諾。
阿登反擊戰
1944年12月16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阿登反擊戰爆發。
在阿登反擊戰之前,一線戰場已經很難看到德軍戰機。而盟軍的戰機摧毀了德軍約十分之一的戰力,摧毀大量德軍的橋梁、道路、鐵路等等,補給中心被摧毀,通訊中心被炸成廢墟。
德軍的裝甲部隊尤其是盟軍重點轟炸目標,一支坦克部隊從後方運輸到前線,只能保持百分之五六十的完好率。
而在前線作戰期間,德軍坦克隨時可能遭到盟軍攻擊機的襲擊。一說著名的鋼鐵死神魏特曼上尉,就是被攻擊機的火箭彈擊毀了坐車。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75年前的今天:德軍在阿登森林只能用7天打敗美軍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拾』 德國二戰時的裝甲部隊是如何穿過阿登地區攻打馬起若防線的
當時防線分幾段。阿爾卑斯山一段,對付義大利人的,然後到阿登一段,對付德國人的。阿登過去就是比利時,荷蘭人自己的防線。正好阿登是一個漏洞。沒有太強的防禦,算是馬奇諾防線的尾巴。所以……畢竟當時普遍認為坦克不可能在那個方向大規模展開。包括德國人也是這樣認為的,打完敦刻爾克後,英軍撤退,法軍士氣低落,兵力不夠,第二階段德國還是沒有真正從馬奇諾進攻,而是繼續繞,包抄後方,雖然馬奇諾防線被摧毀了一些地方。但是,法軍基本完整,最後通過瑞士,退回法國領土……有兩本書,死神的鐮刀,和中央文史的一本圖集都有介紹。很詳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