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要殺薩拉熱窩

德國為什麼要殺薩拉熱窩

發布時間:2022-07-19 16:37:41

Ⅰ 薩拉熱窩事件是什麼

1914年6月,奧匈帝國為了炫耀武力,在薩拉熱窩組織了一次軍事演習。在6月28日上午,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攜夫人索菲女公爵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前往薩拉熱窩巡視。薩拉熱窩車站早有一隊敞篷轎車等候在那裡。斐迪南為了長期佔領這塊土地,想通過此行在表面上給波斯尼亞人民一點好感。因此,他不想在這座城市炫耀他的軍事力量,只帶了少數的衛兵進行防衛,連本城提供的憲兵和警察也不在意,安全措施極為馬虎。這個不可一世的王儲似乎過低估計了塞爾維亞人民的怒火。

斐迪南夫婦從列車上下來後,鑽上第二輛轎車向市政廳進發。索菲亞坐在斐迪南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總督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置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就在車隊通往市政廳的途中,埋伏在路旁的塞族青年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奮力向車隊扔過一枚炸彈。司機見勢不妙,加快車速。炸彈落在第三輛汽車前面,炸裂了那輛汽車的前輪胎,炸彈的碎片擊傷了總督和大公幾個副手。察布里諾維奇當場被捕。斐迪南夫婦故作鎮靜。揮手示意「繼續前進」,到市政廳參加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車隊重新上路,駛向前去。

斐迪南夫婦的被刺,使本來就充滿火葯味的巴爾干「火葯桶」一下爆炸了。各帝國主義國家緊張地進行陰謀活動,准備廝殺。德皇威廉二世瘋狂叫囂:「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奧匈帝國在取得德國的支持之後,於7月23日向塞爾維亞提出了極其苛刻的條件,限定在48小時內簽復。塞爾維亞為了忍辱求全,除了奧方派員參與追捕審判兇手一項外,其餘條件全數被迫接受。盡管如此,奧匈帝國仍以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為借口,於7月28日對塞爾維亞正式宣戰。當晚,奧匈炮擊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致使5000多居民罹難。

緊接著,德、俄宣戰,法、英對德宣戰,奧匈帝國向俄宣戰,這樣,在短短幾天內,歐洲各帝國主義大國都捲入了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了。

Ⅱ 請問薩拉熱窩事件的起因是怎樣的為什麼這件事會成為一戰的導火索 請各位大哥簡短的回答一下小弟,多謝

20世紀初,由於塞爾維亞國家的獨立和「大塞爾維亞主義」的觸發,奧匈帝國統治的塞族血統的民族相繼爆發民族解放運動,引起奧匈帝國的恐慌。

1908年奧匈帝國吞並波黑,塞爾維亞開始戰爭准備並向俄國求援,此為波斯尼亞危機。之後兩次巴爾干戰爭塞爾維亞獲勝取得了馬其頓和土耳其的部分領土實力有所增強。以上就是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的過節。

1914年,奧匈帝國在塞爾維亞邊境舉行軍事演習。奧匈帝國皇儲費迪南大公攜其王妃前往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視察,於6月28日受到塞爾維亞激進分子暗殺,費迪南大公及其王妃身亡。

奧匈帝國在7月23日對賽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26日正式宣戰。俄國為了防止在巴爾干半島的利益受損而支持塞爾維亞。俄國所屬協約國聯盟各國和奧匈帝國所屬同盟各國相繼參戰,一戰爆發。

原因:

這是積蓄已久的矛盾,奧匈帝國的實力一直在不斷的壯大,法國一直想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但是英國也不想放棄自己在歐洲大陸的地位,所以當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時。

正好給了這兩國的借口,可以趁機削弱奧匈帝國,而俄國的沙皇是想趁機在歐洲撈取利益。所以也攪和了進去,說白了就是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

(2)德國為什麼要殺薩拉熱窩擴展閱讀

事件影響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准備早已在進行中。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斗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著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

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斗爭使兩國的關系日益緊張。

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系。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歐洲的競爭對手沙俄。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Ⅲ 薩拉熱窩刺殺事件與一戰之間有什麼關系

刺殺事件之後,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提出了根本不可能被滿足的,非常無理的要求,塞爾維亞接受了其中的大部分,除了塞爾維亞解除武裝,由奧匈帝國軍事代管。奧匈帝國以此作為借口入侵塞爾維亞。之後俄羅斯根據條約向奧匈帝國宣戰(自詡為斯拉夫小兄弟的兄長和庇護者),並且總動員,德國隨即開始總動員,要求俄羅斯解除總動員,否則宣戰,接下來法國總動員,要求德國解除總動員,德國反過來也要求法國解除總動員,否則宣戰。再然後大家都沒有解除總動員,大家彼此開戰。德國採用施利芬計劃,要求比利時開放邊境讓德國通過,比利時根據中立國條約拒絕,德國隨即向比利時宣戰,英國簽署過保證比利時獨立的條約(也在比利時的永久中立國條約上簽了字),因此根據這個條約向德國宣戰(法國德國俄羅斯都保證過比利時的獨立,但是這時候互相都宣戰了,就沒有再宣戰一次的必要了)。至此,一戰主要參戰國都加入了戰爭

Ⅳ 薩拉熱窩街頭的刺殺事件,如何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薩拉熱窩的刺殺幾乎震動了全世界,幾乎立即點燃了世界大戰的火焰。協議國和盟國這兩個主要的軍事集團已經准備好行動,但現在他們不甘寂寞。憤怒的奧匈帝國立即向塞爾維亞王國宣戰,希望在復仇的同時擺脫「巴爾干問題製造者」塞爾維亞。德國表示支持奧匈帝國,而俄國也宣布將協助塞爾維亞。法國和英國也先後向德國和奧匈帝國宣戰,局勢變得無法控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一名不知名的「瘋子」開槍而爆發。普林西普只用一支手槍就暗殺了斐迪南大公、索菲亞和他的妻子。這是一次極端的暗殺和恐怖活動,絕非正義之舉。但他的行為的代價需要全世界來承受,一場世界大戰和3000多萬人的傷亡要為他的瘋狂行為付出代價。

Ⅳ 什麼是薩拉熱窩事件為什麼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即資本主義的壟斷階段。政治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力量的對比,形成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德、奧、意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瘋狂地擴軍備戰。巴爾干半島成了帝國主義爭奪的焦點,成了歐洲的火葯庫。帝國主義戰爭一觸即發。

國主義姑息養奸,縱虎為患,更助長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慾望,其結果是搬起了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兩個帝國主義集團之間首先燥發了。大戰初期,除了兩個對立的帝國主義集團在歐洲交戰之外,還有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解放戰爭。1941年,法西斯德國突然襲擊蘇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參戰,加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反法西斯的性質。從此,蘇聯人民的衛國戰爭,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以及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互相支援,形成了強大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反法西斯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意、日法西斯徹底失敗而宣告結束,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勝利。

Ⅵ 「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嗎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新老帝國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激烈爭奪。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出現各國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現象。後起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其資本劇烈膨脹,要求殖民地,但世界已被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瓜分完畢,因此必須尋找市場以適應資本擴張的需要。而老派資本主義國家又不願意讓出已有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因此,這種不平衡必然要被打破,建立資本主義之間的新的平衡,戰爭自然成為解決的這一問題的手段。其次,資本主義國家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和國內階 級矛盾的尖銳化也使帝國主義各國統治不穩,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企圖通過 對外發動侵略戰爭來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在這種原因下爆發了諸多的局部沖突如:在法德之間為爭奪摩洛哥而爆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奧匈與俄羅斯之間為了各自在巴爾干半島的利益而爆發的波斯尼亞危機、巴爾干諸國為了各自的獨立和利益而爆發的兩次巴爾干危機、義大利與土耳其之間為了各自在北非的利益而爆發的意土戰爭等等。這些局部的戰爭加深了各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是一戰的前奏,加快了一戰的爆發。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

一戰爆發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兩大軍事對峙集團的產生、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德矛盾)、極端民主主義泛濫、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等。

在1870年 - 1871年普魯士與法國爆發普法戰爭。這場戰爭以法國大敗,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告終。而普法停戰的和約極其苛刻,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予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結果使德法兩國結怨,戰後,普魯士首相俾斯麥擔心法國報復,因此他採取結盟政策,圍堵法國。他本來使德國與奧匈帝國及俄國結成「三皇同盟」,可是後來俄國在1878年的柏林會議上,因巴爾干半島問題,與奧匈帝國發生利益沖突。德國最終在1879年選擇了奧匈帝國作為盟友,與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德奧聯盟。此外,俾斯麥轉而與因為與法國在殖民地事務上發生沖突,在1881年爭奪北非突尼西亞失敗而與面臨孤立的義大利結盟。因此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王國三國締結「三國同盟」。 而俄國得知德奧兩國簽訂了「德奧同盟」後,十分憤怒。但俾斯麥是一個老練的政治家。為了保持與俄國的良好關系,於1887年與俄國簽訂了「再保條約」。可是當俾斯麥在1890年下台後,德皇威廉二世任由條約終止。而法國方面,則在法國財務支持俄國工業化後,在1892年與俄國結盟。是為「法俄同盟」。 而英國則在1904年與法國簽訂「摯誠協議」。這協議並不是軍事同盟。這是一項解決兩國有關殖民地糾紛的協議。在法國的慫恿下,英、俄雙方終於在1907年結束他們的殖民地糾紛,簽訂「英俄諒解」。同年,法國、英國和俄國因受到德國在奧斯曼帝國的力量威脅,組成「三國協約」。 歐洲從此分為兩大互相對峙的陣營,紛爭不斷。

而同時極端民族主義在歐洲泛濫,如在巴爾乾地區泛斯拉夫主義和大塞爾維亞主義盛行,在法國是復仇主義盛行,在德國則是泛日耳曼主義盛行,這些極端的民族主義使得歐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火葯桶,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演變為世界大戰的可能。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

其次,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大量的科技成果使資本主義生產力大為進步,於是資本主義的發展程度得到很大提高,這就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作為資本輸出地和原料產地,引發全世界空前激烈的爭奪。同時這些科技成果也大量的進入民用領域和軍用領域,如電力、內燃機等用於新興工業,炸葯運用於軍事。這都為大戰提供物質了條件。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直接原因

一戰的爆發有其必然性同時也有著它的偶然性,它的爆發不是大國之間的直接碰撞而是因為一個名不見經轉的愛國青年。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波斯尼亞青年普林西普(當時僅19歲)在薩拉熱窩刺殺主張吞並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這一事件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普林西普的行動是熱愛民族的一種偉大表現,但是刺殺斐迪南的這一薩拉熱窩事件被奧匈帝國當做了對塞爾維亞發動戰爭的口實。1914年7月23日奧國在獲得德國無條件支持下向塞爾維亞發最後通牒,包括拘捕兇手、鎮壓反奧活動和罷免反奧官員等,塞國除涉及內政項目外悉數同意。不過,奧國依然將行動升級。與此同時,德國知悉俄國的軍事動員,德皇要求俄國停止並迅速備戰。鑒於各國的強硬外交和對國家軍事力量的自驕,戰爭已無可避免。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7月30日俄國動員,出兵援助塞爾維亞。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接著在3日,向法國宣戰。8月4日,德國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時,比利時對德國宣戰;同日,英國向德國宣戰。8月6日,奧匈帝國向俄國宣戰,塞爾維亞對德國宣戰,義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國向奧匈帝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Ⅶ 「薩拉熱窩暗殺」事件,為何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薩拉熱窩暗殺」事件,為何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薩拉熱窩暗殺事件為何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話說,就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交接點,各種各樣資本主義國家逐漸進到帝國主義者階段。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戰事經常產生。即使僅僅由於薩拉熱窩的一次暗殺,它也引起了世界各國帝國主義者我國間的大規模的戰事。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帶大家大家了解一下。

接著,伴隨著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的開戰,各帝國主義者因為自己的利益,也向一些敵人傳出了通牒。例如,最先是俄羅斯啟動了全方位的戰爭動員,隨後德國向俄羅斯傳出了警示,然後是奧匈帝國的友軍德國,在那天夜裡宣布向俄羅斯開戰,第二天向比利時傳出警示,第三天向法國開戰。顯而易見,歐洲全部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幾日以內都卷進了這一場戰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簡單點來說,為何薩拉熱窩的暗殺變成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換句話說:沒有薩拉熱窩的暗殺,就不可能有第一次世界大戰。

Ⅷ 薩拉熱窩事件和德國沒有關系,憑什麼引發一戰

因為薩拉熱窩事件是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遇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而德國和奧匈帝國是互相結盟的國家。

Ⅸ 什麼是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被槍殺。這次事件導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之後,俄國宣布總動員;德國對俄、法宣戰;英國對德宣戰;奧匈對俄國宣戰;義大利初期中立,後轉向協約國對德奧宣戰。日本為了奪取德國的亞洲利益向德國宣戰;土耳其則加入到同盟國一方。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為紀念這位「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原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政府在1977年作出決定,在普林西普刺殺皇儲站立的石板上,並在旁邊的牆壁上歐諾的塞語和英語兩種文字刻寫著:1914年6月28日加弗利洛·普林西普就是從這個地方刺殺了奧匈帝國斐迪南皇儲及其夫人索菲亞王妃。

南政府同時決定,將此橋改名為「普林西普橋」。前南解體、波黑獨立後,該紀念物及大理石板均被拆除,小橋也再次易名為「斐迪南橋」。

大理石石板一直被存放在薩拉熱窩市內一座廢兵營內,此後該兵營又被義大利駐波黑大使館徵用。1995年代頓協議簽署之前,當時的美國總統就巴爾干問題特別代表霍爾布魯克在見到此橋時,首次稱普林西普為恐怖分子。

(9)德國為什麼要殺薩拉熱窩擴展閱讀:

事件影響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准備早已在進行中。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斗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英法、俄三國協約。

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著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

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斗爭使兩國的關系日益緊張。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系。

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歐洲的競爭對手沙俄。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要殺薩拉熱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