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比較有好感
大家好,我是「軍事前沿觀察站」,很高興今天能與各位軍迷見面!希望在今後的每一天,我都能給大家帶來不同的精彩內容!
德國的形象是世界務實合作者,與中國淵源頗深。
在晚清時期;德國從經濟利益作手,幫助清朝建立了亞洲最大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著名鐵甲艦「定遠號」、「鎮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號」、「來遠號」,均由德國製造,且一分錢一分貨,完全不打折扣,具備世界一流水平。
在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以殖民者身份介入了中國事務,在參與「八國聯軍」侵華時作過惡。後來盤踞膠東半島攫取中國利益,但並無殺人放火和婪倫掠奪記錄。
一戰後,德國殖民者身份變為合作參與者,德國的國防、軍事顧問成為民國政府的顯耀貴客,德國在中國投資了鋼鐵廠、銅廠、電氣、發電廠、機械廠等,改造升級了漢陽兵工廠,德國還提供軍事裝備武裝中國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一定作用。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中國南京公司總經理人約翰.拉貝,利用德日盟友身份,籌建了南京國際和平安全區,懸掛納粹旗,收留保護了25萬中國難民,並寫下《貝拉日記》,揭露了日軍種種殘酷罪行,成為還原當時歷史的關鍵證據。他被譽為東方「辛德勒」!在特殊特定歷史時刻,一個人的大無畏人道善舉,足以改變國人對一個國家形象的認知。
二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與中國並無地緣政治的沖突和軍事交惡。中國改革開放國門後,德國積極跟進,不受意識形態差異限制,向中國提供了大量實用技術,早期有汽車製造,上汽―大眾「桑塔納」轎車生產是成功典範;如今,德國高鐵技術為中國高鐵在世界封殺日本新干線有助一臂之力之功。
中德互為在亞歐的最大貿易夥伴,兩國的務實合作多餘貿易摩擦糾紛,在世界「G7」成員國中,德國的不歧視、務實不跟風,得到中國尊重。
德國的「歐洲大媽」默克爾總理多次訪問中國,在支持維護國際貿易體系的開放性上傾聽「北京聲音」,與中國同步;她還深入中國腹地,學習品嘗中國的文化烹調,與民間百姓友好交流互動,對提升德國人在中國的親和力,有「親善推銷」之功。
這點點滴滴積累,大概就是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有好感的原因。
但要清醒認識,中德關系並不是以好一葉遮目。在對於人權問題的認識上,中德存在意識上的一些分歧;在歐洲呼籲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態度上,德國的態度曖昧。中德文化差異巨大,人民缺少交流。嚴謹刻板的德國人,對中國人多維的思考方式、從善如流的靈活變通處世、個性張揚外露的國民性等,並不完全接受認可。兩國人民要實現友好感情真正的相互交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B. 為什麼中國人普遍對德國比較有好感
至少宣傳沒有貶低德國過。中國人對於歐美有天生的敬畏。對德國基本沒有了解。抗來抗去還沒有輪到抗德。這種就是所謂的好感吧?
C. 中國人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德國而不喜歡法國
德國製造,包括德國人,給人的感覺:嚴謹認真。
法國首先治安比較亂,人也比較散漫。所以給人的感覺就不同了。
D. 為什麼都是2戰的法西斯國,為什麼現在人對德國人有好感而還是不喜歡日本人
戰爭的雙方都會認為自己是正義的,其實只有戰勝的才是正義的一方,,二戰的結果是日德都輸了,所以他們沒有正義;對某個國家的人喜歡某個國家的人這點不評價,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站對立場陣營都是可以認為是正確的。對德國稱不上是好感,德國的新納粹勢力還是在的,但是本身德國人和中國就沒有矛盾,2戰也不是敵對國,近代發展又和我國合作的很多,,說句實話,日本近代也進行了大量的合作,稍微懂經濟的就知道,中日韓三邊貿易每年在2000億美元的數字上,日本和我國畢竟有百年戰事,日本歷史上夢想的就是達到中國大陸的夢想,所以他們的正義理論是建立在佔領大陸的基礎上;在中國日企明顯更多,所以接觸日企的人更多,除了歷史上對他們的反感,還有日企的壓力化,和極端規范等也無法讓人輕易接受;而實際上德企也很苛刻,但是接觸的人比較少,所以沒有太多印象。近代發展不能說日本人對我國沒有貢獻,很多城市的產業化都是源自日本,現在在邊疆地區,日本,以色列,德國,法國都有很多人不知道的項目在進行中。。如果真的想干倒日本,德國,國民們的創造價值和國家發展的完善才是真的,打仗不是目的,打的勝而不傷自己元氣才是真本事。我國自主研發能力不行,先贏了經濟再談軍事,上戰場的人沒有願意來送死的,敵軍或者我軍都是一樣的。。。上過戰場的沒有幾個還想打仗,,這才是真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
E.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二戰時候的德軍
我國一些「德粉」,喜歡二戰時候的德軍,也就是希特勒領導的德軍。
有人喜歡希特勒上台之後,與當時中國的南京國民政府合作,彷彿給了中國很多幫助。在1930年,中國一直是德國在遠東地區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德國的國防軍、工業界、進出口商都是從中國工業發展中獲得利益。在1936年,當時孔祥熙訪問德國,與希特勒會談,當時德國想中國提供了價值一億帝國馬克的無限期周轉貸款,可以用來購買德國的工業或者其他產品,南京國民政府可以使用貸款大部分來購買德國的兵工設備或者軍火。
至於德軍的服裝比較帥,這也有一些花痴迷戀的道理。納粹德軍的軍裝是集合美觀性與實用性的最好軍裝典範,如果德粉喜歡帥氣的德軍服裝那也有一些道理。但是,德粉必需注意到,納粹德國進行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進行過許多屠殺猶太人、斯拉夫人的種族滅絕性屠殺等反人類事情,這些都是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深惡痛絕的,我們沒必要崇拜德軍的理由!
F. 為什麼現在網路上那麼多人崇拜二戰的德國
1、還是因為對於歷史不清楚,以及我們官方貶低英美,特別是對於二戰最為強大的美軍的貶低,使得國內民眾誤認為,德國軍力強大,橫掃世界,然後眾多落後國家靠著不怕犧牲精神(而且這種精神也沒有美國的份,美國被形容為投機國家),艱苦奮戰,經過巨大犧牲,重要戰勝了了納粹德國。無形中顯示出納粹德國軍力的強大無敵。 可是事實是什麼,事實是二戰德軍挑戰英美,雖然先發制人取得了法國勝利,而其他國家都是彈丸小國,而且在英美重整軍備後,德軍在與英美對抗中,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狀態。
美國二戰重整軍備更是建立世界唯一的是全球打擊軍力,是高端戰力,而德國是區域性軍力,低端軍力,被動挨打。
2、對於現實世界國際戰略不太了解,總認為,軸心國三個國家對抗全世界,認為可以充分顯示出德國的勇猛。其實恰恰相反。現實世界不是虛構武俠小說,小說裡面,明明3個人可以輕松打敗對手,卻非要一個一個上,而現實世界就是,誰的實力大,誰的號召力就大。國際戰略是,全球影響力越大,實力越大,號召力就越大,就會越會組成龐大聯盟,彰顯其合法性和全球影響力,來打擊對手。軸心國的影響力還是無法與英美列強比擬的。
3、軸心國,特別是德國和日本戰爭准備充分,先發制人,取得最初的輝煌勝利,也使得許多國人認為德國軍力能力超強,其實戰爭不是簡單一個回合決勝負,就像一個身材瘦小的人在與一個體格強壯人說著說著話,突然發起猛攻,的確會打得這個大塊頭,踉踉蹌蹌,但是一但大塊頭,站穩腳步,發起反擊,那麼身材瘦小的就該吃大虧了。
4、從蘇德戰爭,德軍最初的勝利,認為德軍的強大。其實蘇聯軍隊作戰水平是列強裡面最低的,特別是經過斯大林大清洗後,蘇聯整個軍官體系實際上已經被清除了,
德國入侵蘇聯是被迫入侵,是因為缺乏海權,不列顛空戰失利,德國石油等資源匱乏,美國參戰跡象明顯,德國危機四伏,被迫東擴蘇聯搶奪生產空間。
總之由於許多國內軍迷對於二戰缺乏深度了解,以及對於軍事作戰和國際戰略缺乏深度了解,總認為德國強大,以一當十,雖敗猶榮。
看看許多軍迷對於德國喜愛,就知道,他們總是把本來屬於德軍的軍力短板事情,來證明德軍強大,或是把本來屬於低端戰力的東西,當成一種強大實力體現。
德軍後勤缺乏,不能滿足冬季士兵的基本裝備,德軍缺乏後勤能力,缺乏遠洋作戰能力,都被他們忽略掉了,反而認為德軍憑借單衣,沒有冬季裝備,進行奮戰,是德軍作戰水平高的體現,總之是非常可笑的觀點。
德軍坦克和步兵一步一步推進,戰術空軍配合地面作戰,被一些軍迷稱道,然而這都是低端戰力,而英美列強高端戰力,強大的航空母艦戰斗群,馳騁全球海洋,擁有全球水道和海上控制力和強大的海空力量這種高端戰力被他們忽略掉了。
英美戰略轟炸機,能夠直搗軸心國本土各大城市,對於軸心國本土國家體系(工業,能源,交通,民生)進行空中打擊的高端戰力被忽略掉了。
英美高端,高難度的遠洋兩棲戰力也被軍迷忽略掉了,而德軍連個100海裏海峽都無法跨越。
總之大多數軍迷都崇尚強者,他們認為德國,日本是二戰的強者。其實現實世界是什麼,德國、日本在國際秩序中,一直低於英美,受英美壓制,德國,日本是通過武力崛起,挑戰英美主導國際秩序對於自己的長期壓制或是侵害或是不承認。
G. 好像國人對納粹德國並無惡感(甚至抱有好感,無數穿越重生二戰德國的小說和徳粉為證),同是戰犯國家,為
傳說,希特勒在發跡之前在追尋其畫家夢想的時候,窮困潦倒,好心的中國夫婦收留了他,因此希特勒對中國有好感,並且反對日本侵略中國,並留下一句不知真假的話,大意是:這個世界只配納粹和中國統治。
H. 為什麼中國有很多人喜歡德意志第三帝國
因為強大而霸道。相比之下,那時候的中國表現的並不好。沒有人喜歡當被侵略者,但是卻有人喜歡當征服者。
I.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德國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二戰時候的德軍
對於第一點。。。我只能說,就我身邊的朋友而言,真正"喜歡"德國的人並不多,但可以說,並沒有一個人討厭甚至憎惡德國。因為除了一戰(跟我們實在關系很遠)二戰(德國人也沒直接打我們),德國實在不是個招人討厭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在一般正常人中國人能想到的領域都是一個完全值得人們敬仰的國家。 1、比如人文方面,我可以說,我要去的德國學藝術,那地方生產音樂家;我要去德國學文藝理論,那地方青史留名的作家也不少;我要去德國學教育,當年祖國一批教育先輩很多都是從那學的;我要去學哲學,因為那的哲學家品種多質量優,並且保質保量的情況下還數量極大;我是社會主義的堅定擁護者!我不去老馬的故鄉學習怎麼體現我學科基礎扎實! 4、其實就以上的方面而言,任意一個領域都可以有讓人喜歡的充分理由,因為他幾乎堪稱完美啊>3<,更何況這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國家,在整個歐洲范圍內的經濟地位都不容動搖,再加萊茵河多瑙河科隆大教堂新天鵝堡這些聽起來就很美的名字,更是把德國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可觀賞度抬高到了一定水平~更何況,更何況,這個國家出產帥哥啊~稜角分明各式各樣,這是一個籠絡眾多女性不言而喻不可多得無法比擬的優勢。 5、我覺得唯一不怎麼樣的就是電影電視劇不好看。。。但是也有鐵皮鼓、柏林蒼穹下、伯爾尼奇跡之類的佳作。但是從此處又可得出,這貨講的是思想內容的深度,嚴謹認真的搞起來稀鬆搞笑的不是那麼拿手。但是德國人都嚴謹又是多少人認可而心嚮往之的優良品質,從小聽的德國人守時啦,刻板啦之類的故事笑話不勝枚舉,可能潛移默化里又給這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國家給了個附加高分。 6、另外就德國人而言,在我在國內認識的外國人里,個人而言啊,覺得德國人是最好的了~~~所謂的排外之類根本木有發現,也有可能我接觸的德國人本身都是因為喜歡中國才來的。。。相反,他們禮貌,熱情,而且因為嚴謹的性格更是對人體貼入微,而且因為相對比較嚴肅啦,對和你之間的友誼也不是隨便玩玩的態度,而是很認真的對待,這一點讓我特別特別有感觸,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來到中國的白皮膚金頭發的人都會認為我們以他們是平等的,很多人只是很隨意或者獵奇的心態和你交流。。。當然,以上只是我的個人感想,一定會有偏頗的地方,請不要太計較== 所以就喜歡德國而言,我覺得並不是特別多的人都喜歡,而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但是哪怕不下喜歡,德國也絕對不會是讓人討厭的一個國家。 二戰時的德軍,我覺得這種喜歡更是一種放在相同環境里對比而言的「喜歡」。就事論事,這個世界上除了一些死變態意外應該沒有人喜歡冷血的法西斯。 1、沒有直接侵略中國,我們的民族是一個寬宏大量的民族,日本人打得我們遍體鱗傷我們都可以不去找他要醫葯費,更何況是一個英俊帥氣的小夥子割了別人的肉,關我屁事,所以首先我們對作為法西斯頭目的德意志民族沒有根深蒂固的仇恨。 相反,相對於日本,因為對日本的厭惡使得德國這個懂禮貌講人道的國家在鮮明的對比中上升到了一個神聖的地位,「你看人家德國人規定必須要講屠殺猶太人那段歷史『」你看人家德國人,總理勃蘭特還會在華沙猶太人紀念碑前面下跪「,而我們。。。只能譴責譴責日本慘敗靖國神社,以與名古屋斷交來守衛我們對南京大屠殺的肯定,當我們微弱的呼喊聲總是被發達國家忽略,一個發達國家(德國)對曾經罪行的供認與懺悔,則會在國人特定的心態中發酵成一個希望與認可的混合體。 2、我覺得對二戰中的德軍的認可,1)必須主要是本身的嚴謹優良的作風,以及斯大林格勒之前戰無不勝的神話的原因,讓我們這群坐在電視機錢看二戰記錄片的人不能不拍著大腿說,TMD看人家德國== 2 )相對起英法美盟軍那些。。。嗯,很丟人的失敗,要命不要贏的行為來說,德國人真心比較值得敬佩甚至有點可怕(尤其後面那些服毒的,殺死家人的。。。嘖嘖)3)主要是後來對個別是歷史大事件和個別形象的反復渲染。。。然後形成的鮮明對比。拜託馬其諾防線你就別成天演了嘛,法國人不嫌丟人我們看多了都覺得窩囊了,還有義大利人就算人家很好笑,你也別成天當笑話講了嘛!好吧,你讓我們開心就算了,有反復演什麼德國閃擊這德國閃擊那。。。我我我。。。有些情感是情不自禁不分是非的。 3、相對起戰後的其他國家,歐洲的英法的經濟的羸弱讓德國高大的經濟掩面竊笑啊,蘇聯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到解體讓對蘇軍英勇奮戰的回憶也沒什麼了,主要是離得太近,雅爾塔會議後對東三省,後加上後來關系惡化了以後的亂七八糟的一堆,到現在普京和梅德韋傑夫這一對。。。導致我國現在這一代(至少我個人)對蘇聯(俄羅斯)並無什麼太大興趣。。。然後美利堅合眾國的世界霸主地位,嗯,按說米國應該是很多人喜歡的,就是新聞里凡是戰火紛飛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不低調。 4、文藝作品裡對人性的渲染,因為德國在歐洲戰區,接觸的是當今世界掌握話語權的國家(包括德國本身),這些國家又十分喜歡在拍攝的電影、寫的書對內心人性進行發掘,(雖然中國導演在個別電影中也極力發掘日本人的人性,但實在因為沒有」開化「的群眾基礎加上手段拙劣,導致共鳴寥寥),這就導致德軍或者說極個別身在德營心在盟的法西斯軍官以另一種極具深度的形象出現,無疑讓很吃外國電影這一套的我們又有在面對德軍的時候可以擺出一副客觀的面相,在所有批評之後加上一個」但是「,以一種高屋建瓴的姿態為德軍,也為內心的矛盾加上了一副擋箭牌。 不知不覺寫了不少,但是我覺得其實有些問題並沒有說的很明白,甚至沒有涉及到,所以也就湊合著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