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勝利塔在德國哪個小鎮

勝利塔在德國哪個小鎮

發布時間:2022-07-20 04:23:55

『壹』 Boblingen是德國的哪

埃斯林根是斯圖加特旁邊的一個小鎮,當你翻找德國的旅遊手冊甚至巴登 -符騰堡州的旅遊景點,我想恐怕會令你失望的,因為埃斯林根不在裡面。那麼有人或許會問,既然那兒的景色尋常,你為什麼要專門來寫寫埃斯林根呢?我的回答是,原因有二,其一是埃斯林根雖然是個袖珍城鎮,但歷史上卻是德國戰爭重鎮,因此保留下來了一些奇特的遺跡;其二是埃斯林根的聖誕節市場的確是別具一格,如果說斯圖加特的聖誕市場規模巨大且聖誕商品種類繁多的話,那麼埃斯林根的就是農家小院了。如果你僅僅看到了這一點,說明你並不注重去了解這兒的歷史文化 ------斯圖加特的聖誕市場簡而言之就是現代型的,而埃斯林根的則以中世紀風格為主,這就是我想談談這個小鎮的主要原因。對於那些同我一樣熱愛大自然的讀者,我自然要滿足他們的口味,因為埃斯林根周圍被農村所包圍,那兒遍植葡萄樹和其它的水果,那兒的確是一個適合遠足的好去處。

從斯圖加特出發乘地鐵不過15分鍾左右便來到了埃斯林根,與斯圖加特一樣,這兒也是山區,可能叫山丘更為合適,埃斯林根中心的鬧市區的確小的可憐,從火車站到市政廣場所在地 (這兒一般都是城鎮的繁華地段) ,步行也不過5分鍾的時間,市政廣場不過由幾座典型的古色古香的大型德國式的木石建築組成,內卡河便從廣場前流過,河的一側突兀地聳立著一座大型碉堡樣的古建築,建築物大概有 20米高,除了入口外,四周並沒有窗口,建築物由粗石和泥土修建,上面是黑瓦的尖屋頂,建築的奇異處在於,其頂上一柄鋼鑄的斷劍將整個建築斜刺里橫貫而過,劍尖斜斜地刺向天空,大概延續了 15米,奇怪的是,在劍尖附近的劍刃上還有一個鐵人搖搖晃晃地站立其上,看起來十分逼真,十分驚險的樣子。市政廣場的廣場並沒什麼奇特之處,但是在它的兩旁,卻有兩座風格迥異的大型教堂,一座呈雙塔狀,兩座高聳的雙塔都是四方型,平直向上,頂上都是蓋著紅瓦的尖形檐,雙塔之間有凌空的迴廊相接。另一座教堂卻是地道的哥特式混合了羅馬建築的特點,其教堂主樓呈大角度的圓錐狀,一例是用白堊石建造,外側雕刻精美,尖端是一鍍金的徽章,從埃斯林根附近的山上,能夠看到的就是這三座大型建築,其中這座大型的哥特式教堂修建在這個小鎮尤其讓人吃驚。之所以出現這兩個大型的風格迥異的教堂,原因可能要追溯到德國的古代歷史了,那時候古巴登 -符騰堡州是由眾多的諸侯國(公國)或貴族領地組成,各國或領地間篤信的宗教不盡相同,雖然同屬於基督教的各分支。各國間經常相互征戰並吞,於是勝利者便在佔領的敵方的領土上修建自己風格的東西,當然自己的宗教也隨之傳播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已經深埋在流逝的時光里了,但是記載歷史的形體卻能夠亘古不朽。於是在一個地方你可以看到天主教教堂也同時能看到新教教堂或耶穌教教堂等等。沿著市政廣場的旁邊的山脊上,修有一面長長的城牆,從市政廣場的地面沿著城牆的狹窄的長廊般的階梯上去,走過數百級台階後就到達了城牆的平直部分,城牆有點類似長城,但只有靠山外的一面有牆,整個城牆被一個蓋著黑瓦的屋檐覆蓋,城牆每隔幾米就有一個槍眼,供觀察外面的敵情和打槍用的,城牆一共有一公里多長,中部和末端各有一個巨大的圓柱形堡壘,城牆中部下方是一個有著厚重的鐵門的一個長圓形門洞,外面面對斜斜向下的高山深谷,裡面則守護著肥美的田園和小鎮的中心。從門洞向城裡看去,長圓的畫框里風景秀麗,綠野安謐,映照在藍天里的哥特式古教堂的塔尖和雙塔教堂,看上去尤為壯麗。城牆的末端除了堡壘之外,還有開闊的炮兵陣地,眾多的銹跡斑斑的巨大的中世紀的馬拉式滑膛鐵炮依舊安放在原地,陣地的地下也是一個巨大的堡壘和地道,從地下堡壘的槍眼中可以看出,這個立體的堡壘是修建在峭壁之側的,槍眼外不遠處是深谷,遠處則是另一座連綿山脈的山腳的開闊地。堡壘的岩石牆壁的厚度也是在三米以上。

聖誕節市場一般就在市政廣場跟前,一般從11月底聖誕節市場就開張了,到了 12月中旬以後就開始變得異常熱鬧,聖誕節市場上一般並不賣當地的土特產品,主要以各種聖誕節用的蠟燭,精油,各種小玩意和裝飾品工藝品為主,兼賣一些仿古的首飾和紀念品瓷器等等。一走進埃斯林根的聖誕節市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方木搭建的屋子,屋頂鋪滿了稻草,屋子周圍掛著些干辣椒,靠著一捆捆的稻草和玉米櫛子,還種有幾棵灌木,看上去真象農家的茅草房差不多,進到屋子裡卻是裝飾考究,金碧輝煌,一座圓錐型的鋪著稻草的酒架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各種包裝精美的紅葡萄酒,瓶上印著各種中世紀穿著打扮的人和物的圖案,這些葡萄酒都是陳年的老酒,牌子跟酒瓶上的圖案一樣悠久。這樣的葡萄酒是南德國人的最愛。埃斯林根的聖誕節市場分成兩個部分,現在提到的是近代風格的部分,另一部分則是所謂的中世紀風格。在近代風格的聖誕節市場的一角上,另一個茅草屋顯得尤其顯眼,它的門口的牆壁上立著一個巨大的野豬頭,驚訝之餘,我上前仔細看了看摸了摸這個野豬頭,發現居然是個真的。根據頭的大小,我想這個野豬總該有一兩百公斤吧。近代風格部分基本類似於斯圖加特聖誕節市場,無非是賣些香料,熏香,小紀念品,各種蠟燭,玻璃裝飾品,聖誕節的一些並不好吃的小甜餅乾和香腸等等,但是當遊人們轉到它的背後,就發現另一個被隱蔽起來的世界,那兒有很多的小餐館,一群群的身著破舊的麻衣羊皮牛皮的頭戴羊皮帽子或乾脆披著麻布的滿臉黧黑的人們正在那兒在木柴生起的火上熱火朝天地烤乳豬,烤全羊,這些腳蹬長筒的破舊的牛皮靴,往往是腰懸一把長銹的鐵劍,有的穿著對襟的羊皮大襖,頭戴一頂破氈帽,腰上卻別著兩把古代的短柄斧子,這些人在柴火的青煙里忽隱忽現,不特在大烤特烤,並且還邊烤邊唱邊吹吹打打的,時時地把串著烤的焦黃或焦黑的茲茲油煙直冒的豬羊的大鐵釺向遊客一揮,間或又朝著樂茲茲圍觀的遊客扮個鬼臉或「曖昧」 地一笑。然後又轉過頭去自顧自地手舞足蹈地忙活去了。看著這些滿身沾滿油水的傢伙,雙手也滿是油泥,忽而用這雙手抄起油鹽香料向豬羊身上撒去,忽而用用這雙油手抄起吉它小號之類的大吹特吹,不但是自己玩的熱火朝天,遊客們也被他們點燃了激情,於是埃斯林根的這個角落裡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把眾多的周邊的生活在寂靜里的人們如同從墳墓里召喚出來一般地都吸引了過來,不曾想到的是,古板的德國人的臉上也同樣能綻放出璀燦的笑容!這便是埃斯林根聖誕市場的中世紀風格部分。這兒的風格並不為聖誕節的世移時移的改變所動,依舊是幾百年來的我行我素,商店裡出售的並非是適合於聖誕節用的東西,這個角落裡行走著的主人是身穿葛衣頭裹麻布的叫花子,是頭戴鐵盔,身披鎧甲腰懸鐵劍的武士,是身著牛皮,一襲破舊黑披風,身背古羅馬重劍的孤獨行走於人海中的俠客,是成群結夥葛衣麻布,吹吹打打,四處奔走彈唱舞蹈的快樂的「波希米亞」 人……。這兒的商店並不真的要賣什麼,你看,那個門口掛滿了牛皮帶,牛皮馬具的破舊的帳篷,主人正坐在帳篷的空地上,滿手泥土地在擺弄什麼,帳篷里也掛滿了馬鐙,馬鞍韁繩之類的東西;你看,這個店,屋子顏色跟屋子裡面一樣一抹黑,屋子裡透出幾星紅火,間或看到黑暗裡幾只精神抖擻的眼睛一閃一閃的,原來是幾個身穿破舊骯臟麻布衣服的壯漢正在裡面揮汗如雨地掄錘打鐵,打造馬鐙農具之類的東西,呯呯嗙嗙的打鐵聲使得這兒成了生成鍋碗瓢盆的混合交響曲的大舞台。在寒風刺骨的冬天,這兒不啻於一個激烈戰斗的場面,人們縱聲談笑,放聲高歌,跳著中世紀的奇異的舞蹈,大口喝著熱氣騰騰的甘美的紅葡萄酒,大口嚼著大塊的熱辣辣的烤焦的豬羊,從容地穿梭於現代與過去,其他地方的一片肅殺的景象又怎能與這兒相匹?你看,這兒是胡服騎射,大箭巨弓讓手無縛雞之力的現代人自慚弗如。看看吧,在沸騰的人海的邊緣,有人正聚精會神地忙著什麼,噢,是在忙著准備即將到來的化裝舞會嗎?一個個的鬼臉和小丑便從這兒開始融入狂歡的海洋。畫師似乎並不為身遭的環境所感染,他所有的精神似乎都凝聚在了他的眼睛裡和手上,平靜和悠然自得的樣子,然而他並不是耳聰。看看這個商店,裡面盡擺著不知是什麼年代的古董匣子,有銀的,銅的,鐵的,香木的骨頭的等等,無不沉澱著歷史的積垢。再看看這個窩居,毛竹稻草搭就,形同傳說中的原始人的窩棚,裡面住著幾個葛衣麻布衣衫襤縷的形容槁木的古人,正圍著一口霧氣騰騰的大鐵鍋用木棍攪拌著鍋里浸泡在水裡的稀泥狀的一塊塊的麻布,他們是在用樹葉樹皮給布料上色!上好色的麻布便隨意地掛在樹椏上風干,象是一掛掛隨風飄搖的嬰兒的尿布一樣。看看這個地地道道的中世紀的「乞丐」,一整片麻布披頭蓋臉地和在身上,且畸且瘸,從容地行走在人流中,極盡乞丐之能事,極盡「厚顏無恥」之本領,不放過任何一個萍水相逢者,他不是在乞討,而是在強要,他也不放過任何一個和人照相的機會,看他那樣子,似乎他在這兒才是真正體面的人了。

當離開埃斯林根的聖誕節市場時,天色已經暗淡下來,漸行漸遠,周圍的一切逐漸又趨於寂靜,剛才的經歷似乎象夢一般,與周圍的寂靜和肅穆截然相反,宛如武陵人的桃花園一般不可從周圍的凄冷中推演出那兒竟然還隱藏著一個熾烈的原始部族的角落。

埃斯林根的故事就差不多講完了,有空的話,還是建議秋天去埃斯林根的農村透透氣,那兒有采之不盡的甘美微酸的紅葡萄等著你,那兒有鮮美的水果就在路畔,走在山間的林間,渴了吃一些很好,那清涼新鮮的味道讓我這吃慣了超市東西的人記憶尤深。

『貳』 歐州各個國家的名勝古跡

德國——柏林(輝煌的德國)
1
.漢堡,德國通向世界的門戶,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之一。
2
.慕尼黑,啤酒之都,從
1810
年,每年的
9
月底至
10
月初,一連兩周在特蕾西亞草坪廣場舉行。
3
.科隆,香水的產地。

. 法國——巴黎(浪漫的法國)
1
.浪漫之都的巴黎。巴黎的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廠」之稱,被法國人視為為國寶。
2
.尼斯,避暑勝地,城市的美麗被山巒屏蔽,氣候宜人。
3
.嘎納,電影展覽城,它頒布的「金棕櫚」大獎被公認為世界電影界的最高榮譽之一。
4
.凱旋門,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是拿破崙為自己建立的豐碑。從凱旋門可以看到香榭里舍大道和
12
條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放射性大道。
5
.艾菲爾鐵塔,建於
1889
年,由建築師艾菲爾所設計,全塔高三百零七米,是巴黎及法國的標志。
6
.巴黎聖母院,古老巴黎的象徵,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7
.巴黎迪士尼樂園,坐落於巴黎東部三十二公里,擁有一個魔幻公園,六家酒店,一個包羅萬象的晚間娛樂中心,還有一個可供國際性比賽的高爾夫球場,一個野營及無數的康樂設施,是可以使不同年齡的人流連忘返。
8
.波爾多,葡萄酒城,紅酒,香擯(亦稱為有氣的白酒)
9
.堵城,尼斯,全年開放,每天
10

00
到凌晨;嘎納卡爾通飯店俱樂部、嘎納十字堵城。
10
.娛樂活動,拉丁天堂夜總會艷舞,每天晚上
8
點拉丁天堂夜總會艷舞表演,艷舞表演
+
法式大餐;巴黎紅磨房歌舞夜總會,
60
位桃麗絲女郎,
1000
套全新的霓羽服裝,剔透的水晶和炫目的飾品,國際化的節目編排精彩紛呈,令人驚異,著名的法國康康舞和世界上最著名的歌舞夜總會在等著您,去發現「人間仙境」,去看看奢華的場景閃光的色彩和獨特的設計,以及新鮮的另人驚奇的主題。
三.
瑞士——伯爾尼(人間仙境的瑞士)
1
.日內瓦,和平之城,位於萊蒙湖畔,因二戰時曾在這里簽定「日內瓦和約」而著名。瑞士是一個中立國,不少世界組織在這里設立總部,舉行會議,使這里成了名副其實的國際城市。
2.
黎世,法語區,坐落在風光秀麗的蘇黎世湖北岸,利馬河靜靜地流過市區,毗鄰阿爾卑斯山,這座被譽為花園城市的瑞士第一大城,同時亦是瑞士最重要的商業財經中心,世界的名廚盡集於此。
3.
桑,奧林匹克首府,法語區,為國際奧委會所在地,瑞士著名的酒店學校也設在這里。
4.
格堡,
12
世紀由本尼迪特派的修道院擴展為山谷的村莊。現在,作為領近蘇黎世、盧塞恩,環抱名峰鐵力士的滑雪勝地而聞名。夏天,除了郊遊,還可以乘木舟、騎山地車、滑雪等。
四.
義大利——羅馬(神秘的義大利)
1.
羅馬,永恆之城,義大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是全國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不少人總是對它懷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因為它曾是「世界帝國首都」,是一座創造過輝煌文明的古城。
2.
米蘭,經濟首都,米蘭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城,倫巴第大區的首府,米蘭省的省
會,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有「經濟首都」之稱,也是藝術的搖籃和許多天才人物的故鄉,更是一種義大利特有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的故鄉。
3.
佛羅倫薩,是一個頗具紳士格調的城市,充滿和藹與優美,庄嚴與秩序,星羅棋布的村莊和鄉間別墅點綴在環抱城市的平緩山坡上。
4.
威尼斯,水城,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它既是旅遊勝地又是義大利的重要港口。
5.
比薩教堂斜塔,是
11
世紀比薩共和國為紀念戰爭勝利而建造的,它代表早期義大利羅馬的建築風格。
五.
荷蘭——阿姆斯特丹(花卉王國)
荷蘭的都市旅遊別具一格,阿姆斯特丹的四季花香,多彩多姿的水城風貌,夜幕降臨,燈紅酒綠的紅燈區「櫥窗街」,有「歐洲最美麗的村莊」之譽的國際化大都市海牙,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現代化景象。
1.
阿姆斯特丹是美麗的運河交織而成的水都。在縱橫的水網上架著幾百座古老的石拱橋和現代化的開合橋,使之成為「北方的威尼斯」。
2.
鹿特丹,世界第一大港,其貨物的吞吐量居世界的首位,每年進出的遠洋輪為
3.5
萬多艘。作為現代化的大港,鹿特丹既可以停泊超級油輪,又可以使內河船舶在這里裝卸貨物;既有大型油輪,外觀整齊的集裝箱,也有快速裝卸的滾裝式船和形狀古怪的子母船。
3.
海牙,歐洲最大最美麗的村莊。雖然荷蘭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是中央政府和國會卻位於海牙這個充滿綠意的美麗城市。
六.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聖地)
奧地利音樂和戲劇舉世聞名,全世界幾乎找不到另一個國家對音樂和戲劇如此推崇和普及。從街頭音樂演出到流行音樂會,從輕歌劇到音樂喜劇,從大型交響樂到歌劇表演,應有盡有,從東到西,由南到北,全國上下音樂會和文化節一年四季,連綿不斷。
2.
音樂之都,奧地利的第一大城,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約翰施特勞斯這些世界音樂大師的名字都與維也納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從西、北、南三方面環繞城市,到處都顯得鬱郁蔥蔥、生機勃勃。
3.
西班牙——馬德里(文化獨特的西班牙)
1.
馬德里為西班牙的首都以及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該市也為歐洲數一數二的藝術中心,每年都吸引大批的觀光客,以太陽門為中心,道路由此成放射狀展開,便利的地鐵和公車系統,交通四面八達。悠閑的步道,提醒你身處於西班牙。不論白天或是夜晚都是十分適合你閑逛,逛累了還可以來杯咖啡,靜靜地感受這城市的脈動以及享受當地的風情。馬德里的景點有庄嚴的皇宮,
委拉瑞茲,和葛雷柯名作的普拉多博物館,年輕人聚集的太陽門,
16
世紀時哈普斯堡王朝建造了著名的大廣場及聖依西卓大教堂。
2.
哥多侖,哥多侖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美麗的天井,有很多的自羅馬時期就有的,最著名的就是距布蘭科貝爾蒙提路的花巷。
3.
格拉那達,歷史悠久而且繁榮的古都。當哥多華王國衰亡後,格拉那達成為回教王國最後掌控的西班牙城市,城中有座兼具要塞功能的阿爾罕布拉宮,成為回教的最後城堡。在這美麗的城市中有許多不可多得的觀光景點,坐落於內華達山的山腳下。格拉那達的代表阿爾罕布拉宮為回教藝術的縮影、阿爾拜辛——該市最古老的地區,歷史的見證——城堡、查理五世王宮、回教國王渡假地點——荷內拉利菲宮。
4.
塞維亞,伊比利半島上最活躍的河港之一。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卡門》也是以此地為舞台背景的。加上有名的佛拉明哥舞台和令眾人瘋狂的鬥牛,是一個熱情又活力四射的城市,如今的塞維亞為安達魯西亞的代表城市,加上當地的復活節周和
4
月游圓會慶祝活動是歐洲兩個最瘋狂的嘉年華。
七.
葡萄牙——里斯本(中世紀風情)
1.
里斯本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及第一大港,位於歐陸的最西邊與拉丁美洲、西非及地中海的交通非常頻繁。里斯本的范圍並不大,是一個十分適合步行的城市,在建築物中間不時穿雜著公圓和咖啡廳等點綴著。該城市的歷史古跡類景點不算多,但基於保存得當,一些大修道院、宮殿和城堡都非常值得一看。
2.
波多,因為受到天主教的影響,到處都有高聳的教堂,為城市一大特色,河上橫跨的四座歐洲最優美的橋梁通往左邊的蓋亞鎮兩座橋為車輛運輸,兩座為火車軌道,而沿著河岸則是聚集著橘色屋頂的住宅和人聲鼎沸的舊市集。提起波多,相信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又香又純的波多葡萄酒,波多自古就是葡萄牙工商城市之一。波多著名的古跡相當多,世界聞名的波爾沙宮,建於
13
世紀的波多大教堂,羅馬式建築的聖法蘭西斯教堂以及可以眺望波多市全景的克雷瑞高許教堂。
八.
芬蘭——赫爾辛基(千島之湖)
1.
辛基素有「波羅的海明珠」之稱,水陸交通便利的自然風景還有很多高科技的產品。諾基亞公司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行動電話生產商,在數字式行動電話生產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芬蘭人的驕傲。赫爾辛基是芬蘭的第一大港,位於芬蘭北岸的一個丘陵起伏的半島上,有數十個小島圍著,夏季白晝可長達
20
小時。
2.
羅瓦涅米,聖誕老人的故鄉,是歐洲最後一塊原始地帶拉普蘭的首府,也是其貿易與商業的中心。
3.
坦培拉,戲劇之都,芬蘭的第三大城市,這里經常舉辦本土與國際性的藝術活動,也是芬蘭許多大學及技術先進的學院的集中地。
4.
赫爾辛基——艾斯堡休閑旅遊、西柳斯公圓、伴侶島、赫爾辛基理工大學、
Nuuksio
國家公園、花園城市
Tapiola
九.
瑞典——斯德哥爾摩
9
美麗動感)
1
.哥爾摩,稱為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它的周圍一片湖光山色,並由
2

4
千個大島、小島、狹長的石島和礁石環抱。狹長的街巷、石子小路、博物館和雄偉壯觀的宮殿;各種節日活動、餐館和娛樂吸引著來自全球的客人;夏天游泳的地方在冬天可以溜冰,這就是斯德哥爾摩何以被稱作「水上美都」的原因。
2
.島上的中國宮,位於斯德哥爾摩市郊的著名旅遊勝地皇後島上,這是一座中國式宮殿與法國洛可可式建築的融合體,兼有東方建築的典雅與西方建築的華麗,整個建築呈弓形。
3
.典的其他城市相比,馬爾默市人均擁有的公園、花園和飯店的數量位居第一,馬爾默市內有許多景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十一
.
挪威——奧斯陸(萬島國)
1
.陸位於東南海岸奧斯陸峽灣北側的小丘上。全國進口商品
1/2
以上是經奧斯陸轉運的。它以不凍港而聞名世界。奧斯陸也是裘皮加工、出口中心之一,被譽為「裘皮之都」,而享有世界聲譽和桂冠的是「世界滑雪之都」著稱。
2
.卑爾根,挪威第二大城市,位於高山與峽灣之間,有
7
座高山散落市區周圍,故有「七山之稱」城內至今保存著許多中世紀紀念物,其中最有名的為卑爾根胡斯城堡,城堡內有建於
1261
年的哈康大會堂,傳說是挪威海盜王的故宮;作曲家和大提琴家奧萊布爾創辦的卑爾根劇院,在著名戲劇家易卜生和比昂松的主持下,享有世界名譽。
3.
雕塑公圓。這是世界最大的由個人創造的花崗岩雕塑藝術品集合右斯塔夫維格蘭的
192
尊石雕刻,包括
650
尊人像。長
200
千米,深
1300
米的松娜峽灣是世界最長,最深的峽灣,是舉世無雙的景觀。
十二
.
丹麥——哥本哈根(童話王國)
1.
哥本哈根,丹麥的首都,丹麥文譯為「商人的港口」,被譽為北方的巴黎和世界尖塔之都,它是北歐最大的城市,安徒生的故鄉。
2.
美人魚銅像,是一座世界聞名的銅像,她位於哥本哈根市中心的長提公園的海灘上,有一下身為魚的少女披著一頭美麗的長發,高高地靜坐在一巨岩上,她那一雙深情的眸子凝視著大海,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其神態十分嫵媚動人,這就是被看作丹麥國家標志的「海的女兒」的美人魚。
3.
吉菲昂噴泉,從美人魚像沿著海邊向南穿過長提公園,來到了吉啡昂噴泉,變會見到一組巨大的花崗岩石雕,石雕是一位半身袒露的女神,揮舞著手中的長鞭,驅趕著四頭健壯的神牛在辛勤地耕耘。
4.
阿美琳王宮,是丹麥王室的主要宮殿。
5.
仿古旅遊村,位於哥本哈根市郊的拉傑爾鎮,有一個
20
世紀
60
年代丹麥歷史與考古研究中心專門為那些想體驗古人生活的人設立的仿古旅遊村。
十三。英國——倫敦(世界金融中心)
1.
倫敦,英國的首都,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2.
大笨種,作為倫敦的標志以及英國的象徵,大笨鍾巨大而華麗,重
13

5
噸,四個鍾的面積有兩平方米左右。大笨鍾從
1859
年就為倫敦城報時,至今將近一個半世紀,盡管這期間大笨鍾曾兩度裂開而重籌,但現在的大笨鍾的鍾聲依然清晰、動聽。
3.
白金漢宮,
1863
年成為英國歷代君主的寢宮,是英國權力的中心地。
4.
大英博物館,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巴黎羅浮宮並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這里收藏了各式各樣的外國文物,包括大量埃及木乃伊、石雕、壁畫、古希臘神殿、中國敦煌壁畫、佛像、金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
5.
倫敦塔,實際上是由十幾座碉堡疊砌交錯而成,這些碉堡一直是英國王室的居所、寶庫、軍械糧餉庫或拘囚犯的監獄。英國歷史上許多當權得勢的王妃一旦失寵,便會淪為倫敦塔的囚犯。
6.
牛津大學,今日牛津已成為英國政壇的培育之所,包括撒切爾夫人在內的諸多首相都是畢業於此。牛津至今充滿濃厚的中古風情,城內有九百多座古跡建築,十三萬人口中有一萬五千名學生,雖然同時身為工業重鎮,但因傳統已在牛津根深蒂固,因此活潑的學術氣氛依然彌漫全城。
7.
劍橋,劍橋是由十二世紀時到此定居的聖方濟修士、道名修士和卡莫修士所創的,
1209
年一群學者因與牛津當局的意見不合,匆匆逃往劍橋避難,再加上
Huge de Balsam
主教創立第一所學院彼得屋,劍橋由此誕生。
十四。希臘——雅典(古老而神奇)
1.
雅典,現代希臘的首都是一個隨處可見古跡的大城市。現代化的腳步沒能掩住古文明的風彩,反倒由於眾多古跡的質感和豐富的意涵,讓現代化的建築顯得有點相形見絀。
2.
奧林匹亞,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距雅典
370
公里,是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
3.
帕特雷,是希臘的第三大城市,也是通往義大利、伊奧尼亞諸島的主要港口。每逢狂歡節,這里還有希臘最棒的慶典遊行、彩車以及興高采烈的居民和學生。
4.
雅典古城堡,即雅典衛城。雅典是古希臘的政治文化中心,衛城是供奉雅典庇護者雅典娜的地方。
十五。冰島——雷克雅末克(北歐明珠)
1.
雷克雅末克,冰島的首都,也是冰島第一大城市,人口不超過六萬,道路發達,環境極為整潔。因為人口少,所有在公路上賓士的公共汽車往往是司機一個人在過「車癮」
2.
蘭湖,冰島非常著名的地熱溫泉——蘭湖。蘭湖之所以出名的原因是:它是露天的溫泉;由於冰島是多火山的國家,而蘭湖正好建在一座死活山上,地層中有有益的礦物質沉積在湖底,水性好或是運氣好的人,在挖到「白顏色」的泥時會歡呼不已,因為這種泥美顏健體,據說功效不錯,其衍生出的美容產品在北歐國家銷路非常好。
3.
維克,一個安靜和睦的小鎮,在小鎮後是一望無際的大海。維克小鎮最著名的是它的黑沙灘。所謂黑沙灘,就是我們常規概念上的沙灘在這里通通都是黑顏色。由於它黑得天然,黑得通透,海水在絲毫未受影響的情形下依然清澈,在陽光下泛著金色的微光。從維克坐海陸兩棲船下海,雖然只是前行
10
海里,但也是暢游在大西洋了。
十六。俄羅斯——莫斯科(恢弘俄羅斯)
1.
莫斯科,
1917
年革命勝利以後,在莫斯科機械製造得到迅猛發展,從坦克到手錶生產,從滾動軸承到汽車和紡織等,這些領域刺激了金屬工業的發展。在地理和文化上可以說是東西交會點上的大城市。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結合,形成俄羅斯人獨特而豐富的額性格,莫斯科正反映出這個熱情、多愁善感而寬容的民族神秘又令人摸不透的一面,並成就了莫斯科今天的建築風貌。
2.
克里姆林宮,在莫斯科市中心,瀕莫斯科河,曾為莫斯科公國和
18
世紀以前的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為蘇聯黨政領導機關所在地。克里姆林宮,始建於
1156
年,初為木牆,後屢經擴建,至
19
世紀
40
年代建成克里姆林宮,為一古老建築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宮、多宮、聖母九天教堂、參議院大廈、伊凡大帝鍾樓等。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克、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
1937
年,在塔樓上裝置五角紅寶石星。
3.
莫斯科紅場,紅場的知名度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可是卻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面積
9

1
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
1/5
。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紅場的原名是「拖爾格」,意為「集市」。
1662
年改為「紅場」,古語為「美麗的廣場」,可不要搞錯哦!
4.
彼得大帝夏宮,夏宮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如今,夏宮已成為包括
18
世紀和
19
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它的建築豪華壯麗,夏宮因而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
5.
東宮,它是
18
世紀中葉俄國巴羅克式建築的傑出典範,與美國的大都會、法國的盧浮宮並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
6.
普希金廣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舊稱「苦行廣場」,因舊時廣場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名。
1937
年,為了紀念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逝世
100
周年,當時的蘇聯政府把苦行廣場改名為普希金廣場。廣場上聳立著
4
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銅紀念像。
7.
海參葳,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城市,是俄羅斯邊疆區行政、工業、文化、商業中心。海參葳市景色優美,氣候宜人,市郊別墅林立。市內有歷史博物館、水族館、海豚表演、功勛號潛水艇、東正教堂、勝利廣場、制高點、城堡博物館、市場、堵場、人體藝術表演等,是您旅遊觀光購物的理想去處。

『叄』 德國都有哪些著名建築

1、柏林牆遺址

柏林牆牆高3.5米,水泥板結構,牆上部為水泥管。1961年被築起後作為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戰的見證,而在1989年民族即將統一的時候又被拆除作為友好象徵,促進了東西德國的統一。

2、新天鵝堡

新天鵝城堡是德國的象徵, 由於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也有人叫灰姑娘城堡。建於1869年。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座白牆藍頂的神話城堡,位於德州Fussen小鎮上,在阿爾卑斯山脈中,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行宮之一,也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3、勃蘭登堡門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萊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萊登堡門是一座古典復興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

4、亞琛大教堂

亞琛大教堂又名巴拉丁禮拜堂,是德國著名的教堂、現存加洛林王朝建築藝術最重要的範例,位於德國最西部的城市亞琛市,鄰近比利時、荷蘭邊境,是著名的朝聖地。1978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編號: 516-001,是德國的第一處世界遺產。

5、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是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標志性建築物。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論規模,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偉與細膩於一身,它被譽為哥特式教堂建築中最完美的典範。

『肆』 德國有什麼標志性建築

新天鵝堡:(英語: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語: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鵝石城堡,是19世紀晚期的建築,位於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鄰近年代較早的高天鵝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稱舊天鵝堡),距離菲森(Fussen)鎮約4公里,離德國與奧地利邊界不遠。

(4)勝利塔在德國哪個小鎮擴展閱讀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市鎮三級,共有16個州,12229個市鎮。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州、巴伐利亞州、柏林市、勃蘭登堡州、不來梅市、漢堡市、黑森州、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薩爾州、薩克森州、薩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和圖林根州。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為市州。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國民具有極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車和精密機床為代表的高端製造業,也是德國的重要象徵。

『伍』 最大的國中之國

世界最大國中之國,窮到首都要依賴別國援建。

賴索托王國(Mmuso wa Lesotho、Kingdom of Lesotho),簡稱賴索托,位處非洲南部,是全世界最大國中之國,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國包圍,接壤邊境線909公里長。因地處高原,賴索托也被稱為「天空王國」。賴索托這一國名的意思是「說塞索托語的人們」。

其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歐洲慣稱賴索托為巴蘇陀蘭。賴索托是英聯邦國家成員,1966年10月4日從英國獨立。其國土大小為30355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約2,108,328。賴索托經濟落後,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約有49%的人口生活低於國際貧困線(一天1.25美元),而且艾滋病情況嚴重失控。

首例患艾滋病的是非洲人。南非、波札那、賴索托、辛巴威、史瓦濟蘭、納米比亞,這幾個國家的感染率早已超過20%。

盡管科學家們對艾滋病的起源有著諸多爭論,但在國際上公認的一點就是,艾滋病最初是在非洲被發現的。

根據目前的推測是,最早在1920年左右,喀麥隆的獵人在狩獵之中,艾滋病病毒從黑猩猩的身上傳染給了人類。

而後這個感染病毒的獵人去了剛果的首都金沙薩,此後,病毒開始在剛果本地悄悄的傳播,而後又隨著黑人奴隸和性奴傳播到了世界其他地方。

第一次對艾滋病的明確記載是在1959年,在剛果一位成年男性的血漿里,發現了艾滋病病毒。隨後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美國的性解放運動,艾滋病開始在歐美等國家大爆發。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目前,全世界約三分之二的艾滋病患者集中在非洲,比如波札那,感染率高達39%,在非洲的很多國家,平均壽命已經減少到35歲。

賴索托飽受艾滋病的折磨。2009年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有26萬餘人,成年人人口的患病率是23.6%左右,為世界上最高的地區之一。在城市地區,40歲以下的婦女有一半感染艾滋病毒。

從1990年代開始,賴索托的平均壽命由60歲減至35歲,15-60歲之間死亡的比率為78.65%。而因死亡率高,農業生產也大幅減少。

賴索托醫療條件比較落後,2011年9月始,我國援萊醫療隊開始在馬塞盧附近萊里貝區的醫院進行援助醫療工作。

非洲艾滋病水深火熱的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亞洲日本發病率只有0.01%,是世界上艾滋病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造成這種巨大的差距,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現今世界在艾滋病的傳播方面,除了性接觸之外,血液傳播比如吸食毒品者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也是導致艾滋病大規模傳播的一大誘因。

此外,不當的血製品採集和管理,比如抽血和輸血,也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在日本,政府首先加強了血液方面的管理,血液檢測採取核酸檢測技術,嚴格管理血製品。

其次,由於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以及法律法規的嚴厲,日本的靜脈注射吸毒人數很少,所以通過吸毒途徑感染艾滋病的人也就少了。日本的性教育很普及,安全套的使用率比較高。雖然日本的色情產業很龐大,但是由於防範嚴格,反倒是艾滋病的發病並不厲害。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日本艾滋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

相比之下,非洲則沒有這么幸運了。首先,非洲的很多國家經濟發展普遍很低,醫療衛生水平以及普通公眾的醫療常識都處於缺失和缺位的狀態,人們不懂得預防,自然就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極好的土壤。

經濟發展水平低,缺醫少葯,導致很多感染了艾滋病的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再加上人們對艾滋病的認知有限,社會上對感染者存在巨大的偏見,這些不利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從而使得艾滋病病毒在非洲大規模的傳播。

各國艾滋病的感染率都有所不同。我國的艾滋病感染者大約在一百多萬,流行率為0.09%。性傳播佔69.6%,同性傳播是25.5%。美國的感染率是0.6%,每年新增大約5萬人感染者。其中,男性感染群體中八成是同性戀患者(過份使用菊門)。

賴索托的首都是馬塞盧。英聯邦成員國之一。著名的景點是賴索托Selhabathebe國家公園。這個國家有很獨特的風俗,例如嬰兒出生後,鄰居們都紛紛前去祝賀,但祝賀的方式卻不相同:如果新生嬰兒是男孩,鄰居們用棍子敲打他的父母;如果新生嬰兒是女孩,鄰居們則向她的父母身上潑水。

賴索托東部75%的國土是山地,最高海拔3482米。西部25%的狹長地帶為地勢較平緩的低地,最低海拔1388米。主要山脈是馬洛蒂山和德拉肯斯山,主要河流是奧蘭治河和卡勒登河。四周為南非所環抱。

賴索托是一個位於南非中部高原與世隔絕的小國!也許很多人都從沒聽說過這個位於南非內部的另一個小國 。雖然賴索托被南非四周包圍,但它和鄰國南非之間存在著天地之差!

目前史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巴蘇陀族是桑人、科伊人和一支自中東部非洲遷徙而來的班圖語族人的後裔。

19世紀初,非洲南部的班圖人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與水源,因此爆發了曠日持久的「部落戰爭」,史稱「祖魯互毆」(Zulu Civil War)。1818年,當北方的祖魯王國在逐漸稱雄之時,南方的一些分散在現賴索托(當時稱巴蘇陀蘭)南部的小部落也被莫舒舒一世酋長給征服統一起來。

1822年,酋長莫舒舒一世建立巴蘇陀王國(Basuto)。然而一年過後的1823年開始就爆發一系列與在此定居的荷蘭殖民者布爾人的戰爭,後簽定合約。1853年,再次和英國爆發了小型沖擊,後又停戰達成和平協議。

1858年,重新爆發和布爾人爭奪土地的互毆,並於1865年後愈演愈烈。1868年,為了對抗布爾人入侵的威脅,莫舒舒一世請求成為英國的保護地,稱為巴蘇陀蘭。

1870年,莫舒舒一世駕崩。1871年,英國將巴蘇陀蘭保護地並入開普殖民地,遭民眾強烈抵制,而後不斷爆發武力起乂。1884年,鑒於當地情況難以掌控,英國宣布巴蘇陀蘭成為「高級專員領地」,並將其分為七個行晸區,各個分區都派遣英國專員常駐。

1945年,二戰結束後,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基礎被摧毀。1955年,巴蘇陀蘭向英方要求歸還行晸權與立法權。

1959年,英國批准了巴蘇陀蘭憲法改革的白皮書,規定成立「立憲議會」與「自治晸府」(實質上只是形式地下放權力,重要問題依舊由英國專員決策)。是年,頒布了新憲法,開始准備立法機關「立憲議會」的投手。

1960年,「立憲議會」的投手中,巴蘇陀蘭大會群 (BCP)取得決定性的勝利。1965年4月29日,舉行了巴蘇陀蘭第一次全國普選性質的議會投手,因南非晸府的財力物力支持,巴蘇陀蘭國民群(BNP)取得了多數群席位,次日建立了自治晸府,大酋長莫舒舒二世的國王地位得到確認。

1966年10月4日,莫舒舒二世宣布獨立,立國號為賴索托王國,行君主立憲制,巴索托國民群(BNP)領導人喬納森任總管。1970年1月,喬納森在獨立後的投手中失去多數群地位。1970年2月,喬納森拒絕交出權力,反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自宣為國家頭領。國王莫舒舒二世被軟禁,後流亡。

1970年6月,莫舒舒二世表示願意接受不再參晸的要求,於12月回國,而喬納森實行家長治。1973年3月,迫於國內外輿論壓力下,喬納森開始組建「臨時國民議會」起草新憲法。

1973年7月,喬納森宣布取消緊急狀態。1986年1月1日,賴索托晸兵,萊克汗亞(Lekhanya)將軍推倒喬納森晸府。隨後「臨時國民議會」被軍事群取代。

1988年4月,賴索托五個主要反對群要求恢復文職晸府。不久,巴索託大會群(BCP)領導人恩祖·莫赫勒結束流亡回國。1990年2月,軍晸府與國王爭權,莫舒舒二世被剝奪了立法權和行晸權。11月,軍晸府廢黜莫舒舒二世,立其長子萊齊耶三世為國王。

1991年4月30日,再度爆發軍事晸變,萊克汗亞(Lekhanya)下台,埃利亞斯·拉馬艾馬(Elias Ramaema)上校任領頭羊。1992年6月,軍會宣布將於11月舉行大選。並遣人到倫敦請國王莫舒舒二世回國。

1993年3月,軍晸府還晸於民舉行第二次大選。巴索託大會群(BCP)群主席恩祖‧莫赫勒出任領頭者。1994年初,士兵因對軍餉和待遇不滿而爆發軍隊內部爭論。當年8月,萊齊耶三世趁亂發動晸變,奪回晸權,宣布重選議會,並提出恢復莫舒舒二世的王位。1995年1月25日,莫舒舒二世復位。

1996年1月,莫舒舒二世遇車禍身亡。2月,萊齊耶三世再度登基。1998年5月,舉行第三次大選,賴索托民主大會群的帕卡利塔·莫西西里出任領頭者。反對群抵制新晸府,又爆軍事晸變。

2002年5月,按照混合投手模式順利舉行大選,賴索托民主大會群仍然取勝,群首帕卡利塔·莫西西里出任領頭者。

2007年2月17日,舉行新一屆議會投手。賴索托民主大會群又贏得議會120個席位中的61席,全巴蘇陀大會群贏得17個席位。。。

賴索托經濟以農牧業和服裝加工出口為主,糧食不能自給。僑匯也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萊晸府積極實施《2020年國家經濟發展遠景規劃》,改善投資環境,努力擴大就業,發展農業和基礎建設,經濟有所發展,鑽石開采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萊服裝加工業面臨困境,僑匯收入銳減,經濟形勢嚴峻。 2012年以來,賴索托經濟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困境。隨著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稅收分成增加,萊財晸收入增加,整體收支狀況也有所好轉。

賴索托礦業以鑽石開采業為主,另有少量煤、方鉛、石英、瑪瑙及鈾蘊藏,但不具商業開采價值。2007年礦業產值達7.64億馬洛蒂。鑽石業發展較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7年萊兩大主要鑽石公司均宣布鑽石產量有大幅增長。2010年,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揚刺激,萊鑽石產量有所提高。2011年萊新開采出的重達550克拉鑽石,拍出1650萬美元。2012年2月萊啟動鑽石切割和拋光設施建設,每月可切割和拋光鑽石2000克拉。2014年賴索托的旗艦礦發現一顆198克拉的白色鑽石。

賴索托位處非洲南部。面積30355平方公里,為高原內陸國家,四周國境線完全被南非包圍。賴索托地勢崎嶇,東高西低,山地佔58%,平原佔17%,丘陵15%,河谷地帶約佔10%。可耕地面積為24萬公頃,約佔全國面積的13%。

東北部為海拔1800-3000米的山地和高原,是奧蘭治河和圖蓋拉河的發源地;西南部沿邊界有寬約40公里的狹長丘陵地帶,全國70%人口集中在此。

賴索托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5到9月為旱季,10到4月為雨季,最高氣溫33℃,最低-7℃。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賴索托的晸治和經濟發展非常依賴於南非,且兩國之間的關系是友好的。大部分西方國家都與賴索托保持外交關系,但只有我國等少數國家在該國開設大使館。

賴索托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成員國。此外,賴索托也是聯合國會員國,非洲聯盟和英聯邦等組織的成員。國民收入主要來源於前去南非工作的礦工的僑匯、農業收入、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關稅分成以及外國援助。國內有8成以上居民居住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但是由於水土流失和連年天災,糧食仍然經常性不夠自給,超過七成依賴從南非進口,價格較高,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常年飢荒。

農業產品主要有:玉米,小麥,豆類,高粱,大麥,家畜等。農業產值佔GDP比值為7.4%。國內失業率高達25%。青壯年人口艾滋病感染率居世界第三,造成大量勞動力消失,全國勞動人口僅為874,200。畜牧業占重要地位,全國66%的土地可供放牧,以養羊業為主,是非洲著名馬海毛產地。

近年來,以台資為主的制衣業迅速發展,對美紡織品出口躍居非洲南部第一,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每年創匯5億美元。但受南非蘭特升值、美國延長「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允許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企業利用第三國原料生產出口美國紡織產品的優惠期延長和世界紡織品一體化等不利因素影響,2010年以來,制衣業陷入困境。

2013年,出口總額為941,200,000美元,主要出口製成品(成衣,鞋類),羊毛和馬海毛,食品和活畜,電力,水利,鑽石等。晸府鼓勵發展旅遊業,近年修建了一些旅館和山區度假村以及一座國家公園,遊客多來自南非,2012年萊旅遊收入達6億馬洛蒂(約7300萬美元)。

2006年有約5.2萬勞工前去南非從事礦業工作賺取外匯。也有部分女性被強迫跨國提供不良床上服務。晸府也一直嚴厲管控性壓迫犯罪。

雙邊援助主要由英國、美國、愛爾蘭、德國、日本等國提供;多邊援助主要來自歐盟、非洲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開發協會。

2011年,世界銀行向萊提供約5000萬美元援助,用於教育、衛生、農業、邊境安全設施及麥特隆大壩項目的建設。

2013年6月,世界銀行向萊提供1.8億馬洛蒂無償援助,幫助萊實施首個發展晸策執行計劃;同月沙烏地阿拉伯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萊提供價值19.6萬美元的糧食援助。2013年7月,與歐盟簽訂協議,歐盟將提供680萬歐元,助其修建供、排水系統。

境內的高原水利工程於1991年動工,是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賴索托和南非共同出資興建。距首都馬塞盧約35公里的麥特隆大壩及供水項目(MDWSP)建設始於2010年底,資金大部分由外國援助,定於2014年營運。中國水電集團以8000萬美元承包了大壩主體及原水泵站工程。

公路總長5,940公里,其中已鋪設的柏油路1069公里,其餘為砂石路與土路。萊無獨立鐵路系統,僅有南非延伸至首都馬塞盧的2.6公里鐵路運送進出口物資。

傳統服裝為草帽和披毯。當地人喜歡戴一種草帽,謂之巴索托帽,其被視為賴索托的國家象徵,甚至將其圖像置於國旗的中央。帽子呈圓錐形,帽頂有五個草環,帽沿周圍布滿用當地特有的山草編制而成的裝飾花紋。 而披毯非常適合當地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寒冷時披上披毯;睡覺時做為被子;下雨時充當雨衣用。

在賴索托,實行一夫多妻制。但現在絕大多數人只娶一個妻子。現任國王在娶王後時,曾特意表明只娶一個王後,表明自己開始在推動一夫一妻制。少年長大後,要離開父母,自立門戶。當他想結婚時,完全不必為羞於啟齒而尷尬。只需選擇一個清晨,把正在吃奶的小牛犢,趕到山坡上自己吃草。父母看到,就會明白他的心事。一旦選好女孩,就請媒人牽一頭母牛去說媒。等媒人回來時,如果她的頭發被剪去,臉上還塗著閃閃發光的牛油,說明此事已大功告成。

而如果女孩用細細的線繩纏繞在自己的手指上,則說明不滿意對方,媒人只好掃興而歸。一般結婚所需的聘禮,以牛來計算,男方既可送女方牛,也可送相當牛價值的現金。牛的價值並不是由當時的市場價決定,而由女方的父母來決定。一頭牛的價值可能是一百多蘭特,也可能是上千蘭特。那就要看新郎的運氣了。辦喜事的當天,新郎卻不能把十幾頭牛一起趕到女方家,因為這樣會被人誤解為傲慢無禮,也就只好自己辛苦一點,往返許多趟才能完成。由於從未見過面,所以也經常有「臨陣退縮」的情況發生。不過遭遇這種事,解決起來也很方便,只要男方主動拒絕把表示祝福牛油塗到手腕上,就說明婚事告吹了。

巴蘇陀蘭(Basutoland)是大英帝國基於開普殖民地無法有效控制該地,而於1884年建立的皇家殖民地。它被分為七個行晸區: Berea、Leribe、Maseru、Mohales Hoek、Mafeteng、Qacha's Nek及Quthing.

1868年英國吞並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晸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巴蘇陀蘭於1966年10月4日脫離英國獨立後改名為賴索托。

奧倫治河(英語:Orange River,南非語:Oranjerivier、納馬語:Nu Gariep、索托語:Senqu)是南非最大的河流,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973,000平方公里。起源於賴索托和南非共和國交界地區,大致往西流,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邊界流入大西洋。主要支流有瓦爾河等。

馬賽魯(Maseru/Masero)是賴索托的首都,是全球少有設置於邊境線的首都之一,臨近南非邊境,也是該國唯一成型的城市,人口180,000(2004年)。馬賽魯城僅有的工業是地毯和蠟燭的製造。馬塞盧是賴索托唯一的城市,旅遊者都以此為起點到賴索托國內其它地方和風景區游覽,城東南約90公里處是萊比漢瀑布;

東南24公里處的羅馬鎮,是波札那-賴索托-史瓦濟蘭大學的所在地。在馬塞盧,大多數傳統的圓形草屋已經被具有傳統色彩的現代住房和辦公樓宇取代,一些新建築如好時光咖啡廳,Vodacom營業廳和辦事處,以及衛生部的新大樓已於2007年年底建成。市中心也有一些殖民地時代的建築物,比較著名的有羅馬天主教大教堂和英國國教會的聖約翰教堂;其他景點包括王宮、議會大廈和州晸府等。

城內只有一條比較繁華的街區國王大道(Kingsway)。城市很多建築為別國援建,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建了賴索托的會議中心、圖書館,北朝鮮援建了體育場和一些晸府辦公樓。

馬萊楚尼亞內瀑布(Maletsunyane Falls)為南部非洲國家賴索托的瀑布,落差高度有192-米(630-英尺)。該瀑布因坐落在塞蒙康鎮附近,因此又稱塞蒙康瀑布(Semonkong Falls)。該瀑布位於馬萊楚尼亞內河(Maletsunyane River),所在的岩石為三疊紀至侏羅紀時期的玄武岩。

塞赫拉巴泰貝國家公園是賴索托最老的自然保護中心,它的平均海拔在2400米。該公園位於賴索托加查斯內克區馬洛蒂山區,屬於馬洛蒂-德拉肯斯跨界自然保護區,建立於1969年5月8日,公園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於201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該公園多樣的棲息地為多種瀕危物種提供保護,尤其是鳥類和植物。景緻還包括眾多的山洞和岩石棚,保存了數量最多的非洲南部撒哈拉人數千年前的繪畫。這些岩石畫反映了現已遷離該地區的撒哈拉人的生活。

莫瑞佳是賴索托一個小鎮,是重要的教育中心,它坐落於卡利敦山谷(Caledon valley)。該鎮建立於1833年,這里是賴索托最早接受教育的小鎮;小鎮上建有國家博物館,該博物館的展覽,涵蓋了賴索托的歷史、人種、古生物以及未來;博物館展現了莫舒舒一世(Moshoeshoe I)統治時期的原型,還有一些史前遺物和化石等。

莫瑞佳小鎮有該國最古老的房子——一座建於1850年的教堂,以及該國最古老的印刷品,差不多已經上百年了。遊客在這里旅行還可以乘坐小馬,每年還有當地獨特的民族節日。。。

Jumbo Huang Notes: Semonkong is a community council located in the Maseru District of Lesotho. Semonkong, meaning "Place of Smok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880s as a refuge for Basotho displaced by the Gun War. It is located close to several major natural features, including the Maletsunyane Falls and the 3096-metre peak of Thaba Putsoa. The population in 2006 was 7,781.

『陸』 布魯塞爾的旅遊

布魯塞爾是歐洲有名的旅遊城市,素有「小巴黎」之美譽。城中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博物館,城外有茂密的森林、波光瀲灧的小湖和碧草如茵的草地。其中給遊人印象最深的是布魯塞爾的「三大件」:第一公民小於廉、原子球塔和滑鐵盧古戰場。景觀:滑鐵盧古戰場,布魯塞爾原子塔,尿尿小童,布魯塞爾廣場,Victor Horta博物館。
坐落在市中心的大廣場,建於公元12世紀,整個廣場呈長方形,四周哥特式建築物形似燃燒的火焰,市政廳的尖塔高達85米,塔頂塑有一尊5米高的布魯塞爾城守護神的塑像,廳內天花板上繪制的圖案美妙絕倫,並藏有歷史名人的巨幅肖像畫以及著名畫家魯本斯的巨幅油畫。附近是購物街及餐廳,歐洲最古老的購物街Galeries St. Hubert也在此地。
在大廣場北面豎立著世界著名的「尿尿小童」的銅像,銅像高半米左右,是個光身叉腰撒尿的兒童,形象逼真。據說500多年前,這位名叫於連的小男孩一泡尿澆滅了進犯者的導火索,拯救了全市居民,故立此像來紀念他。廣場旁的國王之家(Maison Roi)收藏有數百件來自各地的尿尿小童的服裝,值得一看。
布魯塞爾公園是布魯塞爾市民最喜愛的休憩場所。市區的聖米歇爾教堂及王宮建築在布魯塞爾公園的附近,駐有皇家衛隊。另外,著名景點有位於布魯塞爾西北部的原子能博物館和南郊的滑鐵盧古戰場。
布魯塞爾地處北部佛蘭芒語區和南部法語區交接地帶,市區街道和公共廣告均使用這兩種文字,社交以法語為主。布魯塞爾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聯盟的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擁有全歐洲最精美的建築和博物館,摩天大樓和中世紀古建築相得益彰。整座城市以皇宮為中,沿「小環」(PetitRing)而建,游覽以步行為佳。 布魯塞爾的建築物,從帶有濃郁中世紀風格的大廣場到充滿後現代藝術意味的歐盟建築群,包含了多種元素和文化符號。
布魯塞爾最著名的建築包括布魯塞爾大廣場及在廣場中心的布魯塞爾市政廳(1988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以巨大的玻璃溫室著稱的拉肯皇家城堡等。布魯塞爾的另一個地標性建築就是布魯塞爾王宮。
原子球塔位於海塞爾公園內,是布魯塞爾舉辦1958年世界博覽會時建造的一座金屬結構的紀念性建築物。這座建築物是由9個直徑18米的鋁質大圓球組成,每個圓球代表一個原子,各球之間由空心鋼管連接,圓球與連接圓球的鋼管構成一個正方體圖案。這個正方體相當於放大了1650億倍的α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構。原子球塔旁邊是迷你歐洲公園,其集中了歐洲著名建築物的1/25的縮微復製品。
布魯塞爾另一個標志性景觀,就是小於廉尿童雕像,被譽為「布魯塞爾第一公民」塑像,這座銅像是遊客的必游之地。
布魯塞爾的其它著名景點還包括紀念比利時獨立50周年的五十周年紀念公園,聖心聖殿,布魯塞爾證券交易所,布魯塞爾司法宮以及為歐盟組織建造的一系列建築物。
布魯塞爾的文化設施包括布魯塞爾劇院、有著悠久歷史的皇家鑄幣局劇院(La Monnaie)等。此外也有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包括收藏有大量魯本斯作品的比利時皇家美術博物館、皇家武裝力量與軍事史博物館和比利時漫畫藝術中心等。
五十周年紀念公園的凱旋門
布魯塞爾的城市中心的建築風格以佛拉芒特色為主,另外新藝術運動的代表建築師維克多·奧塔設計的建築也是城市的特色之一。作為新藝術運動的發源地之一,布魯塞爾的許多建築帶有新藝術風格,其中Schaerbeek、Etterbeek、Ixelles和Saint-Gilles等區的建築尤其值得一看。新藝術風格的另一典型代表就是建築師約瑟夫·霍夫曼設計的斯托克雷特宮。
布魯塞爾也是許多偉大藝術家活躍的舞台。著名的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尼·馬格利特就曾在這里求學。這座城市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連載漫畫作品,例如《丁丁歷險記》、《幸運的路克》、《Gaston》、《Cubitus》和《Marsupilami》等。城市建築的外牆和地鐵站內有很多畫滿了漫畫中的人物。而集中了眾多漫畫藝術的比利時漫畫博物館本身就是維克多·霍塔設計的新藝術風格建築。
可以容納5萬名觀眾的博杜安國王體育場是比利時最大的體育場,可以用來舉辦體育競賽和演唱會等。此前該球場名為「海塞爾體育場」,但在1985年的海塞爾慘案之後,該體育場進入了一段低谷期。隨後球場被改建和更名為體育場。
小於廉撒尿雕像
全球最著名的可愛小孩之一——尿尿小童是來到布魯塞爾的遊客必定要拜訪的人物。他的塑像以青銅製成,高60厘米,建於1619年,樹立於布魯塞爾市中心區恆溫街(Rudel』Etuve)及橡樹街(RuedeChene)轉角處。
有關這座塑像的傳說有多個版本,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為了紀念一個名叫於廉的小男孩,他的頑皮舉動熄滅了要引爆整個市政廳的炸彈。另一個傳說,尿尿小童本是古德弗雷德三世公爵(DuckGodfreyⅢ)的化身。1142年,他還是幾個月大的嬰兒,就被帶到蘭斯貝克(Ransebeke)戰場,搖籃就掛於樹枝上,以激勵因他父親之死而沮喪的軍隊。在軍隊正准備撤退時,小公爵突然從搖籃中站立起來,並做出後來噴泉塑像的姿勢,而這姿勢正激發了當時的士氣,轉敗為勝。
由於受歡迎,各方都喜歡送這個小男孩衣服,第一件來自法王路易十五。各國元首出訪比利時送他一套本國傳統服裝已經成為一種慣例。至今他已擁有700多套風格各異的衣服,其中有來自中國的一套解放軍軍裝和一套中式對襟衣褲。這些衣服都在國王大廈(MaisonDuRoi)展出,在某些特別的紀念日他也會穿上應景的服裝慶祝一下。
皇家藝術博物館
著名的皇家藝術博物館位於大廣場區的北方,展出比利時從古到今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如RoberCampin,RogervanderWeyden,PeterBreugheltheElder等。
博物館分為古典美術館和現代藝術美術館。前者展出公元18世紀以前的古典畫作,以顏色為分區。藍區為15-16世紀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PeterBreughel的「theFallofIcarus」;棕色區則展出17-18世紀的作品。後者一樣以顏色分區。黃區有從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到象徵主義的名作;綠區是以現代美術及雕塑為主,如野獸派、立體派、未來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之「聖安東尼的誘惑」和法蘭西斯之「培根的梟與教皇」可為代表。聖米歇爾及聖古都勒大教堂
教堂的歷史始於1047年,是在原有的聖米歇爾小教堂基礎上建成。1226年開始對教堂進行規模宏大的擴建,一直持續了兩個半世紀才完成,從而使大教堂結合了從羅馬藝術到哥特藝術興盛時期多種建築風格。大教堂內部長110米,寬50米,高26米,宏偉壯觀。中殿立柱上裝飾著耶穌12門徒的雕像。 漫畫博物館位於一條不起眼的巷子里。GrandMagasinWaucquez為VictorHorta設計的建築物,本來只是一般的公寓,改裝成漫畫博物館,收集了許多歐洲著名漫畫家的畫冊和動畫作品。博物館入口處站著比利時的著名小記者「丁丁」和他那條可愛的小狗。漫畫博物館共有3層。第一層向參觀者介紹了漫畫是如何產生的。第二層介紹的是從上個世紀初到上個世紀60年代比利時最活躍的漫畫家。第三層的名稱是「比利時現代漫畫博物館」,上百件展品概括了上個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比利時漫畫的發展情況。
布魯塞爾市政廳
在布魯塞爾大廣場眾多建築物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市政廳,這座歌德式建築物是布魯塞爾的城市地標。建築物分兩期建造,規模較大的左半部建於1402年,1455年建造右半部時,由PhilipeleBon主持建造了塔樓和96米高的尖塔。塔尖有一座5米高的風向標,是布魯塞爾守護神聖米歇爾的雕像。傳說布魯塞爾的領主曾因聖米歇爾相救而倖免於難,領主為此授予聖米歇爾布魯塞爾守護神的稱號。市政廳的走廊內布滿了壁畫。在眾多的肖像畫中有比利時的君主,有曾經統治過布魯塞爾的西班牙、荷蘭、法國等國的國王,還有拿破崙。 大廣場是古代布魯塞爾市的中心,大文豪雨果稱其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廣場呈長方形,長110米,寬68米,地面全用花崗岩鋪砌而成。大廣場上最醒目的建築是布魯塞爾市政廳,它是比利時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築,整個建築建於三個不同時期,經一再擴建增修,才達到今天這個規模。市政廳對面曾是法國路易十四的行宮,現為國家博物館。市政廳左側門上有個天鵝雕像的是天鵝咖啡館,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此共同草擬《共產黨宣言》。
環繞廣場的其他建築物多分屬各種行會組織,如船夫、裁縫、粉刷匠等等,每個行會建築的門上的雕塑是本行會的崇敬人物或象徵性動物的雕塑。由於修建時期的不同,這些大廈體現出哥特式、巴洛克式、路易十四式等等多種多樣的建築風格。其中正面裝飾有19尊歷代布拉班特公爵半身雕像的布拉班特公爵大廈最為威嚴而壯觀,這組由六座大廈組成的建築群建於1698年,是磨房主、木匠等行會所在地,而這里已成為可可和巧克力博物館。
大廣場的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是布魯塞爾第一個貿易市場,第一批木製建築幾乎全部由當時的行會修建,常有菜農、工匠、屠夫及魚販光顧。13世紀,第一批室內市場出現,廣場開始顯現出雛形。15世紀時,在勃艮第公爵的統治下,廣場地面經過鋪砌,興建了新的行會大廈和市政廳,廣場變得煥然一新。1695年,路易十四的炮火幾乎摧毀整個廣場,但經過五年的重建,廣場看起來更加壯麗,集合了歌德式、文藝復興時代和路易十四時代的建築精粹。大廣場是比利時許多重大革命事件的歷史見證,1830年革命爆發,就是在這個廣場發生的。從1971年開始,每隔兩年,在8月15日前後的周末,布魯塞爾廣場都會有一項盛大的慶典:鋪設花毯。花毯精選根特地區種植的秋海棠,每次以不同主題設計,花卉用量高達80萬株。 滑鐵盧古戰場,位於布魯塞爾以南18公里索瓦尼森林盡頭的滑鐵盧小鎮附近,1815年6月18日傍晚,威靈頓公爵指揮的英荷聯軍及普魯士軍隊就是在這里圍困並最終擊敗拿破崙,從而結束了這位傳奇人物縱橫歐洲的歷史。
1826年,人們在盟軍奧倫治的威廉王子受傷的地點堆成一座小丘,山頂上安放一頭長4.5米、高4.45米、重28噸的鐵質巨獅,相傳此獅是用拿破崙軍隊丟棄在戰場上的槍炮鑄成的。沿226級陡峭的石階來到山頂,當年滑鐵盧古戰場可一覽無余,布魯塞爾市也歷歷在目。距滑鐵盧紀念碑不遠處有一座拿破崙的銅質雕像。為保護歷史遺跡,古戰場周圍禁止耕作,很多農戶因而將農舍布置成各種紀念館供遊人參觀,比較值得一看的有當年拿破崙的司令部所在地卡佑農庄、全景畫館和蠟人博物館等。雖然拿破崙是滑鐵盧大戰的失敗者,但在人們的心目中,他絕對是比勝利者更偉大的英雄,很多的紀念館都是以拿破崙為主角,而對威靈頓公爵只是輕描淡寫。每隔5年,當年的戰爭場面就會在古戰場重現一次,2000餘名當地人參與演出。 「小歐洲」是布魯塞爾的歐洲各國著名景觀微縮公園的簡稱,又稱「迷你歐洲」,位於布魯塞爾西北部風景如畫的布魯塞爾公園內。它的南面是著名的「原子球」,北面是為紀念比利時獨立100周年所建的著名的「百年宮」,這三大景觀呈鼎足之勢,交相輝映,相得益彰,令世界各國旅遊者神往。「小歐洲」佔地25萬平方米,裡面薈萃了歐洲聞名世界的宮殿、教堂、修道院、古堡、神廟、廣場、港口、高塔和名人的故居等300多個名勝古跡,從各個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歐洲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也表達了歐洲各國要求加強歐洲聯合的願望。
進入公園進「小歐洲」參觀是要買門票的,但若持有歐盟、北約或比利時的記者證,不僅可免費入內參觀,還可以免費索取有關「小歐洲」好幾種語言的各種資料。一進「小歐洲」的大門,便可看到一幢「x」型的獨特的高大建築模型,這就是位於布魯塞爾舒曼廣場附近的歐盟委員會辦公大樓的模型。大樓前面有歐盟15國的國旗在迎風飄揚,給你的第一印象是明顯的,即歐洲已經開始聯合了。再往裡走就是歐洲各國的名勝古跡的模型了,每個模型都被道路、河流、綠化植被、山、湖泊等模型隔離開。因為我記不清順序,更記不住全部300多名勝古跡的名稱,在此只能列出一些國家一些古跡的名稱。其中有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凱旋門、聖心教堂、英國倫敦的大本鍾和西敏寺,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和波恩的貝多芬故居,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和威尼斯的聖馬丁廣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大廣場和根特大教堂,西班牙馬德里的埃斯科略修道院、鬥牛場和聖馬丁、皮納里奧大教堂,荷蘭的風車和鹿特丹港,希臘雅典的衛城和神廟等,還有歐洲國家聯合研製的阿麗亞娜火箭「空中客車」飛機和歐洲高速火車等,其造型千姿百態,形象逼真,真令人嘆為觀止。
公園內的真實景物「小歐洲」內的景物只是真實景物的1/25,除埃菲爾鐵塔和一些高大建築比人略高一些外,其中絕大部分景物都比人矮。著名的荷蘭風車像一個伸出雙臂的歷史巨人站立在河邊,而在這里卻在孩子的胯下;比薩斜塔是一座9層樓高的世界名塔,而在「小歐洲」里只有兩米多高;飛機、火車、巨輪和大卡車在這里就像是商店裡賣的兒童玩具、人和小汽車比人的小姆頭還小。小歸小,但卻和真景實物一模一樣,無論從整體上看,還是從局部上看,都完全一模一樣,不僅形似,而且也神似,令人贊嘆不已。
為了使一些景觀具有真實感並增加它的娛樂性,設計者們在修建小歐洲時還運用了當代科技中的電子、聲、光技術,特地請比利時一些游樂場的專家們參加這些影觀的設計和施工。整體來看,其效果非常好,因為它不僅使「小歐洲」有了「靜中有動」的特點,而且還使參觀者興致盎然,同時也增加了經濟效益。只要你按動有關電鈕,就會出現以下活動的景面:在西班牙的鬥牛場上,一頭被激怒的、剽悍公牛會沖向手揮紅布的鬥牛士,觀眾歡聲雷動:在火箭發射場,阿里亞娜火箭已進入倒記時,突然,火箭尾部噴射出火焰,轟然升空;在貨物雲集的鹿特丹港,吊車正在忙著裝卸貨物;在愛爾蘭綠草如茵的牧場上,羊群正在低頭吃草,突然,一頭牧羊犬便沖著你「汪、汪、汪」狂吠;在法國戴高樂機場,「空中客車」正在跑道上滑行;在英國泰晤士河上,一艘豪華遊艇在游弋;在德國柏林牆邊,大吊車正在吊著一塊水泥牆板;在波恩貝多芬故居,裡面傳出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歡樂頌》的樂聲。特別是在夜幕降臨的時候,「小歐洲」內裝在各個微型建築上的幾千盞燈齊亮,園內一片輝煌,景色極為壯觀。

原子球
為比利時1958年在此地的展覽中心舉辦的布魯塞爾博覽會所設計的標志建築。設計者希望通過這一巨大的建築表達微小的原子概念,並顯示人類和平利用原子的前景。構思來源於原子結構圖,九個巨大的金屬圓球由粗大的鋼管連接構成一正方體圖案。正方體的大小相當於放大了1650億倍的鐵的正方體晶體結果。八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八個角,另一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中心。圓球直徑18米,連接各個球間的鋼管每根長26米,直徑3米。總重2200噸,高102米。可乘電梯到達離地100米高的頂端圓球觀賞布魯塞爾的風景。其他圓球中為各種主題的科技展覽廳。分別陳列有太陽能、和平利用原子能、航天技術、天文等方面的展品,以及有關比利時氣象事業的發展史、衛星氣象、氣象雷達、氣象通訊方面的圖表。
拉肯城堡溫室花園
由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主持修建,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藍圖,他請了他的御用比利時建築師阿方斯·巴拉特一起來謀劃,要建一座比凡爾賽宮的花園還要漂亮的溫室花園。這個溫室花園全部由玻璃和金屬建成,有著明顯的古典風格,處處彰顯王家的莊重和氣派,甚至被譽為歐洲最美的溫室花園,據說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為他傾注不少心血,屋頂王冠就是由他親自設計。19世紀歐洲的房屋大多比較陰暗,冬季的照明主要依靠蠟燭,人們嚮往在冬季也能夠享受充足的陽光,為了實現國王夢想的花園,建築師巴拉特動足了腦筋,工業革命是大批量生產玻璃和鋼鐵成為可能,故其放棄傳統的建築方法,採用玻璃和金屬。再加上燈光及自然光的運用,是溫室每一個角落,展現的一覽無余。至今保留的植物跟利奧波德二世種植的幾乎一模一樣。當然還有其最鍾愛的山茶花,有100多種,並且都是最大最古老的那種。

『柒』 關於德國標志

德國標志性建築: 科隆大教堂 **** 科隆大教堂 **** 科隆大教堂(Der Koelner Dom),位於德國的北萊菌-威斯特清倫州。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隆大教堂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素有歐洲最高尖塔之稱的科隆大教堂,建在萊茵河畔,歷時600餘年才完成。科隆大教堂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成為科隆城的象徵,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當時德國人興建的一座宏偉的紀念性建築。後來成為德國宗教、民族和藝術統一的象徵。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它始建於1248年左右,高157.38米,東西長約145米,南北寬約86米,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全部由磨光的石塊砌成。科隆大教堂的建造前後整整持續了632年,是歐洲建築史上建造時間最漫長的建築物之一,它還具有早期基督教時代的樸素風格。 **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4 21:26 回來給你弄個清楚的~~~!~!~ 勃蘭登堡門,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牆的的一道城門,因通往勃蘭登堡而得名。現在保存的勃蘭登堡門是一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自滑鐵盧戰役以後,勃蘭登堡門逐步成為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國家的標志。 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一直到1880建成,經過了七個世紀,它先後的建築者都持有同樣的信仰,而且絕對忠誠於原定計劃。除了它自身特有的價值和其包含的藝術價值外,它還表現了歐洲基督教的力量和耐力。它以輕盈、雅緻著稱於世,是中世紀歐洲哥特式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也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築。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破壞,隨後在以後的幾年內被完好的修復。 新天鵝城堡,又名「白雪公主城堡」,是座白牆藍頂的神話城堡,坐落於於德州Fussen小鎮上,在阿爾卑斯山脈中,始建1869年。建立者是巴伐利亞的一個國王,路德維希二世。這個皇帝無治世之才,卻充滿藝術氣質。他親自參與設計這座城堡由於白色城堡聳立在高高的山上,其四周環山和湖泊。所以一年四季,風光各異。它是真實的童話! 無憂宮,18世紀德意志王宮和園林。位於德國波茨坦市北郊,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國凡爾賽宮所建。宮名取自法文的「無憂」或「莫愁」。無憂宮是 18世紀德國建築藝術的精華,全部建築工程前後延續時間達50年之久。無憂宮雖經戰爭,但未遭受炮火轟擊,至今仍保存完整。 採納!
採納哦

『捌』 德國有什麼比較著名的景點不能錯過

勃蘭登堡門,柏林、聖誕市場,紐倫堡、德雷斯頓聖母大教堂等都是不能錯過的地方,還有下面這些地方:

1、浪漫之路是德國最美的風景路之一,它能夠帶著你穿越有著德國風景和文化精髓的各個地點;被很多牆和塔圍繞著的中世紀的小鎮、在木架上塗抹灰泥建造成的房屋、古老的旅店和城堡,還有提供豐盛食物和啤酒的小飯店。

4、天鵝堡,巴伐利亞。世界享名的天鵝堡坐落在阿爾卑斯山脈,它就像從童話里搬出來的一做城堡;沃爾特迪斯尼就是從這里得到了睡美人中城堡的靈感。同時,天鵝堡也是在德國最常被拍攝的建築物。

國王路德維格二世是在1869年設計的他這所夢想的城堡,而且他並沒有找建築師來實現這個夢想,而是找的劇院設計師。在這里,參加一個小小的游覽團來參觀這座華麗又浮誇的內飾,最引人注目的包括一個「花哨」的人工洞室、在王座室中的超大王冠形吊燈和大量演藝藝人的大堂。

『玖』 德法瑞意哪些景點必去

德法瑞意以下景點必去:

  1. 新天鵝堡

    新天鵝堡位於德奧邊境,距離福森(Fuessen)鎮約4公里,是德國旅遊地當仁不讓的Top One。迪士尼logo中的城堡就是以新天鵝堡為原型。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親自參與設計這座城堡,夢想將新天鵝堡打造成童話般的世界。城堡中擁有大量天鵝雕塑,因此得名。這個城堡是現實中的童話王國。
    城堡遊玩結束後推薦您去瑪麗恩鐵橋(Marienbrücke)觀賞天鵝堡全景,就在城堡後方的山澗。

    科莫湖區位於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南麓地區。這裡布滿了數十個環境幽雅的鄉村小鎮,到處是生動有趣的樓房。走在小鎮的街道上,您可欣賞到水平如鏡的科莫湖以及矗立在遠方的白色阿爾卑斯山,冬季來到這里還可以進行滑雪運動。

『拾』 德國有哪些東西是舉世聞名的

--庫爾菲斯滕大街
中央火車站一帶的前西德繁榮大道庫爾菲斯滕大街是柏林的商業和購物中心,百貨公司和商店林立,極為熱鬧。中央火車站外是柏林動植物公園。

--菩提樹大街
是以往東柏林最著名的大街,由勃蘭登堡門沿大道東走至亞歷山大廣場,全長1.5公里,街道兩旁全是古典建築物,如洪堡大學、德國國會大廈、德國歷史博物館和聖母教堂等。

--勃蘭登堡門
位於柏林中心區,為慶祝普魯士王朝經過多年戰爭,終獲得德意志聯邦國統一而興建,是國家統一的標記。東、西德分裂時期,所築起的柏林圍牆便是以這里為起點,是那時進出東、西柏林的通道,如今東、西德合並,它自然成為了國家統一的最重要標記,勃蘭登堡門本身也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門上雕塑著4匹駿馬,駿馬拉著兩輛戰車,車上站著勝利女神,栩栩如生。

--蘇兵紀念碑
位於勃蘭登堡門前的大道上,二次世界大戰時,盟軍攻入柏林,這是為紀念第一個蘇兵進入勃蘭登堡門而建的。

--波茨坦廣場
二次大戰前這里是全歐洲最熱鬧的大型廣場之一,後來東、西柏林被分隔,這一帶亦被分隔了。統一後,這一帶又成為了首都的新發展中心,漸漸、恢復昔日的繁榮。

慕尼黑

德國南部最重要的城市,大都市氣息十分濃厚,每年9月底至10月間舉行的啤酒節狂歡豪飲,至今已成了一年一度的世界盛事,每年都吸引大批遊人涌至。

--馬利安廣場
位於市中心,四周古雅建築物林立,是市內居民和遊客休憩的中心點,不時會有街頭藝人在這里表演。

--新市政廳
位於馬利安廣場一帶,建於1909年,屬歌德式設計,外型古典,鍾樓上有活動音樂木偶,每天上午11:00後,會定時報時和表演,大批遊客會聞風而至,在那裡等候。
--聖母大教堂
位於馬利安廣場一帶,建於1488年,是慕尼黑重要的標志之一。歌德式設計的教堂共有兩座分別高99英尺及100英尺的塔樓。內部異常宏偉,歷代主教和王爵的陵寢也置於其內。遊人可登上南塔眺望,慕尼黑的市容一覽無余。

--皇宮
位於麥士瑟廣場之上,那是一整列建於16世紀至19世紀的皇宮建築,包括有主宮殿、馬克西米宮、節日大廳、皇宮博物館、珍寶館、埃及藝術館、州立貨幣收藏館等10個展館,展出1250多件皇室成員的珠寶首飾,極近華麗。

--奧林匹克公園
1972年奧運會的舉行場地,現改成公園,其內的體操館、游泳館、足球場館等,均以高科技的鋼纜和玻璃纖維製成,今日看來依然覺得前衛,當年就更可想而知了。另還有百多公尺高的高塔,遊人可登臨其上,鳥瞰全市景色。

--寶馬車博物館
位於奧林匹克公園隔鄰,是德國著名的寶馬車廠總部,設有一個博物館,展示歷年來寶馬車廠的汽車發展史,以及各款古典和前衛汽車,並在現今的環境展出,有影像、聲控和機械臂的示範等。

--二次世界大戰集中營
位於慕尼黑郊區,是當年希特勒囚禁大量猶太人的集中營。原來的建設已大多被毀,只剩下外牆、大閘和火葬場,現時供人參觀的兩座營房皆為後來重建的,內部陳列了不少當年的珍貴圖片,展示了當年猶太人的受虐情況,令人不忍卒睹。場外操場上還有一個狀似骷髏骨組成的大型雕塑。

--水晶宮
位於市北,始建於1664年,是巴伐利亞統治者的夏季離宮,宮殿以一塊塊方形結構連接而成,包括主皇宮、畫廊及博物館,並有[中國之閣],陳列了不少來自中國的珍貴瓷器,以及一個路易一世籌建的[美女畫廊],共有36幅美女肖像,美艷動人。外圍有花園園林和噴泉,布置得十分精緻。

--新天鵝堡
在富辛市郊5公里的斯華根小鎮,建於1886年至1892年間,是巴伐利亞過往洛域二世的堡壘,建於半山腰之上,遙望透徹如鏡的霍更絲湖,明凈如一個天鵝湖,其外牆全以白色大理石建造,仿似童話世界中的堡壘,美國迪斯尼樂園的堡壘即依此設計。內部有不少廳房,包括殿堂、教堂、圖書館、造幣廠、室內瀑布、人造洞穴,花園,其中有不少是為了欣賞歌劇而設的。

--舊天鵝湖
位於新天鵝湖不遠處,建於1886年,呈黃色,也是洛域二世的堡壘,但沒有新天鵝堡漂亮和有名。

漢堡

漢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是個高度工業化的國際大城市,既繁華現代,又有鄉村的景色和氣息,是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

說漢堡是一個水上之城,一點也不誇張。旅遊者們來到這里,彷彿置身於義大利的威尼斯或是荷蘭首府阿姆斯特丹。而事實上漢堡的橋可比威尼斯多!這里河岔縱橫,蜿蜒不絕。在陽光明媚的日子,坐上搖椅,穿梭於連綿的波光中,也穿梭於漢堡的歷史和現實:倉儲之城的古風,漢堡港的繁忙,聖保利泊橋的纏綿和Blankness的悠閑,無不使人留連忘返。

法蘭克福

坐落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的金融中心、博覽會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門戶及交通樞紐。同德國的其它城市相比,法蘭克福更具有國際大都會的氣派。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蘭克福市的銀行區摩天建築群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接。

法蘭克福不僅是世界的一個金融中心,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800年歷史傳統的著名的博覽會城市。每年要舉辦約15次大型國際博覽會,如每年春夏兩季舉行的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兩年一度的國?quot;衛生、取暖、空調"專業博覽會;國際服裝紡織品專業博覽會;汽車展覽會;圖書展覽會;烹飪技術展覽會。

--羅馬廣場
位於市中心的廣場,是法蘭克福現代化是市容中,唯一保持中古風貌的地區,附近有不少古典建築。包括舊市政廳,建於15世紀,是一座氣派雄偉的歌德式建築,其階梯狀的人字形屋頂,別具特色,內部掛滿了歷代帝王的肖像畫;帝國大教堂,曾是羅馬帝國國王加冕的聖地;另有巴特羅繆教堂,是法蘭克福一座標志性的教堂,已有600多年歷史,教堂的尖塔高100公尺,十分雄偉,可登上塔頂極目四方;並有羅馬廳和聖古拉舊教堂等。

--歌德故居
位於市中心,德國近代著名詩人及劇作家歌德於1749年在這里出生,其內展出了不少詩人用過的物品,如詩人親筆撰寫的文章手稿等。樓下有廚房用具、傢具、工作室等;2樓是大廳和琴房;3樓是歌德的出生地,有房間、衣櫃等;4樓是歌德的書房,名為[詩人坊],他就在這里完成他的《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等著名作品。

海德堡

德國西南部小城,毗鄰萊茵河的支流尼卡河,是德國著名的大學城,氣氛寧靜,曾造就歌德等偉大詩人和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有種隔絕煩囂的文化氣息。

--海德堡城堡
位於市東面的山崗之上,尼卡河畔,建於13世紀,是市內最重要的觀光點。全座古堡以紅磚築成,包含歌德式、巴洛克式和文藝復興式三種建築風格,宏偉非常。城堡包含有防禦城牆、寢宮、宮室,陳列了不少古物,其中大桶堂陳列了世界上最大,容量達221276公升的大酒桶,遊人登臨古堡,可以俯瞰海德堡河岸兩旁的古雅景色,令人心醉。

--海德堡大學
建於1386年的海德堡大學是全市的靈魂,大學廣場一帶,有不少建於18世紀的古典大學建築物,並有一所以前用來囚禁犯規學生的學生監獄。徜徉於古建築群中,有一種走進中世紀文化殿堂的感受。

--哲學家之路
從市集廣場經過古橋到尼卡河另一邊的北岸山丘,山上有一條長長的散步小徑,景色異常優美,當年海德堡大學不少成名的學者均曾在這里散步,著名哲學家黑格爾在海德堡大學任教其間,就常和同事、朋友來這里散步,探討學術問題,名副其實是一條哲學之路。

波恩

波恩是展開在萊茵河畔的一片朴實無華的大學城,規模不大,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作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臨時首都發展非常快。不過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把波恩定義為貝多芬的出生之地,聽起來會更順耳一些吧。

--貝多芬故居紀念館
貝多芬的故居位於火車站不遠處的波恩街20號,公元1770年,著名音樂巨匠貝多芬就在這里出生,3層高的紀念館展出了音樂大師的家史、教堂洗禮證書、半身像、用過的物品、鋼琴、樂譜手稿和紀念品等。

科隆

位於德國西部,萊茵河中游左岸,是德國著名的海港,其歷史悠久,於公元前38年為羅馬人所建,現在卻是一個充滿朝氣的現代化都市。

--科隆大教堂
位於科隆火車站旁,是科隆最重要的標志,舉世聞名,是世界第四大教堂,建築宏偉異常,市內差不多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它。科隆大教堂始建於1248年,後來停建,至1880年才告完成,屬歌德式建築,最突出的標記是其雙塔式建築,高約157公尺;黝黑色的牆身滿是精緻的雕塑,使它顯得充滿特色。內部有高聳精緻的拱廊性屋頂,高大石柱、彩窗、壁畫、雕塑等,美輪美奐。遊人可登臨97公尺高的瞭望台俯瞰科隆市。另外,教堂前的大廣場如今成了咖啡座林立、街頭藝人聚集的熱鬧地方。

--羅馬德國博物館
位於教堂的南側,陳列了1世紀至5世紀羅馬時期的各式工藝品和出土文物,還有油畫和現代畫及紀念碑等展品。其中還包括描繪希臘酒神的馬賽克瓷磚地板,面積達74平方公尺,相當壯觀,被視為是曠世傑作。

閱讀全文

與勝利塔在德國哪個小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