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默克爾「一反常態」力挺北約,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目的
默克爾之所以「一反常態」力挺北約,也是出於為他們國家著想,同時默克爾也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因為德國在很多方面,還是要依靠北約的,他們沒有像法國那樣強大的力量,不是一個自主的國家。他們國家還有美國的駐軍,所以不能輕舉妄動。
而默克爾也很直接的說了歐洲不能離開北約的保護,要不然的話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變成廢墟,對於默克爾一反常態支持北約的事情,可以看得出來,默克爾是一個城府很深的人,想當初馬克龍提出了組建歐洲軍的計劃,美國還有其他的國家都持反對的意見,只有默克爾公開的支持馬克龍。其實默克爾也意識到了現在不是最佳時機。還有就是德國在安全防務上面不能和法國比,而且在德國的領土上還有美國駐軍。
Ⅱ 北約的任務和作用是什麼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冷戰期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戰略目標,主要是防範華沙條約組織的大規模軍事入侵。因此,軍事的議題就成為北約安全戰略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進入90年代,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所要面對的議題也從過去的軍事威脅,擴散到全球恐怖主義、能源安全、全球暖化、疾病、網路攻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多元問題上。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了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系的方案。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夥伴國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夥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夥伴關系委員會。
Ⅲ 北約是干什麼的為什麼要有北約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也稱「北大西洋聯盟」或「北大西洋集團」,簡稱「北約」。是戰後美國為了維護其在歐洲的地位,聯合西方國家建立的軍事政治組織。 1949年4月4日,美國、加拿大、比利時、法國、盧森堡、荷蘭、英國、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和義大利在華盛頓簽署了北大西洋公約,決定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8月24日各國完成批准手續,該組織正式成立。希臘、土耳其於1952年2月18日、聯邦德國於1955年5月6日、西班牙於1982年正式加入該組織。 進入90年代,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的解散和蘇聯的解體,歐洲的政治與安全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北約的職能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1991年12月,北約首創成立了由北約國家、前華約國家、獨聯體及波羅的海三國組成的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1994年1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同中歐、東歐國家和俄羅斯建立「和平夥伴關系」的方案。1997年5月,為「把北約與夥伴國的政治軍事合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加強歐洲和大西洋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北約國家與夥伴國家外長共同決定成立歐洲北大西洋夥伴關系委員會。 該組織的宗旨是締約國實行集體「防禦」,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華約解體後,北約謀求擴大其使命,如維持和平和通過對話促進區域穩定等。 該組織的主要機構為北大西洋理事會(部長理事會)、防務計劃委員會、計劃與分析委員會、常任代表理事會、國際秘書處和軍事委員會。北大西洋理事會為北約的主要決策機構,它經常舉行大使級的會晤,每年至少舉行兩次外長級會晤,必要時舉行首腦會議。軍事委員會為北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下轄歐洲盟軍司令部、美國—加拿大區域聯合防空計劃小組等,軍委會每年開會兩至三次,負責就北約防務問題向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提出建議,其主席由軍委會成員選定,任期兩到三年。除法國、西班牙和愛爾蘭外,所有成員國都指派一些本國軍隊由北約統一指揮。1991年12月,北約設立了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作為同它原來的東歐集團對手中的國家進行對話的一個論壇。 北約成立以來的主要活動是通過部長理事會和防務計劃委員會就高級國際重大政治問題密切磋商、協調立場;在軍事方面研究和制定統一戰略和行動計劃;每年舉行各種軍事演習。 北約的主要出版物有《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通訊》(月刊),英文。 北約成員國: 從1949年建立開始:比利時、加拿大、 捷克(1999年)、 丹麥 、法國 、德國(1955年)、 希臘(1952年)、 匈牙利(1999年) 冰島、 義大利、 盧森堡 、荷蘭、 挪威 、波蘭(1999年)、 葡萄牙、 西班牙(1992年)、 土耳其(1952年)、 英國 、美國 、愛沙尼亞(2004年)、 拉脫維亞(2004年)、 立陶宛(2004年)、 斯洛伐克(2004年)、 斯洛維尼亞(2004年)、 保加利亞(2004年)、 羅馬尼亞(2004年) 基本上,除了前蘇聯的成員國和阿爾巴尼亞以外,其它前華沙條約組織都已成為了北約的成員國。
Ⅳ 為什麼越來越多國家加入北約
因為北約是由美國主導,英國、法國、德國等富裕又發達的國家組成的聯盟,加入北約就意味著在經濟、軍事和外交上得到了聯盟的保護。
1.加入北約的歐洲國家其實都面臨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抵禦和應對蘇聯或俄羅斯的威脅。
2.歷史上的蘇聯和沙皇俄國一直對其他歐洲國家的土地擁有貪婪的慾望,蘇聯和俄羅斯始終想做歐洲其他國家的老大,想控制歐洲。所以美國為了與蘇聯爭霸,才利用歐洲國家求生存的想法,成立了北約以應對蘇聯和華約的威脅。
3.蘇聯解體後很多東歐國家也都謀求加入北約,首先是想通過吸引北約的經濟援助與投資,來發展本國經濟。其次是想擺脫俄羅斯對他們的軍事威脅和政治影響力。
4.美國通過北約東擴來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力。現在的烏克蘭危機就是北約與俄羅斯在歐洲的正面較量。
5.俄羅斯有一顆大國雄心,可以說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對北約國家和美國來說,始終是一個巨大威脅。所以現在的北約和美國想通過製造烏克蘭危機和敘利亞內戰,消耗俄羅斯的綜合國力,使俄羅斯在消耗中虛弱、分裂、瓦解。徹底消除俄羅斯對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威脅。
Ⅳ 德國聲稱已做好了被驅逐出北約的准備,德國會第一個離開北約
這個不一定,因為德國在歐洲國家是歐洲國家的領頭羊,如果德國離開了北約,那相當於北約就只是一個空頭約定,就完全沒有任何的作用。就算德國想要主動退出北約,美國都不會同意的。北約算是美國對歐盟的一個控制,藉由北約的名頭對歐洲各個國家進行軍事控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是不會願意北約解散的。德國想離開美國也不會讓他離開的。
默克爾還指出腐朽的戰後秩序已經無法套用到當今社會了,歐洲需要重建自己的世界地位,公開敦促歐洲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對抗美國的壓制。即便德國自行退出北約,估計美國都不會同意,因為將造成北約的分裂,畢竟美國還必須依靠北約這座軍事平台,強化對歐盟的控制。
Ⅵ 北約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北約建立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北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簡稱,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創建的國際組織,擁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設部隊,是西方的重要軍事力量。這是二戰後西方陣營軍事上實現戰略同盟的標志,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是美國、英國和法國為首的歐洲的防務體系。
但隨著華沙條約組織的瓦解,北約也就失去了對手,因此在最初的時候,北約的目的、功能和定位都成了問題,需要重新進行釐定。雖然北約16個成員國在名義上都是平等的,但無論是在冷戰時期還是冷戰之後,美國依舊是北約的實際領導者。而為了保證美國在歐洲政治、軍事事務上起到主導作用,布希政府還強調北約應當成為 「一個自由與和平的歐洲核心」。
Ⅶ 為什麼這么多國家擠破頭也要加入北約歐盟你知道嗎
中學歷史書里就有北約和歐盟,這兩個組織是不一樣的。北約是一個軍事組織,而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組織。有人就問為何很多國家願意加入歐盟和北約呢?其中的原因有三個:一個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一個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持;第三個是為了從中獲取利益。
北約和歐盟設置了准入門檻,是為了防止一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太差的國家過來「薅羊毛」,不過,依然抵擋不住一些國家申請加入的熱情。北約和歐盟,給人的感覺是「唐僧肉」,只要有能力,就要咬一口,大家是怎麼看北約和歐盟的
Ⅷ 德國總統為何表示,支持喬治亞加入歐盟和北約
德國總統之所以支持喬治亞加入歐盟和北約,首先因為他們兩個國家之間的關系還不錯,有利益可圖,兩個國家之間也有很多的合作,還有就是因為喬治亞加入北約是勢在必得,所以德國總統也支持喬治亞。
現在北約方面也正式啟動了喬治亞加入北約的進程,並且說喬治亞是北約的特別夥伴,以後喬治亞也會成為北約成員國。而且喬治亞為保障歐洲和大西洋的安全做出了很多貢獻,北約方面對喬治亞的評價也很高,加入北約也是喬治亞公民們的決定,是一個不可逆的進程,他們加入北約只是為了促進地區和全球的安全,不會對誰進行威脅。
Ⅸ 請問各位兩德統一後德國為何在軍事和政治上都倒向北約
1因為蘇聯解體了,社會主義受了重創,當時放眼天下,無人能與北約抗衡,再加上歷史因素,西方國家尤其歐洲大陸國家都歷來討厭俄羅斯,東德是蘇聯強硬扶持的,蘇聯都完蛋了,德國統一後當然會倒向西方。況且說德國怕俄羅斯,那是不可能的,德國雖然戰後被閹割了整個國防,軍事力量大減,但是有北約和歐盟在,根本不會怕俄羅斯,俄國與德國的一戰,和蘇德二戰,吃虧損失大的都是俄羅斯。2德國與印度不同,現在完全在北約和歐盟限制下,經濟雖然好,但是不可能再次崛起了,他不再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只能指望別人庇護,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他是二戰戰敗國,受到的限制太多,而印度之所以能左右逢源,是他不會給兩邊帶來威脅,印度到現在還有種姓制度,就從目前來看,無任何前途,需進行重大變革才行,可是歷史上印度就沒統一過,都是外來種族統一的,現在接收的也是英國給他的基本盤,沒用的,法國與德國同是現在歐盟的重要支柱,雖然歷史上他們百年仇恨,但是現在關系很好。如果德國受到入侵,可能法國會第一時間幫忙,現在他們兩人唇亡齒寒啊,而且法國的軍工體系比英國還完善齊全,至於德國和美國,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有很大程度因為美國參戰完蛋,當然不會喜歡美國,只是奈何現在屈居人下,不得不從,從這次棱晶門來看,美國對德國監控程度同樣很高,就說明他們彼此並不是很信任。另外,樓主動不動就想到核彈是不對的,那是地球重啟的節奏,戰爭不會進入到那一步,現在戰爭不會有亡國,最多換個政府,像伊拉克和利比亞什麼的,不會有大國吞並小國。戰爭也不會打到核戰,大國間會控制只進行常規戰爭,而且現在的情況下俄羅斯不可能打德國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