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隆美爾是哪國人
德國人,人稱 沙漠之狐!!!但是諷刺 也死與沙漠!
B. 二戰德國將領:隆美爾出生於那一年、死於那一年、是怎麼死的
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 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 (52歲) 昵稱: 「沙漠之狐」 出生地點: 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海登海姆逝世地點: 納粹德國赫爾林根效命: 德意志帝國(至1918年) 魏瑪共和國(至1933年) 納粹德國服役年份: 1911年–1944年 軍銜: 元帥統率: 第7裝甲師非洲軍非洲裝甲集團軍非洲集團軍群B集團軍群參與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卡波雷托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戰役里爾圍城戰阿拉斯戰役北非戰場戰斧作戰十字軍作戰加查拉戰役托布魯克圍城戰第一次阿拉曼戰役阿拉姆哈勒法戰役第二次阿拉曼戰役突尼西亞戰役軸心行動大君主作戰獲得勛章: 藍馬克斯勛章鑽石橡葉帶劍騎士勛章其他工作: 軍事作家 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位著名的德國陸軍元帥,通稱「沙漠之狐」( Wüstenfuchs),也是德國極少數以中產階級出身以及未進入過參謀學校而獲得此頭銜的軍人。英國戰時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對隆美爾評價:「我們面對的是一位大膽與熟練的對手,一位偉大的將軍。隆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為一名戰功卓越的士兵,曾於義大利戰區的英勇表現並受獲藍色馬克斯勛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入侵法國的行動中,隆美爾擔任了第7裝甲師師長,以迅速的機動攻勢俘虜大批敵軍與物資,使該師獲得「幽靈師」的稱呼。法國戰役後,隆美爾前往北非戰場,以少數的德國師與義大利軍隊向英軍發動攻擊,收回義大利在先前失去的殖民地,之後又擊退了持有裝備、人員和制空權優勢的英軍反攻—戰斧作戰,以及在加查拉戰役中以8萬人和560輛坦克的兵力將11萬人與840輛坦克的英國第8集團軍擊潰、後者物資與人員損失過半。隆美爾因為此役的成功而被晉升為元帥,也因為其先前多次以少勝多的活躍表現而產生了「隆美爾神話」。 但到了阿拉曼戰役後,隆美爾部隊的補給狀況每況愈下,再度面對擁有物資增援的英美兩軍已難以對抗,隆美爾因此最終離開了北非,回到德國佔領的西線負責抵擋盟軍入侵歐陸的防務。戰爭後期,隆美爾被捲入了推翻希特勒的行動中。由於他廣泛的知名度,希特勒讓其選擇可享有榮譽的私下自殺進而保護家人,或受軍法審判、全家送至集中營,隆美爾選擇前者後服毒身亡,希特勒為其舉辦國葬。 隆美爾的軍事能力受到多位軍事學家的推崇與批評,包括其親臨前線所發展出的靈活機動戰術、對軍中同僚過於嚴苛和難以相處、行事莽撞、未重視後勤與戰略觀狹隘等都有許多爭議,甚至有人認為其傑出能力不過僅是英軍不承認敵軍士兵的素質,而將隆美爾吹捧為軍事天才的說法[2]。除了軍事能力外,隆美爾也以人道精神對待敵軍士兵、並拒絕了殺害猶太裔和英國突擊隊戰俘的命令
C. 隆美爾是誰
中文名:埃爾溫·隆美爾外文名: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國籍:德國民族:日耳曼出生地:德國海登姆市出生日期:1891.11.15逝世日期:1944.10.14職業:軍人畢業院校: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
隆美爾是二戰中德國最負盛名的將領,也是希特勒最為寵愛的將領。稍對世界軍事史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他那個著名的綽號——「沙漠之狐」。由於他在北非沙漠戰場的一系列驚人戰績(隆美爾率領2個師的軍隊在北非僅僅用了2個星期就讓英軍之前2個月的戰果喪失殆盡)和德國媒體和盟國媒體的瘋狂宣傳,他在世時就已成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軍人和德國人崇拜的偶像。
隆美爾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就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華。1918年,德國十一月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他任警衛連連長。從1919年起,他歷任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等職。1940年2月任坦克第七師師長,參加了對法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對作戰經過作了詳細的日記,保存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為後人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提供了依據。
隆美爾出生在德國南部一個中學校長家庭。1910年中學畢業後從軍,入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連長,先後獲得3枚十字勛章。一戰後,歷任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因著有《步兵進攻》一書引起希特勒的重視。1938年調任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曾陪同希特勒巡視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隆美爾作為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指揮官之一,受到希特勒的器重。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為第7裝甲師師長,並贈給《我的奮斗》一書。5~6月間,在德軍閃擊西歐的侵略戰爭中,隆美爾指揮裝甲第7師沖在最前面,先克比利時,接著是阿拉斯、索姆,最後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國人稱之為「魔鬼之師」。
1941年2月,希特勒又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軍長,前往北非援救一敗塗地的義大利軍隊。他到達北非的黎波里前線後,立即作了一次偵察飛行,得出了「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結論。於是他便改變「固守防線」的命令,指揮他的裝甲部隊冒著沙漠風暴勇猛穿插,全速前進。英軍猝不及防,節節敗退。德軍直逼亞歷山大和蘇伊士。隆美爾因此名聲大振,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並被晉升為元帥。後來,德軍主力被牽制在蘇德戰場,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線,致使隆美爾不得不停止進攻而在阿萊曼進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爾以其僅有的5萬軍隊和550輛坦克在阿萊曼地區抗擊蒙哥馬利的19.5萬軍隊和1029輛坦克,終因寡不敵眾而慘遭失敗。1943年3月,隆美爾奉召回德國大本營。同年7月,調任駐北義大利的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他率陸軍「B」集團軍群在法國組織防禦,指揮抵抗諾曼底登陸戰役。隨後,德國發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爾株連其中。1944年10月14日,由於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輛小轎車中服毒自盡,而對外宣布的消息,則是「隆美爾陸軍元帥在途中中風去世」。
D. 誰能告訴我 隆美爾 將軍的詳細資料
隆美爾,1891年出生於德國符騰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和祖父都是教師,母親出身官宦門第。童年時代的隆美爾是一位自覺、友善、守紀律的學生,青年時期,他體質纖弱,性格內向,有些書生氣,愛好數學和機械,對軍事並無特殊興趣。他的理想曾經是做一位工程師或飛艇技師。還是父親最了解自己的兒子。隆美爾的父親鼓勵不大願意從軍的隆美爾入伍,並親自向軍方作了推薦。隆美爾18歲加入了陸軍,先是做軍官候補生,不久就進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受了9個月的軍事訓練。
隆美爾一生奉行禁慾主義原則,不喝酒、不吸煙。上軍校時,他結識了一位名叫露西的少女。1916年兩人結婚。婚後12年有了獨生子曼弗里德。隆美爾同許多軍事家一樣,對軍事的酷愛和對戰爭的鍾情,遠遠超過對小家庭生活的迷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隆美爾是一名步兵排長,隨部隊轉戰於西線、羅馬巴亞和阿爾卑斯山地。他意志堅強,勇猛過人,刻苦耐勞,善用計謀。第一次參加戰斗時,他率領3名士兵擊敗了20名左右法軍的進攻。1917年他任上尉連長,在喀爾巴阡山地的一次戰斗中,隆美爾率領部隊沿著一條罕為人知的山路,連續運動50小時,俘獲敵人5000多人,火炮30門。這次大戰雖然沒有給他更多的參加戰斗的機會,但隆美爾兩次負傷,四次獲得軍功勛章,他對戰爭的高度熱情和出色的戰斗素質已經顯露出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隆美爾過著一種平淡的生活,官運並不亨通,當了12年上尉。從1919年起,他歷任步兵連長、德累斯頓步兵學校戰術教員、戈斯拉爾市獵騎兵營營長、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員、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等職。直到希特勒掌權以後,他才獲得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他當戰術教官時寫的《攻擊中的步兵》被希特勒看中,1939年,希特勒決定由該書的作者擔任其大本營衛隊長。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隆美爾在最高統帥部任職。佔領波蘭之後,希特勒論功行賞,滿足了隆美爾想指揮一個裝甲師的意願。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裝甲師師長。從此,隆美爾進入了他軍事上的黃金時代。
1940年5月,德軍在西線發起進攻。只用十幾天就佔領了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繼而侵入法國。隆美爾指揮的第7裝甲師獨擋一面,負責突破馬斯河向瑟堡發展攻勢的任務。當時,馬斯河上的橋梁已被法軍炸毀,隆美爾不顧法軍炮火的轟擊,來到河邊指揮強渡。渡河時,他乘第一批船進行直接指揮。當搶佔了灘頭陣地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對岸指揮架橋。第二天上午,第一批15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立即指揮河西岸的德軍向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德軍突破馬斯河防線,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向法軍迅猛追擊。他不顧法軍重新組織反攻的危險和個人的安危,總是沖在最前面,而其指揮的大部隊常常落在後面,以至不得不返回頭來尋找這些部隊。1940年6月20日,隆美爾裝甲師佔領瑟堡,結束了進攻法國的戰斗。在這不到六個星期的戰斗中,他的裝甲師前進了350多公里,其中最後四天達220公里,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俘獲敵軍9.7萬餘人,戰車485輛,卡車4000輛,火炮數百門,成為參戰的德國裝甲師中戰績最輝煌的一個師。隆美爾的突出表現,贏得了希特勒的贊賞。他榮獲一枚武士級十字勛章。法西斯德國的宣傳機器也大肆宣揚隆美爾,隆美爾逐漸變成了德軍中「戰神」一般的英雄。雖然他專橫而又抗上,但卻是極優秀極有獨到見解的指揮官。
1941年2月11日,隆美爾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後,立即對前線地區作了空中偵察,他認為「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線的指揮權。2月末,德軍攻佔了恩努菲利亞。3月,又利用英軍調防,輕敵的有利時機,採取大膽行動,把數量不多的德軍和意軍組成混合縱隊,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發起進攻,向前挺進了450英里,給英軍以意外的打擊。九天之後,他又指揮部隊攻佔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和機場,佔領了馬薩布萊加,把英軍逼到阿吉達比亞地區。隆美爾不給英軍以喘息機會,乘英軍立足未穩,又於4月2日攻佔了阿吉達比亞。他不顧義大利最高統帥部的阻止,繼續前進,經過艱苦戰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個巴爾賽高原落入軸心國軍隊之手。英軍只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托布魯克的部隊。隆美爾的進攻使英軍損失慘重,曾指揮英軍大敗意軍的奧康諾將軍也成了德軍的俘虜。不久,英國向北非大舉增兵。1941年11月,擁有10萬兵員和750多輛坦克的英國第八集團軍,在名將奧金萊克的指揮下,發動了代號為「十字軍」的攻勢,隆美爾以3個德國師、兩個義大利軍和320輛坦克對陣。由於實力處於明顯劣勢,德軍退出昔蘭尼加。
1942年1月,隆美爾得到150輛坦克的補充。20日,隆美爾獲櫟樹葉雙劍勛章,升任非洲軍團司令。不久,他守回了昔蘭尼加,由此被提升為上將。5月下旬,隆美爾又一次向英軍發起攻擊,經過一場血戰,擊潰了英團第8集團軍,並向埃及方向挺進。6月19日,他調轉頭來以3個裝甲師和一個摩托化師向托布魯克要塞進攻,14小時後將其攻克,俘獲英軍3萬多人。兩天以後,隆美爾被授予元帥軍銜。到1942年下半年,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北非戰局開始向不利於法西斯德國的方面轉化。10月23日,英國名將蒙哥馬利率第8集團軍向德軍發起攻勢。希特勒立即將正在休養的隆美爾重新派往非洲,但已無力扭轉戰局。
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爾召回最高統帥部,授予他棟樹葉鑽石勛章,命他免職療養。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爾,任命他為駐義大利北部集團軍司令。1943年12月。又任命他為駐法國的B集團軍群司令,並負責沿海要塞工事的構築。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7月17日,隆美爾乘車視察前線返回途中遭美國飛機襲擊,他被摔出車外而負重傷。7月20日,暗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後,他被指控為謀殺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葯給隆美爾,並傳達了希特勒的允諾:如果服毒自盡,將對他的叛逆罪嚴加保密,並為他舉行國葬,其親屬可領取陸軍元帥的全部撫恤金。否則,將受法庭審判。隆美爾選擇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為隆美爾舉行國葬,陸軍元老倫德施泰特元帥致悼詞,希特勒為其送葬。此時此刻,希特勒還在利用隆美爾的聲譽為其搖搖欲墜的第三帝國效勞。
雖然隆美爾至死都在為第三帝國效勞,但他仍不失為一位戰績顯赫的傳奇式人物。在西方軍界,有人稱他為「戰爭動物」,稱他指揮的裝甲師為「魔鬼師」,英國人送給他「沙漠之狐」的美譽,有人甚至稱他為「二十世紀的漢尼拔」。這些顯然都是對於他出類拔萃的軍事造詣和戰術天才的肯定。
是第一個也是惟一一個反抗過元首的屠殺政策的元帥.
E. 二戰名將隆美爾簡歷 二戰名將隆美爾怎麼死的
死因:二戰期間,隆美爾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
簡介:埃爾溫·約翰尼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他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勛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
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迅速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
(5)隆美爾德國哪裡人擴展閱讀:
死亡緣由
沒有審判的死刑
埃爾溫·隆美爾生前已經是傳奇人物,有關他的書籍比任何一位德國國防軍將軍都多,德國非洲軍團的士兵把他們的首長稱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銘是:「隆美爾不論到哪兒都要走在最前面。」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把他塑成「人民元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十分崇敬地評價隆美爾說:「你是個冷靜狡猾的敵人,一位偉大的將軍。」
隆美爾在歷史上的形象一直熠熠發光。第三帝國初期,他還充滿激情地贊揚希特勒的「曠世奇功」,然而從1943年起,他就成了德國國防軍中敢於就不斷惡化的形勢向元首直言的少數高級軍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成了希特勒最危險的反對者。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馬丁·鮑曼在從元首大本營發出的一份印有「帝國秘密事務」字樣的呈文中報告,隆美爾曾說「暗殺成功後他將領導新政府」。這份文件意味著對希特勒最喜歡的隆美爾將軍作了死刑判決。
因為馬丁·鮑曼誣陷了隆美爾,那些試圖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彈炸死那位獨裁者的人和隆美爾一點關系也沒有,而幾年前,隆美爾對馬丁·鮑曼的羞辱使他記恨在心。
在馬丁·鮑曼的報告發出幾天後,兩位將軍來到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並強迫這位被英國軍機炸成重傷的元帥吞服了毒葯丸。
連希特勒也不敢像對待「7·20密謀者」那樣,到人民法院控告、絞死這位最高勇敢榮譽勛章的獲得者。
考慮到他的妻子露西和時年16歲的兒子曼弗雷德,隆美爾服從了——這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次服從。
希特勒虛偽地向隆美爾的遺孀表示哀悼,並為隆美爾安排了國葬。德國陸軍元帥格爾德·馮·龍德施泰特在悼詞中高度評價道:「他的心屬於元首。」
網路-隆美爾
F. 隆美爾是哪國的
德國,二戰德國三大名將之一(曼施坦因、隆美爾、古德里安),綽號沙漠之狐,曾任元帥,是二戰是唯一被交戰兩個陣營認可的人,最後被希特勒賜死。
G. 隆美爾的英文資料
Erwin Rommelwas born in Heidenheim, Fortenburg, Nazi German Army Marshal, a famous military strategist, tactician and theorist in world military history.
埃爾溫·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
Rommel, nicknamed "the Fox of the desert" and "the eagle of the empire", together with Manstein and Guderian, was named by later generations as the three great generals of Nazi Germany 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
He joined the army in July 1910 and went to France with the army ring World War I. He fought with Romanians and Italians on the eastern front and was awarded the Blue Max Medal by the German Emperor. He served as infantry battalion commander and military academy instructor after World War I.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勛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
(7)隆美爾德國哪裡人擴展閱讀
榮獲的勛章榮譽:
1、德意志帝國符騰堡勛章(Württembergische Goldene Verdienstmedaille):一級(金質),1915年2月25日授予。
2、德意志帝國巴伐利亞軍功勛章(Militärverdienstorden):四級(佩寶劍)。
3、德意志帝國 符騰堡菲特烈勛章(Friedrichs-Orden):一級(佩寶劍)。
4、德意志帝國符騰堡軍功勛章。
5、德意志帝國鐵十字勛章:二級,1914年3月22日授予。
6、德意志帝國 鐵十字勛章:一級,1915年3月22日授予。
7、德意志帝國藍馬克斯勛章:1917年12月10日授予。
8、德意志帝國重傷勛章:1918年授予。
9、德意志第三帝國鐵十字勛章(1939年型):二級,1940年5月17日被授予。
10、德意志第三帝國 鐵十字勛章(1939年型):一級,1940年5月21日被授予。
11、德意志第三帝國騎士鐵十字勛章,1940年5月27日被授予。
12、義大利王國英勇勛章:二級(銀質),1941年4月22日被授予。
13、義大利王國殖民星章(Ordine coloniale della Stella d'Italia),1941年4月28日被授予。
14、義大利王國軍事勛章(Ordine militare d'Italia):第二級(大軍官級),1942年1月15日被授予。
15、羅馬尼亞王國米歇爾英勇勛章(Ordinul Mihai Viteazul):第三級與第二級,1944年7月10日被授予。
H. 埃爾溫 隆美爾元帥的故鄉是今天德國的哪裡斯圖加特嗎
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 是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
I. 埃爾文·隆美爾的個人簡介
1891年11月15日隆美爾出生於德國布倫茲的海登海姆,他的父親是一名中學校長,母親是當地政府官員的女兒。盡管青年隆美爾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但是他還是在1910年7月從軍,加入伍爾登堡當地的第124步兵團,三個月後,隆美爾升為下士,不久又升為中士。
1911年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11月畢業。1912年1月,隆美爾畢業回到駐扎在威卡爾登的第124步兵團訓練新兵,並獲中尉軍銜。在但澤的時候,隆美爾認識並愛上了露西·莫林,於1916年正式結婚,1928年聖誕夜生下隆美爾唯一的一個兒子-曼弗雷德。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被派到烏爾姆第49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8月,隆美爾回到原來的步兵團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9月他的左腿被打傷,為此他榮獲了二級鐵十字勛章。
1915年1月,隆美爾重返第124步兵團,又獲得一枚一級鐵十字勛章。1916年後期他被派往東線羅馬尼亞作戰。
1917年5月,隆美爾被召回西線作戰。到了8月返回東線,並在那裡再次受傷。9月,隆美爾所在的營被調往義大利北部參戰。隆美爾率領的部隊作戰英勇,突破科羅弗拉防線,攻克蒙特山,佔領隆格諾恩,這些戰績使隆美爾贏得了德國很少頒發給低級軍官的功勛獎章,並被提升為上尉。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隆美爾先是被派往一個軍團參謀部任文書工作。
1920年10月1日,隆美爾被派往施登卡德指揮一個步兵團的步槍連,他一直在那裡呆到1929年。
1929年10月,隆美爾被派往德雷斯頓步兵學院擔任教官。在這段時間,隆美爾根據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作戰經驗撰寫了《步兵進攻》一書,《步兵進攻》於1937年初被出版發行。
1933年10月,隆美爾軍銜升為少校,被委任德國中部戈斯拉一個山地營的指揮官。
1935年10月他又被提升為中校並且擔任波茨坦陸軍學校的教官。1938年二戰爆發前夕,他又被調往另一所軍事學院任教。
1939年9月,隆美爾被任命為少將。波蘭戰役期間,隆美爾負責指揮希特勒的警衛部隊。德軍迅速地消滅了波蘭,隆美爾也開始充分認識到坦克部隊和閃電戰的重要性。波蘭戰役之後,希特勒問隆美爾需要擔任何種職務,隆美爾暗示希望指揮一支裝甲師。
1940年2月15日,盡管缺乏裝甲作戰的實戰經驗,隆美爾還是被希特勒任命為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第7裝甲師隸屬於霍斯將軍指揮的第15裝甲軍准備入侵低地之國和法國。
1940年5月10日,德軍入侵西歐。第7裝甲師風馳電掣般的橫掃過比利時和法國。5月13日,第7裝甲師在激烈的戰斗後強渡了默茲河。5月15日,沖過了菲利普維爾。5月21日,隆美爾的部隊已經越過了康佈雷,勒卡特,抵達了阿拉斯,在這里他們遭遇了英軍兩個坦克團大約70輛坦克的阻擊,其中有一些德軍37mm反坦克炮無法擊穿的馬蒂爾塔II型坦克。正當英軍坦克大量殺傷了德軍的步兵和反坦克炮的時候,隆美爾命令德軍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5月26日,第7裝甲師繼續前進,並攻佔法國最大工業城市之一的利勒,這個行動使法國第1軍團一半的部隊陷入困境。6月5日,隆美爾命令他的裝甲師順著兩座還沒有被破壞的鐵路橋跨過了索姆河,第7裝甲師此時的速度已經是平均每天40-50英里了。6月10日,隆美爾的部隊終於在迪埃普附近抵達了英吉利海峽岸邊。6月16日清晨,第7裝甲師從魯昂的法軍一座橋樑上跨過塞納河,然後向南疾馳,17日第7裝甲師在行進間開始攻擊瑟堡,於19日攻佔了這座法國重要的深水港口。6月25日,法國戰役結束。
法國戰役期間,第7裝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隆美爾在指揮第7裝甲師的時候總喜歡自己跟著偵察部隊,他認為對於一個指揮官來說經常走近自己的士兵是很重要的,這種習慣一直被帶到了後來的北非戰場。隆美爾有時候會故意將上級的命令置之不理,他認識到最高指揮部有時候並不會根據實際情況去處理,所以隆美爾經常先執行自己的命令,等做完了再去向上級報告。隆美爾的參謀人員對隆美爾這種行為並不贊同,而他們更多的時候是根本找不到他。隆美爾在寫給自己妻子露西的信件中稱法國戰役是一次「閃耀的法國之旅」。
法國陷落以後,隆美爾繼續他的軍事生涯。
1941年1月他被提升為中將並在2月被召回柏林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的司令,2月12日,隆美爾接到命令抵達的黎波里。非洲軍團由兩個師組成,他們的使命就是支援已經在1940和1941年1月在北非同大不列顛軍隊戰斗的義大利盟友。從40年12月至41年1月,英聯邦的軍隊將他們逐出了埃及,義大利人已經被擊退至利比亞境內。
1941年2月14日,隆美爾的先頭部隊第5輕裝甲師部分人員裝備在的黎波里上岸。隆美爾意識到義大利人由於被英軍擊敗而士氣低落,他會見了義大利的指揮官。2月24日,德國非洲軍團首次在的黎波里以東和英軍發生小規模戰斗,3月31日,非洲軍團對布雷加的英軍發動了一次成功的進攻。隆美爾使用其在法國成功的閃電戰術給了英軍狠狠一擊。非洲軍團繼續向東追擊撤退中的英軍,一直深入昔蘭尼加並攻佔了班加西。4月13日,隆美爾的部隊向南繞過港口要塞托布魯克攻克巴迪亞,接著又於4月15日佔領了埃及西部邊境上第一個城市薩魯姆。隆美爾的進攻迫使英軍及其盟軍退守到了托布魯克要塞內。4月11日到13日,隆美爾第一次嘗試攻佔托布魯克,但是失敗了。托布魯克對於整個北非的戰線有著重大的戰略地位。隆美爾第二次嘗試攻佔托布魯克是在4月30日至5月2日,此時他的敵人和朋友都因為他狡猾的戰術而稱他為「沙漠之狐」。4月中旬至6月中旬,英軍也發動了一些小規模的進攻,但是在德軍威力強大的88mm炮的打擊下損失慘重,被迫撤回了防禦陣地。
1941年6月,無論是英軍還是德意軍隊都無力再發動攻勢,雙方只有加固防禦陣地的實力。在德國,宣傳機構已經把隆美爾塑造成一個無敵的將軍。
1941年8月中旬,非洲軍團被改組為非洲裝甲軍團,實際上隆美爾已經成為整個非洲德軍和義大利軍隊的總司令。同時,德軍第5輕裝甲師被重新編組為第21裝甲師,非洲軍團還得到了新的補充--剛運至非洲的第90輕型師(即後來的第90輕裝甲師)。隆美爾不斷的要求裝備和補給,但是他僅僅得到很少的份額。10月,隆美爾又開始計劃進攻托布魯克並開始加強德意軍隊的防禦陣地。11月17日,英國的突擊部隊沖進了隆美爾的指揮部計劃暗殺隆美爾,但是行動失敗了,因為隆美爾根本不在那裡。11月18日,英軍出乎隆美爾意料之外發動了「十字軍」攻勢,英軍的目的就是突破托布魯克包圍圈並消滅非洲裝甲軍團。英軍的攻勢在11月22和23日停頓了下來,隆美爾發動了反擊並穿插到了英軍的後方。「十字軍」行動在這期間雙方作戰異常慘烈,戰場態勢變化相當大。在錫迪-雷日弗機場戰斗中,英軍炮兵英勇作戰,幾乎都堅守炮位直至戰死。盡管非洲軍團摧毀了大量的英軍坦克和裝備,但是隆美爾的部隊自己也損失極大,坦克只剩下了40輛,燃料彈葯都已經消耗怠盡,同時,英軍終於抵達托布魯克要塞的外圍,11月29日,英軍沖進了托布魯克。12月7日前,非洲軍團撤出了托布魯克外圍,而且也開始撤出昔蘭尼加。從1942年1月2日到1月17日,德意軍隊在巴迪亞和薩魯姆都被擊敗。
1942年1月中旬,隆美爾開始重整他的部隊,准備在得到足夠的補給和裝備後發動一輪新的攻勢。隆美爾經常有一些巧妙的戰術行動,比如他命令補給卡車和義大利的輕型坦克在後面綁上樹枝和雜草在沙漠里運動,以形成漫天的沙塵,這些在敵人眼裡會被認為是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使英軍指揮官判斷失誤,而同時隆美爾卻在其他的方向上集中裝甲主力發起進攻。
1942年1月下旬,隆美爾發動了新的進攻,首先是重新佔領了班加西,迫使英軍撤退到加扎拉防線。2月初,雙方軍隊形成對峙。1942年5月26日,隆美爾又開始進攻了,經過激烈交火後突破了加扎拉防線直接威脅托布魯克。從5月30日起至6月11日,隆美爾對托布魯克西南的比爾哈凱姆要塞發動了進攻,德軍採取了不間斷的空襲和炮擊,要塞里4000名法國守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要塞直到6月11日才被德軍攻佔。6月12日和13日隆美爾的部隊摧毀了大約140輛英軍坦克。遭受沉重損失的英軍開始撤離加扎拉防線,同時也撤出了在托布魯克東南建立的補給基地。6月18日,德軍再次包圍了托布魯克。6月20日,德軍非洲軍團向托布魯克發動了突襲。按隆美爾的指示,德軍裝甲主力首先越過托布魯克向東面的巴爾迪亞挺進,在距離巴爾迪亞僅有18英里的時候突然回頭向西面的托布魯克發動了進攻。在德空軍的配合下,非洲軍團的裝甲部隊和步兵終於在1942年6月21日攻佔了托布魯克要塞。6月22日,希特勒晉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
攻佔領托布魯克後,隆美爾決定繼續東進深入埃及。6月30日前,德意軍隊已經抵達了英軍設在梅爾沙馬特魯布的防線,很快英軍又拋棄了這個港口退向阿拉曼。阿拉曼距離亞歷山大以西96公里,開羅以西240公里。隆美爾的非洲軍團現在准備向蘇伊士運河挺進,不過此時的非洲軍團已經消耗完大部的燃料和彈葯,英軍在局部實施了一系列成功的反擊暫時阻止了非洲軍團的前進。從7月至8月,隆美爾一直在向德國最高統帥部要求補給和裝備,但是此時德國戰爭機器的焦點已經集中在東線戰場,只給予隆美爾很少的補給。1942年8月30日,隆美爾發動了一次進攻意圖迫使英軍撤出阿拉曼。德軍在阿拉姆哈勒法山脊受阻,由於英軍實力上占優以及德軍的補給耗盡,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不得不撤回出發陣地。這次戰斗之後隆美爾由於有病離開了非洲去德國治療。德軍在這期間沿阿拉曼戰線埋設了大量的地雷帶,這些防禦地帶就是隆美爾著名的「魔鬼花園」。英軍第8集團軍則正在積蓄反擊力量,大量工兵部隊為了排除「魔鬼花園」而專門訓練,地中海上皇家空軍頻頻出擊摧毀德軍運往北非戰場的補給艦只,而且得到了500輛美製的M4謝爾曼坦克。1942年10月23日蒙哥馬利將軍指揮下的英軍第8集團軍發起了阿拉曼戰役。當10月25日,隆美爾被急召回到非洲戰場的時候,形勢已經對德軍相當不利了。英軍步兵和坦克部隊在優勢空軍和炮兵的掩護下突破了德軍正面的防線。經過6天激烈的戰斗,10月19日下午,隆美爾命令非戰斗人員撤到了富卡防線更遠的西部--梅爾沙馬特魯地區。11月1日至2日夜間英軍全線向非洲軍團防線發動進攻。德軍正面開始崩潰了,剛開始希特勒再三嚴令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不許後撤,最後在11月5日希特勒勉強同意了隆美爾的撤退方案,非洲軍團全線撤退。11月12日,英軍收復了托布魯克。而在此之前11月8日,美軍已經在突尼西亞登陸。英軍繼續追擊潰退中的非洲軍團,11月19日收復班加西,而隆美爾由於缺乏裝備和補給根本無力去發動反擊甚至建立新的防線,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撤退,由於蒙哥馬利的謹慎個性,非洲軍團數次幾乎要被英軍包圍,又奇跡般地脫離險境。英軍於1943年1月23日收復的黎波里。隆美爾的非洲軍團最後全部撤到了突尼西亞。
1943年2月19日,隆美爾指揮非洲軍團在卡塞林隧道戰中重創美軍部隊,這也是隆美爾在非洲最後的一次進攻了。很快在盟軍優勢兵力面前,非洲軍團的攻勢在2月22日被阻止了。23日,隆美爾被任命為新成立的非洲集團軍群的司令,盡管他並不願意接受這個職務。不久他就被阿爾尼姆將軍所取代。1943年3月6日,隆美爾被送回德國治病。3月11日,希特勒授予隆美爾騎士十字勛章以及鑽石。兩個月後,1943年5月13日,非洲軍團向盟軍投降。
1943年3月至7月,隆美爾因嚴重的病情只能和妻子和兒子在一起度過。7月10日,他被指派為德軍在希臘的指揮官,不過很快又被召回柏林。隨後隆美爾參與了德軍鎮壓義大利政府倒戈向盟軍,大量德軍湧入義大利境內並解除了義大利軍隊的武裝。11月初,隆美爾又被委任為義大利的指揮官,很快這個職位被凱塞林將軍所取代。11月下旬,隆美爾離開義大利回到德國。12月初,希特勒正式委派隆美爾視察從北邊開始與英國隔海相望的全部海岸防禦工事。12月31日,隆美爾被任命為B集團軍群的指揮官,這個集團軍群的總指揮是陸軍元帥倫斯特。隆美爾視察了從荷蘭到波爾多沿海岸的防禦工事,也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壁壘」。為了阻擋盟軍的登陸,隆美爾特別設計了防空降的障礙物,這種東西被稱為「隆美爾蘆筍」,還有很多在海灘上的障礙物以及大片的地雷帶。由於盟軍成功的實施了欺騙行動,使得德軍在海灘防禦重點地區上出現了嚴重的分歧。隆美爾對盟軍可能的登陸點判斷有誤。
1944年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一線實施了登陸,數日之後盟軍就完全控制住了灘頭陣地,並向縱深擴大。盡管隆美爾在卡昂外圍暫時阻擋住了英軍的進攻,黨衛軍第12裝甲師摧毀了英軍100多輛坦克,但是在盟軍絕對優勢空軍打擊下,德軍終於頂不住了。當盟軍坦克潮水一般涌過德軍的防線,隆美爾心中對德國必勝的信念已經盪然無存了,他開始懷疑德國是否還有繼續戰爭的必要。
1944年7月17日,在一次空襲中隆美爾的座車被擊中,隆美爾受了重傷,不得不離開了前線。德國反希特勒的軍官們曾經找過隆美爾試圖說服他加入他們的陣營,盡管隆美爾對戰爭失去了希望,但是他卻始終沒有直接參與反希特勒的活動(在這個問題上,西方歷史學術界的觀點一直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1944年7月20日,德國反希特勒組織策劃了一起爆炸試圖刺殺希特勒,可惜行動陰差陽錯的失敗了。這個事件牽連了很多的高級將領和軍官,其中也包括隆美爾。8月8日,隆美爾被從法國醫院轉到他的故鄉斯瓦比亞的赫爾林根山莊。8月12日,密謀刺殺希特勒的重要成員戈台勒被捕,從他箱子里搜出來的有關文件上有隆美爾的名字。另外一名參與這個組織的成員霍法克也向希特勒的秘密警察證實隆美爾支持刺殺希特勒的行動。1944年10月14日,希特勒的第一副官布格道夫向隆美爾轉達了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有兩種選擇,自殺或者被逮捕受審。隆美爾選擇了前者,服毒自殺以一種體面的方式結束生命。
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下令為隆美爾舉行國葬並全國默哀一天。
總的來說,隆美爾一生為納粹德國的侵略戰爭效力,最終被希特勒處死,無疑是一個歷史悲劇人物。同時,辯證的看到隆美爾不具備一個戰略家的眼光,比如在德國1941年入侵蘇聯的時候,他卻在利比亞造成了戰線拉得太長的災難性事件,而且隆美爾固執武斷,對同僚和上司的意見置若罔聞,對別人的指責和非議常常神經過敏。不過這些並不能掩飾他具備傑出的裝甲戰術指揮天賦,出其不意的打擊敵人,利用裝甲部隊的速度實施機動迂迴,而且他總是出現在最前線,所以,隆美爾的士兵,無論他們是德國人抑或是義大利人,都無一例外的欽佩他們的指揮官--隆美爾!歷史不會忘記在兩年的時間里,他曾在硝煙彌漫的戰場指揮僅僅兩個裝甲師和為數不多,裝備較差的步兵,但是卻頂住了各方面都占優勢的敵人。隆美爾贏得了不僅是德國人還有他的敵人的尊敬,英國人稱他是一個騎士,邱吉爾說:「撇開戰爭,請准許我說,他是一名偉大的將軍。」
J. 求 隆美爾 資料
埃爾溫·隆美爾
更多圖片(48張)
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德語: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綽號「沙漠之狐,與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帝國之鷹」。
隆美爾出生於符騰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迅速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6月隆美爾上將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隆美爾元帥被陷害參加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被迫於1944年10月14日服毒身亡,時年52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夠做到生前聲名顯赫,身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他的評價也逐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戰神,他高明的軍事素質和出色的戰術指揮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他戰略的失誤,將其稱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但鑒於隆美爾既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又是納粹政權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中文名:埃爾溫·約翰內斯·尤根·隆美爾
外文名: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別名:沙漠之狐、帝國之鷹
國籍:德國
民族:日耳曼
出生地:符騰堡邦海登姆市
出生日期:1891.11.15
逝世日期:1944.10.14
職業: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駐非洲軍團軍長,駐法國的B集團軍群司令等
畢業院校:但澤皇家軍官候補學校
信仰:德意志第三帝國
主要成就:法國戰役,迅速扭轉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進攻力學,大西洋壁壘等
代表作品:《步兵攻擊》
軍銜:陸軍元帥
星座:天蠍座
血型:O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