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最擅長下什麼棋

德國最擅長下什麼棋

發布時間:2022-07-21 11:00:34

㈠ 棋有哪些種類

棋類包括中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蒙古象棋、五子棋、跳棋、國際跳棋(已列入首屆世界智力運動會項目)。

其中的中國象棋是中國棋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源遠流長,趣味濃厚,基本規則簡明易懂,千百年來長盛不衰。中國象棋是模擬的古代戰爭、直線戰爭、陸地戰爭、平面戰爭。在中國古代,象棋被列為士大夫們的修身之藝。



(1)德國最擅長下什麼棋擴展閱讀

棋類的作用:

玩棋能培養人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鍛煉思維,啟迪智慧。對陣雙方完全是在平等的情況下調兵遣將,逐鹿沙場的。最後勝利的歸屬偶然性較小。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使邏輯性和辯證法也得到增強。

游戲中每一步都是判斷、推理、計算和決策的過程。比如說圍棋,以軍事辯證法為基礎,需要把計算能力、默記能力、分析能力、戰略戰術巧妙地揉和在一起,很能啟迪人的智慧,有助於益智、健腦和養志。

㈡ 國際象棋世界上第二位棋王資料

國際象棋大師埃馬紐爾·拉斯克(或艾瑪努爾·拉斯克)(Lasker,Em),1868-1941,善於防禦。阿廖欣給他的評價是:並無太大的創造力,也無強烈取勝的願望,但是有刺激對手犯錯誤的無與倫比的技巧,以及隨即給予打擊的卓越能力。
拉斯克從1894年到1921年,連續27年奪得世界國際象棋冠軍。這樣長的時間地擁有王位前所未有,以後看來也不會有,甚至他在失去桂冠之後,在許多重大的比賽中,仍可獲得勝利,並且在67歲的高齡時在世界一流級別的賽事中還能應付自如,勝券在握,真可說是寶刀未老。 拉斯克的棋藝經常使內行人士都驚奇不已,有人認為他對不幸的對手施以魔法或者催眠術。除此之外實在無法理解,他維和擊敗成群的著名的特級大師是如此輕描淡寫。拉斯克是真正的戰士,以爭斗在樂。與上旗鼓相當的勁敵,他會拚死戰斗,結果往往是對手難逃劫數。 拉斯克出生在普魯士,在1889年到1893年,他的威名遠播德國、英國和美國。隨後他在1894年3月15日至5月26日在紐約、費城和蒙特利爾向斯坦尼茨挑戰。許多人認為拉斯克缺乏經驗,而在對抗賽中拉斯克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使得斯坦尼茨像個小學生似的招架不住。然而不服氣者大有人在,有人發出怪論:「與其說拉斯克勝了,不如說斯坦尼茨輸了。」而且提出他們年齡相差太大,斯坦尼茨是58歲,而拉斯克只有25歲。 拉斯克成為世界冠軍後,還得完成一個困難的任務,即要使世界棋壇承認自己的地位。他南征北戰,成績斐然。1895年至1896年在聖彼得堡,1896年在紐倫堡,1899年在倫敦,1900年在巴黎,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到處都是頭獎,拉斯克打敗許多世界一流的特級大師。 第二位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在數學系只念過四個學期的拉斯克,在厄蘭根大學出色地通過了哲學和數學博士論文的答辯,獲得博士學位,並受到高度贊許。1900民,許多報紙上發表了這條轟動一時的新聞。國際象棋、哲學、數學,拉斯克是一位真正的學者,一位真理的探求者。他的哲學和數學著作受到愛因斯坦的高度評價:「我喜歡拉斯克的不可摧毀的獨立精神,對於人類來說,這種品質是如此罕見……」 1908年拉斯克又出現在棋壇上,和一些強大的勁敵(其中有塔拉什、斯勒西特、馬歇爾和耶諾夫斯基)作了多次衛冕賽,並都保住了冠冕。1914年,他參加聖彼得堡舉辦的國際大賽,擊敗了較為年輕的一代中名聲鵲起的卡帕布蘭卡和阿廖欣,仍居於皇座。1921年在哈瓦那的世界冠軍對抗賽中,拉斯克被挑戰者卡帕布蘭卡挫敗。這位老冠軍,由於德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年戰事,他的經濟、健康和精神都受到損傷,使他在和年輕的古巴選手的較量中竟然一敗塗地,未能取勝一局。 在兩年未參加比賽之後,1923年拉斯克在摩拉維群島國際聯賽中獲得了第一名。1924年紐約國際聯賽中,永不氣餒的拉斯克又奇跡般堅定地出現在勝利的軌道上,他再度獲得冠軍,比他的年輕對手多半分,領先第三名阿廖欣4分,而此時拉斯克已經56歲了。正是在這次比賽中,他發現了一個殘局理論,那就是在一定特殊的情況下,一馬可以戰和一車一兵,這無疑是令人震驚的發現。十年以後即1934年,猶太出身的拉斯克為貧困所迫重返棋壇。德國納粹專政之後,使他不得不遠離家鄉。多少年來他漂泊世界各地,蘇黎世、諾丁漢和莫斯科。像他這樣的年齡,還能戰功累累,期間他戰勝了卡帕布蘭卡、兩次戰勝尤偉,實在是令人折服。作為哲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拉斯克,是最早運用心理戰於國際象棋的棋手,他把弈棋過程看作是人們智力活動的沖突范圍內兩種個性之間的戰斗,對他來說,對局不只是運子和組合的結合,而是兩位棋手感覺和情感之戰,思想和意志力的較量,是人與人、個性與個性的拼搏。在國際象棋巨擎中,拉斯克第一個考慮到自己對手的性格特徵,他們的心理狀態,而採取與之相適應的弈法。正因為拉斯克善於發現並利用對手性格上的弱點(這在當時無疑是難能可貴的),所以他的棋藝長盛不衰。「歲月的流逝對於這些鐵人似乎不起作用。」這是人們對棋壇鬥士拉斯克的評價。 拉斯克同時也是位天賦異稟的數學家,而他的哲學博士論文被視為現代代數的基礎。他是第一流的合約橋牌玩家,也寫過有關橋牌與其他博奕游戲,如圍棋,以及他個人的發明拉斯克(Lasca)的書。他試圖創造出競爭行為的通用理論,他受到了賽局理論的早期發展的影響,而他在關於博奕的書籍中,不甚詳細的提出的一些問題,至今在紙牌游戲數學分析中仍常被提及。他的哲學作品與他所合著的一部劇本現今也受到了微小的關注。 1941年1月13日,拉斯克離開人世,享年73歲。

㈢ 跳棋是哪國人,什麼時候,誰發明的

跳棋1880年在英國創立,英文名稱:Halma(希臘文「跳躍」的意思),最初的棋盤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開始時棋子分布在四個角落,以最快跳到對角為目標,規則和中國跳棋雷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盤,由一間德國公司Ravensburger取得專利,稱為Stern-Halma。20世紀30年代起在美國開始流行,並改了Chinese Checkers(中國跳棋)的名字。當這種棋子傳到中國時,稱為波子棋,實質上跳棋並不是起源於中國。

㈣ 德國的資料

德國民俗,風俗

婚禮傳統————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埋頭苦幹,講求踏實,重實惠而不尚浮誇的民族,這些特徵從他們的婚禮習俗中也可明顯地反映。

小伙求愛姑娘家 扛來一株白樺樹

德國人選擇配偶的方式別句具一格。在波恩地區,小夥子愛上一位姑娘,便於4月30日或5月1日將一株白樺樹放置在姑娘的家門前。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愛慕之意,便將白樺樹放到家中的客廳里。小伙於得知後,立刻給姑娘送一枚寶石戒指,姑娘收下戒指,並親吻小夥子,以表示對他的謝意,接受他的求愛。當雙方情投意合、難分難舍之時,便互相贈送一枚銀戒指,表示訂婚。舉行婚禮時,雙方互贈金戒指,表示雙方感情永遠象金子一樣純真。

位於柏林西南面有一個名叫希喬貝克的城鎮,因全鎮酷愛國際象棋比賽,素有"棋鎮"之稱。在這個地方,棋藝高強者,倍受人們敬重。年青小夥子們總是刻苦鑽研棋藝,千方百計地讓自己的棋藝能夠更勝一籌,以此討取姑娘的歡心。小夥子欲向某位姑娘求愛,便捎信給姑娘,希望能同她的父親對弈一盤。姑娘如果對小夥子懷有好感,便約定一個時間,邀請小夥子到家裡來。當小儀子同未來的"泰山大人"比賽時,姑娘及全家人都在一邊觀戰。小夥子使出自己十八般武藝,"泰山大人"認認真真地對待。經過一番較量,小夥子取勝了,"泰山大人"不但不會生氣,反而表示祝賀。於是,伙子會受到姑娘全家的厚待,求愛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

婚介旅館住40天 未婚男女來聚首

在福爾島上,有一座設備豪華的旅館,所接待的對象是未婚男女,其目的是為這些對婚事羞於啟齒的人提供接觸機會,在旅館登記住宿者必須具備為人忠厚、作風正派、孤身一人的條件,居住時間不超過40天。在這期間,旅館工作人員利用各種機會讓男女接觸,彼此相識。居住者也可以通過房間里的專線電話向陌生者通話求愛,以避免出現面對面求愛遭到拒絕的情景出現。許多人在這里居住期間,能達到喜結良緣的目的。

姑娘拍徵婚電影 缺點當然不暴露

電影擇偶深受德國女性歡迎。一些姑娘因種種原因在解決婚姻問題方面存在困難,於是花錢拍一部徵婚電影。在導演和攝影師精心安排下,姑娘的烹調、縫紉、住房以及容貌、身材等方面的優勢和才能活靈活現地在銀幕上表現出來。即使是一位很平常的女子,在銀幕上也會變成秀麗可愛的姑娘。至於姑娘有哪些不足之處,只有婚後他的丈夫清楚。

如同其他歐洲國家的情況那樣,德國青年男女大多在教堂里舉行婚禮儀式,在家裡舉辦結婚宴會。男方支付教堂里的費用,參加婚禮的賓客名單多由新娘的父母擬定。但是,在許多情況下,新娘的父母總是同新郎的父母共同商量,各自提出一半的賓客姓名,這樣可以避兔在喜慶的時刻出現不愉快的事情。一般規模的婚禮,賓客名單通常包括兩家的家庭成員,雙方父母的朋友,新郎和新娘的朋友,大體上按相等的比例擬定。

在德國的一些地方,至今依然沿襲著某種古老婚禮的習俗,例如波恩地區流行的婚前摔盆砸碗的"普特阿班"儀式便是一例。

砸碗盆以圖吉利,新婚夜不得安寧

莊重喜慶的氣氛中,身著筆挺禮服的新郎和身披白色婚裙的新娘手挽手,在男女儐相護送下,進入婚禮現場,賓客們向新婚夫婦表示祝賀,新郎新娘一一向客人表示謝意。突然間,"叮叮咣咣"的砸盤、摔碗的聲音響起,而且接連不斷,持續很長時間,猶如中國春節除夕之夜的鞭炮聲一樣。原來,按照當地傳統習俗,新婚之前要舉行辭舊迎新的儀式。應邀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們,每人都帶著幾樣破碗、破碟、破盤、破瓶之類的物品。儀式上,人們競相摔盤砸瓶,此起彼伏,響聲不息。客人們帶來的破爛物品被摔得滿地,新娘的父母笑嘻喀地將這些碎片破紙掃成一堆,裝進一隻破舊的鐵皮箱里,在院子中央點燃,眾人圍著唱歌跳舞,歡呼雀躍。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喜慶的日子裡是忌諱打破東西,德國人的傳統觀念恰好與此相反。他們認為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迎來甜蜜的開端,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夫妻倆能夠始終保持火熱的愛情、終身形影相伴、白頭偕老。更為有趣的是,新婚夫婦不能享受靜謐的初婚之夜,而是精神高度集中,密切注視四周的動靜。左鄰右舍總有人隔一會摔碎一件瓷器,新婚夫婦聽到後,必須立刻砸碎一件物品響應。彷彿對方砸一件物品是對他們恭喜祝賀,他們砸一件物品則是表示謝。

德國傳統服飾 ————
德國人在穿著服飾上其民族特徵並不明顯,只有在少數幾個地區,那裡的居民還保留了一些本地獨特的服飾風格。比如巴伐利亞地區,那裡的男人多戴一種有羽毛的小氈帽,身穿皮褲,掛著背帶,腳穿長襪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沒有翻領,而且顏色多半是黑綠色。巴伐利亞的婦女著裝多以裙裝為主,上衣敞領、束腰,袖子有長有短,領邊、袖口還鑲有花邊,並以白色為主。裙子的樣式類似圍裙,以顯示勞動婦女的氣質,裙子的顏色有的鮮艷、有的素雅、還有的則深沉莊重。在裙邊多用刺綉、挑花來點綴,腿部再配上以白色為主的長襪。傳統的女裝常常要佩有帽子,帽子的樣式多種多樣,有的婦女乾脆用鮮花編成花環帶在頭上,十分嬌艷。巴伐利亞的這種民族服裝除了在偏僻的山村常見外,其他地區的人們平時很少穿用,它們被作為寶貴的民族遺產而小心地珍藏著,只有在遇到節日、喜慶活動或表演傳統節目時,才被拿出穿在身上。人們用這五彩繽紛的傳統服裝為歡樂的氣氛塗上艷麗的色彩。
在德國北方的港口城市漢堡,人們愛戴一種小便帽,這種小便帽已成為漢堡人服飾上的一個顯著特徵。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就是漢堡人,他的頭上常戴著漢堡小便帽,以致這種小便帽成了這位德國總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在德國,男人們一般喜歡蓄連腮大鬍子,而且樣式還多種多樣。人們根據自己的臉形、發式及胡須的疏密長短經常不斷地修整和梳理胡須,通過不同樣式的胡須來體現自己特有的風度和氣質。

柏林傳統節日————
一月 國際綠色周
其實是一個國際農業博覽會,但是成千上萬的柏林人湧入了展廳,目的是品嘗一下其他國家的飲食。
自行車比賽
來自各國的自行車運動明星在起點上准備好了,參加比賽。「六日自行車比賽」在蘭茨貝格林蔭道邊嶄新西伯利亞雲杉鋪成的橢圓形自行車運動場上開始。運動員並非日夜兼程。不過使古老的體育傳統得到了延續。
二月 國際航船展覽會
柏林傍水而建,有許多水戶,因而國際航船博覽會有天時、地利的優勢。
國際電影節
從1951年開始,1956年起變成二年1次頒發金熊獎和銀熊獎,遺憾的是多次都在冬季。電影節的影院里播放來自世界各國的參賽影片,雖然來柏林的明星並不多,但是為此趕來的觀眾依然不少。
三月 國際旅遊交易會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遊博覽會,參展者來自各國,有些國家的名字也許還沒有聽過。有許多彩色的紙頁可以帶回家,同時許多專家在一起討論,怎樣刺激旅遊城市的更大發展。
五月 文化狂歡節
來自世界各國的民族服裝。傳統風格和舞蹈風格——這個節日於1996年首次舉行,克羅依茨貝格因此變成了人們想像中的樣子:移民和外來客人的五彩斑斕的混合。
六月 爵士樂節
國際爵士音樂節,在世界文體大廈舉行。
戲劇節
評審團從所有的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戲劇中選出大約10部作品後在施普雷河畔作為德語精華戲劇上演。閉幕時有引人入勝的佳作匯演。
七月 露天古典音樂會
在柏林最美的露天舞台上音樂、音樂、還是音樂:音樂會是在音樂廳前的集市,在森林裡,在英式花園(蒂爾加股區)里,甚至在最美的霍普花園里舉行的。
柏林巴赫紀念日
來自各國的獨奏和合奏——只演奏巴赫的樂曲。
德國賽馬周
在馬林多夫賽馬場舉行的比賽,獎金高達50萬馬克。
鄉村音樂會
露天音樂會,來自世界各國的著名藝術家演奏古典音樂和爵士樂。
宮廷音樂會
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在柏林的宮廷里輪流演奏。
國際手風琴節
每兩年一次,在圍繞著庫達姆大街的節日遊行後,美麗至極的大風琴演奏,是國際手搖風琴節的高潮。
八月 國際無線電展覽會
娛樂電器和通訊電器的世界最大的博覽會。無線電發射員和電視發射員在「透明」的工作室里,明星比坐在第一排看還近。
國際舞蹈節
國際舞蹈先鋒的頂尖舞者在喜劇歌劇院、赫貝爾劇院、哈勒什河畔劇院以及波德威爾劇院翩翩起。

德國有著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很多,據不完全統計,德國大大小小的民間節日有一千多個,平均每天就有三個節日。節日慶祝得范圍小到村鎮,大至全國乃至全世界。象全國性的聖誕節、狂歡節、復活節、射手節等;地域性的有慕尼黑的啤酒節、斯圖加特的感恩節、巴伐利亞的民間服飾節;行會之間也有很多的節日,象五朔節、漁民節、牧羊人節、廚師節、葡萄農節等。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從每年的11月11日11時起就算狂歡節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的復活節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是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前三天,在這發狂的三天,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他們進行化裝大遊行,進行大型的狂歡集會和舞會,還有「星期四女人節」,這一天許多的婦女手拿剪刀上街,專門去剪男人的領帶,特別是一些漂亮的領帶,她們把剪來的領帶作為戰利品訂在牆上自我欣賞。
世界盃城市漢諾威的射手節就是在世界盃決賽期間舉行的。每年七月初舉辦的下薩克森州漢諾威的射手節是德國規模最大也是最為隆重的射手節,有近萬名射手參加。節日期間,由近萬名射手、120個樂隊和無數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的市民組成的遊行隊伍浩浩盪盪,一輛輛彩車花團錦簇,鼓樂齊鳴、旌旗翻舞,美不可言。節日會持續十天,其盛況並不亞於狂歡節。

德國人口密度 每平方公里229人
語言 德語是通用語言
宗教 三分之一的人信仰新教,三分之一信仰羅馬天主教,其餘信仰其他或者不信教
時區 歐洲中部時間,比格林威治時間早一小時。時差:比北京晚7個小時。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到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實行夏時制,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貨幣 歐元
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100:931
度量衡 公制
電力 220伏,兩相插座(圓形),到德國需要帶轉換插頭。
國際直撥號 0049,在德國的大城市通信信號一般都不錯,在中國入139網的手機在德國同樣可以使用。
國旗 自上而下黑紅金三色條形旗
特產 Zeiss望遠鏡, Rolleiflex和Leica相機, Zwilling刀具,Mittenwald瓷器,不來梅附近的Wedgewood手工藝品,Schwarzwald布穀鍾,Birken-stock拖鞋,還有皮製品、羊毛製品、手錶、木刻的小提琴、各種品牌的巧克力、葡萄酒、糖果等。
旅遊咨詢處
在德國最主要的旅遊管理部門是德國旅遊協會,在各個城市都設有咨詢處,一般都在火車站或者市中心,遊客可以在耐力得到工作人員耐心的幫助,並且可以得到免費的地圖、名勝介紹和一份當地旅館指南、市內交通路線圖和時刻表等。

㈤ 老外一般下什麼棋

老外不怎麼下棋,要下的話也就國際象棋

㈥ 世界上玩國際象棋主要分布的地區

國際象棋主要是西方國家玩的多,南亞和西亞也很流行。

歐洲:俄羅斯(國際象棋最厲害的國家,前蘇聯時期達到鼎盛,像鮑特維尼克、塔爾、斯梅斯諾夫、斯帕斯基、彼得羅欣、卡爾波夫、卡斯帕羅夫等世界冠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很強,目前有斯維德勒、格里斯丘克等名將)、烏克蘭(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國,實力不容忽視,目前世界名將伊萬丘克等依然很厲害)、法國(安德森,曾經的第四位世界冠軍阿廖欣法學博士是俄裔法籍人)、英國(早期的布蘭克本等,目前的肖特等)、西班牙、瑞士(前蘇聯的科爾奇諾伊改為了瑞士國籍)、瑞典、奧地利(第一位世界冠軍斯坦尼此是該國人)、匈牙利(波爾加三姐妹很有名的)、德國(第二位世界冠軍,數學兼哲學博士拉斯克就是德國人)、波蘭、義大利、羅馬尼亞、拉脫維亞、保加利亞(世界冠軍托帕諾夫就是這個國家的)、挪威(目前等級分最高的神童的卡爾森來自這里)、冰島、丹麥、芬蘭、捷克、荷蘭(第五位世界冠軍,數學博士尤偉就是荷蘭人,荷蘭人嗜棋如命,每年阿姆斯特丹都要舉行大型國際象棋節,甚至有的村莊該女兒找對象都要考察國際象棋棋力,不過關的就被淘汰。)
【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玩國際象棋,在古代就是歐洲貴族玩的游戲,在歐洲的普及程度比中國的中國象棋還要高的多。】
北美洲:美國(歷史上出了著名的費舍爾、皮爾斯百里、摩菲等傳奇棋手,目前的中村光、卡姆斯基等實力還可以)、加拿大(因為大多是歐洲的移民,自然下國際象棋,但是在世界上沒有還著名的棋手)、古巴(歷史上第三位世界冠軍,天才棋手卡帕布蘭卡就是古巴人)

南亞:印度(目前的世界棋王阿南德就是印度的)

西亞:亞美尼亞(目前阿羅尼揚排世界第三)、亞塞拜然(目前拉迪亞波夫等也能排上號的)、以色列(老將格爾凡德今年四月曾經對抗俄羅斯的格里斯丘克取得勝利,獲得2012年挑戰世界冠軍阿南德的資格)、卡達(默罕默德之類的)

㈦ 什麼棋起源於什麼國家

中國象棋起源於中國,定型於中國;
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或中國,定型於歐洲;
圍棋起源於中國,定型於日本;
五子棋起源於中國,定型於日本;
國際跳棋起源於歐洲,定型於歐洲。
以上是我國體育總局規定的正式棋類項目。

㈧ 國際跳棋發源於哪三個國家

跳棋1880年(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創立,英文名稱:Halma,(希臘文「跳躍」的意思),最初的棋盤 跳棋是正方形的,共有256格,開始時棋子分布在四個角落, 以最快跳到對角為目標,規則和現在的中國跳棋類同。不久就有人改成星形棋盤,由一間德國公司Ravensburger取得專利,稱為Stern-Halma。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在美國開始流行,並改了Chinese Checkers(中國跳棋)的名字。當這種棋子傳到中國時,稱為波子棋,實質上跳棋並不是起源於中國。 跳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普及的智力游戲之一。關於跳棋的第一本書早在一五三一年就已經在威尼斯出版。目前在跳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際跳棋在許多國家受到歡迎。國際跳棋聯合會已經有五十多個會員國。 據史料記載,跳棋最早出現在古埃及、古羅馬、古希臘。

㈨ 立體國際象棋的德國式空間象棋

棋子與普通國際象棋有不同多了一個「獨角獸」(Unicorn),雙方開局時都有棋子各20枚,它們是:王1枚、後1枚、車2枚、象2枚、馬2枚、獨角獸2枚和兵10枚。
車(Rook):每步可沿格子按縱、橫、豎三個方向直線行棋,距離不限。象(Bishop):每步可沿同一個平面內的斜格子行棋,距離不限。獨(Unicorn):每步可沿與整個棋盤的四條大對角線平行的斜格子行棋,距離不限。後(Queen):把車、象和獨角獸三種棋子走法合在一起。王(King):類似與後的走法,但每步只能移動一格。馬(Knight):走法是先直行一格、然後斜行一格,兩個格子須在同一平面中。兵(Pawn):Raumschach中的兵的走法比二維平面象棋中的要復雜。 白方的兵每步可以向前或向上直行一格,黑方的兵每步可以向前或向下直行一格;白方的兵可以吃掉前方對角格子里的敵子,或吃掉前上方對角格子里的敵子,黑方的兵同樣可以吃掉前方對角格子里的敵從,或吃掉前下方對角格子里的敵子。但是,Raumschach的兵不能象二維平面象棋那樣第一步走兩格,也不能吃過路兵。Raumschach的兵走到離其初始位置最遠的棋盤另一端時,就可以升格為後、車、象、馬或獨角獸等棋子。

㈩ 德國人會玩五子棋嗎

德國人會玩五子棋的人還是比較少數,基本上五子棋的文化還是在東亞一塊,日本對五子棋的理解非常深入,近年來五子棋的一些戰術理論往往都是出自日本,而且日本對於五子棋有種不錯的競技氛圍。
我們國內基本上對於五子棋都是以小游戲看待,近些年也出了很多戰術大家,日本也一直是我們的競手。至於韓國在五子棋方面的貢獻可能偏弱,但是也算是有所作為。

閱讀全文

與德國最擅長下什麼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