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最難破解的密碼數字是什麼
密碼主要用於軍事,無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據《六韜》所載,3000年前由姜子牙發明了「陰符」,這就是最初的密碼。後被廣泛運用於我國古代維護國家安全的軍事活動和情報活動中。
相傳姜太公帶領的周軍指揮大營被叛兵包圍,情況危急。姜太公令信使突圍,他怕信使遺忘機密,又怕周文王不認識信使,耽誤軍務大事。於是就將自己珍愛的魚竿折成數節,每節長短不一,各代表一件軍機,令信使牢記,不得外傳。
信使回到朝中,文王令左右將幾節魚竿合在一起,親自檢驗。他辨認出是姜太公的心愛之物,便親率大軍解了姜太公之危。事後,姜太公妙思如泉湧,他將魚竿傳信的辦法加以改進,便發明了「陰符」。後來又演化成皇帝和大將各執一半的「虎符」,作為調兵遣將的憑證。
宋朝時,官方便將常用的40個軍事短語,分別用40個字來代替,然後編出一首40個字的詩,作為破譯的「密碼本」。到了明朝,戚繼光發明了反切碼,他還專門編了兩首詩歌,作為「密碼本」。這兩首詩歌是反切碼全部秘密所在,它使用漢字注音方法中的「反切法」,取聲母和韻母按照順序進行編號,再進行讀取。其原理與現代密電碼的設計原理完全一樣,但卻比現代密碼更難破譯。
那麼西方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在古希臘,人們用一條帶子纏繞在一根木棍上,沿木棍縱軸方向寫好明文,解下來的帶子上就只有雜亂無章的密文字母。解密者只需找到相同直徑的木棍,再把帶子纏上去,沿木棍縱軸方向即可讀出有意義的明文。
公元前1世紀,凱撒密碼被用於高盧戰爭中,這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單字母替代密碼。戰前凱撒設計了一種對重要的軍事信息進行加密的方法,即使這些信息被截獲,敵方也不一定能看懂。其實,凱撒密碼字母移位的位數就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單字母替代密碼。密碼輪是利用凱撒密碼來應用的,通過把字母移動一定的位數來實現加密和解密。
計算機因解碼而誕生
工業革命後,密碼學也進入了機器時代、電子時代。上世紀20年代,人們發明了各種機械設備來自動進行加解密,於是就出現了密碼機。因為大多數密碼機使用連線接通各個機械轉輪,實現密碼代換,所以也稱之為「轉輪機時代」。
世界上最著名的密碼機是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明的「謎」。
「謎」是世界上第一部機械密碼機,其工作原理奠定了當今計算機加密的基礎。這種密碼融數學、物理、語言、歷史、國際象棋原理、縱橫填字游戲等為一體,被希特勒稱為「神都沒辦法破譯的世界第一密碼」。一份德國報告稱:「謎」能產生220億種不同的密鑰組合,假如一個人日夜不停地工作,每分鍾測試一種密鑰的話,需要約4.2萬年才能將所有的密鑰可能組合試完。
二戰期間,「謎」被德軍大量用於鐵路、企業當中,令德軍保密通訊技術處於領先地位。
盟軍在破譯「謎」密碼過程中,吸納了大批語言學家、人文學家、數學家、科學家加入解碼隊伍。電腦之父圖靈, 1912~1954)也在其列。在圖靈的領導下,這支優秀的隊伍設計了人類的第一部電腦來協助破解工作。1939年8月,解碼隊伍完成了一部針對「謎」型機的密碼破譯機,每秒鍾可處理2000個字元,綽號叫「炸彈」。半年後,它幾乎可以破譯所有被截獲的德國情報,這使得德國的許多重大軍事行動對盟軍都不成為秘密。
雖然計算機因破譯密碼而誕生,而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人類的想像。上世紀70年代,三位科學家和電腦專家設計了一個世界上最難破解的密碼鎖,意圖利用長長的數學密碼,保護儲存在電腦資料庫里的絕密資料,例如可口可樂配方、核武器方程式等。他們宣稱,人類要想解開他們的密碼,需要4萬億年。
當然,編制密碼鎖的三位專家沒有想到,科學會發展得這樣快。僅僅過了17年,世界五大洲600位專家利用1600部電腦,並且藉助電腦網路,埋頭苦幹8個月,終於攻克了這個號稱千億年難破的超級密碼鎖。結果發現,藏在密碼鎖下的,並非可口可樂配方、核武器方程式,而是這樣一句話:「魔咒是神經質的禿鷹。」
密碼的民用不到30年
你恐怕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密碼演算法竟讓發明者接受了長達5年的審判。因為,那時的密碼還由軍方壟斷。1991年,美國學者齊默爾曼設計出一種經濟而有效的產品。當時,美國法律規定,密碼演算法屬於軍火,但齊默爾曼還是鋌而走險免費發放了這些加密軟體。齊默爾曼被美國海關當局起訴的罪名是:「非法出口軍火,給敵對國家和恐怖分子提供進攻美國的工具。」
當時,執政者認為,密碼演算法的廣泛應用給恐怖分子、販毒集團以可乘之機。而支持加密公眾化的公民和密碼學家認為,人們亟須使用密碼來保護個人隱私。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的商業公司也加入進來,他們需要強大的密碼演算法使他們能在網路時代保證業務的安全。經過5年的斗爭,柯林頓政府被迫更改了法律,大陪審團也放棄了對齊默爾曼定罪的想法。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密碼成了現代都市生活中最普遍運用的個人信息認證手段,它以最簡單的數字組合方式,取代各種煩瑣的個人認證方法。
1993年,銀行業務實行電腦聯網。其中,與個人關系最緊密的是活期存款,銀行從那時開始讓儲戶設置個人密碼。為了方便記憶,身份證的後幾位數、生日、電話號碼、門牌號等,是那時候老百姓最常用的密碼。1996年,全國銀行系統普及了密碼的使用和設備更新。1999年開始,銀行存取款必須使用密碼就變成了硬性規定。現在,多數銀行只要輸入密碼,憑存摺或儲蓄卡,就能進行5萬元以下的支取,無需身份證。
2000年前後,國內各大網站開始大規模開發電子郵箱,那時候網站對郵箱密碼的要求並不太嚴格,規定只要三個字元以上即可,有許多人就用ABC、123等做密碼。在收到了用戶郵箱被盜的反饋後,網站將密碼最少數位提升至6位。現在這些以數字和字母搭配的「軟密碼」也越來越不安全了。例如,前不久國內就有某大型網站被黑客侵入,泄露客戶的大量隱私。
目前大多銀行等涉及高隱私的部門都開發出針對自己安全系統的「硬密碼」,即非要在客戶端插上一個類似於U盤那樣的「密碼」,然後再輸入相應的軟密碼才能登錄相應的網站。
經過數千年的演化,我們又回到了「虎符」的年代,只不過現在的虎符是電子的了。
㈡ 三國合力破譯,二戰時期德國使用的埃尼格瑪密碼機有多厲害
埃尼格瑪密碼機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更加確切的說,埃尼格瑪是對二戰時期德國使用的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加解密機器的統稱,它包括了許多不同的型號。 主要是德國科學家們針對當時一再失密的情況,費盡心機發明的密碼再加密機,是當時最復雜的保密機器。直到1939年9月,在破譯精英們不懈努力和波、法突破德國陸軍埃尼格瑪密鑰的幫助下,英國密碼專家們才破譯了德國空軍的“紅色”密鑰。但是,埃尼格瑪的“黃色”密鑰,仍無法掌握密碼規律當時,這個密鑰還不是被破譯出來的,而是在一次戰斗中,英國海軍在挪威海岸的一架德機的殘骸中,找到了一本密碼本表,這才揭開了埃尼格瑪的神秘面紗。
㈢ 莫爾斯電碼是誰發明的
莫爾斯電碼發明於1837年,發明者有爭議,是美國人塞繆爾·莫爾斯或者艾爾菲德·維爾。
摩爾斯電碼(又譯為摩斯密碼,Morse
code)是一種時通時斷的信號代碼,通過不同的排列順序來表達不同的英文字母、數字和標點符號。
摩爾斯電碼是一種早期的數字化通信形式,但是它不同於現代只使用零和一兩種狀態的二進制代碼,它的代碼包括五種:
點、劃、點和劃之間的停頓、每個字元之間短的停頓、每個詞之間中等的停頓以及句子之間長的停頓。
(3)德國發明什麼密碼擴展閱讀:
電碼分類:
1、美式:作為一種實際上已經絕跡的電碼,美式摩爾斯電碼使用不太一樣的點、劃和獨特地間隔來表示數字、字元和特殊符號。這種摩爾斯電碼的設計主要是針對地面電報務員通過電報電線傳輸的,而非通過無線電波。
2、現代:現代國際摩爾斯電碼是由
Friedrich
Clemens
Gerke
在1848年發明的,用在德國的漢堡(Hamburg)和庫克斯港(Cuxhaven)之間的電報通信。
1865年之後在少量修改之後由國際電報(International
Telegraphy)大會在巴黎標准化,後來由國際電信聯盟(ITU)統一定名為國際摩爾斯電碼。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莫爾斯電碼
㈣ 二戰時期最早使用的密碼是什麼
恩尼格瑪密碼機(德語:Enigma,又譯啞謎機,或謎)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
㈤ 英格瑪機是誰發明者
恩尼格瑪機由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和理查德•里特於1918年製造。確切地說,是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大體由三部分組成:鍵盤、轉子和顯示器。由於其性質,謝爾比烏斯將這種電氣編碼機械取名「恩尼格瑪」(ENIGMA,意為啞謎),它來源於英國作曲家愛德華•艾爾加的《謎之變奏曲》。
謝爾比烏斯在1918年為「恩尼格瑪」密碼機申請了專利,於1920年開發出產品
㈥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發明歷史
美國大片《U-571》,告訴人們「恩尼格瑪」密碼機是戰爭中,同盟國費盡心機想要獲得的尖端秘密,是戰勝德國海軍潛艇的關鍵所在。歷史也確實如此,對於潛艇作戰,尤其是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來說,無線電通訊是潛艇在海上活動,獲取信息通報情況的最重要的手段,而「恩尼格瑪」密碼機則是關乎整個無線電通訊安全的設備,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自從無線電和摩爾斯電碼問世後,軍事通訊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但是無線電通訊完全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在己方接受電文的同時,對方也可「一覽無遺」,因此人類歷史上伴隨戰爭出現的密碼,也就立即與無線電結合,出現了無線電密碼。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所有無線電密碼都是使用手工編碼。毫無疑問,手工編碼效率極其低下,同時由於受到手工編碼與解碼效率的限制,使得許多復雜的保密性強的加密方法無法在實際中應用,而簡單的加密方法又很容易被破譯,因此在軍事通訊領域,急需一種安全可靠,而又簡便有效的方法。
1918年德國發明家亞瑟·謝爾比烏斯(Arthur Scherbius)和理查德·里特(Richard Ritter)創辦了一家新技術應用公司,曾經學習過電氣應用的謝爾比烏斯,想利用現代化的電氣技術,來取代手工編碼加密方法,發明一種能夠自動編碼的機器。謝爾比烏斯給自己所發明的電氣編碼機械取名「恩尼格瑪」(ENIGMA,意為啞謎),乍看是個放滿了復雜而精緻的元件的盒子,粗看和打字機有幾分相似。可以將其簡單分為三個部分:鍵盤、轉子和顯示器。
操作步驟
德軍的各支部隊使用一些不同的通訊線路,每條線路中的恩尼格瑪密碼機都有不同的設置。為了使一條信息能夠正確地被加密及解密,發送信息與接收信息的恩尼格瑪密碼機的設置必須相同;轉子必須一模一樣,而且它們的排列順序,起始位置和接線板的連線也必須相同。所有這些設置都需要在使用之前確定下來,並且會被記錄在密碼本中。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設置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轉子:轉子的結構及順序。起始位置:由操作員決定,發送每條消息時都不一樣。字母環:字母環與轉子線路的相對位置。接線板:接線板的連線。在末期版本中還包括了反射器的線路。恩尼格瑪密碼機被設計成即使在轉子的線路設置被敵人知道時仍然會很安全,盡管在實際使用中德軍盡了全力來防止線路設置被泄露出去。如果線路設置為未知,那麼最多需要嘗試10種情況才可能推算出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密碼;當線路和其它一些設置已知時,也最多需要嘗試10次。恩尼格瑪密碼機的使用者對它的保密性很有信心,因為敵人不可能使用窮舉法來找出密碼。
指示器
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大部分設置都會在一段時間(一般為一天)以後被更換。但是,轉子的起始位置卻是每發送一條信息就要更換的,因為如果一定數量的文件都按照相同的加密設置來加密的話,密碼學家就會從中得到一些信息,並且有可能利用頻率分析來破譯這個密碼。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轉子的起始位置在每次發送信息之前都會被改變。這個方法被稱作「指示器步驟」。
最早期的指示器步驟成為了波蘭密碼學家破譯恩尼格瑪密碼機密碼的突破口。在這個步驟中,操作員會先按照密碼本中的記錄來設置機器,我們假設這時的轉子位置為AOH,之後他會隨意打三個字母,假設為EIN,接著為了保險起見,他會將這三個字母重新打一遍。這六個字母會被轉換成其它六個字母,這里假設為XHTLOA。最後,操作員會將轉子重新設置為EIN,即他一開始打的三個字母,之後輸入密電原文。
在接收方將信息解密時,他會使用相反的步驟。首先,他也會將轉子按照密碼本中的記錄設置好,然後他就會打入密文中的頭六個字母,即XHTLOA,如果發送方操作正確的話,顯示板上就會顯示EINEIN。這時接收方就會將轉子設置為EIN,之後他就可將密電打入而得到原文了。
這個步驟的保密性差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操作員將轉子的設置打到了密電中,這就使第三方能夠得知轉子設置。第二,這個步驟中出現了重復輸入,而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這個弱點使波蘭密碼局早在1932年就破譯了二戰之前的德軍恩尼格瑪系統。但是從1940年開始,德國改變了這個步驟,它的安全性也就提高了。
這個步驟只被用於德國陸軍和空軍。德國海軍發送信息的步驟要復雜的多。在被恩尼格瑪密碼機發送之前,信息會先被Kurzsignalheft密碼本進行加密。這個密碼本將一個句子替換為了四個字母。它轉化的句子包括了補給、位置、港灣名稱、國家、武器、天氣、敵人位置、日期和時間等內容。
縮寫與指導
德國陸軍的恩尼格瑪密碼機的鍵盤上只有26個字母,標點符號由字母組合來代替,X相當於空格。在各軍種的恩尼格瑪密碼機中,X都相當於句號。有一些標點符號在不同軍種的密碼系統中被不同的字母組合代替。陸軍的系統使用ZZ來表示逗號,FRAGE或FRAQ則表示問號。但是德國海軍用來表示逗號及問號的則分別為Y和UD。Acht(意為「八」)和Richtung(意為「方向」)中的字母組合CH則由Q來代替。CENTA、MILLE和MYRIA分別表示兩個、三個和四個零。
德國陸軍和空軍將每條信息都翻譯成5個字母的代碼。使用四轉子恩尼格瑪密碼機的德國海軍則將信息翻譯成4字母代碼。經常用到的詞語代碼與原詞語的差別越大越好。Minensuchboot(意為「掃雷艇」)這樣的詞語可以被表示為MINENSUCHBOOT、MINBOOT、MMMBOOT 或MMM354。比較長的信息會被分成幾個部分來發送。
㈦ 德國的軍用密碼恩格瑪
破譯密碼是必然的,設計再好的密碼由於戰爭中大量的使用其有效期限是很短的,所以各國都規定有密碼的更換期限,到期無論密碼是否被破譯都要更換。德國人就是太迷戀自己的密碼,居然到現在都認為ENIGMA密碼是無法破譯的,死活不換,無非就是在原有的密碼機上做點小改動,對於英國強大的破譯系統來說幾乎毫無意義。
㈧ 德國的伊尼格瑪。
英國的【超級機密】說到【超級機密】首先要從德國的「艾尼格馬密碼機」說起。」艾尼格馬密碼機「是波蘭人發明的,由於在商業上運氣不佳,後來被德國改裝成軍用新型密碼機-「迷」。該機器結構結實、機器性復雜便於攜帶,盡管在戰場被敵方俘獲也無關緊要,以為只要調節一下機器上的轉子瞬間就會產生無數不同的密碼,除非了解程序否則毫無用處。德國統帥部的陸、海、空軍以及黨衛軍和其他國家機構的通信都要用艾尼格馬密碼機進行加密。因此,艾尼格馬密碼機也就成了德軍「閃電戰術」的通訊裝置-「迷」。
但二戰前夕事情發生變化,1939年,波蘭情況部門向英國提供他們多年研製發明的一部「博姆」解碼機。60部博姆解碼機同時工作10小時就能將德軍最新型的艾尼格馬秘密機進行解密。英國人對機器進行改裝後,把它安放在布萊奇蕾庄園內。正式命名為【超級機密】。
希特勒也經常用艾尼格馬密碼機同遠在北非的隆美爾進行聯絡。英軍住北非部隊司令蒙哥馬利能夠和隆美爾同時看到希特勒的電文。
【超級機密】無疑是摧毀軸心國以及地中海補給線起到了起足輕重的作用。【超級機密】也成了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及丘吉爾手中的一張王牌。情報是戰爭的血液,對「元首」來說毫無價值。德國的失敗也就在意料之中!
【超級機密】大本營-布萊奇蕾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