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最早的手槍是德國的嗎
GLOCK17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型號,由於9mm Para口徑是北約成員國的軍用手槍標准口徑,而在其他非北約國家中也是應用很廣的軍用手槍口徑,所以GLOCK17的應用范圍最廣、產量最大.20世紀80年代初,奧地利陸軍尋求一支新手槍以取代服役了多年的德國華爾特P38自動手槍,他們首先試驗了著名的奧地利斯太爾(Steyr)公司在70年代開發的斯太爾GB手槍,但試驗的結果並不理想。於是,訂單落到了GLOCK公司手上。
Glock17手槍作為一家還沒有名氣的年輕的槍械製造公司,GLOCK公司十分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他們首先邀請了奧地利軍方人士及北約組織的高級將領,聽取他們的意見,然後組織研究人員將這些意見整理出一個清晰的框架要求,作為開發新手槍的研製起點,並要求外形、結構要全新設計,採用新材料和新的工業技術製造。在1983年,GLOCK公司的新手槍問世。並開始接受奧地利陸軍的各種嚴格的試驗,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奧地利陸軍正式採用,並命名為M80。而這支新手槍的商業名稱就是GLOCK17,發射北約口徑的9×19mm Para手槍彈。GLOCK17的外形非常簡潔,簡潔到看來起方頭方腦,完全不像傳統的手槍外形設計那樣講究曲線的運用。實際上這樣的設計十分符合實戰應用,便於隨身攜帶和使用。手槍握把與槍管軸線的夾角比任何手槍都要大,這個角度是根據人體手臂自然抬起的瞄準姿勢與身體的角度而定的,因此幾乎不用瞄準便可舉槍射擊,這樣的設計在突然遭遇的近戰中瞄準反應速度特別快而且准。GLOCK17的扳機式保險看起來好像一些雙管獵槍所用的雙扳機,但前面突出的小扳機是保險桿。只要手指扣動扳機時就打開了保險,這樣設計的好處不但提高了安全性(對於那些忘記關上保險的人而言),而且也提高的反應的速度,當需要發射時,不需要事先打開保險。雖然HK P7手槍以握把保險來代替傳統保險,是最早嘗試改變傳統手槍保險方式的,但這種保險方式沒有得到推廣。而現在很多槍械製造商都開始採用扳機保險裝置,盡管由於專利權的問題,這些設計和GLOCK手槍的扳機保險在結構上有分別,但其設計思想和基本原理卻是源自GLOCK17的。GLOCK17經受了奧地利陸軍的嚴格試驗,包括冰凍、風沙、浸泡海水、爛泥等環境,據說在經過10噸重軍用卡車碾壓過後,它的工程塑料部件都沒有損壞,可以繼續射擊。有人說在一些槍展上看到GLOCK攤位上的人把手槍使勁扔到地上來吸引參觀者的注意,並同時展示GLOCK手槍堅固的塑料部件.GLOCK17還能在水中射擊,雖然不是專用的水下手槍,但一些蛙人作戰部隊都會裝備這支手槍以便應急使用。Glock手槍系列中的第一支型號為什麼編號是「17」呢?到目前我聽過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是因為這是Glock公司生產的第17種產品。相信這種講法的人極少,因為沒人能列出以前的16種產品為證。第二種解釋是廣為流傳的,因為這支手槍的彈匣容量是17發,而當時流行的雙排手槍彈匣是15發(這個流行的定義其實是以流行的義大利伯萊達92F為基準的),所以就決定編號為17了。第三種解釋是我比較相信的說法,因為Glock公司的人對外界宣稱:他們以公司的門牌號碼「17號」來命名新槍,以慶祝和紀念新槍的誕生。對於彈匣容量是17發,我認為只是一個巧合:Glock17的彈匣長度和其他15發容量的彈匣長度差不多,但Glock17所採用的眾多新技術中的其中一項名為「扁鋼絲繞制彈簧」,這種彈簧的剖面是扁的而不是傳統的圓形,所以在保持相同彈力的情況下可以減少彈簧壓縮時的長度,所以當雙排彈匣里的彈簧壓縮時便可以多容納兩發彈。除了17發的彈匣外,GLOCK17還可以使用19發彈匣和GLOCK18所用的33發彈匣。這支GLOCK裝有LMS2000激光瞄準器,是專為GLOCK17研製的。扳機護圈前方的突出物是激光器,握把後的紅色部件是激光瞄準器的按鈕開關,電池則在握把內的彈匣後方。槍管上開孔的手槍不是Glock17C,而是美國一家名為ARO-TEK的公司改裝的。
⑵ 一戰中的德國步兵使用的步槍是哪一種
毛瑟1898步槍,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幾乎參加了歐洲以及北非戰場所有的著名戰役。 由於德國軍隊裝備了88式委員會步槍,促使保羅·毛瑟不斷研製新型號和改進舊型號,而這些型號也被出口到世界各地,並參與了許多戰爭。但德國軍隊仍未決定放棄88式委員會步槍。保羅繼續改進他的設計,他的努力終於在1898年得到回報,那一年德國軍隊決定淘汰88式步槍而採用新改進的毛瑟步槍作為制式步兵武器,新步槍被軍方命名為Gewehr 1898(1898型步兵武器),通常縮寫為Gew.98或G98。在隨後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Gew.98式步槍第一次投入實戰。 Gew.98式步槍不僅吸收了早期毛瑟型號上的所有改進,主要特徵是固定式雙排彈倉和旋轉後拉式槍機。彈倉為雙排、固定式,其底板可以拆卸出來。裝填時可以從頂部的拋殼口一發一發地裝入,也可以通過彈夾一次裝填滿5發。每個橋夾裝5發彈,足夠裝滿一個彈倉,在機匣後橋上有機器加工出來的橋夾導槽。在裝填後,當槍機關閉槍機時,空的橋夾會被自動拋出。彈倉可以打開槍機清空或通過拆卸彈倉底板進行,但一般不推薦採用後一種方法。 Gew.88式委員會步槍雖然被Gew.98式毛瑟步槍所取代,但卻確定了8×57 J槍彈作為德國軍隊標准口徑的地位,因此98式步槍仍然是發射8×57 J圓頭步槍彈的。在1905年,德國研製出被命名為「8×57 JS」的輕尖彈(spitzer),彈頭直徑從8.1mm增加到8.2mm,而且彈道也變得更平直,因此許多已有的Gew.98式步槍需要改造槍膛和瞄準具來適應新的尖頭彈。 Gew.98式步槍除了標准型外,還有一種很短的卡賓槍型,被德國軍隊命名為Karbiner 1898(1898型卡賓槍),縮寫成Kar.98或K98。Gew.98步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都是德國軍隊步兵的制式步槍,而Kar.98式卡賓槍主要是裝備炮兵部隊和騎兵部隊。 全槍長--1250 mm 槍管長--740 mm 彈容5發 口徑:8×57 J 和 8×57 JS 至於威力從北非戰場上每名英軍都想自己擁有一把屬於自己的 毛瑟98你就知道它的威力了
⑶ 世界上第一把突擊步槍是啥口徑自動原理
雖然出現的比較晚,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突擊步槍是德國納粹在1943年研製並投入使用的STG44突擊步槍也稱作44式突擊步槍,口徑7.92乘33毫米,彈夾容量為30發,子彈初速為每秒2133尺,射速為每分鍾500發,類型為半自動或全自動步槍…突擊步槍指的是使用中等口徑的戰斗步槍,而德國的44式步槍正是開創了突擊步槍的先河,因為是可以全自動且擁有30發的容量,44式步槍擁有無與倫比的強大火力,同德國的MG42機槍一並成為盟軍士兵最恐懼的武器,但是因為它出現的太晚,無法改變戰爭的勝負,
⑷ 請簡單介紹一下德國毛瑟手槍的發展歷史
德國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鍾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目錄毛瑟手槍介紹 基本信息 駁殼槍 研發歷史毛瑟手槍歷史毛瑟手槍介紹 基本信息 駁殼槍 研發歷史毛瑟手槍歷史展開編輯本段毛瑟手槍介紹基本信息毛瑟HSc-7.65mm槍的性能數據 口徑:7.65mm 初速:290m/s 有效射程:40m 自動方式:槍管短後坐式 發射方式: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8發 全槍長:165mm 槍管長:86mm 膛線:6條,右旋 全槍質量(不含彈匣):596g 準星:片狀 照門:缺口式 配用彈種:7.65mm柯爾特自動手槍彈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凈面匣子」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里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游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研發歷史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事實上,毛瑟手槍有多個型號。M31式和其之前的型號是使用上壓式裝彈,M32式之後才採用了使用方便的彈夾式供彈。 編輯本段毛瑟手槍歷史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里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⑸ 誰知道世界上第一把槍是誰發明的
■用手點火的火繩槍和靠燧石發火的燧石槍
■馮·德雷澤發明了從後面裝填子彈的擊針槍
■1871年,毛瑟兄弟發明使用金屬殼子彈的毛瑟步槍,20世紀初又出現了毛瑟反坦克槍
■德國的一位鐵匠戈特發明直線式線膛槍,16世紀後出現了可使子彈旋轉飛行的來復槍
■現代自動步槍和突擊步槍取代了老式笨拙的步槍,小口徑自動步槍又取代了遠射程步槍
■馬克沁發明的重機槍和麥德森輕機槍取代了早期的手搖機槍,並迅速改變了戰爭的進程
■可通用的子彈和實現不同射擊目的的槍族
■1835年,柯爾特發明了著名的左輪手槍
■聯邦德國研製的發射無殼子彈的G11步槍
■德國人首先發明了用於近戰突擊的沖鋒槍
■聲名卓著的毛瑟手槍很快便被性能優異的自動手槍取代了,未來自動手槍向智能化發展
槍起源於炮,中國發明了火葯,最初的火炮在南宋就出現了,所以火炮是中國發明的。誰是第一個無從考證。
火炮的小型化就是霰彈槍,這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從霰彈火槍到前膛槍,再發展到後膛槍,再到連發槍,實在說不出誰是第一位發明者。雖然每一個階段都有傑出的人物,但都是在不斷的改進中發展。
⑹ 德國魯格手槍有什麼發展史
魯格手槍是美籍德國人雨果·博查特研製的一種手槍,1893年供應歐洲市場,該槍外形笨拙,性能卻十分出色,它的口徑為7.63毫米,可卸彈匣安裝於握把這內,博查特後來到了德國,槍就在那裡投產,開始生產的手槍帶有可卸槍托。
1908年,博查特的一個助手喬治·魯格改進了博查手槍,並進行大規模生產,這就是世界聞名的1908年式魯格手槍。該槍使用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全槍重0.87千克,全槍長223毫米,採用半自動射擊方式,使用8發可卸彈匣供彈,此槍從1908年到1938年在德國軍隊中服役達30年之久,口徑增加至9毫米,取消了其前身1904年式所帶的握把保險。1942年6月,該槍停產,但在軍隊中一直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魯格手槍有一種變型槍稱為炮兵08式、1914年式或1917年式,該槍配用長槍管,帶有弧形表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人曾製造了一種容彈32發的蝸形彈鼓供彈,由於使用不便,又改用8發彈匣。魯格手槍表尺射程可達800米,這在手槍中是罕見的。
⑺ 世界上第一支槍是什麼槍是由誰發明的槍是由什麼東西演變而來的
步槍的老祖宗是火
門槍,從第一支火
門槍誕生到現在,步槍變更了9大種類,即火
門槍、火繩槍、轉
輪打火
槍、燧
發槍、擊發
槍、連珠
槍、半自動步
槍、自動步
槍和突擊步
槍,而未來則可能最終被理想單兵戰鬥武器所取代。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
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
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
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這是現代霰彈槍的真正起源。
後裝槍的發明是19世紀槍械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結束了步槍出世500年都是從膛口用探條把彈丸裝進槍膛內的歷史,被有些史書稱之為「開辟了輕武器和步
兵戰術的新紀元」。
自動原理發明前的步槍
1860年,美國首先開創了連珠
槍的先河。該槍也是一種單發步槍,但無需從外部一發發地裝彈,而是依靠彈倉存貯彈
葯,用手扳動槍機即可重新推彈入膛,能接連射擊若干次,射擊速度比手動單發步槍快得多。在1877年的俄、土大戰中,土耳其軍隊用3萬支連珠
槍快速射擊,使俄軍陣亡逾3萬人。然而真正使連珠
槍發揚光大,在槍械中獨領風騷數十年的是德國人保羅·毛瑟。他發明了第一支槍機直動式步槍,成為現代步槍的基礎。毛瑟
槍被世界各國廣泛採用,中國也是最早採用和仿製毛瑟
步槍的國家之一。
馬克沁被稱為自動機
槍鼻祖,在輕武
器領域開辟了一個新時代。在索姆河戰役中,德軍運用馬克泌機
槍的密集火力,一天內殲滅英軍6萬餘人。馬克沁自動原理的發明,為其它自動武器的研究擴展了思路。
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蒙德拉貢(墨西哥的一位將軍)設計的。而真正標志著槍機直動式步槍時代的結束和自動步槍時代到來的半自動步槍,是美國人約翰·
坎特厄斯·加蘭德研製的
M1加蘭德步
槍。該槍經歷了30個春秋才被美軍方承認而列裝,成為第一支被列裝的步槍,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卡賓
槍,實際上也屬於步
槍系列。它的槍管較短,重量較輕,可以說是因騎兵的需要而誕生,所以有人又叫它騎槍或馬槍。
俄國的
M1916費德洛夫自動步
槍,據資料介紹是世界上出現最早的自動步
槍之一。而美國勃朗寧自動步
槍的一大功勞,就是在半個世紀後,它啟發了人們發明一種符合現代戰爭要求的單兵輕機槍或班用自動武器。
StG44,1944年命名為突擊步槍,這是世界上第一支真正的突擊步槍。之後,蘇聯
AK47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也脫穎而出,而
AK47步槍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德國的
StG44。
⑻ 德國代表槍械是什麼
德國當初將FN公司的輕自動步槍當做G1步槍來使用,後來赫格拉及哥荷公司引進西班牙賽德美公司撞擊復原技術研製成的G3步槍取代了G1步槍。
這種G3步槍採用了現代步槍很少用的「撞擊復原」結構系統。這種結構系統壓低了射程並且減少連續射擊時的反作用,因此每分鍾的射速變成500-600發。
初速每秒780至800米,有效射程400米,這是標準的數值。槍身大部分經過延壓加工,槍托及槍把則使用塑料材料。
現在G3A3是標准型,狙擊時則用加裝望遠鏡的G3A3ZF,以及伸縮式槍托的G3A4步槍。除了德國以外,採用G3步槍的國家有50多個(北約組織各國都採用),它與輕自動步槍同是世界性暢銷步槍。
⑼ 請問德國的stg-44是不是世界上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自動步槍
不是的,真正的是沙俄時期的M1916,G44隻是第一個進入戰場的自動步槍罷了
⑽ 德國創造了哪幾個關於槍的「第一」
德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手槍生產國,創造了好幾個槍支生產的「第一」。第一支自動手槍、第一支軍用手槍、第一支沖鋒槍等,據說都是德國人創造的。有槍支創造上的第一,必然有槍支發明中的名人,世界著名的手槍設計大師伯格曼、毛瑟、沃爾特都是德國人。槍支不是用來娛樂的,而是用來殺人的,既然槍支創造上排名第一,那麼,在打仗上也不會是弱者,有了發明槍械的歷史,德國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就不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