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德國的88毫米炮的性能如何
口徑 88毫米
戰斗全重 5·5噸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發/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戰斗編組人員 9人
重量 (公斤)
11,240 (戰斗時 7,840 公斤)
炮身長度 (毫米)
6,548
垂直射角
負 3 度 - 正 90 度
水平射角
360 度
射速 (分)
22 - 25 發
炮口初速 (米/秒)
980 (穿甲彈) 1,000 (榴彈)
射程 (米)
10,600
要論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統,非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炮莫屬。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
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製造商克虜伯(Krupp)公司在二十年代初開始設計(在虎門沙角炮台現尚存有一門克虜伯公司製造的155毫米大炮,但從未發揮過作用,它的第一發炮彈至今仍卡在炮膛里)。當時,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還被嚴格限制發展軍備,故該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虜伯子公司完成設計和測試的。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人員預見到作為高炮的主要作戰對象--轟炸機將會向飛得更高、更快的趨勢發展,因此他們選擇了88毫米這一在當時尚屬罕有的大口徑,並使其賦予彈丸較高的炮口初速,這個特點為它日後成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礎。他們還設計了一個相當精緻的自動供彈裝置,使該型高炮具有很高的射速。當希特勒最終拋開限制軍備條約的桎梏後,88毫米高炮馬上被德國空軍--德軍的防空力量是歸空軍管轄--採用,作為中口徑高炮的標准裝備。
一九三七至三八年的西班牙內戰中,德軍提供的PzKwⅠ、Ⅱ型坦克只裝有機槍和20毫米主炮,不是對方使用的蘇聯坦克的對手。此時已有德軍將領使用88毫米高炮作為反坦克武器。但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
88毫米高射炮(5張)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Salum)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Halfaya)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一般而言,反坦克炮是一種被動式的防禦武器,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將其預先布置在敵坦克可能經過的地點,待敵上門。但隆美爾逐漸摸索出一套把88毫米高炮作為主動性攻擊武器使用的方法。他先把若干單位的88毫米高炮偽裝布置好,然後命令一小隊德軍坦克向英軍陣地發起進攻,當英軍派出坦克反擊時,這隊德軍坦克就且戰且退,逐漸把英軍坦克引入設伏地域。等到88毫米高炮一開火,英軍坦克就凶多吉少了。22磅重的穿甲彈可以在近兩千米的距離上把英軍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擊出一個直徑四英寸的大洞,但德軍往往都等它們進入一千米之內才開火。這時,88毫米穿甲彈從炮口飛至目標只需一秒多一點的時間,英軍坦克根本來不及反應,更遑論還擊了。一個被俘英軍坦克手沮喪地說:「88毫米高炮看起來不起眼,但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是它的對手。」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負眾望。
由於88毫米高炮在反坦克方面的出色表現,德軍決定進一步發掘它的潛力,在其基礎上研製出專門的反坦克炮。40年軍方責成克虜伯和萊茵鋼鐵公司展開競爭設計。最初的目標是要求生產一款反坦克能力出眾的高炮,但是由於高射炮和反坦克炮之間的戰場要求實在差距太大,兩公司生產出了完全不同的火炮。萊茵金屬的產品更接近高炮,定名FlaK41。克虜伯的產品更像反坦克炮,經過改型後定名為PAK43。PAK43裝在一個四腳座盤上,可以環向射擊。它具有驚人的准確度和破壞力,是極其出色的反坦克炮。據報告,它有過擊毀3,500米以外的坦克的記錄。一次,蘇軍一輛T-34坦克被一門距離它四百米的PAK43擊中後部,整個坦克發動機被巨大的沖擊力擊出5米,而坦克炮塔上的指揮塔也飛到了15米以外。直至大戰結束前,仍沒有任何盟軍坦克能抵擋它的正面一擊。
以型號為FLAK18的原型炮作基礎,除了PAK43之外,88毫米高炮還陸續推出其它各種改型,有大大提高了射程射高的FLAK36和41改型高炮,有成為著名的虎式重型坦克主炮的42型坦克炮,還有的裝備在「豹」式和「虎」式坦克殲擊車上作為主炮。據統計,前後共有8型88毫米高炮改型投入使用。
即使擔當它的最初角色--高射炮,88毫米也表現得十分出色。它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高炮,和105毫米及128毫米高炮一道,組成中高空對空防禦火網,保護德國本土的重要工業中心,使其在英美戰略空軍的大肆轟炸下仍盡可能地維持生產。
一名在北非戰場被俘的德國軍官曾對英軍提出他的疑問:「在最後的阿拉曼戰役中,你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制空權。那為什麼不把你們的3·7英寸高炮(一種性能與88毫米高炮相近的英軍高炮,)用作反坦克,它要比你們的6磅(口徑約57毫米)反坦克炮有效得多。」成為對比的是另一個被俘英軍軍官的抱怨:「這太不公平了!你們怎麼能用打飛機的炮打坦克呢?」
二次大戰,是英國人打贏了;但論對手中武器的靈活運用,則是德國人更勝一籌。
⑵ 誰有樂高二戰moc的圖紙零件最好少於400 ,最好是德軍的坦克或火炮
圖紙沒有,但作為一個樂高迷,你可以試試先按著圖片做出幾個像樣的部件,像炮塔,車體,在合起來
⑶ 誰知道二戰德國的3號坦克改裝型88毫米炮啊急需圖片和資料!
「犀牛」反坦克自行火炮:重量:24000kg 乘員:4-5 men 引擎"Maybach HL 120 TRM / 12-cylinder / 300hp 速度: Road平路: 42km/h公里/小時 Cross-Country越野: 20-24km/h公里/小時 行程: Road平路: 260km公里 Cross-Country越野: 130km公里 燃油容量: 470 litres升 長度:8.44m (with the gun)(帶主炮) 寬: 2.86m 高: 2.65m 武器裝備:88mm Pak 43/1 L/71 & 1 x 7.92mm MG34/42 (1 x MG - carried inside攜帶) 彈葯: 88mm - 24-40 rounds發 7.92mm - 600 rounds發 裝甲 (毫米/角度): 前車身: 30/20 前部上層: 10/37 車側部: 20/0 側部上層: 10/16 車體背面: 20/10 背面上層: 10/10 車身上/下: 15/90 火炮防護: 10/37 穿甲彈39 Panzergranate 40/43 穿甲彈40/43
⑷ 二戰德國88炮的詳細介紹
德軍的88毫米中型高射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火炮之一,無論是在防空還是反坦克作戰中均發揮了相當大的威力。直到現在,許多經歷過二戰的盟軍官兵特別是坦克兵,說起此炮仍然心有餘悸。
88毫米高射炮的起源
盡管88炮在二戰中聲名鵲起,但其始祖卻產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由於空中力量的發展給在地面上的步兵帶來極大的麻煩,為此,參戰各國均研製、發展了專門的防空炮火。
當時,德軍研製了一種88毫米口徑的高射炮,裝在4輪炮車上,移動時以特殊的貨車牽引,戰斗時利用千斤頂將炮車支起,成為可360度迴旋的射擊平台。
就當時的標准而言,該炮極富機動性,所需的射擊准備時間很少。該炮於1916年開始服役,由埃森的克虜伯公司及萊茵金屬公司波西格廠負責生產。該炮的標准名稱為「Geschtze 88mm FLAK」,即88毫米高射炮。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德國戰敗,《凡爾賽條約》規定其不得生產高射炮,另外還規定克虜伯公司只能生產170毫米以下口徑的火炮,萊茵金屬公司只能生產17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為了突破這項限制,克虜伯公司於1921年於瑞典博福斯公司簽定合作協議,博福斯公司取得克虜伯公司所有火炮的海外生產權,交換條件是克虜伯公司的火炮設計小組,可利用博福斯公司的相關設備從事火炮的研製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德制新型火炮,就是在這種處境下發展起來的。
德軍操縱88高炮對盟軍坦克裝甲目標進行射擊
2007-3-4 22:30 回復 卡曼奇· 20位粉絲 2樓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
1928年時,克虜伯公司在瑞典的設計小組研製了新型的88毫米高射炮,它具有新型半自動炮閂,在炮管的復進動作結束時,炮閂會自動開啟,彈出空彈殼後將撞針彈簧收縮至待擊發位置。由於88毫米高射炮設計被德國軍方看好,於是該設計小組便集中開發88毫米高射炮,1931年初步設計工作完成,1931年至1933年之間,最後的設計方案被帶回埃森的克虜伯公司,准備開始量產88毫米高射炮。
1933年納粹正式掌握德國政權,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開始大幅擴充德國軍力。同年,88毫米高射炮進入德國陸軍服役,該炮量產後定名為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從此開始了該系列火炮頗具傳奇色彩的服役生涯,並最終成為大戰中最著名的高射/反坦克炮。
從當時的技術條件看,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的確是一種比較先進的火炮,可捕捉當時的任何空中目標,反應非常靈敏。其十字型炮架沿用75毫米L/60高射炮的設計,具有兩個可收折的側架,該炮架常架設於201型特種拖車上,拖滴�ブ崾剿�稚杓疲�詡芮昂蟾髯?輛,利用牽引桿由牽引車拖曳,或利用人力作短距離移動。由於炮架上下拖車非常方便,使Flak 18型能夠快速地部署和撤離陣地。Flak 18型的許多部件皆沿用75毫米L/60高射炮的設計,駐退復進機的配置及半自動炮閂結構均可見到後者的影子,Flak 18型的炮托座架裝有水平控制裝置,滑楔式炮閂使上彈工作非常簡單。
Flak 18型在1936-1939年間隨德國的禿鷹軍團在西班牙內戰中牛刀小試,這算是88炮的第一次實戰。雖然Flak 18型的主要用途是對空射擊,但在西班牙內戰中卻發現它具有相當不錯的對地作戰能力,因此戰後在炮架上加裝了5毫米厚的防盾,以保護炮手的安全,並加裝了額外用於射擊地面目標的標准儀。但這次作戰也暴露出此炮的若幹缺點,例如火炮進入作戰的准備時間較長,應當予以縮短;還要解決長時間射擊後炮管的更換問題。後來,Flak 18型先後在法國戰役和東北非作戰中證明它具有極佳的反坦克能力,成為盟軍坦克部隊的頭號殺手。
事實上,Flak 18型並非理想的反坦克武器,它的外形太大、而且又太重,僅能以預先設伏或要地防禦的方式獵殺坦克。此外,Flak 18型可做野戰炮使用,間接射擊最大射程14 860米,但這樣做對炮膛的磨損較高。
每個Flak 18型炮班有12名成員,包括1名炮班班長及11名士兵,11名士兵分別為:2名負責駕駛牽引車的士兵、1名通信兵、1名裝填手、1名管信設定手、1名炮手、2名負責炮身俯仰和迴旋的士兵及3名供彈手。在攻擊地面目標時,通信兵必須轉而操作測距儀,另外一名供彈手負責彈著點的觀測任務,管信設定手轉任供彈手,較資深的供彈手負責管理彈葯的供應,並擔任副班長。Flak 18型的左側附加有機械式引信設定裝置,對空射擊時的射控工作,由高炮連中心的30型數據傳送裝置系統執行。88毫米高射炮依任務不同有3種方法控制射擊:防空射擊時經過數據傳送系統以雷達及防空預測感測器控制;執行反坦克任務時,利用直接瞄準儀射擊;間接射擊時利用測距儀進行瞄準。
除了用於固定點防空外,Flak 18型也大量安裝在火車及船舶上,還衍生出多種自行火炮。可發射的彈種非常多,除了一般高爆彈外還包括AP40型穿甲彈及煙幕彈,其中高爆彈全重14.7千克,彈殼重9.5千克,加裝定時引信後不但能用於防空射擊,在地面作戰中還可有效對付集結的敵人,例如將定時引信設定在目標區的上空爆炸,具有霰榴彈效果。Flak 18型雖然在大戰中後期停止生產,由改進型的Flak 36/37型系列代替,但它仍服役至大戰結束,而各種88炮改進型的部件多能相互通用。
88毫米系列火炮的標准牽引車是Sd.Kfz7半履帶運輸車,它是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所生產的8噸級牽引車,車上搭載炮班成員及其個人裝備,車身後方有88炮的彈葯箱。Flak 18型的身管為56倍口徑,炮管長4 930毫米,全備重量6 861千克,戰斗重量5 150千克。炮座可360度迴旋,最大仰角+85度、最大俯角-3度。發射高爆彈時炮口初速830米/秒,最大射高8 000米,高仰角射擊的最大射程為10 705米,水平射擊時為5 000米。它的反坦克能力頗佳,使用被帽穿甲彈時,可擊穿1 830米處以60度法角線傾斜的86毫米厚均質裝甲。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練炮手操作下可達15-20發/分。
⑸ 聊聊二戰時德國88炮戰術和編制使用
德國88火炮,是防空高炮。設計的非常成功,不但是防空的利器,也是當時的反坦克之神,以坦克開罐器而著稱,88毫米系列高射炮唯一的缺點是它的高度和重量,這使得它在戰斗中的生存更多的是依賴它的火力和射程而不是良好的隱蔽。戰爭中,除了德國以外,88毫米系列高射炮還被義大利使用,並且1944年下半年,盟軍包括美軍在西歐也經常使用繳獲的88毫米炮。戰爭結束後,多個國家曾經裝備88毫米系列高射炮,其中包括南斯拉夫。 Flak 18的原型最早在1928年由Essen的 Krupp公司研製,但只是在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後才進入生產。它裝在由兩個單軸拖車運輸的十字型的樞軸炮架上,這使得它能夠快速的展開。Flak 18的炮管是整體的,而下一個型號Flak 36隻是在Flak 18的基礎上改進使用了多段的炮管和新型的運輸拖車。Flak 36下來是Flak 37,它在Flak 36的基礎上改進了火控系統數據的傳輸系統,這使得它更適合靜態而不是在移動中使用。Flak 36和Flak 37的不同點是拖車,Flak 18使用輕型拖車(Sonderanhaenger 201)運輸,在運輸中比後續的型號要輕,後續的型號使用的是1200kg的Sonderanhaenger 202。這三種型號的零件都可以互換,而且Flak 18的往往被裝在Flak 37的炮架上。在生產中,還進行了許多改進,包括新型的拖車,多種架置方式(例如鐵路平車和海岸防禦)。到1944年8月,大約有10704門Flak 18, 36 和 37型88毫米高射炮服役。 1942年,Flak 41(Geraet 37)型開始使用,但是由於早期的技術問題,數量很少。這是一個復雜的武器,開發持續到1943年。它的問題在於常常出現卡殼的故障。曾經使用過兩種-三段和四段-的炮管。它的第一次使用是在突尼西亞,在那裡Flak 41隻是德國軍隊使用,但是技術故障也隨之而來,使得Flak 41必須及時得到適當的維護。到1944年8月,只有157門Flak 41投入使用,到1945年1月也只有318門而已。當它無故障運行的時候,是一種非常出色的火炮,從技術角度來看,Flak 41可以說是德國在戰爭中使用的最好的火炮。 最後的型號Flak 37/41是Flak 41的炮管和Flak 37的炮架的混合物,但是由於技術問題,只有13門生產出來。88毫米炮在二戰中並不是只因為它的防空性能而聞名,而是由於它的多用途性,尤其是反坦克能力而大放異彩。由於設計思想超前,直到戰爭結束也並不顯落後。 88毫米防空炮有紀錄的第一次被使用在地面目標上是參加西班牙內戰的禿鷹兵團,第一次讓這門炮開始建立起廣為後人所知的反裝甲名聲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入侵法國的黃色作戰當中,隆美爾是其中一位在諸多文獻與紀錄當中被提及如此使用的指揮官之一。 它真正成為坦克剋星是在四零年的法國戰場。當時交戰雙方的標准反坦克炮的口徑都很小,德國的是37毫米,英國採用的則是2磅(口徑約40毫米)炮。並且基於坦克炮與步兵反坦克炮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打坦克--這種看法,雙方主戰坦克的火炮亦採用同樣的小口徑。但英國與法國均配備有重型坦克,如英國的馬蒂爾斯II型,裝甲厚度近80毫米。若不是仗著裝有無線電通訊設備,聯絡指揮方便,再加上英、法軍戰略戰術指導思想失誤,而德軍則戰法靈活,操作熟練,德軍的PZKWⅢ、Ⅳ型坦克是根本無法與英法重型坦克周旋的。 1940年五月,隆美爾指揮的第七坦克師從比利時境內向敦克爾克高速挺進,中途遭遇一支英軍的反沖擊。面對英軍的重型坦克,德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束手無策。關鍵時刻,一個高炮連的88毫米高炮壓低炮口,向英軍開火,眨眼間擊毀英軍九輛坦克,迫使英軍後撤。這一仗,給隆美爾留下了很深印象。從此,88毫米高炮成為他一張得心應手的反坦克王牌。 1941年二月,隆美爾率非洲軍團開赴北非戰場。與對壘的英軍相比,隆美爾手中的坦克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佔優勢。但這個不足卻令88毫米高炮有機會大顯身手。六月的薩拉姆戰役中,英軍以近240輛坦克向德軍占據的海爾法亞隘口發動進攻。當英軍坦克接近德軍陣地,霎時間,在預先掘好並經過巧妙偽裝的工事里,88毫米高炮發出怒吼。英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倉惶敗退。是役,英軍丟下123輛坦克殘骸,其中三分之二是88毫米高炮的戰果。 當德國展開巴巴羅薩作戰之後,面對蘇聯的KV-1與T-34等坦克時,當時陸軍主力37毫米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從正面貫穿他們的裝甲,88毫米炮適時填補這一段時期德軍反裝甲炮火的空窗期,也帶動大戰後期專門用來對付坦克的改良型號發展。 當1942年盟軍在北非展開火炬行動,隆美爾使用88毫米防空炮來對付盟軍坦克,它威力巨大的穿透力使其能輕易擊毀盟軍的坦克以及裝甲車輛,即使是令德軍非常頭痛的馬提爾達2號步兵坦克的正面裝甲都可以輕易貫穿,讓盟軍吃到許多苦頭。雖然最終盟軍成功的將德軍驅逐出了北非,但是這應主要歸功於對德軍補給線的切斷。 正在作戰的88大炮
除了在北非戰場令英軍坦克損失慘重,在東線,88毫米高炮也成為德軍反坦克力量的支柱。當德軍在「巴巴羅薩」的節節勝利中初遇蘇軍的KV-1和T-34型坦克時,陷入了比在法國戰場還尷尬的境地。這兩型坦克的裝甲防護力是德軍聞所未聞的,37毫米反坦克炮彈打上去就象搔癢一樣。於是,德軍又一次倚重88毫米高炮,而它也再一次不孚眾望。德國人依靠履帶式拖車拖動大炮。實際上,這種5噸半重的大炮並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種龐然大物。一名曾與「88」交過手的英軍坦克指揮官悶悶不樂地說:「它看上去並不怎麼樣,但就是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對付它。」 在戰斗即將打響時,「88」地炮兵們就各就各位,在大炮地四周壘起一圈沙袋,作好開火的准備。然而,只要時間允許的話,炮兵們就會挖掘掩體,這樣,當大炮平放著的時候,炮管剛好露出地面上。這種隱蔽方式利用了沙漠中的霧霾現象,使大炮不會被接近的坦克察覺。這樣,威力強大的「88」可以在非常容易的射程內像步槍一樣通過光學測量鏡來瞄準開火。 通過一系列的實戰,雙方都對88毫米炮這種武器重新進行審視。盟軍針對88毫米反坦克炮的威力,對坦克的裝甲進行了加強,並在坦克前裝甲上堆放沙包,以盡量減小88毫米炮造成的損害。德軍方面,在設計新型坦克的時候也注意到了88毫米炮的威力,比如後期生產的德國虎式坦克和四號驅逐戰車,都使用了88毫米口徑的主炮,雖然與前面提到的88毫米炮並不完全一樣,但是也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編輯本段德國88毫米高炮-性能參數
口徑88毫米 德國88毫米高炮
戰斗全重5.5噸 俯仰角-3~86° 方向角360° 射速 15-20發/分 垂直最大射程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14500米 戰斗編組人員9人
⑹ 誰有德軍2戰時期88火炮36型的資料~
Flak 36/37型88毫米高射炮88毫米的Flak 36型炮於1936年開始服役,它與Flak 18型最大的不同在於炮管結構及使用的特種拖車。Flak 36型的炮管為三段式可拆換設計,可依炮管磨損部位分別更換,省去以往必須將整個炮管更換的作法,不但節省資源且更方便更換,必要時可在戰地即使更換。這種新炮管由萊茵金屬公司設計,被稱為9型炮管。最初的Flak 36型使用新的201型特種拖車,火炮下架和進入炮位的操作較簡便,後期換裝的新炮車為202型特種拖車,具有新的並列雙輪結構,越野性能較好,牽引時炮口朝向後方,裝有輪胎剎車及輪檔固定裝置,使用Flak 36型在炮車上便可用低角度射擊,應急反坦克能力大為增強,此外Flak 36型的炮架也略作修改,上下炮車的作業更為便捷,進入及撤出陣地較快速,火炮生存率大為提高。除了上述改進及細部修改外,Flak 36和Flak 18相同。Flak 37型則是1939年服役的進一步改進型,它裝有最新型37數據傳送裝置,由於僅適於高仰角射擊,使它成為單純的防空火炮,不擔任反坦克任務
圖片你可以到這里看http://www.cjdby.net/dispbbs.asp?boardid=45&id=248771
⑺ 德軍能不能模仿蘇聯的85毫米t34製作德國版的88毫米t34
當年德國有個VK3002DB的坦克方案,這玩意除了炮用的是75mm,負重輪是交錯的以外,其他方面和T-34十分相似.
然而希特勒沒有選中這個方案.
⑻ 樂高兄弟連的迫擊炮怎麼做
具體是哪一步過不去?大致的方向是先用清泉咒吧小火滅掉,然後拿到眼睛,就能看到組件,組成車的一部分之後滅火,過到院子的另一邊,把萊姆斯·盧平救下來,然後變成狼人,把車的另一部分組裝好,開著車去把右邊的火滅掉,再開車向前走就過去了,不明白的話可以追問,告訴我走到哪一步了。
⑼ 關於二戰德國88mm火炮
納粹德國北非軍團由於坦克少且缺少反坦克武器,所以在戰場上被逼把88mm高射炮當反坦克武器使用。最先使用是在薩拉姆戰役中。
大炮要移動速度做什麼啊?你見過有哪些大炮是一打就跑的?
⑽ 用樂高積木怎麼拼雙炮坦克機器
如果是想用樂高積木去拼商炮坦克機器的話,那麼可以按照以下的流程,首先就是要找一塊大長方體和兩個小長方體的積木去進行擺放兩個小長方體,可以放在大長方體的兩邊。作為坦克的主體,然後就是可以找兩塊半圓柱形的積木,擺放在兩個小長方體的兩側,然後進行一個坦克的擴容。
緊接著就是找一塊拱形的寂寞放在大長方體的上方,作為一個炮台式的東西。再找兩根短的小積木,圓柱體的小積木放在拱形積木的兩邊,兩個角都可以伸出去作為雙炮。
緊接著就是可以找到一塊小的長方體,放在拱形積木的上方。然後就可以完成樂高積木裡面拼雙炮坦克機器的一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