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德國的農民工工資是多少
根據德國農民協會(deutsches Bauernverband)的調查報告
2006/2007年度,德國一個農民平均收入為25300歐元/年
也就是2108歐元每月,06/07年歐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約為1歐元=9人民幣
那就是每月稅前相當於18000人民幣/月,這是稅前,稅後就更少了。
而稅前2000多歐元,在德國算收入比較低的。
有一點需要注意,德國農民投入了很多錢在購買更新維護機械設備,能源消耗(汽油等),有很多農民將收入的80%又投資了進去。
㈡ 德國小伙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學生叫他老爸,後來怎麼樣了
還記得最初的幻想嗎?你如今能否過的是本人喜歡的生活?你嚮往自在,但你為此付出過努力嗎?有這樣一個人,他不慕名利、不喜豪華、衣著寬大的運動服從千里之外的德國來到中國只為了他嚮往的生活。他就是2006年年度打動中國人物候選人,盧安克。一個出生於德國漢堡,卻在中國廣西的大山裡支教10年的教育研討者
2013年這位理想的前行者,在中國紮根十餘年後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議,那就是分開中國,分開他的一手創建的培訓機構,以請長假的方式回到了他出生的中央。我想他大約是習氣了寧靜、習氣了孩子們單純的笑臉,但是由於媒體的紛至沓來,讓他嚮往的生活變了容貌,內心也慢慢地不堪重負,無法只能選擇分開中國,去找尋下他理想中的凈土。往常他的現狀無人知曉,不過我置信他一定還會再次踏上中國這片土地,由於這里是完成他價值的中央,這里有著他的理想和希望。
㈢ 超一半人口居住在農村,德國農村究竟有什麼吸引力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么一個現象,每當過年的時候,城市裡總是冷冷清清,而農村則是熱鬧非凡。臨近春節都迎來了回鄉高潮,火車票高鐵票機票等更是一票難求。年輕人們都嚮往城市,畢業之後大多數都是一線發達城市發展。
在我的認知當中,我以為許多國家都是像我們一樣。但當我來到德國,才知道,在德國8300萬的人口當中,超過一半的人都是居住在農村,我問道在德國認識的幾位朋友,都是人為農村的生活更讓他們嚮往!
這讓我很好奇,德國的農村究竟有什麼吸引力呢?今天總算懂了!
我想,旅遊也是生活的縮影。看過了更多的風景,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對於德國的農村,不知道你們嚮往嗎?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願意去德國農村旅遊觀光嗎?
㈣ 在國外,農民是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和處境
這個國外比較籠統,還是要區分一下的,簡單的區分成發達國家的農民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
綜上所述,國外農民的社會地位和處境要區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比較,農民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處境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發達國家的農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普遍都是中等的。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社會地位低,其生存環境也是比較嚴苛的。
㈤ 德國的農場怎麼樣呢
我知道這里的很多人(德國北部鄉村)離開是因為嗯,總結一下,生活中沒有機會成功。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你的命運就很明確了。
如果你出生在貴族家庭,作為長子,你可以繼承所有財產並進行分類。弟弟們被派去做牧師或僧侶——這也是分院。女兒們要麼嫁給其他貴族,要麼被送去修道院。
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你會繼承農場。
如果幸運的話,第二個兒子已經可以成為另一個農場的「騎士」了(騎士這個詞的原形)——基本上就是經營農場的人,他可以在農舍里得到一個房間,免費的食物和一些零用錢。有一張真正的床,一把椅子和一張桌子是一種巨大的奢侈,因為你不需要睡在動物上面的乾草倉庫里來保暖。
我知道在德國南部他們把農場分給兒子們直到他們變得很小,幾乎不能養活一家人。
對這里的許多農家男孩來說,有機會得到土地就像一個美好得難以實現的夢想。
㈥ 看了德國的農業,我才知道什麼才是差距
1.德國的農村很享受:
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田野,悠閑自在的牛羊,一個個干凈整潔的小村鎮……上下水電、通信、交通應有盡有。德國農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樹木,柏油路通達每家每戶。據說,很多德國人的夢想之一,就是有個院子,養匹馬,養幾頭牛,還有雞,羊。
2.德國的農民太幸福:
在德國,當農民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德國實行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其核心在於農業補貼。據統計,目前德國農民約40%的收入來自直接補貼。
3.農民業餘生活很悠閑:
男人們坐在街邊喝啤酒聊天,或者幾個婦女圍坐在院子里。有的人牽著狗遛彎,有點則在草坪上燒烤。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節日,甚至每條小街都有自己的「街節」。
4.德國農業很先進:
農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4%,農戶不足60萬戶,平均每個勞動力養活124人,80%以上的農產品能夠自給;德國是世界最大的農機出口國,從播種到收獲全部機械化;
全國有各種聯合體1079個,各類合作社1萬多個。德國設立「德國農民協會」,下設有300多個地區性的組織,90%以上的農民都隸屬於該協會,協會向農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從提供信息到維護農民的權益等,無所不包。
德國的農業發展以中小家庭農場為主,90%農戶經營飼養業及普通種植業,10%農戶是種植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及煙草的專業戶;畜牧業是德國大多數家庭農場重要的收入來源,每戶農民年人均收入約合人民幣31.5萬元。
5.德國的農業專業不好上:
在德國,當農民並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20歲的茨海姆,他在農業技術學校學了三年,拿到了農藝師資格,又到美國去進修兩年,獲得經濟管理師資格,再有兩年工作經驗,才能滿師,而只有拿到滿師證,茨海姆才有資格繼續父親的葡萄園產業。
6.德國的秸稈不焚燒:
飼料倉庫、牛圈、擠奶車間、生物發電站……德國人一直遵循的原則是,秸稈是自然價值鏈的一部分,在農業循環中有一席之地。在農場的秸稈中,有1/4用於飼料,另外3/4用於鋪設牛圈,在鋪設牛圈後,最終與牛的糞便混在一起,成為農場的肥料,肥沃土壤。
㈦ 中國人能當德國產業工人嗎
可以的,但是你首先得有簽證和護照,然後要拿到德國的一些相關的職業證書和健康方面的證明,然後才可以在德國當工人,德國的工資很高,當勞動工人比白領掙錢都多
㈧ 關於去德國有機農場做義工的細節
我在德國,作為渴望冒險的歐洲徒步旅行者,在農場發現了新的旅行生活:鏟肥料、喂豬和製作黃油。他們把這種旅遊方式作為抗擊經濟衰退、節省費用同時滿足他們旅遊愛好的途徑。 向我提供這種旅遊服務的,是一個名叫舊大陸的旅遊網站,這是一個有創新精神的網站,以介紹新奇旅遊產品著稱。這個網站將旅行者與世界各地的有機農場聯系起來。世界有機農場機構組織(WWOOF)成立於英國,自1971年以來,它吸引了許多喜愛鄉村生活的旅遊者和農業志願者。在最近發生的經濟危機中,許多背包客開始尋找這種便宜的去歐洲度假的方式。世界有機農場機構組織說,今年已有1.57萬名旅行者體驗了有機農場的生活,相比之下,2004年的人數為6400名。在同一時間段,有機農場的數目也大約增加了一倍,達到2240個。除了詳細介紹歐洲的有機農場外,這個組織還向旅遊者提供去美國、非洲、中東和亞太地區農場旅遊的服務。體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德國農場生活的旅遊者每天需要工作幾個小時。他們的工作包括擠羊奶、收集蜂蜜和堆肥。這些旅遊者可以在農場住宿,吃新鮮的食品,並支付少量的費用。21歲的亞歷克斯·曼斯菲爾德是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留學生,他講述了他在西班牙城市薩拉曼卡的體驗。他說,放假之後,他沒有足夠的錢在城市生活,因為吃和住都很昂貴,於是他在網上經過一番尋找後,來到一個偏僻的農場。這里的環境優美,但住處簡陋,僅由幾個拖車和帳篷搭建的住宿區,圍繞在一個可燒篝火的區域內。從農場到最近的超市也要9英里,但志願者可以吃到來自農場的新鮮生菜和草莓。來自紐約的教師克拉維斯正在忙著擠羊奶,她說:「直接看到食品是如何生產並被最終端上餐桌的感覺非常好。」增加園藝才能和環保意識德國有機農場旅遊志願者人數的增加,是歐洲農場旅遊逐漸被人們認知的一個具體體現。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學生埃利奧特·史密斯在德國柏林的一個有機葡萄園度假時,順路游覽了義大利和比利時。他說:「這是花時間不花錢的旅遊方法。每一個人都希望去旅遊,問題是怎樣少花錢來實現它。」在這個種植薄皮的優質葡萄的農田中,史密斯除了學會了如何採摘葡萄,他的「德國農民朋友」也增加了許多。世界有機農場機構組織在德國的發言人切米·佩納說,每到假期,世界大學生就成為世界有機農場機構組織的志願者中主要成員。他說:「實際上,農場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適合所有遊客生活和度假。」今年夏天,來自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慢食倡導者朱利葉·巴特曼,帶著她10歲和13歲的兩個孩子在義大利的一個農場做志願者工作。對於許多志願者來說,世界德國有機農場機構組織的農場培養了他們的園藝才能和更多的綠色環保意識。她說,「很多人來這兒可能是為了作便宜的歐洲旅行。但實際上,不經過學習,你就不能做好農場里的工作。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們會得益於從此學來的生活態度,讓生活變得更完美。」目前紐澳是選擇性最多的國家,因此只要對於選擇你嚮往的環境,有各式各樣的宿主(Host)隨你挑。然而,正因為如此熱門,申請者仍需要被挑選,也會因每個地區的農忙時期不同,所需的人力不同,不一定都接受申請。由於在WWOOF的農場中工作並沒有薪水,一般來說都會比農場中支薪的工作輕鬆些,而不少WWOOFer,也會在工作後就近遊玩。WWOOFer的工作內容大多為播種、除草、採收、堆肥、造泥磚、砍柴、擠牛奶……等。不過在農場所要從事的工作,因該農場的性質而有所出入。有些農場屬於商業營利(commercial)性質,有些只是一種生活偏好(lifestyle);有些已取得有機驗證,有些則只是認同有機原則,過著有機生活而已。很多工作還是些日常家事以戶外為主。因此選擇避開當地過度寒冷、炎熱以及下雨季節,才能真正享受WWOOFing的樂趣。
出國WWOOFing,大體上沒有太多的資格限制,以澳洲為例,要在澳洲當個WWOOFer,必須年滿17歲,並且到澳洲的WWOOF網站購買澳洲WWOOF手冊與一年期的會員資格,加上意外險,每人收費55元澳幣,兩人購買則是65元澳幣,再加上郵寄費5元澳幣。美國一年期會費20美圓,紐西蘭兩年會費為45紐西蘭元。必須注意的是,WWOOF所附帶的意外險僅理賠在WWOOF的農場發生的意外事故,且保障范圍較為廣泛。其它的如語言略通即可,有無農事經驗也無所謂,只要有能力,肯參與農場日常工作就好。想去的話,首先須郵寄/傳真申請表(網上可以自己下載)或者通過網路線上申請加入該國的WWOOF組織,成為會員,繳交會費後,便可取得會員ID、密碼及農場名錄。
根據所了解到的資料,再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經濟情況決定前往的地區,與選定的農場要確認:對方是否願意接受你;工作內容/時數;預計抵達/停留時間;如何碰面等問題。申請入境簽證時,應盡量申請「打工度假簽證」(Working HolidaysVisa)。同時還需要注意保險、破傷風預防針、行李、睡袋、遮陽帽、工作手套以及旅費等細節。在確認目的地國家後,盡量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主題農場,不僅能學到新鮮知識,也會讓旅途更有意思。
目前全球有60多國提供WWOOFing,包括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可以到沖繩島學碳烤生蚝)、義大利(學習香草及香熏知識)、澳大利亞(學習環保農庄運作)、阿根廷等。中國WWOOF也已經有申請參與, www.wwoofchina.org,上海,北京,大連,杭州,寧波,武漢等城市都有。
~~
㈨ 中國農民工在德國打工,一月能賺多少歐元
這些年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這些人中有的人是出國旅遊,有的人出國出差,還有的人是出國打工的。而且在世界上很多的發達國家,都有我們中國工人的影子,今天校長就和大家介紹介紹德國,講講那些在德國打工的農民工們生活情況和收入情況。
不過也不是誰都能去德國的,首先得要有合適的機會,其次你還要有足夠的勇氣,畢竟一去就是一年,中間是不能回來的,你得忍受和家人分隔兩地的痛苦。如果你無牽無掛又渾身是膽,那麼你去德國一年賺個幾十萬,已經比很多老闆都還賺錢了,畢竟在中國賺錢可不是那麼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