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二戰後德國如何振興經濟

二戰後德國如何振興經濟

發布時間:2022-07-24 00:41:34

⑴ 二戰後的德國為什麼經濟復甦哪么的快

二戰後的德國為什麼經濟復甦快的原因:
第一,德意志民族屬於深林游牧民族,天生堅強,從不恐懼任何人;
第二,德國雖在二戰大敗,但它在二戰時搶了許多東。
第三,德國和日本一樣,二戰後並不是開始就恢復很快,還處於多國分治。但這期間德國戰略性地討好眾國,得到主動之勢,蓄了幾年再將保留下來的技術,產業,老本用上,大力走資本主義大賺一筆。
第四,德國地處西歐中心,是商業要道並有利於發展商業,四周都可進行交易,吞吐量大。
第五,德國老產業可大賺一筆,並其重工業也很發達,專進行加工出口。

⑵ 誰能介紹一下二戰後德國經濟崛起

德國歷史

四、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逆境中的魏瑪共和國與德意志民族的崛起

(一)魏瑪共和國的建立(1919―1933年)

1918年11月德國爆發了十一月革命。威廉二世被迫退位,但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裡。臨時政府鎮壓了1919年初德共組織的柏林工人武裝起義,並殺害了盧森堡、卡爾?李卜克內西和大批工人。此後,又鎮壓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國民議會在小城魏瑪召開,組成了以右翼社會民主黨人為首的共和國政府。國民議會通過了憲法,史稱「魏瑪憲法」。這一時期的德國被稱為「魏瑪共和國」。

(二)凡爾賽和約的簽訂

1.時間:1919年6月28日。

2.內容:

①重劃德國的疆界:阿爾薩斯和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由國際聯盟代管15年,然後由公民投票決定其歸屬;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佔領15年,東岸50公里以內德國不得設防;德國承認奧地利的獨立,不得同它合並;承認波蘭獨立,把原屬波蘭的領土基本上歸還波蘭。

②德國的海外殖民地,由戰勝國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其中的非洲和中東部分歸英法等國,太平洋上的島嶼大多被日本佔有。

③在軍備上,德國要接受嚴格的限制。

④德國需對協約國支付大量的賠款。

(三)德國的崛起

德國利用戰勝國之間在賠款問題上的矛盾,迅速恢復了經濟,又在洛迦諾會議上提高了政治地位,從而重新崛起。2002年4月教育部頒布的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將這段內容列入閱讀課范圍,不做考試要求,因此不必詳述。

(四)第三帝國的興起

法西斯統治的建立

1.背景:

①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德國受經濟危機的沖擊特別嚴重,魏瑪政府顯得軟弱無能。

②統治階級傾向於建立一個獨裁政府,對內鎮壓不斷高漲的群眾運動,穩定統治秩序;對外繼續打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提高德國的國際地位,為德國奪取勢力范圍和世界霸權。

③希特勒和法西斯組織納粹黨利用經濟危機造成的混亂形勢,打著當時流行的社會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招牌,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騙取了日益廣泛的支持,勢力大增。

④希特勒還討好軍隊,加緊與統治階級勾結。

2.建立:

1932年夏,德國舉行國會選舉,納粹黨一躍成為國會第一大黨。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製造「國會縱火案」,藉以打擊德國共產黨,進而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逐漸掌握了國家大權。1934年,希特勒集總統、總理和軍隊最高統帥於一身,成為國家元首,法西斯獨裁統治在德國建立起來。

納粹黨採取的措施

1.政治上:取締其它所有政黨;瘋狂迫害猶太人,推行種族滅絕政策。

2.經濟和文化上: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及相關的民用工業,實行國民經濟軍事化;嚴密控制文化教育領域,用納粹黨的理論鉗制人們的思想。

3.軍事上:從1935年開始,公開撕毀凡爾賽和約,大量擴展陸軍,積極重建空軍,開始建造軍艦。

4.對外關繫上:1933年,德國為了放手擴軍備戰,退出國聯:1936年,德軍開進萊茵非軍事區,進一步踐踏了凡爾賽和約。

希特勒的冒險與失敗

背景

1.西方大國推行綏靖政策:

①對德意法西斯公開武裝干涉西班牙,採取縱容侵略的「不幹涉政策」。

②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廢除洛迦諾公約,西方大國未予反擊。

③1938年春,德國吞並奧地利;接著,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英法意炮製慕尼黑協定,使德國侵佔蘇台德區,隨後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

2.德、意、日法西斯結盟:

1936年,德意秘密簽訂了「德意議定書」,形成了「柏林——羅馬軸心」;後來,德日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後,義大利也加入這一協定,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

3.《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

1939年8月,蘇聯為了自己國家的安全,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這樣,德國就為發動戰爭時免於兩線作戰,解除了後顧

冒險

1.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突然襲擊波蘭,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被打敗。(「二戰」的具體內容略)

2「二戰」的性質: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3.影響:

①給人類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

②摧毀了當時的法西斯主義,教育了各國人民,爭取和平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③沉重打擊了國際帝國主義,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蓬勃發展。

④促進了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發展壯大。

⑤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

五、二戰後,長期分裂,最終統一

(一)盟國管制期間的德國

1.分區佔領:戰後,蘇、美、英、法對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實行分區佔領。

2.對德國法西斯的處理:戰後,歐洲國際軍事法庭在德國的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有12名戰犯被判處絞刑,7名戰犯判處無期或有期徒刑。同時,法庭還宣判納粹黨為非法組織。

3.柏林危機:為了適應霸權政策的需要,美國採取分裂德國和扶植西德的政策。1947年初,美英將它們在德國的佔領區首先合並,以後法國佔領區也合並進來;1948年,西方國家佔領區單獨實行貨幣改革。蘇聯為了反擊,全面切斷了西方佔領區同柏林之間的水陸交通,在自己控制的地區發行新貨幣。這就是所謂的1948年「柏林危機」。柏林在1948年正式分裂成兩個城市,1961年,民主德國修築了「柏林牆」。

(二)德國的分裂

1949年,在美國的策劃下,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接著,在蘇聯的支持下,德國東部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三)聯邦德國的崛起

崛起的原因

戰後,聯邦德國實行非軍事化,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進行經濟建設。同時,政局相對比較穩定,原有的勞動力素質和工業布局的基礎良好,政府在對經濟進行宏觀管理的前提下,注意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發揮了市場經濟的作用,促進了經濟的起飛。

表現

1.20世紀60年代初,聯邦德國成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資本主義經濟大國。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加了6倍。

2.1967年,聯邦德國參與組織「歐洲共同體」。

3.20世紀70年代,聯邦德國和日本成為最大的債權國。

(四)德國的重新統一

1989年,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長期保持穩定的民主德國政局出現大動盪。這時,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領導更換,隨後黨的方針改變:承認反對派組織「新論壇」為合法組織;政府宣布開放東西柏林邊界,拆除「柏林牆」;決定實行多黨制。第二年春天,稱為「德國聯盟」的三個反對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10月,以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的方式實現了兩德統一。

二、歸納整理

1、德國的政權更替(分分合合):

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萊茵同盟(1806—1815)——德意志聯邦(1815—1866)——北德意志同盟(1866—1871)——德意志帝國(1871—1918)——魏瑪共和國(1919—1933)——納粹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1933—1945)——四國分區佔領時期(1945—1949)----東德和西德對峙(1949—1990)——統一後的聯邦德國(1990—現在)

2、經濟概況:

①17世紀,普魯士經過多年經濟發展和軍國主義擴張,已成德意志最重要的邦國之一,但還不是歐洲強國。②18世紀,腓特烈二世積極發展工商業。

③19世紀早期開始工業革命,但其分裂狀態影響了工業革命的進程。

④1871年完成統一後經濟飛速發展,又得到法國50億的戰爭賠款和兩處礦藏,兩次工業交叉進行,及時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20世紀初工業已位居世界第二位。

⑤一戰戰敗後被宰割,但德國利用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依靠美國垡迅速恢復了經濟。

⑥在1929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下,法西斯勢力上台,使國民經濟納入軍事化軌道。

⑦二戰後藉助馬歇爾計劃恢復經濟,發展迅速,成為西歐最強的經濟大國。

⑧1967年做為發起國之一加入「歐共體」,在經濟上與美國展開競爭。

3、對外戰爭:

封建王朝:①17世紀以來,普魯士對外推行軍國主義擴張政策。②普奧是反法同盟中的主角,多次參加對法國的戰爭。此間進行的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本國以及歐洲的封建統治秩序。

統一戰爭:

一戰:

二戰:

概括德國的基本情況:

1、政治(1)統一前四分五裂,二戰後東、西德國分道揚鑣。德國領土分分合合;(2)通過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戰爭方式,完成統一,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封建主義和軍國主義殘余對德國政治有較大影響,富於侵略性和擴張性。近現代史上,德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既是發動者,又是受害者;(3)政治上,長期和法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結怨深。二戰後,在美蘇夾縫之中,德法和解,積極推動歐洲一體化進程,走聯合自強之路。

2、經濟(1)統一前各地區發展不平衡,統一後發展迅速;(2)兩次世界大戰沉重削弱德國經濟,戰後利用有利的國際形勢,迅速恢復、發展經濟。一戰後利用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二戰後利用東西方「冷戰」局面,都藉助美國資本輸出,恢復經濟,兩度崛起,最終成為經濟大國;(3)抓住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實現跳躍式發展。

⑶ 希特勒是怎麼振興德國經濟的

希特勒恢復德國經濟的方法
首先必須聲明,希特勒恢復德國二戰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他本質上是違反人類自由、公平、正義的!雖然但從經濟恢復的角度來看,他的方法是多麼的見效與快捷。
我們為了可以在地球上自由的呼氣,因為要堅決的同法西斯主義作斗爭!

現在我來回答您的提問:
1:剝奪猶太人的政治權利,隨後剝奪猶太人的經濟權利,禁止猶太人從事各項社會工作。
這樣可以快速的將掌握大量財富(主要是貨幣財富)收歸國家所以。財富的收歸國有,就使得德國國家擁有了對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的能力。
但是大多數國家難以將財富從國家中的富有階級輕易拿走,還不造成社會的動盪。希特勒,恰巧通過民族主義完成了這項任務。
九十年代的東南亞某國,曾經就有如此傾向。
2:大凡這樣的政權,在掌政前絕對對民眾都賦予絕對公平的許諾。但是真正掌握政權後由於生產力無法達到想像的高度,那麼只好採取級別制將國家分配分為幾個檔次,這樣畢竟使得公家政權之外的權利變得非常小。
3: 對國家經濟實施全面的計劃管理。
4:以軍隊的寄養與軍工的擴張,作為經濟拉動的根本動力。
5:以暴力干預與武力擴張獲得本國之外的自然資源,作為本國經濟發展的原料支持。
6:全面的計劃經濟,使得貨物(由於不再交換,所以不再稱為商品。)的流動區域可以遍布全國各個國家需要的地方。就是市場經濟下所希望的擁有大市場,但是同一的市場實在是在自由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太難了。瞧瞧中國自己本國內的各省市為了地方利益,都使的中國這個國家內變為了許多行政權范圍劃分的市場區域。
7:總體上講,希特勒恢復國家經濟的方法,主要依賴於國家的全面軍事化。所以毛主席曾經評價道「法西斯的本質就是擴張」。而德國國家的全面軍事化主要依賴於希特勒本人的能力。所以這樣的國家必然是獨裁的政府,國家元首擁有無上的權利與信賴。
但是帝國不可能無限制的擴張的,我們承認日耳曼民族是優秀的民族,但是如果一個民族與全世界人民為敵的話,他的失敗就是必然的。

⑷ 二戰後聯邦德國為促進政治、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採取的舉措有那些

二戰後德國解體,分裂成為聯邦德國(西德)和民主德國(東德)。分別被美國和蘇聯佔領。聯邦德國二戰後實行了以下政策:
1、國民經濟非軍事化政策。這不僅使得聯邦德國的工業得以恢復,甚至超過了戰前水平。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還促進了就業。同時也使得社會穩定。 2、西歐各國和美國的大力扶持。使得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有了可靠的保證。 3、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將原有的人才研究方向從軍用轉為民用。 4、社會改革的推進,使得原有的法西斯主義得以消除。

⑸ 二戰後,義大利和德國是如何振興經濟的

I. 在戰爭結束前德國就擁有想當數量的高科技人才。研發能力強,生產設備先進,產品工藝較高。例如德軍專門對付馬其諾防線而生產的古斯塔夫格特拉大炮長43米寬7米高11米重1350噸。由於發射炮彈對炮管內膛磨損相當厲害,所以後發的炮彈要比前面的直徑要大,也就是每一發炮彈經過精密計算單獨生產,按發射先後順序編號。由此可見當時德國具有的非凡生產工藝。在二戰後期出現的V-2火箭,噴氣式飛機雖然未能在戰事上為第三帝國挽回失敗的命運,但卻還是證明了當時德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另外盡管許多工廠毀於戰火,但大批科技人才和有經驗的技術工人依然在,並沒有造成技術斷層,為今後的重建作出了巨大貢獻。

II.盟軍的慷慨。戰後盟軍沒收了所有納粹德國的資產。以大眾汽車廠為例,它一度為盟軍控制,英國人重建了工廠,更名為沃爾夫斯堡發動機廠,公司資產被沒收。主要修理英軍車輛和生產吉普車發動機,並少量生產大眾汽車供應佔領軍和德國郵政用車。1949年盟軍放棄了對納粹沒收資產的管制,而沒有象蘇聯人那樣瘋狂的從佔領區將整個整個德國工廠搬回去--的伏爾加汽車就是全部的德國技術。也就是說西德地區的尚未毀於戰火的工業基礎設施被保存下來了,而沒有象東德地區再遭受一次比戰火更甚的洗劫。為今後的經濟重建保存了較為良好的工業基礎。

III. 馬歇爾計劃。該計劃的正式名稱為「歐洲復興計劃」。戰後歐洲經濟破敗不堪,德國更甚。生產尚未恢復,經濟面臨崩潰,人民生計也是極大問題。由於普遍貧困導致共產主義,潮逐漸冒出頭來。馬歇爾擔任美國國務卿後認為消除共產主義在歐洲的擴展只有盡快恢復歐洲經濟,恢復人民正常生活。經過馬歇爾的努力美國國會批准了該計劃。此時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即歐洲經合組織的前身。130億美元自1948年到1951年以直接援助和貸款的形式為幫助恢復工農業生產、穩定金融、擴大貿易作出了極大貢獻。在此期間幾個西歐國家的GNP增長達到了15-25%,並極大的促進了化學,工程,鋼鐵工業的迅速更新,還從美國引進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德國當然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但這並非美國慷慨,而是出於與前蘇聯爭取歐洲的不得已之舉。

IV. 獨創的社會市場經濟和完善的法律。經濟部長路德維西艾哈德於1948年廢除舊貨幣,推出新貨幣,即Deutsche Mark。而且取消了物價管制,利用自由市場自身體制來決定資源配置。政府放棄集中管理經濟,恢復生產與消費的自由。以自由經濟為主,國家干預為輔,政府盡量不幹涉市場活動。即使干預也是為了鼓勵競爭,打擊壟斷,創造一種競爭秩序。這就是經濟學上稱的社會市場經濟。這是德國首創並踐行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為實現和保護這種「自由加秩序」的市場經濟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為依託。第一,為適應自由競爭的要求,確立規制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如在競爭法方面頒布《反對限制競爭法》、修改《反對不正當競爭法》,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頒布《損害賠償責任法》、《德國產品責任法》.第二,為適應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的要求確立規制社會市場經濟主體的法律,如在規范企業法律形態方面,修正《公司法》,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的法律,明確國有企業必須以競爭者身份參與生產經營;在規范市場主體行為方面,頒行《企業責任法》、《營業場所租賃法》、《標准合同條件法》、《機動車貨運法》等法律.第三,為適應社會安全的要求,確立社會分配調控的法律,如頒行《解僱保護法》、《就業促進法》、《嚴重傷殘法》、《農民養老救濟法》、《社會法典》等法律。第四,為適應國家適當調節經濟的要求,確立宏觀調控方面的法律,如頒行《德意志聯邦銀行法》、《經 濟穩定與增長促進法》、《價格法》、《預演算法》、《外貿法》、《稅法》、《投資法》、《計劃法》等法律。其實早在十九世紀普魯士的律法就為許多國家借鑒,如日本的第一部憲法幾乎就是照抄了一遍。直到今天還有許多國家向德國借鑒,中國就是其中之一。由於其完善的法律系統和穩定的經濟使德國馬克有「紙本位時代的硬通貨」之美稱。

V.出色的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在德國戰後迅速恢復並在高速發展國民經濟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世人所公認的,因此被譽為創造德國「經濟奇跡」的「秘密武器」而在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中,又以作為主體與核心的「雙元制」模式最具特色。所謂「雙元制」,是一種由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雙方在國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培養技術工人的職業培訓體系。數據顯示在德國畢業學生占相應學齡人口的86%。其中25%選擇了普通教育,61%職業教育。這兩者的比率是29:71。也就是說100名中學畢業生有71人選擇了成為技術工人。職業教育為德國經濟建設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具有初、中級技術質素的合格工人,是德國工業的軟基礎。 為了振興經濟,義大利和後來改革開放的中國一樣實行了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鼓勵佔有優勢地位的服裝和汽車等產業創名牌並出口創匯。與此同時,為了改變南北經濟發展差異,在南部的巴里和布林迪西等三個地區設立經濟開發區,吸引外資和內資在那裡投資辦企業。經過20多年的努力,義大利和德國一樣,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跡。到九十年代一度超過英國,緊隨美日德法,躋身世界經濟5強行列。

⑹ 一戰二戰之後德國是怎樣迅速崛起的

1,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社會形勢穩定
2,實行非軍事化,集中進行經濟建設
3,來自美國的大量援助
4 政府切實可行的政策,對經濟宏觀調控
5,注意發展科技和教育
6,徳國人民普遍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

以上是二戰後

以下是一戰的

1,一戰沒有傷害德國工業基礎,相反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在戰爭中受到損失。
2,由於超級恐怖的通貨膨脹讓德國人民的財產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全部變成了無產者,一張白紙好作畫。財產的急劇損失客觀上也刺激了德國人民艱苦創業的精神。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寡頭為遏制德國國內共產主義的發展,並攫取巨額利益,在早期也給了希特勒政權大量財政支持。

⑺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

⑻ 二戰後的德國,是如何恢復國力和經濟的

德國真正的崛起之迷
從17世紀到18世紀中期的德國,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比英國和法國都要落後,長期處於分裂狀態,300多個封建邦國各據一方。這些邦國,尤其是普魯士、奧地利等大的邦國,為了強化統治和擴大軍事實力,企圖通過教育造就忠順的臣民和得心應手的兵士,所以急於把國民學校管理權從教會轉到國家手中並大力提倡強迫義務教育。早在16世紀後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薩克森等邦國頒布了強迫教育法令;從17世紀開始,大多數邦國都競相頒布這種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魯士王腓特烈二世頒布的法令最為著名,它進一步規定5~12歲的兒童必須到學校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要課以罰金。
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較英法等國早一個世紀,使得德國人具備了自然科學索要求的嚴謹和內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以教授數學、物理、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為主,並輔之以繪畫、制圖。此後,德國各城市陸續有人創辦這類學校,有的實科中學則增設建築、商業製造、貿易、經濟等科目。這是一種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學校。它排除了教學科目、課程內容的純古典主義的傾向,適應了德國資本主義經濟逐漸發展起來的需要。但由於它的畢業生不被允許進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學生也不多,很快被沒有門第觀念的美國超過,在科學應用方面輸給了美國。
受到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現是泛愛主義和洪堡德改革。泛愛主義是受到法國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尤其是盧梭思想和德國新人文主義的深刻影響而產生的。泛愛主義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薩耳士曼、堪比等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掌握實際知識、具有泛愛思想、健康、樂觀的人,因此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現代語和自然科學知識受到重視,採用讓兒童自由發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實物教學。他們熱愛兒童、肯定兒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對經院主義、古典主義教育,禁絕體罰,這種方法後來傳入美國,俄國和日本等國。
1807-1815年普魯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間,新人文主義的代表人物,歷史學家、政治活動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長,他根據新人文主義的精神對各級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師范教育方面,積極貫徹裴斯塔洛齊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有所擴充、教學方法有所改進,出現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後的美國發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實科中學進一步得到發展,增加歷史、地理和自然科學的科目,通過考試選擇教師,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師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較早明確地提出大學的任務一方面是要向學生傳授各科知識,一方面是要發展科學(即辦成教學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創辦和領導的柏林大學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由於德國較早地抓教育,國家強大也是來源於方法的更為先進、合理。這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噓的基因、染色體毫無關系!

⑼ 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能快速崛起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能快速崛起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依託於其強大的科學技術。聯邦德國科技基礎雄厚,戰後的德國政府鼓勵科研部門與經濟部門的合作,促進技術創新,使國家技術的發展與創新由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並得到了國家的經濟援助和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

2、利用外國資本。戰後初期的馬歇爾計劃增加了聯邦德國的工業發展資金,擴大了就業,增加了稅收,引進了新技術和新設備,加速了經濟的發展。

3、國民經濟的非軍事化。戰後德國人不能在國際上扮演重要角色,他們把全部精力放在經濟建設上來並在很短時間里在經濟上打敗了當年的戰勝國。

4、法德矛盾的緩和與歐洲一體化進程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德兩國的發展走出了冤冤相報的怪圈,並走上了「歐洲自主」的發展道路。

1951年4月,以法國、聯邦德國(西德)為代表歐洲六國正式簽訂《煤鋼聯營集團條約》,至此引發法德百年沖突的兩國邊境的煤鋼資源將被置於兩國共同參與管理的聯合機構之下,它結束了兩國爭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間的關系得到了根本的糾正。

1958年,六國又組成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日益走向聯合的歐洲成為獨立於美蘇的重要力量,推動了法德關系的改善和德國經濟的發展。

5、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聯邦德國政府通過建立國有經濟,制訂法令政策調節國民經濟等方面對經濟進行有效的宏觀管理,並強調經濟按市場規律運轉,這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6、進行社會政治改革。戰後,德國清除法西斯主義,建立民主化的國家,給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權利,並推行較為廣泛的社會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極端貧困和社會動盪,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比較穩定的社會形勢。

7、聯邦德國人民具有較高的勞動素質和他們的辛勤勞動。1950年聯邦德國的在校大學生為10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21名大學生,到1970年增加到41萬人,平均1萬名居民中就有68名大學生。此外,聯邦德國還非常重視職工的業余教育,由於教育和訓練,聯邦德國就業的勞動者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聯邦德國人民的敬業精神,極大地促進了聯邦德國經濟的騰飛。

閱讀全文

與二戰後德國如何振興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