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為什麼喜歡吃餃子

德國為什麼喜歡吃餃子

發布時間:2022-07-24 04:43:15

㈠ 德國有什麼習俗

色彩紛呈的德國節日

色彩紛呈的德國節日 節日慶典的時候,德國人表現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和工作中的形象截然相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的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全國大約有5500多萬人信奉兩個教派中的一個, 其中約2760萬人信福音新教,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屬於其他的基督教團體。所以,宗教節日特別是基督教節日:如復活節、聖誕節、感恩節等還是最隆重的節日項目。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教的人正在減少,和新的文化項目的誕生,一些具有德國特色而且為德國帶來了國際聲譽的節日也是非常熱鬧和精彩的。比如說:狂歡節、啤酒節、文化節等。 復活節 復活節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復活的節日。傳說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後來教會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日-4月25日之間)為紀念日。德國政府規定復活節休息兩天。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品嘗各種傳統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 象徵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達的象徵。雞 蛋的本色象徵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徵生活幸福。在復活節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准備製成雞蛋、兔形狀的巧克力糖。親友間要互贈彩蛋。在萊茵河中游和黑森東部的一些城鎮,至今保留著「彩蛋樹」這一古老習俗。人們把成百的蛋殼塗上彩畫,串成蛋鏈,在復活節這天掛在松樹上,製成彩蛋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而阿爾卑斯山的姑娘們則通過贈送紅雞蛋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夥子贈送三個紅雞蛋,表示姑娘向小夥子求愛。 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使大地獲得了新生。作為耶穌再生的象徵,復活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火相關。復活節這一天,人們在教堂前點燭以示聖化,並將聖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聖火送到各家。他們在教堂前用聖火點燃樹枝,然後奔跑著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地區,每年的復活節居民們都要舉行火炬賽跑,以慶祝耶穌的再生。而北萊茵上威斯特法倫州的呂克台復活節滾火輪更是遠近聞名。六個巨型大木輪被火點燃滾下山谷,就像六個火球從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輪照得通明,它與五彩繽紛的焰火交相輝映,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作為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則是用百騎大合唱的形式來慶祝耶穌的復活。一個個身穿黑色上衣、頭戴黑色禮帽的索布族人,騎在用綵帶、鮮花和白色貝殼裝飾的駿馬上,浩浩盪盪地行進在林間小路上。他們邊走邊用粗獷雄厚的嗓音高唱贊歌,場面十分壯觀。

狂歡節 狂歡節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是德國農民的春節,農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他們抵禦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春天、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另一種說法則是根據天主教的習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復活,這一天為復活節。復活節前的40天是耶穌開始傳教前,在曠野守齋祈禱的40個晝夜,天主教稱為封齋節。在整個封齋節的40天里,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娛樂、婚配等一切喜慶活動。為此人們趁封齋節到來之前盡情地歡宴、暢飲、狂歌漫舞、化裝遊行,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今,狂歡節已成為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一個世界性大節日,就其內容而言,它大概已不單單是農民的節日或是宗教的節日,其間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與民族特色。 在德國,從每年11月11日11時起狂歡節就算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這"發狂的"三天里,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 在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有幾項活動形式是一樣的,這就是選舉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星期四女人節」、化裝大遊行與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許多城市、村鎮都要建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中高潮期的活動。首先,是推舉「王子」和選出「公主」,因為狂歡節的主要活動要由他們來主持。當選為「王子」和「公主」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為此,社會名流爭相競選,最終以經濟實力定奪。 狂歡節結束前的星期四被稱為「女人節」,它是狂歡節進入高潮期的標志。在「女人節」中,往往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她們成群結隊地沖進市政大廳,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辦公椅上宣布接管市政權,這一喜劇即表演得惟妙惟肖,又大快人心,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這一天最讓男人們提心吊膽的是怕女人們剪去自己的領帶,剪來的領帶被女士們作為戰利品釘在牆上自我欣賞。 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這一天是整個狂歡節的頂點,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這一天有兩項活動:一是化裝大遊行,二是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遊行一開始,人們便紛紛湧上街頭,觀看遊行盛況。身穿色彩斑斕服裝的樂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緊隨其後的是大型彩車。其中金碧輝煌、艷麗奪目的王子、公主彩車尤為引人奪目。妖魔鬼怪、被打扮得荒誕不經的小丑、代表各階層各歷史時期人物的化裝隊伍緊隨其後。彩車上滿載的糖果、花束和小玩具像雨點般地撒向沿途的人群,天真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盛接飛來的節日禮物。狂歡節是糖果商最歡迎的節日。"瘋狂星期一"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夜晚的狂歡舞會。人們身著奇裝異服,臉戴誇張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走上街頭,盡情歡樂。在狂歡節歌曲的伴隨之下,只見到處"群魔亂舞"、一片歡騰,一直持續到午夜。 在「瘋狂星期一」的晚上,家家都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在這天晚上人人都要在大齋前美美地飽餐一頓,以此慶祝金秋季節的大豐收。由此不難總結出狂歡節的三大要素,那就是吃喝、喧鬧和化裝。人們盡一切力量創造歡慶氣氛,這一點在德國西部、南部尤為突出。 在德國,各地區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科隆狂歡節是德國最為熱鬧的狂歡節,它的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眾人叫絕。

聖誕節 聖誕節在每年的12月25日,這是耶穌基督誕生的日子。有關耶穌的確切生年已無從考證,12月25日這個日子是羅馬天主教會在公元354年規定的。聖誕節是德國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同時它也是歐美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最盛大的節日。 德國人過聖誕節如同中國人過春節一樣,在節日前幾周就開始准備了。市場上各種聖誕禮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德國許多城市的聖誕市場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聖誕市場不僅使人們可在此選購聖誕節所需的各種禮品,而且它還為現代化的城市及人們帶來許多浪漫的節日情調。(左圖為杜塞爾多夫的聖誕夜市) 聖誕樹是聖誕之夜的必需之物,在德國95%的有孩子的家庭都要准備聖誕樹。聖誕節擺設聖誕樹是一個古老的聖誕習俗,早在古代,日爾曼人就有在隆冬時節用冷杉樹的樹枝樹葉裝飾住宅和牲口棚以驅冬迎春的習俗。不過關於聖誕樹,宗教界另有一種說法。據說,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有一次在一個聖誕之夜從一個小城回家,為了讓人們能領略山村美麗的夜景,他在一棵小松樹上點綴了一些燭光,以此來代表星星。從這以後,每逢聖誕之夜,信徒們便學他的樣子,在屋中布置一棵聖誕樹,後來這一風俗由德國傳遍歐美各國,聖誕樹成為歐美基督教國家最具廣泛性的聖誕節必需品。 如同中國人在除夕之夜吃餃子一樣,鯉魚和肥鵝是德國人聖誕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鯉魚和肥鵝之所以成為聖誕節的佳餚,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德國人認為水是生命之源,鯉魚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的繁殖能力為魚中之冠,一條雌鯉魚可下幾百萬粒魚子,為此人們在過節時,喜歡買一條雌鯉魚,並由一家之主品嘗第一口鯉魚子,以象徵家庭的興旺發達。同時德國人還認為鯉魚也是財富的象徵,鱗片如金市,人們習慣在節前把鯉魚鱗片裝人錢包中,以此預示來年財源茂盛。 德國人把鵝看作是土地神對人類的恩賜,鵝有著很強的繁殖力,是家畜肥壯、糧食滿倉的象徵,同時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德國人在做聖誕鵝時,習慣把蘋果和葡萄乾填入肥鵝肚中。德國人認為圓圓的蘋果預示著豐收,葡萄乾則表示上帝的寵愛。南德人習慣把青蒿葉和花填入鵝肚中,據說它對治療胃痙攣病有顯著效果。 在聖誕夜的子夜時分,教堂要舉行隆重庄嚴的「子夜彌撒」,在聖誕節的黎明和上午還要舉行兩次隆重的彌撒,人們高唱聖歌,以慶祝那穌的降生和聖誕節的來臨。 聖誕節從12月24日聖誕夜一直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它是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流傳最為廣泛、慶祝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德國所有公共場所都被布置得五光十色,各家各戶也都准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聖誕之夜是家庭團聚之夜,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旁共進聖誕晚餐,餐桌上往往要多設一個座位,據說這是為「主的使者」或是為需要幫助的過路人准備的,餐後全家人在聖誕樹前唱歌跳舞。在娛樂場所也有各種藝術表演。第二天,人們訪親問友,共敘友情。整個節日充滿了歡慶、祥和的氣氛。

慕尼黑啤酒節 說起德國的民間節日,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慕尼黑啤酒節了。 慕尼黑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慕尼黑市政府對啤酒節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慕尼黑,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威武雄壯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㈡ 德國人的飲食習慣

德國人喜歡酸菜,豬肘子,啤酒,香腸還有一鍋出。也喜歡吃餃子。喜歡吃烤麵包。
德國人還喜歡生吃大蒜,德國人不可一日無蒜。德國人還特別喜歡蔬菜沙拉。德國人和法國人義大利人不同,不大喜歡咖啡,而把啤酒作為飲料。

㈢ 為什麼聖誕節要吃餃子

聖誕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平安夜當晚吃餃子是我國獨特的飲食文化,當年傳教士來華告訴教友,耶穌是上帝之子,即天之嬌子,但為拯救世人的罪來到世間做了凡人,所謂餃子餃子就是」嬌子」的諧音,耶穌道成了肉身,跟餃子一樣在普羅大眾間,餃子什麼都能包意味著神的寬容與溫暖的保護;過去每當聖誕夜禮拜完,在那寒冷的夜裡,教堂會煮餃子給教友暖暖身子;教堂通常會多煮很多餃子布施給窮人,在舊社會聖誕夜這天,有大批貧下百姓會聚集在教堂前等著吃餃子,久而久之聖誕節吃餃子就成了習俗(主要在北方)布施餃子的時間都在晚彌撒結束的鍾聲後,這也是傳統民謠」叮叮當,叮叮當,來碗餃子湯」的由來…… 我編不下去了,大家快樂~

㈣ 各國過年的習俗

1、德國的過年習俗

德國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春節十分相似。就連放焰火傳統的由來也與中國」年「的故事如出一轍。一些德國人不僅吃魚,還會在除夕夜將一片魚鱗放入錢包。民間的說法是,這樣做可以給人帶來好運,在新的一年財源滾滾。德國還有個持續了50多年的新年傳統,即觀看英國喜劇短片《一個人的晚餐》。

2、義大利的過年習俗

義大利羅馬特有的辭舊迎新風俗是跳河迎新年,距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接近零攝氏度的室外溫度加上陣陣寒風,讓人們對光著膀子跳進冰冷河水中的壯舉深感佩服。能連續多年參加新年跳河活動的人還會被授予「OK先生」稱號。

3、英國的過年習俗

英國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

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後,朝屋裡邁進第一隻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除夕在親友家作客的人,在未交談前,要先去撥弄壁爐的火,祝福主人「開門大吉」。

4、西班牙的過年習俗

他們有個非常有趣的迎新年風俗,就是在新年鍾聲敲響的時候,開始吃葡萄,每敲一下,就吃一顆葡萄,一共敲12下,吃12顆葡萄,據說在新的一年裡,這會給人們帶來好運,這習俗已延續幾百年了。

5、厄瓜多的過年習俗

在厄瓜多燒紙制的稻草人是他們的新年習俗,因為這些稻草人代表著這一年所有的痛苦和不幸。所以他們認為,捶打和燒毀稻草人可以擺脫上一年的霉運。另外,他們還燒毀上一年的照片以期新氣象。

6、西伯利亞的過年習俗

西伯利亞的人們在新年有水下植樹的風俗,人們會在這一天在冰面上鑿一個洞,然後將新年樹放入水中。一些專業的潛水者甚至可以在水下種樹,聽著還真夠冷的。

7、智利的過年習俗

智利中部小鎮塔爾卡的迎新儀式地點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點,小鎮鎮長會打開當地墓地大門,數千名當地人湧向這里,在古典音樂和燭光里同逝去的親屬一起迎接新年。據說,這一習俗最早由一戶人家發起。他們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晚上闖入墓地,希望離故去的父親近一點。

8、中國的過年習俗

(1)、貼春聯:這一般是在大年初一的前一年,也就是在除夕的時候貼的,意味著大吉大利,而且貼春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規矩那就是寫的字體一定要工整,當然你擺放的話也是需要工整的。

(2)、備年貨:這也基本上是在過年之前也就是在過小年的時候把這些東西都准備齊全的,因為過小年有北年和南年之分,北方的小年比南方的小年要早一天,所以東西也要盡早備齊。

(3)、吃餃子:就是在春節前一天也就是除夕的時候吃餃子,遠在遠方的遊子也要提前趕回家,然後在除夕夜裡面吃餃子,意味著一家人一起團團圓圓。

(4)、守歲:這也是過年極為重要的傳統習俗之一,在春節前一天的除夕夜裡,成年人需要在這一天一直守到凌晨12點也就是春節的到來。

㈤ 世界各國過新年的習俗是

1、義大利

義大利人認為,元旦前夜響聲連天可以驅邪,求得新年如意,所以各家各戶當晚就不停地燃放煙花爆竹,還肆意打碎一切可以打碎的東西,小到碗碟,大到缸壇,並且把碎片統統拋到街上。

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屋子裡燃一爐旺火,而且整整一天不能熄滅。在我們的眼中,火來自太陽,元旦斷了火,來年就不見天日,會招來厄運。義大利的年輕人也一直將習俗延續下來。」

2、緬甸

在緬甸,新年是在每年四月中旬的潑水節的最後一天,因此,緬甸人的潑水節和新年已合二為一了。潑水節通常歷時三、四天,在節日的第二天,男女老少都有洗頭的習慣。

節日期間,無論城鄉,人人都身著盛裝,互相潑水嬉戲,表示滌舊迎新之意。每年一次的潑水節,也是青年們在良辰美景中交際的好時機,不少青年人藉此良機結成良緣。在新年,互相潑水,表示滌舊除污,迎新接福。

3、日本

在日本,以前是過兩個新年的,即元旦和春節,和中國的新年相似。只是到近幾年才改為過新歷年。除夕的晚上,稱之為「除夜」,在除夕,日本也有守歲的風俗,人們一邊吃蕎麥面條,一邊觀看電視台為新年編排的節目,男女歌星獨唱比賽最受歡迎。

最有代表性受年輕人喜愛的就是每年一度的紅白歌會了。午夜時分,寺廟香煙繚繞,鍾聲齊鳴,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據說這是因為《佛經》里有「聞鍾聲,煩惱清」之句。在日本,老人認為每敲一下,就會去掉一種煩惱,敲一百零八下,意味著清除所有的煩惱。

鍾聲響後,人們湧向寺廟祈福,稱為「初詣」。每年從午夜到元旦,約有近8000萬人會去祈福。元旦早晨,我們全家從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蘇酒,共嘗青魚子、黑豆以及稍帶甜味的醬油煮小干魚等。據說這些象徵吉祥的食物會帶來子孫繁榮、身體健康。

4、智利

智利中部小鎮塔爾卡的迎新儀式地點讓人有點意想不到。新年前夜晚11點,小鎮鎮長會打開當地墓地大門,數千名當地人湧向這里,在古典音樂和燭光里同逝去的親屬一起迎接新年。據說,這一習俗最早由一戶人家發起。他們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晚上闖入墓地,希望離故去的父親近一點。

5、德國

在德國的不少農村還流傳著一種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寓意步步高升。新年之際,德國人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擺上一棵樅樹或者橫樹,樹高達三丈,砍掉數枝,只留主幹。

新年第一天清晨,以村為單位組織,組織者一聲令下,參加爬樹的人們立刻從家中奔到樹下開始用各種方式爬樹,誰到得早、攀得快、第一個爬到樹頂的被譽為「新年英雄」。

㈥ 外國人為什麼最喜歡吃餃子

餃子是中國最早輸出到國外的食品之一,所以也是中國的文化象徵之一,外國人接受的程度也最高,包餃子課程已經成為像美和漢語這樣所有中文學校的必修課之一

㈦ 德國的元旦習俗或趣事有哪些

過了聖誕節就是新年。德國人對除夕之夜極為重視,他們認為新年過得好壞直接關繫到一年的命運。除夕之夜,人們用煙火、燈光、響聲來鎮妖除魔、辭舊迎新。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德國的新年習俗與中國春節十分相似。12月31日午夜,絢爛的焰火照亮夜空,有如中國的大年除夕,就連放焰火傳統的由來也與中國「年」的故事如出一轍。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在德國黑森林山區的一些村莊,有除夕之夜全村出動舉行除夕遊行的習俗。村民們在做完除夕彌撒之後,喜氣洋洋地開始遊行。午夜12時整,再敲響鍾樓的大鍾,悅耳的鍾聲表示新年的到來。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在邊境地區,人們在元旦那一天的黎明時刻在花園里鳴槍。而阿爾卑斯山地區的人們則用甩鞭子的方式宣布新年的來臨。這一風俗令人回想起用聲音驅邪的日爾曼風俗。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在北德,元旦那一天,孩子們手持「響盆」走街串巷,吟唱歌曲。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在巴登,孩子們按響鄰居的門鈴,然後朗誦簡短的、廣為流傳的詩歌,用來表達對新年的祝福,同時,詩歌的內容往往還是一個謎語。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上面那些都是各地區的,而全國范圍的慶祝方式,首先,少不得的就是一段大餐。元旦吃鯉魚的理念基本和咱們除夕吃餃子有一拼了。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再有就是各種游戲,比如「倒鉛」游戲在除夕夜的聚會上非常普及。(通過蠟燭將勺子里的鉛融化,迅速倒進冷水,根據鉛塊凝固的形狀來預測新年運勢。)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德國人迎新年還有穿新衣的習俗。洗洗澡,換新衣,攘災祈福慶新年。這一風俗與我國過春節的習慣相似。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德國人新年中的吉祥物有「吉祥豬」、「魚鱗魚子」、「馬蹄鐵」等。「吉祥豬」令人回憶起日爾曼諸神中的圖騰野公豬,它是神聖與吉利的象徵。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魚鱗魚子」表示招財進寶,把幾片魚鱗放入錢包中,預示在新的一年中財源茂盛。新年裡,人們還習慣把馬蹄鐵釘在門上,據說有驅邪鎮妖的作用。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德國的新年,慶祝時間前後有一周。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鍾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在德國的農村流傳著一種過新年的風俗——「爬樹比賽」,小夥子們順著光禿禿的樹比賽爬高,第一名被譽為「新年英雄」,以示步步高升。
帶你了解下德國人的元旦

歐洲各大城市都流行新年守夜,德國的也不例外,無數人聚集在一起倒數新年。(德國今年因反恐原因會在新年期間增派警力,配備槍械進行安保與檢查,遊玩的感官會略有下降,但不會取消)

㈧ 為什麼外國人那麼喜歡吃餃子

這個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喜歡吃。可以是感覺有趣,好奇。或者是感覺來中國就一定要吃具有中國特色的餃子。

㈨ 德國的節日風俗和生活禮儀

色彩
的德國節日

色彩
的德國節日 節日慶典的時候,德國人表現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和工作中的形象截然相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德國的主要
是基督教。全國大約有5500多萬人信奉兩個
中的一個, 其中約2760萬人信福音新教,2750萬人信羅馬天主教,還有一小部分人屬於其他的基督教團體。所以,宗教節日特別是基督教節日:如
、聖誕節、
等還是最隆重的節日項目。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教的人正在減少,和新的文化項目的誕生,一些具有德國特色而且為德國帶來了國際聲譽的節日也是非常熱鬧和精彩的。比如說:


等。

是基督教紀念
的節日。傳說
,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後來教會規定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日-4月25日之間)為紀念日。德國政府規定復活節休息兩天。在節日里,家人團聚,品嘗各種傳統食品,親戚朋友見面要互相祝賀。 象徵生命的蛋、火、水、兔等成了復活節的吉祥物。雞蛋和兔子在西方是新的生命和興旺發達的象徵。雞 蛋的本色象徵太陽,把雞蛋染成紅色則象徵生活幸福。在復活節中,父母要特地為孩子們准備製成雞蛋、兔形狀的
。親友間要互贈
。在
中游和
東部的一些城鎮,至今保留著「
樹」這一古老習俗。人們把成百的蛋殼塗上
,串成蛋鏈,在復活節這天掛在松樹上,製成
樹,大人孩子圍著彩蛋樹唱歌、跳舞,慶祝復活節。而
的姑娘們則通過贈送
來表達自己的愛情。在復活節這天,姑娘如果向某一小夥子贈送三個
,表示姑娘向小夥子求愛。 火不僅給人類帶來了光明,也使大地獲得了新生。作為耶穌再生的象徵,復活節的許多活動都與火相關。復活節這一天,人們在教堂前點燭以示聖化,並將聖燭迎進千家萬戶。這一天,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是把
送到各家。他們在教堂前用
點燃樹枝,然後奔跑著送到各家各戶,其間充滿著歡快的節日氣氛。在德國的
地區,每年的復活節居民們都要舉行火炬賽跑,以慶祝耶穌的再生。而北萊茵上
州的
台復活節滾火輪更是遠近聞名。六個巨型大木輪被火點燃滾下山谷,就像六個火球從天而降,漆黑的山谷被大火輪照得通明,它與五彩繽紛的焰火
,再次顯示了火給人類帶來了新生。 作為德國惟一的少數民族索布族人則是用百騎大合唱的形式來慶祝
。一個個身穿黑色上衣、頭戴黑色
的索布族人,騎在用綵帶、鮮花和白色貝殼裝飾的駿馬上,浩浩盪盪地行進在林間小路上。他們邊走邊用粗獷雄厚的嗓音高
,場面十分壯觀。

是德國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有關節日的來歷眾說不一。一種說法認為狂歡節是德國農民的春節,農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表達他們抵禦惡魔、驅逐嚴冬、迎接春天、慶祝豐收的喜悅心情。另一種說法則是根據天主教的習俗,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後的第三天復活,這一天為復活節。復活節前的40天是耶穌開始傳教前,在曠野守齋祈禱的40個晝夜,天主教稱為
節。在整個
節的40天里,禁止天主教徒食肉、娛樂、婚配等一切喜慶活動。為此人們趁
節到來之前盡情地
、暢飲、
漫舞、化裝遊行,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如今,狂歡節已成為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和地區的一個世界性大節日,就其內容而言,它大概已不單單是農民的節日或是宗教的節日,其間還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與民族特色。 在德國,從每年
11時起狂歡節就算開始了,一直到第二年復活節前40天為止,前後要持續兩三個月。但它的高潮是在最後一個星期,特別是這周的星期日、星期一和星期二。在這"發狂的"三天里,德國的狂歡節達到了頂峰。 在德國,各地區慶祝狂歡節的形式是不盡相同的,但有幾項活動形式是一樣的,這就是選舉狂歡節的「王子」和「公主」、「星期四
」、化裝大遊行與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 狂歡節一開始,許多城市、村鎮都要建立各種組織來籌劃狂歡節中高潮期的活動。首先,是推舉「王子」和選出「公主」,因為狂歡節的主要活動要由他們來主持。當選為「王子」和「公主」是一件很風光的事,為此,
爭相競選,最終以經濟實力定奪。 狂歡節結束前的星期四被稱為「
」,它是狂歡節進入高潮期的標志。在「
」中,往往要表演婦女奪權的喜劇。她們
地沖進
,闖入市長辦公室,坐在市長
上宣布接管市政權,這一喜劇即表演得
,又
,充滿了浪漫的色彩。這一天最讓男人們
的是怕
剪去自己的領帶,剪來的領帶被女士們作為戰利品釘在牆上
。 狂歡節結束的前一天是星期一,這一天是整個狂歡節的頂點,被稱為「瘋狂星期一」或「玫瑰星期一」。這一天有兩項活動:一是化裝大遊行,二是大型狂歡集會和舞會。遊行一開始,人們便紛紛湧上街頭,觀看遊行盛況。身穿
服裝的樂隊走在遊行隊伍的最前列,緊隨其後的是大型
。其中
、艷麗奪目的王子、公主
尤為引人奪目。
、被打扮得
的小丑、代表各階層各歷史時期人物的化裝隊伍緊隨其後。
上滿載的糖果、
和小玩具像雨點般地撒向沿途的人群,天真的孩子們
地捧著帽子,撩起衣裙,爭相盛接飛來的節日禮物。狂歡節是糖果商最歡迎的節日。"瘋狂星期一"的最後一個項目是夜晚的狂歡舞會。人們身著
,臉戴誇張的假面具,扮成小丑、狂人走上街頭,盡情歡樂。在狂歡節歌曲的伴隨之下,只見到處"
"、一片歡騰,一直持續到午夜。 在「瘋狂星期一」的晚上,家家都敞開窗戶,為的是將天使迎進家門。在這天晚上人人都要在大齋前美美地
,以此慶祝金秋季節的
。由此不難總結出狂歡節的三大要素,那就是吃喝、喧鬧和化裝。人們盡一切力量創造歡慶氣氛,這一點在德國西部、南部尤為突出。 在德國,各地區的狂歡節也各具特色,
是德國最為熱鬧的狂歡節,它的主角是小丑和狂人,他們怪誕的裝扮、無所顧忌的舉止令眾人叫絕。

聖誕節 聖誕節在每年的
,這是
誕生的日子。有關耶穌的確切生年已無從考證,
這個日子是羅馬
在公元354年規定的。聖誕節是德國一年一度最大的、也是最熱鬧的節日,同時它也是歐美信奉基督教的國家最盛大的節日。 德國人過聖誕節如同中國人過春節一樣,在節日前幾周就開始准備了。市場上各種聖誕禮品
、應有盡有。德國許多城市的聖誕市場都有著數百年的歷史。聖誕市場不僅使人們可在此選購聖誕節所需的各種禮品,而且它還為現代化的城市及人們帶來許多浪漫的節日情調。(左圖為
的聖誕夜市)
是聖誕之夜的必需之物,在德國95%的有孩子的家庭都要准備
。聖誕節擺設
是一個古老的聖誕習俗,早在古代,日爾曼人就有在隆冬時節用
樹的樹枝樹葉裝飾住宅和牲口棚以驅冬迎春的習俗。不過關於聖誕樹,宗教界另有一種說法。據說,德國

有一次在一個聖誕之夜從一個小城回家,為了讓人們能領略山村美麗的夜景,他在一棵
上點綴了一些燭光,以此來代表星星。從這以後,每逢聖誕之夜,信徒們便學他的樣子,在屋中布置一棵聖誕樹,後來這一風俗由德國傳遍歐美各國,聖誕樹成為歐美基督教國家最具廣泛性的聖誕節必需品。 如同中國人在除夕之夜吃餃子一樣,鯉魚和肥鵝是德國人聖誕節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餚。鯉魚和肥鵝之所以成為聖誕節的佳餚,那是因為它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德國人認為水是生命之源,鯉魚就生活在水中,而且它的繁殖能力為魚中之冠,一條雌鯉魚可下幾百萬粒
,為此人們在過節時,喜歡買一條雌鯉魚,並由
品嘗第一口鯉
,以象徵家庭的興旺發達。同時德國人還認為鯉魚也是財富的象徵,
如金市,人們習慣在節前把鯉魚
裝人錢包中,以此預示來年財源茂盛。 德國人把鵝看作是
對人類的恩賜,鵝有著很強的
,是
肥壯、糧食
的象徵,同時它具有治病的功能。德國人在做聖誕鵝時,習慣把蘋果和
填入肥鵝肚中。德國人認為圓圓的蘋果預示著豐收,
則表示上帝的寵愛。南德人習慣把
葉和花填入鵝肚中,據說它對治療
病有顯著效果。 在聖誕夜的子夜時分,教堂要舉行隆重庄嚴的「子夜
」,在聖誕節的黎明和上午還要舉行兩次隆重的
,人們高唱
,以慶祝那穌的降生和聖誕節的來臨。 聖誕節從
聖誕夜一直持續到來年的1月6日,它是全世界持續時間最長、流傳最為廣泛、慶祝最為隆重的節日之一。德國所有公共場所都被布置得
,各家各戶也都准備了豐富的節日禮物。聖誕之夜是家庭團聚之夜,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旁共進聖誕晚餐,餐桌上往往要多設一個座位,據說這是為「主的使者」或是為需要幫助的過路人准備的,餐後全家人在聖誕樹前唱歌跳舞。在
也有各種藝術表演。第二天,人們訪親問友,共敘友情。整個節日充滿了歡慶、祥和的氣氛。

說起德國的
,人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
了。
源於1810年,為慶賀

盧德

·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
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
市政府對
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
,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
十月
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
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
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
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
、各種
活動及戲劇演出、
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
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

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
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
12響,頓時鼓樂齊奏、
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
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
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
不斷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
短褲、背心等
的巴伐利亞人手舉
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
,整個街道被
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
。這里出售的商品
,叫賣聲
。人們
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
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
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
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㈩ 當餃子傳到世界各地後,外國人是咋吃的

在我國北方地區,不管是逢年過節,還是日常的一日三餐,人們都很喜歡吃一道美食——餃子。

當然,也不是說其他地區的人們都不吃餃子,只是在北方吃餃子更加常見。


俄羅斯餃子注重餡料,除了肉,西烏拉爾山區會選擇用蘑菇,洋蔥和德國泡菜等等來做。

閱讀全文

與德國為什麼喜歡吃餃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