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二戰時期,如何才能抵擋住德國閃電戰的攻勢
在二戰時期,要抵擋住德國閃電戰的攻勢首先要保證己方防線不至於因為某一點的突破而陷入崩潰,其次是在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正面部署一部分兵力以阻止德軍的禮物突破,保證後方關鍵交通樞紐的安全,同時在德軍突入部隊的兩翼部署強大的裝甲兵力,對德軍實施鉗形進攻,一舉切斷突入德軍同後方的聯系,對德軍進行反包圍,甚至殲滅之。
閃電戰的優點比較明顯,不過它的缺點同樣也突出,只要自己能夠避其鋒芒,針對它的弱點入手就可能成功。
『貳』 什麼是閃電戰優點缺點是什麼
閃電戰又名閃擊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用機械化部隊來快速切割敵軍主力來達到預期效果。
在軍事行動中,這三個要素既是戰略,也是戰術。戰略上整體協同,全局性強,戰術上精妙奇特,靈活多變。閃電戰充分利用了現代化戰爭工具飛機、坦克、裝甲車、摩托車的速度優勢,以超出對手反應的速度對敵人實行閃電般的打擊。
但前提是要保有制空權,然而美國參戰後,德軍遭遇了擁有絕對空中優勢的美軍航空部隊,在美軍飛機的攻擊下,德軍的地面戰車都成了活靶子,因此德軍損失慘重無法使用閃擊戰。
航空部隊
在當時,隨著技術的進步,飛機的製造水平也不斷提升,制空權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德國在戰術應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閃電戰最先行動的就是德國航空部隊,其使命就是空襲敵軍機場,指揮部,軍工廠等戰略目標,將敵軍空軍消滅在機場;
同時最大限度遲滯敵方援軍到達前線,以及通過空中偵察為地面部隊提供情報,在地面部隊遇到困難時提供支援,如轟炸敵方裝甲部隊等,為地面部隊掃平障礙。
『叄』 解碼二戰之德國閃電戰為什麼開始那麼牛,後來卻越來越慫
lz你好。我是復旦大學附屬高中的文科生。我來幫;你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是這樣的:二戰初期,德國依靠閃電戰迅速襲擊被侵略國的交通站等重要樞紐,造成了被侵略國的交通癱瘓,從而迅速打下來一個國家,這種戰術確實很厲害。但是並不是無敵的,在當初,德國之所以能夠屢屢得手,最主要的原因是慕尼黑會議上綏靖政策的影響,英法等國家對於德國公然違反《凡爾賽合約》大肆擴軍備戰的行為採取了綏靖政策,綏靖政策其實說白了就是縱容政策,本質就是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維護他們這些大國的利益,,所以在慕尼黑會議上,英法答應了希特勒「規定在10天之內讓捷克斯洛伐克把蘇台德等重要地方割讓給德國」的要求。這種綏靖政策助長了德國的囂張氣焰,他們的野心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於是很快吞並了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並在1939年9月1日,全民侵略波蘭,英法再也不能和後退了,被迫向德國宣戰。二戰也就徹底爆發了。可是,雖然說英法宣戰了,但還是想自保,並沒有做出任何戰斗措施,只不過是喊了一聲宣戰了而已。依然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且當時波蘭實在是太過於落後,盪德國的飛機大炮坦克進攻波蘭的時候,波蘭軍隊還騎著馬拿著劍打呢。。當然是被很快攻下。英法依然沒有什麼措施。直到德國悍然發動對法國的襲擊,法國毫無准備倉促作戰,雖然法國被譽為是整個最強的陸戰隊,但是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還是很難抵抗德國的閃電戰,很快被攻下,英國也遭到了猛烈的空襲。這里還有太多地細節。就不一一贅述了。至於為什麼德國的閃擊戰在後期會頻頻失利 那是因為他們千不該萬不該進攻蘇聯,在蘇聯戰場發生了兩大重要戰役,第一個是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帶領蘇聯紅軍頑強的抵抗使得德國的閃電戰第一次失敗,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國天下無敵的神話,後來在二戰後期,日本偷襲珍珠港,惹惱了美國,美國參戰,194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改變了法西斯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的對比,成為消滅法西斯的有利因素,加速了法西斯的消亡。終於在1945年6月6日,英國,法國,美國,蘇聯發動了諾曼底登陸,直取德國首都柏林。希特勒見大勢已去,在地下室里飲彈自盡。德國法西斯消亡。二戰歐洲戰場結束。
lz碼子不易,望採納
『肆』 二戰德國閃電戰席捲歐洲,唯獨沒有攻佔瑞士,這是為何
二戰時期德國法西斯在歐洲肆虐橫行,他先後攻佔波蘭,法國,瑞典,挪威,可是與德國接壤的小國瑞士卻沒有遭受到德國的進攻。弱小又無助的瑞士本是德國戰車下的一隻螳螂,但他是靠什麼躲過了德國的碾壓呢?
瑞士在二戰期間能夠很好的給予德國經濟支持,並且又不容易被德國拿下,對於德國來說保留瑞士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也正是這個原因才讓瑞士避免了被戰爭的蹂躪。
『伍』 二戰德國的「閃電戰」一開始能滅國,為何後來就不行了
(1)距離本土越來越遠,作戰效力大打折扣。
(2)軍隊規模急劇擴大,高素質指揮員與兵源有限。
(3)大規模作戰,資源與人員消耗過大,中後期入不敷出。
『陸』 二戰期間 德國閃電戰的特點
閃擊戰——由古德里安創建的戰爭模式(英譯Blitzkrieg或lightning war。但是是由希特勒提出的,很合古德里安的口味),也叫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先並且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是以裝甲部隊為決定性力量,制空權為前提,不顧側翼暴露的危險,向敵人後方做快速,大膽的襲擊。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 古德里安
擊的方式制敵取勝。它往往是先利用飛機猛烈轟炸敵方重要的戰略設施——通訊中心,並把敵人的飛機炸毀在機場,取得制空權,並使敵人的指揮系統癱瘓。然後使用大規模坦克集群快速沖鋒,徹底摧毀敵軍由空軍轟炸而混亂的陣地。閃電戰就是將奇襲、快襲集中一起,像閃電一樣打擊敵人。可以使敵人在突如其來的威脅之下喪失士氣,從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擊之下就會立即崩潰。閃擊戰理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軍事戰略的基礎。這理論要求在敵人未來得及完成動員和展開本國武裝力量之前,用幾個月或者幾個星期的極短時間內奪取戰爭的勝利……[1]閃擊戰理論是德國帝國主義毫無限制的擴張目的同達到這些目的的現實能力之間不能相適應的表現。德國力求以閃電形式的突擊逐個粉碎敵對同盟各國,竭力避免持久戰。[1]閃電戰理論最重要的原則是:先於敵軍迅速集中和展開作戰部隊,保障戰略的突然性。實施最強大的首次突擊,以便在初期交戰中即取得決定戰爭結局的決定性勝利,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進攻方向,以包圍與合圍的方法殲滅敵人武裝力量(「卡恩」學說)。[1]編輯本段理論根據1、德國軍事家A.von施里芬關於採取戰略迂迴和包圍, 實施速決殲敵的觀點;2、義大利軍事理論家G.杜黑關於集中空軍力量打擊對方的重要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而取勝的觀點;3、英國軍事理論家J.F.C.富勒關於組織幾路強大的快速坦克縱隊,在航空兵強有力的掩護下,深入敵軍縱深,直搗敵軍司令部,使敵陷於癱瘓的觀點。編輯本段閃擊理論戰略層面運用包含裝甲部隊、機械化步兵與炮兵,以及空軍優勢火力,於作戰層面進行高度協同攻擊。擾亂敵人的部署,迫使對方改變正面武力,甚至達到使敵軍在兵力組織與分配上自亂陣腳。以側面迂迴方式,隔開並切斷他們的兵力。阻擾他們的後路。威脅他們的後路,使其與基地之間喪失聯系與補給。講求速度。閃電戰的基礎是機械化,前提是制空權,在於空,坦,步的協同配合,戰術在於一點兩面。找到突破點,由炮兵打開缺口,裝甲集群進入缺口並發展戰果,機動步兵跟進。找到突破口的兩翼,空軍打開缺口5-10分鍾後,裝甲集群隨後攻擊,後面緊隨機動步兵。迅速破壞掉敵指揮中心,通訊樞紐,交通樞紐。陷敵於瞎子、聾子的局面,並配合正面部隊迅速合圍敵主力步兵集團。飛機、坦克和機動步兵速度都很快,火力也夠。但前提是 要保有制空權,然而德國後期遇到了擁有空中優勢的美國空軍,無法使用閃擊戰。另外此戰術對後勤依賴度非常高,一旦汽油和彈葯糧食供應不上, 就會被殲滅。(例如戰爭後期,德軍發起的「突出部戰役」就遭遇了這種情況。使得德軍無功而返,並沒有更多的裝甲部隊去抵抗盟軍的攻擊)戰術層面由於閃電戰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無比的威力,因此在大戰結束之後即受英美等軍事學者熱烈研究,在戰術上勾勒出一個詳細的面貌現已不是難事。關於戰術上的細節,根據各家的說法,綜合整理一個對閃電戰的全貌概述。「閃擊戰」大略可略分以下幾個階段:集結意即在攻擊發起前夕,將兵力徹底集中於一個狹窄的正面上。 由於該戰術需「形成重點」(Schwerpunktbilng)之故,真正的攻擊正面還會比集結面更窄。展開為了突破後維持必須的沖力,機械化部隊將會成梯次縱深部署。突破使用形成重點後所造成的壓倒性優勢武力,以決定性的沖擊力突穿敵人戰線。 突破的任務一般交給戰車部隊擔任,戰車部隊將以營或連級單位組成「寬椎型」(Breitkeil 倒三角形,德軍戰車部隊最常使用的攻擊隊形)或者「椎型」(Keil正三角形)進行突破。不過若想保留裝甲兵的實力以供往後作戰計,亦有將突破任務交由步兵擔任,待步兵突穿後裝甲兵才由缺口投入,接著機動向敵後挺進以擴張戰果的事例。突穿此階段是突破之延續。在完成突破之後,裝甲部隊主力以及其他機械化支援單位會穿越打開的缺口,並進入敵人戰線開始向敵後深入。 此時各部隊指揮官會在部隊先頭,以其自身之觀察掌握全局並隨時將敵情向後回報。突進縱隊中除了戰車外,尚會編入戰斗工兵、裝甲步兵以在任何情況下對前進中的戰車單位提供支援,他們通常都乘坐在半履帶裝甲人員車輛上,戰斗工兵則攜帶各種器材甚至架橋裝備以克服一切天然或人工障礙物。擊虛與鑽隙突破時期結束,開始全速向敵後方做大縱深的突進。這樣的做法揚棄了傳統的向兩翼席捲的戰法,不過這算是法國人所創的較快捷的方法。一旦通過突破口後,各縱隊即成扇形展開,沿著若干向前延伸的平行道路向前分散推進,以避免交通壅塞現象發生。先頭通常由偵蒐部隊組成的前衛尖兵,他們在前方或側翼上搜索前進,進行尋找開放道路、偵測敵情,並提供預警並搶占如制高點、橋梁等重要戰術要點。突進縱隊便會依照他們的情報,選擇適當、無敵方顧慮的路線前進。面對敵人時,如無須做戰斗時則盡量避免,選擇繞開,盡可能採取迂迴滲透的手段,只有在沒有辦法的情況才實施戰斗。至於繞過的敵人則由後續部隊趕上肅清之。由於持續不斷的運動,戰斗時將以機動炮兵或申請戰術空軍火力支援攻擊。這支深入敵後的機械化大軍並不顧慮逐漸延長的暴露側翼,因為快速的機動將提供他們足夠的保護。如非得已,突進部隊將不會離開道路做越野運動,因為這會產生不必要的延誤。在領先挺進的裝甲部隊後面則是機械化步兵部隊,以填補裝甲部隊推進後產生的空隙,後面才是徒步運動的一般步兵師。機械化部隊的補給車隊也沿著同一條交通網以追趕戰斗部隊。為了要在少數可用的道路上運動上千輛的車輛以維持其攻勢的高度動能,因此交通管制亦將格外重要,工作也極端復雜。席捲這是「閃電戰」最後一個階段。整個突進部隊將以敵人的交通線為目標,進行分割並包圍遭孤立的敵軍主力。 除了1940的敦克爾克包圍戰是利用英倫海峽進行單翼包圍外,幾乎二戰所有的「閃電戰」皆是以兩翼進行包圍作戰。待雙鉗合圍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圍殲包圍網內的敵人。此工作通常都交由步兵部隊擔任,裝甲部隊則從前線補給整合戰力後再繼續往下一個目標推進。
『柒』 詳細解釋分析下二戰時德國的閃電戰
優勢:閃電戰主要是用大量的飛機和坦克進行對地方的致命打擊,爭取第一次攻擊就徹底擊敗對方!並且能給敵人產生震懾力量!是一種攻擊速度快而且威力強的方法!缺點:閃電戰的每一步都是進攻,就很少注重防禦!比如說,如果你之顧著給前面敵人的打擊,沒有估計一些偽裝的火力和後面來的增援部隊,即使你能打掉從後面的增援部隊你都要死很多部隊!
『捌』 關於二戰德國閃電戰的問題
你不懂,坦克的閃擊戰還有空軍的配合,先是空軍轟炸機轟炸,再使用坦克向前快速推進,德國為什麼前期的閃擊戰這么有效?是因為這種戰法在當時是非常前衛先進的戰法,拿到現在就是多軍種協同作戰,先是轟炸機,再是坦克裝甲,再是摩托化步兵,快速向前推進.
就像90年代初期美國在導彈的配合下對伊拉克的斬首軍事打擊,伊拉克毫無反擊只力,這在當時是先進的戰法,直接推動了以後的軍事理論變革。二戰初期世界各國對裝甲閃擊戰這種戰法沒有有效的應對之法,波蘭、法國很快被德國打敗就是證明,以後英美熟悉並熟練運用這種戰法後才逐步扭轉戰局
『玖』 二戰中被德國發揮得凌厲盡致的閃電戰,後期為啥會失靈
閃擊戰,又稱閃電戰,是由德軍名將古德里安創建的戰爭模式。閃電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經常使用的一種戰術,它充分利用飛機、坦克的快捷優勢,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制敵取勝。閃擊戰三個重要要素:快速、出奇、集中。
1941年他再次用閃擊戰進攻蘇聯,到12月便打到莫斯科郊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隨著導彈核武器的發展,閃擊戰仍被超級大國視為一種有效的戰爭樣式。
『拾』 二戰時期德軍的閃電戰術有多難對付呢
閃電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非常有名。可以說,納粹德國憑借閃電戰的戰術,在二戰中取得了一些成果,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仍在研究壕溝戰的戰術。比如法國仍然加強馬其諾防線。但法國沒想到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了閃電戰戰術,繞道比利時邊境取得了突破,德國將馬其諾防線視若無物。閃電戰術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高度贊揚,但真正將閃電戰推向極致的是納粹德國。
1941年德軍進攻蘇聯時,蘇聯的縱深、惡劣路況和惡劣天氣使德軍的進攻多次成為強弩之末,此外德軍的·後勤物資的缺陷也暴露出來。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恰恰忽略了閃電戰的致命弱點。這導致了德國戰役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