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同國家啤酒節習俗有哪些
英國倫敦啤酒節始於1978年,2005年它將再次於倫敦西部的奧林匹亞展覽大廳舉行。英國是除德國之外的另一個啤酒大國,而倫敦西部則是英國啤酒的中心,所以現在它已被喻為是「世界最大的酒館」,屆時你將會品嘗到種類繁多、口味各異的啤酒,甚至別出心裁,比如有加歐石楠的香料啤酒,加蜂蜜、香蕉的風味啤酒。所有酒水都是由小型作坊用手工方法製造,並且多產自英國。單日票分為6英鎊、7英鎊不等,通票為17.5英鎊。北京國際啤酒文化節是北京蟹島集團與德國Schottenhamel Ltd.&Co KG(經營慕尼黑啤酒節上最古老的大篷)公司合作,將原汁原味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帶到北京,在蟹島落戶紮根,讓啤酒、狂歡、嘉年華成為節日的主角兒,讓人們感受到節日熱烈的氣氛和啤酒美食的享受。北京國際啤酒文化節舉辦規模、形式與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等同。慕尼黑啤酒節在德國已有近200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已經舉辦176屆,每年吸引近700萬人次的遊客慕名而去,在短短的16天中喝掉600萬升啤酒,吃掉近50萬根烤腸和5萬多隻烤豬腿。啤酒節每年為慕尼黑市帶來將近9.55億歐元的收入,不僅給啤酒廠家帶來了滾滾財源,也大大推動了當地旅遊業和經濟的發展。
Ⅱ 德國啤酒節介紹
慕尼黑啤酒節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德國的10月正值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時節,人們在辛勤勞動之餘,也樂得歡聚在一起,飲酒、唱歌、跳舞、以表達內心的喜悅之情。這一傳統節日一直延續至今。近年來,隨著德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慕尼黑啤酒節的規模也越辦越大。慕尼黑市政府對啤酒節也十分重視。這個節日的影響已遠遠超出慕尼黑,而成為一個世界聞名的節日。(插圖為啤酒節的官方標志)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威武雄壯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急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Ⅲ 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的傳說
啤酒節源於德國,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起源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1810年,馬伐利亞的盧德親王結婚,舉行賽馬活動,賽馬活動結束後,人們痛飲啤酒以示慶賀,這個慶典沿襲下來後,就成為今天的啤酒節。還有一說是當地農民為慶祝大麥和啤酒花的豐收而大喝啤酒而產生的。
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於當年10月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截至到2004年,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中國的啤酒節
自從中國有了啤酒,中國人也就知道了慕尼黑。甚至有的啤酒廣告就是這樣說的:很德國,很德國!
中國的啤酒節最早是從1991年青島開始的,到今年已經舉辦了18屆;大連「中國國際啤酒節」也舉辦了8屆;哈爾濱啤酒節舉辦了4屆,剩下的還有燕京啤酒節、西安啤酒節、天津啤酒節等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國內的啤酒節舉辦的時間都集中在七八月份,這個季節屬於夏季,啤酒銷售的旺季,所以大家都要爭先恐後地頻頻露臉,各個啤酒節的內容形式五花八門。
美國丹佛啤酒節
美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來到美國的德國移民,自然也把啤酒節的傳統帶到了美洲,之後其他各族人民,也紛紛以此為借口,參加這個德國的傳統節日,大喝啤酒。三天的日票根據活動的不同,在30美元到50美元不等,購買三天通票價格為145美元,比單買日票節省20美元,如果去其官方網站申請會員,還可以在普通票145美元的基礎上再獲得20美元的額外優惠。
英國倫敦啤酒節
英國倫敦啤酒節始於1978年,2005年它將再次於倫敦西部的奧林匹亞展覽大廳舉行。英國是除德國之外的另一個啤酒大國,而倫敦西部則是英國啤酒的中心,所以現在它已被喻為是"世界最大的酒館",屆時你將會品嘗到種類繁多、口味各異的啤酒,甚至別出心裁,比如有加歐石楠的香料啤酒,加蜂蜜、香蕉的風味啤酒。所有酒水都是由小型作坊用手工方法製造,並且多產自英國。單日票分為6英鎊、7英鎊不等,通票為17.5英鎊。
[編輯本段]啤酒節習俗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采和習俗。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人們在啤酒節上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還舉行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人們在為節日增添喜慶歡樂氣氛的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
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奧地利、瑞士、法國的遊行隊伍聚集在一起,人們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威武雄壯地湧向黛麗絲草場。中午12時,隨著禮炮12響,頓時鼓樂齊奏、彩旗飛揚、人聲沸騰。市長在作簡短致辭後,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便在沸騰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這時身穿傳統服裝的啤酒女郎用單耳大酒杯將新鮮啤酒不斷地送到迫不及待的飲客面前。許多身穿鹿皮短褲、背心等民族服裝的巴伐利亞人手舉啤酒杯穿行在大街上,他們逢人便高喊"乾杯",氣氛十分熱鬧。
10月初的慕尼黑已有微微的秋涼,整個街道被五光十色的燈光裝飾得五彩繽紛。節日的廣場,數百頂各種各樣的大小帳篷鱗次櫛比。這里出售的商品琳琅滿目,叫賣聲此起彼伏。人們背靠背坐在一起,開懷暢飲,並在樂曲的伴奏下,即興地歌唱跳舞,甚至跳上桌子相互祝賀。
節日期間,規定每晚啤酒供應到10時30分,10時45分樂隊演奏流行樂曲,催促人們離去。這時,萬千酒興未盡的遊客會齊聲抗議,清潔女工不得不把椅子倒置在桌上,對那些久久不肯離去的遊客,保安人員也不得不把他們推向出口,強行讓其離開。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這場譽為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之一,每年都會吸引了超過700萬名的觀光客,足足喝掉600萬公升以上的啤酒!沒想到印象中一板一眼的德國人,其實也有如此熱情好客的一面。連續16天的啤酒節,每年在特里薩廣場上架起可容納數萬個座位的大帳棚,提供遊客啤酒、德國美食;帳棚外則豎立著摩天輪之類的游樂設施,會場中不時穿插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民俗活動。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他們「狂飲」的程度,光從數據上就另人吃驚,這場全球最大的節慶活動,根據慕尼黑觀光事務當局的統計,此節慶每年都吸引了超過多達六百萬名的觀光客,平均吃掉20萬條香腸、60萬只烤雞並喝掉足足600萬公升的啤酒。為期2周的德國啤酒節(Oktoberfest),德國人就喝盡、吃盡總數13528千克的食物,這個量可是夠一個人足足吃10年。去年2003年就約有六百萬人萬人擠進約31公頃大草地上的14座帳篷里,飲盡約570萬公升(一百五十萬加侖)的德國啤酒。而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所有的啤酒大棚都是臨時搭建的,每個大棚都有2000平方公尺左右,都有獨立的舞台和啤酒銷售櫃台。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舉世聞名的德國啤酒和具有當地特色的烤豬腿,除了喝酒之外,街頭張燈結綵,市內7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還有許多民俗活動,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游樂設施,如旋轉馬與摩天輪等。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在泰瑞莎廣場上的活動則在晚上11時結束,可是不少遊客卻還是意猶未盡,留連忘返,許多人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攤。走近慕尼黑啤酒棚的會場中,會看到十餘座由各家知名啤酒公司及餐廳合開的大型啤酒屋帳篷(Beer tent),而雖名為帳篷但每個帳篷都宛如小巨蛋,因為工程浩大跟蓋房子沒兩樣,為容納每晚數千至數萬人,各家啤酒屋可是挖盡了心思來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從7月中就開始撘建巨型棚子,而棚內外,都布置得各具特色。十幾個啤酒棚共可容納9萬多個座位,每個啤酒生產商會在帳篷內展示屬於他們的啤酒,大家在啤酒棚內唱歌、跳舞,吃烤雞、烤魚及巨無霸德國麵包Pret-zel,另外有不少的啤酒棚里也設有樂隊表演的舞台,每晚都會有樂團表演一些耳熟能響的德國歌曲,還有身著中古世紀服裝的遊行與傳統的歌舞。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啤酒棚外許多各式各樣適合全家大小玩樂的游樂設施,如旋轉木馬、海盜船、旋轉啤酒筒、大型摩天輪、旋轉鞦韆、過山車、鬼屋等游樂設施,還有提供遊客德意志帝國美食的小攤位,好讓任何年齡的人士都會在啤酒節玩得開開心心!除此之外,到了夜晚,五光十色的燈光,照亮了整個會場,更能感受慕尼黑越夜越美麗,而巨型的摩天輪,則是俯瞰啤酒節會場的最佳地點。
青島國際啤酒節
青島國際啤酒節,今年十七歲,呱呱墜地的嬰兒已經成長為風華正茂的少年。
從一個地方的小型節會成長為亞洲第一的啤酒盛會,青島啤酒節的發展壯大,正與青島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相吻合。
「最初幾屆喝不到外國啤酒。」從第一屆啤酒節開始就參加飲酒大賽、先後獲得8屆冠軍、號稱「啤酒王」的青島市民高仲,直截了當地告訴記者,隨著啤酒節的國際化程度提高,現在已經能喝到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啤酒。
據悉,第一屆啤酒節1991年在中山公園西南角舉行,由青島啤酒集團主辦,來的多是萊州、威海等省內一些啤酒廠家。
年年來參加啤酒節的淄博人朱全勝,對最初三屆啤酒節的印象已經不深。他准確地記著第一次在啤酒節上喝到原裝進口的外國啤酒,是在1994年第四屆啤酒節上。
此後,在啤酒節上亮相的洋啤酒越來越多。2006年第十六屆啤酒節共引進了45個啤酒品牌,其中國外品牌就有41個。
今年啤酒節同樣是45種世界名啤,美國百威、丹麥嘉士伯、德國柏龍、德國貝克、英國紐卡索、日本朝日等世界啤酒十強中的9家都在其中。
「青島啤酒節越來越國際化。」青島市社科院研究員馬庚存比較17年來參節啤酒品牌後,這樣認為。
參加啤酒節的人,同樣出現了更多國際面孔。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年輕時曾創下11秒喝下1420毫升啤酒的記錄。在2001年的啤酒節上,高仲面對面告訴他,自己喝1500毫升啤酒只需8秒多。霍克一笑:「我已經老啦,不比年輕的時候了。」
記者發現,不知從哪一屆開始,舉著大杯喝啤酒的外國姑娘或小伙的照片,開始占據開幕式宣傳報道的核心位置。
啤酒節上看變遷,文明理性很明顯。
「當年是自行車停了一大片,有不少摩托車主趁機拉客賺錢,亂哄哄的好似趕集。」一次啤酒節沒落過的馬庚存告訴記者,現在到啤酒城去,多是開私家車、打計程車或者乘坐公交車。
隨著交通工具的「鳥槍換炮」,交通秩序也有了質的飛躍。以前,車多人擠,時有碰撞刮擦。如今,啤酒城交通調流井然有序,市民遊客出行文明素質明顯提高。
點滴之間可見社會進步。已經連續十年負責啤酒城內衛生清潔工作的王德生表示,遊客對他們越來越尊重,人們開始主動將垃圾丟到垃圾桶內。
「要說啤酒城裡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當數醒酒室了。」啤酒節首席顧問林醒愚告訴記者,啤酒節組委會出於人性化考慮,設立了醒酒室。由於現在的人喝酒越來越文明理性,今年啤酒城裡決定取消醒酒室。
記者還獲悉,啤酒城今年將首次在城內設置義賣場,來自社會各界捐助的名人字畫、工藝禮品等義賣所得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另外,啤酒城的娛樂項目也增加了許多。「2007年啤酒嘉年華」除原有16台游樂設施外,還新增價值近3億元的17台游樂設備和17個游戲攤位。相對於最早「拿竹圈套個小玩意」的地攤游戲,這里的「玩」已進身國際一流水平。
啤酒城東門有一個啤酒節紀念品銷售棚,店長李小姐詳細地給顧客介紹一款紅木製的小啤酒桶。其間,幾位市民買走了幾套款式別致的酒瓶起子。
「啤酒節紀念品是後來才興起的。」林醒愚表示,除第一屆啤酒節有企業主辦外,其後的啤酒節已經轉入政府名下並由政府一手操辦。隨著改革理念的深入,啤酒節又開始逐漸引進合作夥伴,目前採取的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機制:門票銷售有專門的公司承包;晚會演出有專業的公司承辦;啤酒城內游樂設施也是一些公司出資引進經營。
歷經17載,從改革大潮風起雲涌的上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市場化的思維已經深深滲透到啤酒節的經營理念中。10餘年前,誰敢實施門票白天10元、晚上20元的差異化定價策略?
國際化的啤酒節,也是國際化的商業機遇。青島志和事業公司總經理彭斌,在啤酒節上認識了好幾個如今的固定客戶。韓國米林株式會社的金先生主要經營農副產品,在2004年的啤酒節上,與彭斌相識。從此,彭斌經銷的蒜薹、胡蘿卜由內貿轉成外貿,通過米林出口到韓國,每年都有數千萬元的貿易額。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22295.htm
19回答者: xupe
Ⅳ 關於慕尼黑啤酒節及電子中心.
慕尼黑位於德國東南部,是拜恩(巴伐利亞)州的首府,德國第三大城市,是一座有8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這里人文薈萃,在保守的德國南部,算是自由主義氣氛比較濃厚的都市,洋溢著傳統的歡樂氣息。
慕尼黑是德國也是歐洲的一座著名旅遊城市,是德意志南部最瑰麗的宮廷文化中心,已有800多年歷史。它位於中歐進入南歐的交通要沖,是一座清凈而典雅的藝術文化名城。慕尼黑擁有許多博物館和中世紀古跡。
慕尼黑盛產啤酒,人們慣稱慕尼黑為啤酒之都。對慕尼黑人來說不可一日無啤酒,人均飲用量世界第一。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是慕尼黑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德語中,這個節日的本意為「十月節」,節日活動也不單純只有啤酒一項。也許慕尼黑的啤酒太有名了,這個節日也就被外人叫作啤酒節了。慕尼黑人可能只知有個十月節,不知有個啤酒節。不過,目前啤酒的確是這個節日的主角。
德國是個盛產啤酒的國家,其產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德國所產啤酒質優味醇、品種多樣,享譽世界。巴伐利亞的啤酒產銷量居德國第一,而作為其首府的慕尼黑的啤酒館規模龐大有如迷宮,啤酒節也是歷史悠久,載譽全球。
慕尼黑正是以其優質的啤酒、歡樂的氣氛和豐富多彩的節日內容為其啤酒節引來了數百萬遊客。節日期間,人們像潮水般湧向慕尼黑,熱鬧非凡。
二、慕尼黑啤酒節的來源
據說十月節的前身來自於豐收的農夫,在出售農產品並從市集中購買了農產品之後,一年有這么一次飲酒狂歡的日子。
慕尼黑啤酒節的起源,則與一場浪漫的皇家世紀婚禮有關,據說在 1810 年 10 月 12 日這天,是巴伐利亞王國的王儲路德威希一世,迎娶來自北方的泰瑞莎公主的好日子,由於大批民眾湧入城中慶祝,當時正好是啤酒花收成的季節,皇室於是准備了流水席式的佳釀美食饗宴,招待賓客無限暢飲享用,並加上傳統歌舞的演助興,連續數天數夜的吃喝狂歡慶祝方式,就成為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的傳統與特色,其實德文 Oktoberfest 正是 10 月節慶的意思,也因此百年來這項活動都是在 9 月與 10 月之間盛大舉行。慕尼黑啤酒節從開幕儀式就很有看頭,第一天早上由德國各邦以及其它團體所組成的代表隊伍,在慕尼黑市長的帶領下一起熱鬧遊行,身穿傳統服裝、打扮花枝招展的隊伍莫不使出渾身解數,吸引遊客的目光,而最後的目的地就是啤酒節會場泰瑞莎廣廣場(Theresienwiese),然後市長以撬開巨型的啤酒桶做為揭幕動作,四處快樂飛濺的啤酒泡沫,預告了一場瘋狂饗宴的來臨。
慕尼黑啤酒節是德國慕尼黑市的傳統民間節日。它開始於5月份,9月份的最後—個星期進入高潮,一直到10月末結束,因此也被稱為「十月節」。
歷史上第一個啤酒節在1810年舉行,為了祝賀巴伐利亞的皇太子路德維希(Ludwig)和勒吉(Therese)公主的婚姻。慶祝活動10月12日開始,10月17日以一場賽馬結束。在以後的數年中,慶祝活動重復舉行,後來,慶祝活動的時間延長,開始時間也提前到9月了,這是因為這時天氣情況比較好。白天溫度適宜,夜晚訪客們能廣場上、帳篷外、花園中和大街上游樂而不覺得寒冷。「十月節」在9月開始,皇太子妃的名字用來命名「十月節」的慶典廣場:勒基安維塞廣場(Theresienwiese)。
慕尼黑啤酒節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於當年10月完婚,官方的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黑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截至到2004年,除因戰爭和霍亂中斷外,慕尼黑啤酒節已整整舉辦了170屆。
慕尼黑的啤酒節(又稱「十月節」,Oktoberfest)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國的慕尼黑舉行,持續兩周,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動。2002年大約有六百萬人參加了啤酒節,許多其他城市也仿效慕尼黑舉辦「十月節」。
活動一共舉行16天,到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天為止,舉行的地點是一個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亞方言簡稱為"Wiesen"(意為牧場)。為了這個活動專門釀制的一種啤酒叫做Wiesenbier,注意不要和Märzen混淆,比一般的啤酒顏色更深,酒勁兒也更大,上酒的時候用的是一種叫做「Maß」的容量一升的大酒杯,現場搭建起容納3000到一萬人的大帳篷,只有慕尼黑當地的酒商才被允許在里邊提供這種酒。酒客們也消耗掉大量的食物,大多是傳統的家常小吃如香腸、烤小雞、泡菜和烤牛尾等。
三、節日特色
一提起慕尼黑,人們首先會想起著名的慕尼黑啤酒節。慕尼黑盛產啤酒,飲用量為世界第一,有「啤酒之都」的美稱,啤酒節更是聞名世界。慕尼黑啤酒節正式的名稱應為「慕尼黑十月節」(Oktoberfest),是慕尼黑傳統的民間節日,據今已有近200年歷史。1810年10月,拜恩國王路德維希一世與黛麗絲公主結婚,舉國狂歡,全城放假16天,人們聚集到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慕尼黑啤酒節每年在九月下半月(一般是9月18日)至十月初在慕尼黑市中心的瑪麗亞草地舉行.從此這個深受歡迎的節日便保留下來,每年9月倒數第二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共16天,定為慕尼黑的啤酒節。歷史上,除因戰爭和霍亂等原因中斷外,今年已是第172屆了。今年的啤酒節是從9月16日到10月1日。
節日期間的慶祝活動很有特色。先由慕尼黑市長到廣場上主持開幕儀式,在12響禮炮聲中他打開第一桶啤酒的木桶蓋,宣告節日開始。身著傳統服裝的送酒女神,手拿容積達一公升的單耳大杯,川流不息地把啤酒送到早已迫不及待的人們面前。還有一些身穿麂皮短褲、背心等傳統服裝的人手持酒杯,逢人便「乾杯」,「叮叮當當」的碰杯聲成為啤酒節里特有的音樂。在那些最熱鬧的日子裡,街頭張燈結綵,市內7家大酒廠組成的遊行隊伍也紛紛上街載歌載舞。啤酒一直供應到晚上10點半,這時樂隊齊奏催促人們回家的曲子,可是不少遊客卻還是意猶末盡,留連忘返。
在每年9月倒數第二個周六,在勒吉安維塞廣場(Theresienwiese簡稱Wiesen)舉行官方的啤酒節開幕典禮。廣場上設有一些賣酒的帳篷。中午12點,慕尼黑市長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才正式開始,所有參加的人才允許開始歡呼暢飲。要觀看開幕典禮,通常在上午9點左右到來,才能有好的位子。啤酒節規模很大,不限於個廣場,幾乎席捲全市。到處都有賣酒的,從上午到深夜,人們坐在酒桌旁暢飲,或拿著啤酒杯湧上街頭,逢人便喊「乾杯」,不分男女老少。節日期間,有狂歡遊行,有賽馬,有街頭戲劇表演、民歌表演和音樂會。近年來,本國和外國遊客也紛紛湧入,多為啤酒愛好者。慕尼黑本地人倒不那麼顯眼了,也許都去賣酒了。啤酒節上的啤酒價格比平時略高,每升啤酒的價格在6到7歐元。啤酒節持續16天,在10月的第一個周日之後結束。
啤酒節在特雷西亞草坪廣場舉行。節日的第一天上午,來自巴伐利亞、德國其他州以及瑞士、法國、奧地利等周邊國家,身穿艷麗多彩的民族服裝及傳統古裝的遊行隊伍在慕尼黑市長及酒廠老闆乘坐的富麗堂皇、花團錦簇的馬車引領下,浩浩盪盪地湧向黛麗草場。正午12點,禮炮12響罷,市長打開第一桶啤酒的龍頭,泛著白色泡沫的啤酒汩汩而出。第一杯敬獻給拜恩州總理,然後市長舉起第二杯酒,和大家一起痛飲,慕尼黑啤酒節便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揭開了序幕。節日期間整個城市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狂歡,濃郁的巴伐利亞風情的狂歡。身著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的遊行隊伍在大街上載歌載舞,街頭到處是戲劇表演和音樂會,人們端著啤酒湧上街頭,逢人便喊:「Prost(乾杯)!」。本國和外國遊客也紛紛湧入慕尼黑。你看吧,火車爆滿!公共汽車爆滿!旅館爆滿!餐館、酒吧爆滿!難怪旅遊指南特別
提醒說如果你想在啤酒節期間來慕尼黑,最好提前一年預定房間。
作為有著近200年歷史的民間節日,慕尼黑啤酒節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的民間風俗,包括傳統的民族音樂和民族服飾、當地的特色食品、最大可容納萬人的啤酒大棚、巴伐利亞人的熱情好客等等,共同烘托出一個讓人釋放熱情的磁場。
在啤酒節現場,傳統的巴伐利亞民族服裝格外惹眼,有穿著艷麗的緊胸綉花衣裙姑娘,也有一身傳統背帶短褲裝束的男人。一個個身材矯健、熱情奔放的巴伐利亞啤酒女郎穿梭在人群中,把一杯杯盪漾著白色泡沫的鮮啤酒端到了人們面前。人們坐在傳統的長板凳上及長木桌前,享受著德國啤酒、當地特色的烤豬腿和,麵包圈。啤酒棚中央的舞台上,樂隊演奏的民歌和流行音樂,處處透出傳統氣息。
啤酒棚外有各式各樣適合全家大小玩樂的游樂設施,如旋轉木馬、海盜船、大轉盤、高空騰跳、旋轉啤酒筒、大型摩天輪、旋轉鞦韆、過山車、鬼屋等,儼然是個嘉年華大型游樂活動。據了解,許多項目有很長的歷史,成了節日歡慶不可缺少的部分。組委會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慕尼黑啤酒節最有吸引力的是聞名遐邇的啤酒,另外它是家庭和親朋好友相約的好去處。大型游樂活動也深受小孩和年輕人的喜愛。
四、慕尼黑啤酒節聞名世界的原因分析
慕尼黑十月啤酒節,這一世界著名的傳統民間盛事源於1810年,為慶賀巴伐利亞儲君盧德親王與薩克森希爾登豪森的黛麗絲公主共結百年之好而舉行的一系列慶祝活動。當時正值10月大麥和啤酒花豐收的季節,飲酒、唱歌、跳舞是最主要的表現歡樂的方式。流傳至今,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的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
啤酒節之所以聞名,不僅因為它是全世界最大的民間狂歡節,而且也因為它完整地保留了巴伐利亞州當地的風土民情。啤酒節的第一天早上,身穿傳統服裝的德國各邦代表及其它國家的遊行隊伍聚在一起,由慕尼黑市長與酒廠老闆帶領,遊行至主要的舉辦場地——特蕾莎廣場〈Theresienwiese〉,那裡架設起數座巨型帳篷,裡面擺滿各廠牌的啤酒供人暢飲。慕尼黑當地人的海量稱雄全州,平均每人每年要喝200多公升啤酒。依據紀錄,在節慶期間人潮多達六百萬,喝掉六百萬公升的啤酒,吃掉二十萬條德國香腸。人們用華麗的馬車運送啤酒,在巨大的啤酒帳篷開懷暢飲的同時,欣賞巴伐利亞銅管樂隊演奏的民歌樂曲和令人陶醉的情歌雅調。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如賽馬、射擊、雜耍、各種游藝活動及戲劇演出、民族音樂會等。在這些活動中,慕尼黑人充分表現出自己民族的熱情、豪放、充滿活力的性格。令人驚訝的是參加啤酒節的啤酒不僅沒有外國品牌,而且沒有慕尼黑以外的啤酒品牌,全部是慕尼黑當地的啤酒。也許慕尼黑啤酒節之所以200年來經久不衰,正是源於它的本地化,只有本地化了才可
能國際化。
平日,德國人給人的突出印象是工作態度認真、嚴謹,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和原則性強,但似乎缺乏幽默和熱情。然而,在慕尼黑啤酒節上,人們可以發現德國人生氣勃勃、熱情洋溢的另一面。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對於自身的文化和傳統所表現出的執著與自豪感,給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公辦的啤酒節活動在晚上11時結束之後,許多人意猶未盡,仍會轉戰至通宵開放的酒館續攤。
Ⅳ 德國啤酒節
Oktoberfest
德國啤酒節源於1810年德國慕尼黑Ludwig王子的婚禮及加冕儀式,逐漸發展成今天的德國啤酒節。
浦東假日酒店舉行一年一次的德國啤酒節,屆時,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際、不同膚色的人們將聚會在一起。在藍白相間為主色調的啤酒帳篷內,人們坐在長長的凳子上,一邊飲酒、用餐,一邊與德國樂隊同樂,欣賞著奇特的阿爾卑斯傳統樂器及熱情奔放的德國巴戈利亞樂曲,盡情享受這濃濃的德國風情和激動人心的場景。在樂隊的帶領下,客人還可以參加一些簡單的舞蹈,一起感受悠久的德國文化。
活動期間你會看到傳統慕尼黑啤酒節中出現的藍白相間的大帳篷,賽喝啤酒、角力等傳統德國游戲將出現在這里。藝術氣質濃郁的德國人在這樣的狂歡節上當然少不了音樂的點綴,德國民間樂隊在啤酒節期間大唱德國民歌、開朗活潑的金發碧眼女孩穿著五彩的民族服裝在桌子上跳舞�將你身臨其境地帶到慕尼黑啤酒節現場,大塊吃肉、大口喝酒、大聲放歌.
德國的酸菜白肉
烤豬肉配酸菜芥末醬,這名字乍一聽有些像咱們中國的一道東北名菜——酸菜白肉。其實,模樣也類似,幾片紅白相間的豬肉整齊地擺在盤子里,上面堆滿了德國酸菜,純白色的盤子上看到廚師們藝術地淋灑芥末醬的痕跡。吃上一口才知道,此酸菜白肉非彼酸菜白肉也。德國酸菜口味有些酸甜,並且奶味十足,脆香可口,白肉肥而不膩,但一定要蘸些芥末醬才會有味道。不過你不用擔心,芥末醬只是微微有些辣味,並不會有躥鼻子的刺激。
德國饅頭
稱之為德國饅頭一點也不誇張,無論從主要功能還是口感上來說,它都非常稱職。先說口感筋道、有一點點奶香但並不重,麵包圈上的白芝麻很香,當你咀嚼軟綿綿的麵包時遇到一粒白芝麻,芝麻香和面香的混合體將會讓你忘記麵包的高熱量。再說它的功能,有兩個:第一可以在啤酒節期間放在餐台上作裝飾物,木製的托好似一棵大樹,麵包掛在上面既誘人又有純正的德國慕尼黑啤酒節的感覺。第二就是隨時餓了摘下來就可以吃,真方便啊。
醇香解飽白啤酒
這杯來自德國的白啤酒泡沫豐富、純白且細膩,說明它是經過充分的發酵。白啤酒是生啤,液體並不像我們平時喝的啤酒那樣清亮,而是黃中透著白。口感並不苦澀卻是在入口時有些橙子的味道,並且在喝下啤酒的瞬間,味道是甜甜的。記者友情提示喝此酒時一定要考慮兩點:第一,自己胃的容量,一般纖瘦的女孩子半杯就解決一頓飯了。第二,此酒的後勁不可估量, 只有酒膽是不夠的。
秘制酸黃瓜
冷肉拼盤配酸黃瓜,雖然是一道頭盤,但也並不清爽,全都是冷肉,但口味不同。有的是由精瘦肉製成,口感有些干,但很香;有的是由肥瘦肉製成,口感雖然很細膩,但坦率地說,有些膩,女孩子吃的時候可要小心,熱量很高的喲。廚師秘制的酸黃瓜可是給滿嘴油膩的記者去了油膩、添了清爽。
豪爽蘋果派
在吃下酸菜白肉、冷肉拼盤、麵包並喝下一杯啤酒後再看到這么大分量的蘋果派就可以直接叫服務員打包了。蘋果酸甜,外皮酥脆,比我們平常吃的快餐店的蘋果派好得不知有多少倍呢。
慕尼黑啤酒節的傳統服裝
慕尼黑啤酒節的服裝是一大看點。身材魁梧的男士們一般都會選擇真皮縫制的、帶有背帶的褲子、白色襯衫。德國人會選擇用真皮來製作褲子和背帶,並且在褲子和背帶上會有簡單的花紋刺綉。腰間的背帶扣打開後可以用來懸掛啤酒杯,以保證啤酒愛好者們可以走到哪裡就喝到哪裡。褲子的側面還有一個小袋子,是專門放匕首的,這匕首不僅可以用來防身,更重要的是切肉吃,因為慕尼黑啤酒節的傳統食物就是香噴噴、肥膩膩的大塊肉,隨身攜帶的匕首可以隨時從防身工具變為餐具。功能性和方便性集於一體的服裝的最大特點在他的小腹前的那片綉花帶紐扣的設計。在慕尼黑啤酒節這么盛大的節日上,人們難免多喝幾杯,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怎麼辦呢?只需將腰間的紐扣解開就可以得到釋放了,很方便吧。
身材高大且窈窕的女士們則會穿上最鮮艷的長裙,胸前的設計突出了德國女人豐滿的身材,腰間系的白色圍裙又體現出德國女人窈窕的曲線,短短的泡泡袖設計在注重漂亮的同時,也很實用。精乾的德國女人們是啤酒節中的主力,別看她們是女人,端起酒杯的架勢毫不遜色於男人。
Ⅵ 德國人有哪些 習俗,去德國要注意哪些事項與細節,
一、社交禮儀 德國人在待人接物所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第一,紀律嚴明,法制觀念極強。 第二,講究信譽,重視時間觀念。 第三,極端自尊,非常尊重傳統。 第四,待人熱情,十分注重感情。 必須指出的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 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 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 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對於熟人、朋友、同齡者,方可以「您」相稱。在德國,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二、服飾禮儀 德國人在穿著打扮上的總體風格,是莊重、樸素、整潔。 在一般情況之下,德國人的衣著較為簡朴。男士大多愛穿西裝、夾克,並喜歡戴呢帽。婦女們則大多愛穿翻領長衫和色彩、圖案淡雅的長裙。 德國人在正式場合露面時,必須要穿戴的整整齊齊,衣著一般多為深色。 在商務交往中,他們講究男士穿三件套西裝,女士穿裙式服裝。 德國人對發型較為重視。在德國,男士不宜剃光頭免得被人當作「新納粹」分子。德國少女的發式多為短發或披肩發,燙發的婦女大半都是已婚者。 三、餐飲禮儀 德國人是十分講究飲食的。 在肉類方面,德國人最愛吃豬肉,其次才能輪到牛肉。以豬肉製成的各種香腸,令德國人百吃不厭。 德國人一般胃口較大,喜食油膩之物,所以德國的胖人極多。 在飲料方面,德國人最欣賞的是啤酒。 德國人在用餐時,有以下幾條特殊的規矩。 其一,吃魚用的刀叉不得用來吃肉或乳酪。 其二,若同時飲用啤酒與葡萄酒,宜先飲啤酒,後飲葡萄酒,否則被視為有損健康。 其三,食盤中不宜堆積過多的食物。 其四,不得用餐巾扇風。 其五,忌吃核桃。 四、習俗禁忌 德國人在所有花卉之中,對矢車菊最為推崇,並且選定其為國花。在德國,不宜隨意以玫瑰或薔薇送人,前者表示求愛,後者則專用於悼亡。 白鸛是德國的國鳥。 德國人對黑色、灰色比較喜歡。 對於「13」與「星期五」,德國人極度厭惡。他們對於四個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際場合進行交叉談話,也比較反感。因為這兩種作法,都被他們看作是不禮貌的。 德國人認定,在路上碰到了煙囪清掃工,便預示著一天要交好運。 在德國,星期天商店一律停業休息。在這一天逛街,自然難有收獲。 向德國人贈送禮品時,不宜選擇刀、劍、剪、餐刀和餐叉。以褐色、白色、黑色的包裝紙和綵帶包裝、捆紮禮品,也是不允許的。 與德國人交談時,不宜涉及納粹、宗教與黨派之爭。在公共場合竊竊私語,德國人認為是十分無禮的。
Ⅶ 誰有慕尼黑啤酒節的介紹
慕尼黑盛產啤酒,人們慣稱慕尼黑為啤酒之都。對慕尼黑人來說不可一日無啤酒,人均飲用量世界第一。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是慕尼黑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德語中,這個節日的本意為「十月節」,節日活動也不單純只有啤酒一項。也許慕尼黑的啤酒太有名了,這個節日也就被外人叫作啤酒節了。慕尼黑人可能只知有個十月節,不知有個啤酒節。不過,目前啤酒的確是這個節日的主角。
在每年9月倒數第二個周六,在勒吉安維塞廣場(Theresienwiese簡稱Wiesen)舉行官方的啤酒節開幕典禮。廣場上設有一些賣酒的帳篷。中午12點,慕尼黑市長打開第一桶啤酒,啤酒節才正式開始,所有參加的人才允許開始歡呼暢飲。要觀看開幕典禮,通常在上午9點左右到來,才能有好的位子。啤酒節規模很大,不限於這個廣場,幾乎席捲全市。到處都有賣酒的,從上午到深夜,人們坐在酒桌旁暢飲,或拿著啤酒杯湧上街頭,逢人便喊「乾杯」,不分男女老少。節日期間,有狂歡遊行,有賽馬,有街頭戲劇表演、民歌表演和音樂會。近年來,本國和外國遊客也紛紛湧入,多為啤酒愛好者。慕尼黑本地人倒不那麼顯眼了,也許都去賣酒了。啤酒節上的啤酒價格比平時略高,每升啤酒的價格在6到7歐元。啤酒節持續16天,在10月的第一個周日之後結束。
歷史上第一個啤酒節在1810年舉行,為了祝賀巴伐利亞的皇太子路德維希(Ludwig)和勒吉(Therese)公主的婚姻。慶祝活動10月12日開始,10月17日以一場賽馬結束。在以後的數年中,慶祝活動重復舉行,後來,慶祝活動的時間延長,開始時間也提前到9月了,這是因為這時天氣情況比較好。白天溫度適宜,夜晚訪客們能廣場上、帳篷外、花園中和大街上游樂而不覺得寒冷。「十月節」在9月開始,皇太子妃的名字用來命名「十月節」的慶典廣場:勒基安維塞廣場(Theresienwiese)。
慕尼黑啤酒節是一道「大餐」。以某年為例:有500萬人次參加,消耗500萬升啤酒,60萬只烤雞,80萬對香腸,還有25萬只啤酒杯不翼而飛,大多作為「紀念品」帶走了。
Ⅷ 大連啤酒節上都有什麼品牌的啤酒
每年的都會有變化,基本上中國和外國的各佔一半,時間會持續一個星期左右。晚上開幕,分啤酒大棚進行展示
在2009年的啤酒節上,
中國的啤酒有:青島 哈爾濱 雪花 大連的黑獅 北京啤酒等等
外國的基本上是以大棚的形式出現的:
像德國的慕尼黑大棚 藍巴赫大棚 還有就是非中文字的,我也不是很了解了
啤酒種類則有很多,類似於百威 藍帶還有許多我叫不出名字的
外國的大棚里會有許多的啤酒活動,啤酒價格一般較高,但是活動很新穎,也很歡快,特別像德國的足球俱樂部的感覺,是德國人進行表演和調動,氣氛很好
Ⅸ 慕尼克啤酒節
由來
慕尼克啤酒節本名十月。在1810年巴伐利亞加冕王子路德維希和特蕾瑟公主當年10月完婚,慶祝活動持續了5天。人們聚集到慕尼克城外的大草坪上,唱歌、跳舞、觀看賽馬和痛飲啤酒。從此,這個活動便被延續下來,每年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至10月第一個星期日就固定成為啤酒節。
啤酒
啤酒對北歐人來說,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飲料。北歐國家的氣候不適種葡萄,卻適合種麥,古時,食物儲藏設備沒有完善,為了不浪費,人們將麥谷釀製成啤酒,作長時間的儲藏。北歐國家的啤酒文化更突出。以比利時為例,釀造啤酒的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歐洲人品嘗啤酒的方式,是非常講究的。他們要求一杯啤酒必須有一層兩指寬的泡沫,喝起來才能嘗到最佳的口感。德國啤酒可約區分為較甜的小麥啤酒Weizen、清淡的Helles、色淡偏苦的Pilsener、酒精濃度較高的黑啤酒Bock、更濃烈的Doppelbock、經烘烤二度發效過的Dukkeles等。
德國人以自己啤酒文化而自豪。1516年,巴伐利亞公爵威廉四世為保啤酒的精純,編纂了一部法典「精純戒律」,規定只能用大麥、水及啤酒花生產啤酒
啤酒之鄉巴伐利亞
在 德國最著名的啤酒之鄉巴伐利亞。由於巴伐利亞啤酒的歷史與當地文化緊密相聯,因此啤酒也和天主教息息相關。阿爾卑斯山北麓上,有條山徑直通最原始的巴伐利亞「啤酒天堂」-修士自行釀造黑啤酒的安蝶斯修道院。據說,當時每年復活節前6周的四旬齋期間,修士們不能吃肉,他們便任由「大麥汁」自然發酵,生成了一種高酒精度的飲料,作為四旬齋餐飲的代替品。為使教廷准許他們飲用,修士們送了一桶給教皇,教皇品嘗後為之傾倒,准許修道院釀造之。這種飲料便是啤酒,據說啤酒的釀造技術就是這樣誕生的。
巴伐利亞有1100萬居民,每個人的年平均啤酒消耗量為230升,換句話說,每個巴伐利亞人無論男女老少,每天要喝半升啤酒。許多人說「喝啤酒是德國人『最愛的休閑活動』,而巴伐利亞人是個中翹楚。」
下酒菜
德式手扒雞:多數觀光客會以為喝德國啤酒就是要配德國豬腳,對德國人來說,烤雞配啤酒最對味。
馬鈴薯粿:一種在德國餐點裏常見的副餐,因外型,有人形容作像棒球一樣大的「馬鈴薯球」,大部份的馬鈴薯球都會包碎肉、肥肉或酸菜在裏頭,有些還會與麵包塊一起調配。
慕尼黑白香腸:德國人愛吃香腸是眾所皆知的,德國香腸種類約有 1500 種,德國香腸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德國人的堅持,德國法律嚴禁香腸內含有谷類、添加物和色素,所以德國香腸只包裹著碎肉和香料。來到慕尼黑一定要嘗嘗白香腸,白香腸是小牛肉和豬肉切碎,混合了洋蔥、香菜、香料、奶油和雞蛋的美味。為了避免美味腐壞,大家遵守著正午前食用白香腸的傳統。慕尼黑白香腸最特別的地方,除了食用前得先去皮外,還得搭配巴伐利亞傳統的甜味芥末。
串燒烤魚:對於不喜愛德國香腸和豬腳的人來說,可以品嘗一下德國式的烤魚,其中又以 Fischer-Vroni 啤酒棚的烤魚最為知名。
德國豬腳:這是最經典的德國菜了,以數十種香料熬煮 3 小時左右,以大火炸至金黃色才完成,先鹵再炸烤的德國豬腳,強調的是外皮金黃香脆,肉質鮮美有嚼感,不油不膩,而香 Q 不油膩的口感搭配上特製的酸菜,真是絕配。
德式山東大饅頭:德文直接翻譯,叫做蒸面,外觀有點像超大型的波蘿麵包,白胖圓滾的,吃起來有甜味,德式的吃法,會在那層白白嫩嫩的饅頭皮淋上醬汁。算是一種麵食類的德國小吃,但只有在特定節慶,例,年初的嘉年華、復活節、啤酒節、聖誕節等活動才有販售。
鈕結型麵包:是一種德式傳統的咸麵包,在啤酒節是必備的佐酒點心,吃起來比一般麵包硬,烤成亮亮的咖啡色,吃得到一粒粒結晶鹽巴,拿它來配啤酒是最適合不過了。
Ⅹ 德國的民俗
飲食文化
與"民以食為天"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有人說德國的飯菜無非清煮、白燉加烤制,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不過現在如果你去德國,則大可不必為此苦惱了。由於世界各國的美食家雲集德國,你在此可品嘗到世界各國的美味佳餚,不論是法式、俄式、義大利式,還是日式及中餐等等都能見到。今日德國的餐飲業可說是國際風味大薈萃,而德國菜也已不再如傳統的做法,僅僅是白燉豬蹄加酸菜了。現在的德國廚師善於吸收其他外來飲食特色,在博採亞、歐、美眾家烹調特色的基礎上,也可做也美味可口的佳餚。 德國的餐飲業在近幾十年中達到很高的水平,從五花八門的冷熱飲小吃店、小餐館、小酒館到豪華的星級賓館飯店遍布全國各地,各種風味一應俱全。那誘人的色澤、撲鼻的香味吸引人們一次次掏出錢包,以飽口福。
(一)德國的傳統菜餚 如果你周遊德國,便可以有機會品嘗到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地方美味。當你坐在具有傳統特色的古堡式餐館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醬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馬鈴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酒,享受這樣一頓營養豐富、色香味美的晚餐,確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每一位薩克森人在飲食上都知道一條魚須游三次,即在水裡、黃油里、葡萄酒里游過後才能被端上餐桌。葡萄酒漬鯉魚是薩克森人喜愛的周日菜餚。巴伐利亞的正宗烤獵肉加酸菜、巴登人的斑鱒魚片等等,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佳餚。
(二)香腸、麵包品種繁多 如果你想在德國吃香腸,那算找對了地方。估計德國香腸有1500多種,其中僅水煮小香就有780多種,最受歡迎的要算是潤口的肉腸,原腸類包括耐貯臘腸和調味濃厚的瘦肉香腸。此外,水煮腸中還包括60種不同的肝和風味特色腸,如著名的普法爾茨灌腸。 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der Brezel德國人稱為「椒鹽卷餅」,其實很咸,不是很好吃)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據統計,1994年德國人每人平均吃麵包81.5公斤,居歐洲聯盟成員國之首。
德國的有些麵包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如漢堡的黑色的、荷爾斯泰因的黑麥麵包、巴伐利亞的浸油撒鹽粒烘餅等。在德國,麵包認為是營養豐富、最利於健康的天然型食品,但德國人從不單獨食用麵包,而是要抹上一層厚厚的奶油,配上乾酪和果醬,加上香腸或火腿一起食用。德國人喜食乳酪,其品種多達600多種,乳酪是德國人早餐桌上必備之品。魚、糖果、糕點等也是德國人喜好的食品。無論是罐頭魚、凍魚、鮮魚、熏魚,還是魚色拉、蝦、鮮貝等都很受德國人的歡迎,德國人年人均食魚達15公斤。糖果、巧克力、糕點等的銷售量也十分可觀。
(三)啤酒、葡萄酒的國度 德國的啤酒、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德國是世界飲酒大國,酒類年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啤酒的銷量居世界首位。啤酒、葡萄酒是德國家家必備的飲料,朋友相聚必有酒來助興。 德國的氣候條件很適合葡萄的生長,全國有13個葡萄種植區、60個大型種植場、2600個小型種植地,主要集中在德國西南部和北部的阿爾河、萊茵河七峰嶺及摩澤河兩岸。這里山清水秀、氣候怡人。最大的葡萄種植區諾依施塔特擁有2000頃葡萄園,在這里綠油油的葡萄架一眼望不到頭,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誘人的葡萄清香。一串串芳香撲鼻的葡萄,紅艷艷地閃著晶瑩的亮光,令人垂涎,摘一顆放在嘴裡蜜汁浸齒,香溢舌間。上等的葡萄釀造出優質的名酒。在德國兩萬家釀造商的酒窖中有著幾乎無窮盡的葡萄酒種類。德國葡萄酒法規定:只有在品種、特性、成熟度、爽口度和外觀等各方面達到要求的葡萄酒才可獲得優質葡萄酒的標志。葡萄酒行家對酒瓶上的瓶貼看得很重,瓶貼上不僅標明詳細的生產地,還標有官方的檢驗號。特製的上等葡萄酒按其不同的釀造年份可存放許多年。一瓶百年陳酒可賣到幾千甚至上萬馬克的高價。總之,酒瓶外觀典雅、酒味醇厚迷人,可以說是德國葡萄酒的典型特徵。
德國博登湖和美因河一帶的居民在飲葡萄酒方面可謂獨占望頭,每人每年的葡萄酒消耗量達40升。葡萄酒對德國人來說不光是飲料,還是治病強身的葯品。古時人們用葡萄酒來治癒霍亂和傷寒,今天適量地飲用葡萄酒可治療低血壓症和心肌梗塞。據說,大詩人歌德每天要飲葡萄酒,正是葡萄酒使其創作一直延續到他去世的最後幾天 德國人飲啤酒堪稱"海量"。據稱日爾曼人最不能忍受的是口渴,啤酒是越喝越渴,由此造就了德國人飲酒量越來越大。在德國喝啤酒最厲害的當數巴伐利亞人,成人每年要喝掉這種"大麥汗飲料"高達235.7升。巴伐利亞洲擁有1052家啤酒廠,這在德國也是最多的,其首府慕尼黑的10月啤酒節可稱得上是一個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