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德國工廠什麼時候建成

德國工廠什麼時候建成

發布時間:2022-07-25 03:49:24

『壹』 德國司法部批准可以砍樹,特斯拉德國工廠恢復建設

為了實現全球化布局,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造了一座超級工廠,僅一年時間就建成投產,受此激勵,特斯拉從去年年底就計劃在德國柏林市附近興建一座新的工廠,生產Model?3和Model?Y以供應歐洲市場。

事件的「圓滿」解決對於特斯拉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這一方面是因為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根據計劃,該工廠明年年中將投入運營,每年最多可生產50萬輛新車;另一方面,歐洲國家在《巴黎協定》框架下面臨不小的減排壓力,大眾汽車集團今年因為超標碳排放而被罰款2.75億歐元,而特斯拉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德國的碳排放壓力,至於環保和動物保護,也只好為此讓路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二戰時期德國人在全世界建造了多少座煤制汽油工廠

二戰期間,到1943年時德國已建成17個工廠,德國煤制油產量達到500萬噸。當時,德國採用的就是間接液化技術。煤制油工廠主要集中在煤炭資源豐富的魯爾區。
19世紀20年代,德國人選用了與鐵離子相關的物質做催化。它可以產出柴油和石蠟,但也有不少缺點,如壽命不長(30天到40天左右,導致鐵催化劑的消耗量會很大),一旦碰到硫,或被氧化、積碳,它都會失去作用。
於是,技術人員又找到了鈷催化劑。早期的鈷催化劑只是一些鈷氧化物、鈷-鋅氧化物等,經過反復試驗研究者們也發現,若把氧化鈷放在二氧化硅上並且增加一些催化劑的活性(即與氧化鎂等混合),催化劑的作用會更妙;而且,鈷的水處理設施簡單,其壽命也更長(能使用一年或以上)。此後,「費托技術」就長期使用鈷做催化處理。

『叄』 特斯拉申請擴建柏林超級工廠 獲批可能需一年時間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特斯拉已向格倫海德市政府提出申請,計劃將其德國超級工廠的廠區面積擴大三分之一,即在工廠以東再建100公頃的廠區。

根據易車App「熱度榜」數據,特斯拉的日均關注度為2.11萬,在全部新能源品牌中排名第29位,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肆』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在全世界建立了多少種煤制備汽油的工廠

二戰前,德國已建成17個工廠,生產420多萬噸汽柴油。

二戰期間,到1943年時德國煤制油產量達到500萬噸。當時,德國採用的就是間接液化技術。

煤制油工廠主要集中在煤炭資源豐富的魯爾區

『伍』 誰知道德國寶馬廠址在哪

寶馬集團全球生產基地
柏林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最早的廠址之一,之前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現在主要生產製造寶馬品牌摩托車,自1979年開始生產寶馬汽車,同時是剎車片的主要生產基地。
Dingolfing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最大的生產基地,生產寶馬5,6,7系和M5,M6。同時也為勞斯萊斯幻影生產車身。
Eisenach工廠:位於德國。1992年竣工。主要生產用於汽車大型金屬件加工的工具。
Hams Hall工廠:位於英格蘭。2001年竣工。生產具有寶馬VALVETRONIC 可變氣門正時技術的1.6和2.0升四缸汽油發動機。
Landshut工廠:位於德國。在1967年並入寶馬集團。為幾乎所有的寶馬車生產發動機,從摩托車到轎車到F1賽車。
Leipzig工廠:位於德國。2005年竣工投產。主要生產3系和1系轎車。
慕尼黑工廠:位於德國。寶馬歷史最悠久的工廠,建成於1922年。現在主要生產寶馬3系轎車和旅行車,同時生產4,6,8和12缸汽油發動機和8缸柴油發動機,還有M3,M5,M6使用的高性能發動機。
牛津工廠:位於英國。生產MINI品牌轎車。
Regensburg工廠:位於德國。主要生產1系和3系旅行車,雙門轎車,敞篷車,以及M3和M3敞篷車,四驅系統。它也為其它製造寶馬3系的工廠提供3系的底盤部件。
Rosslyn工廠:位於南非。生產寶馬3系。四分之一在本地銷售,四分之三出口。
沈陽工廠:位於中國。2003建廠,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是一個寶馬集團和沈陽華晨汽車公司的合資企業。主要生產寶馬3系和5系轎車。
Spartanburg工廠:位於美國,南卡羅萊納。1994年建成投產,目前生產寶馬X5和Z4敞篷車。
Steyr 工廠:位於奧地利。1979年建成。是寶馬最大的發動機生產基地。負責生產6缸汽油機和4,6缸柴油機,同時是寶馬柴油發動機的研發基地。這個工廠每天為寶馬集團生產3,000台發動機。
Swindon基地:位於英格蘭南部。為MINI車生產車身部件,儀錶板和閉合部件。
Wackersdorf工廠:位於德國。生產3系和3系敞篷車的車身。
Graz工廠:位於奧地利。不是寶馬集團所屬工廠,合同生產寶馬X3汽車。
以下寶馬海外工廠都是從事CKD即全散件組裝的:
Kuala Lumpur(馬來西亞)
Chennai(印度)
Kairo(埃及)
Jakarta(印度尼西亞)
Kaliningrad(俄羅斯)
Rayong(泰國)
另外,位於英國Goodwood的勞斯萊斯汽車公司生產勞斯萊斯品牌轎車。勞斯萊斯品牌為寶馬集團旗下品牌。

『陸』 德國什麼時候建福耀玻璃廠

18年底,福耀玻璃德國工廠已經建成,位於斯圖加特北部的海爾布隆

『柒』 德國近代化工業發展史

德國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業發展的優勢,在其他產業部門迅速地趕上並超過了英國和法國等最早起步的工業國家。其具體的一些指標為:1,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鐵路系統,其鐵路長度從1870年的18887公里增至1912年的60521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龐大的商業貿易艦隊,其蒸汽動力的船隻從1871年的81994萬噸增至1913年的4380348萬噸,3,迅速地擴大了自己的機械製造工業,使德國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器輸出國之一,而軍事工業在機械工業中所佔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1912年,克魯伯公司在埃森就僱傭了68300工人。在同一時期,德國的電氣工業和化學工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從僱傭的人口看,這兩個行業的工人總數並不是很多,但由於其擁有的先進技術和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使其的重要性遠遠超過了它們在工業中所佔的比例。

事實上,早在德意志帝國建立以前,德國的一些重要企業就已經開始發展起來了。1816年,德國最早的鑄鋼廠之一的克魯伯工廠因為負債而停產,1818年其創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魯伯使它恢復生產後,在1826年被迫將工廠轉交給他的兒子,但情況仍然沒有起色。所幸的是在德意志關稅同盟建立後,德意志的經濟開始起步,1834年,由於鐵路的修建,克魯伯接受第一批鑄鋼車輪的訂貨,於是,工廠的轉機出現並開始了真正的發展。1831年,其工廠的工人才11人,1849年已經增加到683人,至19世紀中葉已經超過了1700人。而這時克魯伯已經不但供應車輪,而且還生產火炮,並且有半數以上是供應外國的。

電氣工業的發展是與威納爾·馮·西門子和埃米爾·拉特瑙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西門子是一個靈巧的發明家,他在1867年設計並製造了發電機並將其用於電氣化鐵路上。在與西門子的合作下,拉特瑙在1883年成立了德國愛迪生電氣公司,後來逐漸脫離了西門子而成為獨立的德國通用電氣公司。這兩個公司推動了德國電氣工業的發展,並具有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

化學工業的起步不同於電氣工業,這是因為德國早已形成了化學實驗的傳統。不過,化學工業的決定性發展是在德意志帝國時期內完成的,很多化學工業後來合並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並一直保持到現在。這個染料公司在德國的化學工業中一直處於十分領先的地位,德國的染料、化學制葯以及其他的化工產品在此期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加上德國在基礎科研方面的實力,使德國的化工產品享有了國際性的聲譽。
正是由於這些大公司的規模性發展,使德國的工業能夠後來居上,迅速地趕上並超過了先起步的英法等國

『捌』 相比上海神速投產,特斯拉德國工廠因影響瀕危蝙蝠被「叫停」

相比於上海工廠用了不足一年時間建成投產,特斯拉德國超級工廠剛剛開工沒多久就遭遇了重重阻礙。

2月16日,應當地環保人士請求,柏林-勃蘭登堡高級行政法院勒令特斯拉公司立即停止其在柏林附近的林地清理活動,特斯拉計劃在這里建造其在歐洲的首家汽車和電池工廠。

去年11月13日,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Musk)在柏林宣布,計劃在德國投資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12億元)修建超級工廠,新工廠選址在柏林新機場附近,預計2021年建成投產。該工廠規劃年產能50萬輛,可以提供1.2萬個就業機會,主要生產包括ModelY、Model3轎車以及未來的電動新能源車。而參考中國工廠十個月建廠投產的奇跡,馬斯克非常自信地對外界表示,新工廠將比柏林機場更早完工。

在業內看來,「野心勃勃」的特斯拉此舉無疑是深入全球汽車製造業的「腹地」,對戴姆勒、寶馬等老牌德國車廠發起正面挑戰。

在馬斯克宣布德國建廠後,特斯拉股價市值隨即上浮了2%,市值一度達到630億美元,不僅遠超美國汽車製造商通用和福特,甚至超過了戴姆勒同期的627億美元。

在柏林州和勃蘭登堡州高等行政法院做出這一裁決之前,州環境辦公室其實已經為特斯拉清除92公頃森林建造工廠亮了「綠燈」。1月19日,特斯拉與德國當地政府就勃蘭登堡州格倫海德(Gruenheide)一塊佔地300公頃的土地達成購買協議,據悉,購地支出初步定位4091萬歐元。

然而,建造這座工廠的規劃尚未獲得許可,這意味著特斯拉的林地砍伐活動存在一定的風險。

法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已經立刻下令停止砍伐樹木,因為特斯拉還只需要三天多的時間就能完成所有的砍伐。如果不發布這一命令,在法官對當地環保組織提出的環保訴訟作出最終裁決之前,這項砍伐活動將早已完成。法院的聲明說:「不應該斷絕環保組織的訴訟的成功機會。」

事實上,通過特斯拉德國建廠,充分顯示出當地環保力量與政府之間的「拉鋸戰」。

據外媒報道,這股格倫海德當地的環保力量不容小覷,20年前就曾經使得寶馬工廠放棄在此建廠,轉而選擇改到萊比錫。

但這也是當特斯拉表示有興趣在德國建造其第一家歐洲工廠時,曾經在20年前與寶馬「失之交臂」的前車之鑒,令當地官員迅速採取了行動,為特斯拉工廠留出了一塊土地,供工業使用,並提供周邊高速公路和鐵路線的便捷通道。

與此同時,重商的德國民主黨和自由民主黨的議員也一致警告稱,針對特斯拉超級工廠展開的法律戰將對德國的商業形象造成嚴重而持久的損害。

另一方面,雖然特斯拉希望通過電力清潔能源改善環境,但也必須說服人們,這一過程是綠色無污染、無破壞的。

大眾也面臨著類似的境遇,他們於2月14日公布了關閉沃爾夫斯堡工廠燃煤發電站的計劃,這將有助於將大眾工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60%,相當於87萬輛汽車的排放量。大眾甚至拒絕了幾個收購沃爾夫斯堡舊燃煤發電廠的提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玖』 美國 法國 德國俄羅斯 英國 日本 分別什麼時候完成工業化

美 1900
法 不知道
德 1940
英 最早,具體不知道
日 1970

『拾』 求各國工業發展的過程

世界近代後期經濟史是以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工業化運動和東方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生長為特徵的。
1790-1815 年,法國革命和分裂歐洲的戰爭隨著拿破崙的失敗和1815年維也納和約的簽訂已成為過去,而從英國開始的另一場革命卻在全球如火如荼。這場革命主要是經濟性的革命,即涉及到財富創造、製造技術、資源開發以及資本形成等多方面。通過這場革命,建立和擴展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企業主和僱傭勞動者在工業化進程中壯大、產業革命創造出巨大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經濟在歐洲迅速增長並向世界擴散。西方近代後期經濟歷史經歷了資本主義經濟成熟時期(1816-1850)和資本主義經濟高漲時期(1850 -1872)兩個階段。
資本主義向世界擴張,是資本追求剩餘價值、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必然規律。資本主義國家機器大工業生產的價格低廉的商品,加上刀槍火炮,摧毀一切抵禦外國入侵的萬里長城和一道又一道民族閉關自守的屏障,從亞洲、非洲、大洋洲到拉丁美洲,它迫使一切民族從屬於資本主義、採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同時,資本主義強國利用經濟上的優勢,用價格低廉的商品和自由貿易的手段,把經濟落後國家和地區變成了資本主義擴張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東方資本主義經濟的生長是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擴張的必然結果。當中國、印度等國家還停留在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封建自然經濟階段時,西方資本主義已經發展起來並積極向東方擴張。19世紀30年代,英國在鞏固了對印度的殖民地經濟地位後,於1840年發動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訂立了不平等的《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獲得了開放商港、在長江自由通航、給予外僑治外法權等特殊利益;美國、法國在" 一體均沾" 的要求下與清政府訂立了《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1840-1894 年,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初步形成。
1.西方近代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
18世紀末在英國開始建立的" 工廠制度" ,到19世紀不僅在英國本土,而且在法國、瑞士、比利時、德國及美國等國都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工業生產的發展,使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據門德爾遜的研究:"1821 年,英國全國家庭中,從事農業的只佔33%,從事工商業的卻佔了48%。" 世界工業發展的年增長率以及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工業生產發展中所佔比重情況,揭示了西方近代後期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
據W .W.羅斯托的研究:1705-1785 年,世界工業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5 ,1780-1830 年達到2.6 ,1830-1840 年達到2.9 ,而1840-1860 年達到3.5 ,1860-1870年達到2.9.世界工業生產
資料來源:羅斯托《世界經濟》第52-53 頁19世紀期間,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主要是通過機械化工業的建立而擴展的。大機器工業生產使商品價格不斷下降,從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打敗競爭對手,奪取工業壟斷地位。產業革命以後,大機器工業所生產的產品在對外貿易出口的產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1822年英國的出口貿易(不包括再出口)總計3700萬英鎊,其中:紡織品、金屬加工、製革和陶器製品3000萬英鎊,占總計的81.00 %;棉紡織品1730萬英鎊,占總計的46.70 %;毛紡織品6.50百萬英鎊,占總計的17.60 %。大機器工業所生產的產品出口比重增加在英國主要工業部門——棉紡織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表1-2 是英國1819-1846 年期間棉紡織品的產值和出口值的情況。
英國棉紡織品產值與出口值
資料來源:艾利遜:《大不列顛的棉業》,倫敦1886年版,第59頁19世紀初,法國開始了產業革命。它首先是採用英國的棉紡織機器,並發明了絲織機和麻織機。但是,由於拿破崙進行戰爭,軍費開支十分浩大,後來戰爭又在法國本上進行,1815年拿破崙最終徹底失敗,從而使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延緩了產業革命的進程。20年代中期,法國逐漸恢復戰爭的創傷,經濟重新活躍起來,加之1825年英國廢除了關於機器出口的禁令,法國利用有利的好時機,大量輸入英國機器,廣泛招聘國外各類技術人員,使機器的採用和工廠制度首先在紡織業中得到普遍推廣。與此同時,冶金、金屬加工、採煤、印刷等工業部門在技術上和生產上,以及規模上也有了較大的發展。據里烏的《工業革命》資料:" 多爾夫斯.彌格公司在1834年有26000 紡錘;3000機械織機,120 座印刷台,雇有4200名工人;勒克勒佐的施奈特工廠,1812年雇有230 名工人,1850年有3250名工人,1870年有12500 名工人;洛林的溫台爾工廠1870年有9000名靠工資為生的工人。" 法國在19世紀中葉的工業發展還體現在工業中使用的蒸汽機迅速增加,1831年建成了第一條鐵路,到1848年法國建成的鐵路已達2000公里。但是,法國的工業部門結構承襲了中世紀以來的傳統特點,高級服飾、奢侈品的生產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小工廠在法國工業中佔有很大比重,因而,小手工業在法國遠遠超過大機器生產而佔主導地位。此外,法國小農經濟普遍存在,高利貸資本特別發達。因而,法國雖然僅次於英國開始和完成了產業革命,但法國的工業發展比英國要緩慢得多。
西方近代後期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與資產階級古典經濟理論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最能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傑出代表是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大衛.李嘉圖。從1815年起,李嘉圖連續發表文章反對維護土地貴族利益而不利於工業資產階級的穀物法;1817年,李嘉圖出版了英國古典經濟學最具有科學論點的傑作:《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貫穿全書的基本思想就是宣揚只有經濟自由的資本主義工業制度最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英國工業資產階級在李嘉圖的這部著作中找到了反對地主階級的理論武器,因為李嘉圖站在工業資產階級的立場上主張自由貿易、反對穀物法,建議降低糧價和減低租稅;李嘉圖站在工業資產階級的立場上,認為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唯一可能的、絕對進步的自然形式,自由競爭既保證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結合,也為生產力的高度發展開創了可能性;李嘉圖關心生產力的發展,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 他希望為生產而生產;" 李嘉圖比斯密更為關心資本增殖與財富的分配規律。
19世紀40年代,英國基本完成產業革命,它標志英國已經從工場手工業占統治地位的國家變成了機器大工業占統治地位的國家。1846年,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使英國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到1870年,英國在世界工業中所佔的比重達到32%;煤產量、鐵產量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50%;英國的對外貿易額相當於法國、德國、美國的總和,約佔世界貿易總額的25%;此外,英國擁有的商船噸位高居各國的首位,相當於法國、德國、荷蘭、美國以及俄國商船噸位的總和;倫敦成為世界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世界各國的公債、公司證券紛紛來倫敦上市;19世紀50年代以後,英國農業生產得到飛速發展,資本主義大農場的發展使英國最早在農業中使用機器,推進了農業技術的改進和農業產品產量的提高。英國近代工業的資本主義發展,不僅使廢除穀物法後的英國農業經濟迅速發展,自由貿易政策取得" 最偉大的勝利," 而且使生產率迅速增長,成為確立資本主義工廠制度的決定因素,使英國進入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
1848年歐洲革命後,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進入大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法國的工業總產值增加了兩倍,機器大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法國繼英國之後完成了產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但是,法國的資本主義工業進入60年代以後發展緩慢,相繼被資本主義工業發展較快的美國、德國超越過去了。
美國於1776年7 月4 日宣布獨立,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在政治上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但在經濟上卻仍然依賴英國,直到1812-1814 年的美國爭取" 產業獨立" 的第二次英美戰爭,才使美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經濟,開始產業革命的道路。美國的產業革命和英國、法國一樣,也是從棉紡織業開始,進而擴展到其它部門。在產業革命的進程中,交通運輸業的飛速發展不僅帶動了美國工農業的發展,而且對於開發西部不發達地區,加強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促進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美國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修築溝通南北、連接東西水路的大小運河。1825年建成伊利運河,使東部的哈得遜河同西部的大湖區聯為一體,成為溝通東西部的第一條水路通道。例如,過去從奧爾巴尼到布法羅要20天,伊利運河的建成使其縮短了14天,運輸費用從每噸90~100 美元下降到9 美元左右。到1840年,美國基本上形成一個以運河為主體的水上網路;與此同時,美國的鐵路以比水上運輸發展更快的速度成長起來。183O年,美國建成第一條鐵路,到1840年,美國鐵路已初具規模,總長度超過5000公里,到1860年已建成50000公里,擔負了全國貨運量的23,1869年建成橫貫美國東西的鐵路干線,使全國鐵路長度超過了80000 公里。美國農業的技術進步和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同步進行的。在產業革命進程中,改良農具、發明農業新機器成為美國農業技術進步的一大特點,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馬拉的小麥播種機、收割機、打穀機、玉米栽種機等農業機器開始在農業生產中採用。在1855年的國際博覽會上,美國的打穀機、收割機超過英國和法國的打穀機、收割機而獲得大獎。1855年,美國已有10000 台收割機在農業機械化進程中發揮效力。1860年美國農業生產總值比1800年增加了五倍以上,發達的農業有力地促進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是農業資本主義發展中"美國式道路" 的一個典型特徵。
在歐洲大陸上繼英國、法國後的工業化發展國家是德國。德國的工業化進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世紀30-40 年代;第二階段是50- 60年代;第三階段是70-80 年代。與英、法、美等國一樣,紡織業在工業化進程中首先成為先進部門。麻紡織業是德國最早發展起來的工業,1831年普魯士境內有252000架麻布織機,其中有35500 架屬於專靠織布為生的麻布織匠;1839年,普魯士境內已有11個生產亞麻紗的工廠;1846年,已有313 個紡紗廠和750274個機械紗錠。19世紀30年代,德國境內特別是萊茵河流域已出現了一批工業中心,采礦業、冶金業和機械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1834年,德國38個邦國中的18個主要邦國聯合建立了關稅同盟,廢除內地關稅,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制度,國內市場開始走向統一。產業革命在德國開始了,到1848年,德國工業各部門都在一定程度上採用了新技術和機器;1835年德國第一條鐵路建成,到1848年,德國鐵路總長度已達到了2500公里,在歐洲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但是,當時德國的大部分地區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仍然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主要部分,德國的基本政策還是以農立國,農業人口佔70%以上,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1850年,德國政府頒布法令,把贖買封建義務的范圍擴大到全國農民,1852年,德國在38個邦國中實行關稅同盟,這些措施加上1848年歐洲革命及英、法工業革命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德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業中資本主義的" 普魯士式道路" 取得勝利,為德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從1850年至1870年,德國產業革命進入高潮,工業資本飛速增長。
在這段時間,工業生產增長了一倍,年平均增長率為3.5 %,煤產量從690萬噸增加至3400萬噸,生鐵產量從21萬噸增至126.10萬噸,鐵路線從5856公里增至18876 公里。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工業的比重從21%提高到28%,各種不同工業部門大企業的股份公司紛紛創建,在1851年至1870年期間,僅在普魯士就創立了295 個大公司,包括礦山公司、冶金公司、保險公司、鐵路公司等,擁有24億馬克的資本。重工業的迅速發展是50年代至70年代德國工業高漲的典型特徵,也是德國能迅速克服落後狀況,躋身於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行列的重要原因。從1861年至1870年間,生產資料的生產提高了23%,消費資料生產增長9 %,出現生產資料生產快於消費資料生產增長的現象,重工業在德國資本主義工廠制度中占統治地位。德國的工業化進程的第三階段是從1871年統一後的德意志帝國開始的,70年代至80年代,德國完成了產業革命並開始了德國工業的跳躍式發展。
1867年9 月14日,馬克思的《資本論》第1 卷在德國漢堡出版。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的出版是一劃時代的事件。從16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制度從確立、發展至產業革命的興起,以及從重商主義學說到古典經濟理論的演變,對資本主義及其經濟運行機制系統研究的時機已經成熟。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初版序中所說:" 我要在本書研究的,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與其相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 馬克思又說:" 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 . 西方的其它國家,如荷蘭、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奧地利、比利時等國家較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在近代經濟發展中卻落後於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義大利是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產生最早的國家之一,但是義大利長期的封建割據以及地中海貿易中心的轉移等使義大利的資本主義發展緩慢。1848年歐洲革命打擊了封建制度,使義大利從50-60 年代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較快發展。在北部的庇蒙特、倫巴底、托斯坎尼等地區,使用機器生產的工廠企業日益增多,尤其以紡織業的發展最為顯著。在這段期間,棉織品的產量增加了三倍,毛織品產量增加了二倍,絲織品產量增加了一倍。
新的工業部門如冶金和機械製造業也開始建立。在農業方面,資本主義大農場在義大利北部地區出現,同時,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提高穀物和其它農產品產量的措施也在資產階級化的貴族領地上應用。1870年義大利實現了統一,義大利的統一為資本主義生產發展提供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使它能夠充分利用英國、美國等國的先進技術和經濟成就。義大利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走上資本主義工業發展之路,進入產業革命進程。
俄國由於農奴制長期統治著全國的政治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但是,俄國在世界近代歷史中無論是軍事上還是經濟上都屬於歐洲強國之列。尤其是彼得大帝,在其統治期間效仿英、法,大力鼓勵和扶植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建立使用機器的工廠等對俄國資本主義發展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61年俄國廢除了農奴制,加速了俄國資本主義的工業發展,使俄國有條件開始進入實質性的產業化進程。

閱讀全文

與德國工廠什麼時候建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