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德國資訊 > 為什麼德國戶籍更有價值

為什麼德國戶籍更有價值

發布時間:2022-07-25 10:16:04

『壹』 世界最缺孩子的國家德國,生一個獎勵60萬,為何當地人卻不想生

德國並非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也非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目前,低生育率是富裕發達國家面臨的共同問題。

拿德國舉例,以題主所言,生一個孩子國家獎勵6萬歐元,這6萬歐對中國人來講是筆「巨款」,是生幾個孩子也沒有的待遇。但是對於德國人來講,6萬歐並不足矣對生活產生實質影響,故對促進生育起到的作用並不是很大。

說白了,現在的年輕人活得很自我、很自私。不願意因為生孩子降低生活質量、影響個人發展、瓜分個人時間,在養兒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居高不下的現代文明中,生育將成為全球性問題

『貳』 移居德國需要哪些條件

一、近幾年隨著人口老齡化,德國對日益加重的老齡化堪憂,德國移民相對要比以前要寬松得多,但是年齡限制還是要求非常嚴格的,年齡一定要在25-45歲為主要的申請人,超過45周歲就不可以了,而且學歷必須要在大專以上,低學歷德國人是不喜歡的。
二、近幾年每個國家的房地產業都達到了峰值,德國也不例外,現在也可以投資房產,條件相對來講要苛刻些,需要入住5年,且會說英語,房產購買資金也需要實力雄厚的買家。
三、比較輕松的還是在德國留學,獲得工作,申請工作居留證滿5年就可以申請德國戶籍了。
四、最簡單的當然是和德國人結婚啦,只要結婚夠8年就可以,不過種族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也不同,所以建議結婚還是要慎重些的哦。
五、最好的還是創業了,在這個高科技的國度,德國政府是非常支持來德國創業的各個領域的大咖們,創業的條件非常的低,但是需要你自身有過硬的才幹,頭腦,雖然剛開始注冊資本金最低才要2.5萬歐元,辦理一個股份責任制的公司,把材料都辦齊全,例如,營業執照,申請德國法人簽證還有入境到德國以後辦理的戶籍登記,通過這些,你就可以拿著去移民局換領1年期的居留卡了,到這還不行,必須到第二年換取2年居留卡,前提是你沒有違法犯罪的記錄,到了三年後,如果的你的公司還在茁壯成長,且各方面的都沒有完美,就可以申請綠卡啦,有了這個你就享受了德國公民的基本待遇,再熬三年就可以申請德國國籍了。

『叄』 申請德國移民的政策

要獲得德國移民資格要求,必須符合以下要求:

1、必須是成年人。

2、無犯罪記錄。

3、必須在您將創建的業務領域有經驗。

4、必須通過股權資本或貸款承諾來獲得資金。

5、投資標准:對德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滿足經濟或區域需求;創造至少五個全職、永久的工作職位。

申請德國投資(自雇)許可證時必須提交的文件包括:

1、護照,有效期至少三個月。

2、圖片,遵循申根照片要求。

3、商業和融資計劃。

4、投資資金證明。您必須提供證明您擁有投資所需資金的文件。

5、資金來源證明。您必須提供證據證明獲得資金的方式是合法的。

6、在德國貿易登記處登記的文件。

7、學術和商業資格。您應該提供證明,證明您具備在德國開展業務的必要背景。

8、簡歷,您的簡歷應列出您的專業和教育資格以及參考資料。

9、在德國的住宿證明。您必須提交租賃協議或租約以證明您在德國有住宿。

10、健康保險證明。您和您的家人必須注冊德國健康保險。

11、退休計劃證明。如果您超過 45 歲,您應該提供證明您擁有有效的退休計劃,例如儲蓄或養老金。

『肆』 致命的誤區,為什麼房價難言"歷史大頂

2015-2016年,中國房地產銷售市場再度火爆,根據百城價格指數,兩年全國平均房價漲幅超過20%,一線城市平均漲幅超過40%,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漲幅甚至超過一線城市。
主流觀點認為,中國進入老齡化時期,城鎮化接近尾聲,貨幣超發、加杠桿是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因此房價上漲不可持續,隨著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出台,中國房價將出現「歷史大頂」。對於上述各項觀點,我們均持否定態度。
海清FICC頻道認為,不能簡單的認為高房價就是「房地產價格泡沫」。中國一線城市的高房價本質上是「產業集聚、資源集聚導致的特大城市化傾向」(決定需求)與「嚴控特大城市規模」(決定供給)之間的矛盾。
在政府城鎮化政策根本改變之前,一線城市的價格扭曲將長期存在。與2010-2011年房地產調控類似,此次房地產調控可能導致一線城市短期止漲甚至下跌,但改變不了一線城市房價的長期上漲趨勢。
在本文中,重點分析主流觀點普遍存在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房地產市場只考慮需求不考慮供給;
誤區二,認為「人口流動」可以代表房地產需求;
誤區三,認為「老齡化」將導致房價下跌;
誤區四,認為中國城鎮化接近尾聲;
誤區五,認為加杠桿必然等於「炒房」和泡沫。
主流房地產分析框架
對於中國房地產問題,主要有兩種分析方法:一種是從宏觀的角度,研究房地產的供需和政策,判斷房地產市場的拐點;另一種是從估值的角度,使用房價收入比、杠桿率等指標,確定中國房地產市場相對於全球的估值水平,判斷房地產市場的拐點。
在本文中,主要集中於宏觀的角度,對目前主流的房地產分析框架提出質疑。在之後的系列文章中,將對估值指標進行討論。
從宏觀角度,市場上對於中國房地產的主流分析框架是「人口流動+貨幣現象」。這一分析框架的本質是,認為房地產價格由需求決定,而需求分為兩部分:剛性需求和投資需求。其中,「人口流動」對應「剛性需求」,「貨幣現象」對應「投資需求」或者反映價格泡沫程度。
其中,「人口流動」又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老齡化」,一部分是「城鎮化」,這兩部分共同決定了城市人口的變化,市場主流觀點認為城市人口的變化可以代表房地產的需求變化。
市場主流觀點認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拐點,同時城鎮化接近尾聲,因此購房人口數量或增速將下降,房地產需求將長期下滑,因此中國房地產正處於存在歷史大頂。同時,主流觀點認為,由於房地產需求正在下降,因此房地產價格上漲是「貨幣現象」,也就是房地產價格泡沫。
海清FICC頻道認為,上述房地產分析框架看似很完整,很充分,但實際上存在諸多似是而非的問題,也完全沒有揭示中國房地產問題的本質。下面重點分析「人口流動+貨幣現象」框架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房地產能只看需求而不看供給嗎?
在「人口流動+貨幣現象」框架中,只從房地產需求的角度出發,而完全忽略了供給因素。
事實上,供給是中國房地產問題的關鍵之一。最直接的證據是,北京、上海低供給、高房價,重慶則是高供給,低房價。
北京、上海實行了嚴格的控制土地供給規模政策,而重慶則沒有限制土地供給,導致北京、上海2010年以來房地產銷售面積維持低位,而重慶房地產銷售面積則持續上行。
圖1 北京、上海銷售下滑,重慶銷售上升
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甚至絕大多數二線城市相比,重慶的房價漲幅微乎其微。我們認為,重慶的土地供給、住房供給充分,是其房價能夠在2010-2015年基本不變的重要原因。
圖2 北京、上海房價飆漲,重慶房價基本不變
在2014-2015年「忽視房地產供給」的誤區較為突出,2016年以來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修正。「土地供給不足」因素越來越被市場接受,呼籲放鬆特大城市人口和土地規模管制的聲音越來越多。
2016年以來,市場主流的誤區出在需求端,這些錯誤觀點包括:「人口流動決定剛性需求」、「老齡化導致房價下跌」、「中國城鎮化接近尾聲」、「加杠桿就是炒房、泡沫」,在下面的誤區二到誤區五中將一一進行論述。
誤區二:「人口流動」能決定房地產剛性需求嗎?
我們認為,決定房地產剛性需求的並不是「人口流動」,而是「購買力流動」。
在2016年初,很多人將上海「人口凈流出」作為上海房價不能上漲的主要依據,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事實上,2011年以來一線城市人口增速一直在下降,但一線城市房價在全國漲幅仍然位居前列。

圖3 北京、上海人口增速持續下降
為何人口下降,反而房價大漲?因為我們只關注了人口下降,而沒有關注其背後的原因。是因為大家不渴望北上廣的教育、醫療、就業、娛樂條件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線城市人口增速下降,根本原因有兩個:
一是限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是一項基本國策,「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明確寫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等重要文件中。北京市人口上限為2300萬;上海市人口上限為2500萬。
二是一線城市超高的房價使得很多人難以在一線城市體面的生活,不得不「逃離北上廣」。
換句話說,一線城市的人口增速下降,是政府政策、高房價阻止了中低收入階層人口流入的結果。如果人人都能在北上廣深買得起房、人人都有購房條件,那一線城市的人口增速有可能下降嗎?
盡管現實有些殘酷,但不得不承認,離開北上廣的是中低收入階層,而全國各地的中高收入階層仍然在進入北上廣,只有極高收入階層才有可能真的希望離開中國一線城市、出國移民。
我們的核心觀點是,衡量一線城市房地產剛性需求,要看的是「購買力流動」,而不是「人口流動」。即使一線城市總人口數量減少,只要買得起房的人口數量在增加,一線城市的剛性需求就是在增加。簡單的將「人口流動」等同於「購房需求」,存在嚴重的問題。
誤區三:「老齡化」真的會讓房價下跌嗎?
在宏觀層面,「老齡化」一直是論證中國房地產市場「歷史大頂」的重要依據。很多觀點認為,「老齡化」導致適齡購房人口佔比下降,進而導致房地產需求下降,進而導致房地價格下跌。
上述觀點的主要證據是日本,日本70年代之後人口老齡化加速,最終導致了日本80年代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同時日本房價近二十多年一蹶不振。
上述理論和證據是不是看起來合理、很充分?但事實並非如此。從全球數據來看,「老齡化」與房地產價格基本沒有關系,日本更可能是一個特例。
先看美國,老齡化完全無法阻擋房價上漲。美國1990年之後老齡化明顯加劇,適齡購房人口佔比持續下降,但美國房價上漲並未停止,甚至出現加速趨勢。即使次貸危機房價階段性下跌,目前房價也已經漲回危機前的水平。

圖4 美國老齡化加劇,房價反而上漲
再看英國,老齡化之後房價反而加速上漲。英國1990年之後老齡化加速,2000年之後適齡購房人口佔比下降,英國房價卻一路上漲。同樣經歷次貸危機階段性大跌之後,目前房價已經漲回危機之前的水平。

圖5 英國老齡化加劇,房價反而上漲
最後看德國,老齡化最嚴重時期反而是房價上漲最快時期。德國1980年之後人口老齡化一直在持續,1995年適齡購房人口佔比見頂、之後長達二十年下降,但在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適齡購房人口佔比最低的2010年以來,德國房價卻一路飆升。

從美國、英國、德國等例子可以看出,「老齡化」決不能與「房價下跌」劃等號。如果簡單的看圖說話,我們能得到的結論反而是:美國、英國、德國房價均呈現長期上漲趨勢,而無論老齡化與否,甚至無論經濟危機與否。
不管上述看圖說話的結論是否成立,至少我們已經能夠證明一點:將「老齡化」作為中國房價大頂的理由是大錯特錯;除日本之外,多數國家「老齡化」與房價漲跌無關。
誤區四:中國城鎮化真的接近尾聲了嗎?
從宏觀層面, 城鎮化率接近尾聲也一直是看空中國房地產的重要理由。但真實情況是,從國際比較看,完全得不出「中國城鎮化接近尾聲」的結論。
如果看戶籍城鎮化率,中國戶籍城鎮化率不足40%,顯然距離城鎮化結束還有相當相當遠的距離。
不過,戶籍城鎮化率對中國的城鎮化程度存在明顯低估,特別是對於三四線城市而言。由於戶籍制度的原因,很多農民已經在三四線城市購房,但不願放棄農村戶口,因為農村戶口相對三四線城市戶口更有價值。
如果不看戶籍城鎮化率,而是看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中國2015年城鎮化率也僅為56%,遠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部分發展中國家。相比之下,美國城鎮化率80%,日本城鎮化率93%,德國城鎮化率75%,法國城鎮化率80%,英國城鎮化率82%,韓國城鎮化率82%。即使看發展中國家,俄羅斯城鎮化率75%,巴西城鎮化率86%,南非城鎮化率64%,中國城鎮化水平在發展中國家中依然算低的。

圖7 中國城鎮化率遠低於其他國家(均為聯合國口徑)
從中國城鎮化率的增速看,也完全得不到城鎮化接近尾聲的結論。1996年-2015年,中國每年城鎮化率增長速度均為1.3%左右, 最新的2015年城鎮化率增速仍然為1.33%,城鎮化率增速最低的年份也達到了1%以上,中國顯然還處於城鎮化的趨勢之中。

圖8 中國城鎮化率增速仍高
從國際經驗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城鎮化率至少要達到70%以上,城鎮化才算接近尾聲,而中國距離70%還有極大的差距。

圖9 全球經驗來看,城鎮化率70%之前均為快速城鎮化階段
如果按照70%作為中國城鎮化的終點,則還有10-15年的城鎮化時間。目前中國為56%,距離70%還有14%的距離。中國過去平均每年城鎮化率提高不超過1.5%,這意味著中國距離城鎮化結束至少還有10年的時間。如果按照1%的城鎮化率增速計算,則還有將近15年的時間,
難道10-15年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嗎?中國過去10-15年發生了多少變化?房價在過去10-15年又漲了多少?「中國城鎮化接近尾聲」的結論到底怎麼得出來的?
誤區五:加杠桿就一定是「炒房」嗎?
前面四個誤區都是圍繞剛性供需或者真實供需,最後一個誤區討論貨幣因素。中國高房價真的是貨幣超發或者加杠桿炒房的結果嗎?
首先要討論的問題是,房價上漲與貨幣超發,孰因孰果?從數據上看,中國確實存在所謂「貨幣超發」,即「M2增速」高於「GDP+CPI增速」,很多人認為貨幣超發是房地產泡沫的原因。
但事實可能恰好相反,房價上漲是貨幣供應的原因,而不是結果。並不是每年央行印好鈔票,然後大家拿著鈔票去買房子;而是在買房子貸款的過程中,才創造了M2。從時間先後順序看,只能是先有買房子的行為,才有貨幣供應的增長。這就意味著,是高房價導致了高M2,而不是高M2導致了高房價。
盡管我們不認為貨幣超發(高M2)導致高房價,但是我們承認房價上漲與貨幣寬松的正相關關系。貨幣超發與貨幣寬松的區別是,貨幣寬松只關注資金成本的高低,而不看貨幣供應量的多少。
我們認為,2014-2016年的貨幣寬松降低資金成本、放鬆首付比例,是加劇房價上漲的重要因素。但這是否意味著全國范圍存在泡沫?我們持懷疑態度。
我們認為,對於全國房地產市場不能一概而論,而必須分類討論。
首先是一線城市,我們認為一線城市「炒房」的可能性並不大,一線城市加杠桿不等於炒房。主要原因是,2014-2015年全國取消限購潮中,所有一線城市均沒有取消限購。2011年以來,一線城市均限制購買兩套或以上住房,這使得炒房的難度極高。一線城市的加杠桿只能用於首套或者二套,對應的是居住或者改善需求;除非該購房人未來永久離開中國一線城市,否則加杠桿買房最多算是剛性需求的提前釋放,而非以未來賣出為目的的「炒房」。
其次是三四線城市,高庫存下「炒房」的可能性也不大。三四線城市盡管沒有限購,但是一直處於供給過剩的狀態,即使到現在,庫存去化周期一般都在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還沒有聽說過有「炒家」會炒供給嚴重過剩的東西。
真正可能存在「炒房」的是所謂熱點二線城市。一方面,這些城市在2014-2015年取消了限購,使得「炒房」成為了可能;另一方面,這些城市存在階段性的土地供給不足、住房庫存不足,為「炒房」提供了空間。從歷史上看,每一輪房地產價格上漲都是一線城市漲幅最高,而2015-2016年部分熱點二線城市漲幅超過一線城市,也從側面反映其存在過熱或者泡沫的可能。如果二線城市採取了「限購抑制需求+加大土地供給」,則「炒房」部分將退潮,存在重演當年溫州或者鄂爾多斯房價大跌的可能。
因此,我們認為:
(1)對於一線城市,貨幣寬松和限貸放鬆使得剛性需求提前兌現,加速了房價上漲,但與以為了將來賣出的「炒房」有本質不同,一線城市即使房價下跌,也難以超過2012或2014年的跌幅;
(2)對於三四線城市,「炒房」的動機本來就不存在,未來仍然是城鎮化與高庫存的博弈,大漲大跌的空間都不大;
(3)對於二線城市,存在一定程度的「炒房」泡沫,「限購+擴大土地供給」可能會導致二線城市房價大跌,這種下跌是房地產市場正常化的結果。
中國存在「房地產泡沫」嗎?
最後談談中國是否存在「房地產泡沫」。我們一直不太認可「中國房地產存在系統性泡沫」的說法,特別是不認可「一線城市高房價等於泡沫」的說法。
中國一線城市的高房價本質上是「產業集聚、資源集聚導致的特大城市化需求」(決定需求)與「嚴控特大城市規模」(決定供給)之間的矛盾。在中國「嚴控特大城市規模」這一城鎮化路徑沒有得到改變之前,一線城市房價上漲將長期存在,而與「會因杠桿斷裂的泡沫」有本質不同。
所謂「資產價格泡沫」,需要有兩個要素:一是「價格偏離價值」,價格上漲脫離基本面,即由於炒作無法實現的預期導致的價格上漲,二是「存在加杠桿投資行為」,加杠桿買入的目的是為了將來賣出,只能通過資產價格上漲償還加杠桿的利息,當資產價格停止上漲,則會發生劇烈去杠桿,引發泡沫破裂、資產價格暴跌。
最近的資產價格泡沫是2015年的中國股市。股價上漲時由於「國家牛市」等錯誤預期,同時存在配資等加杠桿投資行為,最終體現為暴漲暴跌。
同樣是暴漲,但與股市不同,2016年黑色系商品可能並非資產價格泡沫。2016年初,我們在《美元周期見頂&大宗商品見底》、《為何產能過剩無法阻擋大宗商品暴漲?》(鄧海清、陳曦)等文章中提出,基於「供給側改革+經濟企穩回升+美元指數見頂」的邏輯看多黑色,黑色系商品也確實出現了暴漲,但市場卻一直認為是「資產價格泡沫」。市場當時的邏輯是,「黑色系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所以價格大漲是不可能的,必然是泡沫」。不過,到了2016年下半年,隨著黑色系趨勢性走強越來越確定,市場上「黑色系暴漲是泡沫」的論調已經基本消失。
在衡量「資產價格泡沫」的第一個要素「價格偏離價值」中,必須注意,政府政策因素應當體現在「價值」中。這就跟分析債券市場時、必須考慮央行貨幣政策,分析股票市場時、必須考慮尚未實行注冊制一樣。脫離開政府政策,談論價值是沒有意義的。黑色系暴漲的根本原因是「供給側改革」,這一政策因素確實會改變黑色系商品的長期價值,因此價格的上漲是符合基本面的,而不是價格偏離價值。
在「價格沒有偏離價值」的情況下,加杠桿只會」加速價格向價值回歸」,而不是「加劇價格與價值的偏離」,也不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這就跟「加杠桿套利」可以抹平錯誤定價、實現市場有效性的邏輯是一樣的。特別是,在一線城市一直存在限購政策的情況下,加杠桿只是加速剛性需求的釋放,而不會導致未來的去杠桿和崩盤。
房地產的邏輯與黑色系商品的邏輯是類似的,都是由於政策因素導致的價格扭曲,而且這種扭曲可以長期存在。我們很難想像,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寫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的「有效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等政策能夠在未來幾年得到改變,盡管這些政策的合理性確實存在很大疑問。
海清FICC頻道並不認為中國存在系統性的房地產泡沫,特別是一線城市高房價絕不能輕易與「房地產泡沫」劃等號,更不能輕易將日本房地產一蹶不振的孤例套用到中國。
當然,正如前面所述,部分熱點二線城市可能存在房地產泡沫,因為其房價上漲與「不限購+階段性低庫存」有關,而這兩個因素都已經或將要改變。不排除在個別熱點二線城市重現溫州房價大跌的可能,但也正與2012年的溫州類似,暴跌擴散到其他城市的可能性很低。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一線城市房價的長期上漲趨勢,我們認為有兩個解決辦法:
一是放棄「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政策,也就同時放棄由這一政策導致的「嚴格控制特大城市土地供給」,但這種可能性極小;
二是將「控制人口規模」與「控制土地規模」脫鉤。「控制土地規模」一直被作為「控制人口規模」的工具,未來有可能只控制人口規模,而不控制或少控制土地規模,同時加快引導特大城市人口向周邊轉移。
總結全文,我們的結論是:
1、宏觀層面的主流房地產分析框架——「人口流動+貨幣因素」忽略了供給因素,而供給因素在中國房地產問題中有重要位置。
2、「人口流動」並不能決定房地產的真實需求,只有「購買力流動」才能反映房地產的真實需求。一線城市的人口增速放緩或負增長不代表一線城市購房需求下降,也不能作為一線城市房價將下跌的依據。
3、國際經驗表明,「老齡化」絕不等於房價下跌。美國、英國、德國等案例表明,「老齡化」階段恰恰是這些國家房地產價格上漲時期;不能將日本的特例作為「老齡化」導致房價下跌的依據。
4、用「城鎮化接近尾聲」論證房地產見頂是錯誤的,「中國城鎮化接近尾聲」是偽命題。全球經驗來看,城鎮化率70%以下為城鎮化加速階段,中國城鎮化率遠低於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未來還有10-15年的城鎮化時間。
5、加杠桿不必然等於「炒房」,也不必然等於泡沫。(1)一線城市加杠桿是剛需提前釋放,與為了賣出而買入的「炒房」有本質區別,未來即使下跌也難以超過2012或2014年跌幅;(2)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一直高庫存、供給過剩,「炒房」的前提都不存在;(3)真正有泡沫風險的只有部分二線城市,一方面2015-2016年沒有限購,另一方面供給短期不足為「炒房」提供了理由,未來二線城市房地產正常化、剛需化可能會導致二線的房價短期大跌。
6、不能簡單的認為高房價就是「房地產價格泡沫」。中國一線城市的高房價本質上是「產業集聚、資源集聚導致的特大城市化傾向」(決定需求)與「嚴控特大城市規模」(決定供給)之間的矛盾。政策因素應當被包含在價值之中,在政策具有持續性的前提下,一線城市的高房價可能並未明顯偏離價值。在「價格沒有偏離價值」時,加杠桿只會」加速價格向價值回歸」,而不是導致資產價格泡沫。
在「有效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規模」政策沒有改變之前,一線城市的房價扭曲將長期存在,房地產調控只能導致短期價格波動,而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線城市房價的長期上漲趨勢。 一種可能的從根本上改變一線城市房價上漲趨勢的方法是,將「控制人口規模」與「控制土地規模」脫鉤,在控制人口規模的同時,放寬土地供給,加快引導特大城市人口向周邊的轉移。

『伍』 英國簽證和德國簽證 哪個含金量更高

對中國遊客來說,最難辦並非歐美國家的簽證,而是位於非州的塞內加爾,其次為不丹、印度、美國、申根、加拿大、英國、墨西哥、澳大利亞、巴拿馬等國家。

1、塞內加爾簽證

也許這個結果是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的,為什麼塞內加爾的簽證會是中國遊客最難辦理的呢?其實是因為塞內加爾已經停止對中國人發放簽證。如果想去塞內加爾的話,只能通非正式的方式辦理反簽手續,但是成功率不足30%。

2、不丹簽證

不丹至今仍未與中國建交,1974年才開放外國人入境,但僅限團隊游。中國遊客想要辦理不丹簽證,只能通過不丹駐印度、孟加拉國、泰國、科威特使館或不丹駐聯合國代表團聯系和安排。如果想辦理不丹的旅遊簽證,需要將材料交給授權的旅行社,再由旅行社送交到不丹政府審批,申批後成功後再到不丹辦理落地簽。

3、美國簽證

美國簽證的各種政策對於中國遊客來說可以說是越來越有吸引力了,尤其是簽證的有效期長達10年,吸引了更多的中國遊客去辦理美簽。雖然美簽並不像大家傳說的那麼難辦,但是相對比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除了有一定的積蓄外,最主要的一點兒就是面試時一定不要有絲毫的移民傾向,不然被拒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4、申根簽證

眾所周知申根簽證是比較難辦的,而申根簽證同時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簽證,如果辦理下來的話,法國、德國、義大利、希臘、西班牙、捷克、瑞士、荷蘭、匈牙利、奧地利、比利時、丹麥、芬蘭、冰島、盧森堡、挪威、葡萄牙、瑞典等26個歐洲國家都可以前往了。

5、印度簽證

印度簽證並不是在辦理上存在多大的難度,主要是因為辦理印度簽證需要的時間特別長,除辦理簽證所需要的材料外,有時外國遊客辦理印度簽證時,審核期長達一個月之久,而且還有可能會更久。

6、加拿大簽證

加拿大的簽證難辦,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加拿大是移民首選的國家,所以在辦理加拿大簽證的時候,如果簽證官判定申請人有移民的傾向的話,會果斷的拒絕你的。如果沒有移民的傾向,也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證明才可以。

7、英國簽證

英國是中國留學生的首選國家,所以相對的,英國對於留學生簽證的審核上格外嚴格,為移民而留學的學生是一律被拒簽的。所以建議申請英國簽證時,最好找相關專業辦理機構,以免被拒簽。一旦遭到拒簽後,接下來的簽證會更難辦理。

8、墨西哥簽證

本來墨西哥的簽證是不難辦的,但是後來很多中國人利用墨西哥毗鄰美國的緣故,偷渡去了美國,在這之後墨西哥簽證就比較難辦了。墨西哥簽證求所需的材料較多,但是如果申請人持有美國簽證的話,去墨西哥可享受免簽。

9、澳大利亞簽證

澳大利亞也是一個移民國家,一般來說移民國家的簽證都相對難辦一些,因為簽證官如果覺得你有移民的傾向,那麼你被拒簽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陸』 當今世界哪些國家有戶籍制度

美國:實行的是「出生死亡登記大綱」。因為實行「戶口登記」美國法律通不過,美國法律認為這樣侵犯人權,故只進行公民出生、死亡登記,平時公民可以自由遷移、移民。但公民遷移和移居某地,其生活狀態必須符合該城市衛生及相關法律規定,如有一定的住房面積,有穩定的收入能呆在該地。否則,有關部門將出面予以法律制裁,用這種方法維護一個城市的和諧和發展。

法國:戶籍管理內容十分詳盡,不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別、單雙胞胎等內容,而且還有其父母的職業、經濟收入、國籍、宗教信仰等相關內容。法國人的戶籍信息與他們的就醫、存款等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一旦變動,意味著整個生活將發生較大變化,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對於跨地區的人口流動—不論是城裡人下鄉,還是農村人進城,法國政府都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行政措施,只要本人願意,到哪兒紮根都沒有人攔著。搬家的話,只需通知以前的社會保險機構,將其個人資料轉到新住址所在地的相應機構即可。

日本:實行的是「戶口隨人走」的制度,它以家庭為單位標明每個人的身份、夫妻關系、父子關系等。孩子在20歲的法定成人之前,無權獨立設立自己的戶籍,一旦成人,完全自由。但是日本最常用的戶籍文本稱為「住民票」,它以每個人的居住地為基礎設立,標有此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性別、與戶主的關系等。日本的住民票是完全隨著住址移動的。

戶籍管理是世界各國最根本的社會管理制度之一,不光中國有此項制度,國外也同樣有。外國的戶籍管理多叫"民事登記"或"生命登記"、"人事登記",雖然叫法不一,但基本上與我國的戶籍管理相似,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有些國家是靠市場加法制的手段,有的是靠加強城市管理水平來調節公民遷移和移居方向。

國外的"民事登記"內容多包括人口出生登記、死亡登記、婚姻登記,與我國的戶口登記幾乎相同。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人口研究所張慶五教授說,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像法國、荷蘭、羅馬尼亞、原蘇聯、日本、印度、秘魯、阿根廷等國家的出生登記,內容十分詳盡,不僅有公民出生年月、性別、單雙胞胎等內容,而且還有其父母的職業、經濟收入、國籍、宗教信仰等相關內容,比我們的戶口登記還詳細得多。因為"民事登記"作為一項最基本的社會管理制度,是其社會制度的基礎和依據,關系重大,因此各國都十分重視。與我國不同的是,它的管理機關多為內政部門、司法部門或統計部門。並且,國外對公民的遷移和移居多採取的是市場加法治的管理手段,因為這樣可以保持整個社會的穩定。

亞洲以泰國為例。該國專門頒布了"戶口登記條例 ",分外僑、國內公民兩部分。其"戶籍注冊"(相當於我國的戶口登記)十分嚴格,條例規定必須"注冊"公民的三部分內容,即收入狀況、納稅情況、簡歷(包括犯罪記錄)。簡歷涉及公民的個人隱私,國家有嚴格的法律保密制度,有關部門不得隨意向社會公布,並且戶籍注冊還必須讓被注冊者本人按手印,十分嚴格。這些都是法律明文規定的。與我國戶籍管理不同的是,泰國對居民遷移和移居情況有詳細規定。泰國實行的是事後遷移政策條例規定,對符合居住條件及居住期超過6 個月的居民,其居住地有關部門可為其辦理戶籍登記,承認其居住地戶籍。而我國實行的是事前遷移政策,居民必須憑遷移地的有關部門核發的准遷證予以遷移。泰國的戶籍管理採用的市場經濟原則和法律效力的作用,是讓不能在某城市(特別是大城市)生存(包括經濟收入、住房等)的公民,按市場法則去選擇適合自己經濟水平的城市居住。這種方法往往較行政手段更有效。

南美以阿根廷為例。阿根廷實行的是"三項大登記"制度,即出生、婚姻、死亡登記,與我國的戶口登記幾乎相似。國家設有"人口登記局",實施身份證制度。該國實施的也是事後遷移制度。

歐洲人口管理尤以丹麥和瑞典最為有名。丹麥人口登記制度既十分先進又比較嚴格,是最早實行"人號"管理的國家。登記內容包括公民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別、婚姻狀況、納稅情況、監護人等。瑞典由於歷史傳統的原因,是由教會管戶口,人口登記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他們實行的也是事後遷移制度。

歐洲許多國家都有人的犯罪記錄管理,很有效。這些國家表面看起來戶口管理很松,其實很嚴,這與人口登記管理特別是"人號"管理有直接的關系。

非洲如摩洛哥王國也實行"戶籍法",公民依法進行出生申報、死亡注銷登記。

在美國,駕照、信用卡和社會安全號扮演了身份證的角色。

美國人離不開駕照,因為美國是"輪子上的國家",地廣人稀,沒有車就等於沒有腿。美國人將駕照放在錢包里,既可以在被警察檢查時表示自己的合法駕車身份,也可以在某些場合證明自己的身份。比如說,你在用信用卡購物時,商店通常會讓你出示一張帶照片的證件,來證明信用卡不是盜用別人的,這個時候駕照就派上了用場。如果你碰巧沒考下駕照,可以向駕照發放部門申請一張不能用來開車的證件,上面印有照片,同樣可以在某些場合用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除了駕照之外,信用卡也常常可以扮演身份證角色。像那些經常飛來飛去的美國商務人士,他們通常會在網上訂機票,到機場直接取票登機。他們只要把駕照或信用卡插入各航空公司的自動出票機,機器就會自動列印出其在網上購買的機票。因為駕照或信用卡的磁條內都存儲了個人基本信息,出票機以此判斷這是不是與網上購票人的個人信息一致。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金融機構在發放信用卡時,也會把持卡人的照片印在卡上,這不僅可以防止信用卡丟失後被盜用,還使得信用卡可以更好地用作身份證。

駕照和信用卡盡管擁有驗明正身的功能,但要想申請到它們必須先從社會安全局申請到一個社會安全號。社會安全號是美國政府管理常住人口的法寶。任何一個美國公民或在美長期居留的外國人,都必須擁有一個社會安全號,號碼惟一且終生不變,類似中國的身份證號。但每個人並不會有一個像身份證一樣的卡片帶在身上,只需要在腦子里記住這個9位號碼。

社會安全號在防止商業欺詐、維持市場秩序方面也有一定作用。美國商界很少有人敢製造、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或搞欺詐活動,這並不是說美國商人覺悟多高、品德多好。社會安全號制度使得任何人如果留下污點,今後將得不到別人信任,也找不到生意夥伴。

日本的戶籍,用於登記國民身份和公證,根據戶籍可以清楚地知道該國民的有關親族關系的"私人性身份",作為國民的"公共性身份"。其戶籍制度,便是以上述目的為核心建立起來的一套比較合理的體系。它有如下特點:

第一,日本的戶籍屬"變動性登記"式,即國民自己向登記事務掌管者(市街村長)提出有關的登記申請書,掌管者將其申請內容轉記於登記注冊卡上,並記載被登記者今後各方面的變化情況。與這種方式相對的是"固定性登記"式,即將國民的申請報告編集在一起,訂存起來,所以又稱訂存式。美國、加拿大等國即採用這種方式。日本屬於變動性登記,而在這種變動過程中,始終都以審查申請的內容真實、正確與否為前提,於是,這就要求有關的工作人員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勤奮認真精神。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審查,變動式比起訂存式來,就更具正確性和信賴度。

第二,日本的戶籍採用的是"依人編制"式,即在每個國民出生後立即為其設立登記卡,將其從出生到死亡的每一次重要的有關身份事項及事件都順次地記載下來。採用"依人編制"式,可通過卡片了解每個人身份的變化情況及現狀。如登記卡上沒有記載某人已離婚,則表明該人的婚姻關系至今存在。與這種"依人編制"式相對的是"依事編制式",即將出生登記、婚姻登記、死亡登記等有關某人身份的事項及事件均進行分門別類的編制。美國及加拿大採用的是"依事編制"式。

第三,日本的戶籍是"家庭卡片"式,即在每個人的卡片上記載其家庭成員。通過這樣的卡片,任何國民的夫婦關系、父母關系、子女間的關系都一目瞭然。日本自明治初期以來,就採用"家庭卡片"式。採用這一形式的中心問題是如何確定家庭的基本含義及其范圍。日本的戶籍制度,自古以來,對其范圍都規定在以戶主為首的金字塔式的家庭集團內。現在原則上是以一對夫妻為單位來登記(包括該對夫妻婚前所生子女)。依據上述原則,孩子一旦結婚,就必須另立新戶籍,即不存在三代同戶籍的現象。根據日本的戶籍制度,因結婚新立戶而產生戶籍變更時,這種變更在新舊戶籍上要有記載。

日本是一個人口遷徙自由的國家,其國民在哪裡居住和工作由自己選擇,選擇哪裡就自然成了哪裡的常住居民,享受當地所有的福利。但有一點遷徙者是必須做的,就是在一個月內到當地行政部門去登錄,登錄時居住地點填得很細,工作人員問清地點之後,甚至會把建築物的平面圖拿出來核對。登錄之後,原來的戶籍材料就會自然變更。同時,申請人必須在一周內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然後更新國民健康保險證和駕照。當然,你也可以不申請,但一旦需要看病報銷或出交通事故時,那麻煩就大了,有關部門會按相關法規鐵面無私秉公辦理。

日本的戶籍,由於採取"依人編制"式和"家庭卡片"式的結合,很好地起到了登記身份和公證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因戶籍是以公證和公示為目的的,所以允許公民查閱及核實,要想了解自己未婚夫的簡歷,就可查閱其戶籍。這種辦法固然有效而且值得仿效,然而被查閱者的隱私權卻遭到了侵犯。

注意身份管理是日本社會治安好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日本的身份有嚴格的戶籍登錄制度作後盾,可以反映人們真實的居住情況,一旦發生案件,很容易查到線索;注意身份管理使日本人口流動有序進行,不會發生失控現象,人們遷移並非居無定所的盲流,往往是安頓下來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並很快融入新的城市,最終實現安居樂業;注意身份管理可以加強日本行政當局和居民的協調,行政當局根據地址容易找到本人,通過加強聯絡讓居民增強歸屬意識,在享受當地各種優惠的同時,注意遵守當地的行政措施和法令。

『柒』 移民德國你去嗎 為什麼

1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大多數家庭條件不錯的國民,都想通過移民的方式,到國外享受當地的社會制度以及福利機構。移民德國也是國民移民的選擇之一,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國民選擇德國移民呢?其實,德國當地的教育體系十分不錯,能為當地人提供免費教育,不用擔心孩子沒有學上。
另外,德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不錯的發展,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它的水平高於世界人均水平,而且位於世界的前列。德國當地工業發展迅速,生態自然環境也十分不錯,在食品安全方面也有保障。所以,越來越多的國人選擇移民德國也是一種正常現象。

『捌』 為什麼戶口那麼重要

中國十大最難落戶城市:差距竟這么大!

太平洋電腦網
2016-05-03
訂閱
【PConline資訊】在一個城市有戶口與沒有戶口的區別十分大,然後要落戶某一城市並非那麼簡單,特別是想落戶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更是困難。

最近,29個省份都陸續開始戶籍制度改革,放寬落戶條件,降低落戶門檻。

據《中國社會體制改革報告》中顯示, 全國10大最難拿戶口城市為北京市、上海市、三亞市、廣州市、深圳市、海口市、天津市、蘇州市、青島市、西安市。

放鬆按摩就用約單,附近派單,讓你輕松放鬆
廣告
放鬆按摩就用約單,附近派單,讓你輕松放鬆
從區域來看,戶籍開放程度最低的是華南地區,其次是華東地區;開放度最好的是華中地區、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

雖然積分落戶制度在不斷完善,但從北上廣落戶現狀來看,想取得一份戶口,依然很難。

北京

北京的落戶分數線雖未公布,但從「連繳社保7年、持居住證、不超45歲、符合計劃生育、無犯罪記錄」這五大基本門檻來看,落戶難度高於上海。

北京落戶最難

上海

最早實行居住證積分制的上海積分落戶制度有兩類:一類是針對應屆畢業生。學歷越高得分就越高,這類屬於人才落戶,要積夠72分才可以申請。另一類是居住證積分普通落戶,需要120分。

上海落戶難度大

廣州

廣州申請積分入戶分數線為60分。據公開報道,2015年,指標從往年的3000名增至4500名,共有7600餘人提交申請,其中6800餘人通過預審。

廣州積分落戶

落戶困難,導致了太多人即便有在北上廣生活的能力,卻沒有在北上廣生活的資格。因為有與沒有戶口,差的不只是一個證。就拿北京戶口來說,北京戶口有80多項福利,包括買房、教育、就業、生育、醫療等等。

大城市戶口還有哪些優惠,我們看看:

住房

有戶口且名下無房就能買房,以家庭為單位還可以買兩套;沒戶口就要持有有效暫住證、連續五年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才能買,且僅限一套。

有戶口就可以買保障性住房,沒戶口,別想了!

有戶口與無戶口之間的區別

教育

有戶口,孩子就可以接受義務教育,在京參加中高考,報考各類高校也不受限制。沒戶口,入學需要審核「五證」,即法定監護人務工證、實際住所居住證、全家戶口簿、在京暫住證、戶籍所在地相關部門出具的無監護條件證明。

有戶口與無戶口之間的區別

買車

有戶口,只要名下無北京市登記的小客車,即可參加搖號。沒戶口就要滿足相應條件,比如持有北京市有效暫住證且連續5年(含)以上在北京市繳納社會保險和個人所得稅。

因為沒有戶口,你常常有種漂泊感,覺得在這個城市只是一個過客。但假如有天你有了所謂的戶口,成為了一個所謂的北京人、上海人,但並不一定就算脫離北漂、海漂的隊伍。

因為北漂、海漂不僅僅跟你的戶口和編制有關,更與你跟這座城市的認同感有關。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德國戶籍更有價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