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發生後,德國、日本和美國是如何應對的
危機中的德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的反政府情緒高漲。在這一情況下,德國的右翼勢力逐漸掌權,並利用了德國民眾的對於前政府的不滿情緒,一步步的登上德國政治舞台的中央。希特勒政府上台後,為了減緩和轉嫁這一危機,一方面對外加緊侵略的步伐,另一方面在國內大力的發展以軍工業為主的重工業,此外,德國政府還「騙取」了來自英國等國的貸款,工業開始復甦,失業率明顯下降。此時的日本則明目張膽的走上了對外侵略的道路。由於日本是一個島國,且國內存有大量封建殘余,勞動力沒有得到根本解放,工業化步伐落後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這次危機對於日本打擊很大,極高的失業率,階級矛盾的加劇,這使得日本政府迫切的需要用海外的資源來為自己的工業補充新鮮血液,所以他們最終選擇了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並最終開始了對於中國的侵略戰爭。危機爆發後,美國的經濟遭受重創。羅斯福政府上台後,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從提高工業福利和增加對於社會公共工程的投入以及加強國家對於經濟的控制等措施方面,逐漸的使美國擺脫了經濟危機。
2. 簡評經濟危機期間各國為擺脫經濟危機而採取的措施
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持續時間長,波及范圍廣,破壞性強,面對危機各國採取了不同措施應對危機。美國羅斯福新政,使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專政的道路。德國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政權,成為歐洲戰爭策源地。日本建立起以軍部為代表的法西斯政權,成為亞洲戰爭策源地。經濟危機引發了政治危機。
3. 德國是如何面對大蕭條大衰退的
德國周圍的國家都是強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而近百年來,日本周邊的國家除了蘇聯,全是弱國,只是近幾年才開始強大起來。日本是一個只尊重強者的國家,當然不會像弱者認錯。
不過照現在的發展趨勢,20年後日本態度不變才奇怪。
4. 德國的希特勒在經濟大蕭條期間是如何快速解決失業問題的
德國的希特勒在經濟大蕭條期間實行了龐大的重整軍備計劃,迅速解決了德國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失業問題,同時使得希特勒獲得了德國民眾前所未有的愛戴。原因很簡單,經濟衰退造成很多工人沒有活路,因此,各地民眾都歡迎新的工作,哪怕是軍工廠里的工作。
5. 為挽救經濟大危機!美國和德國各採取了什麼措施
你好,請問你指的是第一次經濟危機嗎。第一次經濟危機後期,美國新一任總統羅斯福放棄傳統自由放任經濟,主張改革,開始國家直接干預模式,使美國成功渡過危機,但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危機根源。相反,德國在希特勒上任之後,開始通過以鄰為壑轉嫁危機的辦法,通過戰爭,以戰養戰的方法達到挽留經濟的目的。
6.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德國和日本採用什麼方法來對付經濟危機
為了考試就是走上法西斯道路。
要是求真相的,日本,義大利是法西斯
德國只是種族主義。